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幻灯片1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随着时代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影响因素、代表作品、作家群体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提供帮助。

一、历史背景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中国的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被列强侵略和割据,文化上的多元化也导致了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随着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也开始逐渐形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阶段的开始。

在新政权的推动下,文化和艺术逐渐得到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和文化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在实践创新和风格多样化方面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二、影响因素1. 政治背景政治背景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几十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语言、主题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整个文化和艺术,包括文学都受到了摧残和破坏。

这种政治环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和主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思想变革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想变革。

新时期的思想理论主张独立自主的创作,并且强调个性和自由,这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同时,对于中国文化传统进行的思想反思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社会,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基础。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同样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创作空间。

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原材料和实践的支撑,这让当代文学更加生动和鲜活。

三、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几十年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下列举几部代表性的作品,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1. 莫言《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品,它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也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1、17年小说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

《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色彩。

2、现实题材: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

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

小说在这一阶段,也存在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最先遭受批判的作品),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李威仑的《爱情》,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短篇。

一、干预生活冲破题材禁区的作品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准的《灰色的帐篷》、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对青春的呼唤。

刘世吾与林震)等。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鞭挞、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一)创作成就: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群体出现。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

(二)本阶段小说的艺术局限:1、文艺政治化2、题材单一化3、手法简单化4、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非专业化2、批判运动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史事件: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肖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5.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对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集中体现了1949年以后左翼文学内部在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文学规范的设置、文学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认识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与严重冲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大学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

大学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笔记整理

近现代文学史重点内容三十年代的小说(一)新感觉派:定义: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征:1.快速的节奏,频繁描写都市生活现代派方法描写现代都市。

2.追求感觉印象3.心理描写,潜证描写(强化人物内心世界,弱化现实存在),重视心理情绪。

4.在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冲突中着力刻画人物两重人格,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智与情感相冲突。

三十年代的小说(二)老舍:1.老舍的知识结构:①赴英留学期间系统通读中国古代小说与古典诗赋;②在英国留学期间大量阅读古希腊作品,拓宽了艺术视野,使小说具有一种气魄;③阅读了狄更斯、康拉德等西方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2.老舍对人情世态与人物性格的深刻体验与把握:老舍从小生活与底层社会,十分了解底层人物的性格,熟悉当时的3.老舍早期创作小说的得与失:得:①老舍早期作品通过对“市民生活”全景式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国民性的关注;②他在写人性、人伦的时候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划分,而非阶级;③他的小说早期创作了四种市民人物:老派的市民、新派的市民、底层市民、理想市民。

老舍通过“老派市民”的刻画,揭示了市民的生活病态,批判了传统文化;老舍通过“新派市民”的刻画,揭示了市民的虚荣、浅薄、堕落,以及对西方文明以及五四新潮的反思与批判;老舍通过“底层市民”的刻画,展示了在特定文化环境下人物的命运,揭示了文化对人伦的影响,试图寻找市民“劣根性”的源头;老舍通过“理想市民”的刻画,展示了对传统道德观的向往。

④老舍的早期小说以他广阔的文化视野展示了古都时期新旧社会交替与共存的社会现状。

⑤老舍早期小说所描写的古都都是在他离京时所写,带有回忆性。

同时是在新的环境下对旧生活的重新认识,具有一种现代意识。

失:①他早期的小说时代感不强,背景大多是五四特定时期的冲动与激情,但并未写出新思想鼓动下青年人的精神面貌;②他的小说格调油滑,刻意追求笑料、诙谐,追求过分了就是一4.老舍小说的特点:①浓郁的京味儿;②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③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④小说文体的创新。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近代文学(1840-191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课文有《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名作有《少年中国说》。

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孙文,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著有《孙中山全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现代文学(1919-1949)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显示出平凡之中的极其深刻、冷峻之中的极其热烈,对封建思想意识,对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有小说集《呐喊》、《榜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小说《狂人日记》《阿Q 正传》、《祝福》、《故乡》、《药》,杂文《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花的蔷薇》、《"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尤为著名。

胡适,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第一位留美文科博士。

他的作品《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化战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诗集《女神》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炉中煤》、《凤凰涅槃》等较为著名。

