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
同济大学文远楼历史保护建筑检测_鉴定与加固_张克纯
34 技住宅科技 /2012.03
检测鉴定
除锈处理;其它部位梁、板、柱等承 重构件没有发现明显的混凝土剥落、钢 筋锈蚀、钢筋外露以及混凝土裂缝等损 伤情况;将浓度为 1% 的酚酞溶液注入 凿出的孔内,用游标卡尺量得混凝土碳 化深度均在 6mm 以上。 3.1.3 非承重构件的损坏情况
文远楼外墙和部分填充墙不同程度 出现裂缝,但凿开墙体粉刷层后,未见裂 缝贯穿,属于粉刷层裂缝,对结构安全没 有影响,只需将裂缝部位粉刷层作修复处 理即可,现场检测未发现房屋渗漏、白 蚂蚁虫害等现象。 3.2 倾斜及相对不均匀沉降检测
验算,房屋在不改变现有使用功能和使用 性能则必须进行大范围的加固处理。
荷载的条件下,除个别梁柱稍微低于承载 4.3 地基及基础承载力验算
能力要求外,其它主要承重构件的承载能
框架柱基采用的是柱下联合条形基
力基本上满足要求,只需对部分有初始损 础,部分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伤和不满足构造要求的构件做局部加固修 部分墙体的基础是墙下条形砖基础。验
载大幅度增加,导致文远楼上部结构中部
为了确保结构在生态节能改建后的 分承重构件承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安全使用,结构的安全性验算按照改造 即使不考虑地震荷载整个结构也需要作加
前不考虑抗震、改造前考虑抗震、改造 固处理。同时,由于改造过程中,有些部
后不考虑抗震、改造后考虑抗震四种情 位需要增加通风井道等设施,局部楼板需
而成的框架填
充墙,内墙为
黏土砖墙或灰
板轻质隔墙,
原结构各材料
强度等级不
详。
2.2 生态节能改
造要求
文远楼生
态节能改造工
程是同济大学
百年校庆重点
工程,也是建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S‘时代建筑Time+觚h吒ectu陀2008,2
钱锋 魏崴 曲翠松 QIAN Feng,WEl w苟,QU Cui-song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PreserVed B u.Iding RenoVation with New Ene喑y Efflcient
J_
乙onCept
中图分类号:TU-86(25 J):TUl8 文献标识码:A
China}t waS used aLs teaChing bu¨ding.Du—ng 文章编号:1 005·684x(2∞8)02.∞56—06
I文远楼项目的背景情况 座落于同济大学校园东北角的文远楼(建筑
师:哈雄文,黄毓麟)建于195来自年,总建筑面积 5050m2。这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属于国际包豪 斯风格,其平面布局自由,功能流线合理.立面简洁 平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也是同 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的殿堂。1993年获得
2历史保护建筑更新的方法探索 若将一幢著名的历史保护建筑进行绿色和节能技
术改建,无疑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要求 以更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慎重的技术遴选,更严整的 技术整合,更多方面的专家组合,但其结果将具有重 大突破性意义。这为下一步探索大规模现存的高能耗 建筑的节能化和生态化改建.走出一条针对中国各地 大批历史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作 出试验和实践。
建筑先例分析
建筑先例分析目的先例分析是建筑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的观察和分析取决于正确的设计观和合适的方法。
通过对于经典先例的分析,可以点滴积累对于现代建筑的基本知识,获取现代建筑的基本语汇。
掌握建筑分析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深入学习理解优秀建筑的工具,由此为设计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想法。
内容在全面收集所选建筑先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研读与分析。
以下提供的是一些可供选择的分析角度。
需要强调的是,优秀作品固然有着某些共性,但是建筑师在建筑中强调的重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焦点,都会因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因素或者建筑师的个人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的先例,当然并且也应该去选择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在分析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1.背景——建筑师——建筑物2.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乡村——都市3.建筑——功能(计划)——空间——结构/ 重力/ 形式——光——视线(景观)——交通(Route,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形象☻形体的体块与体量☻比例☻材料☻色彩——细部(细节)☻材料与建造☻关系(概念)要求以二人为一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一幢规模、性质合适的建筑实例,并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杂志、书籍、互联网)来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同各小组之间发生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终成果要求包括:1、可揭示模型1:50 或1:100(视建筑物大小而定,并鼓励表达建筑环境)并可以辅以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概念性解读模型。
