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第1章

合集下载

1第一篇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ppt课件

1第一篇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ppt课件

❖ 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 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与树木高生 长密切相关;比较容易测定;综合性强)
❖ 4、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 地面积水情况等。
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2020/12/22
9
❖ 二、植被因子
❖ 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或种组)、建群种 (或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 等。
2020/12/22
第一篇 森林培育 技术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森林立地 第二章 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第三章 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 第四章 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1
第一篇 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 第一章 森林立地 ❖ 第二章 林种和树种选择 ❖ 第三章 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 ❖ 第四章 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6
❖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 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 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 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2020/12/22
7
第二节 森林立地因子
❖ 一、物理环境因子 ❖ 1、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
❖ 主导因子的确定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 。
2020/12/22
12
❖ 第一点是探索主导因子不能只凭主观分析, 而要依靠客观调查,要善于从各环境因子对 林木生长影响程度的客观现象中总结出主导 因子,对不同生态要求的树种,立地条件中 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应分别加以调查和探 索;
❖ 第二点是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 体场合,场合变了,主导因子也会发生变化。

森林培育学ppt课件

森林培育学ppt课件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如:
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子园。
.
3 苗圃 : (1)培育优质速生的树种的苗木; (2)培育慢生的珍贵的绿化及用材树种的苗 木。如:银杏、七叶树、辽东冷杉、南洋杉、 红木等。(3)具有特性的树种苗木:如:抗 盐、抗旱、抗碱、抗虫等。
(2)抗寒性强的树种:应尽早播种。可提 高苗木的抗性,提高苗木质量。
.
二、夏播:
有些林木种子在春末夏初成熟,可随采随
播,适宜于夏季播种。如:杨树、柳树、榆树、
桑树等。
在保证种子生理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早采
早播,可延长生长期,提高苗木质量。
.
夏季播种不用进行种子催芽,不用进行种
子贮藏,但必须保证土壤湿润,防止高温危害。
森林培育学(一)
陆贵巧
.
绪论
一、森林培育学(一)定义
森林培育学(一)是研究林木种子经营及
苗木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所谓苗木培育是用一粒种子或一段枝条等 材料培育出新的苗木的全过程。
二、学习森林培育学(一)的意义
.
三、森林培育学(一)的应用范围 1 种子公司:林木种子采收、贮藏、调拨、
2缺点:春天播种作业时间较短,田间作业紧张, 一旦推迟作业时间,则影响苗木的产量与质量。春播 的林木种子一般都要事先进行催芽,比较麻烦。
.
3播种时间:土壤化冻后即可进行。保定地区 为3月20日—4月5日。
(1)抗寒性差的树种:播种太早,幼苗出 土后易遭受晚霜的危害,应稍稍推迟。如:黑 枣、白皮松、青铜等。
.
参考文献
1 北方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2 实用工程造林 3 林木采种育苗手册 4 苗木培育 5 造林学(孙时轩主编) 6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主编)

森林培育学课件PPT课件

森林培育学课件PPT课件
森林培育学(一)


陆贵巧
绪论



一、森林培育学(一)定义 森林培育学(一)是研究林木种子经营 及苗木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所谓苗木培育是用一粒种子或一段枝条等 材料培育出新的苗木的全过程。 二、学习森林培育学(一)的意义



三、森林培育学(一)的应用范围 1 种子公司:林木种子采收、贮藏、调拨、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 如: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 子园。
3缺点: 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干旱,秋播的种子 在土壤中的时间长,土壤易干旱、板结,风大 的地区还易遭风蚀,土埋播种行。有的地区还 产生冻裂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出苗率低、缺 苗断垄,苗木产量低,浪费种子,管理费工。 秋播的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长,易遭受鸟兽的 危害。


四、冬播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土壤不 上冻的地区,冬播效果好。 冬播是春播的提前、秋播的延续,兼有春 播和秋播的双重优点,而且,冬季农闲,便于 安排劳动力。但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则不能进 行。


夏季播种不用进行种子催芽,不用进行 种子贮藏,但必须保证土壤湿润,防止高温危 害。 播种日期:因各树种种子的成熟期而定。


三、秋播 秋播适宜于大粒或种皮坚硬、需较长时间 进行催芽或贮藏困难的林木种子。如:毛桃、 山杏、核桃、板栗、栎类、桧柏等。 1 播种时间:秋末冬初,土壤上冻前。保 定地区为11月下旬—12月上旬。


2 秋播的优点 (1)秋季苗木出圃后劳动力空闲,因此秋播便 于安排劳动力;

