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册(春秋—清)

合集下载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本帖最后由猎户座于2011-6-14 13:08 编辑这里是原书链接,维望帮助书友选择下载:/viewthread.php?tid=15821&extra=page%3D2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年11月发刊词侯仁之《禹贡》中的昆仑顾颉刚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黄盛璋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史念海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谭其骧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陈桥驿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邹逸麟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桂百泉水利的历史研究——兼论卫河的水源纽仲勋根据孢粉分析推论沪杭地区一万多年来的气候变迁王开发张玉兰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文焕然何业恒浙江省宋至清时期旱涝灾害的研究夏越炯春秋时期齐国故城的复原与城市布局刘敦愿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魏嵩山古代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徐俊鸣郭培忠口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札记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谭其骧口《水经注》研究《水经·浊漳水注》一处错简——兼论西汉魏郡邯会侯国地望周振鹤口调查报告太湖以东及东太湖地区历史地理调查考察简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楼兰遗迹考察简报侯灿口纪念《禹贡》笔谈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张天麟“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徐兆奎回忆与希望侯仁之继承和发扬《禹贡》精神郭敬辉回忆《禹贡》杨向奎纪念禹贡学会王树民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奋发前进唐晓峰“扶桑”讨论综合评述朱方口书籍评介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王文楚邹逸麟评《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摘译)赛明思口补白分湖·风湖·汾湖张舫澜斯文赫定(Sven Hedin)对中国地理测绘史的一点正误一得长芦晒法制盐始于何时孔祥铸六朝人之所谓“北京”葛剑雄宋川峡二路分成四路祝培坤[ 本帖最后由yachenhuix 于2008-2-21 15:23 编辑]《历史地理》(第二辑) 1982年11月北京城: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改造侯仁之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方国瑜夜郎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有关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黄盛璋耶律大石北行史地杂考陈得芝明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杂考邓锐龄周初的“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及卫康叔封地问题刘起釪高阙考辨严宾汉桂阳郡建置时间考何介钧汉代敦煌郡西境和玉门关考赵永复东汉时期钱唐县之废复奚柳芳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四座辽金古城考李健才我国古代湖泊的湮废及其经验教训陈桥驿辽河平原水系的变迁林汀水陈连开明代的居延海施一揆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湘江下游森林的变迁何业恒文焕然魏晋南北朝矿业的分布与发展纽仲勋唐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曹尔琴试论河北地区村落的出现与发展朱新望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于希谦从万胜镇的衰落看黄河对豫东南平原城镇的影响陈代光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东返日本航路再探王文楚口问题讨论唐代渤海率宾府辨张泰湘率宾府、恤品路和开元城郭毅生口读书札记郭著《李白与杜甫》地理正误谭其骧口纪念顾颉刚先生回忆禹贡学会——纪念顾颉刚先生韩儒林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王煦华朱一冰口书籍评介《元丰九域志》的成书及其价值王文楚魏嵩山口译丛测绘中国地图纪事(法)J·B·杜赫德口学术动态198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朱杨印水利史研究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灌县举行魁一口补白唐代地名“标准化”的概念望新北京地区播种水稻始于何时孔祥铸《通鉴》胡注纠谬一则禾子长江长洋港汊道辨析龚江《水经注》究竟记述多少条水赵永复西汉人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一得先秦时期人们对保护山林的认识贺圣迪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杨正泰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吾印“夷童”考刘翔《汉书·地理志》县目试补周庄《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年11月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发达的原因史念海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陈金渊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张修桂江苏沿海古墩台考张忍顺江苏常州圩墩遗址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王开发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马正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郑绍宗明初营建中都及其对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影响王剑英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王文楚明清临清的盛衰与地理条件的变化杨正泰明代北京郊区村落的发展尹钧科历史时期宁绍地区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杨章