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办公新址改造_曾群
城市街道中建筑、景观一体化更新设计探析——以郑州市金水路改造为例
城市街道中建筑、景观一体化更新设计探析?——以郑州市金水路改造为例发布时间:2021-07-15T13:10:08.59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作者:张琳娜[导读]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血管网络,在所有的城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地位。
张琳娜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血管网络,在所有的城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地位。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元素,也是城市的基本架构,主要可承载交通和景观功能,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元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度较高。
衡量城市是否具有更为鲜明的记忆点,便需衡量其街道的整体性效果。
城市街道向人们展示着城市的个性与城市特色,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因此,本文结合郑州市金水路,就城市街道建筑、景观一体化更新设计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街道;更新;设计城市街道犹如人体内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城市的角度来讲,也是给人印象最深、最先形成视觉效果的部分。
如果街道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便会给整个城市带来活力,否则城市便会毫无生机。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一般街道的空间相对固定,且可变性不高。
通过开展景观设计便可明显提升街道的品质。
街道景观设计从无意识到场所的丧失、觉醒等过程逐渐发展,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对街道形成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构建具有价值的生活空间。
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可承载居民的各类活动形式,这便要求在设计街道时,更为突出人本思想,为城市居民提供交通便利,同时能够满足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打造更为舒适和愉悦的街道环境。
近年来,从城市街道景观专项改造到综合整治,在经历了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城市微更新等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阶段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品质提升。
街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一个个细胞体,街区的形成增加了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更能零距离感受城市气质。
街区美,则城市美;街区活,则城市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办公楼资料整理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0号 200092Address: No. 1230 Siping Rd. , ShanghaiWeb: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导览中山北二路 N o r t h Z h o n g s h a n N o .2 R o a d同济大学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赤峰路 C h i f e n g R o a d 彰武路 Z h a n g w u R o a d 铁岭路 T e n g R o a d鞍山路A ns h a n R o a d 同济联合广场 T o n g j i U n i t e d P l a z a 同济大学南校区 S o u t h C a m p u s o f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四平路 S i p i n g R o a d 阜新路 F u x n R o a d L n e 10地点 / Location::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0号 / No.1230 Siping Road, Shanghai 200092, China设计时间 / Term of Planning :2009-2010建造时间 / Term of Construction :2011基地面积 / Site Area :69 700 m 2建筑面积 / Total Building Area :64 522 m 2主要结构 / Structure :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 / :C oncrete + Steel Frame主要用途 / Main Use :办公 / Office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TJAD New Office Building ——Renovation of the Parking Garage of Bus No.1History · Renovation · Development历史·改造·发展About Project改造策略History · Renovation · Development历史·改造·发展About Project 垂直绿化:为减小北侧保留坡道上汽车尾气、散热、噪声等对办公空间的影响,利用原汽车坡道两侧1m 宽的Roof plan of solar panel arrangement 43屋面绿化Roof-GreeningGuide MapC区:餐厅、多功能厅C Zone: Dining Hall / Multi-function HallTongli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建筑设计四院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建筑设计三院No.3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pt 建筑设计一院No.1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Technical Support & Quality Control Dept No.2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都城建筑设计院B 区:展厅、会议区、市场经营部、资产财务部B Zone: Exhibition Hall / Congress Area /Business Development Dept / Financial Dept 区:综合行政部、信息档案部D Zone: Administration Dept / IT & Archives Dept西入口West Gate East GateIT & Archives Dept 都境建筑设计院创作工作室Editorial Office of Time+Architecture 创作工作室海洋展示馆Ocean Exhibition Hall紧急出口 / Emergency Exit 楼梯 / Stairway 厕所 / WC 通往停车场 / To Garage 电梯 / Lift 前台 / Reception。
