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神经系统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递质2、受体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5、传入性侧支抑制6、回返性抑制7、特异性投射系统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9、牵涉痛10、运动单位11、脊休克12、牵张反射13、去大脑僵直14、后发放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
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和.7、突触抑制可分为和两类。
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和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和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和。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
此僵直属于丁僵直.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和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脊髓小脑的功能是,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和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
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神经纤维传导激动的特征不包含a双向性b相对不疲劳性c绝缘性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e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存有中枢延搁b总和c不膨胀d单向扩布e激动节律的发生改变3.参予神经-肌接头处激动传达的受体属a毒蕈碱受体bn型ach门控通道cm型ach门控通道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4.兴奋性化学神经元的传达过程不包含a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c突触后膜的超极化d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c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e突触后膜的超极化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形成的Though性遏制采用的神经递质就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多巴胺e5-羟色胺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神经元后膜超极化c神经元后膜的兴奋性减少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激动e存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出来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na+、k+、ca2+尤其是ca2+bna+、k+、cl-尤其是na+ck+、ca2+、na+尤其是k+dna+、k+、cl-尤其是cl-ek+、ca2+、cl-尤其是ca2+9.抑制性神经元后电位的产生,就是由于神经元后膜对以下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na+bk+cna+和k+dca2+ecl-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a胞体b树突初始处为c轴突初始处为d轴突分支处为e树突棘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多巴胺e5-羟色胺12.散射活动的直观与繁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a感受器b传至神经纤维c 散射中枢d爆出神经纤维e效应器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单突触联系d平行式联系e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a视觉传导道b听觉传导道c嗅觉传导道d本体感觉传导道e浅感觉传导道15.源自如上所述感知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中止于a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b中央前回的第四层c中央后回的各层d中央前回的各层e丘脑腹后外侧核16.丘脑非特异感知系统的特点不包含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b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c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d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e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17.网状结构下行兴奋系统的特征不包含a多突触接替b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c提振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出回去同步化慢波d主要就是通过丘脑如上所述感知系统而发挥作用e就是下行唤起促进作用的功能系统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a坐落于中央后回去b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c下行感觉纤维交叉感知d感知区的总体精心安排就是倒转的e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精心安排就是图型的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aaα纤维baγ纤维caδ纤维db类纤维ec类纤维20.内脏苦的主要特点不包含a引起情绪反应b定位不明确c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d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e主要表现为慢痛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阐明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充分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a 记录脑电图b记录皮层诱发电位c记录皮层电图d记录事件有关电位e膜片钳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a癫痫b精神分裂症c高血压d糖尿病e智力低下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α-β-θ-δbβ-α-θ-δcα-β-δ-θdβ-α-δ-θeδ-θ-β-α24.