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

合集下载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学知识点总结1. 档案学概述档案学是一门研究档案和档案管理的学科,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和服务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在信息时代,档案学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共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档案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形态、特点、结构、功能、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其中管理与服务是档案学的两个基本方向。

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服务是指提供给用户的检索、咨询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2. 档案学的特点档案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档案学的内容主要是档案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档案学的理论研究要贴近实践,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档案学的知识面广泛。

档案学涉及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

档案是经过鉴定、保管、利用和归档等环节处理后的文件和资料,具有永久保存和传阅的价值。

3. 档案的基本原则档案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指永久保存、公开透明和服务社会的原则。

永久保存原则是指档案应当永久保存,不得随意销毁;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档案应当向社会公开,便于公众了解和利用;服务社会原则是指档案应当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4. 档案的分类与保管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和保存期限的不同,档案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历史档案和档案资料等多种类型。

公文档案是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公文、会议记录、报告材料等。

业务档案是指各种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和资料,包括业务报表、经营合同、生产计划等。

历史档案是指经过一定的年限后,对研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价值的文件和资料。

档案资料是指档案中的各种弥补性文件和资料。

档案的保管是指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

档案应当通过规范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安全保管和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档案的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2023年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2023年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论: 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 P5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 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 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 如年轮2.历史性(或后时性): 从时态上讲, 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 让历史告诉未来”。

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所有, 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3、拟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楚、拟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并且这些清楚、拟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 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主线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 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 DA的本质特性: P6“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 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还从主线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对DA的管理无论如何简便、有效, 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 只能以充足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

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

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特别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 DA的实存形态: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

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 只有具有DA属性者, 才是DA.根据定义, 特别是DA的本质特性, 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种多样。

目前DA 的实存形态重要仍是各种文书, 特别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限度最高的稿本。

简: 制作时是否故意, 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故意看作的优点: 为久存, 制作材料较好, 格式规范, 留存较齐全、完整。

第五章档案学(重点)

第五章档案学(重点)

档案学1、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是: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

2、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概念的提出,是在19世纪。

3、正式提出“档案学”概念是: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

4、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是: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

5、欧洲档案学的萌芽是在:16—18世纪。

条件:一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档案工作的发展。

6、欧洲早期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档案的分类、档案馆的性质和地位、档案价值和档案人员知识结构要求等。

7、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使世界档案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标志是档案工作改革中提出并实践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三种思想,即:A、组建近现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B、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C、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开放的原则。

8、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档案馆事业的开始:1790年,法国在原国民会议档案馆的基础上,成立法国国家档案馆。

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的意义:使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使中央和地方档案馆形成网络,有了真正的国家档案馆事业;档案馆馆藏来源由单一性变成了多样性。

9、1794年6月25日,法国颁布《穑月七日档案法令》,规定国家档案馆是中央级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馆设在地方的分馆,接受地方政权和国家档案馆的双重领导,这就使档案集中管理原则包含了档案事业集中管理的内容。

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是档案学产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10、档案开放原则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档案馆性质的根本变化,档案馆由对社会封闭的机构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机构。

法国的档案开放原则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笔记人民大学xx省大学辽宁大学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笔记人民大学xx省大学辽宁大学

==============================================================================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及源流考点●一:档案的定义几种代表性观点@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考点●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2、历史性或后时性: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4、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考点●三:档案的种类(一):一般的分类层面简介档案和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选择题考察)一般认为,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1、对档案的认识性或概念分类,即对档案的种类认识;2、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或实体分类;3、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或信息分类、检索分类。

按内容分类(二)常见名词辨析公务档案: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私人档案: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私人个人。

公共档案或官府档案:国家公务(政权性)机关形成的且被保存在各级国家机构中的档案。

历史档案;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丰收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三)常见简答题1、简析: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的作用公有私有指所有权,这是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所形成的两个相对性概念,它主要可解决档案的归属所有权问题。

公务档案是指法人或法人代表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档案学整理笔记

档案学整理笔记

1.档案是单位中(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主要有单位文件、手稿、书信、合同、凭证、账簿、报表、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发挥着凭证和参考作用。

