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
未来五年是爆发金融危机高危期

未来五年是爆发金融危机高危期作者:张明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9期如果结构性改革推进不力以及应对危机举措不当,中国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未来5到10年是爆发金融危机的高危期,政府需要做好政策预案。
警惕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新京报:你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建议,中国政府要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最近也有知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危险地带,改革若把控不好可能会爆发很大危机。
是这样的吗?张明:的确有这方面的风险。
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也是我过去几年的研究重点之一。
新京报:如果未来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话,将会发生在什么领域?张明:可以从私人部门、政府部门与对外部门这三个部门来审视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
这三个部门各自面临一些风险隐患,目前正在逐渐累积。
而且,这三个部门之间的风险很可能是联动的。
未来在特定情形下,一个源自内部或外部的负面冲击,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在这三个部门相继爆发,并且形成恶性循环。
新京报:分开来说,怎么理解私人部门的风险?张明:在私人部门,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企业部门负债是全球大国中最高的,占GDP的比率在130%左右。
企业高负债对应着高投资,高投资形成了企业的高产能。
在过去内需和外需都很强劲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式没有问题,它会带来高增长。
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部需求开始萎缩。
随着国内经济潜在增速的下降,内需也开始下行。
内外需的萎缩导致过剩产能变得非常明显。
过剩产能意味着企业投资收不回成本,银行给企业的贷款收不回本息。
所以未来几年内,需求萎缩加剧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中国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化,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比率显著上升。
第二,银行体系的健康完全和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绑定在一起。
我们曾经做了一个估算,中国商业银行放出去的贷款中,有百分之四五十左右,都跟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密切相关。
这些贷款最后能否顺利收回,也和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如果全国的房价地价都下跌三分之一,那么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损失。
由次贷危机看我国的房贷危机

由次贷危机看我国的房贷危机引言次贷危机是200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市场的崩盘引发。
这场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对于一个房地产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说,次贷危机给我国的房贷市场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警示。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起因、影响和教训等方面,分析我国房贷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危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次贷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美国的次贷市场。
在2000年代初,美国住房市场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繁荣期。
房价不断上涨,住房贷款需求旺盛。
同时,金融机构创新出一种高风险、高利润的金融产品——次贷。
这是一种给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的金融产品,其风险较高,但利润也很可观。
然而,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借款人的贷款审查不严格,将大量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金融产品经过复杂的金融工程处理,使其看似低风险,得到了高信用评级。
然而,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次贷违约率上升时,这些被打包的次贷产品暴露出其真实的高风险性质,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信心崩溃。
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影响虽然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市场引发,但其对我国的房贷市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法完全独善其身。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房地产市场受到冲击。
其次,次贷危机揭示了金融机构追求高利润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缺陷,促使我国对房贷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
我国房贷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危机我国的房贷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潜在的危机。
首先,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一旦泡沫破裂,将会给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其次,银行对房贷的放款需求旺盛,为了追求利润,对贷款人的审查可能不严格,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此外,房贷市场的发展也可能导致房贷杠杆比例过高,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将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会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260) 526
要 :07年美 国爆发 的次贷危机造成 了2 世 纪 3 年代经济衰退以来最大的金 融危机。 20 0 0 比较我 国房地产市场与美 国次级按揭
市场 , 虽然存在 着很 大的 区别, 由于 当前 中国审查房地产贷款个人 收入 、 个人信 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以及贷款利率的上涨等原 因, 中国式
垫付 , 只有这 5 0亿元亏完了 , 资的本金 才会 开始 亏损 , 投 而在 这
之 前是 可 以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 赎 回 的 , 首发 规 模 50亿元 。评 级 机 构 看 到 这 个 0
天才设想 , 简直是毫不犹豫 : 给予 A A评级 !虽然这个基金的首 A
《 财富》 杂志的描述 :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的影 响 , 金融机构 紧 缩信贷 , 融资成本提高, 进而压低商业投资。投资规模缩减 , 又导 致用工需求下 降、 失业率升高 、 股市震荡 、 地产 市场 持续 低靡 。 房 花旗 、 贝尔斯登 、 美林 、 摩根 、 瑞银等一大批著名金融机构 , 因次 都
银行 , 但是在 当前 中国的制度结构及金 融体系约束条件下 , 不少
个人贷款者向抵押贷款公 司申请抵押贷款 ——◆ 抵押贷款 公司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 将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 券——◆ 信用评级机构给次贷衍 生产 品出具背离其真实风险状况 的评级 ——◆ 投资银行设 计的 各种证券化工具获得较好评级后 ,将抵押贷 款证 券出售给投资
维普资讯
16 1
《 现代经济》 2 0 第7卷第 5期( 0 8年 总第 8 期 ) 8
经济全球化
中国会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李 丹 刁慧倩 李 军 , ,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起因之一。
