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全解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探索几何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和其相互关系,及角平分线性质,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合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运用.知识结构内容解析在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中任取三个元素,可以有下列组合;SAS、SSA、ASA、AAS、SSS、AAA,但其中SSA和AA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可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
本节的难点是: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恰当的选择判定定理,正确地书写演绎推理过程。
教法导引1.注重培养探索归纳能力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知道,由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能判定三角形全等,那么减少条件能否判定三角形全等呢?于是,依次探究: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能否判定三角形全等.通过探究得到:满足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满足三个条件不一定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边边角”、“角角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运用于直角三角形,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但对于满足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无法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进行判断了,因此应探究“斜边、直角边”能否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2.注重培养推理能力本章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论证,精炼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这对于学生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突破难点:(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开始阶段的例题,证明方向明确、过程简单,容易规范书写格式,主要让学生体会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准备,下一步又要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过的内容.(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突出一个重点.先安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安排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重点使学生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安排的问题涉及前面学过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推理途径的证明能力.(3)注重分析思路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4)注重规范书写格式注重规范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3.注重联系实际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易于学生理解概念,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分析平分角仪器的原理引入角平分线的画法,通过确定集贸市场位置的问题引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感受理论来源于实际的需要.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解决实际中许多测量边、角的问题.学法建议学生在初一学习过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会作一个三角形等于已知三角形,本节是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及恰当地选择判定定理来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线段或者角相等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教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知识网络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一:全等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要点诠释:(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复(教案)
-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引导学生探讨全等三角形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探讨,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形成严谨的证明过程。
2.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作图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与识别能力。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相等
3.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识别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4.全等三角形的作图
-已知两边一角作全等三角形
-已知两角一边作全等三角形
5.综合习题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是指在大小和形状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它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例:给出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AC,点D是BC上的一个点,且BD=DC。要求证明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识别出已知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SSS或SAS)进行证明。
-难点二:全等三角形的作图。学生在根据给定条件作全等三角形时,可能会对如何准确画出全等图形感到困难。
6.培养学生的几何审美观念: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和谐美,提高对几何美的鉴赏能力。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要点】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比如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它的高是32a,面积是23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HL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证明1. 已知: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BF=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欲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已知DE ⊥AC ,DF ⊥AB ,BF=CE ,可利用三角形中两内角相等来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CD ,∵DE ⊥AC ,DF ⊥AB ,∴△BDF 与△CDE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DF 和Rt △CDE 中,,BF CE BD CD=⎧⎨=⎩ ∴Rt △BFD ≌Rt △CED (HL ),∴∠B=∠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充分利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AMN 的周长为18,∠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点的直线MN ∥BC 交AB 、AC 于点M 、N .求AB+AC 的值.【答案】解:∵MN ∥BC ,∴∠BOM=∠OBC ,∠CON=∠OCB ,∵∠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MBO=∠OBC ,∠NCO=∠OCB ,∴∠MBO=∠BOM ,∠NCO=∠CON ,∴BM=OM ,CN=ON ,∵△AMN 的周长为18,∴AM+MN+AN=AM+OM+ON+AN=AM+BM+CN+AN=AB+AC=18.【变式2】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在BC 上,且AD=AE ,求证:BD=CE .【答案】证明:∵AB=AC ,AD=AE ,∴∠B=∠C ,∠ADE=∠AED ,∵∠ADE=∠B+∠BAD ,∠AED=∠C+∠EAC ,∴∠BAD=∠CAE ,∵AB=AC ,AD=AE ,∴△ABD ≌△ACE ,∴ BD=CE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C=90°,沿过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 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1)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为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 为AB 的中点;(2)在(1)的条件下,若DE=1,求△ABC 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折叠的性质:△BCE ≌△BDE ,BC=BD ,当点D 恰为AB 的重点时,AB=2BD=2BC ,又∠C=90°,故∠A=30°;当添加条件∠A=30°时,由折叠性质知:∠EBD=∠EBC=30°,又∠A=30°且ED ⊥AB ,可证D 为AB 的中点;(2)在Rt △ADE 中,根据∠A 及ED 的值,可将AE 、AD 的值求出,又D 为AB 的中点,可得AB 的长度,在Rt △ABC 中,根据AB 、∠A 的值,可将AC 和BC 的值求出,代入S △ABC =AC ×BC 进行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添加条件是∠A=30°.证明:∵∠A=30°,∠C=90°,所以∠CBA=60°,∵C 点折叠后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BE 平分∠CBD ,∠BDE=90°,∴∠EBD=30°,∴∠EBD=∠EAB ,所以EB=EA ;∵ED 为△EAB 的高线,所以ED 也是等腰△EBA 的中线,∴D 为AB 中点.(2)∵DE=1,ED ⊥AB ,∠A=30°,∴AE=2.在Rt △A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3-=∴AB=23,∵∠A=30°,∠C=90°,∴BC=12AB=3. 在Rt △ABC 中,AC=22AB BC -=3,∴S △ABC =12×AC ×BC=332. 【总结升华】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 小林在课堂上探索出只用三角尺作角平分线的一种方法:如图,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 ,N ,使OM=ON ,再过点M 作OB 的垂线,过点N 作O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两垂线交于点P ,那么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老师当场肯定他的作法,并且表扬他的创新.