大规模城市综合体设计交流演讲会在同济举办
大规模城市综合体设计交流演讲会在同济举办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设计管理》
【年(卷),期】2014(31)7
【摘要】6月19日,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共同主办的“大规模城市综合体设计交流演讲会”在集团报告厅隆重举行。
演讲会由集团总裁助理汤朔宁主持,校长助理、集团总裁丁洁民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教授、株式会社日本设计千鸟义典社长分别致辞,
【总页数】1页(P48-48)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设计交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株式会社;同济大学;大学建筑;报告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3
【相关文献】
1.城市建筑综合体的系统特征与设计策略——基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实践 [J], 李麟学;吴杰
2.以设计深化为目的专题整合的设计教学探索——同济大学建筑系3年级城市综合体“长题”教学设计 [J], 谢振宇
3.中英城市规划教育评估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J], 李秉仁;
4.Sunlay三磊设计举办系列沙龙,拉开城市综合体交流帷幕——第一场:城市综
合体综合什么 [J], 无;
5.福建省城市规划学会在厦门举办规划设计技术交流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妍学楼修缮技术研究
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妍学楼修缮技术研究关键词: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妍学楼、建筑修缮、防火设计、地面防潮摘要:老旧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进程,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是城市珍贵的历史遗存。
在此语境之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老旧建筑修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妍学楼改造的实际工程案例出发,总结了建筑修缮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缮方案,通过比选确定了修缮技术措施,为老旧建筑的修缮工作提供了实际工程参考案例。
Keywords: Tongji University Hubei Campus Yanxue Building,Remedial Technology,Fire Prevention Design, Floor Moistureproof DesignAbstract: As the witness of the metropolitan's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 of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ime, old buildings are precious historic preservations in the city. How to protect and what kind of remedial technologies we choose can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old buildings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 case of Tongji University Hubei Campus Yanxue Building restoration project, common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old building repair are summarized, common restoration schemes are proposed. Comparing with all the methods, the final remedial technologies are determined. This article records the whole process of Tongji University Hubei Campus Yanxue Building restoration project,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in old building restoration.项目背景妍学楼位于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内东北角,现为地上4 层(局部3 层)砌体结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3248平方米。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S‘时代建筑Time+觚h吒ectu陀2008,2
钱锋 魏崴 曲翠松 QIAN Feng,WEl w苟,QU Cui-song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PreserVed B u.Iding RenoVation with New Ene喑y Efflcient
J_
乙onCept
中图分类号:TU-86(25 J):TUl8 文献标识码:A
China}t waS used aLs teaChing bu¨ding.Du—ng 文章编号:1 005·684x(2∞8)02.∞56—06
I文远楼项目的背景情况 座落于同济大学校园东北角的文远楼(建筑
师:哈雄文,黄毓麟)建于195来自年,总建筑面积 5050m2。这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属于国际包豪 斯风格,其平面布局自由,功能流线合理.立面简洁 平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也是同 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的殿堂。1993年获得