(各)模型的制作方式与材料选择应对揭示、表现、突出建筑师的设计概念或者兴趣重点有所助益,而不仅仅是由二维图纸向三维实体的演变。
2、分析图纸不少于两张A2单幅图(594ⅹ420);墨线用器,辅以渲染或拼贴,构图自定。
并鼓励以不同手段与媒介(如模型照片,内部空间感知的模拟等)来呈现对于该建筑的认识。
3、过程及素材的记录、整理与呈现。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室内“异形体空间”照明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室内“异形体空间”照明胡文晔姚梦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庆祝百年诞辰,同济大学建造了一座创意新颖的大楼-----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
除了常规功能照明的需求外,其照明设计还要满足建筑的创新需求。
同济大学位于上海东北部,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以其优秀的建筑学院、领先的建筑理念和风尚而闻名。
因此,该学院为庆祝百年华诞而建造的综合楼正应体现前沿的技术和突破性的理念。
这座高100米、占地46,24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综合楼于2007年5月竣工。
从外部看来,建筑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但在这种简洁刚毅的外观内,其实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杰作。
照明设计强调利用合适的色温和显色性模拟自然光,整体照明环境配合简洁的建筑外观,氛围清雅,在室内异形体细节部分大胆的采用照明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到访者在整体自然柔和的环境中体会智慧的感悟。
这个简洁的立方体建筑内有七个模数化的L形单元,它们沿竖向顺时针90度螺旋上升,形成了中央贯穿建筑中心的16m×16m的通高大型中庭。
每个L形单元模块跨越了三层楼的空间。
在七个L形单元模块中,放置了七个造型独特的大型异形体,作为会议厅,国际会议中心,多媒体中心和休憩平台等。
复合中庭综合楼创新的风格和几何特点要求照明设计必须同时兼顾美学和实用性。
独特的建筑结构让灯具安装位置的选择变得复杂。
比如,每个L形单元数十米高的空间内放置着突出的巨大几何构造体,其顶部往往是曲面,使得接近天花安装维护变得不可能,灯具安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通透的复合中庭和多处街道视角对眩光的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总体上,设计师希望在室内创造一种总有日光照射的感觉,同时还要用室内照明取代专门的室外泛光照明,用更节能的方式展示建筑立面的纯净和优雅。
因此,控制光的溢散、区分不同的几何结构和保证照明风格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创造自然舒适的照明氛围,灯具安装尽量隐蔽,并且使用较小功率的光源。
因此大空间的照明主要采用了35和70瓦陶瓷金卤灯,局部角落使用150瓦陶瓷金卤灯。
建筑系馆发展史
空间的心理环境
空间的心理环境又可以解释为建筑的氛围,影响的 是空间对我们心理的满足,一个好的建筑系馆不 仅要在功能上满足建筑学学生老师的需求,同时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的标志与学习的空间,它必 须要在心理上让大家得到满足。我觉得通过一些 细部的设计反应空间的心理环境。如建筑整体的 风格,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建 筑入口及走道等公共空间 合理的空间组织也能给人一种好的心理环境
B楼(明成楼)
• 1987 年建成的建筑城规 学院明成楼,体形简洁、 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 筑特征。从平面布局上看, 设计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活 动进行组织布局,采用小 空间围绕核心大空间,再 将各大空间串联起来的设 计手法。整个设计虽然大 致成对称布局,但是由于 主入口位置不在中轴线上, 使得整栋建筑的重点偏移, 形成强烈的不对称感,可 以说是学院派和包豪斯的 一次融合。
A楼文远楼
• 建于 1954年的文远楼是三栋建筑系馆中 早的一栋,在现代建筑传入中国的时期, A 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 豪斯”的现代建筑风格。平面按功能灵活 布置,大空间位于两端,中间为教室、 办公等小空间。靠近入口处为阶梯教室, 以利于疏散。立面造型不对称设计,为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学生在室内进行 设计的需要,用大开窗的设计来大量采 集自然光线。
• 包豪斯校舍是由格罗皮乌斯在1925年设计的。这个校 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不再是用古典建筑语言 写成的诗篇而是用现代建筑语言发表的宣言。校舍
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学生宿舍、办公区和休闲区 5个部分组成。 与巴黎美术学院完全按照古典建筑的语法的设计 不同,格罗皮乌斯通过功能上的分区使建筑呈现了 不对称的箱体组合,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 和方向各不相同,没有主次之分,既独立分区, 又方便联系。这种平面形式因此成为了早斯现代主
建筑系馆优秀案例分析同济C楼
THANK YOU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层平面图
