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二3-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二3-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二3-3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三章第3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让学生在了解了DAN双螺旋机构的基础上对DNA分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

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前后联系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二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相对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讲解本课,只要讲授方法得当,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由于本课时内容比较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理解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目标分析: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验证,这两部分内容单纯从高考的角度讲,并不做重点要求,但是如果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方面讲的话却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借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但是这里必须把握好度,避免让学生把它当成重点内容去记。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难点:1、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及实验验证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五、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比较、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课件展示题目:1、DNA由_____条链组成,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有____ 种2、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也就是具有规则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设计(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设计(6)

《第三节DNA的复制》教案课标要求概述D N A分子的复制。

课标解读1.简述探究D N A分子的复制过程。

2.解释D N A分子的复制概念、过程、特点及意义。

教学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

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 N 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 N 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指导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 N A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D N 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通过制作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 N 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4.通过单环化合物、双环化合物所占空间及碱基对之间氢键数的稳定性,来说明只能是A—T、C—G配对。

新课导入建议用多媒体投影同卵双生双胞胎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辨别他们的不同。

最后同学们得到结论是双胞胎非常相似。

你们知道他们长相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由什么物质决定的吗?D N A具有那么精密的双螺旋结构,由亲代遗传给后代又是怎样复制的呢?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一、二,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1:情景导课:选择【新课导入建议】方式创设情景,导出本课时题目——D N A的复制。

⇒步骤2:评价自学效果:(1)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D N A复制过程,并用实物展台展示成果,提出假说。

(2)分组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步骤3:由学生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rg和Meselson、Stehl的试验,验证假说。

人教版必修2生物:3.3 DNA的复制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生物:3.3 DNA的复制  教案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回顾细胞分裂的知识,说出DNA分子复制的时期和场所。

2.观察DNA分子复制的动画,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进而总结DNA分子复制特点,准确复制的原因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康贝格的实验和梅赛尔-斯特尔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尝试设计实验验证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DNA复制的条件、特点及实验的分析,养成科学的素养和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特点及过程。

2.难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实验的分析。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复习DNA双螺旋结构,提出问题:①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②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你猜想一下DNA是如何复制的呢?”,激起学生和兴趣,引入新课。

2.引导回忆,发现问题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概念, DNA分子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DNA复制的内容(复制的场所,复制的时间)。

3.介绍并分析科学家Kornbe的试验此时教师指出:“随着DNA双螺旋的建立,很多学者都在试图揭示DNA复制的奥秘。

”然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康贝格实验: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首次在试管中人工合成了DNA,他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入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发现没有发生DNA的合成,当加入了少量噬菌体的单链DNA以及ATP后,再放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培养,发现其中DNA的含量增加。

并且这些DNA的A+T/G+C的比值与所加入的DNA单链相同,与DNA聚合酶的来源无关。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①为什么要调节人工合成体系的温度和pH值?②加入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用途是什么?③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起什么作用?④加入的ATP的作用是什么?⑤为什么在加入单链DNA之前没有DNA的合成,A+T/G+C的比值说明了什么?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即DNA可以进行复制,复制时必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原料、模板、能量、酶。

人教版必修2生物:3.3 DNA的复制 教案13

人教版必修2生物:3.3 DNA的复制  教案13

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必修Ⅱ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3节DNA的复制一、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Ⅱ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的知识前提,也是学生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重点,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记住DNA复制的概念②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方式和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和介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能力。

②通过观看DNA的复制过程动画和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①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结合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②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 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五、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媒体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六、课时安排:1课时。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3章 第3节 DNA复制(1)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3章 第3节 DNA复制(1) 教案

课题名称第3章第3节DNA分子的复制(1)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下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考试大纲描述《DNA分子的复制》高考测试等级Ⅱ级: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见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DNA的复制》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遗传学中具有的重要的地位。

据课程目标,本节内容的要求“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是属于“理解水平”的要求。

学生分析学生特征,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

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 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由于这一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问题情境看教学动画以外,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合作能力。

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54页,理解DNA复制的基本过程,能够说出DNA复制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条件。

2.归纳描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总结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

重点 1.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2.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难点DNA分子复制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导(约2分钟)复习导入:复习DNA分子的结构跟随教师进行DNA分子结构的复习复习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思(约12分钟)★一、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推测和实验证据★阅读教材52-53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1-2: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_______断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分子的复制 》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分子的复制 》 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尝试与实践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位于生物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

教材的第一节明确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探究了分子的结构,本节将继续探究DNA的复制,明确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的延续,为学生在分子水平理解遗传和变异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DNA分子的结构,已经具备一定的分子学基础,高一的学生直观思维已经非常成熟,抽象思维正在慢慢养成,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有较强的自主性没,所以本节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DNA复制的概念(2)阐述DNA复制的方式(3)概述DNA复制的过程2.能力目标(1)利用学具模拟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深入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2)利用学具探究DNA分子复制的两种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三、重点难点1.重点DNA复制的方式2.难点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

四、教学策略1.设计理念思维导图策略思维导图运用人左脑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让思考、分析和记忆发挥出所有的灵感和潜能。

生物学科就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时不能仅限于掌握局部的知识点,而是要从系统的角度把知识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本节尝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NA分子的结构,再将DNA的复制过程整合到已有的体系中,完善思维导图。

◆任务推进教学在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下,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先学后教。

任务驱动正是实现课内翻转的重要模式,将任务推送给学生,先学习后展示,最后教师点拨,实现课内翻转,先学后教,并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学具模拟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根据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推进。

利用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方法,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

最新整理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docx最新整理高一生物教案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

