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浅谈流行语言的背后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离开了社会也就不能称其为语言,所以要研究语言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如果到了今天,你还分不清“杯具”、“餐具”和“洗具”,不知道“犀利哥”和“拜月教”,不会写“羊羔体”和“凡客体”,搞不懂“卖鞋的”和“卖车的”之间的恩恩怨怨,那么,你就真的out了!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依附着一个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
这些词句很新鲜,很幽默,很草根,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适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也产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给力”,“我爸是李刚”,“我们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些都是最近的网络流行语,几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
一.网络流行语来源1.“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
2.“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
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码。
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
”“在撞到人后,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
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
网络流行语部分文献综述
网络流行语部分文献综述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是伴随网络的发展、普及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网络独特的传播模式,是计算机键盘书写与屏幕呈现的特殊方式的产物。
”(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即指流行的网络用语。
“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
”(梅艳.2006)这些网络流行语主要来自网络自身生成的流行语,如“9494、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如“RMB”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的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
(盛若菁.2008)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评价,各关注者有自己的看法。
有点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体现了数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多元文化的接触、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网络对人的社会化影响。
(盛若菁.2008)也有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梅艳.2006)不过,有的作者认为它给纯洁的汉语带来了污染,颠覆了当下汉语的言说方式,以致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网络语言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汪磊.2007)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作者主要运用了社会化理论、常人方法学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作为理论支柱。
他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统计。
总之,虽然目前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文献不多,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
参考文献: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03).梅艳.2006.“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07).盛若菁.2008.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04).1、汪磊.2007.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03). 2007年第3期网络语言曾被许多网民津津乐道,被称作“新世纪的语言方式”;也曾让部分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认为它给纯洁的汉语带来了污染,颠覆了当下汉语的言说方式,以致有的地方试图通过立法来限制网络语言在某些领域的使用。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近年来网络来源研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
近年来网络来源研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作为现代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网络来源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通过对网络用语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社会语境下网络文化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近年来的网络来源研究进行概述,并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探讨网络语言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些网络用语作为网络语境下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趋势,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网络语言的重要视角。
分析这些网络用语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流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网络来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介绍网络用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用语应运而生,并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传播开来。
网络用语不仅是语言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公众心态。
