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修养》书评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心里像是被什么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滋味不是苦涩,也不是甜蜜,而是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感受。
书里讲了很多关于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修养,像是道德、品性、行为等等。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枯燥,毕竟都是些大道理。
但读着读着,我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和自省的世界。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里提到的关于“尊重他人”这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菜市场的一次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们在一个蔬菜摊前停了下来,妈妈正在挑选青菜,我百无聊赖地站在一旁四处张望。
这时,旁边来了一位老奶奶,她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她慢慢地蹲下来,拿起一把豆角,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轻轻地问摊主:“这豆角怎么卖呀?”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忙着给别的顾客称菜,听到老奶奶的问话,头也不抬地大声说:“五块一斤!”老奶奶似乎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多少钱一斤呀?”小伙子不耐烦地提高了声音:“五块!五块!听不见啊!”老奶奶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和无奈,她小声地说:“能便宜点不?”小伙子瞪了她一眼:“少不了,爱买不买!”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那个小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位老奶奶呢?就算生意再忙,也应该尊重老人家呀。
老奶奶只是想买点便宜又新鲜的豆角,这有什么错呢?我忍不住对小伙子说:“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这么凶干嘛!”小伙子看了我一眼,没吭声。
妈妈拉了拉我,示意我别多事。
可我心里就是气不过,觉得小伙子太没修养了。
后来,老奶奶默默地放下豆角,慢慢地走开了。
她的背影看起来那么孤独和失落,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这件小事让我想了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不尊重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时候是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有时候是在餐厅里,服务员对顾客态度恶劣;还有时候是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嘲笑、欺负。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扬善修身
扬善修身--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商南花最近阅读了蔡元培先生编写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三部分内容组成。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要旨就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虽然成书距今已近百年,且只是薄薄一册。
但其内容和形式却令我心生欢喜。
是那些讲成功励志和心灵鸡汤故事的人生修养书所不能比拟的。
大师就是大师,先生在书里平平淡淡地就把人生的大道理说得一清二楚,毫不拖泥带水,这就是大师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不是学术理论著作,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对人们生活的道德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蔡先生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讲述了人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
对于有志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而我从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部道德发展的文化,就是提高人生修养和境界的文化。
我不但领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是教人做人与处事,还明白了大局意识是一个人形成真正世界观的基础,没有大局意识就难有真正的世界观。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对蔡元培先生我一直心存敬仰,他是时代的典范,一生以实践影响了这个国度和民族的走向、影响了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 林语堂也评价先生:"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让我对中国人的修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书中,蔡元培先生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修养。
他的文字深入浅出,没有丝毫的晦涩难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我决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公园里的人很多,有老人在树下乘凉聊天,有孩子在草地上嬉笑玩耍,还有年轻人在湖边漫步拍照。
我沿着湖边的小径慢慢地走着,心情格外舒畅。
突然,我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个小亭子里围了一群人。
我好奇地走过去,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两个年轻人因为争抢一个座位而吵了起来。
一个穿着时尚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杯咖啡,气势汹汹地说:“这座位是我先看到的,我刚准备坐下,你就跑过来抢,有没有点素质!”另一个穿着运动装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大声回道:“你说你先看到的就是你的?我还说我早就盯上这个座位了呢!”两人互不相让,吵得面红耳赤。
周围的人开始七嘴八舌地劝他们,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就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走了过来。
她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年轻人的肩膀,温和地说:“孩子们,别吵了。
这只是一个座位而已,大家都在公园里放松心情,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呢?你们看看,旁边还有那么多空地方,换个地方坐不就行了吗?”两个年轻人听了老奶奶的话,都沉默了片刻。
时尚小伙子先低下了头,小声说:“奶奶,对不起,我刚才太冲动了。
”运动装年轻人也红着脸说:“我也有错,不该这么不讲理。
”老奶奶笑着说:“这就对了嘛,年轻人要有宽容的心,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
”这件小事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不休的情况时有发生。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在这本书中,蔡元培先生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中国人应有的修养,让我对自身以及周围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书中,蔡元培先生提到了诸多关于道德、伦理、文化等方面的修养要点。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虽小,却让我对“修养”二字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决定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公园里人不少,有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有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草坪上玩耍,还有一群年轻人在打篮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沿着公园的小路慢慢走着,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这时,不远处的一个场景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一个垃圾桶旁边,有一位穿着整洁的阿姨,手里拿着一个空的饮料瓶。
她没有直接把瓶子扔进垃圾桶,而是先仔细地看了看垃圾桶的分类标识,然后轻轻地将饮料瓶放进了可回收物的那个桶里。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却让我心里为之一动。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很多人可能随手就把垃圾一扔,根本不会在意垃圾桶的分类。
但是这位阿姨,她却能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上,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和对公共秩序的遵守。
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公园的湖边。
湖边有一个小亭子,很多人在那里休息。