(2)生理休眠的种子,秋播后种子在土壤中经 过寒冷的冬季和初春,种子在土壤中完成了催 芽过程,第二年春天出苗早而齐,苗木生长健 壮,与春播的苗木相比,秋播的苗木根系明显 发达,成苗率高,并且省去了催芽及贮藏工作。

森林培育学复习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培育学复习   福建农林大学

绪论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四旁绿化宅旁、村旁、路旁和水旁3、森林五大树种生产木材的用材林、森林调节功能的防护林、生产木材之外的林产品为主的经济林,薪柴能源的用材林,提供保健、观赏游憩及自然保护为主的特殊用途林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1、林木生长的周期性1)前期生长类型:又称春季生长类型,高生长期和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每年之省长1个生长期,一般到5~6月高生长即结束。

2)全期生长类型:高生长期持续整个生长季节。

2、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2)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3)壮年期(结实盛期,成年期):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下降为止。

4)老年期(衰老期):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3、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1)幼苗阶段(成活阶段):植树造林后1~3年。

2)幼树阶段(郁闭前阶段):幼树成活后至郁闭前的这一段时期。

3)幼林阶段: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

4)中龄林阶段5)成熟林阶段6)过熟林阶段4、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树木的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

要实现这些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良种壮苗,良种壮苗要经过精心的栽植。

2)林分结构的调控:林分结构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品质,林分结构的调控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为达到调整结构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是密度控制、合理混交。

3)立地的选择和调控: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培育森林,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选择。

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下。

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整地、抚育保护。

第二章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与生境:立地指一个地方的环境总和,生境指林木禾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总体。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展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时机,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开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效劳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开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目前在兴旺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根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展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森林培育学》第01章 森林立地

《森林培育学》第01章 森林立地

第一章森林立地••••••了解?•••第1节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的和化学的环境因子的总和,一个地方环境的总体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①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②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总和。

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立地条件——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总和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的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立地分类(狭义)——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为立地条件类型;(广义)——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

立地条件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立地的自身特性对立地因子进行精确研究,划分类型为大面积造林提供依据视频欣赏世界上最神秘的21处景观——非常特殊的立地景观•••••第2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4•根据适宜性分类•根据森林立地的效果来划分类型第2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根据森林立地形成和发生的因子以及立地特性来进行分类•数学方法•••••••••土壤、坡向和植被•例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植物群落••••••云杉林林型的生态植物群落系列地形大部分充分发育,排水良好,土壤养分丰富,或否,粘壤土、粘质土或砂壤土,无沼泽化。

地形发育不良,排水不良,土壤同上,稍有沼泽化。

地形平坦或呈锅底状,排水不良,土壤沼泽化。

位于微倾斜草坡的低洼地底部,土壤沼泽化,但有流水。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大部分具有浅的石灰层。

根据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来划分——反映因子较全面,但划分标准难掌握A5C5B5稍微发展的波格来勃涅克分来系统——泰加林和森林草原区域的土壤性图解•••••••••••••期。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詹昭宁等,1989),提出了我国6级立地分类系统。

森陪教程1

森陪教程1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和前言内容提要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1、什么是造林★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生产性事业。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

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3、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造林学》发展成为现代学科,始于1764年,是早是由德国人R.Hager著《造林学》。

1865年,H. Von Catta著《造林学指南》1916年,美国人J.W.Toumey著《实用造林学》(Seedling and planting in the practice of forest) 1919年,日本人本多静六著《造林学各论》1921年,英国人R.S.Troup著《印度树种造林学》(Silviculture of Indian trees)《造林学》在我国成为现代的独立系统学科为时尚短1912~1913年,在各省中等农林学校开始讲授《造林学》1914年以后,高等学校设置林学系,开始讲授《造林学》1933年,陈嵘著《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系统地论述了造林学原理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才建立了本学科的基础。

“造林学为林学之一部,专论森林之建设、发达及更新之技术也。

易言之,造林学者,繁殖森林与维持森林之方法也。

造林学“Silviculture”之构成。

4、森林培育学的内涵理论体系★森林立地与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技术措施★遗传调控★结构调控★环境调控二、我国造林简史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古代重视植树造林,古农书有关造林的详细描述●《齐名要术》描述了种白杨法“秋耕令熟,至2月中,以犁作垄”提倡全面秋季整地,次年作垄。

●《王祯农书》提出栽松、柏用局部的穴状整地“先掘区(穴),用粪土相合内区中”。

森林培育学_基础知识

森林培育学_基础知识

第一章森林立地1.森林培育阶段划分: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2.森林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在其上的树种无关。

3.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5.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6.森林立地因子:(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特点:稳定、简单●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特点: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腐殖质含量、酸碱度、侵蚀度、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

特点: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对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比较容易测定;综合性强)●水文: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特点: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2)植被因子植被类型、指示植物种、优势种林木优势高、生物量、收获量等。

