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的流行语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流行的新词新语及其规范化(1).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流行的新词新语及其规范化(1)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日益快速的变化和更新,大量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新词新语逐渐涌现并流行起来,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文试从新词新语的界定、来源及其规范化原则等几个方面论述新词新语及其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词新语;规范化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伴随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意识文化形态的不断更新,大量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逐渐涌现。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作为社会一面镜子的语言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大量新词新语如洪流般涌现,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得以广泛接受和使用,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新词新语的界定及来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会出现一些反映当时事物与现象的词语,这些词语在当时特定的阶段都曾被列入新词新语行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逐渐变化,一些当时的新兴词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甚至消失,也有些后来成为普通词语。
那么,如何界定新词新语呢?所谓新词新语,也叫“新生代词语”或“新新词语”,是指近年来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及新事物的词语。
最早观察分析新词新语的吕叔湘、陈原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
”因此,我们可以把新词新语理解成为在最近几年到十几年之间产生的能够反映新时期、新观念及新事物的词语。
新词新语的来源很广泛,基本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外借词改革开放30以来,随着我国国内与国外联系的日益频繁,汉语也在不断地从外族语言中吸收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
例如:克隆、托福、卡通等等。
以往借用外来词语,大体分为意译(如“人权(human right)”、“软饮料(soft drink)”、音译(如“克隆(clone)”、“伊妹儿(E-mail)”)、音译兼意译(如“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 skirt)”、“T恤衫(T shirt)”)几类。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词语doc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句句流行词语,我们感受着30年的变迁和进程。
第一阶段: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体现了一个“破”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来的。
随着这一观念的确立,中国人民得到两种最为宝贵的财富:一是务实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二是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各种不利于改革的禁锢。
[平反]命运被扭曲的人们终于得到一个说法,国家、民族遭受的苦难终于被遏止。
平反,这个沉甸甸的令人悲喜交集的词,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幕。
[包产到户]18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举起了挑战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大旗,黎明的曙光让八亿农民看到了希望。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万元户]是指在“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最先受益的一部分人。
尽管时下万元户已不复荣耀,但在人们记忆中,其含金量仍不可小视———在谨慎的年代,它使我们第一次启动了致富的理念。
[一包就灵]打破了僵化的国有企业体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变化。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动力。
[端掉“铁饭碗”,打破“大锅饭”]企业内部改革的核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差别观念和公正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开始形成。
[中国特色]党的十二大为我们调制出的一种混合色。
任尔赤橙黄绿青蓝紫,咬定“中国”不放松。
从此这一特色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在多种新生事物上。
第二阶段:第二次思想解放,体现了一个“闯”字[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不争论”,重实践的最通俗解读。
这句话让老百姓失去了“条条框框”,但过河的信心却树立起来。
[敢闯]改革的代名词。
学习外地改革开放经验的第一要素。
发展滞后地区的最大遗憾是不敢闯。
[下海]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
当今天的人们都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海”与“岸”难以区别,又有什么区别的必要呢?[一国两制]总设计师的大笔一挥,便在辉煌的共和国大厦旁建起了一座西式小楼。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现的汉语新词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yǐlái)出现的汉语新词汇2008年12月20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语文生活(shēnghuó)以及语文本身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汉语词汇更是显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
这也许正可以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词汇大变动一起构成20世纪汉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高峰。
