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综述
美国文学总结
美国文学总结美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文体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美国文学的特点和影响,希望读者能够对美国文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反映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也深刻地反映在了美国文学中。
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交融,使得美国文学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内容。
例如,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以及拉斯姆斯·沙迪的作品《千万次的告别》都深入地反映了非洲裔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和种族歧视问题。
同时,美国文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关于移民和流亡的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耶尔·玛特基的《侍女的故事》等,这些作品都以独特而真实的方式表达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痛苦和奋斗。
二、对人性的思考和揭示美国文学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揭示,呈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点,比如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述了个人欲望和贪婪的堕落,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中探讨了人性中的野蛮和暴力倾向。
但是,美国文学也揭示了人性中那些令人感动和崇敬的品质,如荣格的《舞人木偶之死》中展现了人类对友谊和爱的渴望,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讲述了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提倡了宽容和正义。
三、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美国文学不仅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还对历史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在美国的历史中,有许多黑暗的时刻,比如对土著人、非洲裔美国人和女性的歧视等。
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反思工具,呈现出了对这些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的批判。
例如,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一个贫穷少年的目光,展示了奴隶制度和社会不公的丑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
华裔美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些早期华裔移民开
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和游记。
这些作品记录了他们的旅程、困境和切身的
体验,成为了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
的华裔美国作家开始涉足其他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等。
20世纪后期,华裔美国文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些重要的
作家如蔡美儿、胡天、杨显惠等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
关注。
这些作家深入探索了个人与文化、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创造出
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视角和文学风格的作品。
此外,他们的作品也探讨了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社会议题,使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圈中成为了一
个重要的存在。
在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崔抢先生的《我的故乡是故乡》、蔡
美儿的《喧嚣城市之光》、巫毓华的《红楼贵公子》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华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又揭示了种族
和社会问题。
同时,这些作品也以精湛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吸引了全球读
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现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在20世纪初得到起步,并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领域,华裔美国文学深入
探索了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们在美国社
会中的角色和身份认同的窗口。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这
一领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提供了基础。
我们期待着华裔美国文学继续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当代美国文学》读后感
《当代美国文学》读后感《当代美国文学》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不忍离去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世界,感受到了美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首先,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当代美国文学的丰富多彩。
从传统的文学巨匠如托马斯·品钦和菲利普·罗斯,到新兴的作家如科琳·哈丁和威廉·福克纳,每一位作者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
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从现实主义到奇幻文学,从文学批判到心理小说,每一部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其次,这本书还为我们揭示了当代美国文学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对于人性、社会、政治等议题的反思和探索。
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声音,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们的思想火花和情感共鸣。
最后,这本书还为我们提供了对当代美国文学发展趋势的一种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多元融合,当代美国文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作家们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技巧和表现形式,挖掘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学资源,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文学世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美国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灵感。
总的来说,《当代美国文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美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性,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思想火花,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和创作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愿我们在这个多元和开放的文学世界中,不断探索和前行,为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doc】《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总第115-118期)目录
