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部分复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即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辨证发展)? (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3)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3)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6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6)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7)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9)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2)13、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3)14、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 (14)15、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此题为开放题,大家可以下面为纲自己扩展内容) (15)16、如何理解自然界辩证运动,理解该运动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确立有何重要意义?(此题很有难度,大家给点力,帮忙一起找一下哈~~~) (15)17、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 (16)18、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 (16)19、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 (17)20、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 (18)21、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 (18)2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 (18)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19)2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9)2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9)26、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27、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 (20)2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 (21)29、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1)30、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 (22)31、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 (22)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b.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c.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d.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a.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c.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a.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b.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现代含义:首先,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观,它是对于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的运动发展及其规律的反应和总结。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静止只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增加和减少,它也是一种质变和飞跃。

事务作为自主的运动,其根源主要不在事务的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质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其次,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张从事物的联系中,从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研究事物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2 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3 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系,和层次性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揭示了物质的根本性是客观实在性。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否承认这一命题是科学上划分实在论和实证论的一个标准。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过程说明: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研究的成果来证明的。

2、科学进步与人们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理解是互动的。

(一)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到行星、恒星、星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都是各种物质系统。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一、绪论部分(一)概念部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二)思考题1.你是如何理解《自然、科技、社会与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1)自然界本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2)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辩证法;(3)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即科学技术创造的辩证法。

2.怎样理解《自然、科技、社会与辩证法》各项研究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不属于各门具体学科,带有整体性和一般性。

不专门研究某种物质运动规律,如物理、化学、生命运动规律。

所研究的对象带是有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特征。

例如,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

显然,它与各门具体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4.学习《自然、科技、社会与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5、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它们可以相互替代吗?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论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这一论断说明了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发展生产力需要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论断开始,中国就在推进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结合的不彻底,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

如今,中国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更符合创新规律的方式来推动。

在对结合的认识上,不仅要加深对其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将结合问题看作科技界的问题,也要看作经济界的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工作的根本理念,体现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更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经济属性,从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入手,获得高价值。

此外,现阶段我国的新产品主要应用者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应该发挥本国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将市场应用作为自主创新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

另外,资本市场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也至关重要。

硅谷的成功不仅仅因为有一流的技术,更是因为有一流的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制。

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尽管开办了创业板,但真正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短期利益导向严重阻碍了科技与经济结合。

当前,在政府资金越来越充裕的条件下,应该下大力气引导投资市场关注科技与经济结合,关注创新型企业培育,形成鼓励创新的投资市场。

或者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答:A社会的经济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B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C社会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刺激因素;D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生产的影响上。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部分复习题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部分复习题

第一章1.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历经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阶段。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人类在制造工具们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造,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获得了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形成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特点为:1 直观性。

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2 辩证性。

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幅由种种练习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3 思辨性。

由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建立在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是人类自然观的巨大进步,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特点为: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经验归纳和数学演绎为主要方法,分门别类。

局限性:1 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自然。

2 机械论。

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3 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唯心的解释。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有力的冲击了近代前期产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和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劳动等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其基本观点和创立的意义及作用PPT上面有,比较明确。

第二章2.2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和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1 科学的本质:(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2 科学的特征:(1)科学作为对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决定了其客观性和实证性的特征;(2)科学又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3)科学认识是由一个从感性经验到理性分析的过程,又决定了科学具有理性和系统性的特征;(4)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形态,具有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无国界;(5)科学作为生产力,还只是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法概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形成过程都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自然观的形成过程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的自然观、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不是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他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之前,曾出现朴素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们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都逐渐暴露出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球上首次出现人类时,人与其他动物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工具的制造,人类在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一些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中国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而西方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在于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并且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和辩证性等特点;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朴素自然观这一阶段必须经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地本质和规律。

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地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颗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出来的”。

2、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

除了指事物的“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有序化“序”的基本词义为“排列”,可引申为一种规则的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的概念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则性,而且反映了时间演化过程的某种规律性。

除此,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系统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反映自然系统演化的过程。

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了系统的一定秩序,即有序度。

事物或状态不同的有序度构成一系列的阶梯。

如果系统向有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高:反之,如果系统向无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低。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答:原子论最早就是由留基伯与她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