比较而言,当今人们(rén men)的开放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化意识表现在对于语言的运用上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敢于新创造的热情和能力。
外来(wàilái)词语“进口(jìn kǒu)”的新浪潮上世纪80年代国门开放,作为异域信息载体的外来词语同时涌入。
外来词语大量“进口”,形成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语的新浪潮。
而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在语言使用上常有一种追新求异乃至趋洋的心理,于是,外来词语的使用就成为当时语言生活中的一种流行色。
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1.直用原文(包括简称、缩写),如:PHILIPS、CITIZEN、IBM、MTV、XO,这多为商品、公司等专名和科技名词;2.音译,如:“拜拜”(bye-bye)、“巴士”(bus)、“的士”(taxi)、“香波”(shampoo)、“托福”(TOEFL);3.意译,如:健美(bodybuilding)、代沟(generationgap)、热点(hotpoint)、信用卡(creditcard)、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跳蚤市场(fleamarket);4.音译与意译的加合,如:迷你裙(miniskirt)、T恤衫(T-shirt)、耐克鞋(Nike)、霹雳舞(breakdance);5.汉字与外文字母的组合,如:卡拉OK、T恤(半原文半音译),BP机、CT扫描、VCD影视机(半原文半意译)。
外来词语的引进和吸收,是国际交流的必然和需要,也是丰富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中的热词
大包干
• • “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 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 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 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到19 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 现了分田到户。
万元户
•
“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 往。 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 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 通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 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成为 那个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 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 “万元户”,很快成为时代的一个 记忆。
农民工
•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 集体称谓。
•பைடு நூலகம்
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 体,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 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从工资支付保 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 护农民工的权益,引起了高度关注。
•
•
农业税
•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2 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 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 止。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 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 粮国税”——农业税。
剪刀差
• • “剪刀差”,是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 存在发展差距的形象比喻。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过程,在旧的“剪刀差” 逐步消除的同时,在粮食生产效益方面又出现 新的“剪刀差”,如种粮收益与成本倒挂,产 粮县与县域平均财政差距突出等。为了提高农 民种粮积极性,消除新的“剪刀差”,党中央、 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实行种粮直补、 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 “四项补贴”,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据统计, 今年补贴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
改革30年十条最经典的标语口号
改革30年十条最经典的标语口号改革开放30年十条最经典的标语口号。
30年来中国标语口号,每一个标语口号都带着时代的印记,重温这些标语口号,能感觉到时代的变迁。
精心整理这些标语口号,回味一段段特别的历史。
一:“小平你好!”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首都各届群众游行,北京大学游行队伍中突然展开一条“小平你好”的横幅,画面传遍全世界,并成为历史的定格,成为改革开放历史上的永恒印记。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幅标语所包含的那份真挚情感,依旧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城里人对这个口号也许不熟悉,但在农村,这却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口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首次提出此口号,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位于深圳蛇口的这幅标语饱受争议和批判,并曾经三起三落。
但最终,这幅足以在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标语竖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在中国习惯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背景下,这幅标语开发人的无穷动力和创造性。
四:“再穷来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这也是中国最流行的口号之一。
但在贫困山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标语口号更多一些,这些口号已经流行二十多年,至今仍经久不衰。
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搞两基攻坚,关于教育的标语口号更是铺天盖地,比如我就曾经在偏远山区见过这样的标语口号:“家长不送孩子读书,就是违法犯罪”,“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