2历史保护建筑更新的方法探索 若将一幢著名的历史保护建筑进行绿色和节能技
术改建,无疑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要求 以更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慎重的技术遴选,更严整的 技术整合,更多方面的专家组合,但其结果将具有重 大突破性意义。这为下一步探索大规模现存的高能耗 建筑的节能化和生态化改建.走出一条针对中国各地 大批历史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作 出试验和实践。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楼_张嗣烨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楼
建设单位:同济大学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师:曾群、文小琴、陈大明
建设地点: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设计时间:2005年竣工时间:2008年用地面积:11867m 2总建筑面积:29969m 2
摄影: 张嗣烨
总平面
西南侧外观
北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中部水庭院
一层平面
西立面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北
1 入口广场
2 多功能大厅
3 次门厅
4 办公
5 仪表间
6 准备间
7 工作室
8 档案室
9 收发室10 院图书馆11 190人报告厅12 预留实验室
13 预留科研实验室14 消防控制室15 电机实验室16 试验准备间17 电源配电间18 科研用房
19 电气工程系科研用房20 28吨设备位置21 高低压变配电室22 绿化23 草坡24 花坛25 下沉内院26 水池27 亲水平台
2
11
22
22
2424
24
24
2424
22
26
149
3
2019
18
19
19
19
22
15
1617
8
10
22
723
25
7721
12
12
12
12
12
12
27
131313131313
13
13
51313136122
564441313
西北侧外观屋顶
设计作品 中庭水庭院入口
二层平面
中庭北侧透视
剖面。
实践“开明建筑”——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建筑师曾群
实践“开明建筑”——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建筑师曾群
佚名
【期刊名称】《设计家》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前言:在“大院”耕耘多年,曾群并不讳言,这里大项目的机会更多,更具有挑战性。
“相对来说大院的一些业主的层次、品味和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
”而他所在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院已经被锻造成一个相当好的创作平台:产值不是问题,设计团队凝聚力强,在选择项目时会格外关注一些具有研究性的项目……这一切,都是酝酿更好的设计的土壤。
【总页数】6页(P24-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24
【相关文献】
1.城市建筑综合体的系统特征与设计策略——基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实践 [J], 李麟学;吴杰
2.给设计项目以“情感”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四院院长马泷 [J], 见超
3.绿色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车学娅 [J], 贺玲琳
4.绿色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车学娅 [J], 贺玲琳
5.同舟共济追求卓越——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健 [J], 王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半截胡同7号x更新方案隐匿的过去,悬置的未来
隐匿的过去,悬置的未来水车胡同24号的微更新实践是原作工作室对未来什刹海区域复兴的探索性尝试。
文章从“隐匿的过去”“悬置的未来”两方面对微更新实践进行回瞻,探索了有限介入的策略,表明了其对待过去、当下及未来的态度。
隐匿的过去场所,无论大小,总是与时间在一起交融。
特定的场所盛满了时间带来的痕迹,犹如水彩画,一层一层地叠合,绘制出属于这个场所的特有图景。
过去的图层隐匿其中,等待剥离。
水车胡同,一个北京什刹海地区的寻常胡同,拥有着时间带来的丰盛痕迹。
初次踏足水车胡同24号之时,一行人的所见所感似乎与想象中并不完全相同。
传统“四合院”中的一些固有记忆片段: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在水车胡同24号中,似乎很难第一眼寻到,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时期叠合的“违章搭建”,与这里多户住民的生活一同,几乎充满了这个本不大的院落。
摸索着寻到一处制高点,逐层剥离隐匿在不同时期的图层,小院的构成逐渐明晰:南北两个坡屋顶木构建筑应当是这里最原初的遗存,与东西两侧的院墙一起,界定出院落的范围。
由于生活习性和对生存空间的需求使然,这里的住户几十年来开始逐渐自主地向院子“拓展”空间,紧靠着北侧三开间木构建筑的是一栋80年代搭建的二层砖混结构小楼,剩下的空间,则填充着两处彩钢板屋顶的临建小屋。
不大的小院由此显得拥挤而无序,以至于我们已几乎无法看到原初木构建筑的外立面。
如果说两处坡屋顶木构建筑是第一个图层,二层砖混结构小楼是第二个图层,彩钢板临建小屋是第三个图层,如何对待这三个图层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将后续的图层予以彻底剥离是一种态度,将后续的图层予以有条件的梳理是另一种态度。
这些虽是一种看似混乱的搭建,但其自组织、自协调的生长叠合过程却也是一种生活制约和协调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这近乎矛盾的价值判断下,综合考虑水车胡同24号的现状、周边环境、有限的经费,特别是总共不到一个月时间的设计周期和施工周期等因素,本次的设计对隐匿于场所中的图层的挖掘或许更为重要。