7.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

8.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地域分异原则:在森林里地分类系统中的任何一级森林立地单元都必须反映本级范围内自然地理因子。

●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主导因子及其划分指标,就能较容易的将类型区分开。

●简明实用原则:森林立地分类的任务不仅要建立科学的立地分类系统,而且应使广大营林工作者容易理解和使用。

9.立地分类的依据:●区划单位划分依据:地貌、水热组合、岩性等的分异性。

森林培育学课件

森林培育学课件

精选可编辑ppt
63
(二)、药剂处理
1 辛硫磷: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有乳
油和颗粒剂两种。一般用于防治金龟子幼虫、
蝼蛄等地下害虫。
(1)用辛硫磷乳油拌种:
药液:种子=0.3:100
药液要先加10倍的潮土做成药土。
精选可编辑ppt
64
(2)苗期灌根:
将辛硫磷乳油配成0.1%的药液,在幼苗
期发现地下害虫危害时,进行灌根。
精选可编辑ppt
51
(二)大田育苗
1 高垄:
(1)规格:垄高为15—20cm,垄面宽
25—40cm,垄底宽50—80cm,垄向以南北方
向为好。
精选可编辑ppt
52
(2)优点:具备高床的优点,不需要设小水 渠,垄距大,通风透光好,垄面温度高,有利 于种子的萌发及插穗生根,苗木根系发达,苗 木质量好。
运输时,都要进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2 种子园: 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第二代,如:
日本、美国、芬兰等,我国只有初级的种子园。
精选可编辑ppt
3
3 苗圃 : (1)培育优质速生的树种的苗木; (2)培育慢生的珍贵的绿化及用材树种的苗 木。如:银杏、七叶树、辽东冷杉、南洋杉、 红木等。(3)具有特性的树种苗木:如:抗 盐、抗旱、抗碱、抗虫等。
4 公园 : 园林苗木的管理和培育,新品种的 开发和研究。
5 研究所: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可编辑ppt
10
精选可编辑p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第一章绪论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第二章森林立地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森林培育学(1)

森林培育学(1)

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产、无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

学习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种子篇)、苗木培育(种苗学)、森林营造(造林学)、森林抚育和森林主伐更新(营林学)等5篇。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1、前期规划阶段2、抚育管理阶段 3、更新营造阶段 4、收获利用阶段森林营造――从林木种子起到林木达到成熟利用为止的全部培育过程(广义);按照一定的方案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森林达到郁闭成林的生产过程(狭义)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的方法。

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上用人工方法进行造林。

要考虑伐根、采伐剩余物的状况、森林的土壤特点等。

造林地――供造林使用的土地资源(宜林地),种类较多,我省有九类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低价值幼林地荒山荒地、农耕地等。

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

特点:树种合理选定、种苗经过选择、密度配置均匀、林地环境受控天然林(自然林) ――用自然力量形成和恢复的森林。

原始林属于天然林的范畴人工林比天然林更具速生丰产潜力。

林种――森林按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不同而区分的不同种类。

按用途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第一章第一节林木良种繁育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直接用于更新造林和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植物学上所说的真正意义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等及枝、叶、茎尖、根等营养器官。

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区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遗传品质主要表现在用此种子造林形成的林分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播种品质优良则体现在种子物理特性和发芽能力等指标达到或超过有关国家标准。

森培第一章

森培第一章

森培第一章森林培育自我总结1、如何理解密度对林分蓄积量能影响的最终产量恒定法则?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在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林分密度促进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最大发挥。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疏的密度范围内,林分的蓄积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蓄积量保持一定得水平,不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产量水平决定于树种的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措施等非密度因素,林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合理密度,密度对总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生长初期,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产量,即对林分进行系统的密度管理,就是在林分发育过程中通过造林密度选择、抚育管理、间伐、疏伐等一系列调整密度的措施使林分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直至主伐期。

2、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答:密度在森林成林、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作用较大,较大的初始密度可促进林分提前进入郁闭状态,促进快速成林,但同时也将个体之间竞争时间提前。

(树冠郁闭是森林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抵抗能力,减缓杂草的竞争,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增强对林地环境的保护作用,)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⑴树高。

主要结论为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只有一些较耐阴树种以及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可能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干旱立地条件下有一些影响。

⑵直径。

当林分中林木开始出现竞争以后,密度越大的林分,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这种效应和树木营养面积直接相关,密度的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冠幅、冠长及树冠表面积或体积),树冠的大小和直径生长紧密相关。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