我找了个空位坐下,观察着周围的人。
不一会儿,一对年轻的情侣走了过来,他们手里拿着零食,一边吃一边聊天。
当他们吃完后,男孩子很自然地把垃圾装进了随身携带的垃圾袋里,女孩子则拿出纸巾,把他们坐的地方擦得干干净净。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在心里为他们点赞。
他们的行为虽然很平常,但却展现出了良好的修养和素质。
他们不仅仅是在享受公园的美景,还在用心地呵护着这片公共空间。
在公园的另一角,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追逐一只蝴蝶。
他跑得欢快,笑声清脆。
突然,他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他的妈妈赶紧跑过来,把他扶起来,一边安慰他,一边用随身携带的湿巾为他清理伤口。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分享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分享古人说“修身,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自身道德情操,完善个人人格多么重要。
为什么要加强自身修养?怎样加强自身修养?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里给了我们答案。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其兼容并包的思想,给中国的学术发展带来了突变。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要求我们的,就是开放包容,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
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指导,促进社会和谐。
在文中,蔡先生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告诉我们如何在成功之前先承认,如何让一个群体过渡,如何让一个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这对于我们个人自身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从书中可以感觉到,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德品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即道德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强烈的感受到,书中所提倡的崇德思想可谓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行为宪法。
我深深感觉到,个体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达成社会文明的执行者,社会和集体的发展,同样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个人修养,除了业务技能的学习,就是坚持良好的行为准则和美好的对人对事的规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其次作为年轻干部,要主动向优秀的老干部和同事学习,见贤思齐;最后努力提高自己修养的途径就是在集体活动和工作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总结提高。
如何把个人修养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协调好与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关系。
其次就是从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努力提高工作要求,严于律己。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的书籍,每一页都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具备良好修养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价值观。
首先,一个有修养的人需要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只有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当我们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明白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一个有修养的人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规范。
他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言行一致。
他们不仅在道德上比较高尚,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愿意为人民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再次,一个有修养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美德品质。
他们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例如,在公共场合时,他们不会随意乱扔垃圾,而是会主动把垃圾放入垃圾桶。
最后,一个有修养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且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们注重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及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智慧。
总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修养对于一个
人的重要性。
它教给我们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难题,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分享感悟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分享《文字》一篇中,蔡元培先生提到“人类之思想,所以能高出于其他动物,而且进步不已者,由其有复杂之语言,而又有划一之文字以记载之……自有文字以为记忆及传达之助,则一切已往之思想,均足以留以为将来之导线;而交换知识之范围,可以无远弗届”。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所述“作者与读者所获得的快乐,是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的,此种暗示比明白直说更为有力动人,因为一语道破,暗示的魅力便渺不可得矣。
”文学的魅力正在于此,读书有时候就像解密,如果解开作者的本意,读者不免欣欣然。
社交不一定是同一个时空下的交互,读书也是一种社交,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跨时空的交流,读到一本深有感触的好书,就像一个智者在同你娓娓道来一样,心照不宣,莫逆于心。
我在翻开这本书时,蔡先生正如一位年长的老师,用缓慢但坚定的语气,和我述说他人生中的所思所想所得,尽管时代更迭,距今已有百年,但先生一言一句仍深入肺腑,读之受益匪浅。
《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注重实践,下篇注重理论。
第二部分为《华工学校讲义》,是蔡先生对在法华工编写的教学讲义,包括德论三十篇和智育十篇。
第三部分则为《国民修养散论》,主要收录了10篇先生关于修养的演说、手稿等。
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
”先生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由小至大,由个人到国家社会,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修身理论,“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后汉书·种岱传》)修身齐家不仅对于个人、家庭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深层次的来说,只有国家有越来越多有道德、有理想的国民,才能真正政通人达,繁荣富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荣格先生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并以“原始意象”的形式反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之美。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宝库,让我们重新认识和体会中国人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浮躁。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然而,通过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的内容,比如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谦逊礼让、宽容待人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塑造,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之美。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和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谦逊礼让,宽容待人,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之美。
通过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之美。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会中国人的修养和礼仪之美。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心里像是被春风拂过,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思考。