宏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系统【日】斯波义信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兼论秦汉会稽丹阳地区的人口分布葛剑雄《汉志》分江水考释陈怀荃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王颋祝培坤秦代象郡考覃圣敏隋唐漠南碛口考释施一揆关于呼伦贝尔古边壕的探索景爱和田文《于阗王尉迟徐拉与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与西北史地问题黄盛璋口顾颉刚先生遗著昆仑和河源的实定顾颉刚口问题讨论碣石考高洪章董宝瑞口书籍评介万恭和《治水筌蹄》邹逸麟口译丛汉简所见地名考【日】日比野丈夫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日】船越昭生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学术动态国家地图集历史地理卷即将开编微言黄河流域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吴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二册出版刃佳口补白隋唐润州未尝治今丹徒镇胡菊兴阴山——陶山——阳山周庄曹操所开白沟得名问题辨疑非鱼东坝正名高山关于明代“东番”的地理范围周维衍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寨龚江秦关中北边长城禾子最早记载的洮河流域大规模滑坡现象赵晖东汉黄河流域森林破坏举例一得黄河三大浮桥考略晓鹿秦泗水郡治禾子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周振鹤《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2月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谭其骧从历史地貌学看广州城发展问题曾昭璇上海西部古海岸——冈身——的成因与年代刘苍字吴立成曹敏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周凤琴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景爱失必儿与亦必儿刘迎胜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赵永复《水部式》与唐代的农田水利管理周魁一明代广东经济地理初探司徒尚纪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周振鹤汉晋隋唐之南苏水与南苏城考王绵厚赤河考李孝聪丝路“青海道”考王育民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的特点朱玲玲对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几点看法【加】寇•哈瑞斯口读书札记冶即东部候官辨——《续汉书·郡国志》会稽郡下的一条错简吴松弟《整理郑和航海图序言》读后刘伉口问题讨论再谈台湾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口史籍整理《乘轺录》疏证稿贾敬颜口书籍评价顾炎武和《肇域记》杨正泰口译丛明清时期的洞庭湖水利【美】彼得·C·珀杜口学术动态太湖水利史学术讨论会简讯魁一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郑锡煌口补白地名带“阳”字未必表示水北山南周庄释“观下” 一令密云山考于德源秦置陈郡质疑马世之释“群舒”胡嘏北宋南康军隶江南东路禾子《隋书·地理志》赣、南康纠谬王天良“次固镇”还是“次固镇” 一得营水出留山辨龚江《历史地理》(第五辑) 1987年5月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的交替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王尚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邹逸麟罗布泊迁移过程中一个关键湖群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奚国金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周源和沱江、沫水、离堆考辨田尚邓自欣里运河变迁的历史过程郭黎安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王仲荦贾耽路程“驩州通文单国道”地理与对音黄盛璋西辽王朝疆域考释魏良弢战国齐五都考钱林书关中东部秦魏诸长城遗迹的再探索王重九马王堆《地形图》绘制特点、岭南水系和若干县址研究张修桂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图几个郡国治所问题——答香港刘福注先生王文楚西汉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卢云杭州的几个地理变迁问题吴维棠明代浙江市镇分布与结构樊树志明清时期杭州府仁和县三个市镇的历史考察陈学文明初建州女真迁徙考——兼评建州女真东迁说董万仑口古籍整理《<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校补孟素卿口调查报告东北考察记王钟翰口书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葛剑雄略论明清时期商编路程图记杨正泰口译丛唐末以前福建的开发(美)汉斯·比伦斯泰因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唐称长安为西京不始于天宝元年禾子北宋荆湖路分为南、北两路不始于咸平二年姜汉椿战国阳泉君封邑考钱林书苏州旧称平江之原委黄锡之今贾鲁河名称的来源一令宜昌葛洲坝演变小史龚江释“襄阳”周兆锐《历史地理》(第六辑) 1988年9月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文焕然根据孢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王开发沈才明吕厚远黄河故道滑澶段的初步考查与分析徐海亮钱塘江河源考证与源头的勘定吕以春沭水北魏正光改道和前沭河徐士传黄河对开封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李润田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邹逸麟黄河流域的史前聚落王妙发关于宋代建制镇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郁越祖南诏疆域的发展和郡县的设置尤中西夏监军司驻所辨析汤开建赵佗犯长沙的路线与龁道县置废的年代张修桂“封中”试析——封水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陈乃良三国西晋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点卢云三国人口探索王育民清代京师八旗人丁的增长与地理迁移韩光辉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陈桥驿口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徐霞客游峨眉山考辨吴应寿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明崇祯后期大蝗灾分布的时空特征探讨满志敏口书籍评介《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郑宝恒王天良口地图史试论桂林宋代摩崖石刻《静江府城池图》在地图史上的意义马崇鑫口译丛从晚明到清代中期中国与西班牙美洲的丝绸贸易全汉升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日】斯波义信口补白再谈荆湖南北路设置问题王文楚《南齐书·州郡志》南高平郡纠谬胡嘏谭其骧教授《长水集》出版一得《入蜀记》“次江陵之建宁镇”析龚江沈括误证章华台章珊一则气候资料误用的补正文每释春秋晋之“东阳”钱林书:hug: :lol《历史地理》(第七辑) 1990年6月唐代矿冶分布与发展黄盛璋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吴松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钱林书汉唐河西城市初探杜瑜山东烟台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顾朝林古代苏州城市景观的历史地理透视高泳源新郑考曲英杰海南岛历代民族迁移和人口分布初探司徒尚纪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刘迎胜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杨正泰汉十三刺史部起源考牟元珪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考沈卫荣赵北长城西段与秦始皇长城沈长云唐大震关考吴洁生突厥二题刍议周维衍江苏北部海岸与湖泊的演变黄志强杨达源张传藻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景爱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盛福尧口问题讨论再论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口书评评《西汉人口地理》陈桥驿《中国历史地理论著索引》简介朱毅口译丛关于江南“圩”的若干考察【日】滨岛敦俊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南齐书•州郡志》三处脱文胡嘏钱大昕论《宋书·州郡志》所载水陆道里胡嘏《通鉴》秦、益二州胡注正误王振忠《唐六典》记《水经注》河流的总数赵永复“镇宁”系“镇戎”之误余音《新唐书纠谬》之纠谬华林甫辨《十七史商榷》魏武有三都说之妄禾子《历史地理》(第八辑) 1990年7月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满志敏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王乃昂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陈鹏儿沈寿刚邱志荣历史时期的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张忍顺古代南京河道的变迁石尚群潘凤英缪本正古代荆江北岸堤防考辨程鹏举《山海经》中的浑天说金祖孟中国古代撰写水经的传统周振鹤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上)胡阿祥商代疆域新论叶文宪先秦两汉时期婚姻礼制的地域扩展与阶层传播卢云历史时期河西地区城市地理初探杨平林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李健才休屠(屠各)胡的族源及迁徙赵永复霸上辨马正林楚熊渠所伐庸、杨粤、鄂的地理位置段渝释“地”陈瑞平苏北平原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吴必虎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荆江百里洲河段河床历史演变张修桂口古籍研究隋唐两女国——两《唐书•东女传》辨证周维衍唐代《长安太原驿道》校补王文楚《元史·地理志》资料探源王颋口调查报告简论唐代“热海道”上的凌山与勃达岭——别迭里达坂调查札记孟凡人口问题讨论关于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问题黄盛璋再谈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王文楚口方志研究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褚赣生口书评评《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明时期)》陈桥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初版赘言郑世贤口译丛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认识发展史(苏)B·C·热库林口补白放马滩出土地图的年代问题章珊《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将出版文楚秦一代郡数为四十八说周庄《水经注》资料断限赵永复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中译本出版一得义胜节度使所置年代考满志敏《水经注》泾谷水考龚江《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出版傅诞《历史地理》第九辑(庆贺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专辑) 1990年10月谭其骧先生简历本刊编辑部谭其骧先生著作目录本刊编辑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贺信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林甘泉研究员的贺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习季龙师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邹逸麟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王仲翰两汉时期的秦人赵永复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侯仁之海南省人类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诸问题曾昭璇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周振鹤文化区: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透视卢云干隆在新疆施行移民实边政策的探讨张丕远湖商人由来新考曹树基《中国移民史》发凡葛剑雄明代户口初探王育民论绍兴古都陈桥驿战国赵信都地望考孙继民侯文高邺之初筑是否在古邺城处张之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史为乐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马正林叶尔羌汗国东部疆域考释魏良弢陈氏安南国建置考王颋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下) 胡阿祥金代行省考景爱公元十——十二世纪华北平原北部亚区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李孝聪店代长安-夏州-天德军道路考王北辰楚在江淮地区的发展和孙叔敖开芍陂陈怀荃洞庭湖区历史农业地理的初步研究张步天徐霞客探长江源朱惠荣汝水变迁及其故道遗存尚景熙1523年浙江镇海灾害原因分析刘昌森书籍评介:小川琢治的《支那历史地理》王守春《历史地理》第10辑 