”“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等等,地方色彩十分浓郁。
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6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标语口号。
改革开放标语
改革开放标语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伟大事业,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30条关于改革开放的标语,全文2000字:1.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发展。
2.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航向,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3. 经济改革开放,让中国焕发新的活力。
4.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中国梦增添力量。
5. 开放与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6. 改革开放带来了繁荣与进步,让我们共同分享。
7. 勇于改革,创造美好的明天。
8. 开放的大门,迎接世界的友谊。
9. 敞开胸怀,拥抱全球化。
10. 改革开放,让中国强大起来。
11. 创新助力改革,开放驱动发展。
12. 迈向新时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13.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
14. 激发创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15. 合作共赢,开创美好未来。
16. 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17. 奋斗者最可爱,改革开放喜迎未来。
18. 明天的中国更加美好,因为改革开放的努力。
19. 创新驱动,引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20. 融入世界,开展合作,推动改革开放的成功。
21. 形势大好,发展前景广阔。
22.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3. 开放的大门,迎来世界的瞩目。
24. 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更多机遇。
25. 积极迎接挑战,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
26. 走出去,拥抱世界。
27. 开放的市场,蓬勃发展。
28. 推进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实现梦想。
29. 新时代,新机遇,改革开放带来新的希望。
30. 融入全球,共建美好未来。
改革开放标语的宗旨在于弘扬改革开放的精神,激励人们继续前进,并呼吁大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事业。
这些标语鼓励人们敞开胸怀,迎接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展合作,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通过这些标语,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信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和美好的明天。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顺口溜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顺口溜1. 改革开放前,生活真叫难,吃穿都犯愁,就像黑天没灯盏。
就说我爷爷那时候,全家老小挤在破土房,补丁衣服好几件,一年到头难见点油星子,吃顿饱饭像过年。
改革开放后,生活大转变,吃穿不用愁,好比芝麻开花节节攀。
现在咱住的是高楼大厦,衣柜里衣服五颜六色,啥好吃的都能买得到,这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2. 改革之前真可怜,出行全靠两条腿,路远就把驴车颠。
想我奶奶去趟镇上,天不亮就得出门,一路走得尘土飞扬,累得气喘吁吁。
改革之后变了天,汽车火车飞机全,想去哪里一溜烟。
现在咱出远门,飞机高铁任咱选,速度快得像闪电,这日子过得真舒坦。
3. 开放之前家贫寒,电器几乎没几件,电视那是梦里见。
听我爸说,当时整个村子就一台收音机,晚上大家都围在有收音机的人家听节目,那时候要是有个电视,简直不敢想。
开放之后不一般,电器满满家里填,电视电脑很普遍。
现在我家电视好几个,电脑还能上网看世界,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魔法啊!4. 改革开放前,通信真不便,写信等半年,急事能把人急癫。
我叔叔当兵那会,给家里写封信,一来一回几个月,家里要是有个急事,根本没法及时通知到。
改革开放后,通信大发展,手机一拿随时联,就像神仙在身边。
现在不管多远,一个视频电话就解决,这难道不是奇迹吗?5. 改革之前愁花钱,工资几块钱,买啥都得计划全。
我妈说她小时候,家里买布做衣服,都得精打细算,几毛钱都要掰成几瓣花。
改革之后乐无边,收入翻几番,想买啥就随心选。
现在咱工资不少拿,商场里想买啥就买啥,这生活就像掉进了蜜罐。
6. 开放之前教育难,学校破又烂,上学就像过难关。
我邻居的大爷讲,以前的学校教室破,桌椅坏,老师也少,能上学就不错了。
开放之后教育变,学校美如画,学习环境顶呱呱。
现在的学校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孩子们都能接受好的教育,这不是进步是什么?7. 改革开放前,娱乐少得怜,除了干活就发闲。
就像我外公那时候,整天就是地里干活,回来就休息,没有啥娱乐活动。
新中国流行语变迁:有的消失不见 有的积累沉淀
新中国流行语变迁:有的消失不见有的积累沉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语言作为沟通工具不断发展变化。
越来越多的流行语诞生并深入人心,其中一些成为了经典,而有些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遗忘。
本篇文章将对新中国流行语的变迁进行探究,既有那些消失不见的流行语,也有那些积累沉淀的流行语。
一、消失不见的流行语1. “出身不明”1950年代初,随着国家的建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这个词语突然出现在民间。
它代表着那些社会地位不高,出生贫困的人。
而今天,这个词语已经不常出现,因为社会阶层已经分明,社会地位的提升不再依附于出身。
2. “免票阶级”这个词语诞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形容免费或特权享受的人群,通常是那些在体制内工作的人。
现在,这个词语已经不常出现了,因为公平竞争和普惠性政策得到普及,特权不再盛行。
3. “打黑钱”这个词语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呼声之一,也是一个代表新社会大变革的词语。
因为社会治理的原因,这个词语已经被官方所禁用,但其所代表的精神仍被推崇。
二、积累沉淀的流行语1. “共产党员就得有共产党员的样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具影响力和象征性的流行语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主义精神高度弘扬,公共意识深入人心,人们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这一标准在社会深度根植,今日依旧被视为共产主义精神的代表词汇。
