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思想品德)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德育更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德育问题,如学生思想品德不够端正、道德观念不够清晰、行为规范不够严谨等。

本文将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 学生思想品德不够端正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不够端正的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于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度较低,存在浮躁、功利心强等不良现象。

这些问题表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不足,需要加强。

2. 道德观念不够清晰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也不够清晰,对于什么是真、善、美的认知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混淆和模糊之处。

在一些学生的心中,金钱、地位等物质利益可能战胜了道德信念,这种现象在当前社会已经非常普遍。

这样的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需要更多的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行为规范不够严谨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行为规范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着不尊重师长、不关心他人、不爱惜公物等现象,这些行为规范不够严谨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

三、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工作1. 增强师生沟通与互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辩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强化德育教育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的德育元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学生面临的道德困境和价值观念的混乱增多。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方面面临着挑战。

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中存在不良现象,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意识,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引导。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德育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不断寻求改进和提升。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是当前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可以帮助进一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问题,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前存在的德育困境与挑战,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工作,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探讨和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问题,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德育概念与内涵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德育的内涵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道德观念是指学生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什么是好、什么是错、什么是美、什么是恶的认识。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和效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问题研究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设计,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做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一)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学生很难融会贯通,对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实际中的事例,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注意学习问题的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固定式教学,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问题的探究。

2.要注意思维的训练。

教师不能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限制到一种僵化的模式中,对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的理解需要发散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强化,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3.加强学生的参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去,要活跃学生的思想,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鉴别力和创造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高度。

4.加强学生的引导。

在过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角。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引导和指引的作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控制以及调整,使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引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德育问题。

本文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课堂的德育效果。

一、德育问题的存在1. 缺乏思想独立性高中学生的思想还相对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观点,缺乏自主思考的意愿和能力。

2. 价值观模糊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来自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很容易受到所谓的权威观点、流行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价值观模糊,无法正确判断和评价事物。

3. 对于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只是一种应试科目。

他们认为学好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帮助,缺乏对这一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二、解决德育问题的策略1. 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2.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事物,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也要提醒学生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 增强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应该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

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性。

三、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增强学科的实用性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正确价值观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政治研究性报告范文

高中政治研究性报告范文

高中政治研究性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但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程度差异很大。

有些同学觉得政治课超级有趣,能从中学到很多对生活和思考有帮助的东西;而有些同学却觉得政治课枯燥乏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

所以,我们就想搞清楚为啥会这样,咋样才能让更多同学对政治课感兴趣呢。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咱学校的高中生,高一到高三都有涉及,这样范围比较广,能全面反映情况。

研究方法呢,我们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是在各个年级随机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同学,总共发出去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有170份。

访谈法就是找了不同政治学习兴趣程度的同学,大概20个吧,跟他们面对面聊天,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习兴趣的现状。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大概30%的同学表示对政治课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政治课的内容很丰富,像经济生活里的投资理财知识,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制度等都很有趣。

有40%的同学觉得政治课一般般,他们认为政治课有些理论性太强,背的东西太多,学起来有点累。

剩下30%的同学则对政治课没什么兴趣,他们觉得政治课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明白学这些东西有啥用。

2.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教学方式。

在访谈中,很多同学提到如果政治课老师总是照本宣科,就像和尚念经一样,那他们就很容易犯困,对政治课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有个同学开玩笑说:“老师要是再那么干巴巴地讲课,我都能在政治课上练出‘睡功’了。

”相反,如果老师能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像播放一些有趣的政治新闻视频、组织课堂辩论或者模拟联合国之类的活动,同学们就会觉得政治课很有意思。

例如,有个班级在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搞了模拟联合国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为了自己代表的国家利益唇枪舌战,之后大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深刻多了,对政治课的兴趣也大增。

教材内容。

有些同学觉得教材内容编排不够合理,比如在经济生活部分,一些概念一开始解释得太复杂,让他们一头雾水。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思想品德)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课题研究报告(思想品德)

“学—导—行”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一、课题的提出: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教材融思想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教育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既有认识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有能力、觉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特别是初中教材,尤其是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国情、法律的要求和提高其行为能力,具有针对性。

但要取得更大实效性,达到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在教学中没有学生以“主人”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四方面品质教育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当然更不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我们结合自身任课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学—导—行”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德育和思想政治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和思想政治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和思想政治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

在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理念创新、内容深化和途径拓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坐标和理论参考。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可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是情景模拟教学法。

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境、谈话情景、小品表演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3、是角色互换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一般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对一些适宜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老师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备课”,然后由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三、点滴处凸显行为养成,百年树人社会新形势对幼师这一行业的小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拥有专业思想牢固、专业精神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专业个性阳光、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强的卓越专业素质的学前专业毕业生才会广受用人单位的赞誉。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里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高中思政课研究报告题目

高中思政课研究报告题目

高中思政课研究报告题目高中思政课研究报告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中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高中思政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形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目前,我国的高中思政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时事政治等内容。

