《出师表》人教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分析《出师表》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感悟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出师表》的背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实现国家统一,决定北伐中原,临行前上表请教主刘备,表明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2)引导学生回顾诸葛亮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点评。

3.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篇章结构: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第二部分写作者请求出征中原的决心;第三部分写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展望。

(2)分析课文语言特点:课文语言简练、明快、直白,表达了作者诚挚的情感。

(3)分析课文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5.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写一篇关于《出师表》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讲解、讨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本节课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今后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学生自读环节,引导他们关注诸葛亮的语言风格,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用词的严谨和深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人教版课文《出师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课文《出师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课文《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精确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在议论中兼用叙事抒怀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人、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亲贤臣,远君子”等建议。

【教学难点】作者情感的把握。

【课前预备】先生: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材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材料如:电视剧《三国演义》〕。

图片颉取,《上下五千年》中与这段历史相关的题材。

【教学方式】浏览,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三国时期,曾有一个人用本人的聪明才智归纳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如:《笔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渝》《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你知道他是谁吗?(诸葛亮)他曾在公元227年率师北上伐魏前写下了一篇诵千古的美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士是伯两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去领略诸葛武侯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

二、检查预习关于诸葛亮你了解多少?简单介绍一下诸葛亮。

(课前布置先生搜集,课堂交流)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殂()以塞()忠谏()以遗()陛下阙()漏猥()陟()罚臧否()驽()彰()夙()咎()诹()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朗读录音)要求先生边听边留意连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领会语感。

2、先生自在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留意节奏。

四、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先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去。

再提出来,全班一同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先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崩殂恢弘良实简拔布衣卑鄙猥驱驰不毛驽钝攘除咨诹雅言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志虑忠纯祚补阙漏性行淑均优劣得所贞艮死节之臣夙夜忧叹考虑损益2、全体感知:文中哪些语句能表现作者的建议和主张?(参考答案:集中体如今第一、二节的最初一句,第五、七节)3、用本人的言语复述课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课教材选取了《出师表》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忠诚精神以及文学才华,同时加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出师表》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出师表》的相关内容,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课程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成书情况及其重要地位。

2. 通过《出师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品味和欣赏能力的提升,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a. 课堂导入提问:什么是《出师表》?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b. 简要历史背景介绍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出现的时代(230年,三国时期)。

c. 《出师表》文本分析和学生解析《出师表》文字的基本特征,包括“皆闻君之名,非晋之贼也”“言必称臣”“站者为王”等。

d. 学生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出师表》全文,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a. 同学探究让同学们先写下对于《出师表》的第一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相汇报结果。

b. 《出师表》的文学形式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比《出师表》和《送别》这两篇文章,对《出师表》的文学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c. 《出师表》的文学思想探究阐述《出师表》中的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a. 电子画册展示使用播放装置放映《出师表》的电子画册,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构思和意境。

b. 语言艺术欣赏通过学生口语的讲解和交流,让学生对《出师表》的语言艺术的构思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c. 名人名言鉴赏对于《出师表》中的名人名言进行鉴赏,以学生对于这些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为主,促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和智慧寓言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出师表教案人教版

出师表教案人教版
(3)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热爱和敬业精神。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
(1)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深,导致难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需要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背景知识。
(2)生僻词汇和难句理解:课文中有部分生僻词汇和难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对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课文。
答案:这句话出自《出师表》中的“临危受命”段落。
(2)请填空:《出师表》的作者是谁?
答案:《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2.简答题:
(1)请简要分析《出师表》中作者的情感表达。
答案:《出师表》中,作者诸葛亮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热爱和敬业精神。他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内容逻辑关系
①《出师表》的背景知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蜀汉、魏国、东吴三国之间的斗争,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②文学知识:《出师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对偶、排比、象征等。
③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等。
④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热爱和敬业精神,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六、教学资源
1.课文文本:《出师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文学鉴赏资料等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核心素养目标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出师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出师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诗以激昂慷慨、深沉感慨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史实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出师表》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对他们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坚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师表》。

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3.深入领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坚定。

4.学习诗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诗中表达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诗中的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描述,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诗中不同句子和段落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展示诗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准备一些与诗中相关的题目,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出师表》,学生跟读。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的大意。

3.操练(15分钟)针对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比较诗中不同句子和段落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3.学习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诸葛亮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预习反馈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分享对《出师表》的整体印象。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背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文是他呈给刘备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诸葛亮自述身世,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第三部分写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

分析课文内容:第一段: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第三段: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表示为国家尽忠。

分析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诸葛亮在文章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对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刘备与曹操的差距,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出疾。

”排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他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品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出师表》。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背景、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4《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诸葛亮的作品。

全文通过诸葛亮向刘备陈述出征南蛮的理由和决心,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

文章语言精炼,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出师表》这样的经典课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会。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中心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翻译和注释:提供课文的详细翻译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背景资料: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提供的历史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预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展筹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领悟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熟悉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推断句式。

4、了解本文谈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闻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叮嘱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状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预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24.《出师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法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题目解读:“出师”:出兵;“表”:是古代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诸葛亮北伐前夕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

诸葛亮共写过两篇《出师表》,本文是第一篇,后人为了区分,把另一篇《出师表》叫《后出师表》。

三、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董省沂南县南)人。

蜀国汉朝丞相。

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权、刘备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后奉命率军入川,败走曹操,夺取汉中。

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决定出师中原,并与曹魏进行一场大战的故事。

文章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难点:理解古代历史背景,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3.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历史场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3.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战争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代战争的情景。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讨论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

(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

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

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二、感知学习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

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1、学习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

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

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

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1、本文的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时代背景;4、标题。

(播放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ú)菲(fěi )薄裨补(bì)遗(wèi )陛下祎(yī)攸(YōU ) 阕(quē)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行(háng )阵猥(wěi)自夙(sù)夜驽(nú)钝诹(zōu )攘(rǎng)除斟酌(zhēn zhuó)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

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出师表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人教版教学设计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讲、戏曲,传讲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她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

她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比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什么缘故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如何的特点?
⑵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
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与意义。

第三课时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布衣”)
⑵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诸葛亮“感激”的缘故是什么?
⑷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缘故是什么?
⑵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⑶“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

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

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与行动。

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

末句为补笔,再讲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⑷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如何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

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当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她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她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讲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与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与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⑴诚宜开张圣听。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
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