企业总部大楼建筑设计与实践——以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办公楼为例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125企业总部大楼建筑设计与实践——以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办公楼为例梁朝炜[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02]摘要 :本文结合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大楼的实际规划项目,分析现代企业总部的需求,尝试总结现代企业总部大楼的设计要点及如何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精神,为未来更多的企业总部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总部;企业文化;设计要点;办公;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4.35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ractice for the Headquarters Buildingof the Enterprise—— A Case of the Office Building of the Fif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Liang Chaowei[Xi ’an Branch of 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Xi ’an Shaanxi 71000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of modern corporate headquarters based on the actual planning project of the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of Shaanxi Fifth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tries to summarize the key design points of modern corporate headquarters building and how to reflect the spirit of modern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more useful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area in the future.Key words: headquarter; corporate culture; key design points; office work; enterprise management1企业总部企业总部建筑是由企业独立投资兴建的企业主体建筑,它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形象和价值。
行云流水,海上画卷r——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客运大楼
行云流水,海上画卷r——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客运大楼吴敏【摘要】国际邮轮港客运楼是随着我国邮轮行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交通建筑形式.从交通流线、功能组织、形体塑造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客运大楼与原有一期工程设计的延续和创新.【期刊名称】《建筑技艺》【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邮轮港客运楼扩建;形体塑造;表皮肌理;光伏利用【作者】吴敏【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业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一院项目负责人:曾群设计团队:吴敏、曾毅、方尔青总建筑面积:55 408m2设计时间:2015.07~2016.12项目状态:在建1 项目背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工程于2010年建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目前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邮轮码头,原有的一期建筑和港口既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邮轮靠泊要求,也无法满足日常巨大客流的使用要求。
本项目后续工程由原有码头向两翼扩建而成,建成后将能够同时停靠两艘15万GT级和两艘22.5万GT级邮轮。
2 基地条件基地位于江海交汇的水运枢纽吴淞口,北望崇明、长兴两岛,东入东海,自明清以来就是中国东海的海防与江防要塞。
如今的吴淞口是国际邮轮客运的交通集散枢纽,拥有重要地位。
基地造地入江,是邮轮前往上海的北部门户,作为海上游客对上海的第一印象,该位置的重要性使得本项目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成为海派文化和国际都市的缩影。
不同于普通的海港邮轮中心,考虑到邮轮吃水深度,基地水工平台是通过800多米长的引桥深入长江内部形成的平行于岸线的线形靠泊平台。
根据对2020年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邮轮旅客吞吐量和邮轮靠泊艘次的预测,将在原有两个泊位的基础上再新建两个大型邮轮泊位,扩建后泊岸线总长1 600m,水工平台宽80m。
新工艺、新技术演绎完美造型——英国馆
英国馆在此次世博会异彩纷呈的各式建筑中,以其出人意料的创意和独特的外形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精致的设计手法,在各类展馆中独树一帜,获得了业内外一致好评(图1)。
独特创意的实现,离不开先进和精致的技术手段,英国馆在具体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是通过诸多的非常规构造手段和处理方式,使设计师的创意得到了完美的实现。
1 主体展馆构造细节设计主展馆的结构部分为木结构梁及胶合板组成的夹心承重结构,类似一个双层的木盒子,尺寸为15m(宽)×15m (长)×10.4m(高),两层木板的间距为0.9m,楼板部分为钢桁架结构,由 8根钢柱支撑,距地面约5m。
大约6万根亚克力细长管,依照一定的构图规律,固定于木盒结构,组成了主展馆的外部特征——一个可以随风摆动的毛茸茸的物体(图2)。
每一根亚克力管长约7.5m,并安装在6m长的铝套管内,以避免过度弯曲(图3)。
双层木质结构固定约7m长的亚克力杆件,由于安装和打孔的需要,木板的尺寸为1 220mm× 2 440mm,采用数控机床根据三维模型进行打孔。
同时通过三维模型,对每根亚克力的长度进行精确计算。
木板打孔完成后,现场进行安装,待整体木结构完成后,进行插杆。
主体展馆有约6万根亚克力杆件,与主体结构相交的节点约有12万个(图4~6),同时亚克力杆件与外部铝套管之间也需要进行防水保护,因杆件单元安装完毕后,密度大、间距小,无法进行维修,因此防水工程对于整个工程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
