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公司注销,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如果读者在⽣活中遇见“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法处理的,需要解决的,可以阅读本⽂章内容,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
公司被注销终⽌后,其民事责任和诉讼义务承担者应为其清算责任⼈。
《民法典》(2021.1.1⽣效)
第五⼗七条 【法⼈的定义】法⼈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依法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九条 【法⼈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法⼈的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从法⼈成⽴时产⽣,到法⼈终⽌时消灭。
七⼗⼆条 【清算中法⼈地位、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处理和法⼈终⽌】清算期间法⼈存续,但是不得从事与清算⽆关的活动。
法⼈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法⼈章程的规定或者法⼈权⼒机构的决议处理。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清算结束并完成法⼈注销登记时,法⼈终⽌;依法不需要办理法⼈登记的,清算结束时,法⼈终⽌。
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店铺在线律师的的帮助。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者是谁?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者
是谁?
公司被注销终止后,其民事责任和诉讼义务承担者应为其清算责任人。
现律师365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
一、公司注销后民事诉讼主体责任承担的问题
案情简介:邵女士2009年与某某县中央商城签定租赁30、37号柜台使用。
经营4天后,被告李某某以中央商城的名义莫须有的理由将30、37号柜台强行毁坏,并将柜台内部分货物拉走。
放到中央商城的库房保存。
邵女士多次找到相关部门解决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答复,更没有解决。
邵女士被逼无奈,2012年8月起诉到某某县法院。
法院受理后,经查,发现中央商城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早在2004年就因为没有年检,被吊销了营业执照。
2012年8月公司注销。
法院为此告知原告,该公司已经注销,欲驳回诉讼。
邵女士委托律师解决。
▲
?
?
▲律师提示:
公司被注销终止后,其民事责任和诉讼义务承担者应为其清算责任人。
本案的清算责任人为三个股东。
因此,提出变更被告的申请书给法院,请求变更被告。
相关法律依据:《民通意见》60、《民诉意见》49。
原告在律师的帮助下,变更了被告。
案件最后胜诉。
关闭企业后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可能因为经营不善、市场变化或其他原因选择关闭。
企业关闭并非易事,涉及的法律后果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关闭企业后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1. 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关闭企业属于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2. 通知义务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争议解决关闭企业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可能因经济补偿、工作交接等产生劳动争议。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税务问题的法律后果1. 税款缴纳关闭企业后,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款。
企业未按规定缴纳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税收优惠丧失关闭企业后,企业将丧失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高新技术企业等。
3. 税收争议解决企业在关闭过程中,可能因税款缴纳、税收优惠等问题与税务机关产生争议。
此时,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1. 知识产权归属关闭企业后,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的归属问题需要明确。
若企业未在关闭前进行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操作,知识产权将归属于企业法人。
2. 知识产权保护关闭企业后,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仍需受到法律保护。
若他人侵犯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可以依法维权。
四、债权债务的法律后果1. 债权人权益关闭企业后,企业债权人有权要求企业清偿债务。
企业应依法履行还款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债务转移关闭企业后,企业债务可能转移至其他相关责任人。
诉讼中公司注销如何处理

