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基础知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新)

免疫组化(新)
HE + 免疫组化:95% HE + 免疫组化 + 分子生物学:98%
五 免疫组化技术全过程
1、抗原提取(纯化)(粉碎、沉淀、层析、 离心、电泳) 2、抗体制备:
用Ag免疫动物产生Ab, 由 于 Ag有 多 个 决 定簇 , 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产 用杂交瘤技术,在细胞培养条 生 针 对 多个 Ag决 定 簇 的 件下,经过多次克隆化,使一 混合物(多价Ab)。 个杂交细胞及其后代产生一种 McAb: 均质的Ab。(分离出单个细 胞,使其通过分裂增殖而获得 一个遗传特性) PcAb:
6、滴加Ⅰ抗,置湿盒内,4℃冰箱过夜。 7、PBS液洗3x5’。 8、滴加Ⅱ抗,湿盒内室温30’,PBS 洗3x5’。 9、滴加PAP或ABC试剂,室温30’,PBS洗 3x5’。 10、显色:DAB液5’ -15’,镜下控制,PBS 冲洗。 11、复染:苏木素1-2分钟,盐酸酒精分化30 秒,兰化10’。 12、80%、95%、100%酒精脱水,二甲苯透 明,中性树胶封片。
肌肉组织标记物
1.结蛋白(Desmin,DMS) 2.肌动蛋白(Actin) 3.肌球蛋白(Myosin) 4.肌红蛋白(Myoglobin,MG) 5. 肌酐激酶BB和MM(Creatinine kinase BB&MM) 6.Z-蛋白(Z-protein)
淋巴造血组织标记物
1.白细胞共同抗原(Leucocyte common antigen,LCA,CD45);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轻链(κ、λ)重 链(μ、γ、δ、α);
中 心 母 细 胞
中 心 细 胞
B1:套细胞 B2:记忆细胞
T细胞的分化演变过程
骨髓 胸腺 外周淋巴组织及血液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就是以免疫学得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得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就是在医学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得作用,对疾病尤其就是肿瘤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得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 在酶标法得基础上发明得,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得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得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得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与病种不同选择不同得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得诊断起到重要得辅助作用、对病人得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得意义。

一、目前常用得抗体分四大类1。

上皮性标记物:CKhigh(AE3), CK low,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 15-3,SCLC , E—Caldeherin,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ﻫ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癌2ﻫ.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肉瘤、3ﻫ、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ﻫBcell标记物:CD—20 ,CD79a,CD23, CD10,Kappa ,Lambda CD21CD38 ,CyclinD1 ,Bcl—2。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免疫组化是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被检测物相互作用,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子结构、分布、表达水平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被检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分子。

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可以识别并结合到其特异性抗原上,从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在免疫组化中,我们利用抗体的这种特异性结合作用,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分子。

具体来说,我们将一种特异性抗体标记上染色剂或荧光素等物质,然后将其加入到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中,让其与目标分子发生结合反应,最后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来检测抗体-抗原复合物的存在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特异性强:由于抗体对其特异性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因此免疫组化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

2. 灵敏度高: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非常微小的分子结构或表达水平,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3. 定量性好:通过对染色或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可以对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化分析。

4. 可视化:通过染色或荧光等方法,可以将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可视化出来。

免疫组化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核酸、多肽等生物分子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分子的表达情况,从而辅助临床诊断;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来筛选药物靶点和评估药效等。

总之,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科学技术手段,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与发展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与发展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与发展标题: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与发展简介: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与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免疫组化技术的介绍,读者将了解到这一技术在疾病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正文:第一部分: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概念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该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能够通过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定位和定量目标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第二部分: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荧光染料作为标记物,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包括引入酶作为标记物,使得结合部位能够通过染色反应可视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免疫组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还可以评估患者对某些治疗方法的反应。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疾病发生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部分: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组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近年来,一些新的标记物和检测方法被引入,使得该技术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都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疾病诊断领域,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分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免疫组化技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他们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此外,在药物研发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

结论: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广泛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免疫学检验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检测,以发现人体内某些物质(例如抗体、抗原、病原体等)的检验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从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分类、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多糖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学检验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检验方法。