2.档案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形成者、具有查考价值、载体和形式的多样性。

)3.一档案的定义(一)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概括地说,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二档案定义的含义档案定义包括了以下基本含义:1、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2、档案的形成者。

3、档案来源于文件。

4、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

5、档案的本质属性。

4.一、档案与图书1、不同方面A 目的不同:档案并非是有意识地编写、杜撰的;图书是作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撰写的。

B 数量不同:档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存几件或一件(孤本),失而不可复得;同一种图书往往印刷成千上万册。

C 作用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并非全是真实记录),绝大多数档案具有信证作用,同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图书一般没有法律信证作用,在许多方面不如档案作用重要,图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

D 保密性不同:少部分档案含有一定的机密,不能向社会随意开放(但并不排斥向某些人开放);图书基本上是公开发行,不需要保密。

(但并不排斥有些"内部交流"之类)。

E 形式不同:档案以单份和卷宗的形式为主,并且手写体较多;而图书主要是一本本装订完好的,印刷体占绝大多2、相似之处A 两者目前都以文字记录为主B 都记载了人类社会的知识,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都是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

C 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

(如利用一些档案资料写成图书,由于种种原因,原档案不见了,就可用所写的图书代为档案)。

5.二、档案与情报1、情报的本质属性是:A、情报的根本属性之一是知识。

B、有一定利用价值的知识才具有情报价值。

《档案事业概论》(五)

《档案事业概论》(五)

2世纪 的前3年 , 洲档案 学的第一 个 繁荣发展 时期 。 0 O 是欧
( ) 二 前苏 联档案 学 从 11年 到2世纪 3年代 末期 ,苏 联档 案 工作 以列 宁 “ 97 0 0 六一
2 1 年第5 《 00 期 浙江档案 》 41
T u hW i r sr o sl o c t G a so t 基层连线 h
案管 理 、历史档 案整理 等方面 。
( 艄 案学 的重构与渐 进发展 阶段(0 二 2世纪5— 0 0 6年代 )
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 、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技术等科 目组
学建 设 的 特点 是 :第 一 ,档 案学 有 了 明确 的 指导 思想 ,并构 建 了一 个初 步的学 科体 系 ;第二 ,档案学 开始 以 国家 规模 的档案 事业建 设为研 究对 象 ,而不 是局 限于档案 室 ;第 三 ,档案学建设 借鉴 了当时苏联 档案工作 的理论 。 ( )档案 学 的完 善 与 繁荣 发展 阶 段 ( 0 三 2 世纪 7 年代 末 以 O
来)
档案学 与其他 学科 之间 的交 叉与边 缘性研 究 ,有 比较 明确边 界 的分 支学科是 信息资 源管理 学 、政务信 息管理 。
三、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档 案学 与马克 思主义哲 学 、管 理科学 、历史学 、图书馆 学和情 报学 、 书学 、 秘 文书学 、 以及和某 些 自然科学关 系 。
三新职能鉴定理论阶段20世纪8o年代以来二来源原则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是德国档案学家汉斯布姆斯的社会分析和职1841年法国内政部发布了关于各部和各地区档案整理与能鉴定论加拿大国家档案馆1989年后实行的新宏观鉴定接分类的指示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档案整理原则尊重全收战略以及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的观点

档案管理第五章笔记

档案管理第五章笔记

第五章档案鉴定工作
档案界通常所从事的档案鉴定,主要是指档案保存价值的鉴定。

档案的保存价值是由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利用的需求两个方面的阴虚决定的。

社会利用需求是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主要因素。

档案内容是决定档案特有价值的重要因素。

档案地重复性大致有两种情况:1、重复文件,2、文件内容重复。

重复文件可以通过各机关内部立卷分工等措施来解决。

文件内容重复通过划定不同的保管期限来决定文件的取舍。

档案保管期限表供全国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鉴定档案使用。

保管期限是根据各类档案地保存价值确定的。

按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规定,文书档案地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

永久为30年以上。

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

专业档案保管期限另行规定。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其中定期又细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

档案保管期限的年限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开始算起。

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属于永久保存;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属于永久保存。

