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献祥-结构设计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板的计算:弹性理论的安全储备过大,而塑性铰线理论更接近于实际受力状态。经 试验表明,即使是塑性铰线理论,也是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国外规范都不主张采用纯弹 性理论方法设计,而采用建立在试验基础上的经验系数法。混凝土并非弹性均质材料, 其受力理论并不十分明确, 试图寻求百分之百的计算精确度, 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14.双向板与单向板的分界界限: 2010 混规 9.1.1:混凝土板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 2.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0,但小于 3.0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 3.0 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 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因此产生收缩拉应力, 当收缩拉应力达到或大于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那一刻的极限拉应 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势必增加水泥用量或提高水泥标号,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作 用也随之增加而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其抗拉强度变化甚微,所以容易出现早期收缩裂 缝。所以在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下,尽量采用中底档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30),以减 小混凝土收缩及水化热作用。 配筋能减少混凝土收缩作用,因为钢筋能起约束作用。
8.砖混结构层高: 抗规 7.1.3: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3.6m。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 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 4.5m;当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层的层高不应超过 4.2m。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 超过 3.9m。 7.1.4.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 7.1.4 的要求。
2010 混规 8.2.1: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 8.2.1 的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8.2.1 中数值 的 1.4 倍。
3.假设一个梁截面 300*550mm,计算所需底筋面积为 1200 m m ,一般比较好的施工图,都 是用 4 20 或 3 22,因为这样可以布一排钢筋,而用 6 16,要布 2 排钢筋,截面有效高 度 h 0 降低且第二排钢筋对施工也不方便。
2
4. 一位老工程师的话: 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 现浇板的配筋, 当他刚从学校毕业时, 他用 6; 当他被评为工程师时,他用 8,;当他被评为钢筋工程师时,他用 10;而当他快要退休时, 他用 12。虽然上面那句话描叙略显夸张,但一般结构施工图审查,对于多配钢筋的,基本 上不提修改意见,而对于配筋量偏小的,一般均要提修改意见,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结构的安 全性只可偏于保守,不应偏于不安全。作为有经验的工程师,实际配筋通常要比计算结果略 微放大一些,然而又不至于比计算结果放大很多。 5.梁板混凝土等级,无论是从强度还是耐久性角度,C25 是最合适的。一般来说,混凝土强 度提高一个等级,对现浇板的配筋几乎没变化,对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配筋的影响也较小。 而混凝土等级提高后,出现混凝土早起收缩裂缝的几率增加很多。有些工程采用预应力梁,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 C40,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早起收缩裂缝。 6.按简支计算的梁端部上部构造钢筋: 混规 2010.9.2.6: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 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 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 1/4,且不 应少于 2 根。 混规 2010.9.1.6: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 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间距不宜大于 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 的 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 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 1/3。 例:砌体结构中,承受均布荷载的梁支撑在 240*240mm 的构造柱上,规范上是按照两端简 支,梁端再构造,本例列出了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刚梁支座负弯矩(真实的) , 并与规范做了对比: 当梁跨,梁荷载比较小时,按规范梁端配筋偏小;当梁跨,梁荷载比较大时,按规范梁 端配筋偏大,如下表所示:
10.楼梯折角配筋:折板楼梯如图(a)所示的内折角 A 处于受拉区时,为了避免内折 角 A 处的混凝土开裂,一般应将钢筋断开,但在实际工程中,若施工现场已按图(b)
所示将钢筋连通,要么返工按(a)施工,要么采用其它措施,比如在上层筋与下层筋 之间增设拉筋,该拉筋应能承受纵向受拉钢筋的贺礼。
11.结构工程师基本素养:工程师必须会选型;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包括结构 选型,结构布置,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还有施工;变通能力。 12.平面交叉梁体系与连续梁计算结构之间的差异性: 有下表可知,将主、次梁体系简化为一维问题来分析时有条件的。当主、次梁的断 面尺寸相差不大时,将主、次梁体系简化为一维问题来分析与按不等断面的平面交叉梁 系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其支座弯矩甚至由负弯矩变成正弯矩,变化幅 度已经大于 25%。从理论上讲,有限元结果更精确,但大量的实际工程却都是按连续梁 的计算结果进行截面设计的,这些工程都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没出现什么问题,说明了 连续梁计算次梁内力的方法是可靠的。出现两种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但都可靠的现象,说 明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结构实际受力状况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有出 入。
