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流行语看你我的共性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网络流行语看你我的共性心理
作者:王金婷
来源:《检察风云》2016年第22期
若说在里约奥运会上,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有谁,恐怕除了女排精神的代表性人物郎平外,就是“洪荒少女”傅园慧了。在赛后的采访中,这个开朗、耿直的女孩向记者表述,“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加上她率真的表情,“洪荒少女”傅园慧瞬间红遍了祖国,一句“洪荒之力”同时带动了上亿伙伴的共鸣。这“洪荒之力”既诙谐幽默地表达了用尽全力,又因为它是一句网络流行语言而使大家会心一笑,拉近了距离。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呈现,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意识及共性心理变化所影响。当今的网络时代,流行语言的更迭如此迅速,折射出的正是这个时代的急速变化以及人们共性心理状态的不断演化。
群体归属感
“洪荒之力”是来自2015年大陆热播剧《花千骨》中的一句台词,即妖神之力,在剧中代表着毁灭世界的力量,女主角经历太多悲痛,最终释放洪荒之力成为妖神。因为电视剧的热播,“洪荒之力”也为大家所熟识,当傅园慧使用这句话时,观众马上理解她的意思,并且心理的距离是很亲近的。那种类似的感觉是――我们是同类,我懂你。在当前社会,网络流行语无形之中为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了归类与划分,听得懂的,大家会心一笑,不明就里的,自然就不是同类。
人类共性的心理是渴望在群体中有归属感,不自觉地融入这样新的语言中。共同的语言规则是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地参与和使用会增加群体归属感。一旦错失这些归属感,会进入一个人独立于群体之外的状态,内心会感到不安和孤独。这里的归属感是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网络流行语的迅速更迭,体现出人们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求,以及对没有归属的担忧和恐惧。
共鸣心理
比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友谊的小船”。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因为漫画的可爱、幽默,又反映出大家共性的认识,对友情的渴望,以及情感的脆弱性,故很快流传开来。很多网友在“友谊的小船”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从大家对友情的共同认知拓展到更多共鸣的领域。“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青春的小鸟说飞就飞”等等。
共鸣心理是指个体与群体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反应。当产生共鸣时,情感的亲近度更高,安全感增加,通常会体会到被理解的愉悦、找到同类的欣喜等正向情感体验。艺术家们将对同一事件的相通价值观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加工,以艺术品、文字、绘画等抽象形式呈现,受众以视听的方式接收并产生情感共鸣。部分网络流行语正是以网络为载体,传递群体中的共鸣心理。
亲和心理
微信使用越来越便利,在快速的交流中会发现一些儿童化“卖萌”的表达方式。比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使用叠词和语气词的组合来替代常规的形容词,用“偶”代表我,“酱紫”表示这样
子,“稀饭”表示喜欢,等等。一般女性对这类词汇使用的较多。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感觉到对方是可爱的,甜美的,产生想要亲近且温和对待的愿望。就如同我们看到很可爱的小孩子,或者毛茸茸的小宠物之类美好柔弱的事物所产生的亲近欲和保护欲,这是人类在亲和心理下的共性情感。
亲和动机是指人们害怕孤独或深感力量单薄,希望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对于可爱和弱小会引起亲近和保护的愿望。这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会引起对方的好印象,增加交流中的好感。这类“卖萌”的流行语,无形当中利用了人际间的亲和动机,拉近社交距离,使沟通更顺畅。但也要注意适度,
虽然网络流行语会产生亲和感,但不是任何场合、任何关系都可随意使用。需合理地评估关系及事件重要性,否则会起到反效果,反而会带来幼稚、讨厌的感觉。
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术语,表示个人在精神、情绪受干扰时用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的。简单来说,某件事情或某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