特异性是指检验结果仅针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3.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原理。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二、免疫学检验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体本身或其组成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检测病毒核酸或细菌的荚膜多糖等。

2.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就是一种间接检测法。

3.荧光素检测法荧光素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素检测法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结果可视化,适用于许多病原体的检测,如流感病毒、HIV、病毒性肝炎等。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研究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研究

免疫组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技术,也是细胞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都广泛应用的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细胞和分子进行标记、定位和定量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依靠抗体与特定抗原之间的互相作用实现的特异性染色技术。

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制备适当抗体、制备样品、染色和显微观察。

免疫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对待测分子等进行标记。

通过将特异抗体与对应抗原结合,可以实现特异性的标记。

免疫染色技术的标记分为颜色和螢光两种,可以通过光学荧光显微镜或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免疫组化技术的实验步骤1. 制备适当抗体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特异的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

2. 制备样品样品可以是组织切片、细胞培养物、分离细胞、蛋白质杂交的形式。

切片需要经过特定处理去除脂肪、血液和其他杂质;细胞培养物和分离细胞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固定。

3. 免疫染色根据样品类型和需求不同选取染色方式,如直接免疫染色、间接免疫染色等。

特异抗体和标记体结合后,开始进行染色。

可以用常规染色工具将染色剂结合到抗体上,例如荧光染料、酵素或金粒。

4. 显微观察和分析用显微镜或成像系统进行观察。

得到显微图像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图像处理。

三、免疫组化技术的注意事项1. 样品预处理和固定需要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品和固定时间,使得样品不会损害。

2. 根据样品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包括单克隆和多克隆,不同种类和来源的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能不同。

3. 染色时注意控制各个步骤,避免干扰物和误差。

4.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根据需要对染色结果进行标记和分析。

四、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以被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基础研究。

具体应用包括:动物细胞、细胞器、蛋白质、基因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药物筛选等医学研究、生态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5.腺管型 主要见于腺癌和具有腺癌样结
构的胚胎性肿瘤。上皮标记物多为胞浆 表达。胃肠低分化腺癌中有时HE很难鉴 别腺样结构,但用癌胚抗原、上皮膜抗 原或结肠癌相关抗原则容易显示出来。
• 6.腔缘型 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腺癌腔缘的
微绒毛处,沿腺管腔缘表面内衬一薄层 黄色颗粒,基底部多为阴性。结肠癌相 关抗原在胃肠腺癌、胆囊腺癌、乳腺癌 中常表现为这种类型;卵巢癌相关抗原 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亦是如此;肿瘤相关 粘液抗原在许多腺癌中也显示腔缘阳性。
片液中。
(五)某些抗体不着色 1.需要消化而没有消化。 2.封闭内源酶时使抗体活性下降。 3.切片在裱片或干燥时过热。 4.抗体过度稀释,一抗浓度小于二抗。 5.抗体过期或频繁冻融.
(六)内源性酶活性: H2O2 -甲醇封闭不恰当。 (七)脱片 1.切片无粘附试剂。 2.切片不干净。 3.冰冻切片:组织在贴片前已经充分固定。 (八)核轮廓模糊 1.切片已干燥(特别是冰冻切片)。 2.苏木素染液欠佳。
(二)部分区域背景着色 1.切片部分区域干燥。 2.显色反应物在封片介质中是可溶的,造成弥散。 (三)部分区域不着色 1.脱蜡不完全。 2.切片部分区域干燥。
(四)各种孵育结果所有抗体均不着色 1.H2O2终浓度不够或存放过久失效。 2.稀释液中有错误的正常血清(如猪抗兔酶
标抗体稀释液中有正常兔血清)。 3.显色反应物溶于脱水的酒精、二甲苯或封
4.免疫组化与HE切片诊断应以HE切片 诊断为准 当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与HE切 片诊断不一致时,应再结合临床资料、X 线等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不 能用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推翻HE切片诊断。
二、引起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原因
1.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1)抗体已失活或浓度不当或抗体本身达不到应有的敏感度; (2)由于组织自溶,抗原扩散而导致抗原消失,特别在长期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一、引言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是在传统免疫组化染色的基础上,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程度。