异相呼吸的主要特点存有a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b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d做梦e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25.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爆出冲动减少时,可以引发a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b梭内肌收缩c肌梭的敏感性增强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26.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爆出冲动减少时,可以引发a肌梭传至冲动减少b 梭外肌膨胀弱化c梭内肌膨胀弱化d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e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屈肌的肌紧绷整体表现显著b主要的生理意义就是保持俯卧姿势c肌紧绷的散射中枢在脊髓d肌紧绷的感受器就是肌梭e整体表现为同一肌肉相同运动单位的交错性膨胀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a脊髓休克b去大脑僵直c去皮层僵直d呼吸暂停e血压增高29.在脊髓做为散射中枢的散射活动中,不包含a屈肌反射b腱反射c血管张力反射d排尿反射e翻正反射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纹状体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系统功能异常b黑质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系统功能损坏c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量异常d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e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a通过大脑脊髓一束对运动展开调节b拒绝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至c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绷d前庭小脑参予保持身体的均衡e皮层小脑参予运动计划的构成和运动程序的基本建设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就是a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b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c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d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33.掌控四肢远端肌肉细致运动的传导通路就是a皮质脊髓束b顶盖脊髓束c网状脊髓束d皮质脑干束e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a脊髓血液供应严重不足b神经-肌接点部位的激动传达功能减少c丧失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促进作用d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强化e高位中枢对脊髓的维米县促进作用弱化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a皮肤和肌肉的血管b汗腺c心肌d骨骼肌e平滑肌36.副交感神经系统激动所引发的机体变化不包含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心跳减慢c促进胃肠运动d促进消化液分泌e促进胰岛素分泌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促进作用不包含a摄食b水平衡c生物节律d内分泌e排便反射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调节神经元前膜的ca2+内流b调节神经元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c推动神经元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d推动囊泡膜的再循环e机制神经元前膜转运体的活动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出来量减少c兴奋性神经递质毁坏过多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激动e神经元前膜的预先超极化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aγ-氨基丁酸b甘氨酸c多巴胺d谷氨酸e5-羟色胺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存有静息电位而没动作电位b存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c有分裂再生能力d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e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a髓板内核群b腹后核c感觉接任核d联络核e接任核和联络核43.散射时的长短主要依赖于a刺激的强弱b感受器的换能作用c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d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e效应器的敏感性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翻正散射b紧张性肌jaw散射c腱散射d屈肌散射e交叉晃散射4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a遏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b轻易激动α-运动神经元c提升肌梭的敏感性d发动肌jaw散射e遏制肌jaw散射二、问答题1.激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有何相同?表述其构成原因。
实验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
实验六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家兔血压的影响【目的】1.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联系其临床应用。
2.探讨传出神经系统药影响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时注意事项。
【材料】器材兔手术台、手术灯、20ml注射器、5ml注射器、8号针头、6号针头、5号针头、气管套管(Y形玻璃或T玻璃管)、动脉套管、静脉套管(或细塑料管)、动脉夹、手术刀、眼科剪、普通剪、手术剪、止血钳、眼科镊、烧杯、血压描记装置、压力换能器、电动记纹双鼓(或二导生理记录仪、计算机)、手术线、纱布、棉纱绳、磅砰。
药品0.5%肝素、生理盐水、3%异戊巴比妥钠、10%葡萄糖、10-5乙酰胆碱、1%阿托品、10-5肾上腺素、10-4去甲肾上腺素、1%酚妥拉明、10-3普萘洛尔。
动物家兔。
【方法】1.取家兔一只,称重,以3%异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将家兔仰位固定手术台上。
