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出发寻找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课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条件出发寻找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课为例

作者:张静晓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7期

张静晓

一、读懂题目意思,整理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如何让学生正确审题呢?教

师要设计好问题分析题目,学生从提问中思考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积累学习经验。

理解题意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说清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二是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如教学“第一天摘30个桃子,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子?”这里,可以让学生写写或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确定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在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进一步分析第二个条件。“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

摘的多5个的?”这句话的含义,要鼓励学生充分地说,因为这句话里包含着已知信息中的数

量关系,让学生充分地说,则是为了深度理解。设计好问题:“你是怎么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

一天多摘5个的?”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逐步理解题目意思。学生:“意思是说今天摘30个,明天摘的就加上5个。”师:“还有别的说法吗?请举例说明。”学生:“第一天摘30个,第二天就摘35个。”教学生学会审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创设探究空间,寻找数量关系

新课标里提出:“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可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

步学会学习。

解决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和确定解题思路的重点是,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寻找数量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知的条

件和问题,找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合作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数量关系,并汇报。

在讨论中积累学习经验,学会自主学习。

接着再次讨论探究除了列式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使得思维更加明确?教师给学

生交流探究的空间,学生才能探索;有思考的空间,学生才能在思考中想出各种解决方法,如

学生想到列表的解决方法,并在讨论中比较两种解法,充分感知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列表解决问题,发现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让学生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求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摘了多少个。由于“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一个条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因此教材启发学

生列式计算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列表依次写出每天摘桃的个数。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列表解决问题,学生在列表里发现一层一层递进的关系,列表体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表解决问题,不仅突出了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价值,而且体现了条件的递进关系。在列表中寻找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

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中要突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运用过程。呈现题目后,让学生读题,再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条件是可以多次递推的。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根据上面提到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问题?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启发学生发现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可以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也可以按顺序依次列表写出每天摘的个数,从而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小结这道题的解决方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积累解题的经验,知道解题的步骤,感受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数量关系,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体验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认识“已知条件”的意思。

①桃有120个,梨比桃少70个。

师:提一个数学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桃和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②梨有50个,苹果比梨多80个,苹果有多少个?

师: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梨和苹果的关系是什么?

③苹果有130个,西瓜有多少个?

师:发现了什么?能解决吗?

生:发现这个问题缺少条件。

师:刚才我们解题的过程是从条件出发去分析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板书:条件——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复习第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条件;第②题是初步根据一步解决问题明确条件和问题,初步认识数量关系的意思;第③题从缺少的条件里感知从条件出发去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情境,互动探究。

(1)谈话导入。在收获的季节里,小猴每天都帮妈妈摘桃,而且摘桃的本领越来越强。可是,它在摘桃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帮它解决吗?

(2)出示例1: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

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并各自读题。

师: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是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生:已知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所求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根据哪一句话来找出数量关系式?如何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生:意思是说第二天摘的个数要比第一天摘的多5个,第三天摘的比第二天多5个。

师:讨论交流,根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找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先算出第二天的,因为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个。

生: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

师:除了列算式解答外,还可以怎么解答?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第四天,第五天摘的个数怎么算呢?

(3)教学列表解决问题。

师:“除了列算式解答,还可以怎么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列表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列表解决问题的好处?

生:比较简便,计算快。

师:看着这个表,同学们还想知道猴子哪天摘到的个数。请在表格上写出来。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们学习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