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第一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禅意和人生哲理,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领会。
2. 古代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教案。
2. 学生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的好奇心。
2. 诗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背诵诗,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的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的格律和形式。
(2)学生观察和模仿诗的韵律,体会古代诗歌的特点。
5. 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闭目静思,想象诗中的景象,体会诗的禅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宽容。
六、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代诗歌。
第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参观寺庙,了解寺庙的历史背景和僧侣的生活方式。
2. 学习和掌握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
3. 培养学生的宗教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寺庙的照片,地图等资料。
2. 教学材料:寺庙的历史背景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呈现一张寺庙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描述他们对寺庙的印象。
鼓励学生谈论寺庙的建筑、氛围、用途等方面。
2. 导入(15分钟):通过PPT或地图展示,介绍寺庙的历史背景,并详细解释寺庙的组成部分(山门、大雄宝殿、功德堂等)。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寺庙通常修建在山上或偏远地区。
3. 学习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30分钟):通过PPT或教材,依次介绍佛教的起源、基本概念(如佛陀、菩萨、八正道等)和教义(如四圣谛、轮回、因果报应等)。
解释这些概念和教义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
4. 参观寺庙(4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山寺,了解寺庙设计和布局,感受佛教氛围。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寺庙中的细节,包括佛像、壁画、供奉物等。
5.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自由交流他们在寺庙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寺庙的历史背景、佛教的基本概念和教义,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佛教的文化和经典,并进行相关研究报告或展示。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宗教活动,增进对不同宗教及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参观寺庙和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2. 学生理解:对学生在总结归纳环节的表达和研究报告的评价。
3. 学生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问和思考的能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领略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见解,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背诵。
2. 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难点:1.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跃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诗人常建和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面意思。
(2)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诗中的难点。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组织学生背诵诗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课后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2. 深入探讨(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学习心得,进行班级交流。
3. 欣赏与创作(1)欣赏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锻炼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想象并描绘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诗中表达的自然美和禅宗哲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
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和解释。
3.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2. 学生用书:《题破山寺后禅院》全文及注释。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寺和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环境。
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诗意的环境中。
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翻译。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应用:学生尝试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意境感受。
学生回顾所学,加深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选择一首其他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板书设计:诗歌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常建意境:山水、禅宗、宁静、自然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融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八年级语文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
b.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
c.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宁静、淡泊的心态有哪些意义?
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
5.课堂反馈: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字数不限。
4.设想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实施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关注。
5.设想五:利用课后作业和教学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策略: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代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深入理解仍需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需求日益增强,对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生哲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尚待加强。针对这些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三是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关注。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情境教学,以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文的背景,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字词,推测画面,感受诗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
2. 对诗文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深入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的意境。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文的基本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分析:(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字词,推测画面,感受诗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教师朗读,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写一篇关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背诵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3. 知识点掌握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关键字词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8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学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背诵此诗。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此诗的意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我们可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都,全部。
“寂”,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
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和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和字典,自行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会。
5.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1)教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周分享给同学。
8. 板书设计破山寺后禅院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引导学生领悟禅宗文化内涵,提升心灵境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2. 朗读和背诵诗歌;3. 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2.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会;3. 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诗歌全文和相关注释;3. 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4.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介绍破山寺后禅院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学生互读、赛读,提高朗读水平;(4)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字词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查阅相关注释;(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难点字词,解释文化背景;(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字词在诗歌中的作用。
4. 意境感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讨论成果;(3)教师总结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禅宗文化内涵。
5. 文学鉴赏:(1)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等文学元素;(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3)学生分享鉴赏心得,进行互评和自评。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常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使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
1.2.2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2.3 诗歌鉴赏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境。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诗人常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讲解《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包括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中意象、情感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常建的生平介绍资料诗歌鉴赏相关书籍和文章互联网资源,如诗歌解读、文学评论等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打印的诗句和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或音频播放设备(如果需要的话)第七章:教学环境与组织7.1 教学环境安静且光线适宜的教室适当的座位安排,以便于讨论和互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教学材料7.2 教学组织提前布置教室,准备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中秩序井然,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第八章:教学反馈与调整8.1 教学反馈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提供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8.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或提供额外辅导适时调整教学资源的使用,如增加或减少相关材料的提供第九章:教学拓展与延伸9.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常建的诗作,进行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探索佛教文化对常建诗歌的影响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9.2 教学延伸邀请文学专家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组织学生参观寺庙或类似的宗教场所,增强他们对诗歌背景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社团,提高他们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教学改进在未来的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确保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得到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介绍:重点关注学生对诗人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心境。
初中初一语文上册《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
3.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点:对本节课所学的诗人背景、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2.强化情感态度:强调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3.布置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写作创作。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分享与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将讨论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韵律,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景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韵律,学习古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4.理解并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表达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024年《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
