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赏析
《春意挂上了树梢》
重点句子含义鉴赏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 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 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反语(手法),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 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分析),以愤激之语表 达对人世不公的谴责(作用及情感)。
这过路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 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 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奥!奥!”地喊叫着。 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奥奥” 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
就这样马要站起来,又站不起来地闹了一阵以后,仍然没 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 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 自回家去了。”
推荐阅读:萧红《呼兰河传》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
让
春
意
挂 上
谢
树谢
梢!
3、课文标题含义鉴赏
对比是指作者把两个相矛盾(或相反对) 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给予 对照比较,俗点说,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 显得更坏等等。用对比的方法,能凸显特征, 揭示矛盾,言志抒情都很强烈,给人以深刻 印象。
对比——使文章 结构更紧凑 主题更鲜明
感情更浓烈
①使用对比手法
②富人与穷人的对比,自然与社会的 对比。
①描写角度: 嗅觉和视觉相结合 ②修辞手法: 通感、比拟 ③字、词的表现力和作用:“蹿” ④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活泼
⑤思想情感: 春天到来的喜悦
鉴赏话题
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赏析
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赏析萧红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和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
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
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
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
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
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
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
萧红春意挂上树梢的构思特点
萧红春意挂上树梢的构思特点
萧红的作品常常以细腻、深沉的情感描写和锐利的社会批判为特点。
而在她的小说《春》中,萧红则以一种充满生机和朝气蓬勃的笔调,描绘了春天中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
具体来说,这篇小说中呈现了以下几个构思特点:
1. 对自然的赞美和感受:萧红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之情。
她用“春意挂上树梢”、“春光正好”等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春日景象。
同时,她也通过对草木花卉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生机和活力。
2.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除了对自然的感受,萧红在《春》中也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出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通过对小区居民的描写,呈现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行为。
比如,女主人公的孤独、两位少年的成长、老夫妻的默契等等,这些都表现了人性中复杂而真实的一面。
3. 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最后,萧红在《春》中也通过对小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比如,小区里的一些家庭对女主人公的冷漠态度、两位少年之间的阶级冲突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
总之,《春》是一篇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小说,它用温暖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向读者展现了春天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高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及原文
高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及原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是高二语文学习的可以之一,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大家对《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一课文有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教学设想】以“春意”为核心,引导学生读懂文中陶醉于春意和感受不到春意的两类人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及以点带面的方式揭示出的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群的形象特征;以学定教,以问带疑,还原情境,引导学生读懂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作者选定这些人物和场景来表现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学生预习时对萧红的了解情况引入,消除学生对教师、文本的陌生感,创设情境。
再以霍建起导演的电影《萧红》公映,这位远离人们七十年的作家又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引起热议这一话题,拉近学生与作家的距离。
2.教师范读全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文章的情境。
让学生在听朗读时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结合预习和听读感受提炼概括文意。
问:文章围绕“春意挂上了树梢”,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的不同活动?学生概括,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提示和鼓励。
(描写了三月哈尔滨不同人物的生活场景,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日伪时期东北地区中下层人民悲苦凄凉的生活现状。
)二、问题梳理概述预习时学生所提问题,投影展示学生问题较为集中的几类:1.题为“春意”,为什么文中却多次描写命运悲苦的人?如何理解“春意”?温暖的题目,为什么读来却有苦涩凄凉的情感?2.为何写不同类型的人的活动?为什么反复写到中国人与外国人?如何理解汪林这一人物形象及写她的作用?3.作者萧红写这篇散文的背景、心情和态度;4.第8段的理解;“三月”句两次出现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1.文题及开头给人暖意,写了怎样的“暖”?学生关于文题的问题:文题为“春意”,但文章读来苦涩,入眼却又感觉暖意。
如何表现的?(1)三月的哈尔滨有怎样的暖意?①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②蹿着芽;③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作品《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 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 斗争的作品之一。著名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
本文写于1936年,以哈尔滨为背景。 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大都市,硝烟过 后,这里的天空依然蔚蓝,春意依 然能够挂上树梢,外国人和一些中 国富人照样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但浸透血泪的人仍在这里苦熬人生。
世天界到上来这的一欣些喜不之幸情的。 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
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 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 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 虑.