但是小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①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也就是说,你能证明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吗?②请你只用三角板设法作出图∠AOB 的平分线,并说明你的作图方法或设计思路.【思路点拨】①在Rt △OCM 与Rt △ODN 中,依据ASA 得出OC=OD;在Rt △OCP 与Rt △ODP 中,因为OP=OP ,OC=OD 得出Rt △OCP ≌Rt △ODP (HL ),所以∠COP=∠DOP ,即OP 平分∠AOB . ②可作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HL 定理证明两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答案与解析】①证明:在Rt △OCM 和Rt △ODN 中,COM DON OCM ODN OM ON ∠=∠⎧⎪∠=∠⎨⎪=⎩∴△OCM ≌△ODN (AAS ),∴OC=OD ,在△OCP 与△ODP 中,∵,OC OD OP OP=⎧⎨=⎩∴Rt △OCP ≌Rt △ODP (HL ),∴∠COP=∠DOP ,即OP 平分∠AOB ;②解:①利用刻度尺在∠AOB 的两边上分别取OC=OD ;②过C ,D 分别作OA ,OB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E ;③作射线OE ,OE 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线.∵CE ⊥OA ,ED ⊥OB ,∴∠OCE=∠ODE=90°,在Rt△OCE与Rt△ODE中,∵OC OD OE OE=⎧⎨=⎩,∴Rt△OCE≌Rt△ODE(HL),∴∠EOC=∠EOD,∴OE为∠AOB的角平分线.【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OC=∠EOD是解题关键.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2015秋•麻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交AC于E.(1)若∠ABE=50°,求∠EBC的度数;(2)若△ABC的周长为41cm,边长为15cm,△BCE的周长.【思路点拨】(1)由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继而求得∠A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2)由△BCE的周长=AC+BC,然后分别从腰等于15cm与底边等于15cm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ABE=∠A=50°,∵AB=AC,∴∠ABC=∠C=65°,∴∠EBC=∠ABC﹣∠ABE=15°;(2)∵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BC的周长为41cm,∴AB+AC+BC=41cm,若AB=AC=15cm,则BC=11cm,则△BCE的周长为:15+11=26cm;若BC=15cm,则AC=AB=13cm,∵AB>BC,∴不符合题意,舍去.∴△BCE的周长为26cm.【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BAF=∠ACF的理由.【答案】解:∵EF垂直平分AD,∴AF=DF,∴∠FAD=∠FDA.又∵AD平分∠BAC,∴∠BAD=∠CAD,∵∠BAF=∠BAD+∠FAD,∠ACF=∠DAC+∠FDA,∴∠BAF=∠ACF.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在△ABC中,∠BAC=80°,延长BC到D,使AC=CD,且∠ADB=20°,DE平分∠ADB交AC于F,交AB于E,连接CE,求∠CED的度数.【思路点拨】作EG⊥DA,EH⊥BD,EP⊥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G=EH,根据△EGA≌△EPA,得出∠ECB,就可以得到∠CED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证明:作EG⊥DA交DA的延长线于G,再作EH⊥BD,EP⊥AC,垂足分别为H,P,则EG=EH ∵∠ADC=20°,AC=CD,∴∠CAD=20°,而∠BAC=80°,∴∠GAE=180°﹣20°﹣80°=80°,∴Rt△EGA≌Rt△EPA,∴EG=EP∴EP=EH,∴∠ECB=∠ECA=12∠BCA=12×40°=20°∴∠CED=∠BCE﹣∠BDE=20°﹣10°=10°【总结升华】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做题中两次用到角平分线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B.2处 C.3处 D.4处【答案】D.解:满足条件的有:(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
2024年度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含反思)
完成情况检查和批改方式
课堂检查
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了解学生 掌握情况。
课后批改
教师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标注错误和不足之 处,给出改进建议。
学生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进行批改,相互学习,相互借 鉴。
2024/2/3
25
问题解答和辅导跟进
2024/2/3
课堂解答
例题3
通过给定条件,构造全等 三角形并解决实际问题。
11
教材内容整合与拓展
01
对全章内容进行梳理和 总结,形成清晰的知识 体系。
2024/2/3
02
拓展全等三角形在其他 数学领域的应用,如几 何变换、相似三角形等 。
03
04
引入相关数学史和数学 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设计综合性问题和开放 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进行突破,如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2024/2/3
14
互动式讨论法实施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 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相
互启发、相互学习。
2024/2/3
提问与答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 问题。
分享与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学习 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15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如图,ABD ≌ CDB ,且 AB 和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 ABD = C + CBD
B
C
D.DAD//BC 且 AD=BC
3.如图, ABC ≌ BAD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AB = DE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 EF
AC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BAC = 26 ,且 B = 20 , SABC = 1,求 CAD , D, ACD 的度数及 ACD 的面积.
数及 BC 的长.
E
F
A
BC
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1.如图,在 ABC与ABD 中,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A
C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AB=5cm.,则 AD 的长是( )
求证:(1) DE ⊥ AB ; (2)BD 平分 ABC (角平分线的相关证明及性质)
B
A E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
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三角形全等判定复习课件
三角形全等判定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依据教材第十章“三角形全等判定”进行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SSS(SideSideSide)全等定理、SAS(SideAngleSide)全等定理、ASA(AngleSideAngle)全等定理、AAS(AngleAngleSide)全等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HL(HypotenuseLeg)。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四个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判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运用。
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PPT2. 直尺、圆规、量角器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a. SSS全等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SAS全等定理: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ASA全等定理: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AAS全等定理: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e. HL全等定理: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BC=8cm,角A=6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b.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4,0),C(0,1),判断三角形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 答案:a. 面积=16√3cm²b. 是直角三角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1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 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答案】D【解析】x 的取值范围:511x <<,又x 为偶数,所以x 的值可以是6, 8, 10,故x 的值有3个.【总结升华】不要忽略“x 为偶数”这一条件.举一反三:【变式】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x-3,4,且都为整数,则共能组成 个不同的三角形.当x 为 时,所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答案】三;8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4-2<x-3<4+2,解得5<x<9,因为x 为整数,故x 可取6,7,8;当x=8时,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为11).2.如图,O 是△ABC 内一点,连接OB 和OC .(1)你能说明OB+OC <AB+AC 的理由吗?(2)若AB =5,AC =6,BC =7,你能写出OB+OC 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 交AC 于点E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 中,AB+AE >BE ;在△EOC 中,OE+EC >OC ,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 >BE+OC .由图可知,AE+EC =AC ,BE =OB+OE .所以AB+AC+OE >OB+OC+OE ,即OB+OC <AB+AC .(2)因为OB+OC >BC ,所以OB+OC >7.【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类型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3.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思路点拨】因为中线BD的端点D是AC边的中点,所以AD=CD,造成两部分不等的原因是BC边与AB、AC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设AB=x,AD=CD=12 x.(1)若AB+AD=12,即1122x x+=,所以x=8,即AB=AC=8,则CD=4.故BC=15-4=11.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为8,8,11.