蔡元培先生在书中阐述的种种关于修养的观点,让我不禁对照自身,反思起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自省”和“宽容”的部分。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
那天我出门稍微晚了一点,结果路上又遇到堵车,等我赶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十多分钟了。
朋友一脸的不高兴,数落了我几句。
当时我心里就觉得特别委屈,我又不是故意迟到的,干嘛这么凶嘛。
于是我也没好气地回了几句,结果我俩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那天的电影自然也没看好,我俩不欢而散。
回到家后,我气鼓鼓地坐在沙发上,心里还在埋怨朋友不理解我。
可过了一会儿,我冷静下来一想,这件事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我明知道出门可能会堵车,就应该早点出发的,结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迟到,让朋友等了那么久,他生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我不但没有诚恳地道歉,反而还跟他吵了起来,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想到这里,我拿起手机给朋友发了一条消息,诚恳地向他道了歉,说明了自己迟到的原因,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朋友很快就回了我消息,说他也有不对的地方,不应该那么冲动,对我发脾气。
就这样,我们俩又和好如初了。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省的重要性。
如果我当时一味地觉得自己没错,不愿意反思自己的行为,那可能就会失去一个好朋友。
而当我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努力改正的时候,不仅化解了矛盾,还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件事。
那天车上人特别多,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我站在一个角落里,被挤得动弹不得。
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我没站稳,一下子撞到了前面的一位阿姨身上。
我连忙道歉,可那位阿姨却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嘴里还嘟囔着:“没长眼睛啊!”我心里那个委屈啊,明明我已经道歉了,她还这么凶。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让我对中国人的修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蔡元培先生在书中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修养。
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缺失。
而这种缺失,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形象,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书中提到的“修身”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修身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尊重他人。
例如,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修养的体现。
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身,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同时,蔡元培先生还强调了教育对于修养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做人方面却存在很大的缺陷。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技能,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书中,蔡元培先生还提到了“仁爱”的思想。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修养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缺乏关爱和互助。
我们应该弘扬仁爱精神,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给老人让座、帮助贫困家庭、关爱弱势群体等等。
只有当每个人都充满爱心,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蔡元培先生对于“诚信”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交往的基石。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是朱光潜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中国人精神修养的书籍。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深入剖析,朱光潜先生试图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人的修养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人修养的核心是“仁爱”。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在中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对弱者的关怀和帮助,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强调团结互助的精神。
这种仁爱的修养不仅体现在大事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例如,在中国,人们常常会主动给老人让座,给孩子们让路。
这种关怀和互助的精神无疑是中国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中国人的“礼仪之邦”的传统。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中国人注重礼仪,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例如,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都会注意言谈举止,尊重他人的感受。
这种注重礼仪的修养不仅让人们相互尊重和体谅,也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国人的“道德”的修养。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中国人注重道德的修养,不仅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更要求自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引导。
例如,中国人常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做起,遵守道德规范,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注重道德的修养不仅提升了个人的修养,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认为中国人的修养还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中国人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敬畏之情,他们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使中国人具备了谦虚和包容的品格,他们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
同时,中国人也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读书心得从国外公园“禁止吐痰”的华语告示牌,到肯德基店里女服务员的崇洋媚态;从大街上跌倒的老人边伸着手求助边说:“是我自己跌倒的,是我自己跌倒的”,到某地方官僚中最受欢迎的礼品:清水装的高档酒——以示清高……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
民众个人道德素养普遍缺失。
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蔡元培先生的这本《中国人的修养》,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现在看来尤其意义非凡。
此书不仅对今天中国的青年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迪作用,更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道德指导手册。
该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第二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又分六章,第三部分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收录了作者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
首先我想浅谈一下第一部分的德育三十篇。
这三十篇讲义基本涵盖了一个有修养的中国公民为人处事的必备品质,而诸如“合群”“舍己为群”“注意公共卫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物”等篇目我觉得更应该仔细品读。
“合群”讲得的是人要有团队精神,现在这种精神不仅在企业在社会受到广泛的重视,就是在校园里大家也十分强调它,比如每一年学校社团招新时,具有团队精神、容易合群的人往往很受欢迎。
另外我觉得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很需要“合群“。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生活中做个合群的人,学习上才有朋友可以请教切磋,漫漫求学路也就不会显得太过艰辛,因而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还能多收获几分快乐。