赏析汪林的形象
文本研读
汪林是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 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她代表了作者所刻画的 社会众生相中的一类人.
你认为真正的春天是怎样的,它真的存在 吗?
感谢观赏
只是中少国富数人的七,分多之数一人 感觉不人到人间八的分春之意一,
浸透血泪的人们仍在苦
南端墙角、 被人间熬遗弃人生。多
转角 的人们
快乐 哀哭
文本研读
萧红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句子,语言朴 素,却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尝试品味下面的句子:
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 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出作者对春
中央大街充满音乐
文本研读
晚 上
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的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中
央 大 街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 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评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
评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作者:徐君善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1期《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的第三专题“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即抒情散文专题中的一篇文章。
综观全文,萧红是用写实的手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描写了日伪统治下的哈尔滨,对其病态进行了沉痛的揭露:中国的富家小姐、外国绅士太太在舞场的作乐嬉笑与中国烂脚乞丐在街边的呜咽哀号、盲人卖艺时头部的歪曲构成了极不协调的畸形对此。
作者愤慨道:“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让读者不由感慨:在日寇铁蹄下的“春意”只能引来叹息。
这就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作者萧红那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
那么,作者在本文中表现的仅仅是她强烈的民族意识吗?萧红走的是一条独特的文学道路,萧红的创作没有经历一般小资产阶级女作家大抵要经历的由抒写自我转向反映社会的过程,恰恰相反,萧红经历的是由普遍情感形式转向个性化情感形式的过程。
同样,她的人生路也是充满坎坷。
童年的生活并不幸福,从十七八岁到三十一岁去世,萧红在每个城市住过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即使是在上海这一座城市,她还搬过七八次家。
这是不是意味着萧红从未有过安定的“家”呢?威廉·布莱克说,时间是一个男人,空间是一个女人。
作为一个女性,萧红以她对空间的敏感意识到家乡这个观念。
她的第一任未婚夫汪恩甲没有给她一个家。
结识萧军后,二人没有固定收入,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生活非常困苦。
但他们患难与共,感情融洽。
最重要的是,1932年11月,萧红、萧军从欧罗巴旅馆搬到道里商市街25号(今哈尔滨道里区红霞街25号),有了自己的家。
故此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专集命名为《商市街》,是不是也能表明萧红对这个“家”的重视和眷恋呢。
与萧军分手后,经历了一番波折后,在1938年与端木蕻良结婚直至1942年1月在香港逝世。
期间也是颠沛流离,“家”无定所。
萧红春意挂上树梢的构思特点
萧红春意挂上树梢的构思特点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春意挂上树梢》是一部代表作品,该作品表达了她对复杂的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春意挂上树梢》的构思特点的详细分析。
再次,小说以较为幽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对话都充满了幽默感和诙谐感。
例如,村长忧心忡忡地盼着洞房新娘能够来村里生个儿子,而新娘却害怕连门槛都跨不过去;聪明的刁金花对社会女子的肤浅与虚伪表示不屑;社会女子对于农村的无知和贬低等等,这些情节和对话都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想法,给读者带来了轻松和愉快的阅读体验。
最后,小说以悲剧结局,通过反转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腐败。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的,村长最终因为自己的贪污被判了刑,而农民和新娘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小说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社会的批判,使读者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怀疑和思考。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阅读板块: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师版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学阅读板块提要文学阅读板块,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拓展阅读名家文学: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春意挂上了树梢①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看似描写早春景象,实则富有深意)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和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
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
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自然环境和街景的描写,渲染出早春的和暖气息,为读者呈现了日伪殖民统治下的城市风貌,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林作为典型人物第一次出场。
②“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③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
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从“我们”的角度感受早春,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④“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⑤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象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⑥唉唉……!”⑦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乞讨声、嘴里的烂梨、冻坏了的肿腿,春天里、欢乐的街,却留着冬天的残痕,是那样的不和谐。