注: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 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 且不应小于 40mm。
8.2.2: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3.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 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 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 25mm。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 50mm 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 效的构造措施。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不应小于 25mm(以防钢筋网锈蚀而发生胀裂)。
按照“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在垂直受力方向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一般为 6@250,6@200,6@300,这些工程均能满足承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所以从工程 设计的角度,2 l 2 / L1 3 时按单向板来设计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美国 ACI 规范指出: 板的体系可用满足平衡和几何协调条件的任何方法设计, 只要该法使截面的承载力至少 等于所要求的承载力并满足位移控制等适应性要求。也就是说,在 2 l 2 / L1 3 时,究 竟是按单向板还是双向板来设计,完全取决于配筋方式;如果按双向板方式来配筋,则 它是双向板;如果按单向板方式来配筋,则它是单向板。 15.结构设计是一门艺术,没有唯一解。只有不断的探索去寻求相对的最佳,而无绝对 的最优。 16.地基反力分布的不均匀性:由“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中:粘性土、 粘土地基的地基反力系数(L/B=1)可知,地基反力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有相差 2 倍之多。 国内大量的测试表明, 箱形基础顶、 底板钢筋实测应力一般只有 20~30
7.保护层厚度: 地下室防水筋技术规范: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 50mm。 地下室外墙,其迎水面侧一般为二类环境,其室内一侧一般为一类环境,对于处在两种 环境交界部位的构件,在选用最低混凝土等级、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等耐久性基本要求时,应 按最不利环境确定。 在确定受力筋保护层最小厚度时, 应按构件表面所处环境类别分别考虑。 对于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大,采用商品混凝土时,构件表面出 现早期收缩裂缝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当开裂后,反而影响构件的耐久性。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当受拉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50mm 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 6mm,间距不大于 100mm 的钢筋网。 混规 9.2.15: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50mm 且配置表层钢筋网片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表层钢筋宜采用焊接网片,其直径不宜大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 150mm;网片应配 置在梁底和梁侧,梁侧的网片钢筋应延伸至梁高的 2/3 处。 2.两个方向上表层网片钢筋的截面积均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保护层(图 9.2.15 阴影部 分)面积的 1%。
工, 而且连梁在强震下是允许屈服的, 连梁太强, 肯能会造成墙肢先屈服, 对抗震反而不利。 2.电梯井,电梯信号接线盒预留洞刚好在暗柱 AZ1 的位置处,要切断 AZ1 主筋 2 根甚至 4 根,这样做问题不大,原因如下: 1.两个以上电梯井并列布置的箱体剪力墙构件,在南北向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 整体变形特征是以弯曲形变形为主, 其截面受力特征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 即截面应力边 缘最大,中和轴处理论上为 0,所以电梯井道交汇处的墙肢弯曲应力较小,不必配很多的钢 筋。程序的计算配筋偏大,是不真实的。 2.电梯信号接线盒的位置接近于楼层的中间, 即大致位于楼层水平力作用下的反弯点位 置处,弯矩较小。 3.剪力墙暗柱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 剪力墙暗柱严格来说属于边缘构件, 设置边缘构件, 主要是为了改善墙体的抗剪移能力。此外,试验研究表明,设置边缘构件的剪力墙与矩形截 面墙相比,极限承载能力约提高 40%,极限层间位移角可增大 1 倍,耗能能力增大一倍左 右,且有利于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所以电梯信号接线盒预留洞处 AZ1 的主筋可以切断,但必须采取加筋等补墙措施,尤 其是切断的箍筋要封闭。 住宅结构中,主户在装修过程中免不了要改装管道或增设空调等设备,常在承重剪力 墙中开设 250mm 左右的穿墙洞,其分析与上面电梯信号接线盒预留洞相似。
1.有些高层建筑,如采用纯框架结构,则很难满足层间变形的规范要求,可以设置少量的剪 力墙满足规范对层间变形的要求。根据 2010 抗震规范,8 度抗震设防区,层高在 25~60m 之间,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为一级,根据程序计算结果,剪力墙 墙肢水平分布筋面积和连梁箍筋面积都很大,如果完全采用计算结果配筋,水平筋,有选用
以上规范规定表明砌体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值、墙段的高宽比是确定房屋和墙 段是弯曲变形还是剪切变形为主的主要依据。 限制房屋的层高主要是为了限制砌体房屋尤其 是墙段的弯曲变形,因为层高越大,层间墙段的高宽比越大,弯曲变形就越明显,剪切变形 相应就越小。
wk.baidu.com
9.早期收缩裂缝: 出现早期收缩裂缝的顺序: 地下室外墙 基础底板 楼层楼板。 约束限制混凝土收缩,
7.2.3. 进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验算时, 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原
则确定: 1.刚度的计算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高宽比小于 1 时,可只计算剪切变形;高宽比 不大于 4 且不小于 1 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和剪切变形;高宽比大于 4 时,等效侧向刚度 可取 0.0。 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 比。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
20 的,连梁箍筋有选用 16@100 的。
这种配筋方式不好,剪力墙理论计算公式都是建立在小直径钢筋模型试验基础上,试 验用钢筋一般不会超过 12,钢筋直径增大后,对延性不利。因此水平分布筋一般不大于
14,墙较厚时,可配三层。连梁箍筋直径一般也不大于 14,太粗的钢筋,不仅不利于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