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四校2021-2022高一语文10月阶段检测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江四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江四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23学年高一语文四校联考参考答案1. A (3分)[解析]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

C.“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据原文可知“导致“不相同”错误。

D.“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错误,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说“中国开出的对症之方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2.D(3分)[解析]“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说“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并没有提到“提出了解决之道”。

3.B(3分)[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句意: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B.句意: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汹涌的哀愁。

不能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C.句意: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D.句意: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4.①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②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避免商业过度开发,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③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机统筹漠池周边的山林田草环境,逐步恢复滇池的生机。

(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解析]从材料一“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知,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材料一“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和材料二”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知,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要避免商业过度开发,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从材料二“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

2021年高一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3.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C.作《师说》以贻之之:他,代词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到,往,动词。

4.找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7、B、晋军.函陵军:驻军8、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9、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10、6、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1、A、行李..东道主..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12、C、以其无礼..之力不及此..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13、7、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14、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15、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16、8、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17、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18、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19、9、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20、A、邻之.厚,君之薄也B、行李之.往来21、C、君之.所知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1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小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全国两会上新生了两个热词——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也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虽然这两个词被频繁讨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即是以二氧化碳为衡量标准的温室气体达到历史最高值,而后开始陆续下降。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的愿景呢?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所做的巨大努力。

(编辑自北斗智库环保管家平台《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意义何在?》)材料二:“双碳目标”将加速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最主要领域,2019年我国总共消费48.6亿吨标煤,其中工业占比超过60%,因此工业碳达峰是2030全国碳达峰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额完成预定的40%-45%的目标,扭转了工业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局面。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四校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

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

《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练习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ɡě)驽.马(nǔ)摇曳.(yì)溯.流而上(sù)B.坍圮.(pǐ)慰藉.(jiè)笔杆.(gān)功亏一篑.(kuì) C.踮.脚(diǎn) 炫.耀(xuàn)依偎.(wèi)锲.而舍之(qiè)D.给.予(jǐ)脊.骨(jǐ)跬.步(kuǐ)叱咤.风云(zh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雾蔼竞争峥嵘岁月B.遏制虹霓心扉关怀倍至C.绿荫贻误巨擘激浊扬清D.舟楫彷徨躁动招聘启示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

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B.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19时,备受瞩目的xx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此前呼声很高的村上春树榜上无名,而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则铩羽而归....,最终获奖。

C.生活中遭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善于化解,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D.二十一世纪初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人工湖水光潋滟,商业区人流如潮,给人以面目全非....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雍容大度的精神境界。

B.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纠纷,哈里森和桑福德不约而同提出了吸引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这条民间和解路线。

C.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的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浙江省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

浙江省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

浙江省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去年12月下旬,持续低温让北京天然气供应捉襟见肘,如不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将面临春节供应缺口。

B . 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当前,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十分必要的。

C . 那些不被市场接受的新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熟技术,在一阵热烈的追捧之后,很快就都偃旗息鼓了。

D . 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2. (2分)(2018·揭阳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已经意识到银行服务网点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B . 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C . 周梅森创作的《人间正道》《至高利益》《我主沉浮》和《绝对权力》等政治小说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是他的又一部反腐力作。

D . 如何吸收西方绘画中的营养,使中国画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精神,是中国画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3. (2分) (2017高一下·邹平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生存无忧,①_________谋生态﹣﹣这是人民的要求。

近些年来,②_________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③_________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又警醒我们:空气污染防治④_________面临巨大挑战。

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了追求生态文明的决心,⑤_________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⑥_________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试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作者无所不至....的关怀。

②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③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④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⑤.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⑥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

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实用文档B.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

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

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

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①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②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③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④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⑤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城关镇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城关镇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城关镇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拍卖灵魂(彭晓风)①林子宇是个资深的书画拍卖师,同时还是位造诣很深、精通鉴赏书画的名家。