⑧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⑨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春意挂上了树梢
赏析《春意挂上了树梢》 赏析《春意挂上了树梢》的构思技巧
为线索, 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 等手法,思路清晰,章法谨严。 来,并用了 、 等手法,思路清晰,章法谨严。 “春意”贯穿文章始终。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 春意”贯穿文章始终。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 春意 此带出两类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 此带出两类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 分别写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晚上的中央大街三个 分别写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 场景。并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场景。并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国 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 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 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 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 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不仅如此,作者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 不仅如此,作者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如: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三月,花还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三月, ”“三月 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街头的白杨树蹿着 ”“街树蹿着芽”“树枝发出的芽”“树枝上嫩绿 街树蹿着芽”“树枝发出的芽”“ 芽”“街树蹿着芽”“树枝发出的芽”“树枝上嫩绿 的芽子” 这样的句子的使用,使前后勾连, 的芽子”。这样的句子的使用,使前后勾连,首尾呼 文章结构显得更为紧凑。 应,文章结构显得更为紧凑。
院内: 院内: 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 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
抽着烟
晚 上 的 中 央 大 街
中央大街充满音乐: 中央大街充满音乐: 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 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 号叫起来了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 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 子,母亲们
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受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
全文以与隐含的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展开写景和抒情——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
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中心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和方式着意渲染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
且让我们假想成那个面聆徐志摩之娓娓“闲话”的“你”,而作一次返归自然、充分解放性灵的诗性漫游吧!自然,这种充分解放性灵的精神漫游,除主体心境首需“空”外,言为心声,语言表达上尤需顺畅无碍,一气贯通。
在徐志摩这篇散文中,正是先声夺人,首先在“语感”的层面上,就营构出一种畅流不息、行云流水的美,足令读者有“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促迫流动感。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到这儿你好像可以勉强歇一口气,可你再接着读:“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
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你又该上气难接下气了。
仿佛只要你一开始读,就象跳舞女穿上了着魔的“红舞鞋”,不管长句、短句,似乎哪儿都无法打住,非得一气儿读完才够那么一点“性灵的迷醉”。
那种“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的流动之气,着实使得文章“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我们不能不承认并且惊奇:不管徐志摩给人以“西化”的印象有多强烈,他终究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现代诗人。
春意挂上了树梢阅读笔记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
以下是我对这篇小说的阅读笔记:
1. 主题: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春天和生命的复苏。
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人物的活动,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2. 情节:小说以春天为背景,描写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生活和心情。
情节包括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欢乐,以及一些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其中,小说中的爱情线索也是一大亮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个角色的性格和行为都得到了充分的描写。
特别是主人公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4. 语言:小说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氛围中。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让读者对春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情感:小说中的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情和感受,让读者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春意挂上了树梢》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还让人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敏锐的感受细腻的描写——《春意挂上了树梢》优秀教学例谈