研究网络用语对于了解网络文化、社会心理以及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用语的兴起,代表了语言的一种创新。
在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中,人们追求简洁、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网络用语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也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融合。
网络用语的出现也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化,通过对网络用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众的情绪、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背景是信息化社会和新媒体时代的崛起,重要性则体现在对于网络文化、社会心理以及语言演变的研究价值上。
我们将以十大网络用语为例,深入探讨网络来源的研究。
2. 阐述网络来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并广泛传播。
对网络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以网络流行语为例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新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
网络新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高洁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谐音方言和旧词等作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创造者,年轻人使用词汇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 音节单音化表达讽刺化运用经济化#[关键词]网络新词; 来源; 发展趋势一网络新词的来源( 一) 由谐音转化而来这一来源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英文谐音#国人喜欢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英语词,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词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汉语词汇家族新成员#以!谐音或意译的方式,用汉语的语素或结构造词展示原词的意义,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简洁$生命力极强的网络英文谐音词语!#) 酷( 6==?) : 在英语中的本意是凉爽,亦有新潮$有个性之义#借入汉语后,意思逐渐宽泛,还包括好$帅$有力度$冷峻等含义#例如:( #) 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仙鹤造型引来大批网民非议,但其造型师却认为这个造型很酷#( !) "那小子真酷(这本网络小说,已被韩国导演改编成电影#!) 晒( 27830) : 本意为分享,引申义等同于27=/$27C<0,在汉语中则表示将个人见闻$收获$财物以及生活片段拿出来炫耀( 晒太阳) ,如晒幸福$晒名牌等#( #)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在网络上!晒幸福"了#( !) 一些网友经常将自己的名牌服饰,名车,名表晒在网络上#!% 汉字谐音#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代替旧词形中的本字而产生谐音词的方式称之为汉字谐音#汉字谐音词,一方面是网民追求新奇$幽默的表达效果而有意创造的,如!大虾"是指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网络高手",利用!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形式,同时由于这些电脑爱好者长期沉溺网络而导致弯腰驼背,形似!大虾",这样称呼这些人显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是在网络交际过程中,网民追求高效的信息传递,放弃使用一些原有的旧词形,有意创造谐音形式##) 神马( 什么) : 对名词的提问用语,通常表示对事物的提问!#神马"是!什么啊"( 后来指什么) 之省称#( #) 金钱$美女这些东西,神马都是浮云#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杯具( 悲剧) :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兼具多种词性,可作形容词$名词等#同类词语有洗具( 喜剧) $餐具( 惨剧) ! ( #) 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杯具太多了,但上帝是兼职推销的#( !) 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 少了,盛它的是杯具; 多了,装它的是餐具#9% 数字谐音#网络词汇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 数字谐音词,即用单个或一连串阿拉伯数字来表示与之有谐音关系的语言单位#由于阿拉伯数字的数量非常有限( " A4 共 #" 个) ,所以网络词汇中的数字谐音词不是很多,表示的意义也较单一,大多是一些日常用语,个别数字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如!""表示!你"$#!"表示!爱"$#&"表示!我"!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如,用!--"指代!拜拜",#&!""指代!我爱你",#)&+"表示!是我啦",#&9++"表示!我想聊聊",#99))&-’"表示!生生世世不变心"!)% 字母谐音#将普通话词汇用音同或音近的英文字母代替,就有了字母谐音词#比如用!UU"代替!弟弟"$#‘‘"代替!哥哥"$#R"代替!踢"!这些谐音字母词的读音并不完全一样,只是在形式上相同,有些词采用汉语拼音的读法( 如以!‘‘"代替!哥哥") ,有些词采用英语字母的读法( 如!R"代!踢") !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还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合来创造网络新词,如!a 服了 F=>"$#/7= 怕 /7="$#])( N0M=30) "等,这些词在网络新词中都有相当高的人气#( 二) 由方言词转化而来在网络世界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谈#一些生动有趣$生命力强的方言词就被挖掘出来,成为网上流行语#方言词在网络中的使用,不仅能让来自同一方言区的网民倍感亲切,而且还能利用其特殊的语音$语调造成新奇$幽默和讽刺的效果#[9]下面的例子就采用谐音形式,将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来源于网络的方言词语:( #) #木有"在网络中表示!没有"的意思#初看就觉得是一种谐音,但在普通话中这两个词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有木有( 有没有) 人支持拆迁啊! "( !) 网络上用!淫"$#银"来表示!人"的意思,这是东北官话中!