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必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有理数混合运算是基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和开方的运算。

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在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二、数的加减法数的加减法遵循以下法则: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3. 相反数:a=-(-a)4. 0的任何非零有理数(0除外)相加,结果为0。

三、数的乘除法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不能作除数。

四、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是指将字母的取值代入代数式后得到的数值。

求代数式的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代入求值;另一种是整体代入求值。

六、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是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简化,并求出未知数的值。

八、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并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数学规律联系起来的一种工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九、综合应用举例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计算花费、计算物品的总重量或总价、计算速度和路程等等都需要用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导图知识点一、正数和负数(1)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正数有时在数字前面加“﹢”号,读作“正”例:1,2,3,+4,+5,+6,+7都是正数(2)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作负数,“﹣”读作“负”例:﹣1,﹣2,﹣3,﹣4,﹣5,﹣6,﹣7都是负数(3)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相反”的意思例:向前走5米记为﹢5米,则向后走5米记为﹣5米;向右走5米记为﹢5米,则向左走5米记为﹣5米;(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不止是表示“没有”例:0℃所表示的是一个确定的温度,不是表示没有温度习题1: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3;﹣5;﹣7;﹢9;﹣2;﹢4;6;﹣8;0知识点二、有理数(1)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例:11,﹣12,13,2,﹣3,4都是有理数(2)可以写成正分数形式的数为正有理数;例:11,13,2,4都是正有理数(3)可以写成负分数形式的数为负有理数;例:﹣12,﹣3,都是负有理数习题2: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正有理数,哪些是负有理数1;2;﹣3;﹣5;π;7;﹣9;13;﹣15知识点三、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2)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作原点(3)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 (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 (或下)为负方向(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例:习题3:用数轴表示下列各点A (1);B (﹣2);C (1);D (2.5);E (﹣3)知识点四、相反数(1)仅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例:1和﹣1;12和﹣12;0和0互为相反数习题4:写出下列个数的相反数2;4;﹣6;﹣8;﹣110;0知识点五、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α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数α的绝对值,记作|α|(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例:|1|=1;|2|=2;|3|=3(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例:|﹣1|=1;|﹣2|=2;|﹣3|=3(4)0的绝对值是0例:|0|=0习题5: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0;﹣11;112;﹣113;0知识点六、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例:1>0;0>﹣1;1>﹣1(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1|=1,|﹣2|=2,2>1,所以﹣1>﹣2;|﹣3|=3,|﹣4|=4,4>3,所以﹣3>﹣4习题6: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7与8;9与﹣10;﹣11和﹣12;0与13;0与﹣14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3;﹣5;﹣7;﹢9;﹣2;﹢4;6;﹣8;0正数:1;3;﹢9;﹢4;6负数:﹣5;﹣7;﹣2;﹣8习题2: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正有理数,哪些是负有理数 1;2;﹣3;﹣5;π;7;﹣9;13;﹣15有理数:1;2;﹣3;﹣5;7;﹣9;13;﹣15正有理数:1;2; 7; 13;负有理数:﹣3;﹣5;﹣9;﹣15习题3:用数轴表示下列各点A (1);B (﹣2);C (1);D (2.5);E (﹣3)习题4:写出下列个数的相反数2;4;﹣6;﹣8;﹣110;0 2和﹣2;4和﹣4;﹣6和6;﹣8和8;﹣110和110;0和0习题5: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0;﹣11;112;﹣113;0 |10|=10;|﹣11|=11;|112|=112;|﹣113|=113;|0|=0习题6: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7与8;9与﹣10;﹣11和﹣12;0与13;0与﹣14 7>8;9>﹣10;﹣11>﹣12;0<13;0>﹣14。

初一上册数学青岛版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青岛版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归纳(史上最全面的总结)一、有理数的加法1.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较小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 加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注意事项: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加法交换律仍使用。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注意事项:对于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加法结合律仍使用。

(3)常见结合方法a 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

b 把同分母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相结合。

C 把相加得零的几个数相结合。

d 把相加得整数的几个小数相结合。

e几个整数和分数相加,通常整数与分数分别结合。

3.重要结论(1)在有理数范围内,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2)ba+≠a+b二、有理数的减法1.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2.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点A表示有理数a,点B表示有理数b,则AB=ba-3.重要结论(1)在有理数范围内,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2)任何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

