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童趣》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童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把握课文主题,感悟童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趣的文章,看看作者小时候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感悟课文主题,体会童趣。
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童趣?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探讨课文中的哲理。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童趣?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童趣》教案篇一【课文说明】课文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诸如蚊子成了白鹤。
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回味无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童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趣事童真的。
记忆二、整体感知自主生成问题──合作学习──教师指导1、教师先讲解一些有关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知识。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相关疏通字词句)三、合作学习1、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直译课文,不明白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见二虫斗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生动、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课文五、小结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读课文二、问题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班交流,教师引导;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2、本文第二节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3、参照注释,说说作者所指的物外之趣是什么?4、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三、拓展创新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物外之趣的经历?请说给同学们听听。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七级语文上册 《童趣》课件 人教新课标(通用)
下
载
观
看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5:21:19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
MOMODA POWERPOIN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1.正音。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蟆( )
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 有物外之趣。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
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学生自由朗读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 ②昂首观之(代夏蚊) § 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驱之别院(代虾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专家告诉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七年级语文上《童趣》教学课件
《童趣》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善于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生活琐事,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
《童趣》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角色扮演:体验童年游戏乐趣
游戏选择 教师提供若干童年游戏选项,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学生分组选择游戏。 角色分配与准备 学生分组后,分配游戏角色,准备游戏道具,熟悉游戏规则。 游戏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体验童年游戏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创意写作:以“童趣”为主题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童趣
通过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鼓励学生保持童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 引导学生理解童趣的内涵,学会在成长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对人生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鹤唳(lì)
鹤鸣。
童稚(zhì)
儿童幼小,幼稚。
藐(miǎo)小
微小。
怡(yí)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凹凸(āo tū)
高低不平。
土砾(lì)
土块。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上册《童趣》课件.
七年级上册《童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童趣》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童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童趣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体会童趣的内涵。
教学重点:朗读技巧的培养,文章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教师讲解并示范朗读。
3.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童趣主题。
4. 朗读训练: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便于学生记忆。
2. 课文结构:用图表形式展示,清晰易懂。
3. 童趣主题:用关键词进行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朗读课文,录音至班级群。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童趣的理解。
2. 答案:(1)见附件。
(2)见附件。
(3)示例:童趣是指童年时代那种无忧无虑、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状态。
它体现在课文中,如:作者对自然界的好奇、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体会童趣的内涵。
组织一次“童年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初一上册语文《童趣》课件【三篇】
②理解只有擅长察看,擅长联想一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累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次序,认识各层粗心。
○教课重点①频频朗诵,领悟课文粗心。
②初步认识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如何借助察看、想像,获取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频频朗诵,并能正确地读出停留,那么句意也就简单掌握了。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粗心。
○教课方案导入新课香港是一矢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 ?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到达少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考虑地就在楼与楼的缝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考虑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异的、平和的,一些大人们看来不足挂齿小事,经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很多的兴趣。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述童年如何借助察看、联想、想像,获取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察看得认真,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诵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 ;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留第三遍,教师高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藐,项为之强,鹤唳,怡然,凹凸,为壑,癞虾蟆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部分,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部分,只需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就能够了; 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说,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着的。
教师依据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诵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依据课 * 释疏导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议论沟通,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议论沟通,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迪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悟课文粗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童趣》。
详细内容包括:作者沈复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画卷。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时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童趣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童年趣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精讲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分析作者描绘童趣的手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童趣的写作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作者:沈复3. 重点词汇:童真、童趣、回忆、想象力、审美能力4.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我的童年趣事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野里捉蜻蜓。
那天阳光明媚,蜻蜓在空中飞舞,我们追着蜻蜓跑,笑声洒满田野。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特别大的蜻蜓,便激动地叫来小伙伴们一起围捕。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将它捉住。
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还有一次,我跟着爷爷去河边钓鱼。
刚开始,我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可过了好久都没有动静。
我便开始不耐烦,一会儿看看天空,一会儿玩玩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1、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2023最新-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优秀4篇】
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优秀4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漂亮的帮家人们收集的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优秀4篇】,欢迎阅读。
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篇一一、说教材《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作者沈复对自己小时候所见到的平常景象、事物进行联想想象,使景象变得美丽奇特,从儿获得一种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者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语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七年级的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依据这一学情,我拟用两课时来完成课文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的要求,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汇。
