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 复习题
地震工程复习题
地震工程复习题地震工程复习题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地震的破坏力,地震工程应运而生。
地震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震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地震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
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
它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产生了地震波,这些波会传播到地球表面,造成地面的震动。
2. 地震的分类地震可以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而人工地震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如爆破、地下核试验等。
3. 地震的破坏因素地震的破坏因素有三个主要方面:地震的震源特性、传播路径和地表条件。
地震的震源特性包括震级、震源深度等;传播路径包括地壳结构、地震波传播路径等;地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基条件等。
4.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地震的强度是指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程度,通常用烈度来表示。
而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5.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破坏、位移、倾斜等方面。
地震会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6. 地震工程的设计原则地震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以防震为目标,力求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完整。
常用的设计原则包括抗震性能目标、抗震设计规范等。
7. 地震工程的抗震设计方法地震工程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弹性设计和弹塑性设计。
弹性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仅发生弹性变形,不发生破坏;弹塑性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发生弹性和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但不发生破坏。
8. 地震工程中的防震设施地震工程中常用的防震设施包括隔震设施、减震设施和加固设施。
隔震设施是将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减少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的能量;减震设施是在建筑物中设置减震器,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加固设施是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参考资料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罕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超越概率为(B)A.10%B.2%-3%C.50%D.63.2%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大小除了与结构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3.在抗震构造措施中,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一定要求,比如,当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B)A.不能低于C60B.不宜超过C60C.不能低于C70D.不宜超过C704.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时,由于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D)A.共振B.扭转效应C.主体结构破坏D.鞭端效应5.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6.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C)A.震级B.震中距C.基础埋深D.地质构造7.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A)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8.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B)层的建筑规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1B.12C.13D.149.“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A)。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C.“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D.“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10.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C)A.建筑物类型B.行政区划C.离震中的距离D.城市大小11.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B)A.体波B.纵波C.剪切波D.面波12.为保证结构‘小震不坏’,要求结构具有(B)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13.关于设防烈度的说法中,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14.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C)A.多层砌体结构的楼盖类型决定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形式B.多层砌体结构的横墙间距越大.数量越少,破坏越严重C.构造柱和圈梁可以不相连D.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内必须设置一根钢筋15.《规范》规定,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A)A.70%,且不宜小于70mmB.60%,且不宜小于70mmC.80%,且不宜小于70mmD.90%,且不宜小于70mm16.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 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 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 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 10B. 30C. 100D. 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 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 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 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 地震震级B. 地震烈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题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题及答案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答:地震动的主要特征可通过地震动的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这三个要素密切相关。