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泡沫化。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低利率环境:2000年初,美联储为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的衰退,开始采取低利率政策。
此后连续多年,美国连续降息,形成了长期的低利率环境。
低利率刺激了房地产市场需求,房价不断上涨。
2. 解禁次贷市场:次贷是指信用评级较低的贷款,此前主要由政府机构承担,风险相对可控。
然而,2000年代初,高盛等投资银行推出了大量次贷产品,并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将其进行分包和转让。
这使得投资者对次贷市场产生了兴趣,引发了该市场的迅速膨胀。
3. 贷款机构的宽松政策:为了吸引借款人并满足投资需求,很多贷款机构开始放宽贷款条件。
很多次贷产品并没有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不合格借款人也能获得融资,增加了次贷市场风险。
综上,低利率环境、解禁次贷市场以及贷款机构的宽松政策是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房价泡沫的形成与破裂。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不止于次贷市场,它迅速传导到了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具备全球性冲击。
其传导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链断裂:次贷危机导致了很多次贷产品的价值暴跌,金融机构在这些产品上面临巨大亏损。
这就使得很多机构资金链断裂,难以偿还债务,甚至倒闭。
2. 银行间信任破裂:次贷危机使得各家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损害。
由于担心其他机构的负债风险,银行间的互贷活动急剧减少,造成资金供需不平衡以及市场的恐慌心理。
3. 跨境金融传染:次贷危机使得资金流动性紧缩,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传染效应。
许多国际金融机构也备受冲击,因为它们在次贷市场上投资巨额资金。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减速: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际贸易活动大幅减缓,我国的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信贷扩张、监管缺失、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导,特别是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们将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政策制定的挑战。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次贷危机影响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当时,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推广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记录较差或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提供购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人申请。
然而,这种贷款模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他们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同时,由于贷款条件宽松,许多借款人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放松了贷款审批标准,甚至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高风险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这种以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动荡。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发生的,而是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放大的。
其传导机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在次贷危机初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价值大幅下跌。
张化桥:全球第二个次贷危机定会在中国爆发

张化桥:全球第二个次贷危机定会在中国爆发资深市场人士张化桥日前表示,全球第二个次贷危机定会在中国爆发,威力将超美国2008年。
他指出,1986年起,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43倍,这是天文数字,中国经济急需加息减肥。
“在货币政策上,很多国家的政府忘记了什么叫节制欲望,不断迎合市民和企业的短期诉求,结果钞票越印越多,通胀失去控制。
中国和巴西是穷国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希腊和西班牙是富国这方面的代表。
每次遇到一点点经济痛苦,市民和企业就呼唤政府救济。
”张化桥指出,35年来,中国的信贷扩张是疯狂的,不负责任的,害自己的。
“五月份,我出版了一本英文书,讲的就是影子银行(行情专区)的爆发以及货币政策难辞其咎。
现在我正在准备中文版。
过去27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1.1%,过去十年,也高达18.2%。
今年四月底的增长率竟然也高达16.1%。
这都是天文数字。
”“1986年,我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班,从那时起,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43倍。
背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1.1%。
我们批评美欧和日本的印钞票,但是,别人的货币增长率都在单位数字,5%以下。
”“太多的经济学人放弃了道义责任和公正。
我感到痛心。
过去12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了6倍,原因是每年17.7%的复合增长。
1986年,我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班,从那时起,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43倍。
背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1.1%。
我们批评美欧和日本的印钞票,但是,别人的货币增长率都在单位数字,5%以下。
最胆大的是中国人。
”张化桥认为,中国经济急需减肥。
“第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要马上把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准备金率和其它政策不变。
年底,再加息一个百分点。
中国急需一个像样的经济衰退,需要减肥。
工业产能过剩应该尽快消化。
房地产(行情专区)泡沫急需尽快消化。
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挥霍急需制止或者减少。
”“中国的信贷扩张如此迅猛,神州大地的优良的贷款机会哪里有那么多?放贷的机会怎么会如此快速增长?这就只能迫使和诱使银行不断降低放贷标准,直到给无家可归的人们贷款。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危机是指由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的经济现象,通常表现为经济大规模的衰退和金融机构倒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经历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即2024年的次贷危机和2024年的新冠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
这两次金融危机具有相似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自由化、风险外溢、资本过度流动和金融监管不力等方面。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自由化是指国家逐步放弃对金融市场的控制,鼓励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政策。
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高利润的动力增强,过度放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此外,金融自由化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高度融资杠杆化,使得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杠杆资本,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风险。