然而,传统的讲授模式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提高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三、教学模式分析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高中思政课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弊端:•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缺乏互动和评价机制: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评价机制较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多元化的高中思政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模式:选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例,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模式: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材内容设计思政课教材的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1.增加生活化案例:在教材内容中引入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课题申报范文:223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课题申报范文:223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1、(1)问题的提出:《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那么,如何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使之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德育教育呢?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立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为研究课题。

(2)课题界定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熏陶、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实现教育意图的教育形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①在思想觉悟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以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为榜样,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在政治觉悟方面,要让学生确立确定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态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愿意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③在道德素质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会做人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德育理论界对德育功能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探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于什么是德育的功能,曾经有很多概念上的混乱。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2、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文3、中职政治教学论文4、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5、综合探究下政治教学论文全文总字数:7542 字篇一: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高中生活化政治教学论文一、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生活是孕育各种哲理的课堂,对一个人的教育意义是最为直接的。

政治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的,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发生混淆。

而将具体的现实案例引入课堂能够更深层次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经济部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治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深层地了解国家的法律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能力;文化部分可以培养学生对精华与糟粕文化的辨别能力,促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哲学部分能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人等的思考,为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促进高中生正确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实例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社会信息,通过与学生分享、分析与探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社会,但其阅历与认知方面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片与视频等信息材料于一体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讲到《多彩的消费》一课的时候,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在不同的消费观影响下人的消费情况的图片,并具体阐述各种消费观对人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及如何做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学生的现实意义重大。

(二)课堂教学还原生活情景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是教师可以尝试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充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

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

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引言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是高中政治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特定的政治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政治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的目的、涵盖的领域以及研究方法与步骤进行探讨。

目的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是培养高中生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特定的政治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政治问题,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综合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涵盖的领域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可以涵盖各种政治领域,如国际政治、国内政治、政治理论等。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学生可以考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和问题相关的课题。

举例来说,一个可能的政治研究课题是探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并分析它对参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研究中,学生可以考虑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研究方法与步骤在进行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综述: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关于选择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并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

2.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例如,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时,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该倡议的看法和了解程度。

3.数据分析:学生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其他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一些具体的结论和推断。

4.结论与建议: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对政治问题的建议。

这些结论和建议应该基于对研究课题的深入探讨和综合分析,同时应该考虑到各种政治因素和实际情况。

总结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对于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还能够起到德育的作用。

本文将从德育效果的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进行研究。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掌握国家的政治知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掌握社会的发展历程,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学生可以了解道德的价值观,掌握道德的标准,增强对道德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是显著的。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课堂是教师生命价值的舞台,是学生汲取知识、升华思想的殿堂。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发课堂的深刻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有效教学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课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10月成为莆田市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1、教学有效性的特点: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②关注教学效益;③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④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⑤是一套准备、实施与评价的策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标准:(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 7)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三个要素——教师引导是关键、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让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五个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习、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对教师的四方面要求——问题引导要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和核心,学生能讲的教师固定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替,以多种形式开启学生的智慧、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多给予鼓励、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让同学帮助改正;对学生的四方面把握——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宏观把握、让学生主动参与但不违背规则、让学生展示自己但不放纵自己、让学生体验乐趣但又参与竞争。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2、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3、中学政治教学中反思升华的应用4、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和对策分析5、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和对策分析全文总字数:11141 字篇一: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迫切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改革落地生花,成果显著。

新课程改革更为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更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在全面、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评价的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评价的模式与标准等问题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

笔者现就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策略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经常性评价贯穿学生生活单一的评价必定会束缚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单纯的阶段性、终结性考试评价只能会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成为机械的知识搬运工,只会放大高分者的低能而忽略低分者的潜能,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弱化考试评价,使学生生活无处不有评价,使经常性评价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活动中。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尺,让学生据此检测自己每天的言行,并给自己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同学、朋友,征求他们、的评价意见,此外激发学生“公示”自己在家在社会的表现,以期得到教师、同学的评价,这样评价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会注重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评价,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查找出不足,以促进多发面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贯穿“星级评比”此类的活动,活动中有主题、有活动安排,在有序的活动开展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如今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政治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对高中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课程设置2.1 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政治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关系等,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

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2.2 高中政治教育的现状目前,高中政治教育存在课堂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时事政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政治课程的针对性,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提高政治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政治教育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2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政治教育中的互动式教学,能够引发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促进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 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实用性认识,帮助他们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评价4.1 能力评价政治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学生的表现、课堂参与以及学习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教育的效果。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

政治教学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2、高中政治教学发散思维培养3、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4、问题导学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5、高中政治教学的革新与变化全文总字数:11123 字篇一: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可为接下来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得体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这也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并在实际教学中感染、引导学生。

这样会给学生树立学习的道德标杆,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发挥出政治课程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时,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师生情谊对于自我成长的促进作用。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自我定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这样才能打开更好地教育学生的大门。