撰文 顾英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FCO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Troika、Kew建筑师 Thomas Heatherwick、Katerina Dionysopoulou、曾群、顾英、詹翔项目经理 Mace Group结构工程师 Adams Kara Taylor环境设计工程师 Atelier Ten消防设计工程师 Safe Consulting质量监督 Davis Langdon & Seah支持设计 RHWL基地面积 6 575 m 2建筑面积 2 455 m 2新工艺、新技术演绎完美造型——英国馆New Craft & Technique Represent Perfect Model: UK Pavilion场馆入口(摄影:Daniele Mattioli)1.1 外立面整体防水主体展馆的结构部分由胶合板木结构组成,选择了丙烯酸类柔性防水材料作为展馆外侧整体的防水材料,可以满足防水要求。
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整理与激活
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整理与激活发布时间:2021-07-15T13:12:07.31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作者:李艳波[导读]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放缓,李艳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放缓,上世纪末的很多城区都面临着大片或局部不断衰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空间所面临的考验尤为严峻。
本文以分析目前城市更新所面临问题为前提,尝试从系统论、场所主义、文脉传承的角度具体对公共空间的激活提出建议,以期对日后的城市更新活化做出一些方向上的构想。
关键词:活力更新;功能复合;文脉传承1研究背景1.1 “城市更新”的要义随着21世纪二十年代的到来,城市的发展由改革开发后的大踏步前进变为缓慢增长阶段。
一方面,城市开发模式由增量逐步过渡到存量模式,大规模与大范围的规划项目大幅减少,小而精致的高质量项目开发成为主流追求。
另一方面,上世纪末至今的几十年里,城市在发展的同时,部分城区也在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越来越多的城中村、老破小成为城市不可言说的“伤痛”。
然而,在经历大刀阔斧的大拆大建,推翻重来的尝试后,城市并没有显现出预想的活力与魅力,反而涌现出一批死气横生的“鬼城”,因此吴良镛先生提出“有机更新”这一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又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新理念。
他觉得小规模、局域化、不破坏传统历史人文环境的方式,才是适合当下、适合国情的第一要义。
1.2城市发展与更新国内外的城市发展进程不同,城市发展与更新的进度也并不统一。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再之后就是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过程,城市更新则主要集中于贫民区与房地产项目。
国内的城市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更新的范围和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同时,各地出现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改造与更新模式,例如南方的典型——广东的三旧改造;北京的旧工业厂房改造为798艺术区,宋庄艺术村;四川的成片旧城改造等。
中小学校园设计进行时
中小学校园设计进行时
曾群
【期刊名称】《当代建筑》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发展建设的背景下,新城和新区成了地方建设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载体,而人口涌入新城和新区所产生的学位和教育配套存在缺口这一问
题也成了大量中小学校园建设浪潮兴起的直接动因。
同时,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向前
发展,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城市的关系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变化。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曾群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反思与建议——以济南市非遗进中小学校园为例
2.非遗
进校园的重要性、途径及存在问题——以非遗进中小学校园为例3.统筹规划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4.数媒时代荆楚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文化传播模式创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触手可及的日常性与自发生长的多样性——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设计实践
AT 2019 / 03 23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文化公园湖面,阅读广场传来的阵阵清亮的朗读声唤醒了沉睡中的文化中心;人群聚集,漫游其中,长者们在非遗馆回溯祖辈的传统技艺,少年们在规划馆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学生们漫游在图书馆的竹径书海中,学者们沉浸在档案馆的经典典籍中。
正午,人们在文化长廊的长椅上小憩,在文化内街的大树下屏息凝神。
午后,在科技馆体验一场沉浸式的高科技展览,在减灾馆学习防灾救援知识和应急措施,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填满了妇幼馆的每个角落,酣畅淋漓的汗水恣意挥洒在青少年宫的体育馆上,少先队员的宣誓声回响在庄严的礼堂里。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星宿广场水声四起,熟悉的乐曲伴随婀娜的舞姿重新定义着文化广场的主旋律;夜幕降临,大剧院灯火通明,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戏剧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多向度的城市文化生活图景以咸阳文化中心为载体铺陈展开,它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接纳着不同年龄的使用者。
正如我们所希望的:它呈现出一种触手可及的状态,从使用者日常的舒适尺度构建人们对场所的感知;它传达出一种古意今心的意韵,以形意相生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形式的关联;它表达出一种统一的多样性,以和而不同1的方式应对人们对功能与使用空间的多样需求;它构建出一种游目观想[1]的意境,以弥漫式探索的方式应对人们对路径与线索的感知。
1 触手可及——从使用者日常的舒适尺度构建人们对场所的感知作为华夏民族的滥觞之地和发源之地,这里层层叠叠的黄土刻下了几个世纪的变迁,积淀深厚。