2.压力换能器连于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上。
记录方式:连续记录;存盘方式:连续存盘;输入:DC;放大倍数:100~200;采样率:1ms。
3.剪去颈部毛,在颈部正中纵行切开长约10cm的皮肤,分离出气管并将其切开,插入气管套管,用粗线绳结扎固定。
于气管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并在相距3~5cm的近心端处,用动脉夹夹住动脉阻断血流。
然后在靠近结扎线处用眼科剪刀剪一小口,将连于压力换能器充满20~25ml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朝向心方向插入颈动脉内,用线结扎固定。
(将水银检压计的压力调整到100~120mmHg,用记纹鼓记录。
如果用二道仪或计算机,动脉套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插管前,充好肝素溶液)。
4.剪去耳缘静脉处毛,以备给药用。
5.分别在家兔的四肢皮下组织插入针头,接好心电图机电极(右前肢-红色,左前肢-黄色,左后肢-绿或蓝色,右后肢-黑色),记录标准Ⅱ导联的心电图,以R-R 间期计算心率。
计算公式如下:60sR R =-〈〉⨯⋅心率(次/分)间期mm 004s同时也可连接于示波器上,从荧光屏上观察心电图。
第十章 神经系统-
机能意义:促进神经元同步化活动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1.神经递质
1904年,伊利奥特(T. R.Elliott)提出: “冲动传到交感神经末梢,可能是从那里释 放肾上腺素再作用到效应器细胞”
(1)递质的鉴定
①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 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冲动抵达时,释放 入突触间隙
③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发挥作用
(二)反射的中枢控制 单突触反射
举例:唯一的腱反射
多突触反射
举例:体内大部分反射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联系 2.辐射和聚合式联系 3.连锁式和环式联系
辐散式
聚合式
环路式
–
+
环式联系:可引起正反馈(使兴奋增强或延续 )或负反馈(使活动及时终止) 在环式联系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通路上冲动 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发放”
(五)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递
中枢延搁 兴奋的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中枢抑制 根据产生
部位不同
{ 突触前抑制(发生在突触前膜)
{ 突触前易化(发生在突触前膜)
突触后易化(发生在突触后膜)
突触后抑制(发生在突触后膜)
中枢易化 根据产生
部位不同
(1)受体的亚型
(2)突触前受体
(3)受体的作用机制
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以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 在外周神经包括所有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所有 副交感世后纤维、少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骨骼 肌的运动神经
外周的胆碱能纤维
交感 神经
汗腺、骨骼肌血管
第10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1)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flexion reflex)
概念:当肢体皮肤受 到伤害刺激时,引起受 刺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 缩、伸肌舒张,使其屈 曲的反射。 意义:屈反射使肢体 离开伤害性刺激,具有 保护性意义。
•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 reflex)
概念:如果受到 伤害性刺激较强时, 则受刺激一侧肢体屈 曲的同时,对侧肢体 出现伸直的反射活动。
(1)特点:
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一种伸肌紧张亢进状态
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2)机制:
易化区:加强伸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易化区较大,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 侧,脑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等。 抑制区:抑制肌紧张性和肌运动 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 脑干以外: 机制: 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 结构的联系,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失衡,易化 区占优势的结果。
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运动学习的过程。 由主观意识支配而产生的骨骼肌运动称为随意 运动。 起源 – 大脑皮层联络区; 设计 –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部;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 皮层小脑。
最终决定于最后公路 会聚到最后公路的各种神经冲动的作用 引发随意运动(voluntary movement)
1、α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外肌,有两种体积不同的类型:大 的α运动神经元 - 快肌;小的α运动神经元 - 慢肌
2、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 (motor unit) :一个α运动神经元 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运动单位的大小决定于神经元末梢分支数 目的多少。
分支少 - 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只有6 – 12根肌 纤维; 分支多 - 利于产生巨大的肌张力。
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生理
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 自主神经节神经元兴奋
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
消化腺、汗腺分泌↑,
▪
少突胶质细胞
▪
小胶质细胞
▪
室管膜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绝缘和屏障作用 3.修复和再生作用 4.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维持细胞外液适当的 K+浓度 6.免疫应答作用 7.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结构基础—— 突触: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 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相接触的部位
