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302)学科专业简介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教授, 以及吴景祥、戴复东等著名教授。
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郑时龄院士、莫天伟教授、项秉仁教授以及王伯伟教授、钱锋教授和吴长福教授。
本学科在众多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获多项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出版专著、译著数十种,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科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设计教学。
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地。
学科点现有在职教授15名,在职副教授2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共46(含6名兼职硕导)。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
与本学科点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机构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另外还有造型艺术实验室、建筑技术实验室、以及现代技术国家实验室。
学科点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也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其它国家的学生。
本学科可授予建筑学硕士和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2017招生导师名单
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招生专业:(081300)建筑学
教师姓名 蔡永洁 蔡镇钰 常青 陈易 陈泳 戴复东 戴仕炳 范蕊 郝洛西 胡滨 黄一如 李斌 李立 李麟学 李翔宁 李浈 李振宇 刘刚 刘少瑜 卢永毅 梅青 尼尔里奇 彭怒 钱锋 沙永杰 沈迪 宋德萱 孙澄宇 孙彤宇 谭洪卫 汤朔宁 涂慧君 汪孝安 王崇杰 王方戟 王红军 王骏阳 王凯 王鲁民 王澍 王桢栋 魏敦山 吴长福
研究方向代码 07 07 01 07 07 04 04 04 02 02 02 03 02 02 02 04 02 07 04 03 04 02 02 07 01 01 05 07 04 05 06 02 04 02 02 03 07 07 04 01 06 09 07
电子信箱
isam.shahrour@univ-lillel.fr zhiyongai@
注:如教师电子信箱为空,请咨询相关招生院系。
第1页
同济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
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招生专业:(083300)城乡规划学
教师姓名 常青 仇保兴 戴慎志 杜晓帆 耿慧志 侯丽 黄建中 黄怡 刘冰 栾峰 钮心毅 潘海啸 彭震伟 邵甬 沈清基 宋小冬 孙施文 汤宇卿 唐子来 田莉 童明 王德 王兰 王伟强 吴志强 伍江 象伟宁 谢俊民 杨贵庆 于一凡 张兵 张立 张尚武 张松 赵民 郑时龄 周俭 朱介鸣 朱若霖 朱玮 卓健 邹德慈
研究方向代码 06 01 07 06 01,03 03 01,07 05 07 01,02,05 04 07 01 06 01 04 03 07 02 01,08 02 04 01,08 03 01,08 02 08 04,08 05 02 06 01 01 06 01 02 06 01 03 04 02,07 01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代码院系名称联系人电话(区号021)咨询邮箱010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老师65982353 caupjw@020 土木工程学院朱老师65980619 zhuym@030 机械工程学院朱老师69584641 zhumeihua@040 经济与管理学院朱老师65980790 zmrtj100@MBA中心65982618 mbacenter@MPA中心65982617 管院工程硕士管理中心65982108 tongjime@ 05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老师65982696 luah@0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老师69580112 yuanyijie@08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老师69589503 dxygb@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刘老师65980149 ljptj@ 090 外国语学院庄老师65982980 waiyujw@090 外国语学院庄老师65982980 tjmti@ 101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丁老师65981138 dingxl0223@ 102 数学系樊老师65983245 fanyajuan@103 物理系徐老师65983380 physics@104 化学系陈老师65982287 chemistry@106 声学所孙玉莉65981091 sunyuli@110 医学院余老师65983185 yxyzhsh09@114 口腔医学院从老师66313723 conglei777@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黄老师69589879 hpj@130 中德学院施老师65984964 stacdhk@140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马老师69584714 myping6853@ 160 生命学院汤老师65988653 tanggh@170 软件学院陈老师69589984 chenliang@180 汽车学院田老师69589841 tianxiao@ 190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李老师65988657 oceanlixia@200 传播与艺术学院刘老师69584742 cafetea_2006@ 210 人文学院沈老师65984597 swq1202@230 体育部王老师65986851 wangzhen04512@240 法学院张老师65980614 fzhjw_y@法律硕士中心保老师65988363 baoxy2010@250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老师65984182 mavivi@ 260 马克思主义学院孟老师65981407 menghua1407@ 270 设计创意学院李老师65981055 lhhsmile@。
同济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五年制本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及专业领导者。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1.德育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既勇于探索创新、开拓进取又勤恳实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
2.智育(1)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律与法规。
●了解国防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了解计算机技术与文化,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言及方法。
●了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程序的操作应用技能和方法。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建筑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了解建筑给排水、电气、空调等相关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方法。
●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了解人类文化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等。
●掌握建筑设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建筑画的基本理论和技法。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外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当代中外主要建筑流派和思潮的理论和影响。
●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济大学2013博士导师信息
ayzz2003@ tjyzs@ zmz0008@ shilingzheng@ ta_zwj@ jingminz@ zxh66@ arch-urban@
生态建筑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建造技术;建筑体系及住宅产业化 设计学方向 公共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评论 上海近代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 当代城市与建筑 住宅与住区发展;住宅设计与人居环境 住宅与住区发展;生活空间计画与设计
陈隽
081400
陈清军 陈世鸣 陈惟珍 陈以一 程进 邓长根 邓洪洲 丁洁民 范立础*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冯世进 081400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
导师姓名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蔡永洁 081300 建筑学
曹庆三 081300 建筑学
常青
081300 建筑学
陈易
081300 建筑学
戴复东* 081300 建筑学
戴仕炳 081300 建筑学
董华
081300 建筑学
郝洛西 黄一如 李斌 李立
李翔宁
李浈 李振宇 娄永琪
tjup@
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 zhoj@
城乡遗产保护;城乡规划理论