书中讲:“个人孤立奋斗,就是挨饿受冻也是在所难免的;集合众人的力量去奋斗,才可以去谈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
”“舍己为群”这一道德要求乍一看似乎只有圣人能做到,因为实在太亏了,其实不然,读过蔡元培先生的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舍己为群”是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做的事。
2024年《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2024年《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2024年《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约694字)从图书馆借来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慢慢品读,心中感概颇多。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__,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
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
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
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
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不约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来,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2024年《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2(约879字)古人说“修身,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自身道德情操,完善个人人格多么重要。
为什么要加强自身修养?怎样加强自身修养?蔡元培先生《中国人的修养》一书里给了我们答案。
蔡先生以人们身边熟知的事物为例,娓娓道来,使人于不知不觉中深受启发,比如开篇《合群》一章,先生便以教室、桌椅、衣服和身体为例,说明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进而指出人与人必须结成集体,彼此合作,才能谋求最大利益。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了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也让我对中国人的修养有了更深的思考。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和理念,都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公德”和“私德”的论述。
蔡元培先生说,公德是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私德是个人对于自身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小区里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小区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花园,平日里是大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红的、粉的、黄的,煞是好看。
有一天傍晚,我在花园里散步,正陶醉在这一片美景之中,突然听到了一阵吵闹声。
原来是两个小孩子在花园里追逐打闹,不小心把几株开得正盛的花给踩坏了。
这时候,孩子的家长赶了过来,其中一位家长看了看被踩坏的花,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哎呀,不就是几朵花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就拉着孩子准备走。
另一位家长则截然不同,他先是让孩子停下,严肃地看着孩子说:“宝宝,你看看你把花踩坏了,这是不对的。
花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努力地开放,给我们带来美丽,我们应该爱护它们,而不是去破坏。
”接着,这位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向花园的管理员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
这小小的一幕,让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公德心。
第一位家长的态度,显然是缺乏对公共环境的尊重和爱护,他只考虑到了自己孩子的快乐,而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对公共环境造成的破坏。
而第二位家长,不仅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公德心,让孩子明白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对公共环境负责。
这件事让我深思,公德心其实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在旅游景点,不随意刻画,不破坏文物古迹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至善之路—— 读《中国人的修养》有感
至善之路——读《中国人的的修养》有感新华街小学侯春转走进任何一家书店,你都会发现很多关于人生修养的书籍。
这些书往往善于讲一些成功励志和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其目的也许是好的,为了启发和感悟读者。
但是很多故事从常识和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
试问谎言,即使其动机是十分善意的,又能在人生修养上给读者多少益处?抛开这个不谈,这些书大都流于支离破碎的泛泛而谈,缺乏对人生修养系统的理论分析,更遑论作者自己的修养水平。
最近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虽然成书距今已近百年,但其形式和内容却令人耳目一新。
仅仅薄薄一册,却比上述的那些心灵鸡汤不知有营养多少倍。
而且那些作者的学识跟先生相比也有云泥之别。
先生的书平平淡淡地就把人生的大道理说得一清二楚,毫不拖泥带水。
这才是大师的水准。
这也说明,道德修养与科学技术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后者往往是新近的总是超越老旧的,而前者则可能需要到历史的岁月中去寻找高峰,过往的也许永远也不会过时。
《中国人的修养》就是这样一座高峰,值得每个中国人好好读几遍。
在该书开篇《合群》一章中,先生以教室、桌椅、衣服和身体为例,说明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进而指出人与人必须结成集体,彼此合作,才能谋求最大利益。
这种以身边日常事物启发读者,其中的道理让人不得不信服,真是微言大义!另外,开篇又契合了先生所提倡的人生理想“自发展其人格,而使全社会随之以发展者,人生之鹄也”,确是大师手笔!大多数关于人生修养的书都在努力教你培养各种美德,却忽视了一种美德如果坚持过度就可能变质。
先生在《镇定与冷淡》、《自由与放纵》、《尚洁与太洁》、《方正与拘泥》和《有恒与保守》等篇中,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说明修养也是需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过犹不及。
其中最令我赞同的是《有恒与保守》,文章介绍了三个真正有恒心的例子。
巴律西制造瓷器,不断试验以改进制陶技术,精益求精,积累十八年经验才做出了精品的陶瓷。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罢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著作,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修养之路上前行的方向。
书中的观点深入浅出,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紧密联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
蔡元培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人的修养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他不仅仅是在讲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们的精神世界似乎并未与之同步发展。
许多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修养的提升。
而《中国人的修养》提醒着我们,修养并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之中。
蔡元培先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其立身之本。
良好的修养能够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
例如,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时,拥有良好修养的人能够保持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逃避。
同样,在人际关系中,修养良好的人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书中还提到了家庭修养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的修养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和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责任感的家庭,能够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
相反,一个缺乏良好修养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社会修养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方面。