另外,还有剧作《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也较为有名。

叶圣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潘先生在难中》,散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也较为有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以及《林家铺子》、《白杨礼赞》也较为有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中国近代文学史派别

中国近代文学史派别

中国近代文学史派别中国近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紧密相关。

在这个时期,各种文学派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文学派别:1.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通过文学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思想。

他们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呼吁社会改革。

2.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为代表,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他们的文学作品以宣传革命、鼓吹民族独立为主题,语言激昂,富有战斗力。

3.民主主义文学派:以鲁迅、茅盾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

他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揭露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尖锐的批判性。

4.鸳鸯蝴蝶派:以徐枕亚、张恨水等为代表,注重小说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作品多以才子佳人、言情故事为主题。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够深刻。

5.京派文学:以沈从文、废名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自然和乡土特色,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的作品多以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风景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6.海派文学:以上海为大本营的现代都市文学,以张爱玲、钱钟书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关注现代人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风格独特,语言华丽。

7.左翼文学:以茅盾、丁玲等为代表,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和社会使命。

他们关注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革命意识。

8.新月诗派: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主张诗歌的格律和音乐美,强调情感表达的真实和自然。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9.现代派文学:以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注重表现现代人的孤独、迷茫和异化感。

他们的作品多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语言简洁、含蓄,富有哲理意味。

10.延安文艺: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作品多反映革命斗争和人民生活。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白话文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使用白话进行创作,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改革,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体验。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2. 新文学运动阶段(1917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作家们开始反对传统文学体制,追求文学形式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陈独秀、胡适、茅盾等。

3. 抗日战争文学阶段(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了抗日题材。

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侵略者,赞美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代表作家有巴金、丁玲等。

4. 建国初期文学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阶段,作家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斗争为主题,文学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代表性作家有老舍、钱钟书等。

5.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学创作受到严厉限制,作家被迫以革命宣传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红色题材和批判旧社会为主。

6.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文学作品开始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

代表性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这些阶段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这些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1.引言中国近代文学史,指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其标志了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这个时期的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纲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概况。

2.近代文学的背景与历史中国近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同时,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也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学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启蒙民众、反思传统、探索民族出路的历史使命。

3.文学流派与思潮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和思潮。

其中包括以龚自珍、黄遵宪等为代表的传统型文学家,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良派文学,以及以鲁迅、钱钟书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派。

这些流派和思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钱钟书的《围城》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窗口。

5.文学与社会文化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对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梁启超等人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推动了社会的觉醒和变革。

同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对个人主义、民主思想的倡导等。

6.文学批评与理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和理论。

这些批评和理论对于理解当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推动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专升本填空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2、“戏剧改良”走了两条不同的探索道路:一是曾得到过梁启超赞许的:汪笑依式的旧剧改良,一是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称为“文明戏”。

3、梁启超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新文体”的成就足以囊括一时代,立一界碑。

4、章太炎等的革命派散文,与“新文体”一样依赖现代传播媒介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5、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6、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他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把文学改革运动推向高潮。

7、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与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8、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沦》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9、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0、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11、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新青年》第4卷第1号),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12、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推出《易普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敌》,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

13、五四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4、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短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1890—1969)王国维(1877年—1927年)鲁迅(1881.9.25—1936.10.19)陈寅恪(1890—1969)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891.12.17—1962.2.24)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一代才女张爱玲汉语言文学许言言一.人物生平张爱玲(1920-1996),原籍河北丰润,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

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

1933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

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

同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我的天才梦》获名誉奖第三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二.人物照片三.成就及作品1.成就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

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现代文学:1919——1949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学科。

以下是对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

它注重意象的激发和表达,使用非线性叙事和流派混合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多元性、混杂性和相对主义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统一的真理主张,而是强调个体和语言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3. 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期一种以创新和实验为特点的文学运动,通过与艺术、社会和政治传统的冲突来推动文学形式的变化。

先锋派文学注重揭示现实中的断裂和失衡,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

4.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为特点。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强调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困境,试图通过文学来唤起社会意识和改变社会。

5. 新叙事派:新叙事派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叙事的再创造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新叙事派试图突破传统的叙事约束,以非线性叙事、多重声音和碎片化的结构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6. 拟真主义:拟真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试图以高度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真实世界的细微和瞬间的变化。