(2)如图(2),若AB+AD=15,即1152x x+=,所以x=10.即AB=AC=10,则CD=5.故BC=12-5=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总结升华】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哪部分是12cm,哪部分是15cm,问题中没有交代,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举一反三:【变式】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供选择.【答案】解:方案1:如图(1),在BC上取D、E、F,使BD=ED=EF=FC,连接AE、AD、AF.方案2:如图(2),分别取AB、BC、CA的中点D、E、F,连接DE、EF、DF.方案3:如图(3),取AB中点D,连接AD,再取AD的中点E,连接BE、CE.方案4:如图(4),在 AB取点 D,使DC=2BD,连接AD,再取AD的三等分点E、F,连接CE、CF.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4.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思路点拨】按△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120°,又∵∠ABC=∠C,∴∠C=60°.(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中,∵∠ABD=30°(已知),所以∠BAD=60°.∴∠BAC=120°.又∵∠BAC+∠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60°.∴∠C=30°.综上,∠C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答案】3,2.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答案与解析】解:这种衣帽架能收缩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挂钩间的距离。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不如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他的高是2a ,面积是2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要点二、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则直线MN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 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能证明它们么1. 如图,△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 交CD 于点F ,BD 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条件可知CD=AC ,BC=CE ,且可求得∠ACE=∠DCB ,所以△ACE ≌△DCB ,即AE=BD ,∠CAE=∠CDB ;又因为对顶角∠AFC=∠DFH ,所以∠DHF=∠ACD=90°,即AE ⊥BD . 【答案与解析】猜测AE=BD ,AE ⊥BD ;理由如下:∵∠ACD=∠BCE=90°,∴∠ACD+∠DCE=∠BCE+∠DCE , 即∠ACE=∠DCB ,又∵△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 ,CE=CB , ∵在△ACE 与△DCB 中, ,AC DCACE DCB EC BC =⎧⎪∠=∠⎨⎪=⎩∴△ACE ≌△DCB (SAS ), ∴AE=BD , ∠CAE=∠CDB ; ∵∠AFC=∠DFH ,∠FAC+∠AFC=90°, ∴∠DHF=∠ACD=90°, ∴AE ⊥BD .故线段AE 和BD 的数量相等,位置是垂直关系.【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等知识点. 举一反三:【变式】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1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1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3.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连接BF(如下图1),∵△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BF=BF,∴Rt△BFC≌Rt△BFE.∴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2.(1)中的结论AF+EF=DE仍然成立;(3)证明:连接BF,∵△ABC≌△DBE,∴BC=BE,∵∠ACB=∠DEB=90°,∴△BCF和△BEF是直角三角形,在Rt △BCF 和Rt △BEF 中,,BC BEBF BF=⎧⎨=⎩ ∴△BCF ≌△BEF , ∴CF=EF ; ∵△ABC ≌△DBE , ∴AC=DE ,∴AF=AC+FC=DE+EF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1 B.2 C.3 D.4【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HL”定理,判断即可; 【答案】C.【解析】A 、三个角相等,只能判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 、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故本选项正确;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故本选项正确;D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首先根据“HL”定理,可判断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得另条直角边相等,然后,根据“SAS”,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正确的说法个数是3个. 故选C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3.(2016•南开区一模)问题背景: 在△ABC 中,AB 、BC 、AC 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m>0,n>0,且m ≠n),运用构图法可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是直角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1,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结合(1)易得此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直角边长为m,4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3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2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同样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与解析】解:(1)S△ABC=3×3﹣×1×2﹣×2×3﹣×1×3=;(2)构造△ABC如图所示,S△ABC=3m×4n﹣×m×4n﹣×3m×2n﹣×2m×2n=5mn.故答案为:(1)3;(2)5mn.【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 如图,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1)求证:直线PQ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2)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按钝角三角形改写原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给予必要的说明.【思路点拨】(1)只需证明点P、Q都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即证P、Q分别到D、E的距离相等.故连接PD、PE、QD、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改写原题.【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接PD、PE、QD、QE.∵CE⊥AB,P是BF的中点,∴△BEF是直角三角形,且PE是Rt△BEF斜边的中线,∴PE=12 BF.又∵AD⊥BC,∴△BDF是直角三角形,且PD是Rt△BDF斜边的中线,∴PD=12BF=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分别是Rt△ADC和Rt△AEC斜边上的中线,∴QD=12AC=QE,∴点Q也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如图,△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原题改写为:如图,在钝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DA与CE的延长线交于点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求证:直线PQ垂直且平分线段DE.证明:连接PD,PE,QD,QE,则PD、PE分别是Rt△BDF和Rt△BEF的中线,∴PD=12BF,PE=12BF,∴PD=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点Q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图形较复杂,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很大.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度.(1)求∠M的度数;(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M的大小;(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试证明;(4)将(1)中的∠A改为钝角,(3)中的规律仍成立吗?若不成立,应怎样修改.【答案】(1)∵∠B=12(180°-∠A)=70°∴∠M=20°(2)同理得∠M=40°(3)规律是:∠M的大小为∠A大小的一半,证明:设∠A=α,则有∠B=12(180°-α)∠M=90°-12(180°-α)=12α.(4)不成立.此时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ABC中,∠A=6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求证:GE=GD.【思路点拨】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逆定理可得GN=GM=GF,AG是∠CAB的平分线;在四边形AMGN中,易得∠NGM=180°-60°=120°;在△BC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GB=120°,即∠EGD=120°,∴∠EGN=∠DGM,证明Rt△EGN≌Rt△DGM(AAS)即可得证GE=GM.【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A=60°,∴∠ACB+∠ABC=120°,∵CD,BE是角平分线,∴∠BCG+∠CBG=120°÷2=60°,∴∠CGB=∠EGD=120°,∵G是∠ACB平分线上一点,∴GN=GF,同理,GF=GM,∴GN=GM,∴AG是∠CAB的平分线,∴∠GAM=∠GAN=30°,∴∠NGM=∠NGA+∠AGM=60°+60°=120°,∴∠EGD=∠NGM=120°,∴∠EGN=∠DGM,又∵GN=GM,∴Rt△EGN≌Rt△DGM(AAS),∴GE=GD.【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难度较大,作辅助线很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澧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E,F在AC上,BD=DF;证明:(1)CF=EB.(2)AB=AF+2EB.【答案】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DE.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