一般问题的定期保管。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档案管理学第五章

档案管理学第五章

六、全宗群
将历史上或工作活动中有密切联系的若干全宗组成为一个有机 群体。 群体。
第三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一、分类的意义与要求 (一)意义 1、通过分类可以提示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通过分类可以提示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工作创造方便条件 2、分类结果可以决定立卷、编目、排列和上架的具体方法 、分类结果可以决定立卷、编目、 3、分类质量的高低对整个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进度以及提供利 、分类质量的高低对整个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 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 组织机构 年度分类法 全宗内的档案,先按组织机构分类,然后在组织机构下面再分年度。 全宗内的档案,先按组织机构分类,然后在组织机构下面再分年度。 对于历史档案和撤销机关比较适宜,因为立档单位已经撤销, 对于历史档案和撤销机关比较适宜,因为立档单位已经撤销,不会 产生新的档案,档案分类整理的顺序和排列完全可以固定下来, 产生新的档案,档案分类整理的顺序和排列完全可以固定下来,不 再变动。 再变动。 (三)年度——问题分类法 年度 问题分类法 全宗内的档案先分开年度,然后在每一年度按问题分类。 全宗内的档案先分开年度,然后在每一年度按问题分类。 1、适用于立档单位内部机构变动频繁,档案已无法按组织机构进 、适用于立档单位内部机构变动频繁, 行分类。 行分类。 2、内部也设一些机构,但是非常简单,内部分工也不十分明确, 、内部也设一些机构,但是非常简单,内部分工也不十分明确, 有些机构形成档案较多,有些机构形成档案较少 有些机构形成档案较少,再加上平时工作不 有些机构形成档案较多 有些机构形成档案较少 再加上平时工作不 正规。 正规。
2、个人全宗 、 个人全宗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文学家、 个人全宗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 其他著名人物、家庭、家族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 其他著名人物、家庭、家族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 形成个人全宗的著名人物、家庭、家族就是立档单位。 形成个人全宗的著名人物、家庭、家族就是立档单位。 包括这些著名人物的著作手稿、讲话稿、文电、信函、日记、 包括这些著名人物的著作手稿、讲话稿、文电、信函、日记、 笔记以及照片、录音、录像等。 笔记以及照片、录音、录像等。

5.《档案事业概论》第5章 《档案学》(含答案)

5.《档案事业概论》第5章  《档案学》(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第五章《档案学》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法国的档案开放原则受到各国的重视,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

(√)2、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后,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档案组合的形式管理。

(×)3、美国在文件管理中一般称私人文件管理为手稿管理。

(√)4、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的。

(√)5、1938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特种教席,开始讲授档案管理课程。

(×)6、1951年5月创刊的《材料工作通讯》,于1953年改名为《档案工作》。

(√)7、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文件视为一个集合概念,强调现行文件和历史档案都是只是广义件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代称,都是广义文件的组成部分。

(√)8、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9、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1997年制定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将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设计、形成、保管和维护四个阶段。

(×)10、美国匹兹堡大学针对失去现行效用的电子文件的保管问题,提出了“集中式保管”的方案。

(×)11、文件连续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坐标体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文件保管形式是核心轴,因为它的变化带动了其他坐标轴的相应变化。

(√)12、标志来源原则形成的是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

(×)13、1985年美国档案学者特里·库克和戴维·比尔曼在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会刊《档案》上发表了著名论文《来源原则的力量》,呼吁重新认识来源原则。

(×)14、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就是“新来源观”的倡导者。

(√)15、英国档案学家希拉里·詹金逊认为,销毁文件不是档案人员的正常业务,档案人员无须干预如何去除文件。

自己整理的档案事业概论知识点

自己整理的档案事业概论知识点

自己整理的档案事业概论知识点档案事业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旨在收集、组织、保存和提供文档和信息资源。

这个行业涉及到很多关键的概念和实践,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档案事业的概论知识点。

概述档案事业旨在管理和保护重要的文档和信息资源,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可访问性。

档案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记录,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档案事业的目标是维护和提供这些档案,以支持学术研究、历史记载、法律和行政程序以及其他信息需求。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档案事业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涉及到收集、组织、描述和保存档案。

这包括确定档案的价值和重要性,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政策,制定档案管理计划,进行索引和分类等工作。

