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1.doc

学案设计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教案中图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

2.分析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的功能。

3.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能力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四、自主探究(一)细胞分化阅读课本第81~82页“细胞分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受精卵发育成为生物个体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起“主干”作用的原始细胞——,通过这些细胞的维持自身细胞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间在、和上发生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的一种生命现象。

(4)细胞分化的特点:思考: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吗?为什么?(5)细胞分化的实质:(6)细胞分化的意义:(二)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发生分化后,其、保持稳定。

大量科学实验表明:这是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全能性实现的两个条件①②。

(2)至今尚无实验证明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但许多实验证明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

(三)思考与讨论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比较(填表)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变化发生时间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2.分化程度大小与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分化程度越大,全能性越,卵细胞干细胞体细胞五、例题精析1.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教案(1)人教版 必修1

细胞的化学成分(1)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1)细胞学发展史。

(2)原生质概念及化学成份。

(3)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4)糖类和脂类的分类,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

(5)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6)核酸的元素组成、种类和分布。

(7)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2.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2)蛋白质的结构与重要生理作用。

(3)核酸的结构与生理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了解四种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训练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对蛋白质结构的学习理解,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细胞学说要点了解生物界基本结构的统一性,使学生初步建立唯物主义进化论意识。

2.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是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通过本章小结说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有按一定方式有机组织,才能体现生命现象,使学生树立起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生命物质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体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化学成份和结构的掌握,建立从微观认识生命本质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四种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横向比较,训练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构成细胞各种化合物的生物作用。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办法](1)强调构成细胞的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生理作用,引起学生重视。

(2)利用多媒体显示氨基酸的通式及结构特点,并显示相应检测题反馈评价。

(3)利用多媒体显示肽链的动画形成过程。

(4)利用多媒体显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辅助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突破本节难点。

制作好蛋白质分子结构课件,备好画面的解说词,并用板书形式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强调教材内容。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教材P·9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4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4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4 中图版必修11、请你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2、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气体中含有哪些元素?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哪些元素?化学课上学过水和食盐的成分,注意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知识的综合。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物质?怎样来鉴定检测淀粉的存在?答案:1、水中含H、O,盐中含有Cl、Na,空气中含有O、N。

2、植物从大气中主要吸收CO2气体,含有C、O,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N、P、S、K等。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初中生物课只讲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另外还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产物是脂肪和蛋白质。

知识总结:本节课从分子水平上,让同学们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通过元素组成的比较,我们明确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各种化合物都有重要的功能,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通过亲身探究,读图、比较、分析、归纳,增强自己获取和处理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的能力。

通过对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大家首先应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并且能在理解检测原理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到多样的情境中。

突破思路: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生命的物质性。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是比较人体和玉米细胞中元素的含量,得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差异;二是比较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得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三是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特有的碳架结构,得出生物界的特殊性。

以上三点也正是《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的重要内容。

通过初中教材的学习,高一同学只是对细胞的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本节课是要让他们在元素水平和分子水平来认同“生物体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一生命的基本特征,也就是生命物质性,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学案中图版必修1【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区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通过比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知道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初步了解生命世界的特殊性。

4、用化学试剂检测并鉴别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学习重点】1、比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知道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自选材料和化学试剂,小组合作检测并鉴别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学习难点】自选材料和化学试剂,小组合作检测并鉴别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学习过程】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阅读教材12~13页,分析资料1、2,抢答:1、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有哪些?2、人体与玉米细胞在哪些元素含量上均较高?3、人体与玉米细胞在主要元素含量上是否有显著差异?4、在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5、在下列方格中画出在细胞干重、鲜重中元素含量比较图示:6、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在20以内,这对于构建生命有何意义?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8、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10、组成细胞的元素跟构成自然界的元素有何异同?这说明了什么?11、填空:有些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平均含量在_____________以上,称大量元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基本元素,有些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不足________称微量元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无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技能方面: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方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1、最基本元素:C2、基本元素:C H、0、N3、主要元素:C H、0、N P、S4、大量元素: C H、0、N P、S、K Ca、Mg等5、微量元素:Fe、Mn B、Zn、Cu、Mo Cl、Ni 等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取苹果组织样液2ml加1ml斐林试剂T振荡试管(此时溶液为浅蓝色水浴加热(50〜60 C)2min T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实质:刚配制的Cu(OH)2溶液。

2、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脂肪可被苏丹川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W染成红色。

取材T切片T制片T观察。

3、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取豆浆2ml T注入试剂A 1ml摇匀T注入试剂B 4滴摇匀T观察。