人"的读音#如,#你这是典型的没有买过菜的银啊! "( 9) 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你也太二了吧",#你真二啊"这样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二"的含义,你根本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二"其实是由方言转变而来的#在陕西方言中,#二"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经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那个人二得很! "( 三) 由旧词添加新义转化而来一些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旧词新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通过引申产生新意#这些旧词通过引申使该语言符号在原意的基础上产生出新意#根据其是否具有社会性,引申产生新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中的词语被移用到了计算机领域,从而衍生出了新意,例如: #打包"在生活中,是指!用纸$布$麻袋$绳子等将东西包起来,目的是为了便于运输或携带",而在计算机领域是指!利用压缩软件将相关文件放在一起进行压缩,目的是方便文件在互联网上的传输"!这类新意已经渗透到了共同语中#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网民对共同语中的某些词进行创造性使用而产生新意,如!盖楼"( 网友都回复同一个主题帖) $#潜水"( 在论坛里只看帖不发帖) 等#这类新意不具备社会性,在网络世界里使用较少,但也向全民语言逐渐渗透#!% 通过临时活用产生新意#在网络语境中,有不少新词要进行词性的临时转换产生新义,这主要和词语的转喻机制相关#转喻利用了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黑",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状,指!像碳的颜色"!在网络语境中则是指!对网络进行攻击和破坏",这一用法既是形容词用如动词,又与 (86Y( 黑客 (86Y03 的动词形式) 的语音形式不谋而合,实在是中西合璧创造的新词新义的典范! 如!相亲网站又被黑了"!除此之外,在网络流行语中!黑"可以表示!攻击某人",如攻击明星的人被称为!黑草"! 第二,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例如!水"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多为名词,表示!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而在网络中却经常以形容词的用法出现,意为!不真实$掺假"#水平差"$等,如!现在大家都爱买水货手机"!第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雷"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名词,意思是!下雨天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在军事中运用的爆炸式武器"等,但在网络新词中却可以活用为动词,表示!惊吓"#使人震惊"之义,如!他的想法真是雷死人不偿命! "另外,#雷"还有形容词的用法,表示!令人诧异或震惊的"#离谱的",如!某某明星的透视装可真够雷的!"9% 通过有意曲解产生新意#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因此年轻的网民敢于在这里反叛传统,标新立异,他们经常有意歪曲解释一些旧词的意义#网民获得新意的手段是:通过曲解,利用谐音偷换概念,并对词的内部结构进行重新分析!( 这句话有待商榷!) 如!讨厌"在网络新词里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的意思!#K]*"是!K833F N>1 *J03C68<"( 只嫁美国人) 的简缩形式#这些新意有诙谐$幽默$讽刺$戏谑的特点,在网络交际中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二$网络新词发展和演变的趋势( 一) 音节单音化单音节词的流行是由网络交流表达的简捷化需求所决定的#新的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词不断出现已成为一种新趋向#网络词语中有一部分活跃在口语中的单音节词,就是改造原有的双音节词为单音节词的#它保留了原有双音节词语的词性$词义,只是在音节上采用更节省的单音节形式#单音节词增多的趋向与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既有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原因,也有它们本身的规律和极强的生命力的原因#[)]#% 反映生活的快节奏#现代生活节奏快也反映在词语的选择上,人们在进行交际时一个意思怎样表达简单就怎样%!4%表达##) #闪"是一个动词,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保留原双音节词!走开$躲闪$逃; 闪光$闪烁"等意义,而在音节上省略了趋向词等,成为光杆动词#( #) 出现这种情况不闪也不行啊#( !) 新春优雅妆赶紧闪一把!( 7115: :0<1% ^^% 6=J)!) #炫"在原双音节词中可以用作形容词$动词,表示炫目$炫耀等意义#作形容词时,受副词修饰,衍生出的词有:超炫$酷炫等#( #) "炫动青春(将在月底登陆湖南卫视#( !) 炫出你的激情,秀出你的风采#!% 满足网络表达的客观要求#在匿名的虚拟网络世界,网民具有极大的表达自由和权力#他们创造出很多具有褒贬色彩的网络词语,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批评,也表达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的不满#近年来在网络上,人们常使用在表达效果上具有简洁$风趣$率真$口语化十足的单音词来表达个人情感##) #吐"不喜欢,形容心情郁闷#( #) 我晕,我吐,我无可奈何#( !) 让交警!吐血"的超载#!) #喷"骂; 调侃的意味; 用喷血来形容刺激性的东西#( 或来自!血口喷人"简略!)( #) 经典喷人的,大家多学习下#( !) 令人喷血新版)鹿鼎记#!( 二) 语义表达讽刺化在网络环境下,日常语言的使用相比于原形#在表意方式和表意内容上出现了变异,这种变异是网络新词特殊运用的结果#网络语符的各种语义变异发展了语言的变异性$能产性的特点,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了自己的新形式$新意义$新用法$新符号,近年来,网络新词在表意方面呈现出讽刺化的新特点#!"## 年 9 月 ## 日,日本发生 4 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连环爆炸,发生核泄露#在这样的背景下,#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在中国传得沸沸扬扬,人们极度恐慌,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热潮,导致食盐价格暴涨 9" 倍#针对这种盲目的抢购食盐现象,网民自创对联嘲讽,上联为!日本成大核民族",下联为!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上联!大核民族"与!大和民族"谐音; 下联利用!炎黄和盐荒"的谐音,对比原词!炎黄子孙"充满骄傲荣耀的语义,#盐荒子孙"反衬出一个深刻的讽刺形象#诸如此类具有讽刺意味的网络新词数不胜数,如!