2.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流行语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产生的,象征着国家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它意味着市场化的扩大、发展经济等社会思想的深入。
如今,这个词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如果没有它,社会进步会慢很多。
3. “和谐社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代表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
这个词语代表着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
现在,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新中国的流行语从更广阔的角度展开了人们在生活中所表达的整体性诉求,同时也同时反映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 “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顺口溜”演绎了中国大地飓风般的变迁,表述了老百姓赞美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心声。
30年前,人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物质贫乏,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吃饭凭粮票,穿衣凭布票,买辆自行车,还要“计划票”(按照单位计划销售)。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大为好转,“顺口溜”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流行歌曲‘红楼梦’,喇叭裤儿兜威风,农村有了万元(人民币)户,城里有了商大亨。
”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顺口溜”更响亮了:“吃的是鸡鱼肉蛋,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青红瓦房,出门是轻骑摩托。
”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的顺口溜是:“餐饮讲营养,保健讲科学;楼房要抗震,小区要氧吧(绿化称作氧吧);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更有私家车;电视数字化,电脑进小家;城乡一体化,和谐奔小康。
”。
新中国流行语变迁记_彭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0月/24日/第005版社会经纬有的消失不见有的积累沉淀新中国流行语变迁记本报记者彭训文“同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破四旧、立四新”“五讲四美三热爱”“万元户”“I服了You”“囧”“给力”“香菇蓝瘦”……有哪些词儿您曾天天挂在嘴边?有哪些词儿让您摸不着头脑?流行语,一个国家的“口头禅”。
它们在大众中口口相传,承载着各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
它们像社会生活中一根根敏感的神经,潜入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汉语流行语经历了哪些变化?其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何在?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政治价值主导社会流行语这个国庆节期间,长期从事语言学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骆峰,回到湖南老家看望90多岁的姑妈。
让她惊讶的是,虽然老人年事已高,但依然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歌曲的歌词——“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对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大二公”等流行语更是记忆犹新。
如果给新中国60多年来的流行语做一个简单的划分,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以1979年为界,在此以前,社会流行语一般与政治相联。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社会文化理想——共产主义,充满了建设激情;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骆峰表示,“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流行语,都是当时人民精神面貌和生活常态的真实反映。
当政治价值成为社会认可的本位价值后,其另一种表现形式——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流行语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蔓延。
最明显的表现是“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样的话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身为“60后”的骆峰将这一时期的流行语特征归纳为:一致的精神认同、口号式的统一的表述口径和整齐划一的话语格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语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语录(上)一、包产到户1978年安徽小岗村,一群农人出于吃饱肚子的创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十几个农人结“同盟”的红手印见证了那段历史。
包产到户官方术语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来的“包干到户”那么被归纳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满是自己的”。
1981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印发了关于农村改革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正式确信了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终止了此前包产到户30年的争辩。
家庭联产承包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大体制度。
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进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改革事业由农村再动身。
二、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最先是1978年9月20日,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先让一部份人富裕起来”。