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调节方式,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原理1. 磷酸化的生物学意义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通过磷酸化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磷酸化作用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调控,是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环节。

磷酸化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亚细胞定位等,对于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磷酸化指标的选择磷酸化指标的选择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常见的磷酸化指标包括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转录因子等。

磷酸化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其在特定疾病或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3. 免疫组化染色原理免疫组化染色是利用亲和性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原理,通过染色反应使目标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

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步骤包括抗原修复、抗体结合、信号放大和染色反应等。

4.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原理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基础上,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检测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

磷酸化抗体可以识别磷酸化位点,将磷酸化修饰的蛋白质与非磷酸化的蛋白质区分开来。

免疫组化染色的步骤包括抗原修复、磷酸化抗体结合、信号放大和染色反应等。

三、方法1. 样本处理样本处理是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步骤,包括组织固定、切片制备和抗原修复等。

组织固定可以使用福尔马林或其他组织固定剂,固定时间和温度要根据样本的大小和性质来确定。

切片制备要求切片薄度均匀且不损伤细胞结构。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或酶处理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2. 抗体选择抗体的选择是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步骤,需要选择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第二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星形细胞肿瘤 第二节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混合型胶质瘤 第三节室管膜肿瘤 第四节脉络丛肿瘤 第五节起源不定的神经上皮肿瘤 第六节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 第七节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 第八节胚胎性肿瘤 第九节颅神经和外周神经肿瘤
第二十六章免疫组织化学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06
第十章免疫 电镜技术
05
第九章免疫 细胞化学在 细胞病理学 中的应用
第一章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特点及发展
第一节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第二节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 第三节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
第二章抗体基础知识
第一节抗体与抗原的关系 第二节抗体结构 第三节抗体的来源 第四节抗体标记 笫五节抗体的特性
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处理与抗原修复
第十九章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
第一节肝脏肿瘤常用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标记物 第二节肝脏良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三节肝脏恶性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肝脏杂类病变的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二十章胰腺疾病
第一节胰腺外分泌系统病变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二节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第十三章皮肤与黑色素肿瘤
第一节黑色素细胞肿瘤 第二节皮肤淋巴与组织细胞肿瘤 第三节表皮与皮肤附属器肿瘤 第四节皮肤软组织肿瘤
第十四章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肿瘤
第一节眼部肿瘤 第二节耳肿瘤 第三节鼻腔、鼻窦和鼻咽肿瘤 第四节喉和气管肿瘤 第五节唾液腺肿瘤 第六节口腔和颌骨肿瘤 第七节颈部肿瘤
第二十四章乳腺疾病
第一节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常用的标记物 第二节普通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的鉴别 第三节导管癌与小叶癌的鉴别 第四节乳腺微浸润癌的鉴别 第五节乳腺增生性病变与原位癌/浸润性癌的鉴别 第六节泡沫状组织细胞样癌和泡沫状组织细胞的鉴别 第七节透明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第八节嗜酸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鉴别 笫九节梭形细胞癌和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的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基础要求

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基础要求

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2013-01-04 01:48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是指一类利用免疫学原理联合酶催化底物显色的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抗原的检测试剂。

此类试剂为待测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或抗体与显色系统、比较试剂、质控片及其余协助试剂一起包装成试剂盒形式的检测试剂盒。

该类产品检测项目众多,应用宽泛,检测过程为多步骤检测,影响要素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测细胞的特异性抗原以确立细胞的表型。

该类产品的预期用途与诊疗、鉴识诊疗、预后判断、指导用药有关,依照三类体外诊疗试剂管理。

鉴于该类产品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及特别性,依据当前注册申报工作的需要、依照《体外诊疗试剂注册管理方法(试行)》、《体诊外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及《体外诊疗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联合临床及病理检测中的应用实践、临床病理专家和生产公司的建议,现对免疫组织化学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提出以下基本要求(关于本要求未说起的部分,申请人均应依照有关法例要求提交注册申报资料)。