双缩脲试剂实质:碱性环境下的Cu2+4、淀粉的检测取马铃薯匀浆2ml T滴加2滴碘液T观察。

淀粉遇碘变蓝色。

八、布置作业基础: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

新中图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中图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节细胞的化学组成[背景知识互动]知识链接1.请你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2.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气体中含有哪些元素?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哪些元素?化学课上学过水和食盐的成分,注意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的知识的综合。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物质?怎样来鉴定检测淀粉的存在?答案:1.水中含H、O,盐中含有Cl、Na,空气中含有O、N。

2.植物从大气中主要吸收CO2气体,含有C、O,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中含有N、P、S、K等。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初中生物课只讲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淀粉,另外还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产物是脂肪和蛋白质。

[典型例题探究]规律发现【例1】(2004年江苏高考题)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解析:在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中,C约占18%,O约占65%,H约占10%等。

所以并不是碳元素含量最多,故A 是错误的。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故A、D是错误的。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C #【例2】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解析:班氏试剂是碳酸钠、硫酸铜、柠檬酸钠的混合溶液,Cu2+形成可溶性络盐,具有弱氧化性。

班氏试剂中由于Cu2+的存在,所以呈现出淡蓝色。

与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因此溶液的颜色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024-2025学年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中图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中图版必修1
(2)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在批改学生撰写的短文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在作业反馈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细胞的化学组成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细胞化学组成的科普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化学组成的重要性。
(2)科普视频:细胞的化学组成可以通过一些科普视频来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化学组成的具体内容。
(3)实验案例:提供一些与细胞化学组成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细胞化学组成的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a.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 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细胞的化学组成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4 中图版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4 中图版
从对面盒饭哥的脸上,看出了焦虑和疲惫,但依然在不停的王嘴里塞着凉凉的米饭,可能他要保持体力,可能他要让自己不饿,生活的重担坦然接受,有时候压垮人的可能真的是一颗轻微的稻草!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上午上班 中午赶到昆山去看房,很不入眼的房型,房价依旧那么傲娇的200多万,不为什么,只为靠近上海,没有在那边过多的停留,马不停蹄赶回上海,和北京来的一个客户谈合作,从他战略投资到高层资源,一顿高谈阔论,我们就像是两个谈判数亿资产的双方一样,据理力争,强势压过对方,可他可能不知道,对面的这个人刚从看房的场地出来,正在思考怎么买到房,我可能我不清楚,对面的这个人葫芦里买的究竟是什么药,人生就像一场戏,回头想想都不容易,天很大,海也很大,人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伟大,就当站在星河穹顶之下,面对万丈高山时,人类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人间万物皆有生命,永远记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过好当下,活出自己想要的那样,才无悔,才不负此生。 有点扎心,但是事实。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玉米和人体细胞部分元素含量的比较
玉米 氧 44.43
人 14.62
这说明什么?
碳 43.57
55.99
氮 1.46
9.33
氢 6.24 钾 0.92 钙 0.24 磷 0.20 硫 0.17 氯 0.14 镁 0.18 铁 0.08
7.46 1.09 4.67 3.11 0.78 0.47 0.16 0.012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2章 细胞的构成
第1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济南二中 王磊
学习目标
1、描述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 类及其重要作用;
2、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 性;

中图版必修一 细胞的化学组成 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 细胞的化学组成 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类别,比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种类。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3.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玉米和人类的元素组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检测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观点。

2.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学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和器具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特点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2.分类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原理
2.步骤
3.现象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物脂质
蛋白质
核酸。

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化学元素的类别,比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种类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3、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玉米和人类的元素组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检测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观点2、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教学法。

习题巩固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资料,设计一系列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和提问一步步自主得出结论,配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习题训练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配以讨论法和探究学习法,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和器具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分类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水无机物无机盐糖类有机物脂类蛋白质核酸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展示,使课堂容量得到保障,而且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的接受知识。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2 中图版必修1一、教学目的: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

3.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

4.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难点】: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三、板书设计: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成分:多种物质和酶。

功能: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细胞器1.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内膜形成嵴,有多种呼吸酶。

功能:有氧呼吸的场所。

2.叶绿体结构:双层膜,内有数十个基粒,囊状结构上有色素,在基粒上和基质中有酶分布。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3.内质网结构:膜结构连成的网状物。

种类: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功能:与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4.核糖体形态与分布:呈颗粒状,分布于粗面内质网上和细胞质基质中。