城乡规划理论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MBA中心管院工程硕士管理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声学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德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生命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体育部法学院法律硕士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创意学院陈老师caupjw@1 朱老师zhuym@to .cn朱老师zhumeihu a@tongji 朱老师zmrtj100 @ mbacente r@tongji tongjime @tongji. 陆老师luah@ton . cn袁老师yuanyiji e@tongji 刘老师dxygb@to .cn刘老师ljptj@gs .tongji. 庄老师waiyujw@ 庄老师tjmti@to .cn丁老师dingxl02 23@tongj 樊老师fanyajua n@tongji 徐老师physics@ tongji.e 陈老师chemistr y@tongji 孙玉莉sunyuli@ tongji.e 余老师yxyzhsh0 9@163.co m从老师conglei7 77@tom.c om黄老师hpj@tong .c n施老师stacdhk@ tongji.e 马老师myping68 53@yahoo 汤老师tanggh@t ongji.ed 陈老师chenlian g@tongji 田老师tianxiao @tongji. 李老师oceanlix ia@tongj 刘老师cafetea_ 2006@yah .c n沈老师swq1202@ yahoo.co 王老师wangzhen 04512@ya . cn张老师fzhjw_y@ tongji.e 保老师baoxy201 0@hotmai 马老师mavivi@1 孟老师menghua1 407@yaho 李老师lhhsmile @hotmail .com。
同济大学硕士生导师名单
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1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男1930.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4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家林男1942.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5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吴健生男1961.07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6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耿建华男1966.05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7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华忠男1964.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8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陈 冰男1957.0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9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董良国男1966.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0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钟广法男1964.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1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于 鹏男1969.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2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秦建业男1946.03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3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李春峰男1970.07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4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刘堂晏男1962.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15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项海帆*男1935.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1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范立础*男1933.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17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胡世德女1942.09教授土木工程学院18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袁万城男1962.10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19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君杰男1962.12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20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男1963.07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1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吴 迅男1958.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2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定俊男1956.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3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王 刚男1958.08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4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陈德伟男1956.03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25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国平男1958.10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男1962.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7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石雪飞男1964.05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8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利民男1963.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9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张启伟男1966.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0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徐 栋男1966.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1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男1958.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2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马坤全男1964.09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3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顾 萍女1963.08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4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吴 冲男1962.07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5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建中男1963.07教授土木工程学院第1页/共4页3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陈惟珍男1962.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7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朱乐东男1965.06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38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建渊男1966.06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39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叶爱君女1970.04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0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程 纬男1963.06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1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魏红一女1961.03高级工程师土木工程学院42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刘玉擎男1962.1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3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贾丽君女1967.01高级工程师土木工程学院44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周志勇男1971.06副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45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凌知民男1961.05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6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方元男1972.10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7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孙 智男1977.0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48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徐利平男1964.09正高级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49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李 映女1968.05高级工程师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50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程 进男1971.07副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51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杨林德男1939.