②在一场为期三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受邀拍卖字画。

这是一幅《暮色鹿归》图,画的是暮色笼罩的森林边缘,一只母鹿带领着两只小鹿往森林走。

该画布局合理,用笔轻快明了,墨色浓淡相宜,意境温馨恬淡。

尤其是对母鹿回头凝望两只小鹿时,母性流露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③按一般程序,林子宇会先介绍该画的概况,然后进行点评,接着报出起拍价。

但这次林子宇只寥寥介绍了几句,然后就报了起拍价,一会儿就落槌成交了。

这幅作品拍卖完后,林子宇借故走出了拍卖厅。

过了一会儿,拍卖行有人解释说他身体不舒服,余下的作品由另一个拍卖师接着拍卖。

④第二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就昨天的事向大家道了歉。

他说,看了那幅《暮色鹿归》图后心情非常复杂。

也许是为弥补昨天的失常,今天林子宇把现场的气氛搞得很活跃。

在拍卖最后一幅书法作品前,林子宇卖了个关子,他讲了一个故事……⑤一天晚上,环城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把一个妇女撞伤后逃走了。

当这个妇女被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气绝身亡。

就在这天晚上,医院在清理妇女遗物时,发现她贴身衣兜里有封写给肇事司机的信。

信上说她是故意寻死的,司机没有任何责任,她唯一的请求是让司机在撞了她后迅速把她送往医院,让医生在她临死前把她的两个肾取出来,以挽救她两个儿子的生命。

妇女的双胞胎儿子都得了尿毒症,彻底治好必须进行肾移植。

她的肾虽然可以移植,但医生说只能移植一个。

可两个儿子她哪个都不想放弃,无奈之下她想到了以自己的死来挽救两个儿子的生命。

但最后令妇女没想到的是,肇事司机竟然逃走了!⑥讲完这个故事,林子宇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说完他挂出一幅书法作品,并说征求了拍卖行的意见,把作品的起拍价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屏南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屏南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屏南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文人认为进入作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涵泳”与“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注重悉心揣摸与反复咀嚼,如嚼橄榄,如品香茗。

“涵泳”这一概念由朱熹率先提出,他认为诗的“语言有个血脉流通,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话底意思也”。

诗的意象是一个活的整体,内部有血脉贯通流转,而读诗之人反复涵泳感受,就会领悟到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如果多引外来道理对诗进行分解,必然破坏作品的艺术生命,感受不到诗人的真正意思。

与此同时,朱熹认为读诗要“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强调接受者细腻感受的重要性。

清代况周颐对此认识更为深入,“读诗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往中。

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接受者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品的意境,沉入其中,思而得之,感而契之。

其二,与“涵泳”和“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相补充的是“熟读”与“讽咏”的有声接受方式,通过反复的吟咏讽诵逐渐悟入作品。

明代胡应麟曾将文学作品分成“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两个层面,他认为,“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

前者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有迹可循,能进行规范化的分析,是进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后者是形式所暗示的意蕴与旨趣,不可坐实,具有不确定性,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

这就决定了读者只能在“熟读”和“讽咏”中通过语言的节奏、声调与韵律去领略它。

严羽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方识《离骚》。

”沈德潜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

”都说明了读者按照作品语言的节奏、声调去高吟低唱,紧咏慢吟,从而领会到作品的妙处与味道。

桐城派散文家对此有更深入认识,刘大櫆认为读散文之法,重在音节揣摸,摸透了音节,也就把握了作品内在风神,因此桐城派极力标举高声诵读。

2024-2025学年丽水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丽水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丽水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

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

“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

”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

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

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

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

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

闻一多曾经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①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

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

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

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

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

丽水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语文试卷(II)卷

丽水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语文试卷(II)卷

丽水市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 . 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 . 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 . 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2. (2分) (2019高二上·佳木斯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

中方表示,印度将为本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危言危行负全责。

B .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 . 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D . 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在我钓鱼岛领海内维权巡航。

B .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 . 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见的到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小吃店天花板上的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浙江省丽水市2022高一阶段性考试语文答案

浙江省丽水市2022高一阶段性考试语文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D(原文是“更有可能形成”)2.D(是总—分式结构)3.B(A原文“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并非“人精神自由”。