(3)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4)ba-≠a-b(5)设a,b为任意有理数a>b ⟺ a-b>0a=b⟺ a-b=0a<b⟺a-b<0三、有理数的乘法1.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2.多个数相乘的乘法法则(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的,当负因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3.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知识点1 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 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 分组结合; 先拆项后结合.【典例】⎧⎪⎨⎪⎩加减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1.计算:(1)4+(﹣6);(2)(﹣116)+(-23);(3)-2-(﹣3.5);(4)|(﹣7)+(﹣2)|-(﹣3);(5)[1.4﹣(﹣3.6+5.2)﹣4.3]﹣(﹣1.5).【方法总结】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注意:绝对值有括号的作用.2.【题干】计算:(1)﹣2.4+3.5﹣4.6+3.5;(2)(−478)−(−512)+(−414)−(+3178);(3)−200956−(+200823)−(−401834)+(−112);(4)1+(﹣2)+3+(﹣4)…+2015+(﹣2016)+2017+(﹣2018).【方法总结】(1)把和为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数结合在一起;(3)拆项法,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所有整数和分数分别结合在一起;(4)找规律,相邻两数之和为﹣1.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是解题的关键.能使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随堂练习】1.(2017秋•小店区校级月考)计算:(1)﹣3+(﹣4)﹣(﹣5); (2)1+(﹣2)+|﹣2|﹣5; (3)﹣5﹣(+11)+;(4).2.(2016秋•靖远县校级月考)计算题: (1)27﹣28+(﹣7)﹣32 (2)1+(﹣2)﹣(﹣3)﹣4; (3)0.5+(﹣)﹣(﹣2.75)+0.25 (4)3+(﹣1)+(﹣3)+1+2.知识点2 乘除运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相乘,都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相乘:(1)几个不是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奇负偶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那么积等于.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00000ab ba(3)分配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倒数的概念: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除: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b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则我们说a 能被b 整除(或说b 能整除a ).【典例】1.计算:(1)(﹣2)×(﹣8); (2)(﹣8)÷(﹣1.25); (3)11÷17×(−411); (4)(−1.5)×45÷(−25)×34.【方法总结】(1)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把小数转化为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 c a bc =()a b c ab ac +=+1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1)37×(﹣45)×712×58;(2)292324÷(﹣112);(3)﹣5×(﹣115)+13×(﹣115)﹣3×(﹣115).【方法总结】(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分子或分母容易约分的因数结合;(2)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3)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随堂练习】1.(2017秋•夏邑县期中)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计算:()+().她发现,这个算式反映的是前后两部分的和,而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她顺利地解答了这道题(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并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2.(2017秋•兴化市期中)小明对小丽说:“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12,然后除以6,再减去你原来所想的那个数与6的差的三分之一,我可以知道你计算的结果.”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探索:(1)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5,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2)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2m ﹣3n ,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3)根据(1)、(2),尝试写出一个结论.3.(2017秋•盐都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解法一:原式=÷﹣÷+÷=×3﹣×4+×12=.解法二:原式=÷﹙﹣+﹚=÷=×6=.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4=×24﹣×24+×24=4. 所以,原式=.(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知识点3 乘方乘方的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一般地,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读作“的次方”;(2)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3)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读作的次幂. 注意:,其底数为,;,其底数为,;,其底数为,; n n a n a a a a ⋅⋅⋅⋅⋅⋅⋅ 个n a a n n a a n n a a n a n ()224-=()2-()()()22224-=-⨯-=224-=-2()()222121224-=-⨯=-⨯⨯=-239=749⎛⎫⎪⎝⎭372333977749⎛⎫=⨯= ⎪⎝⎭,其底数为,; ,带分数的乘方运算,一定要先化成假分数后再运算.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就是,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特别的,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位整数,其中的指数是,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 万,亿 .【典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 0.09mm (毫米),将这张纸连续对折8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15次后,所得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方法总结】根据乘方的定义和题意可计算出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得厚度,由此可算出折第8次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 ,对折1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mm ;对折2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2=0.09×22mm ;对折3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3mm ;对折n 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n mm ,据此列出算式.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乘方是乘法的特例,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乘方的意义就是多少个某个数字的乘积. 2.若|x −2|+(y −23)2=0,则y x =__________.【方法总结】绝对值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由“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39=77323339777⨯==221391224⎛⎫⎛⎫== ⎪ ⎪⎝⎭⎝⎭51511010n a ⨯110a ≤<n n 101n -101410=810=3.德国科学家贝塞尔推算出天鹅座第61颗暗星距地球102000000000000km,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还远690000倍.(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暗星到地球的距离;(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690000这个数;(3)如果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km/s,那么你能计算出从暗星发出的光线到地球需要多少秒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由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随堂练习】1.(2017秋•石景山区期末)(﹣1)2018÷.2.(2017秋•蚌埠期中)﹣32×(﹣)3=______.3.(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5×(﹣)5×(﹣5)6(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综合运用1.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a+b﹣c的值为_______.2.2.5+(﹣214)﹣1.75+(﹣12)=____.3.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6年中国江阴外贸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四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第n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_______条.6.计算:(﹣0.5)+|0﹣614|﹣(﹣712)﹣(﹣4.75).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3,+11,﹣6,﹣8,+6,+15.(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量为a升,求这次养护小组的汽车共耗油多少升?8.计算下列各式:(1)(﹣14)×(﹣100)×(﹣6)×(0.01);(2)91819×15;(3)﹣100×18﹣0.125×35.5+14.5×(﹣12.5%);(4)(1﹣2)×(2﹣3)×(3﹣4)×(4﹣5)×…(19﹣20).9.已知(x+3)2+|3x+y+m|=0中,y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求m的值.。

七年级有理数运算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运算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运算知识点有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有理数运算的知识点。