备战中考数学(苏版五四学制)巩固复习第十八章全等三角形(含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苏版五四学制)巩固复习第十八章全等三角形(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C=EF,依照(SAS)判定△ABC≌△DEF,还需的条件是()A.∠A=∠D B.∠B=∠E C.∠C=∠F D.以上三个均能够2.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B.BC=EC,AC=DC C.BC=EC,∠A=∠D D.∠B=∠E,∠A=∠D3.如图,△ABC≌△EDF,∠FED=70°,则∠A的度数是()A.50°B.70°C.90°D.20°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 D的条件是()A.AB=AC B.∠B AC=90°C.BD=AC D.∠B=45°5.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 C.∠A=∠C D.∠1=∠26.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与AC交于点D,DE⊥AB于点E,若BC=5,△BCD的面积为5,则ED的长为()A.B.1C.2D.57.如图,点A,E,F,D在同一直线上,若AB∥CD,AB=CD,AE= 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8.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Rt△ABC和Rt△AED叠放在一起,BC交DE于点O,AB交DE于点G,BC交AE于点F,且∠DA B=30°,以下三个结论:①AF⊥BC;②△ADG≌△ACF;③O为BC的中点;④AG=BG.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9.如图,AD平分∠BAC,AB=AC,那么判定△ABD≌△ACD的理由是()A.SSSB.SASC.ASAD.AAS10.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ABC≌△A′B′C′的是()A.∠C=∠C′,AC=A′C′,BC=B′C′ B.∠B =∠B′,∠C=∠C′,AB=A′B′C.∠A=∠A′,AB=A′B′,BC=B′C′ D.AB =A′B′,BC=B′C′,AC=A′C11.下列图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是()A.两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边长为3和4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12.如图,已知AB=AD,添加一个条件后,仍旧不能判定△ABC≌△ADC 的是()A.CB=CDB.∠BA C=∠DACC.∠BCA=∠D CAD.∠B=∠D=90°二、填空题13.如图,D在线段BE上一点,AB=AC,AD=AE,∠BAC=∠DAE,∠1=22°,∠2=28°,∠3=________°.14.如图,线段AC与BD交于点O,且OA=OC,请添加一个条件,使△OAB≌△OCD,那个条件是________.15.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 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 =5cm,则AE=________cm.16.如图,∠E=∠F=90°,∠B=∠C,AE=AF,下列结论:①EM=F 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17.要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第一应假设那个三角形中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DE至F,使EF = DE,若AB = 10,BC = 8,则四边形BCFD的周长为________19.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3,则BE的值为__ ______20.如图,点D,E,F,B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AE∥CF且AE =CF,若BD=10,BF=3.5,则EF=________.21.若△ABC≌△DEF,AB=DE,BC=EF,则AC的对应边是________,∠ACB的对应角是________.三、解答题22.已知:△ABC内部一点O到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求证:AB=AC.四、综合题23.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1)求证:AD平分∠BAC;(2)直截了当写出AB+AC与AE之间的等量关系.2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通过点C,且AD ⊥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 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请直截了当写出D E,AD,BE之间的等量关系.2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2)依照上述添加的条件证明∠DAB=∠EAC.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析】【分析】依照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SAS,即两边夹角.做题时依照已知条件,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要由位置选择方法。
备战中考数学(苏版)巩固复习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苏版)巩固复习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含解析)一、单选题1.一块三角形玻璃被小红碰碎成四块,如图,小红只带其中的两块去玻璃店,买了一块和往常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她带哪两块去玻璃店了。
()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B.带1,4或3,4就能够了C.带1,4或2,4就能够了D.带1,4或2,4或3,4均可2.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斜边相等B.一锐角对应相等C.两锐角对应相等 D.两直角边对应相等3.如图,∠ACB=90°,CD⊥AB,则∠1与∠B的关系是()A.互余B.互补C.相等D.不确定4.如图所示,AC=BD,AB=CD,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A.2B.3C.4D.55.小明同学画角平分,作法如下: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两边于D、E②分别以C、D为圆心,相同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E,③则射线OE确实是∠AOB的平分线.小明如此做的依据是()A.SASB.ASAC.AASD.SSS6.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O是斜边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直角边AC、BC上,且∠DOE=90°,DE交OC于点P.则下列结论:(1)图形中全等的三角形只有两对;(2)△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面积的2倍;(3)CD+CE=OA;(4)AD2+BE2=DE2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7.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能够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确实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8.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专门快他就依照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ASAB.AASC.SASD.SSS9.下面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不正确的是()A.有一锐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有两角对应相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10.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运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________11.如图,在Rt△ABC中,∠B=90°,CD平分∠ACB,过点D作DE ⊥AC于点E,若AE=4,AB=10,则△ADE的周长为________.12.如图,已知△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假如A B=6,BD=5,AD=4,那么BC的长度是________13.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________.14.已知:如图,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过E作EF⊥AB,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EF=EC;④BA+BC=2B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序号).15.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张老师给了各活动小组大直角三角板一个、皮尺一条,测量如图所示小河的宽度(A为河岸边一棵柳树).小颖是如此做的:①在A点的对岸作直线MN;②用三角板作AB⊥MN垂足为B;③在直线MN取两点C、D,使BC=CD;④过D作DE⊥MN交AC的延长线于E,由三角形全等可知DE的长度等于河宽AB.在以上的做法中,△ABC≌△DEC的依照是________16.如图,△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________.17.已知,如图:∠ABC=∠DEF,AB=DE,要说明△ABC≌△DEF,若以“ASA”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18.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并给予证明.三、解答题19.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AF.求证:PE=PF;20.现有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1,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在图1中用实线画出分割线,并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四、综合题21.如图,在△ABC中,∠ABC=90°,延长AB至E,使AE=AC,过E作EF⊥AC于F,EF交BC于G.(1)求证:AG平分∠BAC;(2)若∠E=40°,求∠AGB的度数.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带上1,4相当于有一角及两边的大小,即其形状及两边长确定,因此两块玻璃一样;同理,3,4中有两角夹一边(AAS),同样也可得全等三角形;2,4中,4确定了上边的角的大小及两边的方向,又由2确定了底边的方向,进而可得全等.故答案为:D.【分析】观看图形,可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可得出答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过知识】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
又∵∠1=∠2,∴PE=PF, ∠PEA=∠PFC=90 °.
∵ ∠PCB+ ∠BAP=180 °,∠BAP+∠EAP=180 °,
∴ ∠EAP=∠PCB.
在△APE和△CPF中, ∠PEA=∠PFC=90 °, ∠EAP=∠FCP, PE=PF,
∴ △APE ≌ △CPF(AAS), ∴ AP=CP.
∵AD⊥BC, ∴∠ADB=∠ADC=90°. 在Rt△ADB和Rt△ADC中,
AD=AD,
AB=AC,
B
∴ Rt△ADB ≌ Rt△ADC(HL).
∴BD=CD.
A
D
C
方法总结
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距离和长 度,还可对某些因素作出判断,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
(2)根据实际抽象出几何图形;
解:∵ BE⊥CE,AD⊥CE,
B
∴∠E = ∠ADC = ∠CAD + ∠ACD = 90°.
E
∵∠BCE + ∠ACD = ∠ACB = 90°,
∴∠BCE = ∠CAD.
又∵ BC = AC,
D
∴△BCE ≌ △CAD (AAS).
∴ CE = AD = 2.5 cm,BE = CD.
C
A
∴ BE = CD = CE – DE = 2.5 – 1.7 = 0.8 (cm).
接DF.
(1)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
(2)图中有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吗?