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2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束 昱男1951.09正高工土木工程学院53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李永盛男1951.0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4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唐忠德男1949.09正高工土木工程学院55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男1962.10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6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黄宏伟男1966.09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7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陶履彬男1949.04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8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陆浩亮男1949.04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59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子新男1967.0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0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汤永净女1965.0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1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廖少明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2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丁文其男1969.11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3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胡向东男1961.02副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64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蔡永昌男1972.1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5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贾 坚男1963.01高级工程师土木工程学院66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王 璇男1968.05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7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男1965.09研究员土木工程学院68081422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谢雄耀男1972.1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69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王解先男1963.10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0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潘国荣男1960.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1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陈 义男1960.03教授土木工程学院第2页/共4页72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鲍 峰男1959.08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3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伍吉仓男1963.10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4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李全海男1964.0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5081601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沈云中男1962.11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6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须鼎兴男1948.06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7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丛玮男1963.01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8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程效军男1964.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79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陈映鹰男1941.05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0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叶 勤女1970.01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1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王卫安男1960.1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2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施一民男1942.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3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姚连璧男1964.04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4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男1971.02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5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刘 春男1973.02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86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许志鸿男1939.02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87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男1963.0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88082301道路与铁路工程谈至明男1960.02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89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男1962.0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0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严作人男1950.05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1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方守恩男1961.12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2082301道路与铁路工程凌建明男1966.1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3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顾保南男1962.07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4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叶霞飞男1961.06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5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许玉德男1965.09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6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杨新安男1964.1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7082301道路与铁路工程周顺华男1964.04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8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宫全美女1967.10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99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李立寒女1957.0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0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王炳龙男1964.03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1082301道路与铁路工程练松良男1956.05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2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薜 