2、地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因地球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3、地震波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4、地震按成因分为哪几类?答: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和陷落地震。
5、地震按震源深度划分为哪几类?答:地震按震源的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6、构造地震的成因假说有哪几种?答:主要有板块构造运动假说和断层假说。
7、极震区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8、根据图示解释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和震源距的基本概念?震源: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震中距:地面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面某点至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9、地震波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答: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含体波和面波。
体波为在地球部传播的波。
它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
面波是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它有瑞雷波和乐甫波两种形式。
实际地震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可以看出,首先达到的是(纵波),接着是(横波),(面波)达到的最晚。
10、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1、什么是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多遇烈度和罕遇烈度烈度与基本烈度的关系怎样?答:多遇烈度:发生概率最多的地震,在50年期限,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烈度值。
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1.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震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地震发生及其活动过程的物理基础、地质构造条件和动力过程,探索地震成因及其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预防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诱发地震在构造应力相对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地区,由于某种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3.粘滑断层两盘互相粘住,使滑动受阻,当应力积累到等于和大于摩擦力时,断层两盘便发生突然相对滑动,这样的粘住和突然滑动的过程称为粘滑。
4.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地河流流出山区谷口地段,由于地形坡度突然减小,地形开阔,流速减慢,水流分散,从而使得河水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把从山区所携带的大量砾石和泥砂沉积下来,形成一种扇状堆积体。
这种地貌形态称为洪积扇。
5.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在综合分析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趋势、各级地震强度及次数的基础上,在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和判定的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地段进行圈定的。
6.地震活动的迁移性地震活动的迁移性是指在区域应力场发展过程中强震在一定的地震区、带内的不同地段(点)相继发生的现象。
7.地震宏观调查在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进入地震现场考察由地震所产生的各种地表现象,称为地震宏观调查。
8.砂土液化地震时,由于强烈的震动,使饱水的粉细砂层颗粒间的结构遭到破坏,由松散变为密实,又由于砂土的颗粒变细、粒径均一、透水性弱,因而在地震那一瞬间,孔隙水压剧增,来不及消散,取代了有效应力,使砂土失去了剪切强度,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
简单的讲,砂土液化就是砂土的孔隙水压增大,失去抗剪强度的现象。
9.人为地震主要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以及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等)所引起的地震10.古地震研究是指用地质、考古等方法查明史前地质时期核有震记载以前的浅源强震产生的地表沉积物剩余变形的地质标志,并复原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及其发生的大致时间11. 地震活动的重复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是指强震重复发生在以往发生过强震的地区,而且极震区部分或全部重叠。
工程地震学复习资料
1.论述烈度的含义;媒体报道中时常出现“某某建筑物可抗7级大地震”的说法,此说法是否准确,简述对此说法的理解。
烈度:用于标度地震引起地震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强度,以人的感觉、器物反应、房屋结构和地表破坏程度综合评定,反应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媒体报道的“能够抵御7级大地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可抗地震烈度为Ⅶ”。
地震的震级是基于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计算得到的,而烈度主要受震级、距离、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量度地震能量的震级对应一次地震只有唯一值,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有各自的烈度值。
一般情况下,震源附近的震中烈度最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场地条件和地质构造是烈度分布变得不规则。
2.什么是地震的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地震原生灾害:指由地震引起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也称地震直接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指在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3. 简述砂土液化现象及其破坏结果。
砂土液化:是指饱和砂土在动力作用(如地震)下的特殊现象,使得地基丧失承载力、且失稳而引起土体大范围流动或滑移。
破坏结果:(1)垂直方向①因地基丧失承载力导致房屋等结构发生倾斜或倾倒②因液化而浮力增加导致下水道的检查井、排灌设施等埋地或半埋地型结构物上浮破坏。
③液化土因剪切变形而压缩,产生沉降。
(2)水平方向①土体大面机流动破坏。
②水平侧向变形破坏。
③在水平往复振动作用下,液化层和土体形成多处裂缝或隆起,破坏埋地管道和路面。
4.产生灾难性海啸的三个要素及海啸的特点。
三要素:(1)海底大地震。
只有超过7级的海底大地震才有足够能量错断海底,而且还要产生竖向错动才能够造成水体上下振荡。
(2)地震位于深海。
地震工程与防灾考试试题
地震工程与防灾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地震是由于下列哪种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A. 极移动B. 地壳运动C. 火山爆发D. 海啸2. 下面哪种地震波是最先到达地面的?A. P波B. S波C. 表面波D. 震源波3. 震中是指什么地方?A. 离震源最近的地点B. 震级最高的地点C. 震源所在的地点D. 震感最强烈的地点4. 地震烈度表是用来测量什么的?A. 震源深度B. 地震震级C. 地震波传播速度D.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5. 下面哪种建筑材料对地震的抵抗能力最强?A. 砖石结构B. 混凝土结构C. 木质结构D. 钢结构6. 针对地震,以下哪种预防措施是正确的?A. 震后迅速返回建筑物内B. 躲在桌子下保护头部C. 楼层越高越安全D. 迅速跑到露天场地7. 下列哪种设备可以用来监测地震活动?A. 遥感卫星B. 建筑物传感器C. 气象雷达D. 海底地震仪8. 以下哪种建筑结构对地震的抵抗力较弱?A. 方形建筑B. 圆形建筑C. 锥形建筑D. 弧形建筑9. 下面哪种地震预警信号是错误的?A. 震中距离较远的城市可提前收到短信预警B. 听到警报器响起时,要立即采取避震措施C. 接到地震预警通知后,应留在室外空旷处D. 听到喇叭发出预警信号时,要迅速避震10. 地震的震级是根据什么进行测量的?A. 建筑物的倾斜程度B. 地面震动的幅度C. 破坏程度D. 伤亡人数二、填空题1.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源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