《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总第115-118期)目录聚会《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总第115一l18期)目录小说[美国]约翰?巴思冯昱曼译09.1学术综述(跨国界)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走势劳伦斯?布尔着王玉括译o9.1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乔国强09.1理论与争鸣伊瑟尔的批评之路朱刚o9.1文学疆域的拓宽和思维观念的颠覆——论特纳的《文学的心灵》何辉斌09.1翁伯托?艾科的开放作品理论初探朱桃香O9.1理论的翻译与变异王宁09.2"科学"还是"信仰"?——从新批评到德里达张琦09.2"沉默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的先行者毛娟o9.2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历史与现状石平萍09.2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杨向荣09.3论劳伦斯?布尔的环境文学批评理论方红09.3寻归自然,呼唤和谐人性——艾丽斯?沃克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刍议张燕杜志卿09.3关于文学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问题杨丽娟刘建军09.4哈特曼解读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表现张跃军09.4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王守仁吴新云o9.2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意识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应伟伟09.2论帕慕克小说《白色城堡》中的身份建构张虎09.2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空间"释读赵晶辉O9.3《抵达之谜》的"模仿"主题解读赵祥凤09.3《雨中的猫》的符号学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猫和女性李瑾李琳O9.3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王维倩O9.3年寄话语与青春诗学:论《伯格的女儿》中的文化病理学意蕴沈艳燕09.3流散身份认同——读V.S.奈保尔的《世间之路》周敏o9.4对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原型阅读李正栓孙燕09.4从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得主看创作理念的百年嬗变朱振武李青林09.4《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对大屠杀的深层思考朴玉09.4 "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创作风格论詹虎o9.4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看大江健三郎的叙事艺术霍士富o9.4勒克莱齐奥专论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高方许钧o9.2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简述谭成春o9.2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袁筱一o9.2与沙漠的和谐结合——析勒克莱齐奥的《沙漠》鲁京明冯寿农O9.2诗歌评论历史,文化身份与语言艺术——《"飞翔号"纵帆船》的后殖民解读王苹o9.1从迈克?朗利诗歌看互文写作与文学创新夏延华09.1试论罗伯特?克里利"自足的存在"之语言观刘朝晖09.1国别文学研究"太多的理性是赤裸裸的疯狂"——《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伪理性剖析潘家云o9.1斯维夫特小说《糖果铺店主》的叙事心理与叙事策略苏忱09.1学者的迷惘与探索——论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姜兆霞09.1身体的再现——论拜厄特小说《太阳的影子》中的父亲形象徐蕾o9.1"属下"的声音——《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张峰09.1论《小大亨》中后现代话语的熵蔡春露09.1过火的游戏——"剪刀手"威廉?巴勒斯的文本解构策略萨晓丽09.1历史与文本的交融: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佬》丁夏林o9.1论《我走了》中的循环式主题结构戴秋霞张新木09.1 人魔神交融的"三位一体"——《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女主人公形象分析刘祥文O9.1诗歌形式作为政治表达:索妮亚?桑切斯诗歌的一个维度罗良功09.2175?当代外国文学No.4,2009论加里?斯奈德的诗学观从对《死者》的重写看欧茨的创作观流连忘返陈小红09.2单雪梅09.2——《火山恋人》的叙事时间分析郝桂莲09.2《奥斯卡与露辛达》:承受历史之重的爱情故事彭青龙09.2 论美国华裔女作家何舜廉小说《玛德琳在沉睡》魏全凤o9.2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诗歌杨明明09.2移民的境遇——马拉默德小说中的种族抒写傅勇09.2《占乩板旁的对话》中语言超越观与游戏观的争锋杨国静09.3《白噪音》的叙事策略与文体风格陈红成祖堰09.3诺曼?梅勒小说的书写动机-9主题任虎军09.3《夏洛克行动》中内心探索的外化策略罗小云09.3当代美国生态诗歌的"审丑"转向闰建华09.3路易?祖科夫斯基的客体派诗歌观桑翠林09.3德国移民文学的发展陈民09.3试析弗?马卡宁的近作——长篇小说《惊恐》陈静09.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百衲被"袁霞09.3论罗迪?多伊尔对爱尔兰母亲身份的建构林瑞韬石云龙09.3从《禁卫军之树》看商业元素与历史文化的融合郭宇09.4 灯火阑珊之处——乔伊斯《死者》的圣杯骑士传统罗益民张荷O9.4论菲利普?罗斯小说《鬼退场》的叙事策略林莉09.4上帝已死,幽灵犹在——评芭芭拉?金索尔弗的《毒木圣经》徐广联O9.4华裔作家文化转向原因探析赵文书09.4神话?民族志?自传——论《黄女人》的多维叙事空间王卓09.4女权,爱情与当代澳大利亚女性小说王腊宝王丽萍09.4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边缘意识梁中贤09.4朱迪思?赖特生态思想研究毕宙嫔09.4反抗抑或追随?——河野多惠子初期小说《搜罗幼童》探析王奕红赵群09.4文字载体与审美内涵的和谐统一——《挪威的森林》的叙事策略吴雨平09.4访谈录性别研究的未来——与托莉?莫伊的访谈何成洲09.2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访谈录[韩国】李良玉朱云译舒程校o9.3卡洛斯?富恩特斯访谈录[西班牙]胡安t克鲁斯(164)张伟劫译o9.3书评一部关于文化的概念史和论争史的杰作——评《文化:核心概念》韩启群O9.2176?视野,视角与方法——读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王晖09.3小说史的模式,问题与细节——评《当代英国小说史》张和龙09.4学术动态"理论热"之后的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哈佛一燕京第7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英美文学论坛"综述王莉09.1理论争鸣?历史观照?文本再现——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l4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侧记胡静09.1西蒙娜?德?波伏瓦百年:重新发现海狸——"波伏瓦及其"-3代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黄荭o9.1赞美这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上的朗诵诗[美国]伊丽莎自?亚历山大gv--g-'~译09.2对话-9争鸣:多维视野中的当代外国文学_2oo8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程爽09.2 21世纪的文学对话与多元文化汇通——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200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岳峰09.2华东地区第五届外语教学研讨会暨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外公(外一首)吕洪灵赵丽雯09.2[美国]贝拉克?