一、有理数的概念所谓有理数,就是指可以表示为整数和分数的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有理数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于任意一个有理数,它总可以化为分数形式。

比如说,在有理数中,24既可以表示为整数,也可以表示为24/1的分数形式。

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是非常基础的运算。

其运算法则如下:同号相加:保留符号,两数的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减:保留较大数的符号,两数的绝对值相减。

举个例子,若要计算 -5.3 + 2.1,则首先要将两数转化为同样的小数位数,然后再按上面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得到答案 -3.2。

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分数的通分问题。

对于分数的通分,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化为公分母的形式,再按通分后的相同分母进行加减运算。

三、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同样也是基础运算。

其运算法则如下:乘法:符号相同,相乘后结果为正;符号不同,相乘后结果为负。

除法:符号相同,结果为正;符号不同,结果为负。

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分数的约分问题。

对于分数的约分,我们可以求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即可。

四、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就是指同时涉及加减乘除运算的题目,通常我们需要根据运算法则先进行乘除运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符的优先级,必要时加括号。

五、应用举例例1:-7.5 + 3/5首先将 -7.5 转化为小数,得到 -7.5 + 0.6,然后计算出它们的和,因此答案为 -6.9。

例2:(4/3 + 1/6 - 1/2) ÷ (-2)首先将括号内的表达式求值,化简为 (8/6 + 1/6 - 3/6) ÷ (-2),得到 6/6 ÷ (-2),再将 6/6 化为 1,因此答案为 -1/2。

(完整版)初一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完整版)初一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一、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即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在遇到相同类型的运算时,应从左往右运算二、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加减法:1、同号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如:+2+3=5 (-2)+(-3)=-52、异号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例如:+2+(-3)=-1 (-2)+3=1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3、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2-(+3)=2+(-3)=-1 (-2)-(-3)=-2+3=14、异号相减可理解为同号相加例如:+2-(-3)=2+3=5 (-2)-(+3)=-2-3=-5 补充:去括号与添括号: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4+5+6)=4+5+6 +(4-5+6)=4-5+6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4+5+6)=-4-5-6 -(4-5+6)=-4+5-6添括号法则: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不变;4+5+6=4+(5+6) 4-5+6-7=(4-5+6)-7=(4-5)+6-7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要变号。

4-5+6=4-(5-6) 4-5+6-7=4-(5-6+7)2)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例如:(+2)×(+3)=6 (-2)×(-3)=6 (+2)×(-3)=-6 (-2)×(+3)=-6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除法笔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除法笔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除法笔记一、有理数除法法则。

1. 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用字母表示为:a÷ b = a×(1)/(b)(b≠0)。

- 例如:计算2÷(1)/(3),根据这个法则,就等于2×3 = 6。

2. 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同号相除:- 例如:(+8)÷(+2)=+(8÷2) = 4;- 又如:( - 10)÷(-2)=+(10÷2)=5。

- 异号相除:- 例如:(+12)÷(-3)=-(12÷3)= - 4;- 再如:(-15)÷(+5)=-(15÷5)= - 3。

- 0做被除数:- 0÷5 = 0,0÷(-3)=0。

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 运算顺序。

-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按照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 例如:计算2÷(1)/(2)×(-3),先将2÷(1)/(2)转化为2×2 = 4,再计算4×(-3)= - 12。

2. 运算律的应用。

-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 例如:计算( - 4)÷(2)/(3)×(-(3)/(2)),可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得到( -4)×(3)/(2)×(-(3)/(2))。

-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4)×(-(3)/(2))×(3)/(2)。

- 先计算( - 4)×(-(3)/(2))=6,再计算6×(3)/(2)=9。

三、有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1. 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行驶18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公式时间 = 路程÷速度,这里路程是180千米,速度是60千米/小时,所以时间t = 180÷60 = 3小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1、计算(-3)+(-5)分析:两数的符号都是“-”号,所以得数的符号是“-”号。

-3的绝对值是3,-5的绝对值是5 。

3+5=8所以(-3)+(-5)=-8 。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2、计算(-3)+5分析:-3的绝对值是3,5的绝对值是5 。

5>3所以得数的符号是“+”号,“+”号可以省略。

5-3=2所以(-3)+5=2 。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

例3、(-6)+6=0④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4、6+0=6,-10+0=-10 。

计算有理数的加减法时,要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对有理数仍然适用。

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③如果一个算式中只有加法运算,则加数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之后就可以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来计算。

例5、5-8-7=5+(-8)+(-7)=(-3)+(-7)=-10拆括号法则:①a+(-b)=a-b②a-(-b)=a+b例6、10+(-8)-(-7) =10-8+7=2+7=9。

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可以用分数形式、小数形式表示。

2.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

加法和乘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和除法不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3.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4.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5.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正数的乘方仍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零的非零次幂是零。

6. 有理数的数轴表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两个数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的差的绝对值。

7. 有理数的比较:两个有理数相比较时,可以化为相同的分数形式进行比较。

8.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该数与零的距离,如果是正数,绝对值就是它本身;如果是负数,绝对值就是它的相反数。