解:(1)有,△ABD ≌△CDB.A
D
(2)有,如 △ABD 和
△AFD,△AFD 和 △BCD,
△ABF 和 △DBF,△ABE 和
E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纠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7911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点讲解】 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 ”,“ASA ”或“SAS ”判定定理. 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要点诠释:(1)“HL ”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 【典型例题】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 已知:如图,AB ⊥BD ,CD ⊥BD ,AD =BC .求证:(1)AB =CD :(2)AD ∥BC .【思路点拨】先由“HL ”证Rt △ABD ≌Rt △CDB ,再由内错角相等证两直线平行. 【答案与解析】证明:(1)∵AB ⊥BD ,CD ⊥BD , ∴∠ABD =∠CDB =90° 在Rt △ABD 和Rt △CDB 中,AD BC BD DB ⎧⎨=⎩=∴Rt △ABD ≌Rt △CDB (HL ) ∴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由∠ADB =∠CBD ∴AD ∥BC .【总结升华】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37911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例3】 【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答案】证明:∵AE ⊥AB ,BC ⊥AB , ∴∠DAE =∠CBA =90° 在Rt △DAE 与Rt △CBA 中, ED ACAE AB ⎧⎨⎩==,∴Rt △DAE ≌Rt △CBA (HL ) ∴∠E =∠CAB∵∠CAB +∠EAF =90°,∴∠E +∠EAF =90°,即∠AFE =90° 即ED ⊥AC .2、 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 )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 )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 )【答案】(1)全等,“AAS ”;(2)全等,“AAS ”;(3)全等,“SAS ”;(4)全等,“HL ”.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的判定方法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两个锐角对应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C . 解:(1)一个锐角及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AAS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AAS 或ASA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两个锐角对应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缺少“边”这个条件,故不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SAS 或HL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根据HL 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以说法正确的有4个.故选C .3、(2016春•深圳校级月考)如图,AB ⊥AC 于A ,BD ⊥CD 于D ,若AC=DB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OB CDAA .∠A=∠DB .∠ABC=∠DCBC .OB=OD D .OA=OD【思路点拨】根据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 【答案与解析】解:∵AB ⊥AC 于A ,BD ⊥CD 于D ∴∠A=∠D=90°(A 正确) 又∵AC=DB ,BC=BC ∴△ABC ≌△DCB(HL)∴∠ABC=∠DCB (B 正确) ∴AB=CD又∵∠AOB=∠C∴△AOB ≌△DOC(AAS) ∴OA=OD (D 正确)C 中OD 、OB 不是对应边,不相等. 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已知:如图1,在Rt△ABC 和Rt△A′B′C′中,AB=A′B′,AC=A′C′,C=∠C′=90° 求证:Rt△ABC 和Rt△A′B′C′全等.(1)请你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上述命题;(2)将△ABC 和△A′B′C′拼在一起,请你画出两种拼接图形;例如图2:(即使点A 与点A′重合,点C 与点C′重合.)(3)请你选择你拼成的其中一种图形,证明该命题.【答案与解析】解:(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如图:图②使点A与点A′重合,点B与点B′重合图③使点A与B′重合,B与点A′重合.(3)在图②中,∵A和A′重合,B和B′重合,连接CC′.∵∠ACB=∠A′C′B′=90°,∠ACB﹣∠ACC′=∠A′C′B′﹣∠AC′C,即∠BCC′=∠BCC′,∴BC=B′C′.在直角△ABC和直角△A′B′C′中,,∴△ABC≌△A′B′C′(SSS).【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中HL定理的证明,正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关键.附录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 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 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 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A .5cmB .8cmC .10cmD .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 <16, ∴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 .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试画出△ABC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cm , 故有:BC+CD+BD-(AC+CD+AD)=3. 又∵ 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 又∵ BC =8,∴ AC =5. 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 (1)求∠BAE 的度数; (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 是BC 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 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 ∵∠B+∠BAE=∠AED,∴∠BAE=∠AED﹣∠B=80°﹣50°=30°. (2)∵AE 是∠BAC 平分线,∴∠BAC=2∠BAE=2×30°=60°.∵∠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 掌握常见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理解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意义,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4.理解并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理解并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5.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用它们解决作图题、几何计算及证明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全等三角形判定3——“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3.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或简记为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要点二、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作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1用之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由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三、尺规作图、命题、定理与逆命题、逆定理1.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作几何图形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要点诠释:(1)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2)掌握五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并能利用本章的知识理解这些基本作图的方法.2.命题与逆命题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叫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要点诠释:(1)对于命题的定义要正确理解,也即是通过这句话可以确定一件事是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如果这句话不能对于结果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那它就不是命题.(2)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为题设部分,“那么”后面为结论部分.(3)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3.定理与逆定理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者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就称它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1)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2)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但是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的,所以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要点四、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有角平分线了,即角被平分了;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角被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2.线段垂直平分线(也称中垂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线段已经有了中垂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相等;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线段被垂直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前者在题设中说明,后者则在最终的结论中得到,所以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典型例题】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思路点拨】要证(1)△BAD≌△CAE,现有AB=AC,AD=AE,需它们的夹角∠BAD=∠CAE,而由∠BAC=∠DAE=90°很易证得.