奥巴马张子清译09.3《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简论袁佳玲曾建湘09.3英国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简讯09.3经典研究?流散研究--洼别研究—_-2oo9年'-3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张敏黄宇洁09.4文化?语境?读者——美国华裔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程爱民O9.4中澳文学对话会侧记王理行09.4郑重声明09.4申报启事09.4《当代外国文'g))2009年(总第1l5一l18期)目录09.4会讯2009年当代外国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征文o9.1韩国莎士比亚协会国际研讨会会讯09.1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讯09.1美国华裔文学国际研讨会预备通知09.1《当代外国文学》注释体例说明09.22009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启事09.2第七届全国戏剧文学研讨会暨中外戏剧与莎士比亚研究论坛会讯o9.3专题研讨会会讯09.42010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征文09.4。
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苏晖溪云: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伽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71学效用十分明显。
如对当代诗人PhilipLarkin的五行诗典范作品“HomeisSoSad”的押韵格式分析以及有关释义,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最具创新价值和特色的几个方面,当然,该书的创新之处远远不止这些。
这里仅举譬一斑,借此说明这一艰难的学术工程所具有的学术水准和理论价值,以期引发学术同道新的发现。
最后要说明的是,尽管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由于本书的主要任务所限,作者对本书未涉及英语诗歌的技巧和批评理论的研究而留有遗憾,但它已为作者自己或者后来者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作为一部研究英语诗歌基础理论的力作,对我国英语诗歌研究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是我国英语诗歌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必将产生深广的影响,深受广大诗歌爱好者、研究者的欢迎。
引用作品【WordsCited】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NieZhenzhao.AnIntroductiontOEnglishVerseRhythm.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sPress,2007.](襄樊学院中文系李定清)(责任编辑I西流) 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_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007年7月21—23日,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这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代写作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联合举办,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承办。
本次大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
2008年富布赖特当代美国文学研讨班综述
动态2008年富布赖特当代美国文学研讨班综述王玉括一年一度的富布赖特当代美国文学研讨班为我国美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2008年6月20日至8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举行的富布赖特当代美国文学研讨班,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18个国家的18位学员围绕当代美国文学的近20位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学习与研讨,具体的感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1.鲜明的教学目的:(1)通过研修当代美国文学,为美国以外从事美国研究的教师与学者提供进一步理解美国社会、文化与文明的机会;(2)审视美国当代主要作家、流派以及文学运动在继承美国文学经典传统的同时,为美国文学确立的新方向;(3)把当代美国文学置于历史语境及当代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来考察;(4)帮助美国以外学者完善美国文学课程设置,改进美国文学教学。
秉承这一目的,本届研讨班的负责人托马斯#拜尔斯(Tho m as Byers)教授围绕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族裔性与跨国界书写等特征,重点选择了当代非裔美国文学、亚裔美国文学、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以及印第安裔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与作品,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性等为切入点,比较全面地对比分析了当代美国文学的特点及其与美国文学传统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选择讨论的主要内容分三种:(一)小说家及其作品:托马斯#品钦5拍卖第49号6 (1966)、汤亭亭5女勇士6(1976)、唐#德里罗(Don De L ill o)5白噪音6(1985)、托尼#莫里森5宠儿6(1987)、卡伦#山下(Karen Y a-m ash ita)5热带之橙6(1997)、钟芭#拉希莉(Jhumpa Lah iri)5疾病解说者6(1999)、帕西瓦尔#埃弗雷特5抹除6(2001)、桑德拉#西斯内罗斯(Sandra C isneros)5焦糖6(2002)和朱莉#大塚(Julie Otsuka)5天皇在位时6 (2003);(二)剧作家及其作品:奥古斯特#威尔逊(August W ilson)5栅栏6(1985)、苏珊)洛丽#帕克斯(Suzan-Lori Parks)5维纳斯6(1996)和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 5家庭至上者/喀布尔6(2001);(三)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艾伦#金斯伯格(A llen G ins-berg)5嚎叫及其它诗作6(1956)、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 R ich)5艾德里安娜#里奇诗文选6、萨拉#戈勒姆(Sarah Gor ha m) 5疗救6(2003)、杰弗里#斯金纳(Jeffrey Skinner)5盐水健忘症6(2005)和哈利耶特#马伦(H arryette M ullen)5循环百科6(2006)。
美国现当代文学讲稿
美国现当代文学讲稿 1 (2010-9-5 ) Lecture 1Introduction一、美国文学各历史时期简介Introduction of Periods of American Literature1. 殖民地时期Colonial Period(1607—1765)2. 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Period of Enlightenment and Revolutio(n 1785—end of 18thcentury)3. 浪漫主义时期Period of Romanticism( 1800—1865)4. 现实主义时期Period of Realism( 1865—1914)th二、20 世纪美国文学简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914---2000)5. 现代主义时期Period of Modernism ( 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文学From theFirst World War to the Second World War.6.当代文学( 1945—2000) 战后美国文学分为两个时期Now this period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1) 美国冷战时期的文学From 1945 to 1960s. (the Cold War) 2) 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From the endof 1960s to the present day. (Contemporary diversified literature)二、美国现代文学简介Period of Modernism (1914—1915)1. 历史背景Historic background: 第一次大战使欧洲陷入了一片血与火之中,美国在1917 年宣战为了结束一切战争而战。