二层作为交通空间存在,有一部直跑楼梯贯穿 整个楼面,使空间连续而又彼此分割,而洒下 的阳光与连续不断的空间使一系列上下通光的 光井成为师生们的休憩交流空间。
二层夹层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室内引入植物,为工业化的 建筑增加人为的气息
大空间有开阔的空间感,室 内的桌椅为人提供休息场所
室内引入植物为工业化的建筑增加人为的气息大空间有开阔的空间感室内的桌椅为人提供休息场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教室设置在南侧以获得良好采光卫生间对位设置便于铺设管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七层的室外观景平台不仅将内部空间分割化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很好的交流休息的场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该建筑系馆采用银色灰色跟白色整体体现青色基调
总结———
光线成为建筑的主导——居中贯 穿东西的连廊系统
丰富的交通公共空间——中庭
材质的表现强于形体的表现—— 夺人眼球的新颖材料 建筑系馆对于建筑系学生来说有着极 其特殊的意义,过于追求材质所带来 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生活在其中的心 理感受。冰冷的建材,工业化倾向明 显的风格使建筑馆失去了原有的亲和 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济陆续已有 三座建筑馆,而这座建筑馆在可持续 性的考虑上未免不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卫生间 配电室
会议区
茶座,休闲区 门卫传达 控制区 下沉式庭院为茶座区人 们提供休闲空间
一层平面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采用清水混凝土,抛光不锈钢板,铝材, 型钢,U型玻璃,平板玻璃等材质。体现 建筑厚重与轻盈、密实与通透的对比,现 代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对比与结合通过现代 工艺技术演绎出来,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文远楼浅析1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文远楼简介: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一。
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筑上的一座丰碑。
文远楼总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
建筑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
”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
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
建筑结构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
因此文远楼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3文远楼中央采用地源热泵加辐射 吊顶系统部分的控制
典) 。在文远楼改建方案制定 的初期 专家梯队经反 复 比较推敲决定 借鉴法古斯工厂更新 的经验 , 已 将
经破 旧无法使用的钢窗更换为新的保温节能窗。
2 改善外 维护结构的保温 隔热 性能
新风温 度,根 据送风温度 和回风 温度的 比较 ,串级
个 1 O 阶梯教室—— 太 阳能 ( 6 人 燃气补燃 )吸收式 温构造进行展示 便 于参 观者了解保温层 的做 法。
热 泵。其 中值得一提 的是 3 0人报告厅的能源利用 0 3 智能灯光控制及设计
减 少送风量 也减少风 机的耗能 。当房 间的窗被非
法打开 时,系统将 自动关闭相关的设备 ( 3 。 图 )
源 。该系统的优点是运行费用低 , 比传统空调系统
在 节能 2 % ~ 5 %: 噪声 ,运行安静;不受室外温 要和 有效 手段 , 此领域 内具有丰 富经验的德国西 5 0 低 设计 并 度波动影响 高效、运行稳定 ; 对环境 影响小 ,绿 门子公司给予文远 楼改建项 目极大 的支援 ,
土壤 中的热量供 室内采 暖,此 时土壤 作为 “ 源 热 夏季则将 室内热量释放到土壤 中, 时土壤作 为 此 冷
应控制使得建筑更加节 电、视觉更加舒适。 4 楼 宇设备 控制系统 系统先进的楼 宇设备 控制系统是建筑 节能的必
参 考 文 献
l Eas b i t St dv W e i ii y u nYuan Bui di g — — l n R ef urbl hn ent unde Sust nabl and s l r al e Pr S V i na A pe t of he e er at o l s cs t W 1N Y UA N c =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系馆的节能技术历程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系馆的节能技术历程
岳志铁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目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系馆共有A、B、C、D四栋建筑,包括最早建成的文远楼、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明成楼、新世纪建成的C楼和最后并入学院的D楼。
按年代顺序梳理这4栋建筑在设计、改造、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节能技术,从时代背景、使用成效等角度进行成因分析及合理性评价,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部分优化策略。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岳志铁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交流自然阳刚文化品味: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馆建筑创作散记 [J], 戴复东