2024年《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通用8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层层深入着力营造的是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在这过程中,诗人内心的杂念也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想远离尘世的隐逸胸怀。
这是一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二、学生学情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这也是他们进入初中后第二次接触的古诗,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②、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2、教学重点:(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四、课前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常建的经历,以便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作者的心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 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教学重点】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目意思是什么?是谁写呢?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呢?常建(出示图片):唐代诗人。
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道路不顺利),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就像我们这首诗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样)。
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钟磬(qìng)万籁(lài)禅房(chán)(2)生词释义。
古寺: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人的房舍。
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高兴。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常建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诵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感受诗文的意境。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常建的相关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准备1. 诗文原文及译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 常建的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常建及其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的正确朗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新诗文的初步理解。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评、自评,提高朗读能力。
4. 图文并茂(1)教师展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感悟,与诗文相结合。
5. 深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
(2)书写课后感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通过诗文了解古代寺院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禅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学生通过学习诗人的创作精神,激发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文内容学生能够准确复述《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
2.2 修辞手法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意境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文理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探讨诗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2 文化背景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寺院的文化背景和禅宗思想。
学生能够分析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准备《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文本材料和相关注释。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4.2 教学环境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寺院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寺院文化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禅宗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诗文的主题。
5.2 朗读与理解学生集体朗读诗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成语。
5.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4 应用与拓展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篇,表达对自然或禅意的感悟。
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书写活动,展示对诗文的理解和创造力。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理解能力和参与程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写作作品,评价其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语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诗歌韵律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常建和《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还需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等环节,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2. 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背诵和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团队协作能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两篇
教案一:《题破山寺后禅院》背景与作者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2.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禅宗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常建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诗歌背景:解析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及禅宗文化影响。
3.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常建及其文学成就。
2.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禅宗思想及作者情感。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
四、课后作业:1. 深入研究常建的其它作品,比较其写作风格。
教案二:《题破山寺后禅院》意象与修辞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提升内心感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修辞手法:解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意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内容。
2. 分析意象: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4. 意境体验:引导学生闭目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山寺禅院景象。
四、课后作业:1. 搜集常建的其它诗歌,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创作一首以山寺禅院为题材的诗歌,尝试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案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禅宗思想一、教学目标:1. 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
2. 培养学生对禅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
二、教学内容:1. 禅宗思想:介绍禅宗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2. 诗歌与禅宗:分析诗歌如何体现禅宗思想。
3. 人生智慧: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对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2)体会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向往;(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2)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2)收集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进行对比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破山寺后禅院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提问,解决生字词的问题;(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3)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和情感;(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题破山寺后禅院》;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境和情感的感受;3. 收集一首相关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 四、教学准备- 课文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破山寺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 2.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技巧。
- 分组朗读,每组选择一段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 3. 理解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 4.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的结构,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
-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5. 拓展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景。
-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破山寺后禅院。
##### 6. 课堂小结-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重点。
- 强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文的背诵。
- 写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 七、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情感- 景物描写- 写作手法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文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培养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5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1清晨,太阳出来了,天也刚刚亮了些,我便独自一人来到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的破山寺。
这盼望已久的破山寺依然沉睡在一片清寂之中,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就如同我的人生一般,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
那小路两旁的竹子排列着,靠得紧紧的。
沿着这条小路往下走,尽头处便是僧侣们的住所——禅房。
那红花绿柳掩映着,古老的气氛漫漫散开。
这禅房让人感觉那般淡雅,寂静。
山的无限风光与阳光相辉映,还真是耐人寻味!这里的景色让我感到十分愉悦,就连鸟儿们也被这景色陶醉,如同饮了甜蜜的花酒,一个个都在忘我地唱着歌。
树下的潭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渐渐泛起微波,使我的顾虑与杂念都消失净尽了。
我也不禁与这迷人的景色融为了一体,安静地享受这大自然带给我的患了与无忧无虑。
万物都静了下来,一切声音都黯淡了许多,唯有僧人敲打的钟磬音如此的悠扬!《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2清晨,我漫步在一条小道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远处,一座古寺在竹林中若隐若现。
我很是惊讶,心想:这里居然有一所古寺,以前来散步时为何没有发现?我快步向前,寺院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敲了敲门,没有人应答。
我便推门走进这寺院中。
朝阳射下来的点点光芒,映照着肃穆的高林,让人感到十分的庄重。
猛然,在寺院的竹林深处,我发现了一条小路。
阳光透过竹叶在路上留下斑斑点点,一阵风吹来,竹子微微晃动,竹叶翩翩起舞,路上的斑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望着小路远处,却是一眼望不到头,花木掩映着的经房更显得分外幽静。
我缓缓地走在小路上,观赏者那被誉为四君子的——竹子。
听着风吹过竹叶发出的轻响,呼吸着竹林中的新鲜空气,欣赏着古寺在阳光下的身姿。
忽然,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婉转的啼叫起来,在青山绿叶的光彩中欢声歌唱,歌声时而快时而缓,时而好似涓涓溪流,时而好似滚滚波涛。
我停下脚步,细听这只鸟儿的歌声,忘记了自己。
清潭照影,在我的心里顿时一片空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教学难点】
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目意思是什么?是谁写呢?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呢?
常建(出示图片):唐代诗人。
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道路不顺利),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就像我们这首诗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样)。
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钟磬(qìng)
万籁(lài)
禅房(chán)
(2)生词释义。
古寺: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人的房舍。
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高兴。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万籁:各种声音。
寂:寂静。
但余:只留下。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作者去游览,什么时候去的呢?
B.哪个词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哪个词点明了出游的地点?
C.破山寺远远望去是什么样的呢?
D.作者感受到这样(清)静的环境,不禁向前走去,作者走的路是什么样的呢?
(5)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