The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 brought misfortune on humanity. In 1917 America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and helped to stop the war.美国人为响应“为和平而战”的号召,奔赴欧洲战场。
美国本土裔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2015年美国本土裔文学专题研讨会综述
但依 旧顽 强生长 , 不可 轻视 , 因而拓展 相关 批评 理论和研究范 围极具必要性 。王微 ( 中 国人 民大学 ) 认为 , 寄宿 教 育给本土裔 文学 的意识形态 , 文化传 承等方 面带来 的冲击不容 小觑 , 也可能是 目前 本土裔文 学 中世界 主义
与 民族 主义矛盾的间接起 因 ; 胡铁生 ( 吉林大学 ) 从文 学发生学的角度 , 阐述了美 国印第安文学从主流到弱势 ,
l 7 4・
・
美 国本土裔文学研究 的现状与展望
美 国本土 裔文 学 ( 国 内外 ) 研 究 的理 论思 考
自英语 演说 与抗辩 文学 以来 , 美 国本 土裔 文学对 白人文 学文 化呈现 出疏离 回避 , 踟躇抵抗 , 杂糅融合 相 更 迭的探索模式 , 而对美 国本土裔文学史 的研究 , 也 从早期 的发展模 式梳理 , 身份认 同研究演变到关 于其成为 美 国文学 开端 的合 理性 问题 , 本土 裔与其他 族裔文学 的对 比研究 , 以及 当代语境 下本土裔 文学与 民族 主义的 关 联。邹惠玲 在其 “ 美 国印第安 文学研究现状 及对 当下我 国学界研究 的建议”中, 综述 了美 国学者在 2 0 0 O 一 2 0 1 0年间关于美 国本土裔 文学研究 的期 刊论文 , 正视 了本 土裔文学在 国外 的研究 与批 评虽然远 离文学 中心 ,
裔文学 研究代表 云集 申城 , 其 中不仅包括 在本领域 已经 成名立言 的学者 专家 , 也吸引 了一 大批崭露头角 的年 轻研 究生 。与会 者打破桎梏各抒 己见 , 就 我国美 国本 土裔文学研究 现状与未来 , 教学情况 等各多方 面话 题进 行 了热烈 的讨论 。会议以专题发言和座谈 沟通 为主要模式 , 相互交 流了各 自在美 国本 土裔 文学 领域 的新成果 , 并 对该领域蓬勃有力 的未来进行 了展望 。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24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宗 蔚(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摘要:通过对近五年国内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特点与创新之处,以及重要发展和研究动态。
关键词:五年;美国文学研究;特点;创新之处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71-04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宗蔚(),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美国文学作为国别研究仍保持着热点的状态。
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这一研究领域所出现的诸多特点与创新之处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的视域进一步延伸 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众多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有二战以前就已成名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也有二战后才崭露头角的梅勒、辛格、赖特、托妮莫里森、索尔贝娄、拉尔夫埃里森、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达德利兰德尔、辛西娅欧芝克、华裔作家赵健秀、汤亭亭、黄哲伦、美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等。
论文所研究的范围涉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类。
美国文学研究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即时回应当下文坛,与国外的文学发展同步合拍的特点。
美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很快就受到关注,其中不乏对21世纪出现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
例如,朱雪峰探讨了厄普代克在2006年6月出版的《恐怖分子》的现实意义[1];王守仁从德里罗的《国际大都市》(2003)、罗斯的《反美阴谋》(2004)、多克特罗的《进军》(2005)、沃尔曼的《欧洲中区》(2005)入手,探索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2]。
美国文学研究报告范文英语
美国文学研究报告范文英语# 美国文学研究报告## 引言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本报告旨在探讨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 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美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在早期的殖民地文学中,宗教、探险和个人经历是主要的主题。
随着美国独立的建立和国家发展的进程,美国文学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9世纪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被公认为美国文学的开创时期。
这时期诞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亨利·大卫·梭罗和纳撒尼尔·霍桑等。
他们通过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等多种风格,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经典意义的作品,如《瓦尔登湖》和《红字》等。
20世纪是美国文学的现代时期,也是美国文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一系列杰出的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弗朗茨·凯夫卡的《城堡》和托马斯·品钦的《美国牧歌》等。
同时,美国文学也开始注重探讨社会问题和反映多样性,显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倾向。
## 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主义:美国文学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理念,强调个人自由、人权和人道主义。
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创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多元性:美国文学体现了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的特点。
美国文学的多元性体现在对种族、性别、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表达。
美国文学通过多样的声音和视角,传达了不同族群和群体的独特经历和故事。
3. 探索和创新:美国文学倡导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美国文学作家通过自由思考和创新的写作风格,开拓了文学的新领域,并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文学形式。
4. 现实主义:美国文学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强调日常生活、社会问题和人类存在的真实性。
现当代美国科幻文学研究述评
幻文学研 究主要侧重于其历史及文学地位 、 社会研 究和 文化研 究等方 面, 但未来仍有许 多问题亟待探 索, 尤其是在后现代 多元文化视域 下考察其 与 中国文 化之关联 , 以及科幻文学通过影视等途径 实现跨 界传 播
的现 象 等 。
关键词 : 科 幻文学; 美 国文学;后现代
中图 分 类 号 : I 7 1 2 . 1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1 O 1 2 ( 2 0 1 5 ) 0 3 —o 0 9 4 —0 6