蔡元培先生认为,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只有当每个个体都注重自身的社会修养,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实现和谐与进步。
反思当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缺乏修养的现象。
《中国人的修养》书评
《中国人的修养》书评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蔡元培先生写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给读者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这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还有从形式上看,这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
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
《华工学校讲义》是一本完全面向社会大众的公民道德的读本,分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融汇古今,举例生动,说理浅显,是一本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难得的国民道德读本。
而《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是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是一本由北岛撰写的书籍,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中国人修养的探讨,展现了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作为一名中国人,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自己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中国人的修养是从内心开始的,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不仅表现在言谈举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灵深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养是一种内在的修炼,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约束。
通过修养,中国人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格。
这种修养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提升,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修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到了中国人的礼仪之邦、孝道、忠诚、谦让、正直等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这些美德的传承,使得中国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着一种淡定、从容和坚韧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淡化,很多人对于传统修养的重要性已经忽视。
然而,通过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之处。
中国人的修养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对自己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应该时刻铭记传统文化的教诲,坚守传统美德,修身养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和修炼才能够达到。
我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身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自己的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中 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读完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修养”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蔡元培先生在书中阐述了诸多关于道德、伦理、文化等方面的修养要点,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素养。
在书中,蔡元培先生提到了“修己”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商场购物。
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在一家服装店门口,我看到了一个令人不太愉快的场景。
一位顾客因为对衣服的尺码不满意,和店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顾客的声音越来越大,态度也越发恶劣,甚至开始口出脏话。
店员虽然一直保持着礼貌,但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我站在一旁,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想,这位顾客如果能够多一些理解和耐心,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许这场冲突就可以避免。
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修养不仅仅是在大事上的表现,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展现出来的。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蔡元培先生还强调了“自省”的意义。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犯过的一个小错误。
那是在一次小组合作中,我们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在讨论方案的过程中,我和一位小伙伴产生了分歧。
我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听取他的建议,甚至还对他发了脾气。
最终,虽然我们按照我的想法完成了任务,但结果并不理想。
事后,我冷静下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意识到自己当时太过自我,没有考虑到团队的整体利益,也没有尊重他人的意见。
如果我能够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包容,也许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遇到问题要先冷静思考,多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改进自己。
书中关于“社会责任”的论述也让我感触颇深。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小区要进行环境整治。
居委会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共同美化小区环境。
一开始,我有些犹豫,觉得自己工作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范文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范文《中国人的修养》是一本由名人书画家笔下笙所编撰的一本格言集、文化书籍。
此书共有80篇经典格言,每篇格言都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和哲理。
作者将书籍与时俱进,适应了目前社会人们的需求,更为微妙和深刻的呈现了一些现代人需重视的文化传统、思想和道德标准。
在阅读之前,我对这本书籍产生了很大的期待。
因为我相信作者可以通过他的丰富知识和童心颜色的心态给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和启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深深的被书中的每个格言所感动,更领悟到修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将自己的童心、智慧和生活经历融合在一起,让读者不仅仅看到格言的智慧,还看到更为适当的修养、人文主义以及自我克制的力量。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体现出智慧的价值。
在阅读之后,我认识到中国人的修养是我们更为自豪的文化,具有渊源悠久的历史和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和领悟每一篇格言,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学及价值,更好的应对现代社会的思考,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调整自己的情绪。
对于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具有道德教育和文化修养的人。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来适应适应时代的变迁。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思维尺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我们要学会知道如何自我教育,并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修行之旅。
我看到了作者的真实心态和对生活的探求,并从每篇经典格言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启示。
当我自己反复的阅读《中国人的修养》时,将会更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文化修养,也更能够成就自己的精神征程。