本《要求》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认识水平及现阶段免疫组化类产品技术审评基础上形成的,审评人员会亲密关注有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跟着认识的提升将适时调整。

因为该类产品种类众多,《基本要求》不可以涵盖全部该类产品的特别状况,如某些要求不合用,申请人也可采纳其余方式证明产品的技术性能,建议申请人对此进行详尽说明,并提交相应的性能考证资料。

依照免疫组化不一样标记物的临床应用状况,将其分为二个大类:A类:Her2/Neu、ER、PR、ALK 、CD117、c-met、CD20、EGFR 等与临床治疗、用药亲密有关的标记物;其余崭新标记物,拥有新的临床意义。

B类:临床使用多个指标综合诊治的标记物之一,与协助诊疗、鉴识诊疗、病情监测、预后有关标记物:如:Ki67 、CK5/6 等。

一、产品说明书1.【产品名称】:独自的第一抗体试剂通用名称建议采纳以下命名方式:待测抗原特异性抗体 +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2021优秀文档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2021优秀文档

Anti-FLG antibody
Cat. No: HPA030189 (Sigma)
R28868
Produced in rabbit
Anti-TSLP antibody
Cat. No: LS-B614 (Life span)
LS13610
Produced in rabbit
R2a0bb1i2t i-so0ty8p-e3c1ontrol antibody
• 对于一个新的抗体,应该摸索其染色条件 ,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批次来检测其敏感性 和特异性。
验证实验
• 1、通过比较实验确定抗体滴度、抗原修复 的方法
• 2、孵育时间以及缓冲液的类型、PH值等最 适宜的实验条件,
• 3、结果的可重复性 • 4、同时通过多次的重复性检测来确定该试
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这对于文献报道较少的抗体尤其重要。
•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ffinity immunohistochemistry)

生物素
(维生素H,Biotin)首先是从鸡蛋黄中分离出来的,广泛存
在于动、植物中。分子量小约为244k,与卵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比抗原抗
体的亲和力高100万倍!

卵白素
(Avidin)鸡蛋白中的一种碱性蛋白,性质稳定,与其它物
• APAAP法
• 利用桥抗体将AKP连接在第一抗体的结合部位,而 AKP和抗AKP被制成复合物(APAAP)。
• 免疫金银法(IGSS)
• 免疫金法 用胶体金标记的间接抗体或A蛋白与特 异性抗体结合,在光镜下就可见红色反应物出现。 要求抗体浓度高,结果也不敏感。
• 免疫金银法 在前法的基础上加含银的显影液, 使金离子周围形成很多沉淀,在光镜下就可以看 到棕黑色颗粒。从而提高敏感性,抗体浓度比前 法也有一定下降。

IHC的四种基本类型

IHC的四种基本类型

.,IHC抗体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的简称,是以免疫学的抗原-反应为理论基础,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抗原),对组织的相应抗原(抗体)进行定位、定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实验结果经组织化学显色反应,性和半定量检测,利用光镜、,即免疫细观察的一项技术。

若该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和观察细胞的某些成分,又可称为ICC 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研究对象,所有能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多糖以及病原体等,都可以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其优势在于特异性高,敏感性高,方法步骤统一,形态、功能和代谢密切结合等方面。

尤其是根据该技术检测结果的表达水已成为临床病理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因此,IHC/ICC使免疫组化的质量及质控管理愈来愈受到高度重平所发展起来的相关“个体化治疗”方案,视。

IHC/ICC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1新型直接法传统直接法原理再用标记抗体直接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制备成标记抗体,传统直接法,与标本的相应抗原结合,光镜下观察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标记。

HRP(葡聚糖)新型直接法,采用一种具有惰性的多聚化合物为骨架,将特异性抗体和其的特异性抗体直接与标本的葡聚糖结合在骨架上,形成HRP--特异性抗体的巨大复合物,相应抗原结合,经酶促反应,即可在光镜下观察特异性阳性结果,也叫多聚螯合物酶法——EPOS法()。