蛋白质"(((笨蛋 [ 白痴 [ 神经质,#不错"(((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如果还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表叔"(((佩戴多块名表的干部#( 三) 语言运用经济化语言的经济原则也叫省力原则#在运用语言交际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说话人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话人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网络新词正是人们为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实现语言经济的理想而产生的#网络新词编码和解码都受到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 网络新词经济性的依据#) 人的惰性的结果#人们在交际中,既要满足自己与外界的交际需要,又要尽量少地使用语言单位,或者用些省力的$概括力强的语言单位#键盘打字是网民进行网上交流的主要方式,无奈受到技术条件制约,传统正规文字给网民的交流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网络信息传递的快速及网民使用键盘的不熟练的矛盾,促使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网络新词构造相对简单,借助键盘输入比较容易,所代表的意义相对丰富,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信息传递的客观要求#相比于比复杂$累赘的表达,简约$缩略的表达更能准确的传递信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网络交际中不仅要求信息传递准确,而且要求最大限度上的快速节省#简约的语言表达正符合这种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省略的信息容易成为接受者关注的焦点,从而更有助于加强信息传递的效果#!% 网络新词经济性的体现#在构词方式上,网络新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使用了字母融合谐音( 包括数字谐音和汉语谐音) 和符号表情#这些词并没有采用常规语言中已有的规范形式,而是由网民创造并得到网民共同认可的,如: ]Rb是英语 NF 170 /8F 的首字母缩略词,是!顺便说一句"的意思; 而 (*‘U,((cW,K$c] 分别是!78P0 8 B==@ @8F( 祝过的愉快) ",#78 , 78 =<?F YC@@C<B( 开个玩笑罢了) "和!JC<@ F=>3=/< N>2C<022( 不关你的事) "的缩略语#英文打字相对汉语打字来说更方便快捷,网上交流时,为了达到省时$省事的目的,网民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了这些独具特色的网络新词#&参考文献’[#]方梦之% 译学辞典[K]% 上海教外语育出版社,!"")%[!]严斌慧% 论网络新词中谐音的运用[G]%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9) %[9]苏全彩% 网络新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G]%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何永春% 试析网络词语的单音节趋向[G]% 大家,!"#"( 9) %[&]马兴方% 从网络新词看语言经济性原则[G]%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9) %%9"%语文学刊 !"#& 年第 # 期。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特征和发展)
作者签名: 二〇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 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 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小
答辩委员会评议,该论文是一篇中等的学士学位论文。
组
评
语
答辩成绩:
组长签名:
年月日
注: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答辩成绩(30%), 将总成绩由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制,填入本表相应位置。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2
网络流行语,或许正在为你我这些草根赢得话语权
网络流行语,或许正在为你我这些草根赢得话语权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也同时催生了很多流行语,更是从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对话习惯。
不少网络流行语表现出幽默、神秘的意蕴,网络语言下的交流就像是一种游戏。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改变或者适应这种新的规则,人们的思维和话语也在潜移默化中被重构。
语言作为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其传播语境也一直发生着更变。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到来某种程度上污染了语言的环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事实,即丰富的网络语言也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生动。
语言与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文到白话文到网络语言到流行语言,每一次语言的更迭背后都是一次社会的变迁。
网络语言的传播语境与交流策略传播语境是指人们之间交流所营造出来的环境,以及人们所处的交流状态,在特定空间里有某种定式。
网络语言似乎重新定义了传播的语境,迎来了新的社会传播体系。
语言研究者们曾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多重标准的划分,比如按照网络流行语的修辞来看,包括比喻、借代、谐音、缩略、叠音、摹状等方式。
按照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来看,包括网络热点事件、广告、游戏动漫、电视节目等。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使用某些流行语,这些流行语通过某种修辞表现出来,已经内化为一种形式。
网民的传播语境呈现出如下几类特征:(一)自黑:日常表演与自我呈现的修养“自黑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就喜欢黑自己,不给你嘲笑我的机会,让你琢磨不透。
”自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其目的都相对模糊,并且不尽相同。
自黑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们对残酷现实的无奈,他们都热衷于恶搞,通过“自毁形象”的幽默手法去进行自我嘲讽,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正如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所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尽管出于不同的使用语境和目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热爱自黑,从而自我解嘲,这一规则及其背后的机理关系值得我们继续深入讨论。