她们认为物质结构就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就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古希腊的原子论就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以下仅做参考)原子论:原子与虚空作为存在与非存在,都就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就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与特征。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就是:自然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与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与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就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与随机性:人与自然界就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与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与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瞧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与“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其她版本,仅做参考)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就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自然辩证法部分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部分考题及答案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系统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意义:(1)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2)有助于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辨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辨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关心,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6)可以培养和提高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科学技术实践的能力;(7)可以帮助自己在做论文时选出更加合理的科研课题和认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8)对科学实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帮助分析自己目前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9)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运动,可以理解为差异性在时空中的展开,从简单的机械位移到复杂的生物活动,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变化过程都在运动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的形式则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自然界中系统的形成和运动的发生,其原因就是物质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固有的矛盾以及矛盾的集合。

吸引和排斥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一切运动都包含吸引和排斥这一矛盾,在自然界中,当一个吸引过程发生时,便一定有一个相应的排斥过程发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只有吸引而没有排斥,或者只有排斥而没有吸引,都会导致运动的停止、物质的消失。

在化学反应中,化合是以分解为前提,必须打开反应物的化学键,然后才有可能化合成生成物;分解也是以化合为前提,分解的产物又有可能合成原来的反应物。

化合和分解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既存在矛盾又相互影响。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技术的定义: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这个技术定义至少包含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当代“技术”(知识、能力、手段的总和)的综合性整体性(1)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干预;(2)技术涉及物质装置;(3)技术涉及技艺;(4)技术涉及知识;(5)技术涉及目的;(6)技术是一种可操作性的体系▪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二、技术的特征▪ 1 自然性和社会性▪ 2 .中立性与价值性▪ 3 .自主性和建构性▪ 4 .主体性和客体性▪ 5 .跃迁性和累积性▪ 6 . 国际性与民族性▪ 1 .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人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决定了技术实践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物质的运动规律,作为手段和方法的技术也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创造出来,现代技术更是人类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

▪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否则也难成为现实生产力。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对技术的制约使技术活动只有在社会的共同整合下才能产生和实现。

▪2、技术的中立性(工具性)与价值性▪技术的工具性指的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具有其作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对技术的工具性的强调,导致一种技术中性论的观点,这就是简单地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每一种技术都被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或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的;并进而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只是那些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使得技术成为一种善的或恶的力量。

▪3、技术的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技术的自主性是指技术是一个相对独立与自主的系统,有其内在的动力与自我发育与自我增长的特点。

人是技术的创造者,技术的起源和生成,必然与人、与社会密切相关。

但技术一旦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甚至技术塑造人类发展,而不是仅仅屈就于人类的目的。

如埃吕尔(J. Ellul)所说,“在技术与它的使用之间不存在什么差别。

个体面临着一种唯一的选择,或者按照技术规则所要求的去使用技术,或者根本就不使用技术。

”这就是说,一旦技术系统被使用,它们就需要高度的一致性,而不管使用者的意图如何。

它们也统治着使用者的生活,即使使用者没有直接控制他所使用的机器。

在这个意义上,技术的后果与影响是内在于技术的,他们被设计在技术之中,而不管设计者是否完全意思到它。

▪ 4 .技术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技术活动中,经验性的技能、诀窍和规则仍然是必要的。

▪同时,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知识转化为物质手段和实体的过程,包含了各种课题要素,如工具、机器设备等。

▪技术既包含方法、程序、规则等软件,也包括物质手段等硬件,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产生现实的技术。

软件与硬件相互作用和不断更新,使技术不断发展。

▪ 5 .技术的跃迁性和累积性▪技术首先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同时,技术又具有累积性。

新的技术(群)出现后,原来的技术并非全部被否定掉,而是经过一个扬弃的过程,从而形成技术的多层次性和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特征。

▪ 6 .技术的国际性与民族性▪技术的国际性是指技术的本质目的是为全人类而不仅是为某一特定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而服务的特性。

▪技术的民族性是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受其本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而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技术形式的选择。