诉讼中公司注销如何处理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侯二朋诉讼中诉讼主体的确定至关重要。
诉讼主体确定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诉讼成败。
诉讼主体的确定,从发生时间顺序看,可以分成提起诉讼时诉讼主体确定和诉讼中诉讼主体确定。
本文主要讨论诉讼中一类特殊情况即公司注销情况下诉讼主体的确定。
一、公司依法注销情形下诉讼主体的确定公司依法注销,是指公司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规定的程序履行了清算程序,对公司所有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在此情形下,公司在注销前已经清结债权债务,明确了公司权利义务的承受人。
根据民法有关承继的一般原则,诉讼中公司的权利义务概由承受人承继。
所以诉讼主体可以直接变更为公司权利义务的承受人。
二、公司未依法注销情形下诉讼主体的确定此种注销情形分成两种,一种是“承诺式”注销,即由出资人承诺对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承担所有责任,类似于为公司的债务提供的保证担保;一种是虚假清算注销,即实际并未清算,或者只对部分债务进行清算而注销。
对“承诺式”注销中由出资人承诺对公司债权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形下,由出资人概括承受公司的权利义务,诉讼主体的确定与公司依法注销情形下诉讼主体的确定类似,可以直接变更出资人为诉讼主体。
即便是部分股东做出承诺,其他股东仍得为共同的诉讼当事人。
当然如果公司为原告的话,可以由部分出资人直接应诉。
三、虚假清算注销情形下的诉讼主体确定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公司注销即丧失了主体资格。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主体资格不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裁定终结诉讼。
即便被告公司是以虚假清算骗取的注销登记,其主体资格也已不复存在。
原告如果要求被告公司的股东作为公司权利义务的承受人应诉,可能无法实现其权利主张。
因为此情形下,法院不能审查承受人是否存在侵害债权人的行为。
比较可行的诉讼方案,将是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9条、第20条规定来解决。
第19条规定,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未对公司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企业注销后被起诉

企业注销后被起诉
注销后的起诉问题:
1.我国《民事诉讼法》当中明确规定了,如果想要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话,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也就是说被告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而公司注销了之后,这个公司就不复存在了,那么被告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种写作是不会被受理的。
2.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注销情况都没有办法进行起诉了,如果是公司注销之后还有财产的,剩余的财产归于股东,所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向拥有剩余资产的股东来起诉。
3.因为通常来讲,如果向公司进行起诉的话,一定是提起一些损害赔偿的。
也就是说想索要一定的资金,如果公司注销之后仍然拥有资金的话,受理这个案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讲,公司注销都是因为资金流转出现的问题,本身已经没有钱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
4.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在被告没有明确存在或者是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失的情况之下,法院没有办法找到被告出庭作证,那么这个庭审就进行不下去,所以这个诉讼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那么公民也就没有办法起诉这样的公司。
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要在公司注销之前就提起民事诉讼。
被告在诉讼中注销公司了怎么办

被告在诉讼中注销公司了怎么办
公司是属于独⽴的法⼈组织,公司以其财产承担有限的民事债务,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特殊情况的,可以解散公司,经清算后将公司注销,那么被告在诉讼中注销公司了怎么办?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被告在诉讼中注销公司了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没有依法清算的情况下注销的,公司的债权⼈可以向法院起诉公司的股东,让股东对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若⼲问题的规定(⼆)》
第⼆⼗条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法进⾏清算,债权⼈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持。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持。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被告在诉讼中注销公司了如何处理”问题进⾏的解答,如果公司在没有依法清算的情况下注销的,公司的债权⼈可以向法院起诉公司的股东,让股东对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诉讼中公司注销的处理方案

诉讼中公司注销的处理方案在商业活动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常见手段。
然而,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棘手的情况:当诉讼正在进行时,涉案公司却注销了。
这给诉讼的推进和最终的裁决执行带来了诸多复杂问题。
为了妥善处理这一情况,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案件具体情况以及相关各方的权益,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一、公司注销对诉讼的影响当公司在诉讼过程中注销,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诉讼主体的变更。
原本作为被告的公司不复存在,可能导致诉讼程序的中断或终止。
其次,公司注销后,其资产的处置和债务的承担成为关键。
如果公司在注销前未对诉讼相关的债务进行妥善处理,那么债权人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
此外,公司的注销还可能影响证据的收集和案件事实的查明,增加诉讼的难度。
二、处理诉讼中公司注销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对于公司注销后诉讼的处理有一定的规定。
《公司法》规定,公司清算时,清算组应当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清算事宜。
如果清算组未按照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清算组成员应当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企业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销前,以该企业法人为当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该企业法人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为当事人。
三、具体的处理方案1、确定诉讼主体如果公司是依法清算后注销,且在清算过程中对诉讼相关的债务进行了处理,那么可以将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主体列为诉讼当事人,继续进行诉讼。
若公司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销,应当将公司的股东、发起人或者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2、审查清算程序仔细审查公司的清算程序是否合法,包括是否通知了已知的债权人、是否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告、清算报告是否真实等。
如果发现清算程序存在违法情形,债权人可以要求清算组成员承担赔偿责任。
3、清查公司资产对公司注销前的资产进行清查,确定是否存在隐匿、转移资产的情况。
若发现有此类行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资产,用于清偿债务。
公司倒闭了是找法人还是找股东追究