拟真主义文学通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行为的真实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7. 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文学是由在殖民地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通常关注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问题,探讨被殖民地经历的后果和反抗。

8. 边缘文学:边缘文学指的是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种较小众的文学流派。

边缘文学通常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的经历和生活,试图通过文学来展现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抗争。

9.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它探索了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01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1章

01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1章

李鸿章 康有为
历史的转折
3、由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封闭 • 闭关锁国(唯一开放的港口——广州) • 夜郎自大 “天朝臣服中外,夷下咸宾,蕞尔夷 邻(英国),何得与中国并论。” ——嘉庆帝1808
3、由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师夷”的口号,即向西方学习。这一 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重点在于引进“格致之 书”和从事以军事工业为先行的实业。代表人物是 林则徐、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郑观应等。 甲午战争后,重点在于引进“政事之书”及文学 艺术和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代表人物是严复、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魏源《国朝古 文类钞》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序》
二、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
1、文学观念上最深刻的变化:文学应当担负起新的 思想教育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任务; 2、要求变革诗文,以满足宣传教育的需要;
如康有为、章太炎
(四)近代文学的过渡性
主要表现为新旧共处,新的因素逐步增长,为“五四” 新文学的产生做了先导和准备。
1、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1)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 的文学并存。如既有《荡寇志》,又有谴责小说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继承古代文 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如浪 漫主义对诗歌的影响,吴趼人的《九命奇冤》
3、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
4、文学样式上出现新突破; 5、西方文学被大量翻译引入中国。
三、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
体现为两个方面:(近代爱国主义精神与以 前有何不同) 对内,反封建 对外,抵御外侮 在近代文学中,爱国主义是一个超越了文 学流派界限和文学体裁界限的普遍主题。

中国近现代史文学作品选读

中国近现代史文学作品选读

中国近现代史文学作品选读
1.平凡的世界(70、80年代陕北农村青年孙少平\孙少安等的人生故事)
2.穆斯林的葬礼(主人公韩新月汉回相关的经典作品,结尾相当精彩)
3.古船(山东汉子老隋的故事,很深邃的农村题材作品)
4.活着(如果没看过这本书人生会很遗憾中国现当代某一段历史的见证)
5.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又一经典作品不长)
6.米(被称为苏童的最有深度的作品)黄河东流去(河南人的生活篇章西安北郊仍有这部书的印记,农村逃难和朴实
7.亮剑(柔弱的男人看了也会坚强的书,不比电视差)
8.雍正皇帝(二月河的帝王中的精品,读读历史学学做事)
9.高山下的花环(看看我们的战士!·男人应该看的书中篇小说)
10.边城(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据说如果他晚点去世,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

)11.白鹿原(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一个村落见证的近现代历史)的奋斗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观念的变革1.梁启超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2.陈独秀与戏剧观念的更新 3.晚清的白话文运动4.林传甲、黄人与《中国文学史》 5.王国维的文学观念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的呐喊成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名词解释)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名词,故被用来命名。

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五虎将:徐亚枕、李涵秋、包笑天、周瘦鹃、张恨水一、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思潮(倡导人:陈独秀和胡适。

杂志:《新青年》1.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作品《人的文学》明确了新文学的核心内容:人的文学,即平民文学。

新文学社团和流派(那个作家是那个文学社的)(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2)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3)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

出版合出诗集《湖畔》。

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诗发展上占有一定位置。

(5)南国社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

1924年即有《南国半月刊》,田汉20年代的剧本代表作都在上面发表。

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正式定名南国社。

(6)语丝社1924年11月因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语丝》周刊创刊于北京而得名。

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语丝社成员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

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识。

“语丝文体”。

(7)莽原社、未名社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办有《莽原》、《未名》,未名社有同人团体的性质,出书二三十种。

主要人物有高长虹、尚钺、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等乡土文学作家和翻译家。

(8)新月社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等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1924年4月,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创办《晨报副刊·诗刊》,由此形成新月诗派,聚集了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朱湘等诗人。