二 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1.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特 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 使其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2.递质的鉴定
鉴定:5 个条件
2. 调质的概念: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 增强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这类对递质 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3. Dale原则与递质的共存
2. 兴奋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信号)
接头前膜去极化→ 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 → Ca2+内流→ 出胞的方式释放Ach → Ach与接头后膜 (终板膜)上的N2型胆碱能受体结合 → 终板膜上Na+、 K+(以Na+为主)通道开放 → Na+内流>K+外流 → 终 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终板电 位总和 → 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Ach发挥作用后 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脂酶分解失活。
强刺激尾部后,再用弱刺激喷水管皮肤→缩腮反应明显增强。
(3)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D)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中的控制中枢,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在解剖学中,学习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大脑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控制中枢,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外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大脑皮质,负责思维、记忆、情感等功能。
大脑内部包括脑室系统、灰质和白质,其中脑室系统是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的地方。
2.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
小脑的表面有很多褶皱,称为小脑蚓,有助于增加表面积以提高功能。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起到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的作用。
脊髓通过脊神经与全身各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5.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的集合神经细胞体的地方,包括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站点。
6.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指令传达到全身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基础,对于揭示人体神经系统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愿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理学第十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突触传递
(四)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与直径、髓鞘、髓鞘的厚度、及温度有密切的关
系。
(五)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完成神经末 梢组件和某些蛋白质(包括酶)的运输。
顺向运输,逆向运输。
出现在突触后膜的是超极化,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 的兴奋性,故称之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IPSP的幅度随着传入神经刺激的增大而增大,但膜 电位增大 ,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图3-19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神经元常与其他多个 神经末梢构成许多突触。在这些突触中,有的是兴 奋性突触,有的是抑制性突触,他们分别产生的 EPSP与IPSP可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进行整合。
(二)电突触
结构基础: 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相
邻的神经膜间距离约2nm, 其间有桥状的连接蛋白贯穿, 是二个N元胞浆的水通道蛋 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电 阻低。
传递过程: 电-电(发生电紧张性传递)。
传递特征: 双向性,速度快。
机能意义 使相邻的许多神经成分的活动同步化。
(三)非突触突触后电位(EPSP):兴 奋 性 递 质 引 起 的 突 触 后 膜的局部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 膜的局部超极化。
(四)兴奋性突触传递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去极化 前 膜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 突触小泡前移,前膜融 合 胞裂外排, 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 的受体结合, 提高后膜对Na+的通透性 Na+内 流,引起后膜去极化,产生EPSP EPSP总和 阈 电位 轴丘处爆发动作电位 后神经元兴奋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生理学(第9版)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
生理学(第9版)
