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说服候选人接受Offer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怎么说服候选人接受Offer的?

前言:当候选人手中有多个Offer时,你如何进行分析、梳理和说服工作,以使你意中的候选人更倾向于选择你所提供的机会。

在最开始,我需要澄清的是,当候选人手中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时,没有一家公司,或是一个人能够确保候选人最终会花落你家,我们只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提升候选人选择你的机率。这样的话,也许针对单个候选人,效果并不凸显,但长期看下来,你会发现成功的概率有所提高。这是这篇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那些寄希望于“一招鲜,吃遍天”的,或者是谋求Offer谈判必杀的同学,后面的内容不看也罢。

开篇的案例

这些年接触过太多手头拿着好几个Offer的候选人,少的2、3个,多的6、7个。

14年接触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985本硕,鹅厂4年的产品经理,做的是核心产品线,手里捏着11个Offer,姑且不论这些Offer的成色如何,就说这11家给他发出Offer的公司,每家得到他的概率不过9%,不是业内的人,恐怕很难想象给他提供机会的这十几家公司的几十个HR、猎头、以及用人部门的老大,在他进行Offer选择的这两个月中,都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我接触到这个候选人还不是因为我的顾问给他推荐职位,而是通过他的一个朋友的介绍,说他当时比较纠结,想找一个圈里的人帮他分析一下。这位“面霸”坐到我对面时,手里已经有了5个Offer了,机会都不错,有大厂的,也有明星创业公司的。我当时最好奇的是他为什么要面试这么多家公司,看得出他很严谨,但又有点理想主义的倾向,这两种特质纠缠在一起,就是典型的纠结型人格,俗称比较矫情的那种人。那次沟通进行了将近3个小时,据他当时说,他想好了,决定去其中一家D轮的公司。没想到两周之后又接到他的电话,不但没去那家公司,反而又谈了3家,也都给了Offer。这下可好,8个Offer一起选,连我都有点纠结了。

看他各种犹豫,我说这样吧,把这8个先都放下,反正你也不缺机会,我手头正好有一家不错的B轮公司,老板跟我挺熟,所做的产品跟你之前有些类似,虽然他们现在不需要人,但你可以过去帮他们做做顾问,保持一点产品的触觉。这个他倒很痛快地答应了。又是两个礼拜,B轮公司老板告诉我说,这个小伙子真不错,我们也想要他——这是第9个Offer。

后面还发生了很多故事,简而言之吧,后来他又拿到2个Offer,一共11个,纠结了两个月后,还是选择了另一家大厂。这中间,其他的大部分公司都已经欲哭无泪了,纷纷放弃。我的那个B轮朋友倒是一直不离不弃,顾问的工作他也一直做着,顾问费也给着。终于,他觉得大厂实在无趣,各种换汤不换药,浅尝辄止了一个多月后,最终加盟了我那个朋友的公司。今年年初,这家公司拿到了不错的D轮,这个“面霸”也成长为这家公司的产品VP。

场景的类比

买过车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汽车市场几十家4S店扎堆,你固然挑的是头晕眼花,但换个位置设想一下,某一家汽车厂商4S店里的销售人员,当看到一个顾客走进门来之后,他都需要做哪些判断和沟通呢?

如果是我,我想知道的核心信息会有:他今天是来看看的,还是真想购买的?(对应到候选人身上,他只是想出来看看行情的,还是真想找一份工作?)我的店是他今天进的第几家店?对于几十个汽车品牌聚集在一起的市场来讲,逛头几家和最后几家店的心情、状态、精力会有很大的不同。(对应到候选人身上,他是刚刚开始面试,还是已经面了N多家了,选择的状态也会不同。)他的核心买点是哪些?承受价位是多少?心理预期是什么?他对于其他品牌和车型的满意和不满意都在哪里?(这对于找工作的候选人来说,是需要着重了解的关键信息。)

但问题是,你怎么能够让客户把这些真实的信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所有的沟通和说服都是在痴人说梦,完全无法直指人心。

针对上述买车人的不同心理和状态,我的沟通策略可能会有本质的不同,有的会急,有的会缓,有的需要当场拿下,有的则需要鼓励他再多去比较比较。但无论哪种策略,我都不会一次性地把所有底牌都亮给对方,始终留有余地,是谈判中的最重要的原则。除非我觉得这个客户已经无可挽回,才会采用孤注一掷的方法来做最后一搏,但通常,那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做一个卖车和候选人说服的类比,是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看清人才市场的高度竞争的现实,这是一个公开的买方和卖方的交易平台,没有哪家公司的职位是具备绝对竞争力的。既然是一种博弈和竞争的格局,那么最基本的就是要知己知彼,但很遗憾的是,太多的招聘者是既不知己,更不知彼,于是在多个Offer的PK中落败,自然就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下面的分析,将主要由知己、知彼和对策这三个方面来展开,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知己篇--

针对多个Offer的PK其实从职位设立之初就开始了

重要概念之一:针对候选人的说服工作是在你还没见到候选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这就像准妈妈们为了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娃,很多准备工作是需要在怀孕前和怀孕中来完成的,等到娃都生出来了,如果有问题,可能就已经晚了,所谓先天不足,后天是很难补齐的。同样,对于招聘来说,如果最初职位的设定和需求的定位就有重大失误和偏差,那么等到候选人来了,谈了,Offer了,再和其他Offer竞争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力不从心。

常见的先天不足有:

A:明明是起步阶段的公司,偏要各种高大全的候选人。

B:对于低阶职位配置高阶的候选人。

C:没有想好要招什么人,先找着看看。

D:职位薪酬明显低于市场水平。

E:企业战略方向不清,由此导致的用人需求不清。

F:企业各种招聘要素和流程欠缺,无法提供正向的雇主品牌。

G:对人才市场残酷竞争的现实缺乏认知,盲目自恋,设定不合理的招聘需求。

H:把并没有太多决策权的HR推到台前,老板和用人方始终躲在幕后。

当招聘中存在以上先天不足时,你在人才竞争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对手了,后期要想扳回,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在招聘的起始阶段,HR和猎头们都可以做些什么,来提高后期说服候选人的成功率呢?

A:协助用人需求方提出尽可能合理准确的职位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