(二)黑色幽默:网民的“擦边球”幽默的话语也是话语风格的一种,但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段子中的幽默大多是一种黑色幽默。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本文归纳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概况,重点从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内容,完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一、引言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
从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解析
行语的盛行。
、
2 .从社会 热点事件 的角度 社 会转型期 ,社会 多元矛盾交汇 ,势必会引起语言的表达方 式和结
构的变化。正如美国学 者赖特提 出的 “ 语 言和社会 结构共变 理论 ” :当
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 ,作为社会现象 的语言会毫不含糊 地随着社 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 化。 l 4 网络流行语 虽然产生 于虚拟 的网络世 界 ,但它作为一种社会 现象往 往与社会大环境下 的事件相关并 随着它们 的变化而变化。网络流行语 的产生 和流行往往是 以现实社会 的大事件为 母体 ,它总是与社会 有着千丝万 缕 的联 系,并 反映 出客观世 界的变化 。 “ 最近些 年来 ,以互联 网为平 台引发广泛讨 论的社会 现象越来 越多 。几 乎每一个社会热点出现都会导致一个 流行语 的产生并流行 。诸如 “ 做俯 卧撑” “ 躲 猫猫 ”正 是对 于 “ 瓮安 事件 ” “ 躲猫 猫事 件 ” 等 的直观 反映 。 ’ ’
一
示 自己 “ 网 络 达 人 ” 的 身 份 ,以 获 得 一 种 的 归 属 认 同 感 。 当 一 群 “ 网
网 络 应用 之 初 ,使 用 者 主 要 是 高 学 历 人 群 。 随 着 电 脑 的 不 断 普 及 , 网络成 为人们 沟通 的主要渠道之一 ,这样 的人群更喜欢标 新立异 ,天 马 行 空的进行创作 。因此 ,他们往往煞 费苦心 ,不断创造 和使用 新奇 的语 言 ,以达到 “ 语 不惊 人死 不休 ” ,从 而 引起大 家 的关注 。于是 , “ 给 力” 、“ 萌萌哒 ” 、“ 任性” 、“ 醉 了”等词语不 仅在 网络环境 的交际 中随 处 可见 ,而且 在现实 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 。年轻人追求 自由,内心思想 独 特有新 意 ,网络流行语 的创造 力不 受 “ 正 统 ”媒 体编 辑 的过滤 。网 民可以 自行创造 和选择并不 断传播 。 3 .短 暂 易 逝性 网 络 流行 语 的存 在 是 短 暂 的 ,它 会 随 着 新 词 的产 生 而 逐 渐 淡 去 它 的 地位 。每年都会有大量新 的网络流行语产生 ,这些词语 的产生都依赖 于 社会热 点话题 而出现 。当这些现象 引起人们 的关注时 ,新 的流行语便会 随之产生并流行 ,随着 时间的推移 以及热点事件 的消失又 淡出人们 的视 线 ,人们 开始将 注意力转移 到新 的词语 上。如 “ 不差 钱 ” 、“ 神 马都是 浮 云”等等也很 少 使 用 了,取 而代 之 的 是 “ 然 并 卵 ” 等新 的 网络 流 行语 。 三 、 网络 流 行 语 盛 行 的原 因
网络用语的传播原理是什么
网络用语的传播原理是什么
网络用语的传播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交网络的传播:网络用语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通过用户间的分享、转发、评论等传播机制进行传播。
用户通过将网络用语分享给朋友或转发到自己的社交圈,进而扩散传播。
此外,用户对网络用语的评论和讨论也可以促进其传播。
2. 大众传媒的传播:大众传媒,如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可以通过报道、推送或转载网络用语来引导公众的关注和传播。
这些传媒平台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可以将网络用语推荐给更多潜在的用户。
3. 潮流引领的传播:网络用语的传播还与潮流引领密切相关。
当某个网络用语成为热门话题或流行文化符号时,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并随之传播扩散。
这种传播机制主要依赖于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参与。
4. 用户个体的传播行为:用户个体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行为也是网络用语传播的重要因素。
用户个体对网络用语的喜爱程度、使用频率、分享意愿等都会影响其传播范围和速度。
特别是具有一定影响力或拥有大量粉丝的用户,在其社交圈内推广网络用语,往往能够更容易地使网络用语传播开来。
总的来说,网络用语的传播原理是一个综合的、多方参与的过程,既受到用户个体行为的影响,也受到社交网络的整体结构和传播机制的制约。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动因历史、主体与媒介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1],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恰好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
近年来,赋有创造力的网民依据社会变化,对传统语言进行改造,创造了大量有历时性的网络流行语,如“干饭人”“宝藏男孩/女孩”“瑞思拜”“Duck不必”等。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角度出发,解读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动因,有助于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变迁。
1…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历史以时效性为标准,从历史的纵深中审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逻辑[2],网络通用语是已经丧失了时效性的网络用语,但经过时间和网民的筛选后,仍然保存其原始含义,并且依然被网民接受和认可的那部分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包含的范围较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留存下来的小部分网络通用语,另一种则是伴随着当前的社会活动而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
网络流行语则从后者中衍生而出的,它是时效性最强、更新速率最快、生命周期最短的语言,属于网络语言中最时尚新潮的部分。
淘汰下来的部分网络流行语又会被时间和网民选择,最终成为网络通用语。
从本质上讲,网络语言、网络通用语和网络流行语都是传播主体通过网络传播媒介对传统语言进行传播时产生变异的语言形态。
网络流行语和网络通用语两者本质上都是网络语言,它们的区别是时效性,所以,网络流行语的生成逻辑是“网络通用语—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三者构成循环的内圈。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越来越年轻化。
据CNNIC第46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3]。