1992年7月□庆贺侯仁之、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记候仁之教授的治学精神尹均科、韩光辉开拓创新用世益民——学习筱苏师治学业绩的体会辛德勇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谭其骧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何炳棣历史时期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与变迁李宾泓历史时期辽河流域的开发与地理环境关系郑川水冯季昌西夏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韩茂莉唐代水利发展的因素及影响钮海燕哈密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钮仲勋唐以前江西地方望姓考梁洪生旧中国江南三角洲农村的聚落和社区[日]滨岛敦俊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王振忠武汉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刘盛佳月港的兴衰郑宝恒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历史地理定义考察王妙发郁越租当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张修佳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李家和刘诗中斡赤斤故城的发现与研究米文平清代人口考辨王育民十世纪中叶前后高昌回鹘的西部疆界华涛唐朝时期安南都护北部地界的变迁尤中苏建灵段氏大理国建置考王颋福建政区建置的过程及其特点林汀水明朝初年出使西域僧人宗泐事迹补考邓锐龄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何业恒历史时期的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文焕然黄淮平原仰韶暖期的气候特征探讨满志敏荆江历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周凤琴苍梧考释陈怀荃□调查与研究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发现与研究冯永谦西汉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李并成□古籍研究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地刍议靳生禾师道刚《南齐书·州郡志》札记胡阿祥□《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修订札记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两项较大修改的说明周振鹤□书评学林拔萃之作——试评《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王守春□学术动态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讨论会综述王振忠□补白关于宋代在上海地区设置的市舶机构的两个问题一令郦道源任冀州镇东府长史的时间赵永复《太平寰宇记》局本优于万本一证王文楚以路为政区道名不自宋始李懋军《历史地理》(第十一辑) 1993年6月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邹逸麟西汉与唐代灌溉成就的比较研究周魁一陈茂山宋代岭南地区农业地理初探韩茂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初探曾昭璇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佳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胡阿祥中国历代移民的类型和特点葛剑雄黄淮海平原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初步研究吴松弟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研究韩光辉论西渭桥的位置与新近发现的沙河古桥辛德勇允吾、金城、榆中、勇士等古城址考陈守忠论唐代的三边章群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郭声波明代三卫初设地研究董万仑北京郊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尹万科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文焕然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何业恒□《水经注》研究全租望与《水经注》陈桥驿《水经·漳水注》邯郸附近山川城医邑考孙继民郑良真□地图学史长久保赤和他的中国历史地图周振鹤鹤间和幸□古籍整理《延祐四明志·河渠考·湖》佚文辑存俞信芳□译丛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美]何炳棣著王振忠译北美历史地理学的现状与展望安德鲁·H·克拉克著姜道章译□学术动态《国家历史地图集》完成第一册编稿一得□补白关于《明代户口新探》、《清代人口考辨》两篇论文的质疑一读者郦道元未曾闲居九年赵永复《通鉴》庲降(都)督胡注辩正王振忠天涯何处觅“东野” 张志廉标点本《元和郡县图志》一处断句问题商榷马玉山《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1995年3月□纪念谭其骧(季龙)先生超迈乾嘉诸家的谭季龙先生史念海谭其骧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曾昭璇回忆谭季龙老师陈桥驿追念恩师谭季龙教授邹逸麟用历史文献物资料研究气候冷暖变化的几个基本原理满志敏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一些问题徐海亮辽代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张柏忠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蓝勇杭嘉湖平原生态演替与古文化兴衰的关系徐建春太湖地区孢粉资料与考古发现所阐述的人与环境之关系张明华江苏扬州西部距今45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环境萧家仪唐领余韩辉友番禺及番禺城考曾昭璇曾宪珊试论南宋末期桂林的城壕建设万竟君明清时期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城镇的变迁王振忠明清时期山西市镇的布局与类型马玉山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邵华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施和金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华林甫宋代荆湖地区农业生产述论韩茂莉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传染病曹树基魏蜀间分界线的地理学分析侯甬坚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行龙唐代雄武军考张建设□《水经注》研究《水经注》关于广西水道传述说略白耀天□古籍研究敦煌石室出《贞元十道录》剑南道残卷考释王仲荦《唐两京城坊考》评述辛德勇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史料评说胡阿祥□历史地图研究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阎维民。