其次,风险外溢也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金融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会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系统中。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普遍采用了高度关联、高度杠杆的经营模式,使得金融风险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导和扩大。
当金融风险无法控制时,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资本过度流动也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往往会寻求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和放宽金融监管来吸引外国投资,导致国内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等短期高回报的领域。
当这些资金撤离时,就会对金融市场和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
最后,金融监管不力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两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风险,并且对金融市场的违规行为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态度。
此外,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故意隐瞒负面信息,虚报财务数据,使得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这导致了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扩大。
总之,金融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金融自由化、风险外溢、资本过度流动和金融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即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泡沫。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政策推动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密不可分。
美国政府推出的宽松信贷政策以及金融杠杆的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基于真实的经济需求,而是基于金融杠杆和投机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和风险控制不足也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衍生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虽然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对风险的把控和识别变得更为宽松,导致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和问题贷款的产生。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金融市场、银行系统和全球资本流动实现。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大量资金撤离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其次,银行系统的风险传导。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迅速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在次贷危机中,问题贷款的出现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信贷投放能力。
最后,全球资本流动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次贷危机爆发后,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而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灾难。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自身金融体系造成了重大冲击,也波及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1.1 信贷泡沫的形成次贷危机的根源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美国住房市场的繁荣。
由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和金融创新,住房贷款市场出现了迅猛增长。
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高风险的次贷(Subprime)贷款产品,吸引了大量购房者和投资者。
房价飙升,信贷泡沫形成。
1.2 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传递资产证券化是次贷危机的另一个根源。
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变相抵押贷款的债权资产,并将其打包成证券,再通过证券化市场销售给投资者。
这种做法将次贷风险传递给了全球金融市场,从而加剧了次贷危机的传导速度与范围。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2.1 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全球各国金融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依赖,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速度非常快。
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引发了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与金融恐慌。
资本市场的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2 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与复杂的金融工具全球化的金融体系和复杂的金融工具使得次贷危机的传导更加复杂。
世界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交叉持有大量的次贷相关资产,而这些资产的价值在危机中大幅下跌,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互相牵连,形成了系统性风险。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3.1 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引发了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的萎缩。
同时,国内外资金的大规模撤离使我国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投资下降,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
3.2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次贷危机使我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可能会陷入哪类危机

热点述评Highlights Review华 民中国经济可能会陷入哪类危机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来看,我们既有可能发生东亚式的货币危机,也有可能发生美国或者日本式的泡沫破灭的危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根据历史的经验,一个曾经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只要发生增长减速,就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这就像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突然减速会发生车祸一样。
那么经济增长持续减速的中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危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把世界各国已经经历过的危机简单加以回顾,以便从中发现可供借鉴的经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拉美主权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以希腊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
如果把以上所列的各种危机加以分类,那么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发生的危机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债务危机,如拉美和南欧国家发生的危机;第二类是货币危机,如发生在东亚的危机;第三类是泡沫破灭的危机,如发生在日本和美国的危机。