9. 有理数的倒数:一个数的倒数是指与它乘积等于1的数。

以上是初一上学期数学有理数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公式归纳

七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公式归纳

七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公式归纳一、有理数。

1. 有理数加法法则。

-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即若a>0,b>0,则a +b=+(a+b);若a<0,b<0,则a + b=-(a+b)。

-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若a>b,a>0,b<0,则a + b=+(ab);若a>b,a<0,b>0,则a + b=-(ab)。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 - b=a+(-b)。

3. 有理数乘法法则。

-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即若a>0,b>0,则a× b = a×b;若a>0,b<0,则a× b=-a×b。

-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 有理数除法法则。

-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即a÷ b=a×(1)/(b)(b≠0)。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 乘方的定义。

-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

6.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整式的加减。

1. 单项式的定义。

- 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例如,在单项式-3x^2y中,系数是-3,次数是2 +1=3。

2. 多项式的定义。

-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练习

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点: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5)+(﹢6)=②两个负数相加;(﹣5)+(﹣6)=③异号两数相加;(﹣5)+(﹣6)=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5)+0=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4、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5.、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练一练】例1.计算:(1)(-2)+(-5)(2)(-6)+4(3)(-3)+0 (4)-3-(-5)例2.计算(-20)+(+3)-(-5)+(-7).例3.有1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以80分为标准,超过80分记为正,不足80分记为负,评分记录如下:+10,+15,-10,-9,-8,-1,+2,-3,-2,+1,问这10名同学的总分比标准超过或不足多少分?总分为多少?例4、计算(﹢6)+(﹣)-11例5.已知︱a+5︱=1,︱b-2︱=3,求a-b的值.例6. 依次排列4个数:2,11,8,9.对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排在这两个数之间得到一串新的数:2,9,11,-3,8,1,9.这称为一次操作,作二次操作后得到一串新的数:2,7,9,2,11,-14,-3,11,8,-7,1,8,9.这样下去,第100次操作后得到的一串数的和是()A. 737B. 700C. 723D. 730基础检测1、计算:(1)15+(-22)(2)(-13)+(-8)(3)(-0.9)+1.512、计算:(1)23+(-17)+6+(-22)(2)(-2)+3+1+(-3)+2+(-4)3、计算:(1))1713(134)174()134(-++-+-(2))412(216)313()324(-++-+-拓展提高4.(1)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___;(2)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和是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运算》期末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运算》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有理数的运算期末总复习资料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⑷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b=b+a;⑵加法结合律:(a+b)+c=a+(b+c)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b=a+(-b)。

4.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如:(-8)+(-7)+(-6)+(+5)=-8-7-6+5.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5.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③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⑴乘法交换律:ab=ba⑵乘法结合律(ab)c=a(bc).⑶乘法分配律a(b+c)=ab+ac6.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a(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7.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七上数学必背公式

七上数学必背公式

8.同底数幂除法:�� ÷ �� = ��−� (a≠0,m,n 都为正整数,且 m>n)
9.零指数幂:�� = �(a≠0)

10.负整数指数幂:�−� = ��(a≠0,p 为正整数)
第 1 页 共 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七上数学必背公式
11.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用公式
(1)和差问题
④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⑤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第 4 页 共 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七上数学必背公式
11.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用公式
情况一、单利问题:
①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②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③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④年利率÷12=月利率
(� − �)� = (� + �)� − ���
5.同底数幂乘法:�� ∙ �� = ��+� (m,n 都为正整数)
6.幂的乘方:(�� )� = ��� (m,n 都为正整数),其他变形:��� = (�� )� = (�� )�
7.积的乘方:(��)� = �� �� (n 都为正整数),其他变形:�� �� = (��)�
问题)
①〔(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
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②〔(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
(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第 3 页 共 5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七上数学必背公式
11.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常用公式
情况五、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

初一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必备

初一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必备

初一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必备有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常考点,专门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见,在那个地点把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告诉大伙儿,以备同学们在遇到的时候参考一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那个数;4. 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

⑵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那个数的相反数。

补充:去括号与添括号: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添括号法则: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不变;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要变号。

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⑷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那个数的倒数。

⑸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给果叫做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差不多上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即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5*(4-5+5)]÷5=(5*4)÷5=4⑺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2.请同学们完成课本31页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3.根据刚才的算式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用符号语言 表示.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4.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连线.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2.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 ①改变运算符号,变减法为加法; ②改变减数的符号,变为它的相反数
同学们,生活因数学而绚丽,数学因生活而多彩,数 学是在探索中发现,希望同学们多多发现!
教材习题:完成课本32页练习. 作业本作业:完成 对应练习. 实践性作业:统计全班所有人的身高,计 算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差.
视频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的陆地上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的 峰顶,高度约为8849米,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 湖,海拔约为-431米,那么这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呢?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0-31页,完成列式,观察列出的式子 有什么变化? 3-(-3)=3+3.变化:①减法变加法;②减数变为相反数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 课时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 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
分数/分 100 150 -400 350 -100
(1)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二名的小组多少分? (2)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五名的小组多少分? 解:(1)第一名的小组超出第二名的小组350-150=200(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及练习