(2)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从图形上可看出是垂直关系,可向这方面努力.要证BD⊥CE,需证∠BDE=90°,需证∠ADB+∠ADE=90°可由直角三角形提供.【答案与解析】(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2)BD 、CE 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证明如下:由(1)知△BAD≌△CAE, ∴∠ADB=∠E. ∵∠DAE=90°, ∴∠E+∠ADE=90°. ∴∠ADB+∠ADE=90°. 即∠BDE=90°.∴BD、CE 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问题要注意找条件,有些条件需在图形是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方可.做题时,有时需要先猜后证.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 ⊥AB ,AD ⊥AC ,AB =AC ,∠B =∠C ,求证:BD =CE.【答案】证明:∵AE ⊥AB ,AD ⊥AC , ∴∠EAB =∠DAC =90°∴∠EAB +∠DAE =∠DAC +∠DAE ,即∠DAB =∠EAC. 在△DAB 与△EAC 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 ∴BD =CE.2、(2016秋•诸暨市期中)如图,已知∠1=∠2,P 为BN 上的一点,PF ⊥BC 于F ,PA=PC . 求证:∠PCB +∠BAP=180°.【思路点拨】过点P 作PE ⊥BA 于E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E=PF ,然后利用HL 证明Rt △PEA 与Rt △PFC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PAE=∠PCB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解答.【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 作PE ⊥BA 于E ,∵∠1=∠2,PF ⊥BC 于F , ∴PE=PF ,∠PEA=∠PFB=90°, 在Rt △PEA 与Rt △PFC 中,∴Rt △PEA ≌Rt △PFC (HL ), ∴∠PAE=∠PCB ,∵∠BAP +∠PAE=180°, ∴∠PCB +∠BAP=18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答案】证明:∵AE ⊥AB ,BC ⊥AB , ∴∠DAE =∠CBA =90° 在Rt △DAE 与Rt △CBA 中, ED ACAE AB ⎧⎨⎩==,∴Rt △DAE ≌Rt △CBA (HL ) ∴∠E =∠CAB∵∠CAB +∠EAF =90°,∴∠E +∠EAF =90°,即∠AFE =90° 即ED ⊥AC .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BC 上,BD =BE ,∠BAD =∠BCE ,AD 与CE 相交于点F ,试判断△AF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要判断△AFC的形状,可通过判断角的关系来得出结论,那么就要看∠FAC和∠FCA的关系.因为∠BAD=∠BCE,因此我们只比较∠BAC和∠BCA的关系即可.【答案与解析】解:△AF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在△BAD与△BCE中,∵∠B=∠B,∠BAD=∠BCE,BD=BE,∴△BAD≌△BCE,∴BA=BC,∠BAC=∠BCA,∴∠BAC-∠BAD=∠BCA-∠BCE,即∠FAC=∠FCA.∴AF=CF,∴△AFC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升华】利用全等三角形来得出角相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2,AB=AD,∠B=∠D=90°,请判断△A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解:△AE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1=∠2,∴∠1+∠3=∠2+∠3,即∠BAC=∠DAE,又∵AB=AD,∠B=∠D,∴△ABC≌△ADE(ASA),∴AC=AE.即△AEC是等腰三角形.4、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直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B=AC,∠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与△DBC都是等腰三角形;(2)在证明了该命题后,小乔发现:下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②、③也具有这种特性.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出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出所有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3)接着,小乔又发现:其它一些非等腰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即过它其中一个顶点画一条直线可以将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两个不同类型且具有这种特性的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可能的各内角的度数.(说明:要求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且不是等腰三角形.)(4)请你写出两个符合(3)中一般规律的非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思路点拨】(1)根据等边对等角,及角平分线定义,易得∠1=∠2=36°,∠C=72°,那么∠BDC=72°,可得AD=BD=CB,∴△ABD与△DBC都是等腰三角形;(2)把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为两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把108°的角分为36°和72°即可;(3)由(1),(2)易得所知的两个角要么是2倍关系,要么是3倍关系,可猜测只要所给的三个角中有2个角是2倍或3倍关系都可得到上述图形;(4)按照发现的(3)的特点来写,注意去掉特殊三角形的形式.【答案与解析】(2)解:如下图所示:(3)解:如图所示:(4)解:特征二:3倍内角关系,如图②.0°<α<45°,其中,α≠30°,α≠36°.【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应根据题中所给的范例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出把一般三角形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般结论.类型三、尺规作图5、已知角α和线段c如图所示,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其底角∠B=α,腰长AB=c.要求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已知:求作:【思路点拨】作射线BP,再作∠PBQ=∠α;在射线BQ上截取BA=c;以点A为圆心,线段c为半径作弧交BP于点C;连接AC.则△ABC为所求.【答案与解析】解:作法:(1)作射线BP,再作∠PBQ=∠α;(2)在射线BQ上截取BA=c;(3)以点A为圆心,线段c为半径作弧交BP于点C;(4)连接AC.则△ABC为所求.△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作法,是一些基本作图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作BC边上的高AD;(2)作△ABC的平分线BE.(尺规作图)【答案】解:如图:类型四、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与逆定理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1)∠EAD=∠EDA.(2)DF∥AC.(3)∠EAC=∠B.【思路点拨】(1)根据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到AE=DE,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EAD=∠EDA;(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F=DF,进而得到∠BAD=∠ADF,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AD =∠CAD,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DF=∠CAD,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DF∥AC;(3)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到结论.【答案与解析】证明:(1)∵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AE=DE,∴∠EAD=∠EDA;(2)∵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AF=DF,∴∠BAD=∠ADF,∵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CAD,∴∠ADF=∠CAD,∴DF∥AC;(3)由(1)∠EAD=∠EDA,即∠ADE=∠CAD+∠EAC,∵∠ADE=∠BAD+∠B,∠BAD=∠CAD,∴∠EAC=∠B.【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需要同学们掌握好基础知识.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B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证:C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答案】证明:过P作三边AB、AC、BC的垂线段PD、PE、PF,∵B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D⊥AD,PF⊥BC,∴PD=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PD⊥AD,PE⊥AE,∴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PF=PE,PF⊥BC,PE⊥AE,∴C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变式2】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说明:(1)CF=EB.(2)AB=AF+2EB.【答案】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金牛纳斯达克∴CD=DE.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金牛纳斯达克。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重点题型精选(复习)
⼈教版初⼆数学上册第⼗⼆章三⾓形全等重点题型精选(复习)⼈教版初⼆数学上册第⼗⼆章重点题型讲解(复习)本章主要内容是三⾓形全等的判定,它是培养学⽣逻辑思维、推理的主要途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何运⽤三⾓形的全等的判定来判定两个三⾓形全等,本⽂通过对⼀些常见题型进⾏整理,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对这⼀问题给予作答,进⽽达到复习巩固深化本章所学的知识,进⼀步形成解题能⼒。
1.如图,N,C,A三点在同⼀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MNC≌△ABC,则∠BCM:∠BCN等于()A.1:2B. 1:3C. 2:3D. 1:4解析:设其中⼀份为x,∠A:∠ABC:∠ACB=3:5:10,知∠A=3x,∠ABC=5x,∠ACB=10x.由∠A+∠ABC+∠ACB=180得3x+5x+10x=1800,解得x=100,∴∠A=300,∠ABC=500,∠ACB=1000∵∠BCA+∠BCN=1800,∴∠BCN=1800-1000=800.⼜△MNC≌△ABC,∴∠MCN=∠ACB=1000,∴∠BCM=∠MCN-∠BCN=1000-800=200.∴∠BCM:∠BCN=20:80=1:4,答案选D2.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BAC=1500,求∠α的度数。