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

5.高尔基体结构:扁平囊,小泡。

功能:与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6.中心体组成:两个中心粒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结构:泡状结构,含多种成分。

功能:贮存物质,并能调节渗透压。

8.溶酶体含多种酶,能分解物质。

(三)细胞质的统一性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及细胞器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哪么细胞有怎么样的结构呢?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构成和细胞中结构的作用。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内容,回答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总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部分构成。

二、细胞质的构成: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问细胞膜包裹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回答: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范围包括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2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的:1.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

3.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的关系。

4.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难点]:叶绿体、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三、板书设计: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成分:多种物质和酶。

功能: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细胞器1.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内膜形成嵴,有多种呼吸酶。

功能:有氧呼吸的场所。

2.叶绿体结构:双层膜,内有数十个基粒,囊状结构上有色素,在基粒上和基质中有酶分布。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3.内质网结构:膜结构连成的网状物。

种类: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功能:与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4.核糖体形态与分布:呈颗粒状,分布于粗面内质网上和细胞质基质中。

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

5.高尔基体结构:扁平囊,小泡。

功能:与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6.中心体组成:两个中心粒功能: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结构:泡状结构,含多种成分。

功能:贮存物质,并能调节渗透压。

8.溶酶体含多种酶,能分解物质。

〔三〕细胞质的统一性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及细胞器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哪么细胞有怎么样的结构呢?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构成和细胞中结构的作用。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内容,回答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总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四部分构成。

二、细胞质的构成: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问细胞膜包裹的是细胞的哪一部分?〔回答:细胞质。

〕讲述:细胞质X围包括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初中阶段,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过细胞,看到的细胞质是均匀透明的胳状物质。

1.2.1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中图版必修一

1.2.1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中图版必修一

第1节细胞的化学组成一、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内容,一开始就指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紧接着以人体细胞为例,将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制成图形。

通过对图形内容的分析,概括出两点: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相差很大,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并且强调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首先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接着指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各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从而说明它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学情分析对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的认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都已有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知道瘦肉含有蛋白质较多,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等。

如何定性地区分这些常见的有机物,可通过实验教学来进行。

该实验最主要是要规范实验过程,可通过分组分别来完成一个实验,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人来介绍该实验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学会展示成果及共享成果。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济南中学宋学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细胞的化学组成,重点在于突破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的各项功能提供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并根据探究的数据总结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设计实验,让学生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提高学生思考的缜密型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物界并不是孤立的,它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利用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作为依据)。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抽提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时安排2(上课1和实验1)五、教学方法:讲授和实验演示教学第一节课主要是学习细胞化学组成的理论知识,重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讨论,老师总结;第二节课是实验课,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要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六、教具准备材料:质量浓度为0.01g/ml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植物油、蛋白质悬液、黄豆汁、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蛋清。

试剂: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用具:试管、双面刀片、显微镜、吸管、酒精灯、烧杯、三角架、滴管、石棉网、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试管架、纱布、火柴、毛笔等。

七、教学过程(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引入】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化学组成,比如:干冰(由C和O组成)、石头(由C、O和Ca组成)等,那么生物体作为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的化学组成又是怎样的呢以此引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只要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就能知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教案4 中图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板书设计: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1、分类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基本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物脂类
蛋白质
核酸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细胞要进行生存必须要求有物质的供应,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化学构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4图2—1和图2—2,
提问:
1、哪些元素含量较多,哪些元素含量较少?
2、在鲜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1、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可归纳如下:
2、C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

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

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呢?(学生看教材P17表格)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
核酸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材P17相关问题。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测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吧!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师根据教材P18内容讲清实验原理、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在配制时,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时浓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1、斐林试剂
甲液:0.1g/mL的NaOH
⑴组成
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⑵使用时临时配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合,振荡均匀即可使用。

2、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溶液
⑴组成
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⑵使用时,向样液中先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

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内,并完成P19讨论题。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⑵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⑵无机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元素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五、总结: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等。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1 中图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3、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二、重难点: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在试验过程中灵活运用。

2、细胞形态与功能关系。

三、板书设计:
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将蔬菜、水果和牛肉等材料做成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细胞构成的,但是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大小却是千差万别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阅读【探究活动】
并讨论问题:
1、在一滴池塘水中观察到的生物由什么特点?
2、比较你观察到的生物在形态和大小,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
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扁形、多角形等。

细胞的大小也差别很大,一般来说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大多数的动植物细胞大于微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学生阅读课本1-1-9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教师总结。

1、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越高级的生物,细胞分化越明显。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题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归纳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并用课件展示
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