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的 洋务运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 洋务运动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洋务运动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业的“洋务运动”浏览次数:2052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__-6-29 19:50|提问者:lkatat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
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
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
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
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
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南非目前有100个煤矿,产量达到2.5亿吨,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要知道晋城市2005年机械化采煤才达到17%。
”晋城安监总局牛德文说。
让这些官员感兴趣的是南非的煤矿管理:南非的矿工健康与安全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要求强化职工培训,硬性规定矿主必须拿出矿工薪金的1.5%统一出资到技术院校培训;要求建立瓦斯治理实验室;强制矿主设立紧急疏散图;提高矿工死亡补充标准一个矿工死亡补偿45万南非币。
“你知道吗?南非在进行矿工培训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让他们观摩瓦斯爆炸的测试现场。
”晋城参与考察的一位官员面带不可思议的表情说。
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法让这些矿工在此后数年内都会记忆犹新。
洋务运动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洋务运动说课稿洋务运动说课稿(汇总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洋务运动说课稿(汇总3篇)欢迎参阅。
洋务运动教案及反思
3、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了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摧毁了清朝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的枪炮也震醒了清政府的部分统治者们:要生存,怎么办?于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开始了。多媒体显示:洋务运动
1、完成课后练习。
2、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史中的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回顾知识做题
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这次上课中的好的一面与不足之处。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比如王老师给我指出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有助于学生理解整场洋务运动,可我却给忽略了,讲得不清楚。另外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在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基础之上才可以,而这个我做得也不是很充分。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如果这个做不好的好,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一课洋务运动的起因与思想根源
第一课洋务运动的起因与思想根源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最初称作“夷务”,是指与西方国家有关的事务。
例如,外事交涉,购买外国军械,采用“西法”操练军队,采用外国技术开矿、筑路,办航运、近代邮电,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引进、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等。
洋务运动中所指的洋务,指清朝廷部分官僚,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引进外国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大机器设备创办近代企业的活动。
这种引进活动被称作洋务运动,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要人物被称作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产生,主要由于清朝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波及18省、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清朝廷勾结外国侵略者,凭借洋枪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使外国势力由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长江中游,尤其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使清朝统治者感到震惊。
面对内忧外患,用弓箭、长矛、鸟枪不能镇压国内民众起义,更无力与外国侵略者的洋枪洋炮抗衡。
要维持封建统治,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仿造西方船炮,采用西法练兵。
于是他们开始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推行洋务活动。
洋务运动的思想根源洋务运动是在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冲击下产生的,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已看到外国枪炮船舰的长处和中国传统兵器的短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师夷长技”的思想发展成社会思潮,再加上中西交往的增多,士大夫中的一部分人看到了西方在经济、文化、军事上的优越,社会上谈西学、办洋务成为社会时尚。
一些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如冯桂芬、薛福成、王韬等人都提出了关于采用西学、制造洋枪洋炮、举办洋务自强求富的理论。
洋务思想成为当时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新思潮。
洋务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第二课洋务派人物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开始出现洋务派。
最初人数不多,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万口同声谈洋务的局面。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户部侍郎文祥及地方大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洋务运动:“增量式”政治改革的必然性论证