2. 地震波可分为三种,即P波、S波和表面波。
3. 在地震烈度表中,烈度震感强度由Ⅰ至Ⅵ,强烈度由Ⅶ至XII。
4. 抵抗地震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称为地震防灾。
5. 地震预警信号是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式提前预警可能发生地震。
三、简答题1. 地震的震源是什么?震源与震中有何关系?地震的震源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能量释放点,一般位于地壳深部。
而震中则是指离震源最近的地点,也是震感最强烈的地点。
地震工程考试试题
地震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瑞利波2、地震震级是根据()来确定的。
A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的破坏程度D 地震的震中位置3、场地土的类别主要取决于()。
A 土的类型B 覆盖层厚度C 土层的剪切波速D 以上都是4、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主要包括()。
A 位移B 速度C 加速度D 以上都是5、抗震设计中,“三水准”设防目标是指()。
A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B 小震可修、中震不倒、大震不坏C 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D 以上都不对6、以下哪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较好?()A 框架结构B 剪力墙结构C 框架剪力墙结构D 筒体结构7、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A 底部剪力法B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 时程分析法D 以上都是8、隔震技术的主要原理是()。
A 增加结构的刚度B 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C 减小地震作用D 以上都是9、消能减震技术中常用的消能器有()。
A 粘滞阻尼器B 金属阻尼器C 摩擦阻尼器D 以上都是10、以下哪个因素对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小?()A 结构的质量B 结构的高度C 结构的朝向D 结构的材料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2、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在一定地点()和()的程度。
3、建筑场地类别分为()类。
4、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和()。
5、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的轴力较大。
6、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较()。
7、时程分析中,输入的地震波应至少选用()条。
8、隔震层一般设置在()。
9、消能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10、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一般出现在()。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地震反应谱的概念及其作用。
地震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地震工程学 复习题
地震工程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 全球有哪几条主要的地震带?中国有哪几条主要的地震带?2. 描述地震规模的两种方法是?3. 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4. 何为地震震级?5. 地震波有哪几种主要类型?每种地震波引起的传播介质颗粒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6. 体波有几种主要类型?其引起的岩石颗粒运动方式是怎样的?7. 断层的运动机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8. 地震动危险性分析计算包括哪两个主要步骤? 9. 地震动小区划的概念?10.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关键阶段? 11. 何为地震动三要素? 12.地震烈度的概念是什么?13. 什么叫地震烈度?什么叫基本烈度?工程上如何定义多遇地震、偶遇地震、罕遇地震? 14. 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是什么?二.计算题1. 某介质密度为2850kg/m3,杨氏模量为9.0×1010pa,泊松比为0.27,试计算纵波和横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横、纵波的波速比。
2. 某次地震中断层面上的破裂长度为50km;破裂宽度10km;破裂面上平均滑动量4.0m;震源区介质剪切刚度5×1011 dyne/cm2,试计算此次地震的矩震级。
1. 某次地震震后调查发现,某地区A类房屋(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房屋)、B类房屋(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和C类房屋(按照VII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建筑物破坏情况如表10-1。
试计算该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类房屋的震害指数(每级破坏程度对应的震害指数见表10-2):Ij?n?i?ik?1mkNj三.论述题1.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2. 试述里氏震级的优缺点。
3. 试述地震引起的线路工程震害现象。
4. 我国防震减灾法要求地震应急预案具有哪些规范性的内容,铁路部门在制定地震应急行动方案时应考虑哪些具体措施?5. 试述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对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6. 铁路、公路部门抗震减灾常用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哪些,应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7. 试述傅里叶幅值谱与反应谱的区别及联系。
地震工程考试复习题
1 构造地震的成因?➢地壳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蜕变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回转能量,造成的地壳运动。
➢地壳在这巨大能量的作用下,使其原始水平状态的岩层发生变形。
➢当这一能量只是使岩层发生弯曲而没有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时,岩层只发生褶皱。
➢当岩层脆弱部分岩石强度承受不了强大的能量作用时,岩层便产生了断裂和错动。
➢随着地壳运动的不断变化,地应力的作用不断加强,构造运动不断随之加剧,当地应力的作用超过某处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将发生突然的断裂和猛烈的错动,因而引起震动。
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地面就会随之运动,这就是地震。
2地壳的六大板块?全球地震带?●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有两个主要的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从南美洲西部海岸起,经北美洲西部海岸—阿拉斯加—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印尼伊里安岛直到新西兰。