技术发展的动力▪1、在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上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社会建构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技术发展的动力系统▪⑴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⑵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⑶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1.“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在《论哲学》中提到远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逐渐累积起来各种智慧(技术)1.“需要”包括多个方面,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己的需要、他人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2.需要的产生是由矛盾引起的,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人和自然的矛盾。

▪二、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用工具的形式。

▪目的与手段是相对而言的,又互为条件。

▪三、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西方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与技术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从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至今,科学走到了技术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工程——生产——产业——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的双向交叉过程,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简称“研究与开发”应为缩写为“R&D”)已成为核心。

▪四、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张力作用▪文艺复兴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我国清朝时期,蒸汽机从西方传入国内,人们基本上持抵制的态度。

▪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促进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共同进步。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工程的本质和特征▪根据以上对工程与科学、技术、生产之间划界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工程更具体地界定为:▪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在综合集成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理论性知识及情境性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核算的约束下,调动各种资源,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探索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建构行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社会实践过程及其成果。

▪2、工程的实践本质▪上述对工程概念的界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突出工程的实践本质:▪①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是开展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它体现出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与目的性;▪②科学、技术、社会、人文、情境等多种知识经验在工程活动中的综合集成与创造,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③工程活动过程中的场域性、情境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更是生动地体现了实践的空间性、时间性、鲜活性、探索性与创造性;▪④整个工程活动的有计划、有阶段、有组织性,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活动的有意识性、组织性与社会性;▪⑤工程活动的成果——某一特定人工物的建造,则体现了生产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物质性与社会性。

▪⑥作为特定的物质生产,工程的本质也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不仅在改造自然的意义上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与人之复杂的社会关系,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进而可能导致社会组织、制度安排、仍至于社会结构的变迁,从而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工程作为直接的生产力,打开了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着人作为人的自由存在。

▪三、工程活动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说明工程活动的特征:▪1、工程决策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工程决策的过程就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所进行的合作、搏弈、协商、竞争的过程。

▪决策者必须对各种因素及其冲突与矛盾进行分别体认、综合考量,才能做到整体协调、整体筹划、综合决策。

正如A·西蒙所说:“工程与‘综合’有关,科学与分析有关。

……综合即是创造。

”▪2、工程活动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所谓系统,就是将多种相互作用的人、机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人力、材料、信息和能源的调配与控制,以实现某一理想的目标。

”这几乎就是工程本身的定义。

▪除了工程活动内部的系统协调,还必须与其环境中的其它系统相协调,工程的结构和功能要与生态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协调。

以系统协调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工程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成功。

由此,我们必须树立工程的系统协调观。

▪3、工程知识的集成性与优化性▪工程知识仅集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三大类知识还不够,还必须集成相关的已有经验,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集成在当下具体工程现实发生中,依赖特殊场域、情境而产生的境域性知识与经验。

▪集成并不是上述四类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并转化为与当下工程现实境域相符合的,可行、可操作的知识、方法、程序、规则、规范、指南。

▪可以说情境性是工程知识的重要特征,在许多方面、层次往往以意会知识的形态存在。

▪4、工程活动的场域性与情境性▪工程行动欲建造的人工物系统总是嵌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的,工程活动必然具有明显的空间场域性。

▪同一类型的工程,会因为实施地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场域性,导致同类工程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工程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正是与此相关。

▪由于情境事件的不可避免的随机发生,最终建造完成的人工物会可能会与预期的工程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可能导致工程目标不能实现。

当然,情境事件也可能有利于工程目标的实现,如果善于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可以利用它们来服务于工程行动。

▪5、工程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可从五个方面说明工程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1)工程中的各种要素本身存在不确定性;▪(2)不确定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工程整体往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3)由于工程主体认识、实践能力的有限性;▪(4)由于工程行动过程的场域性与情境性,不确定的情境事件不可避免地随机发生,造成工程行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风险; (5) 已完成的工程在其运行中,也存在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可能使整个工程人工物给其嵌入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灾难性的风险,危及周围人群的生存。

▪6、工程结果的双刃性与评价的多维性▪必须强调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必须对整个工程进行价值估价,从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实施的过程到工程的结果及其长期的运行,都要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价。

▪由于现代工程活动彻底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工程活动的价值评估必然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它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生态的、环境的、文化的、科学技术的、人文的、审美的等众多维度的价值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