青年群体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追求新奇与个性化[4]以及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多元融合的媒介环境[5],这些特质恰好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因为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创造,需要一颗赋有创造力的头脑,需要它捕捉时代的流行元素并巧妙地糅合传统语言来对其进行改编,网民再对其话题进行发酵,最终产生社会影响力。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的出处及感想一、网络流行语及其出处:1.“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出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朝名臣魏征劝诫太宗李世民的原话。
至今有一千多年,这句话被明君忠臣奉为圭臬,成为他们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明鉴之一。
智慧的中国网民反其道而行之,将这句治世名言改头换面,化高贵为通俗,变成了“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般调侃的话语,能给我们带来会心一笑。
2.“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出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句话出自意大利文学家但丁的代表作长诗《神曲》。
后来小沈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3.“有钱人终成眷属”出处:此话出自于西厢记中说“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年前,一个婚恋节目,里面有个脂香粉气打扮入时的女主持人最后说结束语时,估计是舌头没听使唤,一不小心就把“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给说成了“愿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惹得现场哄堂大笑,女主持人也羞红了脸。
谁知一年之后,所谓“有钱人终成眷属”竟然成了调侃意味浓厚的网络流行语。
二、感想:网络流行语比比皆是,仿拟是经济社会中造词的主要手段,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而且积极的创造网络流行语,使网络流行语不断推陈出新。
仔细想一想,“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句戏仿之语,同样有着深刻的道理与处世的奥妙。
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以我之见,治理一个国家,不仅要处理好“载舟”这般的大事儿,同样还要做好“煮粥”这般细枝末叶的小事儿,譬如说一条路、一幢楼、一个车站,甚至犄角旮旯里的消防通道等,因为,恰恰是这些犄角旮旯的小事儿,关系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乃至生命安全,也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更是美满家庭生活的必须,这是模范丈夫、模范妻子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实,整天在外面风风雨雨的人,回到家来,亲手给家人“煮粥”,做一顿美食,反倒是一种很好的调剂,既密切了亲情,加固了婚姻,也让自己疲惫的心得到暂时的放松与休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们就应该以为去模仿别人的路吗?同时人心看别人走投无路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觉得我们不仅走别人的路,而且走出自己的路来,而且要走得比别人更好。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及其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富有创意和活力的语言形式,既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征,也反映了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取向。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话语分析,深入探讨其产生背景、发展演变、传播机制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以期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及其产生背景进行概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接着,通过对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演变和传播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语料库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和接受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
我们还将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其对语言规范、社会价值观、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网络流行语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话语分析的视角,深入剖析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网络流行语概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在数字化社会中快速兴起并广泛传播。
它起源于网络社区,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如社交媒体、聊天室、论坛和博客等,迅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揭示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模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然后又迅速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
网络流行语往往采用隐喻、反语、缩写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网络流行语还具有很强的跨文化和跨领域的传播能力,一些原本只在特定群体或领域中使用的词汇,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就可能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流行,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流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1.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进行交流。
网络语言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信息交流时面临的技术限制。
由于输入法、带宽和屏幕显示的限制,人们需要寻找一种简洁、快捷和方便的表达方式,于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2.网络媒介的匿名性:网络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的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代号、昵称或匿名身份进行交流。