中国历史朝代表的顺口溜 (2)

中国历史朝代表的顺口溜 (2)

中国历史朝代表的顺口溜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和明清,王朝至此完。

朝代表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时间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奴隶社会夏前2070年—前1500年商前1500年—前1046年周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封建社会战国前475年—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前221年—前207年汉西汉(新)前202—8年(8—23年)东汉25—220年三国魏220—265年蜀221—263年吴222—280年西晋265—316年十六国东晋317—420年十六国304—439年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北朝北魏386—534年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西魏535—557年北周557—581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五代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十国902—979年辽916—1125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明1368—1644年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1841—1912年中华民国1912—1949年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第三种[香港版]第二首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010编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整理)

1010编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整理)

中国近代史1961-1973越南战争(1966-1976)十年文革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29日,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1977年高考恢复(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核心:实事求是)。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并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部分农民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3年中共做出废除人民公社的决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93年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正式写入宪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WTO)成员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成阳尧陵遗址定名刍议

成阳尧陵遗址定名刍议

成阳尧陵遗址定名刍议作者:陈建辉程亚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5期摘要:成阳尧陵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行政村。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勘探发掘信息,成阳尧陵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完整的堌堆型古聚落遗址、祭祀遗址,是典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尧陵所在地,是汉代至金代皇家祭祀帝尧的重要场所。

成阳尧陵遗址命名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尽可能保存了历史文化内涵的完整性,符合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定名标准。

关键词:尧陵;遗址;水经注;定名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5.0450 引言帝尧,是我国历史传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号陶唐氏。

尧是典范的仁义之君,他“协和万邦”,开创了中华文明社会的起点。

尧死后葬于榖林。

关于尧陵所在地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主要有:平阳说,即山西临汾;濮州说,今山东鄄城县;东平说,在今泰安市东平县芦泉山,为明代洪武四年(1371)所建;成阳说,即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

成阳尧陵遗址,又名“尧陵遗址”“成阳尧陵”,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行政村。

根据文物档案记录,成阳尧陵遗址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90年1月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县级)以“尧王陵”之名按古墓葬类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牡丹区政府根据文物勘探最新成果将其文物类别更改为古遗址,定名“尧陵遗址”重新公布。

为加强对成阳尧陵遗址的保护,2018年菏泽市牡丹区根据山东省文物局《关于开展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将其申报第六批省保单位。

然而在2021年的现场复核中,有观点认为菏泽市已经存在一处省保单位“尧陵”,且“成阳尧陵遗址”定名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阳故城”有重合,不符合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需要变更定名。

1 历史文献对成阳尧陵的记载帝尧陶唐氏是五帝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中国国家制度的开创者。

关于帝尧葬地,先秦有五种说法:《山海经》有“尧葬岳山、狄山”;《墨子·节葬》记载“尧葬蛩山”;《竹书纪年》有“尧陟于陶”;《尚书大传》曰“尧葬成阳”;《吕氏春秋》则云“尧葬榖林”。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领土面积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领土面积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领土面积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15.5万平方公里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283.56万平方公里,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也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

宋朝(960~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经历18位皇帝。

南宋的国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2122.74万平方公里,前期2122.74万平方公里。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

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1284.65万平方公里因为面积这个问题有争论,这个是比较按小的说的,比如唐朝有的计算是1500万平方公里。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现在我们熟知的中国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地三位。

但是中国古代强盛王朝的版图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是清朝,唐朝和元朝。

清朝的领土总面积到底是多少?有人说是1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说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把1860年前的清朝版图和现在的中国相比较,现在的中国至少减少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于19世纪割占我国的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加起来就是320多万平方公里了,另外西藏先后被割去许多土地,比如那个“麦克马洪线”,起码超过1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领土,如果还可以算上“尼布楚条约”中清朝放弃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至少有50万平方公里,恰克图条约放弃的萨彦岭以北之地,清朝至少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版图无可争议。

中考复习历史-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线索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课件】 (共19张)