这本书是一次启蒙、一个指南,让我更好的理解人生的真谛、提高自己的修养、发现自己的价值,更好的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我的心中,书籍是一本人类文化的智慧总汇。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希望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广泛的推广这样的方式。
它不仅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并推广爱国精神,更能够培养每个人更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修养》书评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蔡元培先生写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给读者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这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还有从形式上看,这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
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
《华工学校讲义》是一本完全面向社会大众的公民道德的读本,分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融汇古今,举例生动,说理浅显,是一本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难得的国民道德读本。
而《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是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
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
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
”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
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尤其意义非凡。
这次我们重拾家珍,将其译成白话文重新出版,让这部经典之作在读者面前再次焕发光芒。
今天中国的青年,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本书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人类之所以高贵,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
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
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
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
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即道德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提倡的“崇德”思想可谓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行为“宪法”。
很显然,个体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最终受益者更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美好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道德自觉和努力。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
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
当今社会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却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举止不端正,缺少道德的规范做错了很多事情,也给社会,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毁灭性的灾难,很多人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却根本没有看到这些引发灾难的根源。
他们没有学习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不懂什么是价值观念。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是现在人追求的,也是很多人想要的梦想。
因为他们主张民主,自,开放,但是他们却没有讲道德规范。
这体现出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
引导大众提高基础道德修养,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
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力振颓风,则非学“猴子样的敏捷”,急起直追不可。
三是“骆驼样”的精神。
青年学生承担着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任重道远,必须具有“骆驼样的精神”。
此外还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蔡元培先生的时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道德重建的时期。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道德危机的体现。
和所有快速崛起的时代一样,我们面临着精神道德体系和共同价值观崩溃的危险,这远比溃坝更为可怕。
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所以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所以,这真是一本值得所有当下国人阅读、反思、体会、实践的道德修养教育读本,切合当下普通大众的个人道德需要。
因此重温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对于我们努力创建成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从阅读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著作中汲取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知识,以身做则履行中华传统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讲言行规范。
并且广为人说,为别人讲解和宣说,普及道德文化知识,做个有道德,品行端正,心态善良,推己及人,高尚的而且被人人尊敬的人。
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蔡元培先生写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公民道德建设教科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给读者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这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还有从形式上看,这本书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
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推广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亲自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一本是面向学生的公民道德课本,一本是面向大众的公民道德读本,两本教材内容既系统严谨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公民道德观念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公开出版后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还多次收入全国通行的语文教科书里。
《华工学校讲义》是一本完全面向社会大众的公民道德的读本,分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内容严谨又通俗易懂,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融汇古今,举例生动,说理浅显,是一本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难得的国民道德读本。
而《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是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
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
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
”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一个国民道德素质普遍低下的民族,是无法称之为文明的民族的。
在今天,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积极改造国民性、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乃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尤其意义非凡。
这次我们重拾家珍,将其译成白话文重新出版,让这部经典之作在读者面前再次焕发光芒。
今天中国的青年,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本书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人类之所以高贵,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
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