学生在本章第2节已经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第四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第五章基因突变做好了铺垫,承接作用非常明显。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DNA的复制,比较微观和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沿着DNA 复制方式的发现过程,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将DNA 复制过程的条件、特点、意义等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建构DNA分子复制的图片物理模型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和对教材的分析)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2、能力目标:探讨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3、情感目标:体验假说—;演绎法和模型方法在研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应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DNA的复制的实验证据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科学的探究的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探究思想和方法的重点,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特点。

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教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学习以假说演绎法为思路,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必修2 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 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掌握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及复制的特点。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2)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提出假说
二、半保留复制的证据:
演绎推理假说演绎
实验验证
三、复制的过程:
1、概念: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5、复制的过程:解旋——合成子链——螺旋
6、特点:半保留复制
7、结果:1个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
8、意义:传递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七中学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遵义市第十七中学李蕙君 2013年4月9日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对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基因的本质。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虽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属于选学内容,但我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介绍和探究学习,本设计即以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二、学生分析本节是新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我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DNA的复制对于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2、难点:DNA半保留复制的推理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地震中死了很多无辜的人,有些人从废墟中清理出来之后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为了找到死者的亲人,警方从死者身上提取少量DNA后,利用PCR技术获得大量DNA,再与失踪人员的家属进行DNA比对,从而找到死者的家属。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用示意图表示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三种推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问题1:你如何判断子代DNA中的两条链是怎样组合的?问题2:如何区分不同密度的DNA分子?(2)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讲述:全保留复制离心后出现2条DNA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原理和过程,并能够描述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

2. 教学重点•DNA的复制过程和原理•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描述3.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原理和模式的详细说明•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深层次理解4.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学1.1.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DNA的结构和特点,并且激发学生对DNA复制的兴趣。

1.2. 向学生提问:“DNA是怎么来的?它和我们的生命过程有什么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步骤二:学习教学2.1. 讲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模式,引导学生了解DNA复制的原理。

2.2. 分析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概念和意义,并与DNA复制的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DNA复制的机制。

步骤三:归纳总结3.1. 确认学生掌握了DNA复制和独立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原则的知识点和理解程度。

步骤四:拓展延伸4.1. 引导学生自己发散思维,探究DNA复制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应用前景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5.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5.2. 在讲解DNA复制过程和原理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5.3. 重点强调独立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原则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它们对DNA复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从DNA的复制入手,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变得理论更加完整。

而教学设计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做了详细地阐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大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元认知能力和主动性得到较大的激发,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探究机会,并且通过教学的评价也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细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讨论的过程(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同学介绍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同学亲身参加探究过程,从而培育同学科学工作的力量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学问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同学深刻熟悉遗传的本质是特别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觉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同学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有很大的关心,有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学问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讨论,蕴含着科学讨论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学问,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学问。

高中同学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快速进展,认知力量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把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殊是抽象规律思维、辩证思维、制造思维有了较大的进展。

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掌握力量也有了相应的进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同学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进一步培育他们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3.3DNA的复制 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3.3DNA的复制 教案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3)能够说出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及复制的特点。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分析图解、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讲解-设问-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法导引1.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基础知识与经典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学习新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自己提出关于DNA复制的疑问,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例如: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假设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呢?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

DNA是肉眼看不见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典实验中用同位素15N标记的方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是怎样的,在整个实验的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得出结论:DNA的确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同时还能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学法建议1.通过构建模型来记忆DNA复制需要什么原料。

2.以模型为基础想象DNA复制的过程,从而理解DNA复制方式。

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1.参与DNA复制的物质DNA的复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DNA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酶和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参与。

2.DNA复制的引发所有DNA的复制都是从固定起始点开始的,而目前已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延长已存在的DNA链,而不能从头合成DNA链。

高一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课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课程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

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知识。

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科学家探索DNA复制的经典实验,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内容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属于问答式教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中包含学法,学法中体现中教法,二者共同处于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方法都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DNA的立体结构是怎样的?2.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有哪几种?3.碱基配对遵循什么原则?投影展示明星父子的照片。

提出问题,亲代的遗传物质如何“多出一份”来传递给子代?学生回答:通过复制,转入对复制的学习。

这是在学生掌握旧知识基础上,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引申和发展从而获得新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它符合认知建构理论。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提出问题是DNA如何复制的呢?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入试卷复印这一生活中的事件,提出DNA的复制方式也有2种,分别是半保留和全保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3节《DNA复制》公开课[设计思路]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

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教法设计上,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直观、比较、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把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铺设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轨道,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学法设计上,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简单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求知的方法,“授之以渔”。

本课时通过设疑导学,学生在自主思考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DNA复制的实践和思辨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点拨导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科学家的试验,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能力;通过展示小组提出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方法。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推断DNA复制方式的一些规律。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梅塞尔森和斯塔尔(Meselson、stehl)的试验以过程中,提高分析、比较、推理、归纳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2、在动手模拟DNA复制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2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 动手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模仿复制的过程。

3. 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分析,体验假说----演绎法,同时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对经典实验的分析,体验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准备:收集资料亲子鉴定和有关恐龙DNA的资料;准备DNA分子双
螺旋结构模型的材料;准备有关DNA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的资料;制作DNA复制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解旋→子链→子代DNA分子
1、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
2、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4、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四、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教案

第三章第3节 DNA的复制一、教材分析《DNA的复制》是高二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第一册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第二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的知识前提,也是学生理解遗传学基本理论的重点,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现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知识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

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

“DNA的复制”为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

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前后联系
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

2、通过模拟DNA的复制过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三、教具准备
1、DNA复制过程分步Flash动画
2、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和DNA模型
3、展示学生模拟探索的DNA复制的过程
4、利用四种彩色塑料磁性贴
四、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