一、公司倒闭了是找法人还是找股东追究1、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没有抽逃出资等行为,那万一最后公司资不抵债,进行清算,股东以出资为限承担责任,不以个人财产承担责任。
比如原来股东甲出资600万,乙出资400万,公司经营5年后资不抵债,净资产4000万,欠款6000万,公司清算之后偿还了4000万债务,还有2000万,这2000万不需要股东个人以自己的财产偿还。
清算注销后,这笔债务就彻底结束了。
2、公司倒闭有很多原因,如果法人代表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3、法人代表直接利害关系就是公司结束,法人代表需要负责选择清算组人员,公司注销后法人代表资格消失。
4 、公司倒闭后,如果最大股东曾经挪用公司财产、公司财产和家庭财产不分,可能被揭开公司面纱,被要求以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
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是已经投资的资金无法收回。
二、公司倒闭后员工赔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赔偿标准: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破产企业法》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诉讼中公司注销的处理方案

诉讼中公司注销的处理方案前不久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侯二朋律师有幸办理一起杭州公司起诉深圳公司承揽合同纠纷案件。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深圳公司的股东无意中向代理人侯律师透露深圳公司已经被注销了。
这个信息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案件诉讼主体和诉讼程序的变化。
经过深入研究,侯律师分析了在诉讼过程中公司注销的处理思路,供专业人士参考,有些内容可能需要实践验证。
一、公司注销的直接法律后果根据民法通则第36条的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同时《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44条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公司终止。
由此可见,自公司注销登记之日起,公司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即消灭,公司也就丧失了民事主体资格,就不能再以公司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公司终止。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0条第4项的规定,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中止诉讼。
故而在诉讼程序中公司注销的,直接的法律后果是中止诉讼。
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申请裁定中止诉讼。
二、如何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0条第4项的规定,公司终止的,诉讼中止。
恢复诉讼的关键性前提就是确定权利义务的承受人。
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司注销登记前需要进行清算。
所以公司清算程序及实体权利处理是否合法直接关系到承受人的确定。
1、公司依法清算后注销作为原告的公司注销,若清算报告有对涉案债权归属做出分割的,应按照清算报告记载的权利人继续参加诉讼;若清算报告对涉案债权未做分割的,应由公司的全部股东继续参加诉讼。
作为被告的公司在注销前如果依法清算的,股东对已知债务都已处理完毕。
但是如果在清算中,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就债务承受问题达成协议后注销的,可以按照协议确定权利义务继受人。
实践中即便未做出处理的,公司全部股东会承诺承担全部责任。
在清算报告或者其他文件中,公司股东之间就债务分担做出的约定,不能约束权利人。
单位犯罪单位已注销的要怎么处理

单位犯罪单位已注销的要怎么处理
单位是由⼈组成的集体,⼈犯罪后会给社会带来巨⼤的影响,那如果单位犯罪会给社会带来多⼤的影响可想⽽知。
但是有些单位在犯罪后卖弄⼩聪明他们把单位注销就以为这样不⽤承担责任。
那么事实真的这样吗?店铺⼩编为您准备单位犯罪单位已注销的要怎么处理有关的内容,请看下⽂。
单位犯罪后注销还需要承担责任吗
被告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应当继续审理。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百⼋⼗六条审判期间,被告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应当继续审理。
《刑法》
第三⼗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条【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您有其它疑问,欢迎咨询店铺律师。
公司倒闭谁的责任?是追究法人代表还是股东?