密度对直径分布作用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材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小。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培育学课程名称(英文):Silviculture课程编码: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种苗学、树木学、气象学、林木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森林经理学、经济栽培学、竹林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国内外森林培育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从造林、幼林和成林抚育全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并掌握竹林、经济林培育的原理和一般技术;学会编制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和组织现场施工,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理论(12学时)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森林培育学的概念第二节森林培育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第四节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二章森林立地(3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了解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造林地的种类。

第一节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三节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第四节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第五节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第六节造林地种类重点:造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难点:造林区划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统一,具体实践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的选用。

第三章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林种及林种规划的原则与依据;掌握造林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以及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的概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即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森林培育的全过程:林木的遗传调控、林分的结构控制、林地环境调控第一章森林立地造林的六大基本措施:1、立地(: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2、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是指某一立地上森林或其他植被的生产能力。

立地质量与树种是相关联的。

同一立地,不同的树种,其生产能力可能不同。

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

3、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是)指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4、立地质量评价:就是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目的是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或是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

5、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叫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

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广义上说,立地分类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分类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

一般意义上的立地分类,多指狭义分类。

立地因子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地形因子中的如下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影响较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水文。

2、森林植被因子:植被类型、组成、覆盖度及生长状况等。

森培第一章剖析

森培第一章剖析

森林培育自我总结1、如何理解密度对林分蓄积量能影响的最终产量恒定法则?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在森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林分密度促进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最大发挥。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疏的密度范围内,林分的蓄积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蓄积量保持一定得水平,不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产量水平决定于树种的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措施等非密度因素,林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合理密度,密度对总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生长初期,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产量,即对林分进行系统的密度管理,就是在林分发育过程中通过造林密度选择、抚育管理、间伐、疏伐等一系列调整密度的措施使林分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直至主伐期。

2、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答:密度在森林成林、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作用较大,较大的初始密度可促进林分提前进入郁闭状态,促进快速成林,但同时也将个体之间竞争时间提前。

(树冠郁闭是森林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能加强幼林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抵抗能力,减缓杂草的竞争,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增强对林地环境的保护作用,)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⑴树高。

主要结论为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只有一些较耐阴树种以及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可能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干旱立地条件下有一些影响。

⑵直径。

当林分中林木开始出现竞争以后,密度越大的林分,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这种效应和树木营养面积直接相关,密度的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冠幅、冠长及树冠表面积或体积),树冠的大小和直径生长紧密相关。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

密度对直径分布作用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材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小。

⑶单株材积生长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全世界普遍关心的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都和森林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当前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森林培育有关。

发展森林,保护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在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的森林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

根据我国第5次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的结果,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5894. 09万hm2, 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 , 森林蓄积量1126659 .14 万m3。

森林资源按林种划分:用材林面积9939.5万hm2, 蓄积量720618.84万m3 ; 防护林面积2138.47万hm2, 蓄积量219296.93万m3 ; 薪炭林面积445.17万hm2, 蓄积量8751.43万m3 ; 特用林面积396.80万hm2, 蓄积量59897.03万m3 。

森林资源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10696.54万hm2, 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9.62%,蓄积量907264.76万m3 ,占全国森林总蓄积量的89.96%;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69万hm2, 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0.38%,蓄积量101299.47万m3 ,占全国森林总蓄积量的10.04%。

二、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培育工作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其主要表现为,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使我国的人工林面积达到世界第一。

森林面积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度尼西亚之后,居第7位。

但是,我国的林业发展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是我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极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16.55%, 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 hm2, 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 hm2 的21.3%;人均森林蓄积9.048 m3 ,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72 m3的1/8。

其次是森林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

仅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等5省(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41.2%和52.4%,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的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的森林资源稀少,有的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

第三,森林资源质量差,重要表现在单位面积蓄积量很低。

全国林分平均蓄积量仅78.06 m3/hm2, 人工林的质量更差,为35m3/hm2, 仅为天然林91 m3/hm2的1/3强。

可见,人工林的林分生产力尚待提高。

三、森林培育学的概念与内涵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学既然是涉及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的内容就应该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等基本理论问题;也包括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

森林培育是把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作为生产经营对象,它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基础上。

因此,对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体及其群落的本质和系统的认识,以及对生态环境本质和系统的认识,是森林培育必需的基础知识。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学科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以及以气象学、土壤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学科为代表的环境科学,是为森林培育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主要源泉。

森林培育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栽培学科,与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栽培学等处于同等地位。

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培育的对象(林木)种类多、体积大、培育周期长、群体结构复杂、培育方向和集约程度分异等。

第一章良种繁育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第二节选择育种(意义、方法)
第三节引种驯化(意义、引种状况、成功标准)
第四节杂交育种(意义、杂种类型、杂交方法)
第五节育种新方法(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倍性、遗传工程)
第六节良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