2、借助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纯净的童心和纯粹的心灵,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1、教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文言语感培养的关键在于朗读。
为此,我主要采用朗读法,通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趣”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学法教学、教学,教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因此,在宏观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应通过朗读、翻译、积累和运用来学习文言文,在微观方面,我侧重指导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词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如增添法、替换法、保留法等),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并创造一种阅读期待,我特地准备了一个教学实物——海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请学生仔细观察海螺的形状、棱角以及上面的一些线条,看完之后请学生说说他们像什么?由此导入课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1.创编活动。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
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1(交流、处理、试唱)四、创编活动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听着音乐下课。
《童趣》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件新人教版
本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童趣而著称。
通过对《童趣》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童趣》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特点。
《童趣》背景及作者简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和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特点。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童年趣事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童年照片,引起学阅读文本课程安排与时间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童趣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童趣的表现,最后再总结童趣的意义。
文章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童趣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童趣的魅力和趣味。
文章语言简练、流畅,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理解和接受。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童趣是天真烂漫、纯洁无瑕、活泼可爱的,是儿童独有的…这句话表达了童趣的本质和特点,强调童趣是儿童独有的,具有天真、纯洁、活泼等特质。
“童趣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永远镶嵌在儿童的心灵深…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童趣比作宝石,形象地表达了童趣在儿童心灵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童趣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成长的动力。
”这句话揭示了童趣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强调童趣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文章通过描述童趣的表现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童趣的热爱和推崇,同时呼吁人们要关注和保护儿童的童真和童趣。
文章强调了童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童趣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和成长的动力,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还提醒人们要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不要过早地让他们承担成人的压力和责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成长。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文原文及赏析
《童趣》课文原文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篇文章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作者将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最后写观二虫斗草间,不料虾蟆吞二虫,使其惊奇又愤怒,于是鞭打虾蟆,驱之别院。
这些描述充满了童真童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整篇文章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保持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2024年《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4年《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童趣》是一本七年级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通过精选的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学的美。
本单元主要以童年为主题,通过对同学之间、亲子之间、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描写,展示了童年世界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承载的情感、意义以及背后的价值观。
(2)掌握学习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预习(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可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学生可以举手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简要介绍,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2.预习导入: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为《童趣》,并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预习课文,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理解与鉴赏(20分钟)1.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进行分享。
每个小组可以从文中选取一段进行朗读,并向全班介绍这篇课文的主题、情节和特点。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课文,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写作训练(20分钟)1.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你们觉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怎么样?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2.个人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以《童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PPT课件
小伙伴
父亲
关爱孩子,注重引导和教育,通过实 际行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天真活泼,与沈复志趣相投,共同分 享童年的快乐。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形象,如沈复观察蚊群、与小伙伴一 起捉蟋蟀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们 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 展现其内心世界,如沈复在观察蚊群 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 爱和好奇心。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 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好奇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童趣》,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和想象力。
作者沈复及时代背景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豁达开朗,善
于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0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倡导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童趣》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人生的 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勇于挑战自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沈复
本文的作者,通过描写自 己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儿 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小伙伴
沈复的童年玩伴,与沈复 一同探索自然,体验童趣 。
父亲
沈复的父亲在文中虽然没 有直接出现,但通过沈复 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他对孩 子的关爱和引导。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童趣》知识点整理
夏蚊成雷,私⑨ 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 为之 强?。又留蚊 于? 素帐? 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 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重点注释】
① 余:我 ② 稚:幼小 ③ 张目:睁大眼睛
译: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定下心神仔细观看。
5、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6、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
译: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 兴:兴致 ? 盖:原来是 ? 虾蟆:癞蛤蟆
【重点句子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教案学习目标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引发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童趣》三维目标新教案
沈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背诵、理解全文。
过程与方法
跟读,朗读,讨论,背诵,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0 课时
一、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检查预习
童稚zhì藐小miǎo 拟nǐ强jiāng 唳lì怡yí砾lì壑hè庞páng
三、学生自读课文
注意理解下面词语。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四、问题探究
1、“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2、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3、“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4、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5、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6、“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五、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六、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七、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第11 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翻译全文:
附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一、二”。
四、明确全文主旨:表现了童年的我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五、请学生讲讲自己曾有过的“物外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背诵;
2.完成翻译作业;
七、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富有爱心、想象联想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