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淡而有味”语言;

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领悟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之情。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时,你能想到那些含有雨字的诗句?(天街...清明时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张志和心中江南的雨纤细轻柔,当人着迷。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中的雨让陆游驰骋沙场,豪情万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苏轼眼中,西湖的雨烟雾冥濛,格外奇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陛下,雨有灵性,雨懂人心。同学们,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感悟,这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汪曾祺,走进他的风俗散文《昆明的雨》,来看看汪曾祺对于雨,有什么感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鲜腴()青头菌()黄焖()鸡草茎()松毛择()净炽()红桂花绿釉()吆喝()花骨()朵密匝匝()

2、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卢沟桥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临时合并,在炮火中最终迁到大后方云南成立西南联大,在那里生活了7年,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他的师长沈从文先生,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虽然当时生活非常艰苦,但汪曾祺拾取艰难岁月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饶有趣味。

三、整体感知

(一)快速默读,思考:

1、昆明的雨季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怎样的?

2、昆明的雨还给了作者很多美好回忆,作者想到了哪些景、物、事呢?

明确:

1、第五段明亮的、丰满的、浓郁的,旺盛的

2、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二)继续追问,思考:

为什么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内容多是写的景、事、物、人呢?是否跑题了?明确:

这些景、事、物、人,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昆明雨季中具有代表性的景、事、物、人,都是跟雨有关,围绕着“昆明的雨”这一话题展开的。四、合作探究(一)品味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不仅有美景、美事、美物,还有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王安忆对他散文的评价。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的文字通俗文雅,他对文字的锻炼、句段的琢磨、全篇的谋局,都隐藏在淡的像云一样的文字里。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正如王安忆评价的一样。淡如云,平淡但是又饶有兴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汪曾祺的语言。

分组阅读7—10段,圈点勾画,批注交流,品味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二)体味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

思考:在品味作者直白,如话家常的语言时,字里行间,我们无不能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昆明生活的怀念。这是因为这样浓郁的怀念之情,才让作者时隔四十年写下了一首小诗来回味昆明的雨,齐读。围绕情感来写,这也体现了星散神聚。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百味人生》(八年级上册4)中《雨的抒情》一课,也是写雨的散文,试分析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六、当堂练笔

今年几场春雨,让我们着实感受到了天津春天的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这其中有哪些值得让你回味的景、物、事呢?请你也试着用如话家常、淡而有味的语言,写出你对天津春天的喜爱,100字左右。

教师范文:

天津的春天

来天津已有几个春秋,但总来不及感受天津的春天,她就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从我身边旋转着舞裙,欢脱而过。天津的春天,总是短暂。

但今年的春天,几场春雨,让我也分明地看清了,这春姑娘的模样。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推开走廊的门,一鼻子撞进了海棠的芬芳中,那沁人心脾的清甜瞬间振奋了疲惫的心绪,抬头一看,海棠花原来早已绽放枝头。欣喜,难以名状。

第二天的晚托管,我决定也带学生们一起到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我在一旁,看着孩子们仔细观赏校园的一花一草,嬉戏笑语间合影留念。我才恍然察觉,春天,对于我说,还是盛开在你们脸上的笑容。

七、书目推荐

如果你对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还回味无穷,老师给大家推荐汪老的两本著作——《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附:

雨的抒情

季薇

雨,好像是千万只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得笃笃得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

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得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

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上,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