公司倒闭谁的责任?是追究法人代表还是股东?1、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没有抽逃出资等行为,那万一最后公司资不抵债,进行清算,股东以出资为限承担责任,不以个人财产承担责任。
2、公司倒闭有很多原因,如果法人代表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热门城市:望花区律师千山区律师金州区律师抚顺县律师台安县律师长海县律师平山区律师海城市律师普兰店市律师新型的小公司不断地增加,也有一些小公司不断地倒闭。
公司倒闭有许多原因以及承担法律方面的问题,那么公司倒闭谁的责任呢。
公司倒闭谁的责任困扰着许多人,我们都需要去了解这些知识,看看是怎样帮我们解答吧。
一、公司倒闭谁的责任,法人代表还是最大股东?1、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没有抽逃出资等行为,那万一最后公司资不抵债,进行清算,股东以出资为限承担责任,不以个人财产承担责任。
比如原来股东甲出资600万,乙出资400万,公司经营5年后资不抵债,净资产4000万,欠款6000万,公司清算之后偿还了4000万债务,还有2000万,这2000万不需要股东个人以自己的财产偿还。
清算注销后,这笔债务就彻底结束了。
2、公司倒闭有很多原因,如果法人代表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股东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违法行为不追究责任。
3、法人代表直接利害关系就是公司结束,法人代表需要负责选择清算组人员,公司注销后法人代表资格消失。
4 、公司倒闭后,如果最大股东曾经挪用公司财产、公司财产和家庭财产不分,可能被揭开公司面纱,被要求以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
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是已经投资的资金无法收回。
二、公司倒闭法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法人责任是指一种以法人财产为基础的有限责任。
法人财产是法人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
法人的责任的实质是一种法人财产有限责任。
法人成立后,在正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外责任无疑应为法人的责任,应由法人来承担。
公司注销后诉讼主体怎么确定

公司注销后诉讼主体怎么确定经营中的公司所⽋债务以公司资产偿还,股东没有清偿公司债务的义务。
那么,公司注销后诉讼主体怎么确定?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注销后诉讼主体怎么确定公司注销后诉讼主体如何确定企业注销登记后,法⼈资格终⽌,诉讼主体资格也随之不存在,不能再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
为此,⼀般将会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诉讼主体:1、企业被注销登记时,清算主体或第三⼈在⼯商管理部门承诺企业注销登记后遗留的债权债务由其负责的,债权⼈可以做出承诺的清算主体或第三⼈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
2、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登记,第三⼈在⼯商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中承诺偿债,债权⼈既可以对清算主体或承诺偿债⼈择⼀⽽诉,要求其承担清偿责任;也可以⼆者为共同被告要求⼆者承担共同清偿责任。
3、被注销登记的企业为债权⼈的,如有权利义务承受⼈,可应其申请直接变更其为诉讼主体;⽆权利义务承受⼈或权利义务承受⼈表⽰不参加诉讼的,终结诉讼。
这⾥所说的“清算主体”应依注销登记企业的不同性质分别确定:国有企业的“清算主体”为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集体企业为企业的开办单位、部门,或投资⼈;联营企业为各投资主体;⼦公司以母公司为清算主体;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主体”为全体股东;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章程规定负有清算责任的股东、或股东⼤会选定的股东为清算主体;股东⼤会不能选定清算组的,派员担任董事会成员的股东为清算主体;外商投资企业应依据《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进⾏清算,成⽴清算组(清算委员会)。
未成⽴清算组的,清算主体为各⽅股东。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已不存在的,中⽅股东应通过申请特别清算程序对企业进⾏特别清算,成⽴特别清算委员会。
未成⽴特别清算委员会的,中⽅股东为清算主体。
为此,你可以根据该公司的性质,来确定清算主体——诉讼赔偿主体。
有问题需要沟通解决,要是对于其中内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进⼀步了解,建议您及时寻求店铺在线律师的的帮助。
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谁为被告?