这使得一些人更容易接受网络语言的使用,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言行会带来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责任。
这种匿名性为网络语言流行提供了便利。
3.社交平台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开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交流。
为了迅速吸引和保持他人的注意力,一些人开始使用简洁、夸张、有趣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需求和情感。
网络语言在这种环境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4.年轻人的选择: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它与年轻人群体的需求和喜好相吻合。
年轻人通常更加熟悉并接受新兴的技术和媒介形式,并更加灵活地适应和创造新的交流方式。
网络语言的简洁、有趣和时尚的特点吸引了年轻人的青睐,他们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
5.文化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与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网络语言的接受度和使用方式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网络语言可能源自特定的亚文化或专业领域,随后被广泛采用并超越原始的使用范围。
网络语言的流行还受到流行文化、娱乐产业和新闻事件等的影响。
6.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语言的变异和演变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人们的交流需求和文化变革。
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正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起来,网络语言产生和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网络媒介的匿名性、社交平台的崛起、年轻人的选择、文化语境的影响以及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等。
论述网络用语的古汉语来源
网络用语的同义古汉语来源浅析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逐年增长,人们在接收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随心所欲性。
当然网络自由空间是在一定的规则制度约束下的自由。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言论自由权是极大化的得到实现。
因此,网络用语自然的诞生,并且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
二、简述什么是网络用语那么,什么是网络用语呢?顾名思义,网络用语就是由网络起源的词汇。
网络语言是一种通过网络而产生并且应用于网络交流的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这些不同的组合,在不同的特定的网络传播媒介下往往有着表达特殊意义的功能。
网络用语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之时初见雏形的,是由于当时的网民们为了提高他们网上聊天的效率或为了达到一种幽默风趣效果等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随后边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
进入21世纪后,近1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
目前,网络语言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网络用语的来源---博大精深的古汉语而当下流行的各种网络语,其实都有其古汉语的来源。
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称为汉字,它是由4000多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的,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的汉族文字。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
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独特工具,汉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古汉语,在广义上指的是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指的是书面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自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所谓的网络时代。
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语言以及日常用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如青蛙、886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
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
一、由谐音转化而来
谐音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谐音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在浏览网页和网上聊天的时候,总有些奇特的词语出现,虽然它们也是汉字,但是如果你不是经常上网的中国人,就很难知道它们的含义。
在网络上,用“偶”代替“我”,用“银”代替“人”,不说“没钱了”而说“米钱了”,不说“非常”而说“灰常”,把“我喜欢”说成“偶稀饭”,把“同学们”说成“童鞋们”。
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不得不提的是自去年来一直流行的“神马”。
“神马”是“什么”的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如网上聊天时经常会说“你在干神马?”、“找偶有神马事啊?”,年轻人经常会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现态度的淡定。
此外,外语元素也被“谐音”成了流行的网络语言,如用“饭”代替“fans”,用“血拼”代替“shopping”。
为了打字方便,用“U”代替“you”,用“CU”代替“see you”。
谐音的用法不仅用在词句上,还用在数字上。
因为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
如,用“88”指代“拜拜”,“520”指代“我爱你”,“456”表示“是我啦”,“995”表示“救救我”,“5366”表示“我想聊聊”。
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也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在来创造网络语言,如“I 服了you”、“who 怕who”、“B4(before)”等,在网络语言中都有相当的人气。