解析:因为△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0形成的,∴△△ABC≌△ADC≌△ADE,∴∠EDA=∠CDA=∠CBA,∠ACD=∠ACB,即∠EDC=2∠CBA,∠BCD=2∠BCA∵∠CBA+∠BCA+∠BAC=1800,∠BAC=1500∴∠CBA+∠BCA=300,∵∠α=∠EDC+∠BCD∴∠α=2(∠CBA+∠BCA)=6003.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求点D的坐标。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HLSSSAASSASASAAAS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 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B ,AB ∥CD.求证:∠B =∠D.【思路点拨】∠B 与∠D 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 ,∵AD ∥CB ,AB ∥CD.∴∠1=∠2,∠3=∠4在△ABC 与△CDA 中1243AC CA ∠=∠⎧⎪=⎨⎪∠=∠⎩∴△ABC ≌△CDA (ASA )∴∠B =∠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 =∠C ,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证明:过点A作AD⊥BC在Rt△ABD与Rt△ACD中AB ACAD AD=⎧⎨=⎩∴Rt△ABD≌Rt△ACD(HL)∴∠B=∠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3、己知:在ΔABC中,AD为中线.求证:AD<()12AB AC+【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AD为中线,∴BD=CD在△ADC与△EDB中DC DBADC BDEAD ED=⎧⎪∠=∠⎨⎪=⎩∴△ADC≌△EDB(SAS)∴AC=BE在△ABE中,AB+BE>AE,即AB+AC>2AD∴AD<()12AB AC+.【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2AD,AB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x < 6 <x < 7 <x < 12 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 <7+5,所以选A 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把△ADC 沿着AD 折叠,使C 点与E 点重合.在△ADC 与△ADE 中A C AE CAD EAD AD AD =⎧⎪∠=∠⎨⎪=⎩∴△ADC ≌△ADE (SAS )∴∠AED =∠C∵∠AED 是△BED 的外角,∴∠AED >∠B ,即∠B <∠C.【总结升华】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且CE⊥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1)若AD=1,求DC ;(2)求证:BD=2CE .【答案】解:(1)如图1,过点D 作DH⊥BC 于H ,∵AB=AC,∠BAC=90°,∴∠BCA=45°,∴DH=CH,∵BD是∠ABC的平分线,∴DH=AD=1,∴CD=;(2)如图2,延长CE、BA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D=2CE.(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思路点拨】因为AB >AC ,所以可在AB 上截取线段AE =AC ,这时BE =AB -AC ,如果连接EM ,在△BME 中,显然有MB -ME <BE .这表明只要证明ME =MC ,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C ,则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ME .在△MBE 中,MB -ME <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 和△AME 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 =AB -AE ,∴ BE =AB -AC ,∴ MB -MC <AB -AC .【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 ⊥BD 于点B ,ED ⊥BD 于点D ,点C 是BD 上一点.且BC =DE ,CD =AB .(1)试判断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 沿直线BD 向左平移,使△CDE 的顶点C 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AC 与BE 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 中,BC =AC ,△CDE 中,CE =CD ,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 点重合,且使∠BCA =∠ECD ,连接BE ,AD .求证: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BCA =∠ECD ,∴∠BCA -∠ECA =∠ECD -∠ECA ,即∠BCE =∠ACD在△ADC 与△BEC 中 ACD=BCE AC BC CD CE =⎧⎪∠∠⎨⎪=⎩∴△ADC ≌△BEC(SAS)∴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因为还是可以通过SAS 证明△ADC ≌△BEC.。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要点一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其中包括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斜边、直角边定理(HL)、边边边(SSS)等判定方法,并说明了对应元素相等的性质。
要点二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包括找夹角、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等方法。
要点三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
要点四介绍了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包括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证明角相等的方法等。
XXX∠FAE。
又∠EAG+∠XXX∠BAG=180°。
AEF≌△AGF(AAS)。
XXX.结论:BE=FD,EF=FD/2.2、(2014•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连接CD,交AB于E点.证明:AE=DE.思路点拨】1)延长AD交CE于点F;2)证明△AFE≌△CFD,得到∠AFE=∠CFD,再证明△AED≌△CED,得到AE=DE.答案与解析】证明:(1)连接AF,CF,DF,因为AB=AC,AD=AC,∴∠BAD=∠CAD,∠AFD=∠CFD。
又∠AFE=∠XXX,∴△AFE≌△CFD(AAS)。
AE=DE.证明:作角平分线AD,连接BD,CD.AB=AC。
BAD=∠CAD。
又∠ABD=∠ACD。
ABD≌△ACD(AAS)。
BD=CD。
又∠BDA=∠CDA。
BDA≌△CDA(SAS)。
B=∠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AAS和SAS定理。
证明:过点A作AD⊥BC,则在Rt△ABD与Rt△ACD 中,由于AB=AC,AD=AD,根据HL(斜边-直角边-斜边)可得Rt△ABD≌Rt△ACD,因此∠B=∠C。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SAS)(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 ,SAS )(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 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基本概念梳理回顾】 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 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 1.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同步练习4】1、已知:如图,△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思路点拨】由中点的定义得PM =QM ,RM 为公共边,则可由SSS 定理证明全等. 【答案与解析】证明:∵M 为PQ 的中点(已知), ∴PM =QM在△RPM 和△RQM 中,()(),,RP RQ PM QM RM RM ⎧=⎪=⎨⎪=⎩已知公共边∴△RPM ≌△RQM (SSS ).∴ ∠PRM =∠QRM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即RM 平分∠PRQ.【总结升华】在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的可以从图中直接找到,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条件隐含在题目或图形之中. 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2、(2016•泉州)如图,△ABC 、△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 在AB 上.求证:△CDA ≌△CEB .【思路点拨】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CD ,BC=A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ABC 、△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 ∴CE=CD ,BC=AC ,∴∠ACB ﹣∠ACE=∠DCE ﹣∠ACE , ∴∠ECB=∠DCA ,在△CDA 与△CEB 中,∴△CDA ≌△CE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证明角等的方法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 举一反三: 【变式】(2014•房县三模)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CD=CE .求证:△ACD ≌△BCE .【答案】证明:∵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BC ,∵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 ∴∠ACD=∠ECD ,∠BCE=∠ECD , ∴∠ACD=∠BCE , 在△ACD 和△BCE 中,∴△ACD ≌△BCE (SAS ).3、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 (A 、B 、D 三点共线,AB =CB ,EB =DB ,∠ABC =∠EBD =90°),连接AE 、CD ,试确定AE 与CD 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与解析】AE =CD ,并且AE ⊥CD 证明:延长AE 交CD 于F ,∵△ABC 和△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BC ,BD =BE 在△ABE 和△CBD 中90AB BC ABE CBD BE BD =⎧⎪∠=∠=︒⎨⎪=⎩∴△ABE≌△CBD(SAS)∴AE=CD,∠1=∠2又∵∠1+∠3=90°,∠3=∠4(对顶角相等)∴∠2+∠4=90°,即∠AFC=90°∴AE⊥CD【总结升华】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把△CBD看作是由△ABE绕着B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尝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全等.