弄清楚这些危机的性质及其发生的机理,对于中国防范可能发生的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国不太可能发生类似于拉美和南欧国家那样的债务危机先后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大危机之后的拉美和南欧危机,尽管在性质上都属于债务危机,但是在形成的机理上则是完全不同的。
拉美的债务危机源于错误的进口替代战略,而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主要源于进出口失衡。
二战结束之后,拉美国家以独立国家的地位开始参与国际贸易,但是拉美国家参与的国际贸易属于典型的南北贸易,这样的贸易模式带来了一些问题。
于是拉美国家决定变资源出口的发展战略为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这一调整产生了两个新问题:第一,减少直至停止原材料出口,导致外汇短缺;第二,停止进口外国制成品,以国产化取而代之,就必须进口生产设备,而这又产生了巨大规模的外汇需求。
在外汇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只得对外融资,从而走上了对外负债的道路。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引言: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入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1. 投资者追求高收益在次贷危机前,由于美联储政策宽松导致利率偏低,使得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驱使下,大量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次贷市场。
2. 信用评级机构失灵由于次贷市场缺乏监管,信用评级机构将高风险的次贷债券错误地评级为低风险产品,误导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
3. 金融衍生品泛滥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使得次贷风险通过各种复杂的衍生品进行传导,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1. 美国次贷市场崩溃由于次贷市场违约率逐渐上升,导致次贷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引发次贷市场的崩溃,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2.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随着次贷市场的崩溃,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恐慌,股市暴跌,各大金融机构互相联动,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3.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企业融资困难,投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1. 贸易和投资受挤压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受到较大的冲击,出口减少,投资意愿下降。
2.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也遭受冲击,股市下跌、汇率波动、信用紧缩等问题相继出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3. 对内需的影响次贷危机加剧了我国市场供需的矛盾,由于外部需求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依赖出口驱动的经济模式遭到挑战,对内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1.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风控能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防范次贷风险的传导。
2. 促进内需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增强市场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金融市场波动。
对美国次贷金融—经济危机根源的再追思——中国是否有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摘 要 :2 0 0 7年 2月 始 , 美 国 抵 押 贷 款 风 险 浮 出 水 面 ,2 0 0 7年 8 月 ,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全 面 爆 发 。
到 现在 为止 ,这 场危机 已经持 续 了两年 多的时 间 ,但 是仍 然没 有缓和 的迹 象 。全世界 的 经济发展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 这 次 危机 可 以 和 12 9 9年 的 危 机 相 提 并 论 ,甚 至 可 以 说 有 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就 其 根 源 , 国 内外 学 术 界 进 行 了激 烈 的 争 论 。 笔 者 发 表 了 自 己的 观 点 ,认 为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是 造 成 危 机 爆
对 美 国次 贷 金 融一 经济 危 机 根 源 的 再追 思
— —
中国是 否有爆 发 危机 的 可能性
郭 洪 涛 , 李 静
(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IO .商丘 师 范 学 院 经 济 学 与 管 理 学 系 ,河 南 商 丘 4 6 0 ) 1 1 3 ;2 1 70 0
市 场 经 济 与 西 方 市 场 经 济 没 有 什 么 本 质 区 别 。仔 细
力 ,总供给 与总需求 失衡 ,商品 的总供给超 过 了有 支付 能力 的需 求 。 ( ) 我 国现 阶段 的 国情决 定 了我 国有爆 发过 一
剩 性 危 机 的 可 能 性
思 量 ,不 难 发 现 其 根 本 区 别 。 ( ) 生 产 资 料 所 有 1 制 基 础 不 同 。 我 国 的基 本 经 济 制 度 是 生 产 资 料 公 有
物 质 文 化 需 要 ,解 放 生 产 力 、发 展 生 产 力 、消 灭 剥 削 、消 灭 两 极 分 化 ,最 终 实 现 共 同 富裕 。人 民 的 需 求 是 进 行 生 产 的 根 本 动 力 ,这 样 的 生 产 方 式 就 不 会 产生 大宗商 品 的 生产 过 剩 ,发生 经 济 危 机 。 ( ) 3
2023年把握两个时机:后次贷危机的中国机遇

把握两个时机:后次贷危机的中国机遇次级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至今尚未平静。
1月22日,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以此来稳定由次级贷危机扩散引发的美国股市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
美联储的紧急行动和18年来的最大幅度的降息至少宣示了三个信息。
首先,挽救美国经济刻不容缓;其次,美国政府将不顾一切防止经济衰退和爆发金融危机的决心;第三,也是特殊重要的信息是,前期美国政府低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全世界的主流分析也低估了美国次级贷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今年1月23日至28日召开的全球最有影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原来原定主题是“合作与创新”,但整个论坛从头到尾转变了既定的主题,转而争论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如争论美国经济是衰退还是放缓,全球经济会遭受的冲击等等。
美国2022年1月份的就业数据公布后,总统布什已经承认:美国经济开头放缓。
2月11日,美联储再次直接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并联手全球其他四大中央银行——欧洲、英国、加拿大和瑞士中央银行,再次进行大规模地挽救全球金融市场的行动。
我们认为,中国既要对全球可能经受的一次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的危机,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要适时地把握难得的机遇。
次贷令华尔街伤筋动骨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令华尔街伤筋动骨的次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凶狠动物”呢?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就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力量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
相对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
这就相当于把房屋抵押贷款这样一个“信用”产品,贷给了信誉很低的群体。