谐音的方式不仅让语言表达更加简便,而且诙谐幽默,富有趣味,深受网民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变化,更多有趣的谐音化的网络语言会被创造出来,并流行语网络的世界。
二、由旧词派生而来
旧词新义,即一些旧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了新的生①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1
页
命力,迅速成为网络的宠儿。
“恐龙”原本指一种灭绝了的珍稀动物,但是在网络上则比喻长得丑或凶的女子,“青蛙”则被用来长相抱歉的男生。
“恐龙”、“青蛙”原本只是动物的名称,现在被用来形容人,既含蓄又有趣,被大家广泛接受,年轻人更是把它们经常挂在耳边。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把长期泡在网上的人称为“网虫”,不擅长某方面的人称为“菜鸟”,“粽子”则暗喻网络中的间谍。
此外,旧词别解也十分流行,如“偶像”本指供迷信的敬奉的人像,喻指盲目崇拜的对象,新指呕吐的对象。
旧词新义的方法成了许多网络流行语的温床。
三、由方言引申而来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①传统语言中,方言只限于定的区域使用,但是在网路世界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谈,一些有趣和生命力强的发言就被挖掘出来,成为网上流行语。
现在我们会经常听到“你也太二了吧”、“你真二啊”这样的话,如果不知道这个“二”的含义,你根本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意思。
“二”其实是由方言转变而来的。
在陕西方言中,“二”有三层意思: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那个人二得很!”;二、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三、形容某方面比较强悍,带有戏谑,如“那打球二得很。
”在东北方言、保定方言中都有类似的意思。
“二”目前在网上迅速蹿红,可见方言对网络语言的贡献。
四、由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演变而来
影视作品的热播、文学作品的出版和春晚的播放等,是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进入网络中,成为流行语。
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天下无贼》中有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对白广为流传,《国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模仿的标题也纷纷出现;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作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成为“全球第一畅销书”,这使得“谁动了我的××”格式的说法走红,网络、新闻出现大量类似格式的句子,如“谁动了我的生育权”等;2009年春晚上,小品《不差钱》令人捧腹大笑,其中的经典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
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没死,钱花完了”火到不行,“不差钱”这句流行语也火了整整一年。
网民的模仿能力在这种演变中得到深刻体现,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节目,为网络语言提供了很多很好的题材。
五、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发展而来
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些事情被媒体曝光,或具有很强的娱乐调侃性,或具有深思性和启发性,被网友疯传,进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称,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
2011年的流行语里,必不可少的一定有那句“我爸是李刚”。
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区里两女学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李启铭非常淡定地耍狠:“有
①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9
页
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于是,“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火了,人人争相调侃“我爸是李刚”。
接着,“李刚体”也疯行起来,成为唐诗三百首的百搭句式:“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日日思君不见君,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
这样的实例真的是恒河沙数,如近来无比火的“hold住”等。
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无论是因为具有娱乐调侃性还是发人深思性,已经成为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六、由重大事件发展而来
重大事件与上述所说的“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是不同的,这里的重大事件是指那些本来就处于媒体的密切关注范围内的国家国际大事,高关注度使之成为网络流行语。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我们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加强,网民们也大量谈论关于奥运的事情,“北京奥运会”就成了风靡一时的网络语言。
再从日本的一个例子来看,今年日本女足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使得在“3·11”大地震之后一直处于恢复阶段的日本得到极大的振奋鼓舞,据报道统计,“日本女足”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今年日本十大流行语的榜首。
这些重大事件在媒体的密切关注和大肆报道以及网民的追捧下,成了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网络语言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脉搏、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年轻人的文化趋向等。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成为了我们研究网络语言的来源的重要突破口。
从如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六种方式:由谐音转化而来;由旧词派生而来;由方言引申而来;由影视文学作品、春晚等演变而来;由一些被曝光的社会事件发展而来;由重大事件发展而来。
从这六个方面入手,不仅能够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出处,而且能够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分析视角和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