2.浅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表皮的非理性 [J], 吕克
3.人文、思辨、实训——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传统家具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J], 左琰
4.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建筑模式分析 [J], 陈明晖
5.环境景观与园林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访EDSA-ORIENT设计事务所院长陈跃中先生和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项秉仁教授 [J], 谢跃文;李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
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2006级建筑学一班杨旻杲2010年1月2日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作为同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一幢建筑,其本身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其现实的使用价值。
而在2007年百年校庆后,经过翻修的文远楼重新投入教学使用。
其一、二层现作为1、2年级的专业课教室所在。
三层则是亚太遗产文化研究中心。
在不更改主题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只是对保温防水、外墙表面做了部分的翻新。
因此在防灾防火上,文远楼应该和其本身的设计出发时的设想情况相一致。
文远楼东西向长约97米,东向南北向长约42米,是典型的L字型平面布局,其功能、人流分布、消防通道就是随着L字的走向而一路展来的。
下面是一张文远楼一层的平面图。
左侧南北向是文远楼的前后主入口,北侧通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明成楼(红楼),南侧是教学北楼及图书馆。
平面图右侧南北也有两个个较大的入口,尽管身为整个文远楼的次入口,但是其功能上起到的意义联通了里侧的教室、两个阶梯大教室与外界的联系。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文远楼有三部垂直交通系统,左侧的一步楼梯及右侧南北的两部楼梯。
对于四个阶梯教室,教室后方均设有逃生出口和独立的逃生楼梯。
左侧的大阶梯教室设有两个逃生出口,出门后通过阶梯连接到北侧的室外。
对于中部的教室而言,两侧的门厅内的楼梯成了他们从二、三层逃生的选择。
下到一层后,再分别由两侧的四个出口逃生。
二、三层中部的教室通往两侧的楼梯距离大约16米,而一层中间教室通往两侧入口的距离大约18米。
甚至符合现在的相关规范要求。
对于文远楼的成L形的这个长走道面言,东西向的走道是暗走道,虽然直接联系了两个大的公共空间能从公共形成回路来通风采光的,但在改造后在一楼的走道两个尽端都安装上了一道玻璃大门便于日常的管理,这样一来便使原来能直接从大空间通风的暗走道又被人为的隔断了。
在A-B-C之间——同济建筑城规学院综合楼点评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1 背景及意义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环境行为学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理论之一,主要通过研究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所具备的行为和心理,用以指导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
选取同济大学校园东北部的文远楼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上课的学生在其中的行为活动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分析。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的理论比较广,本文只选择就环境中人的移动行为、路径选择与探索以及环境的易识别性理论进行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12.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 对象介绍(1)被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文远楼建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里面的交通流线十分简洁通顺,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精当。
(2)被调查人群的特点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2010届研究生作为调查的人群,具体的上课行为是在调查研究所关注的行为是发生在每周五的下午1点到3点半之间。
这个时候是该学院建筑前沿课程时间,教室位于二楼的阶梯教室,学生人数大概200人左右。
3行为现象调查明确了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以及被调查人群的特点后,结合文远楼的建筑平面布局图,进行人的移动行为以及路径选择调查,并且绘制出相应的分析图。
分析图分为两个部分。
按照时间按顺序分为上课前和下课后的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人流移动和路径选择的特点。