Enhanced Polymer One-step Stainning优点特异性强,非特异性反应较少,技术操作简便。

,传统直接法新型直接法,敏感性极强,背景无染色,大大缩短了试验时间,是目前最简便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于冰冻切片作用尤为突出。

缺点传统直接法必须标记每一种特异性抗体,且只能检测一种抗原,敏感性较差,同时反应的信号也较小,特别是对于组织或细胞微量的抗原检测。

品种不多,试剂价格较昂贵。

EPOS 新型直接法商品化的专业资料Word.2新型直接法传统直接法原理传统间接法是用未标记的一抗与标本的相应的抗原物质结合,用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或经过酶促反应后利用光镜观察有色的阳性反应产物。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15-3,SCLC ,E-Caldeherin, CA125,Tg(甲状腺球蛋白),TTF-1AFP.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CD56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1.常用的固定剂 (1)甲醛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固定,甲醛在很好地保护组织形态结构完整的同时 也有效地保存某些抗原。由于甲醛的交联作用会影响被固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不 利于染色时抗体的渗透,因此染色前常用酶进行消化以使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 固定时间不直超过24h。 (2)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光镜细胞化学研究。 (3)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
1、荧光色素——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 特性: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一定频率光能 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亮子的荧光团。
2、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 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排除。 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荧光效率下降不多。 3)结合抗体蛋白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 4)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而快速。 5)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断结果。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 2.消化时间
因组织而异,一般为5~30min,消化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损伤组织形态,破坏 抗原决定族。消化结束后要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蛋白酶。
3.非特异染色的控制 非特异染色或背景染色是指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凡不属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
应所出现的染色。
(1)原因分析 组织方面:主要有组织的自发荧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或碱
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
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
一、取材 1.实验动物
麻醉 (处死),锋利刀片切成大小适中,厚度3mm~4mm。 小型实验动物:灌注(流)固定后取材(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 2.人体材料 活检组织、手术标本、细胞和组织 二、固定 原则是保持组织形态良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 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1~12h。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文章编号 10 一 5420 )2 26 0 07 96(061 一14 一 2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03 0 河北省唐 山市, 600 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 组织切 片; 杭体 ; 杭原修复




复的方法主要有蛋白酶消化法、 硼氢化钠( aH ) N B 4修复法和热 修复法。最常用的是热修复法, 尤其是细胞核抗原经热修复后,
失。
2 单人纯氧舱治疗前的心理沟通及治疗中的心理支持
1高压氧舱属医用载人压力容器, ) 特别是单人纯氧舱, 舱内
封闭的特殊环境 , 易使初次治疗的患者感到恐惧 , 无助和不知所
措, 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高压氧治疗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治
疗中的心理支持是十分必耍和不可忽略的。为提高这项工作的 有效性 , 操舱人员应亲 自进舱体验加压、 减压的全过程, 以亲身 经历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 , 把感受转达给患者, 消除患者的顾
其染色效果特别好。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影响抗原性的因素及各种抗原修复的方 法, 严格按照抗体说明书进行抗原修复。 鉴于抗原修复时间的方法较多 , 在实际工作中, 究竟选用何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 指导治疗 、 评估预后 , 所以在
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田。免疫组化技术



o aue oad l r i []J ri ,034 ()5 f t m cri i ac o J. C d l 0 ,13 :5 c y a n tn f a o2 张存新. 心肌肌钙蛋 白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 新疆医学 ,06 J. 20 ,
3 ( )1 6 2 6 2 :2 一1 8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修改版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修改版