82-90%的地震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2、欧亚地震带:西起伊比利亚半岛,经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中央亚细亚—伊朗—喜马拉雅山脉—缅甸—苏门答腊——爪哇,与太平洋地震带相衔接。
●除上述两条地震带外,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中有条形地震带3 面波,体波的定义和区别?拉压波,瑞雷波,love波地特点?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即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可以通过地球本体的两种“体波”和只限于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拉压波:质点只有x向的振动,而无y,z向振动,即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瑞雷波:为体波到达地表面后反射叠加而成,在震中附近并不出现。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和地表面法线组成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
而与该平面垂直的水平方向没有振动,是一种SV波love波:产生的条件是半无限空间上存在一松软水平覆盖层,是一种SH波。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一、选择题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C]A. 多于地震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C. 基本地震烈度D. 震级2、下列哪些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范畴?[ABCE]A.房屋的高宽比限制;B.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C.保证女儿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D.构件截面尺寸的确疋;E.选择有利场地。
3、下列设防烈度的说法中,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 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 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
4、通常生命线系统的建筑,包括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建筑,在抗震规范中列为下列何种?[B]A.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5、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B]A.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B.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C. 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D. 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薄弱构件时进行设计。
二、填空题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2、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这些类别是甲、乙、丙、丁。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范围是6、7、8、9度。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体波的形式传播,它又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7、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8、地震动的三要素为最大加速度、频谱成分和持续时间。
、名词解释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og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 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地震烈度:度量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学基础复习习题.docx
一、名词解释1、叠加原理;2、震相;3、首波;4、走吋曲线;5、偏移距;6、直达波;7、群速度;8、主应变;9、横波;10、纵波;11、震屮;12、基本烈度;13、费马原理;14、震源;答:1、如果介质中存在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扰动,且毎一个扰动都是独立的,则介质中总的扰动可以作为每一个单独扰动之和而求得一一叠加原理。
3、首波:它是在分界面地震波速度较高的一侧中沿着界面传播的不均匀P (S)波在速度较低的一侧内激起的一种地震波。
4、走时曲线:就是对于某种地震波(或某一震相)的表达走时与震中距关系的曲线,乂可称为时距曲线。
6、直达波:由震源出发,直接传播到接收点的体波称为直达波。
7、不同频率的波叠加后所得的大振幅的传播速度叫群速度。
8、如某方向上的线段元在应变后只是沿着原來的方向伸长(或缩短)时,则该方向的应变称为主应变。
13、费马原理是说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相比为最小。
即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又叫费马]小原理和射线原理。
14、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二、简答题1、地震灾害和预测预防主要有哪些内容?答:(1)地震宏观调查:极震区的现场调查工作为研究地震的性质和地震成因提供了重要资料。
不仅包括地震断裂、塌岩、山川易位、喷沙冒水等地表现彖,还包括震前的声、光、气象、动物行为异常等各种前兆现象进行询问和记录。
还要记载建筑物的结构、地震对其破坏情况,以便为工程建筑提供资料。
(2)地震区划:按地震活动的强弱和分布情况及地质条件划分地震带或地震区并评价它们的地震危险程度。
地震区划指出可能的地震危险区,为国家建设和地震监视网的布局提供依据。
(3)地震预防:研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质量与抗震性能的关系,以及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
(4)地震预报:有关地震成因、地震本身活动规律、地震前兆、触发因素的研究工作,都给准确预报地震提供着参考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着这种地震预报的实践上作.2、地震应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1)地震信息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地震仪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包含有关震源和传播介质的信息,反演可求得地壳、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工程-1
II/ III = ( TgII /TgIII ) = ( 0.35/0.45)0.9 = 0.789 ≈ 0.8
即:
II ≈ 0.8 III (答案A)
真题讲解
B,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5.1.4、5.1.5
单选题
某城市(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修建结构自振 周期 T 为 1s 的建筑,建筑场地选在 II 类场地上 时,其地震影响系数大约为选在 III 类场地上的 ( )。
B,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6
【解析】
a — 基础底面反力的合力作用点 距最 大反力作用点(基础边缘)的距离
e — 柱垂直荷重作用点对基础中心在 L 方向的最大偏心距 a = ( L 0.15L ) / 3 = 0.283L e = L/2 a = 0.5L 0.283L = 0.217L
真题讲解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1.0.1
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震灾害和抗震设防的哪一种说法是不 正确的?