洋务运动:“增量式”政治改革的必然性论证摘要: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内含着晚清传统利益集团的既定利益需求的必然发生的结果,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本文从集团决策模型角度看洋务运动中所产生的利益之争造成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和妥协的过程,用推拉力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必然性,通过对晚清洋务运动中各个利益集团的权力博弈分析论证与诠释,得出洋务运动的实质是“增量式”政治改革。
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中结束,这是一场由清政府封建统治者为主导发起的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主要以“自强”的“练兵制器”活动和后期“求富”的经济活动为核心内容,清政府部分开明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用西方先进书籍,采用西方国家先进的军事武器,自觉地维护封建统治的统治秩序,通过兴办一系列军事和民用工业以及创建中国近代海军和新式教育等措施,客观上在一定程度改善了中国当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洋务运动兴起也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利益争斗,形成了大小不一、规模不同的中央以及地方的利益集团。
一、洋务运动中不同利益代表及其集团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明显的分裂为两大派,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
每个派别都由其中央、地方的部分官僚组成。
“顽固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主要是大学士、工部尚书倭仁、徐桐等以及地方部分封建汉族官僚,他们共同主张的特点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拒绝和排斥新思想、新事物。
他们仍固执的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已是“尽善尽美”,不需要也不能容忍有任何改动。
“洋务派”主要由在中央掌握实权的恭亲王奕䜣、桂良、文祥为代表,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势力集团,即由曾国藩创办的淮系集团、李鸿章创办的湘系集团,统称为“湘淮集团”。
以奕䜣等清朝中央政府为首的洋务派,控制总理衙门,总揽一切与洋务有关的事务,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掌握地方管理实权的地方势力集团,他们主张同西方列强搞好关系,企图争取对其军事上的帮助,引进西方精良武器,强化清政府的武装力量。
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
煤矿业与近代山西社会(1895—1936)【摘要】:从社会史角度研究山西的煤炭资源问题,是研究山西区域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本文以煤炭资源和煤矿业与近代山西政治、经济、社会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全面、立体地展示近代山西煤矿业(1895—1936)的发展脉络及其对区域社会变迁的影响。
研究表明,近代山西煤矿业是在中国与外国对立、中央与地方利益矛盾中产生、发展的。
收回矿权运动,标志着山西近代资本最雄厚的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标志着山西煤矿业进入近代半机械化开采的起始。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事件激发出的晋人资源主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对近代山西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影响。
晋人对煤炭资源“保守”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对于捍卫中国的资源主权、保护煤矿资源难能可贵,值得肯定。
民国三年(1914)中央政府《矿业条例》的颁布,对山西的意义是特殊的。
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矿业发展的阻力,进而鼓励商民投资矿业,此后山西出现了投资煤矿的热潮,带动了近代山西煤矿业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这一条例忽视了山西煤矿是晋人用巨银赎回的这一事实,侵害了山西的地方利益。
从山西省议会提出以山西全省矿产作为特别区域的晋矿专例,到山西矿务管理局和山西矿务公局的成立,提出“以合办为开放,以公立矿区为保守”,都反映了山西地方与中央关于煤炭资源的利益之争,到1921年终于演成山西全省爆发的“晋矿归公”风潮。
这一运动主旨虽然不符合“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现代矿业理念,也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它本身是中央与地方在资源问题上互动关系的一种合理反映。
这揭示出矿产资源的开发,任何时候都要考虑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平衡关系。
笔者通过对生产的因素——资源、资本和劳动的分析,认为这三者没有任何一个因素是构成山西煤产量的重要障碍,而制约近代山西煤矿业发展的因素在于需求和交通运输。
文章认为,近代山西煤矿业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近代山西煤矿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制约,同时反过来影响了近代山西区域社会的变迁,尤其是矿区社会表现出了转变中的山西社会经济图景。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
胡聘 之 改 会 德 堂 为 山 西 省 令 学 堂
书
,
院 山 长改 为 学堂 总 教 习
以 期 明体 达 用
。
并 聘请 两 名 西 学 副 教 习
”
。
仿照 京 师 大 学 堂 章程
中 西并 课
,
蔚为 通才
。
此外
山 西 的 一 些 州 县 书院 改 为 高 等 小 学 堂
、
乡村 私 塾
,
改 为 初等 小 学 堂
直 到光 绪 三 年
、
英 国 传 教 士 李提 摩太 到 山西 贩 灾
山西 的方 案
,
会 见 山 西巡 抚 曾 国 荃
。
,
并 向他 提 出 一 个
。
“
西化
”
、
山 西这 才 有 了 一 个 开 风 气 的动 议
“
但是
,
李 提摩 太 的 包 括 开矿
四 年 以后
,
兴 实业
,
办 学校 在 内的 大规模
。
西化
。
尤 其 是 参观 了 张 之 洞 在南 方 所 办 的 各种 工 厂
,
太 原 火 柴 局 是 胡 聘 之 在 山 西 创 办 的 第 一 个近 代 企 业
也 是 继 山 西 机器局 以后 的 又 一
“
个 新 式 企业
日产
。
该 企 业起 初 是官 办
由 各 地衙 门推 销
。
,
创办 经 费 两 万 银 元
瑟 后 膛枪 云 者 士 得 后 膛 枪 哈 乞开 思 后 膛 枪 共
余枝 格林 炮
, , ,
尊 来 装 备 山西 练 军
月产
推动民族工业的萌芽:洋务运动教案指导
推动民族工业的萌芽:洋务运动教案指导19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着多重危机,其中之一便是工业落后。
西方列强大量输入商品,中国却只能出口粮食和茶叶,甚至为进口铁器劳累百姓。
这种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苦苦挣扎的中国人民开始转向自力更生,推动民族工业的萌芽,而洋务运动则成为此中一股重要力量。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运动起源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朝。