PAP法 法
PAP复合物
二抗
一抗
抗原
特点
此法解决了酶与抗体的比例难以确定的 问题,PAP复合物中的抗酶抗体必须与 第一抗体为同种动物所产生。第二抗体 必须过量,以保证更好结合。
五、APAAP法 五、APAAP法
碱性磷酸酶(AP)抗碱性磷酸酶抗体复 合物的简称,用AP取代P(过氧化物酶) 而成,原理与PAP相似。 优点:避开了DAB,且显色对比好
一、直接法 原理: 原理:HRP标记在特异性抗体 标记在特异性抗体 (一抗)上,即形成 一抗) 抗原---抗体 复合物” “ 抗原 抗体● HRP复合物” 复合物
直接法原理示意图
酶标一抗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抗原
过氧化物酶
步骤: 步骤:一步完成 特点:方法简便、省时,专一 特点:方法简便、省时, 性强,非特异染色轻, 性强,非特异染色轻, 但敏感性差, 但敏感性差,一种标记 抗体只能检测一种抗原。 抗体只能检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 ABC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链酶亲和 链酶亲和 素(streptavidin,SA)代替亲和素,创建 ) 了S-P法。与亲和素相比,链酶亲和素是 一种更接近完美的生物素结合蛋白。它 的等电点为中性,故不易与组织的内源 性生物素结合。而S-P法由于应用了链酶 亲和素,其特异性更高。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 结合,这种结合是非常牢固的。
抗原抗体结合后,其复和物是不可见的。 为了使得反应复合物可见,必须将抗体加 以标记,并利用标记物同其他物质的反应 将阳性结果转换成可见的发光或 显色。多 年来,免疫组化工作者 经过不断探索,使 得免疫组化的示踪系统和显色系统不断 改进。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过氧化物酶
直接法
附加知识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

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区别

请问你曾经被IHC、ICC和IF所困扰过吗?作者:北京义翘神州在实验中,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对免疫组化(IHC),免疫细胞(ICC),以及免疫荧光(IF)傻傻分不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三者的区别,先贴图上来以便有个大致的区分。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免疫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报告标签的不同,分为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两类,而根据样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组织和细胞检测技术。

因此,才会延伸出三个相近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概念,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英文词根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英文名分别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免疫荧光 Immunofluorescence (IF)。

词根分析:Immuno-指的是免疫技术(例如,抗体和抗原的结合)Histo-指的是组织(细胞以及它周围的细胞外基质)Cyto-指的是细胞(不包含细胞外的基质)Chemistry-在这里指的是化学检测方法(例如,颜色的变化)Fluorescence-对被激发的荧光团的检测通过对词根的解释,相信你在心中不再迷茫了吧。

这三个应用技术都属于免疫技术,都是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可视化,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实验结果。

而常用的方法就是化学显色和荧光显色。

如果报告标签是酶促的,就是免疫化学,如果是荧光的,就是免疫荧光。

其实我们纠结免疫荧光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免疫荧光的英文名字Immunofluorescence (IF),但若是写成免疫组织荧光(IHF)或是免疫细胞荧光(ICF),那我们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

虽然这两个词汇在英文文献中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但绝对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哦,已经有些学者在使用了,规范化应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能文字描述还是有些晦涩难懂,那我们就直接上图吧。

先不看下面答案,仅从几张图片,你能明白哪张图代表哪种应用吗?A免疫组织化学:兔EGFR单克隆抗体(10001-R043-50)—人胎盘B 免疫细胞化学:兔α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抗—MEF1细胞C免疫荧光组织:兔Cdk5单克隆抗体—鸡脑组织D免疫荧光细胞:兔JNK2/MAPK9(10745-R004-50)单克隆抗体—人Hela细胞A图和B图是免疫化学(Immunochemistry),这种应用是抗体检测目标蛋白,发生了化学反应,然后显色,根据样本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免疫组织化学(A)和免疫细胞化学(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生物谷网站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抗体有哪些?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

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免疫组化实验所用的组织和细胞标本有哪些?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大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长期存档,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进行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石蜡切片为什么要做抗原修复?有哪些方法?石蜡切片标本均用甲醛固定,使得细胞内抗原形成醛键、羧甲键而被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同时蛋白之间发生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

所以要求在进行IHC染色时,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即将固定时分子之间所形成的交联破坏,而恢复抗原的原有空间形态。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微波修复法,高压加热法,酶消化法,水煮加热法等,常用的修复液是p H6.0的0.01 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免疫组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

抗体交叉反应的原因:指抗体除与其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它抗原发生反应。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原特异性指用于免疫动物的抗原性物质中含有多种抗原分子,它引起动物产生针对多种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相应抗体。