3.1 路径选择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建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2)下课后(3点至3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图3 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从上图可知,学生下课时所选择的路径一般是从右侧的阶梯教室出来后,下几步台阶后,多数的学生一般继续左拐,直接沿着楼梯下到一楼,而只有少量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沿着这个过道向前,到前面一个楼梯口再下楼。
这个和开始来上课的时候的路径有鲜明的对比。
3.2 人群分布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分布的密度特点一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1 二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2从上面的分析图可知,学生上课时人群分布的密度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于上课的时候学生选择进入教室的时间段相对比较宽,所以上课前的人群密度相对不是很大,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也适中。
以文远楼改造项目为例谈建筑生态化策略
以文 远 楼 改造 项 目为例 谈 建筑 生 态 化 策 略
严 一
摘 要: 阐述 了生态建 筑学的产生及 生态建 筑设计 的原 则和 目标 , 通过对文远楼 生态改造项 目的分析 , 绍 了建 筑生态 介
化的一些策略 以及实现途径 , 就思维拓展提 出了一些看法和 补充 , 以使文远楼 生态化改造更 完善。
且会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 的中心 内容 , 这些 设计过程 就是建筑 生
31 态学——也就是绿色运动议程 中所 提到的“ 为减少对 环境破坏 而 2. . 太 阳能利用 积极利用 可再 生的新 能源 , 包括 太 阳能 、 风能 、 水能 、 物能 、 生 努力 ” 这一 思想 在建 筑领 域的确切表现。
2. 技 术 支持 2 以 目前 的现代科 技 , 想要设 计一个 “ 能耗 、 零 零污 染” 的生态
充分利用技 术手段来 减少对 不可再生能 素, 使物质 、 能源在建筑 生态 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 环转 换 , 获得一 建筑 已经 不是 一个 梦想 , 源 的使用 , 利用室 内循环体系来避免建 筑对外 部环境 的污染是生 种高效 、 低耗 、 无废 、 无污 、 生态平衡 的建筑 环境 。 态建筑设 计的出发 点与立足点 。
12 生 态建筑设 计 的原 则和 目标 .
生态 建筑设计师将建筑 这一人工物置于 自然 环境 中时 , 组成 建筑与生态环境之 间相互作用的生态 系统 , 充分考虑其 对 自然 应
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以及建筑与 自然环境之 间物质 能量的交换 。
生态 建筑设计 是综 合运 用 当代 建筑 学 、 建筑 技术科 学 、 工 人 环境学 、 生态学及其他 科学 技 术的成 果 , 充分考 虑建 筑所 在 的生 态环境和环境负荷 , 为居 住者提供舒适 、 健康 、 环保 、 高效 、 美观 的 居住环境 的一种设 计 实践 活动 。减 轻环境 负荷 、 减少 资 源消耗 , 创造舒适 、 健康 、 高效 的室 内外环境是 生态 建筑的核心思想 。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杨丽【摘要】通过计算机对规划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尚处在探索阶段.该文通过对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建筑风情况模拟,以上海市多年平均气象要素作为初始条件,计算过程中选用Fluent Airpak软件进行流场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旋涡、风影区……在建筑周围分布的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运用Fluent Airpak 对建筑物周边的微观气候环境进行模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对建筑群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文远楼;建筑群;布局;风环境【作者】杨丽【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9+.21文远楼坐落在同济大学东北角,它于1953年建成,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形简洁,是受近代中国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的优秀本土现代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包豪斯风格的代表建筑。
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文远楼正式改造完成,文远楼改造过程中利用了十项先进的生态节能方式。
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节能就是其中一项,本文将利用Air-Pak流体力学软件对文远楼周边自然通风环境进行分析。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即在计算机上离散求解空气流动遵循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并将结果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这样的数值模拟技术就是所谓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