一. 知识要点: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

2.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4.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因为(-2)+(-6)=-8,所以(-8)-(-2)=-6又因为(-8)+(+2)=-6,所以: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转化为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这里的a、b表示任意有理数).例计算(1)(-21)+(-31);(2)-15+0;(3)(-13)+(+12);(4)(-313)+0.3.【解析】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原式=-(21+31)=-52;(2)原式=-15;(3)原式=+(12-13)=16;(4)原式=-(313-310)=-3130◆在线检测1.(+5)+(+7)=_______;(-3)+(-8)=________;(+3)+(-8)=________;(-3)+(-15)=________;0+(-5)=________;(-7)+(+7)=________.2.比-3大-6的数为_______;上升20米,再上升-10米,则共上升_______米.3.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这两数的和为________.4.(-5)+______=-8; ______+(+4)=-9.5.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cd=________.6.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A.两数同正 B.两数同负; C.两数一正一负 D.两数中一个为0 8.下列各组运算结果符号为负的有()(+35)+(-45),(-67)+(+56),(-313)+0,(-1.25)+(-34)A.1个 B.2个 C.3个 D.4个9.计算:(1)(-423)+(+316);(2)(-823)+(+4.5);(3)(-723)+(-356);(4)│-7│+│-9715│;(5)(+4.85)+(-3.25);(6)(-3.1)+(6.9);(7)(-22914)+0;(8)(-3.125)+(+318).10.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11.存折中原有5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多少元钱?例1计算:(+12)-(-13)-(+14)【解析】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必须把减号改成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答案是:原式=(+12)+(+13)+(-14)=(12+13)+(-14)=56+(-14)=7 12例2(1)比-10℃低5℃的温度是________;(2)比0小3的数是_________;(3)________比-8大4;(4)-8比_______大4;(5)(_______)+(+3)=-2.【解析】(1)即求-10与5的差;(2)即求0与3的差;(3)即求-8与-4的差;(4)即求-8与4的差;(5)即求-2与+3的差.答案是:(1)-15℃(2)-3 (3)-4 (4)•-12 (5)-5.◆在线检测1.填空题:(1)0-2=______;(2)(-3)-2=______;(3)(-3)-(-5)=______;(4)(-5)-(+6)=____;(5)(+1)-(___)=-2;(6)(+3)+(___)=-1;(7)+2比-3大______;(8)-5比3小_______;(9)-8比_______小2.2.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有()0-312=312;0-(-13)=13;(+15)-0=15;(-15)+0=15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若两数的差为0,则这两数必相等C.两个相反数相减必为0; D.若两数的差为正数,则此两数都是正数4.计算:(1)(-2.7)-(+2.3);(2)(-23)-(-312);(3)(-3.7)-310;(4)13-14;(5)(3-9)-(4-8);(6)-(-312)-(+56)-(-234).5.已知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2,B点表示数为-7,求A、B两点间的距离.6.求-123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13的差.【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2007年南京)计算-1+2的值是()A. -3B. -1C. 1D. 22. (2007年湖南邵阳)-1-3等于()A. 2B. -2C. 4D. -43. (2007年成都)如果某台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那么这台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A. -26℃B. -22℃C. -18℃D. -16℃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B.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都为负数C. 若两个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数都为零D. 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是正数5. 如果x<0,y>0,且︱x︱>︱y︱,那么x+y是()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正、负不能确定6. 若两个有理数的差是正数,那么()A. 被减数是负数,减数是正数B.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正数C. 被减数大于减数D. 被减数和减数不能同为负数7. 当x<0,y>0时,则x,x+y,x-y,y中最大的是()A. xB. x+yC. x-yD. y8. 计算(-3)-(-2)-(-1)-(+1.75)等于()A. -1B. 0C. 1D. 2二、填空题1. 若︱a︱=a,则a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基础)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除(基础)【学习目标】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2.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要点诠释: (1) 不为0的两数相乘,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当因数中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2与-3的乘积,应列为(-2)×(-3),不应该写成-2×-3.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要点诠释:(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2)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3)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a(bc).(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要点诠释:(1)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2)乘法运算律可推广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把其中的几个因数相乘.如abcd=d(ac)b.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a(b+c+d)=ab+ac+ad.(3)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运算律“逆用”.要点二、有理数的除法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要点诠释:(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互相依存的.如-2的倒数是12-,-2和12-是互相依存的;(2)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因此0没有倒数;(3)倒数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形式,使分母中不含小数和分数;(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必定同号(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2. 有理数除法法则:法则一: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1(0)a b ab b÷=≠. 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要点诠释:(1)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法则一,在能整除时应用法则二方便些. (2)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0不能当除数.