(1)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对完整的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依赖性,常简称为“完整性” ➢ 互不干扰性,常简称为“绝缘性” ➢ 双向性 ➢ 相对不疲劳性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直径、髓鞘有无及厚度、温度等 ➢ 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意义及方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熟悉 1. 神经对效应器组织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 2.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非定向突触传递 3. 调质的概念;突触可塑性的概念和机制 4.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5. 大脑皮层运动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式图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及其功能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7.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神经肽 的概念 8. 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不同于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9. 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易化和突触前易化的概念及机制 10. 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基底神经节损伤有 关的疾病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前者由脑神经及脊神经组成,主管传递神经冲动;后者由脑及脊髓组成,主管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递来的信息。
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共有12对,采用罗马数字命名。
除第I、11对脑神经进入大脑外,其他10对脑神经都和脑干相联系。
脑神经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其中第III、IV、VI、X、Xn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I、n、Vlu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V、VIkIX、X对为混合神经。
(二)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麟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由后根(感觉根)和前根(运动根)所组成。
临床根据不同部位的感觉障碍水平,判断脊髓病变的平面,这对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前根支配相应肌肉,其中颈4~胸1前根结合成为臂丛,主要支配上臂、前臂和手部肌肉;腰2~舐2组成腰舐丛,其主要功能为支配下肢肌肉。
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组成。
脑又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一)脑(1)大脑:由大脑半球、基底核和侧脑室组成。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皮质表面有脑沟和脑回,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题叶、顶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的功能双侧不对称,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综合能力、短暂的视觉记忆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2)间脑: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的连接站。
间脑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感觉纤维上升至大脑的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均由该区投射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
下丘脑位于间脑腹侧、丘脑下沟的下方,与垂体相接。
下丘脑对体重、体温、代谢、饮食、内分泌生殖、睡眠和觉醒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人的情绪行为有关。
(3)小脑:位于后颅窝,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组成。
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维持躯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
10-1神经系统
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 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 的突触后电位增强。 的突触后电位增强。 机制: 在突触后神经元内积累。 机制:Ca2+在突触后神经元内积累。
长时程压抑
long-term depression, LTD 指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降低。 指突触传递效率的长时程降低。
意义 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入, 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入, 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 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
4.中枢易化 中枢易化
facilitation,突触后易化: Postsynaptic facilitation,突触后易化: 表现为EPSP的总和。 表现为EPSP的总和。 EPSP的总和 Presynaptic facilitation,突触前易化: facilitation,突触前易化: 与突触前抑制具有同样的结构基础。 与突触前抑制具有同样的结构基础。 某些因素→突触前AP时程↑→Ca 内流延长、 某些因素→突触前AP时程↑→Ca2+内流延长、 AP时程↑→ 增多→递质释放↑→去极化↑ →EPSP↑ EPSP↑, 增多→递质释放↑→去极化↑ →EPSP↑,即产 ↑→去极化 生突触前易化。 生突触前易化。
后膜超极化( 后膜超极化(IPSP) )
EPSP AND IPSP
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EPSP在轴突的始段达到 在轴突的始段达到52mV左 在轴突的始段达到 左 右时,就可以引发动作电位。 右时,就可以引发动作电位。 始段爆发的动作电位向两个方向 扩布。 扩布。 逆向扩布的动作电位将刷新神经 元胞体的状态。 元胞体的状态。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ICD-O-3简介(100页)
3.1.1 三位数类目表及主要内容
疾病编码范围 A-R, U 明确的疾病 A00-Q99 不明确的症状 R00-R99 特殊目的的编码 U00-U99 损伤中毒编码范围 临床表现 外部原因 非疾病编码范围
2018/5/31
S-T, V-Y S00-T98 V01-Y98 Z00-Z99
2018/5/31 - 36 -
1.3 三卷书的结构及使用 第一卷:类目表 第二卷:指导手册 第三卷:字母顺序索引 三卷书的联合使用
2018/5/31
- 37 -
1.3.1 第一卷: 类目表
前言 三(四)位数内容及类(亚)目表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