敏锐地感受细腻地描写 --- 《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例谈-中学语文论文敏锐地感受细腻地描写一一《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例谈抒情散文地最大特点是抒情,但是就抒情而言,也有优劣之分,能将情感抒发得富有感染力,就需要特别地功力了;而要将这种情感引得学生能生发“同感”,则更需一番努力•本文以《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为例,领略作者萧红独特地抒情风格,探究如何引领学生赏析抒情散文一、深度理解课本就创作而言,萧红地这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情感浓郁,深沉地抒发了她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百姓地悲悯与同情之心•与一般作家不同地是,萧红地作品多抒写自身在个人经历中体验到地情感,而且在感受上表现出其敏锐性,在描写上表现出细腻性.(一)创作地敏锐性关外地阳春三月表现出不一般地特色,“花还未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马路上融化了积雪地泥泞干起来”“橱窗里地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大街上,“春在歌唱”,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春天里地另外一种歌声“大爷,大奶奶……帮帮吧!……”“我地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瞎人扭歪着头在隔道拉起手风琴,但不是春天应该有地调……置身于这样地春天里,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像文中地汪林等人一样,享受春天地快乐•她敏锐地感受到与春天、春意相背离地悲哀,这种敏锐性是一位优秀作家必须具备地品质,萧红做到了,所以她是优秀地,她地作品是不朽地.(二)描写地细腻性春天来了,大街上地人们表现各异•对此,萧红地描写相当细腻•“街头地白杨树蹿着芽” “马车夫们地大毡靴叶不见了”,那个叫花子“嘴里吃着个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地”,在大街上,与外国人在一起地,“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萧红用极其细腻地笔法描写着春天来临时那些无助、哀哭地下层人民,细腻中带着深沉与悲痛,细腻中带有呐喊与呼唤•可以讲,萧红虽没有继承鲁迅先生“画眼睛”地手法,但人物描写地细腻性和对麻木不仁地国民劣根性地揭露及对其悲惨命运关注地呐喊精神在一脉相承.萧红地这篇《春意挂上了树梢》对于当时地文坛可谓是注入了一针清醒剂,让人们深思造成这种情状地原因,引领更多地文艺青年用文艺地方式关注社会,与时代共呼吸、同脉动•当代作家,乃至当代青年学生,都应学学萧红地这种心忧黎民百姓、敢于担当地优秀文人气质.二、理解后地教学设计在最近地一次公开课上,我将对作品地深度理解运用到本课地教学设计上,效果显著,现简要介绍如下:课堂直接由契合课文第一段内容地春景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春天情境,生发春意.接着直接切入本文地结束段,突出全文主旨地语句“但快乐地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地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总是快乐地人是谁?总是哀哭地人是谁?” “是什么导致了有地人总是哀哭?”“文中提到地春天属于谁?”学生根据这些精心设置地提问自主融入文章情境,揣摩一系列地细腻描写地语句,在反复品味中理解萧红抒发地深沉而复杂、多元地真挚情感.作为拓展,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学习萧红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地对比手法,敏锐地关注发生在身边地社会故事,通过细腻地描写抒发真挚、多元地情感•从教学效果看,改良后地教学效果大大提升,究其原因,有三种改变起了作用•(一)由抽丝剥茧式地解题转变为倾心品读毋庸置疑,教学必须面对高考,但仅仅为了高考而开展教学,那这样地备考功利化太强,人文性严重缺失•可怕地是,当下地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行走在这样地道路上.实际上,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思考一个问题:45分钟地课堂教学与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地价值能等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地•但是我们不少同行却一直孜孜不倦于这样地低效劳动,一篇思想性、人文性突出地文章竟然被肢解得体无完肤,学生在这乏味地学习中,思维变得枯竭,思想变得模糊,真乃大罪过也!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地解题能力也并未得到大提升,每年高考文学类阅读地平均得分率都在50%之下.有没有一种阅读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地思想素质和解题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呢?当然有,那就是倾心品读•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例,作为一篇经典地抒情散文,它地情感真挚、复杂,如果以本文开头部分提到地方式去品读,效果自然不一样•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景,竭力与作者用同样地敏锐性感受文中描写到地景物、人物、事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作者表明情感倾向地词语,它们能帮助学生迅速感受到作者要抒发地情感•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细腻性地描写语句,在细细把玩中,领会作者地创作意图.例如在刻画汪林时,写到“她又换一套衣服”,“和树枝发出地芽一样地颜色” •这里,作者是意图说明她与那些外国人一样在享受春天,与瞎人、坏了腿地人境况不同,她无法体会他们地春天里地“冬天”遭遇.(二)由被动鉴赏转变为主动鉴赏抒情散文地理解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完成,事实上,初教这篇文章时,我地做法就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我地讲解:抒情散文情感抒发地真挚性、复杂性等等. 学生在这样地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地一些知识性地东西,至于换成另外一篇文章再来鉴赏,效果不甚了了•因为学生地抒情散文鉴赏套路和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没有蹒跚学步,就指望小孩能健步如飞,怎么可能?