明男1950.04高级工程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3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陈雨人男1966.03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4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潘晓东男1960.11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5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许 恺男1955.11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6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黄卫东男1970.01副研究员交通运输工程学院107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叶 奋男1970.12副研究员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第3页/共4页108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丁春林男1967.01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第4页/共4页。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学历:本科最后毕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
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
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房屋产业化构配件产业化建筑体系主要成果[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郑时龄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
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研究生课程建筑评论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出版著作]黑川纪章[发表论文]“历史街区不利用就没有生命力”(建筑师2008-6)[发表论文]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6)[发表论文]当代建筑批评的转型——关于建筑批评的读书笔记(时代建筑2006-5)[发表论文]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建筑批评的生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建筑学报2005-8)[发表论文]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验与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时代建筑2005-1)[发表论文]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主导(城市规划学刊2006-2)[发表论文]城市中的世博会规划和建筑(城市规划学刊2005-4)[科学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基于高科技时代的世博会主题演绎研究蔡永洁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职称:教授(博导)职务:建筑系副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12-城市更新与设计简介: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研究重点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本科以来的教育简历:198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博士学位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主持、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
建筑师周峻
周峻(晋级)姓名周峻人物介绍个人简历:1973年11月,出生于上海。
1991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6年8月~2009年2月,就职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0年9月起获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历任同远分院主任建筑师、副院长2009年3月~至今,加盟GN•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建筑师个人荣誉:2005第二届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提名奖2007首届40位小于40岁(40 under 40)的华人建筑师作品展参展建筑师2008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授予“20位最具大师潜质青年建筑师”2009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授予“10位最具大师潜质青年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展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建筑观——带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创造: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师是一种创造艺术的职业。
然而,建筑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和音乐、绘画这类纯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今天我们探索中国建筑发展道路,建筑的社会性尤显重要。
首先,建筑是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
建筑一旦存在,不管是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为人所使用,至少会对周围的人造成视觉感知,就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甚至上百年地存在下去,连建筑师本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了仍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使用。
所以,建筑师在创造艺术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其次,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最终实现也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
建筑的实现首先需要有社会产生使用需求,脱离了实际社会需求的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实现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技术、人文、环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创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制约,需要不断综合平衡各种因素。
因此,任何优秀的建筑师,必须通过其设计作品的实践,经过时间和大众的检验才能获得最终认可的。
一座好的建筑,一定是能够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
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师要处处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相反,很多时候大众的审美意识是需要(也是可以)被引导的。
同济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五年制本科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及专业领导者。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1.德育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既勇于探索创新、开拓进取又勤恳实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
2.智育(1)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律与法规。
●了解国防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了解计算机技术与文化,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言及方法。
●了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程序的操作应用技能和方法。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建筑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了解建筑给排水、电气、空调等相关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方法。