自1974年以来,人们进行了将大量的CFD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的模拟研究工作。
如今,CFD技术已经在建筑环境和设备模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FD以其廉价、便利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次模拟采用Fluent软件,Fluent软件是CFD商业软件的一种,用来模拟从不可压缩到高度可压缩范围内的复杂流动。
文远楼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
建筑学报76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 A TION文远楼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钱锋朱亮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上海,200092)收稿日期:2007-10-23摘要/ 作为中国第一栋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文远楼具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然而进入新时期的文远楼,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再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师通过生态化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寻求人性化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一过程。
关键词/文远楼 历史保护 再利用 生态保护更新ABSTRACT/ As the first typical Bauhaus-type building in China, Wenyuanlou is of significant historic,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value. But experiencing a long period of history,it can '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any longer. Seeking for h umanized surroundings,the architects make this building reused and conserved by energy saving measures.KEY WORDS/ Wenyuanlou, historic conservation, reuse, eco-conservation and renewal文远楼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东北部,东临同济大学能源楼,西临同济大学三好坞,北临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南临同济大学教学北楼。
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功能布局也不能适应建筑城规学院新的发展需要,学校决定对文远楼(图1、2)进行生态节能技术改造,并对该房屋进行保护,恢复文远楼原有面貌,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历史保护建筑更新改造示范工程、生态世博先行示范项目。
建筑界的扛把子
建筑界的扛把子前不久,疯掉局去了一次复旦大学(没看过的点这里)。
粉丝霸楼墙裂要求再扒一扒同济大学的风水。
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这次我们成功潜入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从10号线里一钻出来,就看到四平路上的校门(非一代校门)。
1997年时采用了一名童鞋的方案,保留老校门的主体,整个新校门往后退,设计成半圆形。
▲就是现在这样啦疯掉局局长起盘立极:“戌山辰向”的同济大门在2004年之前,是“旺财旺丁”的大好格局,但目前正值八运,却是“上山下水”的大凶格局啊!(就是说又没钱又没人TAT)But局长发问:你们是不是没看到身后的楼?原来2000年以后,马路对面又建了两座高玻璃大厦正对校门。
如此一来,同济大门坐向变成了“辰山戌向”,但并没有鸟用,在八运里还是“上山下水”啊。
建筑界的扛把子,世界一流大学同济,把自己的大门造成这副鬼样子,不是啪啪打脸么?走进校园,再次俯瞰这一片的布局,才发现果然是我们太naive。
1暗藏良穴的明堂四平路校区整个布局按后天八卦立极,图书馆主楼犹如高昂的龙头,南楼、北楼分别位于图书馆的内白虎位与内青龙位。
外青龙、外白虎呈阶梯状逐层高起,自然形成一个良穴。
俯瞰校区,彰武路直冲校门,但煞气进入后,依次经过大门、校训花坛、毛主席像、国旗、图书馆层层“结界”的阻挡与收化。
建筑为山,道路为水,内部道路与建筑的配合山环水抱,相得益彰。
图书馆接纳东南吹来的温和煦风,挡住西北风,加之此地明堂开豁,更能藏风聚气。
比起动不动就八级大风的光华大舞台,同济森林公园好像更加适合一日游,不过疯掉局局长表示,校门口加俩石狮子就更好了两根国立柱和毛主席像,成为了明堂的最大亮点。
同济学子吐槽,这座毛像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五千块,就不要进来读书了……据说,同济当年做这毛像,费了老鼻子力。
动用全校力量,就做一尊有点不划算,于是做了俩。
一尊送给了交大对面的华师大(难道是为了联谊?),一尊放在自己学校门口招出租车。
至于隔壁复旦背着手的毛爷爷,就只能等公交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远楼浅析1
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
文远楼简介:
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