为此,重新执教这篇课文时,我有意退隐,只是给予学生关键性地提醒,运用几个简单地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情感地真挚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自主总结本文情感表达地独特方式一一对比,并让学生将这些迁移到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使学到地知识变成牢固地能力•(三)由粗放鉴赏转变为细腻鉴赏时下课堂,不少教师以学生自主性为由,引导学生开展粗放型鉴赏•实际上,这种鉴赏属于浮在表面地鉴赏,属于蜻蜓点水式地鉴赏•事实上,就拿高考而言,题目地设置越来越细,需要考生细致鉴赏文本.在第二次执教中,我就引导学生就快乐地人们和哀哭地人们为一条线,让学生细细梳理出文中写到地不同人物•进而分析在春天背景下,为何有人快乐,享受到春意,而有人哀哭,身处春天,但又如深陷隆冬?在这一步步地细腻分析中,文章地创作主旨一点点明了•从平时地访谈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抒情类散文地阅读缺乏细致分析,更多地是大而化之地讲讲情感表达地方向,例如伤感,至于怎样地伤感,很少提及.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地硬伤,抒情散文更应沉入其中,深入、细致分析情感兴发地缘由,兴发情感地种类及手法.抒情散文是作者真情地流露,只有具备了敏锐地感受力,对各种描写进行细腻分析,抒情散文才会变成作者、学生、教师情感交流、碰撞地舞台[作者通联:陕西平利县中学]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 eludes someparts, in cludi ng text, pictures,个人收集整?…仅供参考学习_and desig n. Copyright is pers onal own ership. b5E2RGbCA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qFDPw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 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 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 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 nt laws, and shall n 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 nt obligees. In additi 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 n permissi on and remun erati on shall be obta ined from the pers 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 nt obligee. DXDiTa9E3d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TCrpUDGiTReproducti on or quotatio 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 on 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 on for the use of n ewsor in formative public free in formatio n. It shall not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5PCZVD7HXA。
《春意挂上了树梢》课件(21张PPT)
自人们活动, 那北方三月的景色有何特点?
➢花还未开,积雪融化,云彩有春意,暖风浮动,白杨树 蹿了芽,橱窗花开草绿。 ➢春意姗姗来迟,但也已风暖人笑。
自主预学
活动二
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人的活 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在文中找出 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并说 说分别有什么活动,用了何种手法?
合作共学
活动二
• 依据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
•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
侵略者的铁蹄 伪满政府的腐朽 社会的冷酷
合作共学
活动三
• 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句子,语言朴素,却 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尝试品味下面三个句子:
• 1.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 意,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推荐阅读: “一串凄婉的歌谣”
(1)长篇小说《生死场》:以女性细致的观察、越轨的笔致,生动地写出了几 个农妇血淋淋的悲惨命运。——鲁迅
(2)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谣。——矛盾
(3)散文集《商市街》:大都会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民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 强烈呼声和对日伪的刻骨仇恨,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 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伤、欢笑和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抉择……凡此种种,在 作品中都表现得生动而真实: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 。
对比——使文章 结构更紧凑 主题更鲜明 感情更浓烈
合作共学
活动一
文中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从哪些方面勾 勒汪林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 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 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 是敏感的,但她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和乞丐的求助声、瞎人 的琴声、角落的哀哭声是迟钝的。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散文阅读(含解析)一、(14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1分)银杏郭沫若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①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②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春意挂上树梢
•
•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善良的,但未 必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做人不 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 责任心,要有自觉的责任感。
• 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 情;对富人不仁和社会不公的批评与 愤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题改为“春意满乾坤”,可否?