●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了解人类文化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等。
●掌握建筑设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建筑画的基本理论和技法。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外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了解当代中外主要建筑流派和思潮的理论和影响。
●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含室内设计方向)培养方案(五年制)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
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等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其中建筑系是各系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建筑系。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自创建以来,建筑学人一贯崇尚理性务实,革故鼎新,不跟风、不随流,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建筑思潮面前,始终有着冷静观察、独立思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和胸襟,从而使同济建筑学具有一种独特的学术性格和传统。
建筑系设有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可招收博士后,并可招聘长江学者。
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
建筑学专业每年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含室内设计专门化方向)约130名。
其中外国留学生比例约15%。
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7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35名左右。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五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建筑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课程性质学分比例公共基础课5724.1%专业基础课6828.7%必修课4418.6%专业课选修课12 5.1%公共选修课10 4.2%实践环节4619.4%合计毕业学分237100%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的新领域的开拓者以及本专业领域的专业领导者。
五、专业培养标准表1专业标准方面内容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知识与智力能力1、数学知识2、自然科学知识3、人文科学知识4、专业知识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1、熟练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选:高等数学C。
陈从周简介资料(标准版)
陈从周简介资料陈从周,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陈从周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陈从周简介陈从周(1918-20xx),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
1920xx年11月27日生。
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著有《说园》等。
20xx年3月15日去世。
陈从周个人经历1920xx年11月27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381942年就读于之江大学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421949年任杭州、上海等处高级中学、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育史、生物学教员。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并执教于圣约翰大学。
1951年任教于之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苏南工业专门学校副教授。
1952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筹划组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5年任同济大学建筑历史教研组组长、副教授。
1978年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1985年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1989年应聘为台湾《造园》季刊顾问,并获日本园林学会海外名誉会员称号。
20xx年3月15日去世陈从周人物成就研究徐志摩师承张大千陈从周1920xx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1938年,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
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
1942年毕业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1944年,与海宁蒋定结婚,蒋定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
同时,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成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
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
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
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
刘滨谊
◆ 13.鼓浪屿发展概念国际咨询(中美合作)(1.8km)(2002)
◆ 14.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45.74km) (2002)
◆ 15.池州市白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7km)(2002-03)
10
◆ 16.甘肃省漳县贵清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50km)(2002) ◆ 17.千岛湖旅游码头规划设计(40ha)(2002-03)(已按规划建成) ◆ 18.浙江海盐南北湖风景区滨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km)(2003-04) ◆ 19.安徽汤池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76km/1.5km)(20022004) ◆ 20.新疆福海县红山嘴高山温泉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设计(13km) (2004-2006)
◆ 34.福建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20km)(2011-2012) ◆ 35.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战略发展规划与景区详细规划设 计(32 km)(2011-2012) ◆ 36.陕西宝鸡市“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28 km) (2011-2012)
13
◆ 1.刘滨谊
1.1 基本信息 1.2 所任职务
◆
2.成就
2.1 提出理论 2.2 相关著作与项目 2.3 获得奖项
◆
3.设计作品
2
基本信息
◆ 刘滨谊 ◆ 1957年生/男/汉族 ◆ 1989年获景观规划设计学博士(中国第一位风景园林/景观 学专业博士)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师冯纪忠教授。 ◆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 198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 1986年至1987年留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 (Virginia Tech) ◆ 1993-1994年在美国完成景观环境规划博士后研究。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情况
近期有朋友打听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情况。
在官方网站上收藏了一些,便于大家查找。
以下是按照拼音顺序排序。
曹曙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与规划个人经历: 1982年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198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建筑学院(ECOLE D'ARCHITECTURE DE STRASBOURG)建筑师文凭后学位,1995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L'UNIVERSITE DE PARIS I –SORBONNE)博士学位。
1982-1988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
1992-1996法国斯特拉斯堡建筑学院兼职讲师、副教授。