档案管理还涉及到保护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滥用、破坏或丢失。

数字化档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字化档案是将纸质文件或其他格式的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以便于访问、检索和保存。

数字化档案可以通过扫描、拍照或其他数字化方法创建。

数字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同时也提供了更便捷的访问方式。

档案保护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档案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档案保护包括采取措施保护档案免受物理和环境方面的伤害,如火灾、水灾、霉菌和虫害等。

此外,保护档案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滥用、盗窃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档案事业中的保护措施包括出入管理、安全摄像监控、防火设备和合适的存储环境等。

档案使用档案事业的目标是使档案资源对研究人员、学生和其他用户来说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档案机构需要制定合适的访问政策,提供适当的访问设施和服务。

访问政策需要平衡用户的访问需求和档案的保护需求。

档案机构还可以提供复制和数字化服务,以满足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

档案事业的价值档案事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保存和提供档案资源方面,还体现在保护历史记忆、促进学术研究和支持法律程序等方面。

档案事业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支持决策和追溯事实。

档案管理概论第五章

档案管理概论第五章

概论第五章档案学第一节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档案学最早出现于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专著,是目前各国档案史料中报道的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档案学”的名称。

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才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欧洲档案学1.欧洲档案学的萌芽(16-18世纪)a.社会制度的变革b. 档案工作的发展2.产生(18-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使世界档案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标志是档案工作改革中提出并实践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三种思想a.组建近现代意义的国家档案馆(1790年)。

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档案馆事业的开始;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有了真正的国家档案馆事业;馆藏来源由单一性变成多样性。

b.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

1790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c.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开放的原则——档案的人权宣言。

标志着档案馆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结束了利用档案知识少数统治阶层人物特权的历史。

3.发展(20世纪前后)a. 一批档案学经典著作问世:荷兰缪勒、斐斯、福罗英三学者合著《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1898),英国希拉里·詹金逊《档案管理手册》(1922),意大利埃·卡萨诺瓦《档案学》(1928),三书被列入1964年《英国大百科全书》。

b.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

c.禁毁年份和迈斯奈尔(德国)档案鉴定思想的提出和传播。

(1901年《档案鉴定标准》)20世纪40—80年代,欧洲档案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档案学概论第五章

档案学概论第五章

第五章档案机构一、档案机构类型我国档案机构类型多样,划分角度各不相同。

综合而言,我国档案机构划分为公共档案机构和内部档案机构两大类。

公共档案机构国家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内部档案机构中包括企(事)业档案馆和档案室。

二、公共档案馆(一)国家档案馆我国国家档案馆一般可分为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两类。

◎1、历史档案馆和综合档案馆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明、清中央机构的档案)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保存民国时期各个政权中央机构的档案)。

◎2、综合档案馆一般分别隶属于各级党和政府,收集保管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分为中央级和地区级综合档案馆两种类型,它是我国国家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主体。

◎3、综合档案馆的性质(1)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2)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3)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4、综合档案馆的科学文化事业性质,主要表现:(1)从档案馆管理的对象来看,它管理的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活动的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

(2)从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来看,档案馆的工作是一项研究性工作。

(3)从档案馆的职能来看,它不仅肩负科学管理档案的重任,而且致力于社会化的服务工作,在繁荣国家文化事业、促进社会进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

◎4、综合档案馆基本任务(1)接收与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科学地管理;(2)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3)参与编史修志◎5、综合档案馆基本职责(1)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和有关资料(2)维护历史真实面貌(3)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二)专业档案馆◎1、定义: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2、具体涵义(1)既可以体现在其专业职能上(2)也可以体现在馆藏档案载体的特殊内容和形式上◎3、设置形式(1)全国性专业档案馆(2)地方性专业档案馆(3)某一专业系统建立的专业档案馆◎4、类型(1)特殊载体档案馆(2)城市建设档案:(3)部门档案馆馆:在某一专业系统内,为保管某类专门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类型,三、内部档案机构(一)企(事)业档案馆◎1、涵义:企(事)业档案馆是收藏和管理本企(事)业档案的档案馆。