三个月后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会议期间,邓小平再次提出了“先富”的思想,那时的提法是“许诺一部份人先富起来”,这“一部份人”,包括“企业、地域、社员”,邓小平以为“这是一个大政策”。
会后,邓小平关于“先富”的标准说法被表述为“许诺一部份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一起富裕”。
3、摸着石头过河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发言称:“咱们要改革,可是步子要稳。
……随时总结体会,也确实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
邓小平对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说”完全赞同。
邓小平说提出的“要坚决地试,斗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都表现了这种思想。
“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勇敢实践中不断总结体会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是改革开放3条体会——“猫论”、“摸论”、“不争辩”中的其中一条。
“摸着石头过河”,关于斗胆解放思想、踊跃稳妥地推动改革起到了庞大的指导作用,成了在中国众所周知的经典话语。
4、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的口号
改革开放的口号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3、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7、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8、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9、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
10、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1、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12、强化双拥意识,促进改革开放
13、改革开放之源,红色经典之旅。
14、改革开放之源,梦栖心泊之旅。
15、改革开放不忘国防,发家致富更参军。
16、改革开放试验田,科学发展新典范。
改革开放30年汉语外来词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汉语外来词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汉语外来词也不断向前发展,新的外来词不断涌现,如克隆、因特网、雅思、博客、WTO、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一时期汉语外来词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词大量出现,快速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卡拉OK、GRE,90年代出现的BP机、BBS,2000年之后出现的ATM机、PK。
汉语外来词通常指源自外语的音译词,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音译的,如咖啡(coffee),一种是音译+意译的,如啤酒(beer)。
直接借用书写形式的日借词通常也被视为汉语外来词,如写真、物语。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外来字母词大量产生,这种借形兼借音的词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新成员,并且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30年来,外来词从不同方面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拉OK”风靡一时,进而又发展成“KTV”的形式,至今仍是深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
“迪斯科”这种舞蹈形式从80年代中期进入人们的生活,随后衍生出迪厅、迪吧、蹦迪等词语,流行至今,而80年代末期流行一时的霹雳舞(Break Dance)则昙花一现。
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的影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显现,其名称起初音译为“爱滋病”,1986年后大陆地区为避免误解更名为“艾滋病”,港台仍沿用“爱滋病”的译名,新加坡则音译为“爱之病”。
字母词形式的AIDS也在使用,与之相关的还有HIV、艾滋孤儿等。
“比基尼”泳装这一时期也开始在大陆出现,显示社会观念正由保守向开放转变。
PC机的出现,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托福、GRE的热考反映了中国新一轮留学热出现,显示中西文化交流在一度陷于停滞之后日趋活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因为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译名,汉语先是直接引入了internet 和Internet两个字母形式的外来词,随后出现了互联网、国际互联网、英特网等译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7年正式推荐定名为“因特网”,经历了几年混乱时期,“因特网”这一统一译名终于被大众接受。
十大具有解放思想词语
十大具有解放思想词语十大具有解放思想词语改革30年,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发展。
回顾中国青年,特别是改革前沿地区广东青年的发展变化,有十大解放思想词语,最具有影响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大具有解放思想词语,欢迎大家分享。
一、头啖汤改革初期,全国人民都渴望发展经济、渴望改善生活;同时,又受到极左束缚,不敢创新和探索。
这时,邓小平同志寄希望于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
因此,既承担着为全国寻求发展出路的重任,也是自己脱贫致富的愿望驱使,广东人闯出中外合作发展的道路。
“头啖汤”原来仅仅是广东饮食的一个现象,即煮汤后最重视喝第一遍的汤水,营养最好。
这里用来形容第一个迈出合作发展步伐,获得先机和利益的人。
深圳市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市产生第一个个体户,广州市场第一个尝试取消政府定价而实行市场价格……改革为青年的率先探索、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青年敢饮“头啖汤”,勇于尝试各种新事物,为社会风尚的改变和社会评价的变化带了好头,作出了贡献。
二、时间就是金钱由深圳传播到全国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新型口号,首创者是一位年近古稀但是心态年轻的智者——蛇口工业区创办者袁庚。
口号叫响以后,虽然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却在广东青年中广泛流传。
从深圳到广州,从东莞到中山,从佛山到江门,“时间就是金钱”成为时尚语言,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
今天回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词语的流行,不论人们曾怎样指责它“俗气”、“世俗”,但是它从观念上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使民众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名正言顺的现象。