定义
2018/5/31 - 38 -
星
归类
1 传染病寄生虫病 3 血液造血免疫 4 内分泌营养代谢 5 精神和行为障碍 6 神经系统 7 眼和附器 8 耳和乳突 9 循环系统 10 呼吸系统 11 消化系统
0 病因 0 病种 2 病因 2 病因 2 病因 16 部位 12 部位 5 部位 8 部位 3 部位 5 部位
- 39 -
2018/5/31
2018/5/31
- 31 -
大括号 { }
用于列举包括和不包括术语,以 指出在它前面或后面的词都不是完整 的术语。在大括号前面的任何术语都 应被后面的一个或多个术语所限定。
2018/5/31
- 32 -
例
第பைடு நூலகம்卷:
产科的耻骨联合软骨的撕脱 耻骨联合软骨的撕脱 产科的尾骨损害 尾骨损害 产科的 产科的耻骨联合的创伤性分离 耻骨联合的创伤性分离
2018/5/31 - 23 -
例
编码排列举例
生理学基础第十章 神经系统
减弱-反射弧损伤
增强-高位脑病变
精选ppt
28
(2)腱反射 快速牵拉发生的牵张反射 减弱-反射弧损伤 增强-高位中枢病变 2、牵张反射的过程 感受器(肌梭内的螺旋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骨骼肌)
(二)脊休克 当动物的脊髓于高位脑中枢之间突然切断后,断面以下的
激。
(二)皮肤痛觉 快痛:刺痛 慢痛:烧灼痛
精选ppt
26
(三)内脏痛觉与牵涉痛 内脏痛:内脏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 刺激:牵拉、痉挛、缺血、炎症 特点:发生缓慢,定位不准确,伴其他症状。 牵涉痛:内脏病变时,引起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
过敏。 特点:定位明确,先于内脏出现
精选ppt
27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任何躯体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
基
本中枢(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发出传出冲动,引起骨骼
肌兴奋和收缩。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牵张反射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的引 起该肌肉收缩。
1.牵张反射的类型
(1)肌紧张 缓慢持续的牵张反射 维持姿势
43
四、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二)睡眠的时相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做梦)交替出现
精选ppt
4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ppt
45
精选ppt
23
精选ppt
24
(三)嗅觉和味觉区
嗅觉投射到边缘叶;味觉投射中央后回下侧
(四)本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本体感觉:肌肉及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
第九版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
4. 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
5. 主要神经肽的种类、受体和主要生理作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6.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主要作用
7.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传出通路,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
非定向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生理学(第9版)
3. 影响定向突触传递的因素、环节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内流的重要作用、神经毒素影响突触传递的机制
(2)影响递质清除的因素 (3)影响突触后膜反应性的因素: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称为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机制:兴奋性递质且Na+内流大于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
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使细胞膜面积大幅扩展,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范围 和敏感性 树突棘在数量和形态上都具有易变性 是脑功能可塑性的基础 与智力的发育有关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顶树突上的树突棘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接受、整合、传导和传递信息
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作者 : 王继江 单位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1)神经元的概念:神经元是一类为执行多样化调节功能而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特殊细胞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神经系统◇A1型题1.关于脊髓外形,下列何者正确A.脊髓和椎管等长B.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下缘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D.脊髓下端变细为终丝E.脊髓腹面有前正中沟,背面有后正中裂2.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嗅神经C.滑车神经D.视神经E.三叉神经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面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4.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不包括A.展神经核B.舌下神经核C.滑车神经核D.迷走神经核E.动眼神经核5.关于脑神经进出脑的部位,正确的是A.延髓脑桥沟内有面神经B.中脑脚间窝内有视神经C.延髓锥体前方有舌下神经D.小脑背面有动眼神经E.小脑中脚有展神经6.副交感脑神经核不包括A.上泌涎核B.疑核C.迷走神经背核D.下泌涎核E.动眼神经背核7.下丘脑的结构中不包括A.视交叉B.灰结节C.乳头体D.漏斗E.松果体8.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看不到A.中央旁小叶B.胼胝体C.距状沟D.顶枕沟E.角回9.腕不能伸直是何神经损伤A.桡神经B.尺神经C.正中神经D.腋神经E.肌皮神经10.关于胸神经支配的阶段性描述,何者错误A.胸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B.胸6相当于剑突平面C.胸8相当于肋弓平面D.胸10相当于脐平面E.胸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11.内脏运动神经A.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受意识支配C.不分节前、节后纤维D.