t he c r os s —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v i a me d i a s u c h a s mo v i e s nd a t e l e v i s i o n p r og r a ms . Ke y wo r ds:s c i e n c e ic f io t n;Ame ic r a n l i t e r a t u r e;p os t mo d e m
p o p u l a r i t y u n t i l t h e p r e s e n t d a y. S t u d i e s o n mo d e m a n d c o n t e m po r a r y Am e r i c a n s c i e n c e ic f io t n f o c u s o n h i s t o ie r s ,i t s l i t e r a r y s t a us t ,s o c i l a a n d c u l t u r a l p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d S O o n. The r e i s s t i l l m u c h t o be e x pl o r e d, s uc h a s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Ch i n e s e c u l ur t e f r o m he t p os t mo d e m mu l t i c u l t u r a l p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
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
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李美华女性文学已经进入美国主流文学,成为美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由于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学创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由男作家统领天下的领域。
越来越多的女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加入了作家的行列。
像她们的男同胞们一样,美国女作家在观察美国社会、体验美国生活的同时也拿起笔来把她们观察到的现象和体验过的生活描述下来。
在她们的作品中,有关种族、文化与自然、性别与历史、经济与传媒等等问题都有涉及。
不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看,女性文学都不比男性作家的作品逊色。
女性文学不但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已经进入美国学术界,成为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和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分不开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掀起了第二次浪潮,随着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应运而生。
女权主义文学评论家从女性角度解读作品、分析作品,在文学评论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女性文学的研究,而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关于女性文学的论文、专著也不断问世。
如克伦奇・布鲁克编著的《诺顿女性文学选》、哈罗德・布卢姆编的《美国女小说家——1900-1960》等,其他著作还有《美国女诗人》、《美国本土女作家》等等。
而对女作家个人作品的研究专著更是枚不胜举。
目前,由于研究主题越来越具体,美国女作家也出现了好几个分支。
从地域上分,最为突出的就是美国南方女作家,第一代南方作家主要都是男作家,而第二代南方作家群便出现了一些才华横溢的女性,特别是尤多拉・韦尔蒂、弗兰纳里・奥康纳和卡森・麦卡勒斯。
二战以后,又一代南方作家渐渐成熟,而这一代南方作家却几乎被女作家所垄断。
这一代女作家一般和农耕生活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这些女作家作为“南方人”的意识还是很强。
在她们笔下的南方,人们大多居住在城镇里,只是偶尔才到乡间去,或是到老家去搞家庭聚会。
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
作者:李美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刊名:
外国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 FOREIGN LITE NhomakorabeaATURE STUDIES
年,卷(期): 2003(3)
被引用次数:1次
引证文献(1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裔的女作家。虽然拉丁裔女作家的创作传统可以追溯到】9世纪,但从60年代开始,拉丁裔美国侨民才开始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得到认可。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拉丁裔女性群体的表现等方面都引起了评论界的争议。当然,她们也在写小说、:睢小说、自传、散文等,但她们往往把各种体裁结合起来,在自传和小说、叙事和诗歌之间找不到清晰的分界线。例如,渡多黎各体,这本书里既有诗歌、叙事,又有书信、日记和自传内容。此外,拉丁裔女性文学中还出现了一种与传统的文学体裁迥然不同的流派,这种流派被称为证明书(testimonio)。它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自传,但是,自传的焦点却不是个人和与个人有关的私事,而是与公众有关的事。拉丁裔女作家创拉丁裔女作家有的用英语创作,有的用西班牙语创作。对于应该用哪种语言创作,评论家们众说纷纭。有的评论家认为,既是美国作家,就应该用英语创作,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则不以为然。80年代以来,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要刻画生活中涉及不止一种语言的人物形象,用本国语言的不I司形式对西班牙语和英语进行应用应该是最成功的方式。但是,女作家们没有受到这些不同看法的限制。例如罗莎里奥·莫拉莱斯,她主要用英语进行创作,但碰到用英语无法表达的东西,她拉丁裔女作家在作品中致力于表现自我和自我所属的群体,对性别、种族和阶级等问题都有所涉及,既有针对他们作为拉丁裔少数族群自身的,也有针对处于支配地位的美国文化的。拉丁裔女作家的作品作为美国女性文学中的一个分支,给评论家和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犹太女作家从19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多种文学体裁上让自己的声音回响在美国文坛,从诗歌、小说、戏剧到散文、新闻报道,应有尽有。早年犹太女作家多在由新移民的犹太人办的报纸上发表作品,抒写犹太人的主题,同时既表达了对美国价值观念的遵循,电赞美了犹太女性的品质。到了20世纪,大量犹太移民的涌入更是为美国犹太女性文学的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女作家一样,犹太女作家拿起笔来描写了她们移民美国后的苦难经历和在新世界为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种大气候下,越来越多的犹太女作家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活跃在美国女性文坛上。其中较为突出的有蒂莉·奥尔森。自60年代开始发表小说以来,她在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她的作品描绘了贫穷、疾病、寂寞等人们不可避免的困雌,集中描写了母亲和女儿的关系问题。她于1962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告诉我一个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1978年发表的小说《寂然无声》则成为经典作品。另一位代表性女作家是辛西娅·奥菠克,一个集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于一身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曾获得欧·亨利奖。小说《食人星系》(1983)、《斯德哥尔摩的弥塞亚》(1987)、短篇小说集《异教徒拉比和其他故事》(1971)及《流血和三个中篇》(1976)等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品。辛西此外,还有美国本土女作家。这一群体相对较小,因为“本土”在这里是指印第安人女作家。美国本土文学历史相对较短,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这一群体的女作家虽然为数不多,有一些女作家却已脱颖而出,在文学界受到广泛关注。本土女性文学中第一部为人知悉的作品是索菲娅·艾丽斯·卡拉汉1891年发表的《怀尼玛:森林之子》,这部作品体现了印第安人对美国政府针对印