三、打工农民工青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打工”一词,不经意间引起了各种群体观念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在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外来务工青年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
然而,正是这些当年被他人轻视的“打工”群体,创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一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企业利润和财政税收快速增长的“深圳效益”。
青年“打工”群体从当年的几十万、几百万人,发展到如今在广东有1800多万人,在全国有将近一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我们的生活里出现了非常多的流行词语。
这些流行语,无不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冲击人们生活的新事物、新事件、新观念
新老三件
从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电冰箱和摩托车,到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计算机和手机,再到21世纪,结婚已经不仅要准备“三件”,房子和车子也成为必备品。
漂亮的婚纱、专业的婚庆服务、高档的婚宴酒店成为婚礼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另外,如今的“中国式结婚”不仅房子、车子、全套家具电器备齐,还有旅行结婚、海滩婚礼、童话婚礼等种种新奇项目,而三十年前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为聘礼或嫁妆的结婚“老三件”,逐渐成了人们遥远的记忆。
下海
“下海”一词是在中国刚开放时的用词,意思就是做生意。
也含有风险的意思。
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个新的自由空间正在出现。
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下海了吗”几乎成了人们见面时的寒暄语
万元户
万元户的出现,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
此后,党对农村政策和城市政策作了较大调整。
在农村,推行农业承包责任制。
一些农户靠个人或全家的埋头苦干,加上懂技术善经营,迅速成为农村致富的“尖子”。
在城镇,企业实行层层承包,按劳分配。
一批接一批的城里人或迫于生计压力,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纷纷“下海”,从事个体工商业或者开公司。
分个体经营者通过勤劳致富,率先成为万元户,万元户由此而来
下岗
下岗职工问题最早出现于1990年代初期,当时还不叫下岗,有的地方叫“停职留薪”,有的地方叫“厂内待业”,有的叫“放长假”“两不找”等等。
90年代中后期,下岗职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突显,并且引起社会各方面普通的广泛关注。
下岗职工问题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是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一种客观反映。
2.其历史根源在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3.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直接后果。
4.是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的突出反映。
5.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近年来出现职工大量下岗的现象,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诸多深层次矛盾的综合结果,也是
在现有国情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没有这个过程,国有企业就
劳动力的相应调整与流动也会经常发生,
下岗分流虽然会给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
炒股
从不懂股票为何物,到百万人疯狂申购新股;从行情狂涨暴富,到市道急跌痛蚀……股票,无疑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激动人心的“新生事物”。
30年来,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财富观念、经济行为,甚至人生轨迹。
因为炒股,中国人体会到什么叫市场,什么是投资,什么叫收益,什么是风险。
炒股,让人们感受到对实体经济前所未有的参与,在这种参与中,创造了一个个起伏跌宕的财富传奇。
国企改制
所谓国企改制,是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企业法人,即有独立的董事、监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前提的新型企业制度,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
要建立这样的企业制度,就要在改制过程中解决资产处置、股权设置、人员安置三大问题。
上网
十多年前,当人们怀着无比新奇的心情,尝试着用386连接一个叫因特网的东西时,不期然时已创立了一个世界——相对于现实生活的网络世界。
它全面“入侵”现代人的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的必需。
随着它的飞速发展,未来的社会真可能呈现这样的现实:人类失去网络,世界将会怎样?这一点,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中国也无法例外。
农民工
这是中国大陆特有的名词,见证了城乡隔绝的铁篱破除的历程。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农村有了剩余劳动力,农民开始进入乡镇企业。
1984年之后,国务院一系列文件允许农民进城打工、迁入城镇落户。
他们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在城市的打拼中,也有部分人彻底改变了命运,成为“打工皇帝”、老板,当上了人大代表。
农民工即
农民工人,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一词的出处,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颇为难答的问题。
在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的回答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由此走红全国,被套用在各种句式下,它表达的是一种自信,更是中国人走向改革开放的法宝。
拥有它,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北京奥运
从1979年重返奥林匹克,1984年实现金牌零的突破,1988年兵败汉城,1993年申奥失利,2001年申奥成功,2008年梦圆北京奥运,它每一次都牵动着最大多数国人的神经。
中国能举办奥运会成功说明了1.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