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1 / 6第三章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学习目标】1、识记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背会主要的河流、地形区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记住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4、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预学指导】(1)在图中用红色的笔描画重要经纬线:10°N (印度南端)、北回归线(印度中部)、80°E (印度中部)、90°E (孟加拉湾),记住他们穿过的重要地区(2)标出海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标出陆地:喜马拉雅山南坡、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4)用线条画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西高止山、兴都库什山脉 (5)标出重要地形区:恒河平原、恒河三角洲、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 (6)在下图中填出重要河湖: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雅鲁藏布江)(7)在下图中画出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8)在下图标出大致的重要农业区:水稻、小麦、黄麻、甘蔗、茶叶、棉花等分布区(9)在下图标出重要工业区:以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为中(10)在下图标出重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预学案】(1)填写国家与首都:①国是 首都是 ;②国是 ③国是 ④国是 ⑤国是 ⑥国是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 、 、 、 。
A①②③ ⑤ ⑥C④ ⑦ABcDa bE d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特征:2、范围: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临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南亚的地形特征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1)两大河流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________。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数据和图表,分析印度的人口、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在当地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数据图表、案例分析资料。
2.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报纸、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亚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与讨论:(1)介绍南亚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地区宗教文化案例,如印度的佛教、伊斯兰教等。
(2)分析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如建筑、服饰、饮食习惯等。
4. 小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印度的概况。
(2)引导学生思考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0.南亚和印度
10.南亚和印度【教学目标】1.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考点解读】1.了解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其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知道印度的地形分布特征,理解其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会分析印度工农业的分布、发展与其资源分布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南亚次大陆1、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大部分地区位于10°N—30°N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南亚次大陆”之称。
总面积约435万千米2,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
2、居民和宗教: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12.67亿,2014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人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多信奉伊斯兰教。
二、南亚的地形1、三大地形区:(1)北部山地: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2)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
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3)南部高原: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有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势由西略向东部倾斜。
2、南亚的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碰撞交界区为地震频发区。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作用的“结点”区域,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一个位于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
“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较高。
三、南亚的气候1、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1)雨季:每年6月到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及印度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难点:1. 印度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南亚地区地图、印度地图。
2. 图片:南亚地区风光、印度名胜古迹等。
3.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
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
4. 分析印度的人口分布,让学生了解印度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如印度教、佛教等,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
6. 讲解印度的历史文化,如古印度文明、莫卧儿帝国等,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历史发展。
7. 课堂互动: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和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区地图,标注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南亚地区风光和印度文化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南亚与印度的直观认识。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所用教材为北斗地图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必修课本里已经学过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区域地理部分学生经过东南亚,东亚这些区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技巧,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让他们把握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三条主要河流,三种气候类型等,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具体特征。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五、学法、教法分析学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要具备从地图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也很重要)教法:自学指导法(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学会自己探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创设情境法(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要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2019年高考(押题)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印度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印度的人口数据集灾害资料和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2.印度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的分布与矿产、皇马、棉花的分布关系密切。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印度的地形和河流。
2.印度的水旱灾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农业。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第五高中地理 世界区域南亚与印度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五中学高中地理世界区域第3节南亚与印度教案新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4〕南亚的人口问题。
〔5〕印度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
〔6〕印度工业的开展及分布。
〔7〕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8〕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2.才能目的:
〔1〕可以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平原、岛屿的位置。
〔2〕可以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可以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展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可以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
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详细问题进展详细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印度工业的开展及分布,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教学方法、手段】读图、填图训练,多媒体【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复习 南亚--印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
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
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精选】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练习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印度的工农业。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9我们邻近的国家—印度
1、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3、农业生产
4、发展中的工业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关,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印度的人口特点、工农业发展。2.印度水旱来自害的成因、特点。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印度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图进行分析,加强对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来了解农业、工业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工业部门、矿产资源、工业城市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
3. 提升学生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特点。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
3.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南亚和印度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等。
(3) 探讨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等。
(3) 探讨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集区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等。
(4) 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和棉花种植等。
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教学步骤:(1) 分析印度的工业发展,如软件产业、汽车产业和纺织产业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城市分布图,了解其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探讨印度的城市化问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教学步骤:(2) 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地区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 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