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的,以谁为被告?2014年10⽉,陈某前去某公司索要长期拖⽋的货款,欲提起诉讼时,发现该公司已经注销。
李某应如何维护⾃⼰的权利?就此问题,笔者探析如下:⼀、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撤销属于违法⾏为。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法⼈未经清算程序不得办理注销⼿续,换⾔之,提供清算报告是企业法⼈办理注销登记⼿续的必备条件之⼀。
对此,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或者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
"《合伙企业法》、《个⼈独资企业法》更要求在清算结束后的15⽇内办理注销登⼿续。
清算是指企业为了终结原已存在的法律关系⽽对公司资产、债权债务进⾏清理及对资产进⾏处分的⾏为,是法律为保护债权⼈利益所做的强制性规定。
企业在依法清算时必然要通知已知的债权⼈并在法定期限内在报纸上进⾏三次公告;也就是说,被注销企业并不享有清算时是否通知和公告债权⼈的选择权。
但是如果被注销企业未办理通知和公告⼿续,未经过清算程序,怎样处理有关问题呢?法律对企业未经清算进⾏注销的⾏为,作出了对有关单位和责任⼈员给予⾏政处罚、甚⾄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
但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谁来承担该企业的债务呢?对这⼀重要问题,有关法律规定却不够全⾯。
企业未经清算即被注销,债权⼈因⽆法掌握、知道有关注销情况,其债权就极有可能因债务⼈被注销⽽化为乌有。
⼆、债权⼈应当以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为相对⼈主张权利。
当债务⼈法⼈资格不存在时,权利⼈遇到的第⼀困惑是如何锁定主张权利义务的相对⼈,⼀旦启动诉讼程序,更要选择适格的被告。
其实对这⼀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已经作了明确规定。
1992年7⽉14⽇开始实施的《最⾼⼈民法院关于〈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问题的意见》在第51条规定:"企业法⼈未经清算即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该清算组织为当事⼈;没有清算组织的,以做出撤销决定的机构(笔者认为该"机构"宜做⼴义理解,其中应包括开办⼈、出资⼈)为当事⼈。
企业终止后诉讼主体的确定

企业终止后诉讼主体的确定企业歇业、被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注销后的诉讼主体如何确定,一直是长期困扰法院民商事审判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由于我国民诉法、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详尽的规定,导致审判实践中认识上的不一致。
而正确确定诉讼主体,是查明案件事实,准确认定民事责任的承担的程序前提。
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一、企业终止的法律意义要解决企业歇业、被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注销后诉讼主体的确定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企业歇业、被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注销的法律意义。
(一)企业歇业。
企业歇业是指企业停止经营活动且不再继续。
企业歇业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企业自行申请歇业;二是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满6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的,视同歇业。
依照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2条的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应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但实践中大量存在应吊销而未被吊销并且按期参加年检的情况。
企业歇业后,应依法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但在注销登记前,其民事主体资格或法人资格仍然存续。
相对于企业被撤销、被吊销、注销,企业歇业较难认定。
如果企业自行申请或由有关部门责令停业或歇业整顿,如不存在终止情形的,不属于歇业范畴。
诉讼过程中,如依据原告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被诉企业停止经营活动已满一年,且不属于停业整顿的,可认定企业处于歇业状态。
企业已无财产和人员,但能查明企业公章、执照等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掌握的,企业未再继续开展经营活动,仍应按歇业处理。
已歇业企业仍然办理工商年检的行为,不影响对企业歇业状态的认定。
(二)企业被撤销。
企业被撤销是指企业根据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决定,自行或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使企业法人资格或民事主体资格消亡的特殊情形。
企业被决定撤销后应依法清理债权债务,清理后办理注销登记。
本文所称“企业被撤销”,仅指企业被决定撤销但未办理或未办理完毕注销登记的情形,企业此时的民事主体资格或法人资格依然存续。
企业注销后的法律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