当利率上升,房价下降时,住房按揭贷款者违约率就开头上升,于是抵押房屋的回手率上升,抵押贷款公司的坏账压力加大,次贷危机就可能爆发。
由于次级贷款的产品链特殊长,通过次贷证券化(MBS)、结构化(CDO),结构产品保险(CDS),进而影响了整个债券市场,从而影响了华尔街靠债券融资收购兼并的巨额业务。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其产生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体系,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其对全球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导致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
在2000年代初,美国低利率政策和过度放松的信贷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
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房屋贷款作为抵押品,发放高风险次贷,这些次贷被打包成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以吸引投资者。
然而,金融机构低估了这些次贷的风险,导致了大规模的违约和债务问题。
其次,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股市暴跌,导致投资者和企业大量亏损。
许多金融机构因为次贷违约问题而面临破产,或需要政府的救助,进一步削弱了金融系统的信心。
其次,信用紧缩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
大量公司倒闭,失业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进而导致需求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全球贸易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口和进口量锐减,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大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倒闭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工作。
失业率的上升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其次,许多人的房产贬值,导致其财富缩水,加剧了贫富分化问题。
此外,由于经济形势恶化,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导致公共服务的减少,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延伸至国际关系领域。
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减少。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此外,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因危机而面临信誉危机,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受到了削弱。
为了应对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提供了大规模的救助计划,以挽救陷入困境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

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副标题:房价波动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新闻来源:星岛环球网点击数:52 更新时间:2008-2-26 9:23:13 上海银监局在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对此,有市场人士对此表示悲观,认为中国重演美国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
》》延伸阅读:中国银行业坏帐甚于次贷分析指出,房价的波动影响到了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安全,显示了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比重的巨大,如果楼市崩盘,银行也跑不掉,加上此前有消息称中国银行业的坏帐越来越多,预示了中国上演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
据《华夏时报》报道,统计显示,2007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至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银行风险加大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称,房价之所以会给银行的信贷安全带来如此大影响,主要是与抵押资产的现值有关。
现在银行主要在做的“按揭”,其实是一种住房抵押。
一旦还款人出现问题,银行需要处置其住房资产时,如果房产价格偏低,那么银行能够变现的资产额就会很低。
除了房价带来的风险,上海银监局还指出,在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之后,借款人贷款还款压力明显加大,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仍维持在20亿元左右。
下滑的房价,上涨的利率,听起来并不陌生。
连续激增的月供额曾经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而停滞不前的房价让无法收回贷款的金融机构发现,作为抵押的资产价值已远远小于已放出的款额,一个个华丽的泡沫开始迅速破灭,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引发了美国经济的轰然倒塌。
而如今,这两只信号灯也开始在中国闪烁。
面对居高不下的CPI数据,央行又一次陷入“加不加息”的两难境地;而万科此次引领的楼市降价风潮所造成的房价波动,对银行业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尚不可知。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2007年始自美国进而波及全球的一场全球金融风暴。
它从房贷机构中的不良资产逐渐发酵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压力。
本文将详细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失控。
具体来说,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放松了房贷标准,尤其是对于次级房贷(Subprime Mortgage)的审批条件宽松,导致大量的高风险房贷涌现。
当这些房贷不能按时还款时,不良资产开始大量积累,从而引发了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次贷危机的传导主要依赖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具体来说,首先在美国本土,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导致金融机构股价下跌,引发市场恐慌。
然后,这种恐慌情绪通过全球金融市场传播到其他国家,导致全球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动荡。
此外,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加剧了危机的传播。
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引发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的连锁破产。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贸易:由于我国是出口大国,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
因此,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对我国出口的需求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2. 金融市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我国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但我国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3. 投资环境:次贷危机使得全球投资环境变得复杂和不确定。
一些外资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导致我国吸引外资的难度增加。
4. 政策调整: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防范风险。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刺激政策、货币宽松政策等,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
五、结论次贷危机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失控。