中考复习历史-第四部分 地图攻略  线索一  十一大综合对比图【课件】 (共19张)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特点。
台儿庄战役:抵御日军进攻,保卫徐州;作战区域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打破日军“囚笼政策”;主动进攻,作战区域辽阔,规 模大。
(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图
内容解读: 1.地域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内地工业基础薄 弱 2.行业分布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
(三)秦长城示意图和明长城示意图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P28)
内容解读: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缮和增 补燕、赵、秦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 体,西起 B (临洮),东到 A (辽 东),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
内容解读: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西 至 B (嘉峪关)
根据示意图,指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作用? 秦朝的长城东部跨过鸭绿江,比明朝的长城靠东;明朝的长城西部到嘉峪关,比秦朝 的靠西。 作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保障北方的安全等。
(六)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与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P53)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P53)
读图填图:台儿庄位于图中A处 内容解读: 时间:1938年
内容解读: 时间:1940~1941年 主要涉及省份:山西、河北
战役结果: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战役概况: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 地区破坏了敌人大量交通线和军事据点,是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
(四)鸦片战争形势图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P34)
内容解读:
1.交战双方:清政府、英国
2.侵略路线: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虚线):广东海面→ E (厦门 )→浙江定海→ A (天津)

中国历史朝代歌 (2)

中国历史朝代歌 (2)

中国历史朝代歌第一种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併六國,贏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莊,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第三种[香港版]第二首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香港版本]第三首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西漢、新公元界線平帝分,東漢、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民國壽命短,社會主義氣象新。

以上約計四千二百春。

第五种[香港版本]第四首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第六种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七种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夏商西周奴隶制,东周列国变封建。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25页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25页
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唐诗
年代 作品
风格
称号
李 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蜀道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诗仙
杜 由盛 甫 转衰
白 居 中唐 易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诗史
语言精炼凝重
秦中吟 新乐府
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诗圣”
——
宋词和元曲
代表 年代
特点
沿岸的繁华景象
画 元朝
赵孟頫 “神品” 《秋郊饮马图》
隋唐艺术成就:
的范例两个
商鞅变法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时间 公元前356年 在位的君主 秦孝公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作用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 础。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中触犯到奴隶主利益的内容是 奖励耕战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内容
是 建立县制 ;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 的是:(第一条措施土地问题) 秦国 2、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该 国强盛的最主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 3、“县”设立于战国 ;我国封建制度确 立于战国 时期;确立封建制度的方式 是 变法或改革 。
伯人传到欧洲
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有火药
火 配方。
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为欧洲

①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 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创造 战争。(突火器、火箭、火炮) 条件,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
②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程。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
变种促了在进世战界争了的上欧面,貌第洲。三从第种一在封种航建在海文 上社学,会上由,此向第又二引 起资了本无数主的义变化社。会这种转变变化如,此推之大动,以 致有了没一欧有个一赫洲个赫社帝有国名会,的的没人有物进一,步个能宗 比。教这教三派种,发没明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

关于“九州”是哪九个州,历代划分有所不同。

见于古籍的,《周礼》、《禹贡》、《吕氏春秋》、《尔雅》等就有多个版本。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我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

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01:关中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

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

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这些河的许多支流,都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这说的是关中的腹心之地。

下面再向外延伸,说说关中的四面边界。

关中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珍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图:春秋列国形势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图:战国形势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图:秦时期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图:西汉时期疆域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图:三国时期地图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图:西晋时期地图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图:南北朝时期地图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地图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图:唐朝地图图:唐朝地图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图:宋辽时期地图(宋朝地图)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图:宋金时期地图(南宋地图)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图:元朝地图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图:明朝地图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图:清朝地图图: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疆域与现在对比图下图是简要汇总表。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春秋大国争霸图
战国兼并形势图
观察地图P12-13,看春秋时期与战国地图呈现了 那些历史信息。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




长平


赵 魏 韩

桂陵 马陵



历史阶段特征(特点): 1、政治方面是①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③民族不断融合;
2、经济方面是①井田制瓦解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3、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 实质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 革。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 社会形成时期。
③吴 越 争 霸
吴王阖闾 1、人物 越王勾践
2、地理位置
越 : 浙 江 绍 兴
吴 : 江 苏 苏 州
吴越争霸
吴 王 夫 差 矛 及 铭 文
越 王 勾 践 剑 及 铭 文
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评价:
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 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 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 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 A 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 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 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 C 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 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 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奴隶 社会 到封 建社 会 大变 革时 期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公元前770-公元前 476
战国:封建社会形成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