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
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
一。
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
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
筑上的一座丰碑。
文远楼总建筑面积
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
建筑
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
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
”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
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
建筑结构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
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
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
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
因此文远楼平面和
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文远楼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
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
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
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
种子。
”
建筑平面
文远楼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部分:中间展厅和教师部分、300人报告厅和4个160人阶梯教室,总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
三个部分对应着建筑的三个大小高低不同的体块,功能分布与建筑外形设计相对应。
教室的设计通风开敞而明亮,且充分考虑到了专业性质,有利于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平面按功能需要灵活布置,在最接近入口的部位布置阶梯教室,以利于疏散。
在各阶梯教室均设有楼梯,也便于紧急情况的疏散,体现了对人性的考虑。
而这些楼梯的设计是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的。
“第一跑楼梯靠外墙设置使得挨着门厅的第二跑楼梯下方空间作为卫生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西北门厅楼梯第一步和第二步靠墙设置,有利于减少人流的干扰,但踏上后需要进行一次转折才能从真正的第一跑楼梯继续上楼.此时第二跑楼梯下的空间就可以作为储藏问为隔墙的l 20座阶梯教室服务。
零碎的消极空间被设计师不断整合,顾及了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西南门厅的楼梯为三跑楼梯,既解决了高差.又形成了一处通高空间。
3部主要楼梯各不相同,通过巧妙的设计灵活设置,成为了文远楼内部空间塑造的主角(右图)。
”
建筑立面
文远楼的立面设计可以说充分考虑了现代建筑的气息,理性的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从各个方向看去均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建筑立面阶梯教室的部位,其开窗位置直接反映了内
部阶梯形的地面。
文远楼各个立面窗的布置可以说是自由而又理性的,
如教室一面为了提供学习者充足的采光,采用了大面积的
横向长窗,;而办公室的窗则形成竖向的重复,在重复中
又改变着窗的高度和上下两窗之间的高差。
在绘制文远楼详图时,我发现此楼立面上有一条条水平向的线条,奇怪的是,线条间距并非相等,在不同体块相交线处的线条,有些也未能交上。
有人认为,这些水平向分缝线划分窗扇,将立面纳入了一套严谨的几何尺寸中,。
这让我对设计师是以怎样的逻辑控制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的关系产生了疑问。
“而对I 60人阶梯教室疏散楼梯问的审视则向我们打开了这扇窗户。
这里楼梯间一层与楼板尚有一定距离的窗,
到了二层则与楼板距离所剩无几。
这种非对位关系
产生了立面与剖面、外与内两套相互独立的逻辑。
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两层阶梯教室的起坡和
层高的细微差别。
但两扇窗户从立面上看(右图),其
尺寸不仅相同.两扇窗户之间的距离以及上层窗户
与女儿墙上沿的距离保持基本相等,窗扇在立面中
位置的确定是以整体立面的效果为参照的。
中部小
教室和办公室部分的立面设计印证了这一意图,结
构开间和房间使用开间并非相互对应。
这在技术上
得益于框架结构带来的平面自由布局特性。
而在立面上,设计者在两个
房问之间设置了宽厚的、带有柱
头纹样的‘壁柱’,似乎表明这就
是结构柱。
但真正起到支撑作用
的是处于两个壁柱之间、分隔了
窗户的柱子,从而“迷惑”了观
察者。
这样避免了在整个立面的
中线出现柱子的情况,与传统建
筑开间划分的原则相似”。
虽然因为校园整体规划的
变动,使得文远楼的主入口正
对ABC广场,但经过改进的入
口依然颇具特色。
改造后的正
面加建了一排圆柱支撑的门
廊,圆形断面的廊柱毫无装饰,
反而有简洁的美,突出的阳台
将入口面完型.暗含了入口面
的对称性,台阶的设立也使入
口得以突出。
背面入口上卷的
弧形雨棚,造型新颖别致,混
凝土的厚重感使雨棚与整幢建筑浑然一体,与次入口的玻璃雨棚形成对比。
几个入口的灵活设计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