要在这样一片同时拥有文化密度、文化高度和文化容量的11.9ha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庞大的九馆合一的文化综合体,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建筑面积15万m 2的九大文化场馆(大剧院、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群艺非遗馆、妇幼馆、青少年宫、减灾馆及科技馆)的复杂功能需求又极大增加了项目的复杂程度。
超常的规模、空旷的用地和复杂的功能条件下的布局谋篇,对于尺度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同济设计院大楼改建的抗震性能分析
同济设计院大楼改建的抗震性能分析
万月荣;方茜
【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同济设计院大楼改建前为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停车库,改建为一混合结构的综合办公楼,为提高改建结构的抗震性能,增设了粘滞阻尼器.对改建结构的方案比选进行了介绍,对设置粘滞阻尼器后的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同时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设粘滞阻尼器后可有效减小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页数】6页(P70-75)
【作者】万月荣;方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空间与时间的断与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公共空间设计 [J], 文小琴;曾群
2.某隔震办公大楼抗震性能分析 [J], 刘雷斐;赵方鸽
3.同济设计院大楼改造中的加固方法 [J], 万月荣;徐汉平
4.浅析改建策略的组合方式在既有办公建筑空间改造中的运用——以南昌市铁路勘察设计院办公大楼为例 [J], 杨晨;吴闽;周韬
5.浅析BIM技术在智能化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以同济设计院集团大楼为例 [J], 孙小萍;李楠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上海,中国
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上海,中国
无;曾群;文小琴;吴敏;孙晔;陈康诠;张艳;王翔;走出直道(摄影);吕恒中(摄影)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24()3
【摘要】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项目自改造完成作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已投入使用10余年,历经岁月磨砺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项目原为3层停车场,改造设计始于2009年,是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早的大型汽车库改造项目之一,也是最早的大规模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建筑实践之一。
设计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没有任何多余构件,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机器使用”的场所重新营造成为“人使用”的场所.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无;曾群;文小琴;吴敏;孙晔;陈康诠;张艳;王翔;走出直道(摄影);吕恒中(摄影)【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一院;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时空意义上的创意互动上海国际设计一场规划及巴士一汽停车库改造策略
2.巴士一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办公楼,上海,中国
3.上海巴士一汽成立申沃客车特约维修中心
4.浅析增量私人小轿车对虹桥停车库的影响——以上海虹桥火车站停车库为例
5.上海公交深化改革优化区域经营格局巴士一汽巴士电车整合重组成立新公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南立面外观透视 ( 摄影 :张嗣烨 ) 下 :四层屋面休息平台 ( 摄影 :张嗣烨 )
保留坡道—设置爬藤式垂直绿化 ( 摄影:吕恒中 )
绿化墙面 剖面
7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 建筑学报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黄昏中的西侧庭院 ( 摄影 :吕恒中 )
7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 建筑学报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东南侧建筑全景 ( 摄影 :吕恒中 )
一层平面 建筑学报 2012.1 ARCHITECTURAL JOURNAL
1 门厅 2 次门厅 3 报告厅 4 咖啡厅 5 展厅 6 洽谈会议 7 接待 8 内院 9 办公 10 活动室 11 餐厅 12 厨房 13 图档 14 车库
建筑学报 2012.1 ARCHITECTURAL JOURNAL
78
俯瞰东侧庭院 ( 摄影 :吕恒中 )
79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 建筑学报
பைடு நூலகம்
用地面积 :3.58 hm² 改造建筑面积 :6.45 万 m²
摄影 :吕恒中、走出直道、张嗣烨
建筑学报 2012.1 ARCHITECTURAL JOURNAL
74
建筑原状
5 四 1
平 路
总平面
西南侧建筑局部 ( 摄影 :吕恒中 )
彰 武
4 4
2 1 3
3
北 路
1 新建建筑 2 原有建筑 3 内庭 4 同济联合广场 5 同济大学校园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西立面透视 ( 摄影 :吕恒中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办公新址改造
建设单位 :同济大学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集团 ) 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 :曾群、吴敏、文小琴、陈康诠、张艳 室内设计 :曾群、文小琴、张鸿武、孙倩、李煜瑾
建设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 设计时间 :2009 年 竣工时间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