任何其它物质只要含有一种或多种与上述物质相同的抗原分子,必将与上述多特异性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2. 共同决定簇即两种抗原分子中都含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3. 决定簇相似,两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如果结构大致相同,由于空间构象关系,某一决定簇的相应抗体可以与大致相同的决定簇发生交叉反应。

当然抗原一抗体之间构象相似时的结合力小于吻合时的结合力。

欢迎常到免疫版讨论区做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一、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概述*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细胞内抗原的成分(主要是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

(一) 对抗原和抗体的要求*具有特异性高和亲和力强的抗体是实验成功的首要条件。

-对抗体的要求:纯度高、比活性强;*高度特异性抗体的获得,取决于抗原的纯度。

-对抗原的要求:纯度高,免疫原性强,稳定无变化。

(二) 抗原(antigen, Ag)*抗原的概念:凡是在机体内引起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免疫原性: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的结合或反应的特性。

*根据抗原是否显示免疫原性分为:-完全抗原:分子量较大,一般在10kDa以上,并具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

*免疫原性最强的是蛋白质抗原,多糖次之;脂类和核酸必需和蛋白质及多糖形成复合物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分子量较小。

例如:某些短肽、多糖、类脂和药物等。

*半抗原必需与载体结合,才能获得免疫原性。

载体*通常是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具有将免疫原性传递给耦联的半抗原能力。

-常用的载体有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 lbumin, BSA)、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等。

-用戊二醛或碳化二亚胺作为交联剂通过功能基团-NH2、-COOH等将半抗原结合到载体上。

结合比例为5kDa结合5~25个分子的小肽。

(三)抗体(antibody, Ab)1、抗体的概念:*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出一类具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被称为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内;-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

-免疫球蛋白根据重链的结构及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五种,既IgG、IgD、IgE、IgA、IgM。

2、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的。

-特异性强、抗体产量高。

*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特异性低,会产生抗体的交叉反应。

-多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可减少假阴性染色机会。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要求量保持一定比例,当抗原或抗体过量时,是不能聚合成大颗粒。

3、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的选择*佐剂(adjuvant)*免疫方法*免疫剂量*抗体效价的测定*放血或定期抽血(1) 动物的选择选择什么动物来免疫取决于:*所需抗血清的量-小鼠只能提供1.0~1.5ml的血液,而山羊能提供几升。

*能供免疫用的抗原量g足够,而山羊需要几毫克。

-小鼠50(1) 动物的选择(续)*动物的品系:免疫动物与提供抗原的动物之间的种系差异越大越好。

-例如哺乳动物的抗原可选择非哺乳动物来制备抗体。

-常用的动物有兔、羊、马、猪等,以兔(新西兰兔,年轻,健壮,体重在2.5kg左右,雄性)为最常用。

(2) 佐剂(adjuvant)*一般可溶性抗原注射后,迅速从注射部位扩散、吸收代谢。

佐剂可延长潴留时间,且延长免疫刺激作用。

因此在制备抗体的过程中,常将抗原和佐剂一起注射。

*最常用的佐剂是弗氏佐剂,又分为:-弗氏不完全佐剂(Freund's incomplete adjuvant)-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弗氏不完全佐剂(Freund's incomplete adjuvant, FIA)*是由油剂(石蜡油或植物油)与乳化剂(羊毛脂或Tween80)混合而成,比例为1:1、2:1、3:1或5:1,可根据需要而定,通常2:1。

*使用时与水溶性抗原按1:1比例充分混合,使抗原分散在佐剂中形成油包水乳剂。

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在弗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活卡介苗或死的结核分枝杆菌(终浓度为2~20mg/ml),即成为FCA。

*免疫动物时,将弗氏佐剂与抗原按体积1:1 混合乳化后(油包水)注入动物。

-一般首次注射时用完全佐剂乳化,第二次或第三次注射时用不完全佐剂或不用佐剂。

佐剂与抗原乳化的方法*研磨法:适于制备大量的佐剂抗原-先将不完全佐剂加热,取1.73ml放人无菌玻璃研钵内;缓缓滴入0.23ml活卡介苗,边滴边按同一方向研磨,使菌体完全分散。