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P平分∠BAC,且AB=AC,点Q在PA上,求证:QC=QB【答案】证明:∵ AP平分∠BAC∴∠BAP=∠CAP在△ABQ与△ACQ中∵∴△ABQ≌△ACQ(SAS)∴ QC=QB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4、(2014秋•兰州期末)如图,点D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DA,DB为海岸线.一轮船离开码头,计划沿∠ADB的角平分线航行,在航行途中C点处,测得轮船与灯塔A和灯塔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是否偏离指定航线?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只要证明轮船与D点的连线平分∠ADB就说明轮船没有偏离航线,也就是证明∠ADC=∠BDC.要证明角相等,常常通过把角放到两个三角形中,利用题目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对应角相等.【答案与解析】解:此时轮船没有偏离航线.理由:由题意知:DA=DB,AC=BC,在△ADC和△BDC中,,∴△ADC≌△BDC(SSS),∴∠ADC=∠BDC,即DC为∠ADB的角平分线,∴此时轮船没有偏离航线.【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对应角相等.要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边OB上分别取OD=OE,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OPE与△OPD全等,再说明OP平分∠AOB吗?【答案】证明:在△OPE与△OPD中∵OE OD OP OP PE PD=⎧⎪=⎨⎪=⎩∴△OPE≌△OPD (SSS)∴∠EOP=∠DOP(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OP平分∠AOB.附录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 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 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 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A .5cmB .8cmC .10cmD .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 <16, ∴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 .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 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试画出△ABC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 的周长比△ACD 的周长大3cm , 故有:BC+CD+BD-(AC+CD+AD)=3. 又∵ CD 为△ABC 的AB 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 又∵ BC =8,∴ AC =5. 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 (1)求∠BAE 的度数; (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 是BC 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 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 ∵∠B+∠BAE=∠AED,∴∠BAE=∠AED﹣∠B=80°﹣50°=30°. (2)∵AE 是∠BAC 平分线,∴∠BAC=2∠BAE=2×30°=60°. ∵∠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两边 ⎨找直角 → HL ⎪找另一边 → SSS ⎪ ⎧找夹角的另一边 → SAS ⎨已知一边一角 ⎨ ⎪ ⎪ ⎪ ⎪找边的对角 → AAS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边角边(SAS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角边角(ASA ) 判定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角角边(AAS )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边边边(SSS )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找夹角 → SAS ⎪ ⎪ ⎪ ⎪ ⎩ ⎪ ⎧边为角的对边 → 找任一角 → AAS ⎪ ⎪ ⎪ ⎪ ⎪ ⎪边为角的邻边 ⎨找夹边的另一角 → ASA ⎩ ⎩ ⎪ ⎧找夹边 → ASA ⎪已知两角 ⎨ ⎪ ⎩找任一边 → AAS ⎪ ⎩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 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 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 (2)如图 2,若在四边形 ABCD 中,AB=AD ,∠B+∠D=180°.E ,F 分别是 BC ,CD 上的点,且∠EAF=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1)延长 FD 到点 G .使 DG=BE .连结 △A G ,即可证明 ABE≌△ADG,可得 AE=AG , 再证明△AEF≌△AGF,可得 EF=FG ,即可解题;(2)延长 FD 到点 G .使 DG=BE .连结 △A G ,即可证明 ABE≌△ADG,可得 AE=AG ,再证明 △AEF≌△AGF,可得 EF=FG ,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E 和△ADG 中,,∴△ABE≌△ADG(SAS ),∴AE=AG,∠BAE=∠DAG,∵∠EAF= ∠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 和△GAF 中,,∴△AEF≌△AGF(SAS ),∴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 EF=BE+DF .(2)结论 EF=BE+DF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 FD 到点 G .使 DG=BE .连结 AG ,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即∠DAB=∠EAC.在△DAB与△EAC中,⎨AB=AC⎪∠B=∠C⎨AC=CA⎪∠4=∠3⎧∠DAB=∠EAC⎪⎩∴△DAB≌△EAC(ASA)∴BD=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AB∥CD.求证:∠B=∠D.【思路点拨】∠B与∠D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 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AD∥CB,AB∥CD.∴∠1=∠2,∠3=∠4在△ABC与△CDA中⎧∠1=∠2⎪⎩∴△ABC≌△CDA(ASA)∴∠B=∠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C,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中,AB=AC.求证:∠B=∠C⎩ AD = AD ⎨∠ADC = ∠BDE ⎪ A D = ED【答案】证明:过点 A 作 AD ⊥BC 在 △R t ABD 与 △R t ACD 中⎧ A B = AC ⎨∴△R t ABD ≌△R t ACD (HL )∴∠B =∠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 8】3、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 求证:AD < 1( A B + AC ) 2【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 AD 至 E ,使 DE =AD ,∵AD 为中线,∴BD =CD在△ADC 与△EDB 中⎧ D C = DB ⎪ ⎩∴△ADC ≌△EDB (SAS )∴AC =BE在△ABE 中,AB +BE >AE ,即 AB +AC >2AD ∴AD <1 ( A B + AC ) .2 【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 AC ,2AD ,AB 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 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 D 旋转 180°.⎨∠CAD=∠EAD⎪AD=AD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1<x<6B.5<x<7C.2<x<12D.无法确定【答案】A;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7+5,所以选A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在ΔABC中,AB>AC.求证:∠B<∠C【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的平分线,交BC于△D,把ADC沿着AD折叠,使C点与E点重合.在△ADC与△ADE中⎧AC=AE⎪⎩∴△ADC≌△ADE(SAS)∴∠AED=∠C∵∠AED是△BED的外角,∴∠AED>∠B,即∠B<∠C.【总结升华】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且CE⊥BD 交BD延长线于点E.(1)若AD=1,求DC;(2)求证:BD=2CE.【答案】解:(1)如图1,过点D作DH⊥BC于H,∵AB=AC,∠BAC=90°,∴∠BCA=45°,∴DH=CH,∵BD是∠ABC的平分线,∴DH=AD=1,∴CD=;(2)如图2,延长CE、BA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D=2CE.(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CAM=∠EAM(角平分线的定义),⎪AM=AM(公共边),在△ABC和△CDE中,⎨∠B=∠D=90︒,⎪AB=CD,【思路点拨】因为AB>AC,所以可在AB上截取线段AE=AC,这时BE=AB-AC,如果连接△E M,在BME中,显然有MB-ME<BE.这表明只要证明ME=MC,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AC,则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C=AE(所作),⎪⎩∴AMC≌△AME(SAS).∴MC=M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B-AE,∴BE=AB-AC,∴MB-MC<AB-AC.【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BD于点B,ED⊥BD于点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CE.理由如下:⎧B C=DE,⎪⎩∴△ABC≌△CDE(SAS).∴∠ACB=∠E.又∵∠E+∠ECD=90°,∴∠ACB+∠ECD=90°.∴AC⊥CE.⎨∠ACD=∠BCE ⎪CD = CE(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 AB =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 C 'DE (SAS).∴ ∠ACB =∠E .而∠E +∠ EC 'D =90°,∴ ∠ACB +∠ EC 'D =90°.故有 AC ⊥ C 'E ,即 AC 与 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 中,BC =△A C , CDE 中,CE =CD ,现把两个三角形的 C 点重合,且 使∠BCA =∠ECD ,连接 BE ,AD .求证:BE =△A D .若将DEC 绕点 C 旋转至图(2), (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 AD 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BCA =∠ECD , ∴∠BCA -∠ECA =∠ECD -∠ECA ,即∠BCE =∠ACD在△ADC 与△BEC 中⎧ AC = BC ⎪ ⎩∴△ADC ≌△BEC(SAS)∴BE =AD .若将△DEC 绕点 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 AD 还相等, 因为还是可以通过 SAS 证明△ADC ≌△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