企业注销后的法律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企业经营并不是⼀帆风顺的,相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经营不当⽽导致解散的有很多。
企业如经营不下去了就需要注销,相关的责任⼈也需要承担责任,那么企业注销后的法律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下⾯就和店铺⼩编⼀起来看⼀看吧。
企业注销后的法律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旦注销登记,公司即告终⽌,其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就告消灭。
换⾔之,公司⼀旦注销登记,公司就不复存在了,任何⼈都不可能向其主张权利了。
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障债权⼈的利益,《公司法》对申请公司注销登记做了严格的规定,除⾮因合并或者分⽴外,公司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必须经过法定清算程序。
所谓清算,就是通过⼀定程序了结公司对外所有的法律关系,并在清偿所有债务后将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给公司股东的程序。
清算程序中的⼀个环节就是由清算组核实债权并进⾏清偿,清算组应在清算期间通知、公告债权⼈,由公司的债权⼈向清算组申报债权,公司只有在完成清算程序后,才可以申请注销登记。
公司注销,其民事主体资格即消灭,正常情况下,本不存在也⽆法追究其民事责任。
但如果存在其他当事⼈如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应对该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形,则可以以其他当事⼈为被告,直接对其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如股东在公司注销的过程中,没有依法履⾏必要的清算义务,由股东承担清算不实的责任,即由股东来承担未履⾏清算义务的赔偿责任。
这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并不冲突。
如果股东履⾏了清算义务,那么⽆论公司是否有⾜够的财产能够清偿其债务,都不应追究其股东的责任,这正是有限责任本来的结果。
但由于股东未完全履⾏清算责任,导致原告未能申报债权和参与清算。
如果该公司清算的结果还有剩余财产,则被股东分配;如果该公司资不抵债,则本应按⽐例受偿的财产被其他债权⼈分⾛。
两种情形最终均导致原告债权的不能受偿。
⽽导致这⼀结果的原因正是由于股东未履⾏通知义务。
对此应承担的责任不再是⼀般的有限责任或⽆限责任,⽽是独⽴形成的赔偿责任。
被告公司注销如何处理

被告公司注销如何处理一、被告公司注销如何处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司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区分注销公司时依法清算和未清算两种情形。
如果在当事人起诉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组,依照公司法等规定进行了清算,则诉讼应当中止或者终止,当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实现自身权利。
通过解散公司或者对公司进行注销来躲避债务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从常识上来考虑法律上也不会允许债务这一块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这么大的漏洞,而在遇到被告恶意解散公司逃避债务的时候,建议可以咨询律师帮忙进行处理。
二、被告公司注销债务如何追回公司依法定程序进行注销,要成立清算组进行公告清理债权债务,如果经公告,在45天内,债权人没有申请债权视为自动放弃。
如果没有公告,没有进行清算,由股东来承担法律责任。
可以查工商档案,档案中应该有该单位债权债务承受人,否则工商部门不会核准注销的。
可以要求债权债务承受人承担责任。
三、被告公司注销诉讼主体如何确定公司依法注销,是指公司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规定的程序履行了清算程序,对公司所有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在此情形下,公司在注销前已经清结债权债务,明确了公司权利义务的承受人。
根据民法有关承继的一般原则,诉讼中公司的权利义务概由承受人承继。
所以诉讼主体可以直接变更为公司权利义务的承受人。
以上就是为大家解答的关于被告公司注销如何处理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在当事人起诉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组,依照公司法等规定进行了清算,则诉讼应当中止或者终止,当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实现自身权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律师。
企业注销后民事责任承担若干问题意见