A 地震是一个概率事件。 B 抗震设防与一定的风险水准相适应。
C 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破坏。
D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
真题讲解
C,见表4.3.6
单选题
A 地震活动周期 B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C 加速度反应谱 D 峰值加速度
真题讲解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4.1.5
单选题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计算多层土的等效剪切波速时 VS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一土层的剪切波速 VSi 越大,等效剪切波速就越大 B 某一土层的厚度越大,该层对等效剪切波速的影响就越
单选题
考虑地震作用下单柱基础底面与地基土间基础压力时允许出 现零应力区,但零应力区面积应小于15%。若基础底面面 积 A=LB,当零应力区面积为15%时,柱垂直荷重对基础 中心在 L 方向的最大偏心距为( )。
地震工程学概论复习(word版)
二十一、动荷载和静荷载区别地震作用属于动力荷载。
动力荷载与一般静力荷载的区别体现在:1)结构所受动力荷载的大小与结构自身特性密切相关,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地震作用的强弱。
2)地震作用是一种不规则的循环往复荷载,其解答不具有静力问题解答的唯一性,工程上主要关注地震作用峰值;3)与静力荷载相比,地震作用具有更大的随机性,表现在发生过程的不确定性、发生地点、时间、强弱的不确定性上。
因此,抗震设计有别于一般静力设计。
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3)大洋海岭地震带二十二、板边地震和板内地震特点有一些地震并不发生在板块边缘附近,这些地震称为板内地震。
与板边地震性比,板内地震有如下三个特点:1. 地震地点零散,频度较低2. 板内地震危害大.二十三、地震序列类型火山地震、天然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主震:某一次较大的地震;前震:主震之前与之相关的地震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通常地震序列有三种基本类型:①主震余震型:主震释放能量最大,伴以相当数目的余震和不完整的前震。
典型的有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②震群型地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较强地震释放,并伴以大量小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等。
③单发型地震,主震突出,前阵与余震很小,如1976年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世界地震构造系统全球地震可分为三个地震构造体系:(1)环太平洋地震构造系(2)大陆地震构造系(3)洋脊地震构造系(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中国地震分区与地震带从地震分布特征来看,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部位;从地震地质背景来看,我国大陆存在发生频繁地震的内因和外在条件。
我国地震频繁而强烈。
我国地震基本特征:1)我国地震大多属浅源构造地震,一般,东部10-20km,西部40-50km。
2)强震区和强震带的分布主要受断块构造控制,绝大多数地震与区域性大断裂有关。
3)一定地区内的地震活动过程,存在明显的平静期和活跃期的交替现象。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word版本
地震学基础复习题1.地震学的四大研究内容:a.传播、结构, b. 仪器, c.震源形成机制,d.工程方面:抗震设防2.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即岩石发生断裂的地方震中:过震源做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阵中的距离震中距:震中到台站的距离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3.烈度的六大影响因素: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岩土和地质性质,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4.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群震型5.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6.波阵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同一相位点连成的面波前:起始点连接的面,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波线:为了形象的描述波在空间的传播而引入的沿传播方向所画的带箭头的直线(与薄面垂直)7.波动的基本性质:反射、透射、折射8.地震方法的基础: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完全弹性9.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塑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线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力发生形变,力与形变量呈线性关系的性质 脆弹性体: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碎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10.应力:介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应变:由应力作用产生的形变11.四个弹性常数:大家自己看书,公式不好打12.体波:P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 S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面波的性质:a.面波是干涉醒地震波,由地下介质和结构决定,与震源无关 b.具有频散特性,实际地震观测中看到的主要是基阶振型 c.