倡导新格律诗,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第二章鲁迅(中国小说之父)呐喊与彷徨时期(1918—1927):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将,经历了“呐喊”到“彷徨”的精神历程。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

此时期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堪称中国小说的典范)、《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五本杂文集。

最后十年(1927年底-1936):完成了《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鲁迅论《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

首先理解封建礼教“吃人”。

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总之,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封建文化,是一个人性缺席的文化。

那么,鲁迅在自己的第一篇作品中就把整个封建文化的要害抓住,从根本上彻底否定封建文化。

这是《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所体现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理性精神。

《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

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狂人日记>的艺术手法:《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

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狂人日记》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这些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调整、更新了我国传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习惯,具有为现代文学奠基的价值和划时代的意义。

二、阿Q形象分析(一)、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

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

(二)、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是: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名词解释)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

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一、小说的主题•从鲁迅那里,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主要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题材。

•(一)反封建的主题。

•(二)对农民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现实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思想、命运的观照和反思,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如《阿Q正传》、《故乡》、《祝福》•(三)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

如《明天》、《祝福》、《离婚》等•(四)对知识分子的思索:处于新旧文化和时代交替中知识分子的艰难生存处境的揭示。

如《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是封建思想和礼教的代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诚,是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迫害但又向往作统治者的代表;《肥皂》中的四铭等。

第三章:郁达夫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和《沉沦》、《南迁》,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1927年发表的《过去》与1928年发表的《迷羊》,形成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30年代初移家杭州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使隐逸思想有所抬头,在《迟桂花》、《东梓关》等作品中流露较浓,艺术上则有较高的成就。

其中《迟桂花》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

二、现代“自我小说”的书写♦郁达夫的小说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人生哀怨。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

小说中的色欲成分常作反判封建道德,抨击封建礼教的表现,具有挑战和宣战性质。

郁达夫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自我小说”)的新体式,形成了一时风气,还影响了后代不少作家,俨然自成一种小说流派。

(自我小说的概念)受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同时受到20年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小说主张再现作家的生活和内心心境,不强调对外部世界的描写,侧重作者心灵、心境的大胆敞露,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其是处在变态社会中人的变态性心理,以此作为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

第四章周作人“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1920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周作人最早是作为翻译家出现的。

著名的《人的文学》和《思想革命》《平民的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论文,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20年代写作的重点转向散文,并一发不可收,相继出版《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的散文家。

周作人的散文分为“浮躁凌厉”(政论文)和“冲淡平和”(美文,周作人的艺术特色从美文中体现)两体。

他最擅长的为“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造诣极高。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一、“闲话体”的基本体式周作人是“闲话”散文的第一家,他的散文大都是以“闲话”风格为旨趣。

“闲话体”散文当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闲谈话题轻松随便,一是闲谈的风格亲切平和。

“闲话”体式之平和自然,正与“平和冲淡”的思想内容相统一。

二、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周作人文章之涩,主要是“文词”的因素。

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

周作人对“涩”及与之相关的“苦”都情有独钟。

周作人文章之”涩”,又是心绪之“涩”。

三、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

如《苍蝇》、《入厕读书》。

四、周作人的散文很讲究节奏感。

五、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都是周作人这一流派。

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感觉派小说(奠基人:刘呐鸥)1935年新感觉派小说流派解体。

(新感觉派小说名词解释)新感觉派小说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下出现的。

它滥觞于20年代后期,1932年《现代》创刊,为它提供了发表阵地,标志着它作为一个小说流派的正式形成。

该派作家主要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等。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揭示了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特征。

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2、运用弗氏的学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作为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以回忆、联想、闪念、梦境、幻觉等方式,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刻画人物的性格分裂和变态心理。

施蛰存《梅雨之夕》。

3、在艺术表现上:采用多种西方的现代派手法,突出“感觉”,把客观对象主观化,进行主观感情的投射,使对象生命化和个性化。

在结构、形式、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大量使用夸张、变形、魔幻、荒诞、蒙太奇、意识流、心理分析等手法进行现实创作;结构上多线并进,跳越性大,常常使用内在视角进行叙述《上海的狐步舞》4、女人——作为都市的象征城市,常常被看作欲望的孽海,而女人则是表现欲望的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