次债危机前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次债危机前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作者:王建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3期9月份以来,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加明显,然而随着发达国家的救市力度加大,进入10月份以后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再次迟缓下来,因此又有许多人预言次债危机已经过去了,至少是过去了多一半,我认为这种判断过于乐观了。
一、再谈次债危机的由来次债危机爆发以来,已经有了很多的有关这场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我认为正是由于对产生原因的认识不清楚才产生了对次债危机走势判断的分歧。
要说明次债危机为什么还会有更加严重的发展,必须从产生次债危机的原因来探讨。
冷战结束开启了新全球化时代,在南北两个生产与价格体系的融合中,发达国家在物质生产领域全面丧失比了较优势,除了部分高端产品,产业资本全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的主体则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金融产品生产,用金融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相交换,从物质产品输出转变成金融产品输出,产业资本转移则导致了不断拉大的贸易逆差。
2007年,美国对中国逆差2400亿美元,欧盟对中国1700亿美元。
金融商品输出所形成的在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入则成为弥补贸易逆差的来源。
在新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从物质产品过剩转变成金融产品过剩,相应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就从生产过剩危机转变成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金融危机,这就是我以前多次论证过的,世界资本主义的主体在冷战结束后,已经进入了虚拟资本主义新阶段。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靠的是用新经济概念从股市圈钱,股市泡沫破灭了。
9·11以后,又靠低利率制造房地产泡沫,同时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放贷基础上生产CDO和CDS等,信用违约掉期产品从2001年的9000亿美元到2007年的62万亿美元,7年增长60多倍。
截止到2007年7月,地产泡沫和衍生金融产品泡沫也破了,开始爆发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
所以,美国次债危机的形成原因早在17年前冷战结束就开始酝酿,这场世界资本主义历史上全新形态的危机的爆发,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迈入新阶段的最显著标志。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危机。
该危机主要起源于美国,随着全球化的金融体系逐渐扩大,影响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球,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扩张和风险积累。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宽松的信贷政策:美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实施了宽松的信贷政策,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即次级贷款。
2. 金融市场过度创新: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房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扩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范围。
3. 风险管理失控:在利益驱动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忽视了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过度放贷,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复杂联系,逐步扩大到全球范围内。
具体来说,主要途径如下:1. 信贷违约和资产减值: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借款人违约率的上升,次级贷款出现大量违约,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
2. 金融市场动荡:随着风险的不断积累和爆发,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股市、债市、外汇市场等相继出现大幅度下跌。
3. 金融机构破产和信贷紧缩:随着风险暴露的增加,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信贷市场出现紧缩,资金流动受阻。
4. 全球金融体系受影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次贷危机逐渐扩散到全球范围内,对各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贸易影响:由于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和消费市场疲软,我国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2. 投资环境变化: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风险偏好下降,对我国投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 金融市场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传递效应。
下一个全球次贷危机来自中国

下一个全球次贷危机来自中国2013-04-16+1最近颇有影响力的空头大师Marc Faber扬言下一场世界性次贷危机将在中国爆发,而这一切将由影子银行引爆。
国内评论员对此则莫衷于是,有说影子银行是利率市场化前的妊娠之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经济体的有益补充;有说影子银行是国家对银行业金融业垄断的必然结果。
诚然,影子银行的产生固然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但要想认识其产生的源头和可能产生的巨大危害还得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来解读,就好比要从病灶上读懂病源。
追本溯源的讲,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影子银行泛滥成灾的结构性根源。
根据瑞信的数据,自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就走上了严重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这期间也是影子银行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如今中国的投资/GDP比率是48.36%,雄冠全球。
这个比率远远高于二战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纪录,其中包括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只有马来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1995年达到了最接近中国水平的地方–43.6%。
根据惠誉的历史数据,过去这几年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都远远快于GDP。
以往的经济史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信贷增长率长期显著高于GDP增长率那么这个国家极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打个比方,中国经济就像是个如日中天的运动健将,信贷增长就像是兴奋剂,当运动员开始要走下坡路的时候,他就开始大量服用兴奋剂来维持竞技状态。
兴奋剂服用过量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创伤。
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显然就是“兴奋剂”服用过度的一个副作用。
尽管央行去年已提出要控制好信贷扩张以防泡沫失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货币流动性的宏观调控几近失灵。
根据惠誉的数据,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量达到了15.8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3%,远远大于2011年的-8.5%。
去年7.8%GDP增长率一如既往的是通过疯狂的信贷扩张来实现的。
有趣的是,银行信贷对社会融资总量的占比却有了显著的下滑,而与此同时影子银行强势崛起。
“中国式次贷危机”会爆发吗?