企业注销后民事责任承担若干问题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现就审判实践中企业下落不明、歇业、撤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注销后诉讼主体资格认定、清算主体及民事责任承担等适用法律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一、企业下落不明的诉讼问题1、诉讼中,企业(被告)的法人执照虽未注销,但法院在原告提供的企业主要营业地、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登记注册地均不能查明其下落的,应告知原告继续提供被告的地址;不能提供或提供的地址仍查无下落的,视为起诉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二)项之规定,可裁定驳回起诉。
企业有共同责任人(共同被告)的,且该共同责任人并非下落不明、并能够应诉的案件,应对下落不明的被告公告送达。
2、企业在诉讼中虽不应诉、出庭,但在上述的主要营业地、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登记注册地有财产、人员的,应采用公告或留置送达方式送达。
二、企业歇业后的诉讼问题3、企业歇业是指企业停止经营活动且不再继续。
企业歇业是企业终止的一种情形。
实践中,歇业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企业自行申请歇业;二是企业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满六个月尚未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的,视同歇业。
企业停业整顿,不存在终止情形的,不属于歇业范畴。
4、诉讼中,法院依据原告提供的证据,认为能够证明企业(被告)停止经营活动已满一年,且不属于停业整顿的,可认定企业处于歇业状态。
企业已无财产和人员,但能查明企业公章、执照等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掌握的,虽无本意见第3条规定的情形,仍应按歇业处理。
已歇业企业的年检行为,不影响法院对企业歇业状态的认定。
5、企业歇业后应依法进行清算。
但在注销登记前,其法人资格仍然存续。
6、企业歇业后,已成立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清算组延续歇业企业的法人资格,为诉讼主体,债权人起诉歇业企业应以清算组为被告。
7、企业歇业后,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债权人起诉可以歇业企业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被告。
被告公司注销了怎么办