分布于骨骼肌E.低级中枢位于骶2~4灰质侧角12.与脊髓的第7胸节相对应的椎骨是A.第5胸椎体B.第6胸椎体C.第7胸椎体D.第8胸椎体E.第9胸椎体13.皮质脊髓侧束A.传导痛、温觉冲动B.传导本体感觉冲动C.传导内脏运动冲动D.传导躯体运动冲动E.传导对侧躯体的深感觉14.楔束A.传导对侧下半身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B.传导对侧上半身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C.传导同侧上半身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D.传导同侧下半身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E.传导同侧上半身痛、温觉和粗糙触觉冲动15.与间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三叉神经B.面神经C.动眼神经D.视神经E.滑车神经16.从脑干背面发出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展神经D.面神经E.前庭蜗神经17.对第四脑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B.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C.向下通脊髓中央管D.只借第四脑室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E.向上借中脑水管和侧脑室直接相通18.躯体运动区主要位于A.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D.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9.视区位于A.距状沟两侧B.颞横回C.额下回中部D.角回E.额中回后部20.小脑延髓池位于A.小脑和中脑之间B.大脑与小脑之间C.小脑和延髓之间D.脑干与小脑之间E.硬脊膜外隙的下端膨大21.脑脊液A.是一种有色不透明的液体B.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C.成人总量1000~1400mlD.最后进入淋巴液E.总量在不同时段不同22.内囊膝A.含有皮质核束B.含有皮质脊髓束C.含有视辐射D.含有听辐射E.丘脑中央辐射23.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是A.内囊B.胼胝体C.皮质核束D.皮质脊髓束E.内侧丘系24.内侧膝状体A.与听觉冲动传导有关B.与视觉冲动传导有关C.与躯体运动传导有关D.与躯体感觉传导有关E.与内脏觉传导有关25.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A.正中神经B.尺神经C.肌皮神经D.腋神经E.桡神经26.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是A.桡神经B.肌皮神经C.腋神经D.正中神经E.尺神经27.肱骨中段骨折易伤及A.腋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D.尺神经E.肌皮神经28.动眼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支配A.眼球的大部分肌肉B.腮腺C.瞳孔括约肌的睫状肌D.舌下腺E.下颌下腺29.舌前2/3味觉障碍,多见于损伤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E.迷走神经30.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A.面神经B.上颌神经C.舌咽神经D.舌下神经E.下颌神经31.只有交感神经支配而没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是A.肝B.横结肠C.心D.胃E.肾上腺髓质32.皮质脊髓束A.上运动神经元在中央前回下1/3部B.经内囊膝部到脑干C.管理躯干同侧的骨胳肌运动D.在锥体交叉全部交叉至对侧E.下运动神经元大多数在对侧的脊髓前角33.关于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分布于大脑皮质B.供应大脑髓质的深部C.供应大脑的基底核、D.几乎以垂直方向进入脑实质E.供应内囊、间脑34.脊神经A.共31支B.管理躯体骨胳肌的运动C.前支较粗大D.神经丛左、右不对称E.只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35.头面部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A.三叉神经脊束核B.三叉神经感觉核C.三叉神经运动核D.丘脑腹后外侧核E.三叉神经节内◇名词解释1.灰质2.白质3.神经4.神经节5.网状结构6.内囊7.纹状体8.蛛网膜下隙9.硬膜外隙10.大脑动脉环(Willis环)11.白交通支12.灰交通支13.神经◇简答题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紧张性支配 2、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3、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肾上腺系统、迷走-胰岛素系统
自主NS与运动NS比较
自主NS
躯体运动NS
起源
交感 T1-L 3 侧角 副交感:S2-4 侧角 Ⅲ、Ⅶ、Ⅸ、Ⅹ
脊髓前角
外周神经节
睡眠生理功能变化的监测
Cerebral Metabolic Rate
睡眠时脑代谢变化情况
(左:觉Sl醒eep状Ac态ade,mic右Aw:aRrdEM睡眠)
50
睡眠两种时相及其生物学意义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 ① EEG呈示为慢波,故称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又称为同步化睡眠(synchronize sleep)
蓝斑 /中缝核 (-) (-) NE, 5-HT
丘脑
REM / W
NREM 皮层- GABA
NREM
感觉输入
学习和记忆 (learning and memory)
学习:人和动物不断地接受环境变化而获得新 的行为习惯(或经验)的过程(获得外界信息 的神经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行为习惯或经验贮存一定时期 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经验的保存与再现。(信 息的贮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
A和B处横切: 嘴侧→醒/NREM 尾侧→REM C处横切: 嘴侧→均存在 尾侧→无REM
蓝斑
巨细胞核
脑桥尾侧 脑桥嘴侧
猫脑干横切引起睡眠时相变化
与睡眠发生有关的中枢结构
睡眠引起肌肉松驰机制
睡眠所涉及的神经递质
觉醒: 皮层 - ACh
蓝斑 /中缝核 (+) (+) NE, 5-HT
REM :皮层 - ACh
② 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张力减弱,无肌肉活动,眼 球无快速运动,故又称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③ 感觉功能减退,唤醒阈增高;
④ 内脏活动大都降低,但稳定; ⑤做梦者少; ⑥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生物学意义
机体生长 能量贮存 体力恢复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 又称去同步化睡眠, 快眼动睡眠,包括
2. 脑 干
延髓(生命基本中枢)
•心血管反射中枢; •呼吸节律中枢; •吞咽、呕吐、唾液分泌反射中枢 •肾上腺髓质反射性分泌中心
