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1课堂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XXX《认识图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研究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了解几何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卡片、课件、黑板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观察和操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1)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达标检测
1.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答案:如语文书、数学书、门等。
2.简单说一说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别。
答案: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 方形。圆柱上下一样粗,两边是圆形。 球是圆的,可以任意滚动。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摸、搭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 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图形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这 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 《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图形(一)
【学习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 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 观念。
【学习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 体和图形。
一、新课导入
交流:你都收 集到哪些物体了, 跟小伙伴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把形状相同 的物品摆放 在一起。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你能发现什么?
摸一摸
小明拿 错了!
圆柱
小林拿 对了!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 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巩固提高
( 2 )个 ( 4 )个 ( 7 )个 ( 6 )个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

”(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

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

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研究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2.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

教师有个发起,能不克不及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研究。

(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一)正方体的熟悉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外形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晓得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

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6个面一样大)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二)长方体的熟悉1.师:这些积木的外形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师:这些积木的外形叫什么?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样子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作业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你认识它们吗?
一、我会连。

(下面物体分别是什么图形?连一连。


二、我会圈。

(用右边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1
三、我会数。

正方体有()个,长方体有()个,球有()个,圆柱有( )个。

四、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数学课本的形状是( )。

①长方体②正方体③圆柱
2.最不容易滚动的是( )。

①②③
3.下面由 4个拼成的是( )。

①②③
五、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出来。

2
3
六、选一选,圈一圈。

1.可以滚动的有(
) 2.可以滚动,还可以立起来的是 ( )
3.最容易滚动的是( )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精品教案

《认识图形(一)》精品教案课题认识图形(一)单元第4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2.在分组搭正方体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搭一搭、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1.能辨认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

2.充分理解正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掌握图形的组成,能够根据图形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重点学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难点掌握数图形的方法,能够准确数出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学法搭一搭;摆一摆教法课件、动手操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学生思考,这些物体该如何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

讲授新课一:认识立体图形1.认识长方体的物体有肥皂、抽纸盒、文具盒。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物品有哪些特征?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长长的,方方的。

教师总结: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2.认识正方体:认识长方体,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正方体,观察长方体的根据物体对照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发的物体有魔方,墨水盒,筛子。

观察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四四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教师总结: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3.认识圆柱。

的物体有接力棒,水杯,砚台,可乐。

圆柱又有哪特征呢?上下两个圆相等。

教师总结:圆圆滚滚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4.认识球。

的物体有:提问:球有哪些特征?圆圆的教师总结:圆圆滚滚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认识的立体图形:特征。

并对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

认识圆柱,观察圆柱的特征。

认识球,观察球的特征抽同学回答每个图形的特征,教师总结,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现、善于观察的能力。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再观察物体中寻找发现特征。

总结归纳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五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五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

”(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

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

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天津市刘明娜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天津市刘明娜老师-省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的教学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正确辨认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认识图形(一)》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认识图形(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立体图形的实物:同学们,娜娜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带了好多图形朋友,今天我们不仅要跟他们成为好朋友,还要用他们拼搭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想不想跟娜娜老师一起走进图形王国。

那我们就开始吧!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分一分1.娜娜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很多图形朋友,请你根据他们的形状为这些图形朋友分分类吧。

学生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巡视。

2.汇报: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二)探究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1.认识球。

(1)找一找:师:请你拿出这些图形中最淘气的那一个。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2)摸一摸:师:请小朋友好好摸一摸这个淘气的球,说说你的感觉吧。

板书:球及其图形。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师: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向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师:请小朋友摸一摸,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答,生生之间进行补充。

(3)贴图:像柱子一样,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圆柱。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材第34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1.出示各种形状的实物学具分一分,揭示概念。

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小朋友试试看。

(教师巡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2.摸一摸,感知各种形状的实物的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师: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1.分——提示概念。

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师:每组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上出示各类实物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课例类别:部分探究学习课目:数学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学习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7-9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

2.在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类、抽象等数学思维能力。

3.从直观到抽象,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课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准备:每个小组一些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积木拼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欣赏。

1.作品欣赏师:你们想不想也用准备好的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2.自由拼搭小组合作要求:(1)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

(2)你们是怎样搭的?用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3.展示作品预设:现场采访“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呢?预设:①这些球到处滚,总是放不稳。

②易拉罐立起来可以做柱子;放倒能做车轮。

③这些盒子放在桌子上比较稳,不乱跑。

……4.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仔细观察“小火车”,它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设计意图:抓住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搭积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引出对所用物体进行分类的必要。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分一分问题引领:如果我们把它拆开,然后按形状分一分,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组?为什么这样分?预设:(1)分成两类:像这些盒子能站稳,不能滚动,分为一类;像易拉罐、球,能滚动,分为一类。

2022一年级数学上册4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208182112

2022一年级数学上册4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208182112

《分与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内容、第35页上部分“做一做”及第37页“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通知学生自带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老师:放学后,明明将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小食品等都拿了出来。

这些物品的形状和外包装看起来多漂亮啊!老师:今天呢,老师也请我们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你拿出来与你这个组的同学的东西放在一起。

老师:你能把你们组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二、认识立体图形1.自主学习,直观感知老师:现在请大家分小组合作、交流,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且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老师:这些东西啊,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立体图形。

2.认识长方体老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小明的物品吧!课件展示小明的物品里面长方体类物品的分类。

老师:(举起长方体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拿的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有的学生会出错,将正方体物体拿出来。

(课件出示长方体)老师: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只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体物体的形状特征即可,比如:它们都是长长的、方方的,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都有尖尖的角……老师:长方体看起来长长方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