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品质部工作总结:一个品质经理的心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飞逝如流,不知不觉2015 已离我们渐渐远去。站在2016 全新的起跑线上,回顾艰难、波折的过去一年,既让我受益匪浅,又让我感触良深。2015 公司整体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但在管理上的新问题却层出不穷。做为公司品质负责人之一,在这弃旧迎新之际我将站在品质的角度,对过去的一年做相应的管理总结。
品质部从来没有制造问题,但是公司每次有客户投诉,都是品质部先帮别人“擦屁股”,再背黑锅,最后是挨板子。这种局面导致品质工作的被动。我认为所有的品质问题都是公司管理上的问题,产品品质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混乱造成的。
“首先,在我们公司,不管是客户投诉、罚款,还是生产线返工,我们都喜欢给它戴个帽子,将之称为品质问题,而一旦定为品质问题,所有的矛头就指向了品质部。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品质问题?”
“我们定义问题,要按它产生的源头来定义,比如说,研发部将一个电路设计错了,测试指标通不过,我们应将它定义为研发问题;工程部将作业指导书写错了,导致产品做错了,我们应将它定义为工程问题;生产线将一个产品做错了,流到客户处,我们应将之定义为生产问题;采购买回来的一个物料,不能使用,导致生产线返工,我们应将之定义为采购问题……而现在,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公司都把它叫做品质问题,而老板一听是品质问题,就来骂品质部。”对此,我感到无辜和无奈。我觉得,我们公司面临这么多的品质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管理混乱。
“我认为这种局面不改变,我们公司的品质管理是很难有起色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源头来解决问题,更要从源头来定义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品质问题呢?我来告诉大家。我部门的IQC 检验员,如果将一颗合格物料在检验的过程中损坏了,或者检完后将之放错了包装袋,导致混料,这叫品质问题。我的OQC 检验员检完板后将之放混了,这也叫品质问题,因为它是由品质部所产生的。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有哪一件是由品质部造成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公司没有品质问题,只有管理问题。”
问题之一:观念错位,崇尚人治,强调品质是盯出来的;客户水平提高了,我们却没有变“我认为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公司高层管理的管理思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崇尚人治,强调品质是盯出来的。出了品质问题就是员工不好好工作,责任心不强,品质部没有好好盯住。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堵截,出了问题后的处理方式永远都批评、指责、罚款、开除,公司管理层从来不去想想,自己才是造成这些品质问题的根源。”
以前那种人盯人的打法已经不灵了,现在需要的是全攻全守。道理很简单,以前我们公司规模小,有些产品,有可能与客户沟通需求的是一个人,做电路设计的是一个人,进行工艺设计和器件选型的也是一个人,到生产线去跟踪产品生产的还是一个人,而且当时可能就一两条生产线,所以也许能盯得住;现在,我们已经增加了很多条生产线,而且产线与品质人员的配比差不多是10:1 我们怎么盯得住?”但是出现了问题大家总爱讲“品质部怎么没有发现,为什么又
流到后面去了?”为什么没人讲“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做出那么多的不良出来?怎么改善?”不同的问话方式,会引发出问题责任的不同,而且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前一种问话方式,解决问题会以堵截为主,而后一种问话方式会以预防改善为主。
“有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七八年前我们最早的客户那里,可能不会是严重问题,因为那时候客户有思想准备,有些小问题他们自己就解决了。可现在我们客户的层次提高了,要求提高了,而我们的做法还没有变,我们输出的产品质量也没有变,问题就来了,投诉也来了。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现状和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目标或要求提高,现状不变,问题就产生了。”139与871 油墨入孔的品质问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问题之二:集团军的规模,游击队的打法,不出问题才怪
看看我们公司员工的做事风格,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各部门、各个环节的员工根本没养成按流程、按要求做事的意识。而现场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不管,出了问题就问品质、工艺怎么解决问题。我想如果是这样的管理方式与模式,再招几个品质经理与几个工艺经理都没有用。我们公司的文件化水平低我想不用我说了,至于过程管理嘛,我想大家比我清楚。
公司对于过程管理连一点概念都没有,这怎么不会出问题?不出问题才怪!”公司也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不是完全没有沉淀。但首先大家的意识要正确,按要求做事的观念要强化。站在品质、工艺的立场,有文件必须按文件要求做,做不到时
就要检讨为什么没按要求做的问题,这就是个典型的现场管理的问题。跟三功能也好,四功能也罢一点关系都没有。品质所能接受的标准就是按要求做,如果按要求做出来还是不合格或按要求根本就做不到,那好,可以提出来要求工艺技术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或修改原来的文件。
问题之三:公司的组织分工与权力分配存在问题
公司内部门不一样,职能分工也不一样,为什么叫职能部门?是因为公司需附予职能部门一定的权力,去行使一定的职责,最后承担一定的责任。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所谓保证的过程。
例如:品质部、工艺部安排人员去产线稽查,那么他们扮演的本来就是“警察”的角色,他就是要去发现产线上的不足,然后督促产线去改善。要求我们产线按要求做,这样至少可以让我们产线少出错。我可以坦诚的告诉大家,我在之前一家公司搞稽查时真的是带着罚款单下线的。而且稽查人员的架构直接挂在总经理下面。但在我们公司首先检讨的不是产线怎么改善,而是对品质、工艺稽查人员的稽查方式提出一大堆怀疑。“警察”反而成了“罪人”了,我想都是做到工程师级的人了,如果说连最基本的稽查还不知道,那这些人也真的该另谋高就了。试想在这样的状况下,谁还愿意去稽查?我很赞同上次高层会上赵总监讲的话“所谓稽查本来就不需要通知被查单位或部门,稽查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没那么多的理由解释的。”这是公司附予的一种权力。
还有,产线物料、或产品出现了问题,品质判定不合格时,除了
品质以外的人员外,大部分人总认为是品质部卡得太严格了,总认为品质的标准出了问题,也是不断的抱怨品质人员的水准不够,品质把关水平不高。好在线路板现在还有那么几个标准在,什么IPC-A-600H、IPC-TM650、IPC-6012 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标准那岂不是更加天下大乱。那么我想问问大家,除了客户特殊要求外,我们现有的标准不依,我们依什么?难道真的凭感觉?
公司对于这些方面都是有制度的,品质部只是按标准、按文件做事,对于有偏差的方面可以按公司正常的程序处理,对于品质把关来讲不想受到太多的外界的干扰。其实贸易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可以看看我们公司的139、871、1635 等等客户,他们肯定也有交货需求,但是他们的品质部门从来不会受到交货的干扰。所以做贸易的公司品质都做得比较好。工厂为什么就不借鉴一下贸易的管理方式呢?上面暴露的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处理上的问题,不如说是大家对品质态度的问题,是公司附予品质多大权力的问题。
问题四:公司想做的事情太多,自身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当“我觉得,我们公司就象是一只狮子,不管有没有力气,也没来得及舔一舔身上的血,见到猎物就想上去抓。”“这两年,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很少下功夫,一门心思去找客户,只想着把产品做出来,对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认为只要业务规模一做上去,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请问大家,这个资源配置没有做好,造成品质问题频发,这又是谁的错?”“我们公司也存在员工能力问题。我们公司的培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