作品
苏轼 北宋 气势豪豪放迈派,雄健奔放《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词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婉约派 风格委婉,清新自然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辛弃疾 南宋 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元 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曲 关汉卿
《窦娥冤》
史学两司马
朝代
人物
著作 反映的 历史时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②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地方实行郡县制。
③统一文字为小篆 ④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⑤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 (接受主父偃建议)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 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董仲舒建议)
文化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趋势(最主要) 秦孝公支持;
商鞅才能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百家争鸣”
学派 姓名
主要思想
①“仁” “爱人”,为政
春 秋
儒家
孔子
以德 ②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时 期
道家
老子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唐诗
年代 作品
风格
称号
李 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 清新飘逸、豪迈奔放
蜀道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初一历史上册时间轴

初一历史上册时间轴

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 (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史春秋时期

中国古代史春秋时期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事业的 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剩余产品增多。
周襄王即位后,外出无车,派人向鲁国讨要。
《左传》桓公十五年:“十有五年,天王使家父 来求车。”
顷王时,又派人到鲁国要钱花。
《左传》文公九年“毛伯来求金。”
向鲁国求赙(丧葬财物)、求金、求车,可见周 王室的财政窘迫。
与周王室衰微相反,西周初年所分封的王室藩 屏——诸侯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其经济、 政治、军事力量都强大起来,进入春秋后,他 们大兼小,强欺弱,象齐、晋、楚等国,已经 拥有数千里的领土。
2、宋襄公
宋是一个二流国家,宋襄公自不量力,还想复兴 其先祖商的事业(《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 与楚国在泓水(河南柘(ZHE)城)会战,因其 思想迂腐,与楚作战时,丧失有利作战机会,宋 襄公被箭射伤,因重伤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 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 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 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
郑韩故城
一、周郑矛盾
1、周郑交质 郑武公因曾拥平王东迁有功,又被分封到东
方——新郑一带,其经济后来居上 。政治上, 郑武公和庄公分别为周平王的卿士,政治势力 十分强大,甚至一度控制了王权。
周王为了削弱郑的力量,任用虢公忌父为右卿 士,郑庄公为左卿士,周郑发生了矛盾。双方 互派质子,这件事发生在前720年,史称“周 郑交质”。
整顿了内政,选拔了人才。任用平民出身的孙叔 敖为尹(相),发展经济,使农工、商各守其业。
政治上,选用旧贵族,加强了楚国旧贵族的力量。
军事上,重新提倡楚武王制定的“荆尸”陈法, 使士兵之间团结一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共39张PPT)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 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 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 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B.鲁国国君很傲慢 D.周王室地位衰落
后来,楚庄王大举北进,长 驱直入周都洛邑附近,阅兵示威。 周天子慌恐,派王孙满劳师,楚 庄王乘机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的 大小轻重!
王子午鼎
问鼎中原
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 想取而代之。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楚庄王称霸: 晋楚邲之战(公元前 597) ,经此一 战,楚代晋取得中原霸权。
课堂练习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 发展什么作用呢?
活动与 探究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等都有所发展。
《管子》记载:春秋时 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耕作方法改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 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 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春 秋 后 期 , 牛 耕 出 现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承王位后
最初几年,不问国事, 终日于宫中饮酒嬉戏, 并下令:有敢劝谏者斩。 一天,大夫申无畏请 他猜谜:楚国京城有只 大鸟,一连三年不飞不 叫,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答曰:“三年不 飞,一飞冲天。三年不 鸣,一鸣惊人。”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ppt课件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ppt课件

1.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人称之为“礼崩乐 坏”,特别是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2.周王室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 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3.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候势力壮大。国家的 统治权实际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手 里。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商业
产品的增加,使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 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得到了较为广泛使用。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经济发展——农业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适合制造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
商周时期 的青铜铲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春秋霸主——吴王阖闾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吴王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 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 齐人孙武为将军,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攻 楚,使楚疲于奔命。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 下,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 秦出兵助楚复国。
管仲原先辅佐公子纠,帮助他与公子小白争夺齐国国君的 宝座。在争斗中,管仲用箭射中小白。小白假装身亡,趁 机抢先归国即位,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 主持国政。管仲不负重托,治国有方,辅佐齐桓公成就大 业。齐桓公这种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做法,受到后人的 称颂。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任务:结合教材29页,自主探究春秋时期经济发 展有哪些表现?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