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 •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另外膀胱收缩、皮肤电反应的调节
3. 下丘脑
•体温调节 •水、电解质平衡调节 •对摄食行为的影响 •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对生殖和性行为的影响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学习的形式:
非联合型学习 (nonassociative learning):
•习惯化 •敏感化
经典条件反射(被动式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如食物、伤害电刺激 ➢无关刺激:如铃声、灯光 ➢强化(reinforcement):
操作式条件反射(主动式条件反射)
➢奖赏性 ➢惩罚性
➢形成的基本条件: 机体状态:健康、反应状态良好 强化: ➢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及消退: ➢人类的条件反射:(语词可建立)
紧张性和位相性两成分. 表现及特征:
① EEG呈示为快波,出现海马δ节律(紧张成分);
②骨骼肌肌张力进一步减弱,出现肌肉驰缓(紧 张成分);但可出现阵发性肌肉抽搐,并出现眼肌, 耳肌和舌肌活动, 眼球快速运动,故又称快眼动 睡眠(rap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ye movement sleep,REM)(位 相成分);
睡眠发生机制:
➢脑干诱发睡眠区(Sleep-inducing area)
中缝核 (raphe nuclei) 孤束核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蓝斑 (Locus coeruleus)
➢视交叉上核(SCN) 作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 ➢睡眠过程受中枢单胺类递质和ACh的控制 ➢肽类物质参与对睡眠—觉醒节律的调节
同步化波: 低频高振幅的波 去同步化波:高频低振幅的波 α波阻断
EEG形成机制
➢EEG是皮层大量神经元突触后电位总和而 形成的场电位; ➢丘脑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是脑电活动形成 的基础。
觉醒
觉醒反应: ➢脑电觉醒 ➢行为觉醒
觉醒维持的机制
脑电觉醒:脑干网状结构(Ach) 中脑蓝斑(NA)
皮层电图 (electrocorticogram, ECoG)
EEG记录电极分布示意图
觉醒EEG a波
EEG的基本波形:
➢α波: 8-13Hz,20-100微伏, 枕叶,安静。 ➢β波: 14-30Hz,5-20微伏,额叶、顶叶,兴奋。 ➢δ波:0.5-3Hz,20-200微伏 ➢θ波:4-7Hz, 100-150微伏
皮层诱发电位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刺激感觉传入系统→皮层表面记录脑电变化。
种类: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主要成分: 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
特性: 有一定的潜伏期; 有一定的皮层空间分布; 各种诱发电位的型式不同(波型不同)
脑电图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器官内壁
1:1~1:2
节前短,节后长 绝大多数内脏器官
反应范围弥漫
节前长,节后短 多数器官有,某些器官无
反应相对集中
自主NS的功能
功能特点 ➢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紧张性支配 ➢中枢间的交互抑制 ➢效应器所处的功能状态的影响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神经自稳定性作用: 环境急剧变化时活动增加,动员体内许多脏器的
潜在能力,维持内环境稳定。 副交感神经贮能作用:
安静时活动增加,以促进消化、加强排泄、聚集 能量,利于生殖、机体休整恢复等
CNS各级水平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脊髓(初级中枢)
•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调节能力差。 •为所有交感、部分副交感神经的发源地
可完成下列反射:
•血管张力反射; •勃起反射; •排尿、排便反射; •发汗反射
内外环境的变化 ⑥个体特有
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与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与第二信号系统
本章结束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区别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①先天就有,无需后天训练
② 反射弧较简单、 固定、数量有限
①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上经后天训练获得
②反射弧较复杂、 易变、数量无限
③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 ③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
④各级中枢均可完成
④需要高级中枢参与
⑤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 ⑤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
⑥物种共有
有
无
突触前膜
曲张体
突触小体
效应器 心肌、平滑肌、腺体
骨骼肌
交感与副交感的区别
交感与副交感的区别
起源
(节前神经元)
神经节
(节后神经元)
节前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
纤维长短 分布范围
交感 T1-L 3 侧角
副交感 S2-4 侧角
椎旁(心血管、支气管)
椎前(腹腔内脏) 器官旁(盆腔、直肠)
1:11~17
器官旁
4. 大脑皮层
•新皮层:4区、6区、8区与19区 •边缘叶与边缘系统
5. 边缘叶与边缘系统
➢本能行为:摄食、防御及种族延伸 ➢情绪反应:心理活动伴有的生理反应
本能行为的调节:
•摄食行为的调节 •性行为的调节
情绪反应的调节:
•恐惧和发怒: •动机:奖赏与惩罚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Waking,Sleep and Electric Activity of Brain
③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更高;
④脑代射增加,脑温升高(紧张成分); 但体温可出 现变化(降低). ⑤内脏活动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活动不稳定,因面可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 血压增高,生殖器充血;
⑥做梦; 动物研究表明:蛋白质合成增加,新突
触形成
生物学意义: ➢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 ➢学习记忆有关; ➢精力恢复与情绪稳定.
行为觉醒:中脑黑质(DA)
脑干上行ACh激活系统
睡眠 sleep
Sleep Duration in Mammals
睡眠是对环境的认知并起反应能力失的一种 复杂的、可逆的、循环的生理和行为过程.
警觉状态 放松状态 睡眠状态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不同状态时EEG波形
异相睡眠
Sleep Stages During a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