• 本文说明,春意只挂在树梢,普照不了乾 坤,敌伪统治下的哈尔滨依然是寒意侵骨。 这样的标题既突出了主题,而且形象生动。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 和萧红一样的作家,他们关心民 生,替底层人说话,同学们能回 忆出几个吗?
我 要 去 跳 舞
墙角哀哭的人们
人 物
特点
能否 感受 春意 能
原因
手法
幸运的人 (外国人、 中国富人) 被人间 遗弃的 人们 (叫花 子之类)
富有 快乐 贫穷 哀哭
对比
否
人间冷漠、 社会冷酷、 社会不公、 贫富悬殊
抒情散文中,丰富的物象是 为了让情感得以寄托,那么本文 通过对比的手法把这些人物和景 物呈现给读者,是为了寄托作者 怎样的情感呢?
在哈尔滨的日本领事馆
日本将掠夺的大量物资,源 源不断地运往国内
1932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东北军残部与日军激战八天后哈尔滨沦陷, 直到1945年8苏军进驻,日本统治哈尔滨一共十三年半。
春天来到了,人们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本文 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分别有 哪些活动?
白天的中央大街
院内
晚上的中央大街
白 天 的 中 央 大 街
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鞋 里显现出来 人们在街上笑着打招呼,逛 街 马车夫的脱下了大毡靴 冻伤腿的乞丐在乞讨 瞎人拉手风琴乞讨
搅 了 我 的 春 意
春意挂上了树梢2
作者相关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
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 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 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 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 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 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 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 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 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 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鲁迅先生曾这样赞誉萧红:“她是 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 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 取代冰心一样。
为底层人说话,代贫弱者发言,
仅就这一点而言,萧红就赢得了读 者的尊敬。 ”
自读全文,你们是否也能 够从萧红的这篇文章中 感受到“春天的诗意” 呢 ? 请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泥泞(nì ng) 毡靴 (zhān)
读过文章后,你觉得作者在文章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 情;对富人不仁和社会不公的批评与 愤激;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苦难的 抗争、无奈。
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 不平等,呼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本文的语言很有韵味,语言朴素,却意味 深长,颇具表现力,品味下面句子。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 倒不如赶早把它们消灭掉…… 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 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含 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优雅闲逸.
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 勒汪林的形象?
对比:两幅对比强烈的生活画面,揭示 世道的——不公
“冷”与“暖”的四重对比——赏读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
“冷”与“暖”的四重对比——赏读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汤小燕
【期刊名称】《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突出运用了四重对比,具体表现为文题内涵
与主旨意蕴的对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对比、作者的情感内蕴与语言表达风格的对比。
赏析品读四组对比,“冷”“暖”之意油然而生。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汤小燕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生命本体中跃动的家园情结——读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
2.文本细读的智慧--
以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为例3.向萧红致敬--《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设计4.人物鲜明构思精妙——萧红《春意挂上了树梢》赏析5.褪却红衣学淡妆——以
《春意挂上树梢》教学为例谈“提升课堂品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原文】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天空打起朦胧
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和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
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
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
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
的夏景。
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
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
得很残忍。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
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
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
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
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
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
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
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
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
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
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
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
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
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注:中央大街,即哈尔滨中央大街。
【作品赏析】本文以“春意”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并多用对比、反复和照应,思路清晰,结构谨严。
“春意”贯穿文章始终。
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两类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分别写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晚上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
并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春光里乞讨、哀哭。
不仅如此,作者还配合运用反复、照应,如:“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街树蹿着芽”“树枝发出的芽”“树枝上嫩绿的芽子”。
这样的句子的使用,使前后勾连,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更为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