“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综述
“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综述2007年1月12日―15日,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联合主办的“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学术刊物与出版社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探讨当代美国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主编助理罗良功教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赵一凡研究员在发言中简要介绍了新历史主义的起源及其特征,认为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新历史主义强调对文学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治理。
他认为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特色是:(1)反自由派的中庸与形式派的冷漠。
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主动透析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话语矛盾,着重提示正史掩压下的另一性,刻意破坏人文学术传统教规。
(2)文化人类学变种。
新历史主义既不是旧历史主义的原样回归,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单纯复兴,而是一种解构后世界中的历史主义。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杨仁敬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美国“X一代作家群”不仅继承了品钦等人的拼贴、戏仿、玩文字游戏、事实与虚构相结合等艺术手法,而且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创新,使后现代派小说有了新的发展。
他认为其艺术创新具体表现在:(1)跨国体裁的选择和描写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2)对信息时代各种科技人物的刻画;(3)涉及科技的学科更广泛更尖端;(4)追求小说的音乐化;(5)努力写出优美的散文。
认为“X一代作家群”的小说拓宽了当代读者的视野和思路,将最新的科技尤其是电脑信息融入了后工业社会的生活中去,不乏反讽和幽默的色彩。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刚教授提出了批评理论的“麻烦”这一话题。
他以中美不同时代的男性和女性的差异,特别是针对女权主义的传播造成某些男性女性化的问题提出的“理论带来麻烦”的观点,令人不禁对美国小说中的父权制和女权主义进行反思。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郭继德教授探讨了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中国情结”,并指出密勒重视中美两国的文化和友谊,一生为其剧作在中国上演和让美国人了解和观看中国戏剧做出了很大努力。
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_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_苏晖
“
”
,
与会学 者 就 查 尔 斯
·
伯 恩 斯坦 与 美 国 语 言
、
派 诗歌 兰 斯 顿
、
·
休 斯 的 诗 歌 艺 术及 其 影 响 2 0 世 纪 美 国 经 典 诗 人 重 评 少 数族 群 诗 歌 现
、
、
、
1 世 纪 的 中 美诗 歌关 系 等 六 个 方 面 的 议 题 展 开 了 热烈 讨 论 当代 诗歌 形 式 与政 治 2 0 一2 一 查 尔斯 玛 乔瑞
,
·
伯恩 斯
、
坦 教授 湖 北 省作 家 协会 主 席 华 中师 范 大 学 王 先需 教 授 兰 斯 顿
,
休斯 协 会 现 任 主 席 美 国
,
。
马 丁 一 奥 根 索 拉 教 授 中 国 教 育 部社 科 司 期 刊处 田 敬 诚 处 长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文学 院 院长 胡 亚 敏 教 授 在 开 幕 式 上 发 表 了热 情洋 滋 的 讲话
安 建筑 科 技 大 学宗 文 鸣 从 不 同角 度 对艾 略 特 的 诗 歌 进 行 了 重 新 解 读 ; 西 南大 学 罗 益 民 教 授
论 述 了 安 廷 诗歌 中的 莎 士 比 亚 主 义
、
“
”
;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孙 宏 教 授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李 成 坚 教授
、
、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郭 萍副 教 授 长沙 理 工 大 学 于 启 宏 副 教 授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刘 兮颖 分 别 对
。 ·
、
、
、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池大红 谭素钦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单个作家作品研究、文类(体裁)研究、批评与理论研究、文学流派与思潮研究、美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以及对美国文学研究本身的研究等类型。
可以说,目前国内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显示出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态势。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近五年来,国内的美国文学研究又出现了诸多创新之处,这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视域的延伸近五年来,美国20世纪的现当代文学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相对而言,20世纪以前的美国传统文学研究则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势。
据《外国文学评论》中所附的《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统计(以下有关统计数据均来源于此“索引”,不再一一注明),在对美国经典作家的研究中,有关霍桑及其作品的论文只有十来篇。
①研究其他的作家及其作品的论文也都未超出十篇。
而在美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关于海明威的论文有三十多篇,福克纳的有二十多篇,索尔·贝娄的有近十篇,托妮·莫里森的也有十多篇。
在研究中涉及到的经典作家仅仅只有十多位,而有近100位现当代作家被介绍、研究和评价,其中既有二战前成名的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等,又有二战以后崭露头角的作家,如小说家厄普代克、梅勒、欧茨、冯尼格、海勒、巴思、霍克斯、巴塞尔姆、托马斯·品钦、纳博科夫;戏剧家阿瑟·密勒、田纳西·威廉斯、阿尔比,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爱丽丝·沃克,华裔作家汤亭亭、谭恩美、哈金(金雪飞)、任慧明、韩素音、任璧莲、於梨华、弗兰克·秦等。
近五年来的美国文学研究在拓展了以往的研究视域之外,还表现出了研究者们紧跟作家创作、回应当下文坛的即时性特点。
比如,杨昊成的论文《〈洛丽塔〉,一个哀伤的故事》②是就纳博科夫1991出版的新作《洛丽塔》而作的;陆薇的《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③和郭栖庆的《无奈的等待,等待的无奈:哈金和他的获奖小说〈等待〉》④中论述的《骨》和《等待》分别出版于1993年和1999年。
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翻译作品
现当代小说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现当代作家 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文化交流活动
美国现当代作家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作家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相 互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思想。
国际影响力
美国现当代小说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作品获得了国 际奖项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挖掘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