在半无限均匀介质中,不产生勒夫波,且产生的瑞利波没有频散 d.由于面波是平面波,能量只延二维平面扩散,其振幅与根号R 分之一成正比 e.波长越大穿透深度越大首波: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射时,还存在着一种波,叫做首波13.love 波:平行于地面的质点位移没有垂直分量,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Rayleigh 波:质点的运动为逆进椭圆,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 注:与Rayleigh 波相比love 波传播速度较快Vp =ρμ=S V群速度:波包包络的传播速度,即能量的传播速度相速度:单一频率同一相位的传播速度面波的频散:波速(或频率)不同,波速不同的现象自由振荡的频散:不同频率对应不同能量的现象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和横向非均匀性功率谱曲线:反映振荡频率的能量分布曲线14.P波、S波的主要差异:a. 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b.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偏振)相互垂直c.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较强 d.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e.天然地震的破坏通常以剪切破坏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外辐射的S波能量比P波的强 f.P波有源无旋、S波有旋无源15.自由振荡:a.环形震荡:不同纬度地带沿纬度做相反方向的振动 b.球形震荡:不同纬度地带交替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振动16.地震尾波:地震记录中震相后面的延伸波尾波的延续时间-------地震震级的标度尾波频谱分析---------震源特征尾波的衰减---------介质不均匀性的研究17.走时曲线的计算:书上的两题和三套考试卷上的、再加上一个斜入射的18.地震波的复杂性:a.包含有纵波和横波 b.地球内部介质不均匀,有界面,内外物质力学性质差别大 c. 地球介质是非完全弹性体 d.天然地震的震源过程本身也相当复杂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类方法:动力学和运动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通过求解满足相应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研究平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均匀半空间及平行分层空间中的地震面波,以及针对球对称模型的自重地球的自由振荡运动学方法:将波动方程的求解进一步简化成关于波传播的射线理论,利用“地震射线”这一概念,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运动学特征,并在次基础上获得地球内部的相关结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简答题
1. 全球有哪几条主要的地震带?中国有哪几条主要的地震带?
2. 描述地震规模的两种方法是?
3. 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
4. 何为地震震级?
5. 地震波有哪几种主要类型?每种地震波引起的传播介质颗粒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6. 体波有几种主要类型?其引起的岩石颗粒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7. 断层的运动机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8. 地震动危险性分析计算包括哪两个主要步骤?
9. 地震动小区划的概念?
10.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关键阶段?
11. 何为地震动三要素?
12. 地震烈度的概念是什么?
13. 什么叫地震烈度?什么叫基本烈度?工程上如何定义多遇地震、偶遇地震、罕遇地震?
14. 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是什么?
二. 计算题
1. 某介质密度为2850kg/m 3,杨氏模量为9.0×1010pa ,泊松比为0.27,试计算纵波和横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横、纵波的波速比。
2. 某次地震中断层面上的破裂长度为50km ;破裂宽度10km ;破裂面上平均滑动量4.0m ;震源区介质剪切刚度5×1011 dyne/cm 2,试计算此次地震的矩震级。
1. 某次地震震后调查发现,某地区A 类房屋(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
房屋)、B 类房屋(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和C 类房屋(按
照VII 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建筑物破坏情况如表10-1。
试计
算该地区的平均震害指数。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类房屋的震害指数(每级破坏程度对应的震害指数见表
10-2): ()1m i k k j j n i I N =⋅=
∑
三.论述题
1.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2.试述里氏震级的优缺点。
3.试述地震引起的线路工程震害现象。
4.我国防震减灾法要求地震应急预案具有哪些规范性的内容,铁路部门在制定地震应急行动方案时应考
虑哪些具体措施?
5.试述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对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6.铁路、公路部门抗震减灾常用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哪些,应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7.试述傅里叶幅值谱与反应谱的区别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