2003年重回同济大学从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 2005年起,《国际城市规划》编委近期咨询顾问项目:天津市南开区总体城市设计湖北省荆州开发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省太仓市人民南路区域改造规划与城市设计出版著作教材:城市空间的形成和演变与政治经济因素的关系,法国博士论文出版,里尔,1995,曹曙Atelier de reproduction des theses, Lille, 1995,CAO Shu法国城市建设的管理与控制,法国公共工程,交通与住宅部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巴黎,1996,曹曙(Ministere de I'Equipement,des Transports et du logementCentre d'Etudeet de Prospective desVilles et Territoire, Paris,1996,CAO Shu)1997,12 专著;中国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 法国公共工程,交通与住宅部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巴黎,1996,曹曙(Ministete de l'Equipement,desTransports et du logementCentre d'Etude et de Prospective des Villes et Territoire, Paris,1996, CAO Shu)发表论文:材料性能所提供的空间——设计的创作方法,法国Technique et Architecture 杂志勒·柯布西埃-Villa la Roche别墅导游专册,勒·柯布西埃基金会,巴黎,1993勒·柯布西埃-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e导游专册,勒柯布西埃基金会,巴黎,1993勒·柯布西埃-Villa LeLac别墅,勒·柯布西埃基金会,巴黎,1994勒·柯布西埃—瑞士学生公寓导游专册,勒·柯布西埃基金会,巴黎,1994对城市的形成和演变的思考,都市的文化,空间与品质国际会议论文集,同济建筑城规学院,EBRA2002编委会,华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在城市上建造城市—以上海长风地区规划为例,《建筑创作》2004年第5期如何面对城市文化遗产—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实践,《理想空间》2004年第6期总第四辑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探究,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地块尺度及用地边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济要素作用的探讨,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戴慎志教授出版著作教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城市基础设施条目《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第十六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第二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中国建工业出版社《中国小城镇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实用全书》第六章城镇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全国市长培训中心教材《城市规划决策概论》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指导书《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项目获奖情况:江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6年全国城乡建设优秀设计优秀工程表扬奖排名第二红果镇中心区详细规划,1988年湖北省城乡建设优秀设计三等奖、排名第一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全国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1988年湖北省城乡建设优秀设计一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辅助城市总体规划,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湖北省优秀设计二等奖、排名第一长葛市城市总体规划,获1998年长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周庄古镇区保护规划,获1998年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本人排名第三海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获2000年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排名第一桐乡市北港河旧城改造详细规划,获2003年浙江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排名第一2004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导则研究,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叁等奖,排名第四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获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规划设计叁等奖。
2012年05月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曾国荪 计算系统功能性能统一验证方法研究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85 0710080030 严华云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佶红 P2P 信息检索若干问题研究
工学
86 0710080071 甘杨兰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佶红 面向基因组分析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工学
87 0710080073 詹卫华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2 年 5 月 29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285 人)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49 0710180013 孟德建 车辆工程 50 0810030012 贺启滨 热能工程
导师
余卓平 吴家正
论文题目
汽车盘式制动器摩擦-热-振动耦合动力学分 析
授予学位 门类
工学
室内环境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扩散与分布研究
71
0810080004
徐涛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陈泳恩
基于北美 ATSC Mobile DTV 数字移动电视 标准的信道估计与均衡器设计
72
0810080044 盛文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郭爱煌
智能结构的实时数据采集与损伤识别技术研 究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导师
孙周兴 孙周兴 徐卫翔 梁晓俭 章仁彪 邵龙宝 周敏凯 周敏凯 刘要稳 陈鸿 陈鸿
论文题目
授予学位 门类
论尼采思想中的神性问题
哲学
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 阐释
哲学
俗世的朝圣者--奥古斯丁人性论探讨
哲学
中国工会制度法治化建设研究——以新时期 工会维权制度建设为视角
戴复东先生生平
所所 长 ,国家特许 一级注册 建筑师 。曾任 第六 、七 、 筑 ,将国外航站楼资料徒手描绘和翻译整理 ,提 出了 究及实验 室 ,将 建筑技术 研究推 向新高度 。戴先生还
八 、九届全 国政协委员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 ,同济 “缩短 步行尺度 、改 进登机制度 ”的设计理念 .对 中 推行了一系列教学 改革 :将 1年的 “建筑设计 初步课 ”
筑 系(前身为中央大 学建筑 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生院作访 问学者 。访美期 间,他荣获贝聿铭先生 业课程 为 “三支 ”,同时增设室 内设计 和工业造 型设
毕业后 ,戴 先生 夫妇到 同济大学建筑 系任教 ,专业能 建立 的 “在 美华人学者奖金 ”,并独身一人乘坐 “灰狗” 计两个专业 ,旨在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我国建
时 代 建 筑 Time+Architecture201812
讣 生口
著名建筑学 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市规 划学院名誉院长 、教授 、博士 生导 师 ,同济大 学高新建筑 技术设计 研究所所长戴复东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018年 2月 25日上午 8时 33分 在上海新华 医院逝世 ,享年 9O岁。
力 得到充分 发挥 。他于 1957年获新 中国第 一次大型 长 途汽车环绕全 美国 32座城市 旅行参观 ,获 得第一 筑教育体系快速发展 。
设计 竞赛——杭 州华侨旅 馆全 国设计 竞赛一等 奖 :同 手资料与感性认识 。
这一时期 戴复东先生提出 了 “建筑是为人服务
年 ,他在 吴景祥 教授 指导 下和吴 庐生老 师一 起参加
1985年 ,戴复东先生担任 同济 大学建筑系主任 。 的生存与行 为的人工与 自然环境 ,宏观 、中观 、微观
建筑的老师
2、北京大学综合体育馆
3、东莞CBA篮球馆
刘敏------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学学士,获重庆建筑大学硕士学位 同济大学副教授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本科生课程:建筑设计(建筑学) 建筑策划 研究生课程:建筑策划 E - mail: liuminarch2002@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社区交往的范围,增加了社区交往的方式, 社区虚拟交往对社区活动、社区参与以及社区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影 响作用,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郝洛西-------1998年同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主要从事:颜色、视觉与照明领域的
数 字、科研和设计工作 创建了视觉与照明实验室, 为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开设了六门专业课程 指导建筑学照明专门化毕业设计
连廊 入口
平面
内景
建筑外观
鲁晨海
所在大学:同济大学 学历:硕士 职称:副教授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 团队:A4-遗产保护与利用 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 所在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所带课程
1.
2. 3.
本科生课程
历史环境实录 毕业设计
保护技术
研究生课程
1.
2. 3.