“中国式次贷危机”会爆发吗?
陈革
【期刊名称】《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年(卷),期】2011(000)019
【摘要】2011年9月中旬,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召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论坛上表示“美国的次贷是把钱借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个人,中国特色的次贷则是把钱借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地方政府”。
他认为,如果地方政府违约,不可能完全由中央政府“埋单”。
中央政府会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一些与民生、社保有关的债务问题,但还不起的地方债会形成银行坏账,最终只能由老百姓“埋单”。
这一观点引发人们思考是否会形成“中国式次贷危机”,它将以何种形式爆发?潜在的风险点又会在哪里?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陈革
【作者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1.59
【相关文献】
1.对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的法律思考——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背景 [J], 夏
和平;毛成涛
2.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人为因素探析——以次贷危机为例 [J], 章帆;邵宁
3.次贷危机爆发前后的美国政府行为分析 [J], 杨汝亭
4.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阎丽芬
5.“中国式次贷危机”会爆发吗? [J], 陈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演次贷危机机率越来越大
副标题:房价波动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新闻来源:星岛环球网点击数:52 更新时间:2008-2-26 9:23:13
上海银监局在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对此,有市场人士对此表示悲观,认为中国重演美国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
》》延伸阅读:中国银行业坏帐甚于次贷
分析指出,房价的波动影响到了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安全,显示了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比重的巨大,如果楼市崩盘,银行也跑不掉,加上此前有消息称中国银行业的坏帐越来越多,预示了中国上演次贷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
据《华夏时报》报道,统计显示,2007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投向了房地产业,至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银行风险加大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称,房价之所以会给银行的信贷安全带来如此大影响,主要是与抵押资产的现值有关。
现在银行主要在做的“按揭”,其实是一种住房抵押。
一旦还款人出现问题,银行需要处置其住房资产时,如果房产价格偏低,那么银行能够变现的资产额就会很低。
除了房价带来的风险,上海银监局还指出,在2007年央行连续加息之后,借款人贷款还款压力明显加大,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仍维持在20亿元左右。
下滑的房价,上涨的利率,听起来并不陌生。
连续激增的月供额曾经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而停滞不前的房价让无法收回贷款的金融机构发现,作为抵押的资产价值已远远小于已放出的款额,一个个华丽的泡沫开始迅速破灭,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引发了美国经济的轰然倒塌。
而如今,这两只信号灯也开始在中国闪烁。
面对居高不下的CPI数据,央行又一次陷入“加不加息”的两难境地;而万科此次引领的楼市降价风潮所造成的房价波动,对银行业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尚不可知。
一位交行总行信贷部的高管称,如果只是小范围的价格波动,应该还不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当前房价处于虚高位,楼市有价无量,加上万科这次对房价做出的适当修正,很有可能使房价出现10%-20%的合理回调。
但是出现深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央行以往加息时对银行房贷的保护态度,因此银行不会出现大面积损失。
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
从1月到现在,房地产信贷的增量比重已达多少,是否会让房价的波动影响到银行更大规模的信贷安全,交行、浦发均表示目前不便透露。
然而,银行信贷总量猛增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实,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去年年底积压下的贷款,银行集中在年初放出;另一方面银行出于利益考虑,更愿意在一季度把贷款放出去。
根据《报告》中透露的去年数据来看,一至四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量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其中三季度贷款增量出现的明显“井喷”现象,推动贷款余额于9月一举突破5000亿元关口,这是自2005年6月突破4000亿元以来,登上的一个新台阶。
上海银监局表示,要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银行也要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
奚君羊认为,控制房地产信贷方面的风险,银行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按揭比率,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要仔细核查,此外,还应该对房产价格的波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特别是在房价偏高、出现泡沫的时候,银行放贷更要谨慎,要对有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回落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