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

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

档案学事业概论笔记-第五章档案学第五章档案学第一节、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最早的档案学专著)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一种档案学理论理想》—档案学名称的出现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档案学萌芽:社会制度的变革、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组建国家档案馆(1790年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月七日档案法令)、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原则)发展:A、一批档案学著作问世(荷兰缪勒、斐斯、福罗英《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山》1898、英国希拉里·詹金逊《档案管理手册》1922、意大利埃·卡萨诺瓦《档案学》1928)B、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C、禁毁年份和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提出和传播2、前苏联档案学奠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918年6月1日六一法令《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档案工作的法令》形成档案学基本术语:档案全宗就是在机关或个人活动过程中有机地形成档案材料的总和,“莫斯科公式”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发展:1935年雅捷夫《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技术》3、北美档案学193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件组合的形式管理。

美国在文件管理中又分公共文件管理和私人文件管理(一般称私人文件管理为手稿管理)二、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40年代)1933年“行动效率运动”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促进我们近代档案思想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的。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中)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第四章到六章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概论第五章档案学

概论第五章档案学

概论第五章档案学第五章档案学一. 单选题(共20题)1. ()反对档案人员参加鉴定和挑选文件。

A.詹金逊2. 对于来源原则进行理论论证的是()档案学者。

C.荷兰3. ()指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

C.曼努埃尔·巴斯克斯4. ( )首次提出了“后保管”时代的这一思想。

D.杰拉尔德·汉姆5. 1929年,美国档案学者()进一步介绍了欧洲的来源原则,指出体现行政实体的档案实体应当是档案分类、整理和编目的出发点。

B.列兰德6. 从特里·库克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所做的报告可以看出,欧美各国先后把鉴定的重点从文件实体转向(),体现出跟以往不同的来源观。

B.文件的形成过程7. 法国档案学者()1984年在其研究报告《机读文件的鉴定》中,首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电子文件双重鉴定的思想。

A.哈罗尔德·瑙格勒8. 档案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历史联系,其中,()联系是首要联系,也是最根本的联系。

A.来源9. 来源原则被普遍认可是始于()。

D.1910年的布鲁塞尔大会10. 以()为代表的档案学者,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试图取代传统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D.弗兰克·阿普沃德11. 职能鉴定论是()提出的。

B.卡林斯基12. 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对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着眼点不再是文件本身,而是()本身。

C.电子文件管理信息系统13. 1940年,()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C.菲利普·布鲁克斯14. 档案学研究的专业角度是()。

B.文件运动15. 目前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确定有()门核心课程。

C.816. 1953年出版的()所著的《档案管理法》一书,就是将学习苏联先进档案管理的理论和经验,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最初尝试。

C.陆晋蘧17. 1946年3月,()在重庆办了一所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后改名为崇实档案学校)。

(课件)-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讲课

(课件)-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讲课

(二)档案的性质
1.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原始性和历史性的结合是档案的独有标志。 2.档案的一般属性有知识性和信息性 (1)档案具有知识性 储存、传播知识。 (2)档案具有信息性 档案信息的自身特征:原始性、回溯性。
(三)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转化 2.档案与文物 交叉 3.档案与资料 转化
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全面建设阶段(1958-1966年)
1.实行党、政档案和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2.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国家 档案馆
3.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 案的档案室
4.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
5.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体系 基本形成
(二)严重挫折阶段(1966-1976年) (三)恢复提高阶段(1976-1987年) (四)全面发展阶段(1988年以来)
(3)档案管理水平 。
第二节 档案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
狭义档案工作即指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收 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 提供利用、编研等八项工作,通常称为档案工 作的八个业务环节。
(二)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辨证关系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一)服务性
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二)政治性机要性
阶级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科学管理性
有别于普通简单的管理。 关于档案工作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原则与基本原则、宏观档案工作原则与微观档案 工作原则的区别。
是基本原则的核心。 三方面含义 。
(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维护档案完整(数量、质量) 2.维护档案安全(物质、信息)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五章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五章
6.案卷的装订;
案卷编目主要作用:
1.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内档案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础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
3.它是案卷清册和总账,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
案卷目录结构: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
档案整理的工作原则:
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2.档案的整理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二节
全宗的组织常常通过组建“全宗群”来体现和维系全宗之间的联系;
全宗群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便于档案的保管和统计;
4.档案实体结构体系用代码方式表现出来,有利于计算机自动处理档案信息,便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档号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具有唯一性、合理性、稳定性、可延性、简洁性;
档号的唯一性是指档案馆(室)内档号应指代单一;
档号的合理性即档号结构必须与馆藏档案额整理分类体系相适应;
档号中左边为上位代码,右边为下位代码,连写时上、下代码之间用-(短横)相隔;
1.封面和扉页;
2.目次;
3.序言和说明;
4.简称表;
5.案卷目录表;
6.备考表;
案卷目录的编制可以根据全宗内案卷的实际情况,或者一个类编一本,或者一个全宗只编一本,还可以按照案卷的保管期限、机密程度的不同分别编制;
目录号(案卷目录号)编制方法:
1.将全宗内所有案卷目录按流水顺序编号,在一个全宗内没有重复的案卷目录号;
全宗号对于档案系统化整理、编目、检索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宗编号方法:

档案学概论课件(五至十二章)

档案学概论课件(五至十二章)

9.1人事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 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 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 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 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 录。 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干部(公务员)档案、工人 档案和学生档案。
9.1人事的基本含义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
4.1 档案保管概述 4.2 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4.3 档案库房管理
4.1 档案保管概述
4.1.1档案的保管概念 4.1.2、1档案保管的基本任务
档案的保管——是采用科学的
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管好并有 效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的一门技术 性工作。
4.1.2、1档案保管的基本任务
5.2.2.1著录项目 (一)题名与责任者项 (1)正题名(2)并列题名(3)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4)文件编号(5) 附件载 体类型标识(6)第一责任者(7)其他责任者 (三)密级与保管期限项 (四) 时间项 (五)载体形态项 (六)附注项 (七)提要项 (八)排检与编号项 (二)文本项 5.2.2.2著录标识符号 (一)标识符号使用规定(根据课文讲述与板书) (二)著录项目标识符使用说明 5.2.2.3著录格式 (一)文件级条目著录格式 (二)案卷级条目著录格式 5.2.2.4著录方法(著录项目细则) (一)正题名(二)并列题名 (三)副题名及说明题名文字 (四)文件编号 (五)责任者 5.2.2.5著录详简级次 5.2.2.6著录用文字 5.2.2.7著录来源
怎样写大事记
大事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一定范围内 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这 里所指的一定范围内,也就是说某一地区、 机关或专题。因此,大事记的概念也可以这 样来概括: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记述某一地 区、机关或专题在过去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 的重大事情或事实的一种书面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档案学第一节、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最早的档案学专著)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一种档案学理论理想》—档案学名称的出现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一、外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欧洲档案学萌芽:社会制度的变革、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法国档案工作改革(组建国家档案馆(1790年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档案事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月七日档案法令)、档案馆实行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原则)发展:A、一批档案学著作问世(荷兰缪勒、斐斯、福罗英《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山》1898、英国希拉里·詹金逊《档案管理手册》1922、意大利埃·卡萨诺瓦《档案学》1928)B、深入阐述了档案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C、禁毁年份和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提出和传播2、前苏联档案学奠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918年6月1日六一法令《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档案工作的法令》形成档案学基本术语:档案全宗就是在机关或个人活动过程中有机地形成档案材料的总和,“莫斯科公式”苏联档案学理论的发展:1935年雅捷夫《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技术》3、北美档案学193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正式把来源原则作为公共档案管理的基础,决定档案馆的档案以文件组合的形式管理。

美国在文件管理中又分公共文件管理和私人文件管理(一般称私人文件管理为手稿管理)二、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40年代)1933年“行动效率运动”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促进我们近代档案思想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档案学的某些思想,是通过总结整理明清档案实践活动的经验获得的。

近代意义上的档案教育的创立:1934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特种教席,开始讲授档案管理课程;1940年10月,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创办两年制档案管理专科;1946年3月殷钟麒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崇实档案学校)。

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档案学研究成果:1935年滕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1935年周连宽《县政府档案处理法》;1936年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1938年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1940年龙光佛《档案管理法》1942年秦翰才《档案科学管理法》1946年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1947年黄彝仲《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周连宽《档案管理法》1949年殷钟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1935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出版了馆刊《文献特刊》这个阶段档案学思想研究的特点:汇集了行政界、史学界、档案教育界三大领域的档案学研究成果,档案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机关档案室,档案学理论受到图书馆学的影响,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局限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方面。