(3)法则二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相似,两数相除时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要点三、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由于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一般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算出结果.要点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如有括号,则先算括号里面的.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1.(2015•台湾)算式(﹣1)×(﹣3)×之值为何?( ) A .B .C .D .【思路点拨】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即可 【答案】D . 【解析】 解:原式=××=.【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乘法,掌握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计算时,先确定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2.(1)54(3)1(0.25)65⎛⎫-⨯⨯-⨯- ⎪⎝⎭;(2)(1-2)(2-3)(3-4)…(19-20); (3)(-5)×(-8.1)×3.14×0.【答案与解析】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因数是小数的要化为分数,是带分数的通常化为假分数,以便能约分.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1)54(3)1(0.25)65⎛⎫-⨯⨯-⨯- ⎪⎝⎭591936548=-⨯⨯⨯=-;(2)(1-2)(2-3)(3-4)…(19-20)19-(1)(1)(1)(1)1=-⨯-⨯-⨯⋅⋅⋅⨯-=-个(1)相乘;(3)(-5)×(-8.1)×3.14×0=0.【总结升华】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因数中有一个数为0时,积为0.3.运用简便方法计算:(1)5105(12)6⎛⎫-⨯+⎪⎝⎭(2)(-0.25)×0.5×(-100)×4(3)111 (5)323(6)3333 -⨯+⨯+-⨯【思路点拨】 (1)根据题目特点,可以把51056-折成51056--,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2)运用乘法结合律,把第1、4个因式结合在一起.(3)逆用乘法分配律:ab+ac=a(b+c).【答案与解析】解:(1)5105(12)6⎛⎫-⨯+⎪⎝⎭5105(12)6⎛⎫=--⨯+⎪⎝⎭510512126=-⨯-⨯(分配律)1260101270=--=-(2)(-0.25)×0.5×(-100)×4=(-4×0.25)×[0.5×(-100)] (交换律)=-1×(-50)=50(结合律)(3)111(5)323(6)3333-⨯+⨯+-⨯11[(5)2(6)]39333⎛⎫=-++-⨯=-⨯+⎪⎝⎭(逆用乘法的分配律)27330=--=-【总结升华】首先要观察几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和特点.适当运用“凑整法”进行交换和结合.举一反三:【变式1】计算16.8×+7.6×的结果是.【答案】7.解:原式=8.4×=(8.4+7.6)×=16×=7.【高清课堂:有理数乘除 381226 多个有理数相乘例2】【变式2】542(1)()( 2.5)(4)12253-⨯⨯-⨯-;4(2)(0.125)()16(7)7-⨯-⨯⨯-【答案】(545147(1)=1225239-⨯⨯⨯=-原式 4(2)(0.1258)2(7)87=-⨯⨯⨯⨯=-原式类型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4.计算:(1)(-32)÷(-8) (2)112(1)36÷-【答案与解析】 (1)(-32)÷(-8)=+(32÷8)= 4 ……用法则二进行计算.(2)117776212363637⎛⎫⎛⎫⎛⎫÷-=÷-=⨯-=- ⎪ ⎪ ⎪⎝⎭⎝⎭⎝⎭……用法则一进行计算. 【总结升华】(1)乘法、除法的符号法则是一致的,两数相乘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2)除法的两个法则是一致的,应学会灵活选择.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乘除 381226 有理数除法(法则)】 【变式】计算:(1) 1.25(0.375)-÷-【答案】原式535810()()48433=+÷=+⨯=类型三: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5.(2015秋•德惠市校级期中)计算:(﹣2)×.【思路点拨】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原式=2××3×3=9.【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1】计算:(-9)÷(-4)÷(-2)【答案】 (-9)÷(-4)÷(-2)=-9÷4÷2=1199428-⨯⨯=- 【变式2】计算:(1)14410(2)893-÷⨯÷- (2)341731755⎛⎫⎛⎫⎛⎫-÷-÷⨯- ⎪ ⎪ ⎪⎝⎭⎝⎭⎝⎭【答案】 (1)14410(2)893-÷⨯÷-194181941243108432843216⎛⎫=-⨯⨯⨯-=⨯⨯⨯= ⎪⎝⎭(2)341731755⎛⎫⎛⎫⎛⎫-÷-÷⨯- ⎪ ⎪ ⎪⎝⎭⎝⎭⎝⎭3511717435⎛⎫⎛⎫⎛⎫=-⨯-⨯⨯- ⎪ ⎪ ⎪⎝⎭⎝⎭⎝⎭ 351171174354⎛⎫=-⨯⨯⨯=-⎪⎝⎭类型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6. 计算(1)113512641212⎛⎫⎛⎫-+-+÷- ⎪ ⎪⎝⎭⎝⎭; (2)111351226412⎛⎫⎛⎫-÷-+-+ ⎪ ⎪⎝⎭⎝⎭【答案与解析】(1)113512641212⎛⎫⎛⎫-+-+÷- ⎪ ⎪⎝⎭⎝⎭1135(12)26412⎛⎫=-+-+⨯- ⎪⎝⎭ 1135(12)(12)(12)(12)26412⎛⎫=-⨯-+⨯--⨯-+⨯- ⎪⎝⎭=6-2+9-5=8(2)法1:原式=16295181121()()121212121288-+-+⎛⎫⎛⎫-÷=-÷-=⨯= ⎪ ⎪⎝⎭⎝⎭法2:由(1)知:1135182641212⎛⎫⎛⎫-+-+÷-= ⎪ ⎪⎝⎭⎝⎭,所以16295112128-+-+⎛⎫⎛⎫-÷= ⎪ ⎪⎝⎭⎝⎭ 【总结升华】除法没有分配律,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时,若除数是和的形式,一般先算括号内的,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也可以仿照方法2利用倒数关系巧妙解决. 举一反三: 【变式】75318 1.456 3.9569618⎛⎫-+⨯-⨯+⨯⎪⎝⎭ 【答案】 原式()753181818 1.456 3.9569618⎛⎫=⨯-⨯+⨯+-⨯+⨯⎪⎝⎭(14153)( 1.45 3.95)6=-++-+⨯2 2.5617=+⨯= 类型五:利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7.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降低6℃.如果现在地面的气温是27℃,那么8000米的高空的气温大约是多少?【思路点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由于“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降低6℃”,8000米的高空比地面高度增加8000米,因此气温降低6×8=48℃,由此便可求出高空的气温. 【答案与解析】解:80002762748211000-⨯=-=-(℃)因此8000米的高空的气温大约是-21℃.【总结升华】本题是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关键是读懂题意,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列出正确的算式.附录资料:方程的意义(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要点梳理】【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要点诠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要点诠释: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要点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要点诠释:(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 (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立,如x=0中,两边加上得x+,这个等式不成立;(3) 等式的性质2中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为零.【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的概念1.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①3x-2=7;②4+8=12;③3x-6;④2m-3n=0;⑤3x2-2x-1=0;⑥x+2≠3;⑦251x=+;⑧28553x x-=.