3. 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难点:1. 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印度的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3. 中印经济合作的深层次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地图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 分析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第二课时:1.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 分析印度的农业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3. 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其原因,如纺织、软件产业等。
4. 分析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如边境贸易、投资合作等。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其地理特征。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南亚与印度地理特征、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和中印经济合作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人口分布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1. 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宗教建筑和信仰,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
2. 分析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3. 讲解南亚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
南亚和印度 教学设计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课件)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一、课前分析(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对该部分内容没有比较明确的要求,这是由于区域地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过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学。
高中阶段则强调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路径作出简要解释。
即要求学生具备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有鉴于此,对该部分课标解读如下: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两条主要河流的状况;2.掌握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理解南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没有具体的有关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材,我校教材选取的是山东地图出版社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区域地理》教程,该教程是目前编纂较为成体系和全面的教程,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但该教材在内容体系上较为松散,按照概论、大洲、地区和国家四部分分类。
这固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学的难度,但使得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学生难以从教材中获取足够信息来解决问题。
考虑到南亚和印度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教材未对南亚进行整体的叙述,因而本次教学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截取,本部分内容主要选取第二部分第四章“认识国家”当中的第二节“印度”,少部分选取第二部分第二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一节“亚洲”。
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跨越,但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三)高考分析本节内容隶属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高考中考察多通过世界区域图来考察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因此该部分内容重在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论证。
(四)学情分析本班为艺术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习氛围不够积极,对学习的态度良莠不一,因此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然而学生的整体态度良好,亦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我班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对“亚洲整体概况”、“东亚”、“日本”的教学,已经具备初步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亦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区域认知方法,在教学上,对于南亚和印度的区域认知可以采用“长程两段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的归纳概括,继续强化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亚政区图了解其纬度位置、范围、国家及首都。
(2)运用南亚地形图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3)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切实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东亚和东南亚,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一个分区。
请看视频,并回答有关问题。
(展示:《西游记》片尾曲)设疑:(学生集体回答)(1)唐僧一行有几人?分别是哪些人?——有四人。
除唐僧外,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2)他们去哪里?做什么?——西天(天竺)。
取经(3)取什么经?为何要到那里取经?——佛经。
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过渡: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那么,南亚在哪儿?除了印度,还有哪些国家呢?一、南亚的国家展示:南亚政区图设疑:(学生单个回答)(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位于何热量带?——10°N~30°N。
热带。
(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3)南亚共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其中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共有七个国家。
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同我国相邻。
承转:在刚才读图时,大家是否还发现了一个特殊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世界地理部分《南亚和印度》
3.4 南亚和印度【学习目标】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2.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4.印度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5.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重点、难点】1.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2.印度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3.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导学过程】[自学自悟]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让学习事半功倍)自学课本29页内容,完成以下各题:1.南亚的位置与范围:(1)纬度位置: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纬度之间。
(2)南亚是指位于亚洲南部___________山脉中、西段与__________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它东濒___________湾,西临__________海。
(在下图中填注所填地理事物名称)2.南亚的国家:南亚包括个国家和________地区,其中内陆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临海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海上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字母代号及名称)3.了解南亚次大陆的来历,南亚次大陆上共有______个国家。
[互学探悟](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先自主学习,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做出标记,等待合作学习时共同解决)一、地形和河流(读课本29页内容,结合图2-2-15完成下列问题:)(一)三大地形区1.北部:地形是,具体地形区山脉。
2.中部:地形是,具体地形区和平原。
3.南部:地形是,具体地形区高原,(在下图中填注三大地形区名称)4.读图观察,德干高原的地势东西比较,_________高_______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
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教法、学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
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
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课程分析】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亚作为⼀个相对独⽴的地理单元,在⾃然、⼈⽂地理⽅⾯,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突出了⾃然要素、⼈⽂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南亚的三⼤地形区、两⼤河流、以及⽓候等⾃然地理特征(2)掌握印度⼯农业⽣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压⼒。
2.过程与⽅法:(1)进⼀步学习运⽤地图说明⼀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运⽤⽂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步提⾼学⽣的分析、归纳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步丰富学⽣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步培养学⽣的⼈⼝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重点:①南亚的⾃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②印度的⼯农业发展特点难点:①热带季风⽓候的成因;②印度⾃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教法学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分析法、⾃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兴趣与注意⼒,引⼊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本节课的学习⽬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正式授课1.位置与范围先回顾之前⼀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法”。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展⽰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②展⽰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答出国家名称。
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兰卡、马尔代夫2.⾃然地理环境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先给出这⼀⼤知识点中分为⼏个本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印度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印度的人口数据集灾害资料和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1.印度的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部分。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
探究点拨二
1.印度人口增长快,粮食问题突出。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习了有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印度的工农业。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9我们邻近的国家—印度
一、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三、农业生产
四、发展中的工业
2.印度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的分布与矿产、皇马、棉花的分布关系密切。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印度的地形和河流。
2.印度的水旱灾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农业。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有关图片、播放视频。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工业和农业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工业部门、矿产资源、工业城市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3.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关,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印度的人口特点、工农业发展。
2.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特点。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印度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图进行分析,加强对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来了解农业、工业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