1992-04-01
试论大众景园 审美模式
鲁晨海
同济大学
1992-04-30
著作简介
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五辑)
性质:建筑历史与理论 摘要:清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日臻成熟与完善的
重要时期,不仅造园活动极其频繁,而且技艺精湛。 特别是清代丰富的园居生多种文献中,精选了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 珍贵图文,并对其文字部分予以整理、说明和注释。 本辑图文并茂,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园林的发展特征, 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必备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复东学历:本科最后毕业学校:南京大学建筑系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D-建筑与高新技术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
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县人)。
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房屋产业化构配件产业化建筑体系主要成果[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发表论文]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郑时龄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Z-建筑与城市空间简介:郑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
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本科生课程建筑评论研究生课程建筑评论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出版著作]黑川纪章[发表论文]“历史街区不利用就没有生命力”(建筑师2008-6)[发表论文]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时代建筑2008-6)[发表论文]当代建筑批评的转型——关于建筑批评的读书笔记(时代建筑2006-5)[发表论文]建筑批评与艺术批评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建筑批评的生产(建筑师2006-3)[发表论文]延续城市空间,汇入城市历史—中国当代建筑的传统趋向探索(建筑学报2005-8)[发表论文]境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验与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时代建筑2005-1)[发表论文]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的主导(城市规划学刊2006-2)[发表论文]城市中的世博会规划和建筑(城市规划学刊2005-4)[科学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基于高科技时代的世博会主题演绎研究蔡永洁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职称:教授(博导)职务:建筑系副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12-城市更新与设计简介: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研究重点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本科以来的教育简历:198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建筑工程系获博士学位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主持、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3项,获市级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
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重要设计6项,获奖项目1项。
本科生课程建筑设计(建筑学)毕业设计研究生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二)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中国现代建筑考察建筑学学科前沿动态主要成果[出版著作]城市广场[出版著作]欧洲印象:蔡永洁建筑速写选[发表论文]“观景”与“景观”之间——滨水居住空间模式的思考与三次尝试(建筑学报2008-4)[发表论文]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欧洲城市广场历史演变的社会学观察(建筑学报2006-6)[发表论文]大师•学徒•建筑师?——当今中国建筑学教育的一点思考(时代建筑2005-3)曹庆三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课程主管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5-建筑设计方法简介:教育经历: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198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学硕士1992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博士教学与研究主要方向:建筑设计方法及理论,民俗信仰文化与创意建筑,建筑与声学环境。
主要工作经历:2003-2011 科威特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系主任、初始院长2000-2005 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副教授1997-2000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1994-1997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与房屋系讲师1985-1994 历任美国加州劳伦斯实验室研究助理,加州生态设计所与加州硅谷LRS事务所建筑师E - mail:qciaohotmail.常青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东南大学职称:教授(博导)职务:建筑系系主任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2-中国传统建筑简介:常青,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责任教授,建筑系系主任,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
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委,上海市建交委科技委建筑设计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个人主页:.cq-studio.E - mail:changq_2001163.本科生课程建筑理论与历史(1)历史环境实录建筑理论与历史(历建)研究生课程建筑人类学中国建筑史主要成果[出版著作]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出版著作]大都会从这里开始——上海南京路外滩段研究[出版著作]建筑志[出版著作]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出版著作]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出版著作]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发表论文]培养专家型的建筑师与工程师——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初探(建筑学报2009-6)[发表论文]历史语境的现代表述——上海豫园方浜中路街廓建筑设计(建筑学报2008-12)[发表论文]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时代建筑2006-2)[出版著作]宅形与文化[发表论文]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建筑师2008-6)[发表论文]“小布达拉”的复生——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保护性复原方案设计研究(建筑学报2005-12)[发表论文]百年残楼的复生——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外观复原与内部整饬设计(建筑学报2005-5)[发表论文]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建筑师2005-3)[发表论文]探索风土聚落的再生之道—以上海金泽古镇“实验”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08-2)[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风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适应性模式研究[科学