【答案与解析】解:②虽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③不是等式;⑥表示不等关系,故②、③、⑥均不符合方程的概念.①、④、⑤、⑦、⑧符合方程的定义,所以方程有:①、④、⑤、⑦、⑧.【总结升华】方程的判断必须看两点,一个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当然未知数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A. 3+2=5B. x=1C. 2x﹣3<0D. a2+2ab+b2 【答案】B.2.(2015春•孟津县期中)下列方程中,以x=2为解的方程是()A. 4x﹣1=3x+2B. 4x+8=3(x+1)+1C. 5(x+1)=4(x+2)﹣1D. x+4=3(2x﹣1)【答案】C.【总结升华】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根据方程解的概念,只需将所给字母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若两边的值相等,则这个数就是此方程的解,否则不是.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解是x=3的是( )A.x+1=4 B.2x+1=3 C.2x-1=2 D.217 3x+=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3.(2016春•南江县期末)在下列方程中①x2+2x=1,②﹣3x=9,③x=0,④3﹣=2,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个.A.1 B.2 C.3 D.4【思路点拨】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可以逐一判断. 【答案】B.【解析】解:①x 2+2x=1,是一元二次方程;②﹣3x=9,是分式方程;③x=0,是一元一次方程;④3﹣=2,是等式,不是方程;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有2个,故选:B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2x-1=4;②x =0;③ax =b ;④151x-=-. 【答案】①②.类型三、等式的性质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41153x -=,那么453x =+________; (2)如果ax+by =-c ,那么ax =-c +________; (3)如果4334t -=,那么t =________. 【答案与解析】解: (1). 1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11; (2).(-by );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by ; (3).916-;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34-. 【总结升华】先从不需填空的一边入手,比较这一边是怎样变形的,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对另一边也进行同样的变形.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等式ab =ac 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B .在等式a =b 两边除以c 2+1,可得2211a bc c =++. C .在等式b ca a=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 D .在等式2x =2a-b 两边都除以2,可得x =a-b. 【答案】B.类型四、设未知数列方程5.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一次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或不做一道倒扣1分.若小明想考80分,他要做对多少道题?【答案与解析】解:设小明要做对x道题,则有(25-x)道做错或没做的题,依题意有:4x-(25-x)×1=80.可以采用列表法探究其解显然,当x=21时,4x-(25-x)×1=80.所以小明要做对21道题.【总结升华】根据题意设出合适的未知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举一反三:【变式】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l)x的5倍比x的相反数大10;(2)某数的34比它的倒数小4;(3)甲、乙两人从学校到公园,走这段路甲用20分钟,乙用30分钟,如果乙比甲早5分钟出发,问甲用多少时间追上乙?【答案】(1)5x-(-x)=10;(2)设某数为x,则1344xx-=;(3)设甲用x分钟追上乙,由题意得11(5)3020x x+=.。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梳理导图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例:1+2=3(1和2都是正数,和取正号;|3|=|1|+|2|)﹣2+(﹣3)=﹣5(﹣2和﹣3都是负数,和取负号;|﹣5|=|﹣2|+|﹣3|)(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例:2+(﹣1)=1(|2|>|﹣1|,和取正号;|1|=|2|-|﹣1|)2+(﹣3)=﹣1(|﹣3|>|2|,和取﹣号;|﹣1|=|﹣3|-|2|)(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例:1+(﹣1)=0;﹣2+2=0(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1+0=1;﹣2+0=﹣2(5)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例:1+2=2+1=3;1+(﹣2)=(﹣2)+1=﹣1;(﹣1)+(﹣2)=(﹣2)+(﹣1)=﹣3(6)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例:1+2+3=1+(2+3)=(1+2)+3=6;(﹣1)+(﹣2)+(﹣3)=(﹣1)+[(﹣2)+(﹣3)]=[(﹣1)+(﹣2)]+(﹣3)=﹣6习题1:计算(1):3+4; (2):﹣4+(﹣5); (3):5+(﹣6);(4):﹣7+8; (5):9+0; (6):﹣10+0;(7):10+11+12; (8):(﹣11)+(﹣12)+(﹣13); (9):12+(﹣13)+(﹣14)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2=1+(﹣2)=﹣1;(﹣2)-3=(﹣2)+(﹣3)=﹣50-5=0+(﹣5)=﹣5习题2:计算(1):3-4; (2)5-4; (3)(﹣6)-5; (4)(﹣6)-(﹣7);(5):8-7; (6)0-9 (4)0-(﹣10)知识点三、有理数的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例:1×2=2(1和2都是同号,积为正;|2|=|1|×|2|)(﹣2)×(﹣3)=6(﹣2和﹣3都是同号,积为正;|6|=|﹣2|×|﹣3|) 2×(﹣3)=﹣6(2和﹣3是异号,积为负;|﹣6|=|﹣2|×|﹣3|)(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例:0×0=0;1×0=0;(﹣2)×0=0(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2×12=1(2与12互为倒数)(﹣3)×(﹣13)=1(﹣3与﹣13互为倒数)(4)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例:1×2=2×1=2;5×(﹣6)=(﹣6)×5=﹣30(5)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例:﹣1×2×3=﹣1×(2×3)=(﹣1×2)×3=﹣6;(6)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例:2×(1+3)=2×1+2×3=8(7)α×b 也可以写为α·b 或αb ;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可以写成“·”或省略; 例:5×α可以写成5·α或5α习题3:计算(1)2×3; (2):(﹣3)×(﹣4); (3):4×(﹣5);(4):0×100; (5):1×2×3; (6):(﹣2)×(﹣3)×(﹣4);(7):(﹣3)×(﹣4)×5;(8):2×(2+3);(9):3×(4-5);(10)4×[(﹣3)+(﹣4)]知识点四、有理数的除法(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例:4÷(﹣2)=4×(﹣1)=22(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商的绝对值等于被除数的绝对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的商例:(﹣8)÷(﹣2)=4(﹣8和﹣2都是同为负号,商为正;|4|=|﹣8|÷|﹣2|)8÷(﹣2)=﹣4(8和﹣2一正一负为异号,商为负;|﹣4|=|8|÷|﹣2|)(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0÷(﹣9)=0;0÷9=0习题4:计算(1):6÷(﹣3);(2):(﹣10)÷(﹣2);(3):10÷(﹣10);(4):0÷4知识点五、有理数的乘方(1)求n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