被告公司注销了怎么办有网友咨询诉讼中被告公司被注销了怎么办,具体得看被告公司性质以及公司注销程序才能制定相应的诉讼策略。
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股东有限责任有两层含义:其一,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属于法定的有限责任;其二,公司独立责任,股东责任与公司责任相互分离。
股东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债权人负责;公司的责任属于公司责任,原则上不能向股东进行追索,亦即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其作为法人团体或法人在法律上能够独立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资格。
因此,公司法对公司的注销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公司办理注销程序之前一定要依法进行公司清算,包括终止生产经营销售活动、了结公司事务、了结民事诉讼、清理债权和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
现实中,如果公司已注销,但尚有相关债务未清偿,债权人的利益如何保护?能否直接对公司股东提起诉讼?对于此类情况下应否追究股东责任,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在这种情况下追究股东责任缺乏法律的支撑,如果在公司经过一个正当的程序注销后仍追究股东责任的话,势必会破坏公司法人制度。
观点二: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股东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说没有法律的支撑,直接追究股东责任更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制度。
如果公司严格依法清算、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其法人人格绝对地、永久地消灭,其不能清偿的债务依法免除。
但是针对实践中大量存在未经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情况,存在的那些即使清算也难以发现的隐性债务,在企业被注销后才引发的纠纷,此时若继续坚持股东责任有限,则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显属不利。
此时就涉及“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如上所述,公司作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的企业组织体,以其所有的财产对外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投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因而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就像一层面纱将公司与股东的责任分开,即使公司财产未能全部偿还公司的所有债务,公司股东也免遭公司债权人的追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告公司注销,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本报记者万静
基本案情
讼争已有三年多却迟迟没有结果的本田诉重庆力帆商标侵权案,在经历了分案审理、重新追加被告等层层环节后,终于于2005年11月24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审理。
而各方关注的本田向力帆索赔一千二百多万的侵权赔偿金能否实现的各种猜测,由于被告之一的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简称力帆力邦公司)已经被注销,而变得更加不确定。
此次开庭,原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将被注销的“力帆力邦”公司股东———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力帆实业”)、王冰列为被告,参与诉讼。
据原告诉称,本田商标“HONDA”多次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驰名商标,并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被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重点保护商标。
但是自从带有“HONDA”商标的各种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受到各种侵权行为及假冒产品的侵扰,这些侵权行为及假冒产品一方面损害了社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误导了消费者,引起了消费者的误认误购。
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制造了带有“HONGDA”和“LIFANHONGDA”标识的摩托车,被告曹亚文销售了上述摩托车,其行为侵犯了四原告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于是在2002年7月,本田等上述四原告将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和曹亚文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四原告因侵权行为而受到的经济损失12601675.78元人民币;并向四原告赔礼道歉。
2004年3月底,正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被告之一的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在没有通知诉讼法院和原告的情况下突然注销。
于是应原告的申请,法院将“力帆力邦”公司的股东——“力帆实业”、王冰,以及本案的另一被告曹亚文共同列为被告进行审理。
庭审当中,原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等认为,虽然实施侵权行为的“力帆力邦”公司已经被注销,但是“力帆实业”和王冰作为该公司的股东,是其债权债务的承继主体,应承担“力帆力邦”公司所造成的侵权责任。
但被告“力帆实业”和王冰则予以反驳:他们作为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股东,在诉讼中注销“力帆力邦”公司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且进行了合
法的清算和公告,在公告期内四原告并未向原告申请债权登记。
因此,“力帆实业”和王冰不应再承担清偿责任;同时四原告主张商标侵权的主体为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而并非“力帆实业”和王冰。
让他们来承担侵权责任,于理于法都没有根据,因此,应驳回四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学专家解析公司注销的法律后果
究竟由谁来承担此案的商标侵权责任呢?公司被注销后,其股东还有义务对其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吗?就本案中人们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公司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的赵旭东教授。
问题一:在本案中,被告公司被注销,到底应该由谁来继续应诉并承担责任呢?其法律根据是什么?
赵旭东(以下简称赵):公司注销,其民事主体资格即消灭,正常情况下,本不存在也无法追究其民事责任。
但如果存在其他当事人如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应对该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形,则可以以其他当事人为被告,直接对其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本案中,法院在发现被告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被注销后,追加其股东“力帆实业”和王冰作为被告。
其法律根据可能是“力帆力邦”公司的股东,在公司注销的过程中,没有依法履行必要的清算义务,因此应对原告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问题二:如被告所答辩,“力帆力邦”公司的注销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进行了清算和公告,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履行清算义务呢?
赵:被告“力帆实业”和王冰在清算注销“力帆力邦”公司的过程中,虽然履行了公告义务,但却没有依法履行通知义务。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清算组成立后应当公告、通知债权人,以便债权人及时申报债权。
公告是面向不特定的任何人,其法律效果是对尚未知道或不确定的债权人产生告知的效果,而通知则是针对特定的、已知的债权人的专门告知。
这两项义务指向的对象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对于正在诉讼而可能产生债权债务的债权人,应该对其履行专门的通知义务,而不能以公告代替通知。
否则,清算义务人即存在过错。
我所说的被告“力帆实业”和王冰没有履行必要的清算义务,主要就是指其没有依法履行这种对原告的专门通知义务,因而导致本田未能申报债权和参与清算。
问题三:本来是公司侵权,股东并未侵权,为何要求股东承担侵权责任呢?
赵:的确,实施侵权行为的是公司,而不是股东。
但本案追究股东责任并非追究其侵权责任,而是未履行清算义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公司对本
田承担的是侵犯商标权的责任并形成侵权之债,但对于股东而言,他所承担的不是对本田侵犯商标权的责任,而是未履行清算义务的赔偿责任。
问题四:如果让已注销公司的原股东承担公司的侵权责任,这是否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相冲突呢?
赵:本案中,如判决“力帆实业”和王冰承担责任,这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并不冲突。
如果股东履行了清算义务,那么无论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财产能够清偿其债务,都不应追究其股东的责任,这正是有限责任本来的结果。
但由于股东未通知原告,导致原告未能申报债权和参与清算。
如果该公司清算的结果还有剩余财产,则被股东分配;如果该公司资不抵债,则本应按比例受偿的财产被其他债权人分走。
两种情形最终均导致原告债权的不能受偿。
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正是由于股东未履行通知义务。
对此应承担的责任不再是一般的有限责任或无限责任,而是独立形成的赔偿责任。
问题五:您觉得本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赵:有两个方面值得借鉴。
其一,对有限公司的股东而言,应全面认识公司注销的法律后果,并非公司一经注销,一切万事大吉,要特别重视其在公司清算中的义务和责任以及不当行为可能引起的法律风险,如果未能履行法定的义务,将可能导致直接的民事责任;其二,对债权人而言,并非作为债务人的公司一经注销,自己的债权就无从得到保障。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本案的情形,债权人可以依法向已注销公司的股东请求赔偿,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