2、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1958年12月,国家档案局成立第一个专业档案科学研究机构-档案学研究室1951年5月创刊《材料工作通讯》,1953年改名为《档案工作》1953年出版陆晋蘧《档案管理学》这个阶段的特点: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注重对档案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档案学开始以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当时苏联档案工作的理论。

3、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个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其中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确定国8门核心课程:文书学、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电子文件管理、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研究不断深化三、档案学的发展趋势1、与相关学科进一步交融(历史学、管理学、信息学)2、档案学研究角度将更多样化(从历史学角度、从文件本身运动角度、信息资源管理角度、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管理角度)3、档案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更高4、理论研究将更加倾向技术性第二节档案学的学科内容与学科体系一、档案学研究对象与任务:1、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2、档案学的研究任务: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立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3、档案学研究范围与学科体系: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史学、档案学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以及边缘性交叉性现象研究4、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档案法学、比较档案学5、档案史学研究:中国档案事业史、世界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6、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电子文件管理7、档案应用技术研究: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技术8、边缘性交叉性现象研究:信息资源管理学、政务信息管理二、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档案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自然辩证法、认识论等理论方面的指导第三节档案学基本理论(基础理论层、具体操作层)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构成1、对档案管理的总体认识:1)从具体业务操作环节进行认识分析(八大环节: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2)从信息流角度:(五大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2、对档案管理基本方法的理论探讨:历史主义的方法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文件数量的急剧膨胀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1950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吉尔·艾利斯在第1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提出文件运动的“三阶段论”,现行阶段、暂时保存阶段、永久保存阶段1974年,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马勃斯出版《文件中心的组织》吸取了艾利斯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斯克斯出版《文件的选择》《文件生命周期研究》1999年9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一书,标志着中国化的文件生命同期理论的形成3、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产生具有第一价值、然后才有第二价值)文件在第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面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4、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提供了实践原则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5、电子文件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挑战与文件连续理论的兴起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面临的挑战:电子文件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兴起:澳大利亚档案学者弗兰克·阿普沃德为代表的档案学者提出主要内容是构建一个多维坐标体系来描述文件的运动过程三、来源原则(指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1、来源原则产生的专业背景:起源于近代法国2、来源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起源—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形成—普鲁士的“登记室原则”理论论证:荷兰萨穆·缪勒、约翰·斐斯、罗伯特·福罗英《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普遍认可:1910年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赛尔图书馆与档案人员大会灵活运用:英国和美国的“组合”思想部分修订:德国布伦内克提出“自由来源原则”丰富和发展:前苏联和中国的“体系化的全宗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全宗理论体系(1、明确提出全宗的定义和基本含义,2、明确提出了全宗的构成条件,3、提出了划分全宗类型的主要标准,一是按照全宗形成者区分为组织全宗和人物全宗,二是按照全宗的范围和构成方式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4、提出“全宗群”概念)3、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尊重来源、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四、档案鉴定理论1、传统鉴定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鉴定的粗线条规章时期传统档案鉴定理论的奠定:普鲁士的迈斯奈尔(1、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2、以固有的行政关系为具体背景进行鉴定)和波兰的卡林斯基(职能鉴定论)2、双重价值鉴定理论阶段(20世纪50-80年度)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谢伦伯格提出档案双重价值鉴定理论对原始机关的第一价值(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执行价值)对其他机关及非政府方面使用者的第二价值(档案价值或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3、新职能鉴定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档案学家汉斯·布姆斯“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论”4、电子文件内容鉴定与技术鉴定双重支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档案学者哈罗尔德·瑙格勒在其研究报告《机读文件的鉴定》中首次提出电子文件双重鉴定的思想5、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趋势档案学的两大特色理论—来源原则与鉴定理论的紧密结合(1996年北京第13届档案大会上,特里·库克提出“新来源观”和“新宏观鉴定”)史学影响的色彩在消退职能鉴定论以一种新的面目回归鉴定标准日趋实用化效益标准日显作用(保管费用:库房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参考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