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

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在初中数学中,有理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运算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七年级阶段,我们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

一、有理数
有理数包含整数和分数两部分,在数轴上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向线段。

整数和分数都可以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1.同号数的加减运算:保留符号不变,将绝对值相加。

2.异号数的加减运算:先取绝对值相加,再将大数的符号赋给和。

三、有理数的乘法
1.同号数的乘法:将绝对值相乘,符号为正。

2.异号数的乘法:将绝对值相乘,符号为负。

四、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使其符号一致后再进行计算。

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当有理数之间出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括号的作用。

六、有理数的比较
当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时,可以将它们化为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比较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以上就是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我们就能轻松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知识和应用。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摘要:一、有理数的加减法基本概念1.有理数的定义2.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解析1.简单加减混合运算实例2.复杂加减混合运算实例四、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与方法1.运算律的应用2.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3.括号的使用正文:一、有理数的加减法基本概念有理数是指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值表示的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与任何数相加以及减法的法则。

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同一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3 - 2 + 4 - 1,我们首先进行3 - 2得到1,然后再加上4得到5,最后减去1得到最终结果4。

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例解析在解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时,可以先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5 - 3 + 2 - 1,我们首先进行5 - 3得到2,然后再加上2得到4,最后减去1得到最终结果3。

四、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与方法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运用运算律、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以及括号的使用来简化运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5 * (2 - 1) - 3,我们首先计算2 - 1得到1,然后将5乘以1得到5,最后减去3得到最终结果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必备
有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常考点,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见,在这里把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告诉大家,以备同学们在遇到的时候参考一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4. 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

⑵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补充:去括号与添括号: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添括号法则: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不变;在“-”号后边添括号,括到括号内的各项都要变号。

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页 1 第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⑷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⑸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给果叫做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即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5*(4-5+5)]÷5
=(5*4)÷5
=4
⑺运算律:
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的交换律:ab=ba;
页 2 第
④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学好初中数学离不了有理数的运算,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运算法则知识点是一个大的结构网,要重视起来,不要偷懒,赶紧动动手指哦!知识点的牢记,加上这节课有理数练习的运用,相信大家会掌握的很牢固的!
页 3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