03
意义,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02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美国读者对现当代小说的认知、评价和 反馈
总结现当代小说在美国传播和接受的规律和 特点,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探究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传播历史和接受现 状
有鲜明拉丁美洲特色的文学作品。
03
亚洲文学
美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实验性叙事技巧和跨文化元素对亚洲作家产生了
影响。这些作家开始在作品中探索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尝试
创新叙事手法,丰富了亚洲文学的表现形式。
对全球文学交流的贡献
1 2 3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美国现当代小说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与其他 国家的文学作品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相互理解和交融。
05
美国现当代小说对世界文 学的影响
对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
01
法国文学
二战后,美国现当代小说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作家们
深受美国文学的启发,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的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创
造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02
拉丁美洲文学
美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多元文化元素为拉丁美洲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
同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
同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作者:商轶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第05期2019年8月19日至21日,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和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济南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9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会议紧紧围绕“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前沿问题”这一主题,从21世纪外国文学批评理论新方向、数字人文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21世纪外国文学新动态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若干前沿问题21世纪以来,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环境有了很多的新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这些变化越来越显著,创作方式、研究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中仍然存在若干前沿问题,外国文学的研究创新必须要立足中国,走向世界,而不能使外国文学研究成为国外文学及理论的“传声筒”。
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指出,M.H.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就是人学”,其文学批评在坚持理性思维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文导向。
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通过质疑西方文学源头的“两希”启发当下学者关注古典文学,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挖掘新的前沿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陶家俊教授对比了萨义德、劳伦斯和卡桑诺瓦对跨文化的文学关联性的思考,指出三者的思想虽在学理上有根本不同,却在思考文学关联性问题时的价值和伦理趋向惊人相似。
山东财经大学学者丁兆国比较了后殖民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异同点,指出二者的关系从对抗批评到对话融合。
学者们还运用最新的视角来解读当代外国文学作品。
河海大学学者胡碧媛关注《管家》中女性化个体与包含差异性的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南京大学学者王素英解析了《苹果笔记本》中作者以世界主义视角展现的对爱的思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者高莉敏通过考察《犹太警察工会》中犹太人对家园的想象与建构,揭示了只有当犹太人“走出去”才可能建构起独立自由的身份。
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学中的新现实主义2019-06-20⼀、引⾔新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界热点话题之⼀。
新现实主义不只局限于⽂学领域,⽽且出现在国际政治、⾦融、⾳乐、影视制作等许多领域,是社会进⼊后⼯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种⽂化现象。
在当代美国⽂学中,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创作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年代的欧美⼩说,经过三⼗多年的发展,它将现实主义的内容和后现代的⼿法合为⼀体,形成了所谓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现实主义产⽣的背景⼆战的正式结束,⼈类历史从此掀开了重要的⼀页,同时这也标志着20世纪美国⽂学发展史上⼀个时代的终结。
美国后现代主义⽂学的精英们,在⼆战之后崭露头⾓且逐渐形成趋势。
其创作流派有表现主义、荒诞派和⿊⾊幽默等。
后现代⼩说充分反映出第⼆次世界⼤战后,美国⼴⼤⼈民⼼神不宁、精神紧张、空虚的状态。
残酷的战争和⽆情的杀戮,使得⼆战后的美国社会满⽬疮痍,历经战争涂炭的⼈们惊恐地发现他们⽣活在⼀个混乱不堪、荒唐可笑的世界⾥,⼈的存在、价值及尊严已然消失殆尽,这⼀切引发了美国⼩说家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进⼊20世纪70年代,在克服了诸多困难之后,当代美国⼩说迎来了新的转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们⽣活⽔平的提⾼,⼴⼤美国民众逐渐⾛出⼆战所带来的悲痛记忆和⼼理阴影,开始⽤理智来思考问题,重新看待这段战争,整个美国社会也进⼊了相对的平稳时期。
⽂化的多样化使得各种思潮异彩纷呈,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异和⼤众传媒的⾰命性发展,当时的社会⽣活也⼀改虚⽆和沉闷,变得丰富⽽活跃。
这⼀切反映在⽂学上,便是⼈们对虚⽆的语⾔游戏的厌倦以及对现实的重新关注。
表现现实社会现状和⼈民⽣活境况的新现实主义⼩说应运⽽⽣。
可以说美国⽂学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并⾮偶然,⽽是⼀种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三、新现实主义⽂学的概念新现实主义⽂学是指⾃70年代晚期以来,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出现的⼤量的有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学的新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综述
2007年1月12日―15日,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联合主办的“当代美国文学”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学术刊物与
出版社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以“探讨当代美国文学