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质量,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道德素质的提升程度。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教师就可针对“师生交往”这一课题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发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情感引导,实现德育渗透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全力投入,不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情感引导,在教学工作中融入更加丰富的情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染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自我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德育功能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工作往往存在诸多难题和挑战。

学生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混杂,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处于叛逆期,情绪不稳定,顶撞抗拒现象较为严重,如何在处理好教育与惩罚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也是当前思想政治课堂德育的难点。

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只有通过深入剖析德育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分析影响德育效果的因素,探讨德育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字数:362】1.2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德育问题备受关注。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研究其中的德育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中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政治参与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政治参与意识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三、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1.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如何?2.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市一所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五、研究结果1.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政治参与持积极态度,认为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他们也表达了一定的担忧和困惑,如不知道如何参与、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

2.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对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产生了影响。

其中,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家庭因素是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基础,而学校因素则是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建议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三是加强社会教育,拓宽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方式。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了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家庭背景的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差异。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政治课程,以“高中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为主题,旨在通过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任务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但在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政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了解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研究过程。

(2)理解并运用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3)学会查找、筛选和整合政治学科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政治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公共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通过研究政治教学课例,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政治问题,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

在学生参与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背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的角色参与,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研究能力和科学精神,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呼之欲出。

三、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的定义和特点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是指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取特定的政治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形成科学研究报告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相比,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参与程度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研究过程。

2.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参与研究性课题研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的重要性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高中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主动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选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导—行”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一、课题的提出: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教材融思想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教育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一体,既有认识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有能力、觉悟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特别是初中教材,尤其是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国情、法律的要求和提高其行为能力,具有针对性。

但要取得更大实效性,达到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在教学中没有学生以“主人”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四方面品质教育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当然更不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 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约能源的好办法。

”我们结合自身任课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学—导—行”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作朋友,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展开奋飞的双翼,也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开展了“学—导—行”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四、“学—导—行”教学模式的形成,初步框架及特征(一)模式的形成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自主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们受 “情境教学”、“双主”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启发,结合学校的主体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构建了“学—导—行” 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初步框架情景导标——→自主学习——→质疑释疑——→精讲点拨——→内化践行该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每次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短小精悍,有说服力。

这样的导入才能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只有把儿童置于有趣味的和好奇心的情境中,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

”除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运用语言等形象手段,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等方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创设情境:(1)创设主动参与的活动情景。

教学中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活动情景,可使学生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意识。

(2)创设热烈参与的竞争情境。

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强的心理特点,将竞争意识引进课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热烈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机会,旨在培养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教给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是学生的内因,教师的引导是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实验教师要潜心钻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系列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自学习惯。

(1)、教给预习的方法在教学每组教材之前,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导读”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每组教材的组成及每组教材的训练,自学时做到有重点。

每篇课文前都安排“预习”环节,教给预习五步骤:看、查、读、摘、想,使学生心中有数,避免盲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自主”的和谐统一。

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于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对学习方式作出自主选择。

(2)、教给质疑的方法和释疑的方法提出问题的方法:①依据课题提问题。

②依据课题内容提问题。

③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问题。

释疑的方法:找一找,带着问题查阅资料;想一想,联系新旧知识或上下文思考;读一读,结合当时当地情况和生活实际来分析、体会编者的思想感情;问一问,问老师、同学、家长或周围的人;听一听,同学发言和讨论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思路一致;做一做,动手批注,动手填空,写片段等。

教师除重视教给质疑释疑的方法外,还应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学习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教给学生,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3、引导自主质疑释疑,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⑴、充分自读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教材,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把教材读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做到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⑵、质疑提问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并归纳出本组同学都不能解答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曝光”,即不仅说“我知道、不知道什么”,还要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疑问,逐步养成质疑能力。

教师的问不宜代替学生的疑,把发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打破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促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⑶、讨论感悟对于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解决的思路或方法,让学生按照思路的每个步骤,逐一扎实地去阅读,去寻找答案。

组织学生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小组协作学习,充分发挥伙伴的合作精神,加大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4、自主总结练习,促进主动自主发展(1)、反思总结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小结,检测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

小结的形式可分为学生自结。

学生通过自我小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和单元认知能力,增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调控,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练习思想品德教学除了要确实完成教材安排的任务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实际,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挑选,更好地发挥参与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敢攻难题和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注重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课外延伸,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思想品德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品德无处不在。

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思想品德,学会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较稳定的意志品质特征,进而指导学生未来的行为。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教学的适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通过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基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实践能力越来越强,激发学生自学实践道德的热情。

五、实验目的(1)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学—导—行” 教学模式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基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写出一系列优秀的课题实验报告和小论文。

(2)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通过实验和研究,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以知识教育为本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增强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六、实验原则1、现实性原则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基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让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2、开放性原则教师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3、实践性原则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的主要目的不是改造客观世界,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调查、访问、通过一定媒体收集信息等活动;一种是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活动。

4、创新性原则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七、实验步骤:1、实验时间:2007年9月——2010年12月2、发动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0月)对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