C原文是“想完全依靠自己……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D原文是“越来越……意识到……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环节意义)(甲文没有描写通讯员的心理)5(1)甲文画线句从视、嗅角度写雨后初晴路边清新、祥和秋景(1分),衬托出“我”作为女性感知细腻的特点(所以会关注到许多细节)(1分);表现“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面对战争的乐观心态(1分)。

(2)乙文画线句用拟人手法写小溪欢腾“奔跑”景象(1分),(与前文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等景象呼应),烘托香雪由顾虑、烦闷到轻松、欢快心理变化(1分),也自然引出下文内容(1分)。

6甲文用第一人称叙述(1分),使文中人和事更具真实感(1分);从“我”这个女性视角叙述,内容表现更细腻(1分);可直接抒写“我”对通讯员的情感态度,突出其形象(1分)。

乙文用第三人称叙述(1分),可自由而深入地描写香雪心理,表现香雪性格(1分)。

(A众人:一般人。

C耻:以……为耻辱。

D常:固定的)(A介词,在或比/ 语气词,C介词,向/介词,比,D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运用今昔对比”“指出韩愈‘好为人师’,稍显轻狂”错)11(1)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4分。

“嘉”“古道”“贻”各1分,语句通畅1分)(2)韩愈因此得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急急忙忙向东奔去,像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多次了。

(5分。

“以是”“炊不暇熟”“东”“数”各1分,语句通畅1分)13.①对韦曲春色的喜爱之情,②对归隐生活的向往,③对求仕而不得的不满和厌倦。

(句意: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14①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丽水四校2021-2022高一语文10月阶段检测联考试题本试题卷分共8页,四部分,25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舸.(gě)月晕.(yūn) 灰烬.(jìn) 彳.亍(chì)B.给.予(jǐ)粗犷.(guǎng) 摇曳.(yè) 便.宜行事(biàn)C.经传.(zhuàn) 慰藉.(jiè) 狭隘.(yì) 残羹.剩饭(gēng)D.迷惘.(wǎng) 逦.迤(lǐ) 笔杆.(gān) 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坚涩,典雅生动,“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wěn)”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B.那些靠几个名词横绝四海的伪作者打着神话旗号来写作,在互联网抄袭利器的帮助下,劣.(liè)币驱逐了良币,这种粗制滥造的景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C.月影在水面上嬉戏,它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游蛇蜿蜒,忽而像一只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无数伶.(lín)俐的蜥蜴在奔蹿。

D.汉画像砖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再现了汉人的现实生活,如农耕渔猎和舞乐百戏,迎候礼仪,马车出行场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台阁斗.(dòu)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动是生命..。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

况且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

【丙】罗丹说:“你们问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3.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是一项是(3分)A.积微成著B.琢磨C.况且D.姗姗而去4.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B.乙C.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B.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C.《中国好声音》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

D.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6.下列对《相信未来》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A.选段体现了朦胧诗的特点,众多的意象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让诗歌带上了朦胧的色彩。

B.“蜘蛛网一代表了强大的钳制力量,“查封”一词透露出个人在钳制力前的渺小无力。

C.“手指”“手掌一所催生出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展现了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顽强斗志。

D.所选语段意象呈现灰暗的色调,含蓄地反映了创作的背景,体现出了作者低落的情感。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6分)材料一: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一年级的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二: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

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不得超过25字)(2分)(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的原因。

(4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10分)材料一: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材料二:材料三: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

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提供文体设施等。

所以,面向老年人,需要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尽量保证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

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材料四: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

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

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8.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

但是由于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所以,施行全国统筹,在目前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是统筹资金的大难题;但是经过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之后,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2X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X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还提醒我们,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物质、文化等的基本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的一部分功能也要向养老行业转移。

B. 政府要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等服务。

C.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D.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老年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10. 你的叔叔想跻身养老产业,但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有些迷茫。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理解,给叔叔提两点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8分)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

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

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1. 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斑斓锦缎”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指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2. 黑塞在文中说:“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阅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作具体阐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