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主编助理罗良功教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赵一凡研究员在发言中简要介
绍了新历史主义的起源及其特征,认为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新历史主义强调对文学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治理。
他认为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特色是:(1)反自由派的中庸与形式派的冷漠。
新历史主义批评家主动透析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话语矛盾,着重提示正史掩压下的另一性,刻意破坏人文学术传统教规。
(2)文化人类学变种。
新历史主义既不是旧历史主义的原样回归,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单纯复兴,而是一种解构后世界中的历史主义。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杨仁敬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美国“X一代作家群”不仅继承了品钦
等人的拼贴、戏仿、玩文字游戏、事实与虚构相结合等艺术手法,而且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创新,使后现代派小说有了
新的发展。
他认为其艺术创新具体表现在:(1)跨国体裁的选择和描写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2)对信息时代各种科技人物的刻画;(3)涉及科技的学科更广泛更尖端;(4)追求小说的音乐化;(5)努力写出优美的散文。
认为“X一代作家群”的小说拓宽了当代读者的视野和思路,将最新的科技尤其是电脑信息融入了后工业社会的生活中去,不乏反讽和幽默的色彩。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朱刚教授提出了批评理论的“麻烦”这一话题。
他以中美不同时代的男性和女性的差异,特别是针对女权主义的传播造成某些男性女性化的问题提出的“理论带来麻烦”的观点,令人不禁对美国小说中的父权制和女权主义进行反思。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郭继德教授探讨了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中国情结”,并指出密勒重视中美两国的文化和友谊,一生为其剧作在中国上演和让美国人了解和观看中国戏剧做出了很大努力。
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区?p教授在以“Gary Snyder as a Social Visionary ”为题的发言中,介绍了Synder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地球生态的关注和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使人们对这位诗人有了新的认识。
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新闻文化处费贝兰领事应邀发言,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生动讲述了如何通过文学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美国专家James Martin教授分析了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兴起。
专家们的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在杨仁敬教授主持的闭幕式上,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谷红丽教授、西南大学外语系刘玉副教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李琼博士和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保杰博士分别介绍了她
们对德里罗、印地安文学、奥斯特和罗德里格斯等作家的研究成果。
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陈宗华教授在闭幕词中认为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主要表现在:(1)规格高,学术队伍后继有人;(2)研究主题广泛,学术内涵丰富;(3)畅所欲言,学术气氛活跃。
“当代美国
文学”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伟)现代性的根源:易卜生戏剧面面观
――挪威奥斯陆大学克努特教授访问我刊并发表演讲
2007年3月30日――4月1日,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
生研究中心前任主任、国际著名易卜生研究专家克努特教授,受《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的邀请访问本刊,《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长胡亚敏教授会见了克努特教授,邹建军教授、罗良功教授、陈智平副教授、朱卫红副教授、刘渊副教授参加了会见。
3月30日晚,克努特教授发表了题为“现代性的根源:易卜生戏剧面面观”的专题学术演讲,由《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主持。
克努特先生说他非常高兴来到著名学术杂志《外国文学
研究》的所在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后,他从结构、话语、主题以及人物等方面,分析了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首先,他将易卜生戏剧与现代实验戏剧进行了比较。
他说,关注易卜生戏剧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他大部分反映社会现实作品的回溯性,它不是即时性地呈现事件,而是由舞台人物从一个稍后时间的视角对事件进行回顾。
早期批评家认为易卜生戏剧不够戏剧化,认为它们涉及的东西不适合用戏剧来表达。
其实,易卜生的分析性戏剧吸收了许多时代话语的元素,情节往往是分离或破碎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理性分析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
其次,他认为不仅易卜生剧中人物能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独立分析问题,同时对读者和观众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
易卜生戏剧之所以能永葆魅力,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结构精妙,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充满了含混,呈现出多义性,吸引着无数观众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阐释它。
易卜生戏剧具有伊瑟尔所提出来的一种“召唤结构”,存在
很多不同阐释的可能性。
再次,他认为从《野鸭》开始,易卜生戏剧就充满了对文艺的本质和艺术家作用的反思,并且这种元文本层次的东西越来越频繁地侵入到其后期的作品中。
一方面,一些自传性的成分常常投射到一些被疏离了的艺术形象身上,如《野鸭》中摄影师、《建筑师》中的建筑师、《咱们死人醒来时候》中的雕刻家等。
另一方面,艺术
又像是一种内心的放逐,艺术家似乎只能求助于一些幻想才
能感受自己的存在,艺术家们总在幻想着将来有一天创造出更伟大的艺术作品,不断地将自己裹在这自我欺骗的梦幻之中。
第四,他认为在早期作品《皮尔•金特》中,易
卜生表现了他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述了主人公美学和伦理的转变。
这部作品囊括了许多快速变化的场景,这种设置与表现主义戏剧和斯特林堡的梦幻剧都非常相似,也与浪漫主义的冒险剧相似,展现的正是基尔凯郭尔所谓的“美学舞台”。
克努特先生认为,易卜生在世界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中留下了许多印记,对荒诞派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的变异和早期形式产生过很大影响。
乔伊斯对易卜生戏剧对话的联想,对易卜生删除解释、制造遮蔽等方面很感兴趣,认为易卜生的戏剧中被打断的情节有延迟意义生成的作用,使得文本处于一个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当中。
易卜生这种特有的方法来源于他的戏剧观、他对戏剧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完全可以说易卜生戏剧比任何人的更深邃。
邹建军教授感谢克努特先生所发表的精彩演讲,他认为正是对现代性如此丰富而独到的建构,才让易卜生戏剧成为了从古希腊戏剧通向世界现代戏剧艺术的桥梁,相信克努特先生对其戏剧之现代性的思考,会对中国当前易卜生戏剧与诗歌研究产生影响。
(本刊记者西川)
(责任编辑:北海)?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