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风土建筑遗产整体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陈保胜学历:硕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学科分类:建筑技术科学主要成果[出版著作]城市与建筑防灾[出版著作]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出版著作]建筑结构选型(增订版)[出版著作]建筑安全学[出版著作]建筑装饰材料[出版著作]现代金属装饰材料构造技术[出版著作]设计力学[出版著作]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出版著作]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发表论文]“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反思(时代建筑2008-4)[发表论文]“5•12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反思(时代建筑2008-4)陈易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9-公共建筑及其环境设计简介:教学与研究主要方向: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和室内外环境设计。
教育简历:1988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于同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建筑历史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学术兼职:上海建筑学会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访问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城市生态设计研究院成员,启东市建筑经济高级顾问。
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负责省级科研项目1项,负责科研项目3项。
专著4本,作为主编、编委、参编人员等参加编著的论文集和作品集6部。
教学获奖5项,学术论文14篇。
参加设计项目获奖3项。
E - mail:本科生课程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建筑学)研究生课程建筑环境生态建筑环境艺术主要成果[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出版著作]室内设计原理[出版著作]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出版著作]环境空间设计[出版著作]现代室内设计[出版著作]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出版著作]建筑室内设计[教学成果]世博场馆规模研究(建筑学报2007-1)[科学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合作课题]历史文化遗产与景观保护的对比交流研究戴仕炳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德国Giessen大学职称:教授(教授级高工)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4-遗产保护与利用简介: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保护技术,保护材料研究教育简历:1981—1985: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本科1985—1988:免试推荐为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1988—1994:长春地质学院讲师1994—1999:德国Giessen大学博士研究生1999年3月:获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云岗石窟石雕风化及保护)学术兼职:国际WTA(文物及建筑保护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近年教学和研究成果:2006年,任上海房科院“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综合研究”课题顾问;1998年以来发表有关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的论文20余篇。
个人主页:.dsbioline.E - mail:ds_build163.本科生课程保护技术I主要成果[科学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点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综合改造技术研究顾景文学历:硕士最后毕业学校:中科院职称:教授(博导)学科分类:建筑技术科学本科生课程电脑应用基础(1)电脑应用基础(2)电脑应用基础(1,历建)电脑应用基础(2,历建)主要成果[出版著作]微机汉字与图形的显示及其接口程序设计[出版著作]Autodesk 建筑设计专业软件—ADT 实例详解教程郝洛西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学科分类:建筑技术科学团队:A6-建筑技术本科生课程建筑物理(光)建筑物理(声光热,历建)研究生课程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视觉环境与照明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主要成果[出版著作]城市照明设计[出版著作]光+设计:照明教育的实践与发现[出版著作]零售空间[发表论文]建筑物理光环境实验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建筑学报2007-1)[发表论文]视觉与展示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时代建筑2006-6)[发表论文]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规划(城市规划2005-10)[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人行道路中白光LED光谱能量分布(SPD)对视觉辨认的影响研究[科学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世博园区景观光环境规划的新技术研究黄一如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同济大学职称:教授(博导)职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10-住宅设计与住区发展本科生课程建筑设计(建筑学)设计周(1)设计周(2)研究生课程住宅与社区发展主要成果[出版著作]现代居住环境的探索与实践—同济大学建筑系住宅设计作品集[出版著作]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教学成果]走进EXPO2010--2008七校联合毕业设计作品[发表论文]虚拟交往与社区虚拟重构(时代建筑2009-2)[发表论文]拆留之间——上涨啤酒公司建筑修缮工程设计回顾(时代建筑2006-2)[发表论文]重理而倾情冯纪忠先生与中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滥觞与发展(时代建筑2007-5)[发表论文]国际建筑教育的回音“2007Archiprix全球建筑毕业设计大奖”评选综述(时代建筑2007-1)[发表论文]城市“丁克家庭”居住问题初探(建筑学报2005-10)[发表论文]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体系中的“说服力培养”环节(建筑学报2005-12)[发表论文]基于“此时此地”的生态住区实践策略—以上海崇明节能住宅示范小区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08-6)[发表论文]空间营构的非空间之道——从设计方式解读传统文人园(城市规划学刊2008-3)[科学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李斌学历:博士最后毕业学校:日本大阪大学职称:教授(博导)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A9-公共建筑及其环境设计简介:教学与科研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与环境行为教育简历:1991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于日本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建筑工学专攻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日本大阪大学工学研究科建筑工学专攻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重要学术兼职:中国环境行为学会(EBRA)常务理事,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ASR),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成员近年教学与科研成果:重要科研项目:五项(其中,教育部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出版专著1本(合著,日语);主持或参加重要设计项目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