-按同样方法滴人抗原,每加一滴应研磨至小滴消失。

滴加抗原的速度要慢,待抗原全部加人后,应成为乳白色粘稠的油包水乳剂。

*缺点:研钵壁上粘附大量乳剂,抗原损失较大,对微量或难得抗原不宜采用。

佐剂与抗原乳化的方法(续)*注射器混合法-将等量的完全佐剂和抗原分别吸人两个5ml注射器内,然后插入三通管内,交替推动针管混匀,往复操作直至形成粘稠的乳剂为止。

*优点:无菌操作,节省抗原或佐剂。

*缺点:不易乳化,时间长。

佐剂与抗原乳化的方法(续)*快速乳化法:利用超声波粉碎器可快速乳化抗原和佐剂混合物。

-将抗原和佐剂按所需量加入一离心管中,置于超声波粉碎器上,粉碎头浸入液面下0.5cm,离瓶底0.5cm左右,以免打碎离心管。

-每次乳化10~15s,然后置冰箱lmin左右。

反复乳化3~4次即可完全乳化。

管内残余量800r/ min离心5~10min收集。

*优点:简单、快速、节省材料。

乳化剂的鉴定*判断乳化是否充分,可将一滴乳化好的液体滴在水面上(冷水中),如能长时间保持圆珠形而不散开,表示乳化达到要求。

(3) 免疫方法——免疫途径*常有静脉、腹腔、肌肉、皮下、皮内、淋巴结、脚掌等注射。

*一般采用多点注射方法-常在足、掌、腋窝淋巴结周围、背部两侧、颌下、耳后等处的皮内或皮下。

-皮内易引起细胞免疫反应,有利于提高抗体的效价。

(3) 免疫方法——免疫途径(续)*几点说明:-大动物一般不用腹腔注射-颗粒抗原和使用佐剂时不能静脉注射g抗原即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μ-抗原宝贵可采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只需10~100-皮内注射较困难,特别是天冷时更难注入。

(3) 免疫方法——次数及间隔时间*次数一般为2~3次(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首次注射后,10~15天再加强注射;-剂量同首次或为首次的一半,用不全佐剂或不用佐剂。

*间隔时间,一般而言,动物越大,间隔越长-豚鼠、大鼠为7~8天,兔子为10~15天,羊为14~28天;-第三次注射的间隔时间更长些,效果更好。

举例1:家兔的免疫*初次免疫g Ag加入FCA,在背部皮下注射6~8点,每点0.1~0.2ml,也可肌肉内或皮内注射;μ-用50~200*两周后,加强免疫g Ag于PBS或FIA中,在肌肉、皮下、静脉或腹腔内注射;μ-将50~200*抗体效价的检测:加强免疫一周后,耳缘静脉采血-抗体效价测定可用环状沉淀试验、琼脂双向扩散法等方法。

前者抗体效价在1:4000以上,后者在1:16以上,即可采血,取血清进一步提纯。

举例2:微量抗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家兔*一般选择2.5~3.0kg的新西兰种公兔-先在其两脚垫注射完全福氏佐剂0.2ml(卡介苗每兔合5mg);-10天后,见胭窝淋巴结肿大,然后将抗原注射至肿大的淋巴结内,第一次注射抗原用完全福氏佐剂混合乳化;g;μ-以后每隔20天用不完全福氏佐剂乳化抗原,以同样方法加强2次,各次注射的抗原均为2 5~50-末次注射两周后兔耳放血测价(可达1:128)。

举例3:豚鼠和大鼠的免疫*初次免疫g Ag加入FCA,在背部皮内注射4~6点,每点μ-用10~100 0.lml,也可肌肉内或皮下注射;*加强免疫g Ag于PBS或FIA中。

在肌肉、皮下或静脉注射;μ-每隔7~8天,将10~50*抗体效价的检测(4) 免疫剂量*抗原性强的抗原量应小,过大反会引起免疫抑制;*免疫周期长的动物可少量多次注射,短的可大量少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