当时英国和其他欧洲列强先后向中国发起战争,让中国深感弱小和无力。
清朝政府意识到要在经济和军事上强国才能抵挡外敌侵略,因此寻求革新的道路。
1861年,清朝皇帝咸丰颁发了《洋务十二则》的诏书,成立了“北洋大臣”,推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和新政策,也就开启了洋务运动的前奏。
二、洋务运动的实施(一)创新学习与传授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近代科工学校——天津北洋矿务局女子试验学堂就是在清朝创办的。
矿务局女子试验学堂当时招收女子学习机械制造、纺织等工业技术,培养大批熟练的女技师,后来在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历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广沙龙制度,组建了“同文馆”,以掌管洋务运动中重要的信息和技术。
这个机构还负责翻译、编辑和发行各种现代化杂志,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接触中西文化和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同文馆”为培养著名的民族工业家、资政导师张之洞奠定了基础。
(二)引进技术于自主创新洋务运动不仅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还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慈禧太后授权建造奉天水师,为此介绍大批西洋专业人士。
借此契机召唤工程师、炼铁冶金、纺织印染、船舶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先进技术。
思考题:连续三年中国的石油输出国家,该参考什么数据?中国于2017年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2019年以及2020年也成为了石油净出口国。
此外2018年仅净进口0.2%。
中国的净出口量一般来说是前几大油气资源国,比如俄罗斯,也有很大程度的超过沙特阿拉伯那样的国家。
(三)营商环境及治理机制的创新洋务运动在开办工厂、铁路、矿山、码头等各种工程时,也想到了共同的商店和银行的设立,揭示出财富、技能、经验、市场和资源的共享,同时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洋务运动》教案:解读民族意识与现代化的冲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它旨在借鉴西方技术和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
然而,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洋务运动也引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甚至引起了冲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成因、推行过程以及其对民族意识和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解读。
一、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极端落后的局面。
在中国的封闭状态下,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使得中国处于险境。
此时,洋务运动的出现就可以看作是中国对现代化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对西方列强的挑战。
二、洋务运动的成因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技术,认为如果不改变中国的制度和技术,那么中国就无法摆脱落后的状态。
同时,洋务运动的推动者还希望借鉴西方的武器和技术,来对抗西方列强。
这些原因使得洋务运动开始兴起。
三、洋务运动的推行过程1861年,洪秀全失败后,清朝朝廷的权力逐步得到恢复,并建立了同治政府。
同治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聚集了一批洋人和中国专家,共117人,成立了勤工俭学机构和兵器局,旨在加强国防和发展实业。
洋务运动的推行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修建铁路、船坞、码头等基础设施;二是开设工厂、矿山、海关等经济事业;三是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四是发展军事科技,制造新型武器。
四、洋务运动对民族意识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是一次重要的现代化早期运动,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民族意识。
一方面,洋务运动中所使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洋人,这使得整个运动缺乏民族性。
同时,洋务运动所使用的之前从未见过的西方技术,使得一些保守的官僚看到了这些技术的新鲜感,但是也鲜明地证明了了中国落后的事实,从而加深了中西文化不相通的观念,这加强了许多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思辨自觉。
五、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尝试,尽管它的大部分成果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落后的清政府逐渐抛弃,但这场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启示,它促使中国意识到必须改革,走向现代化,这一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百年未有之变革”。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运动,它是清政府在19世纪中叶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在这个主题下,我将综合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1.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强化国家力量,实现自强自立,清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洋务政策,力求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2.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化进程。
因为在这一时期,我国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成果。
一些洋务派官员也积极倡导变法改革,如湖广会馆在军事、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这些都为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割地赔款,清政府的洋务改革也常常被误解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迎合和投降。
洋务运动的范围较窄,注重军事和工业的引进,却忽视了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改革,导致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洋务派的一些政策也存在弊端,如大规模依赖外国技术和人员,导致了技术和人才的外流,削弱了我国自身的独立创新能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它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它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真正改变封建社会的根本结构,只注重技术的引进和模仿,而忽视了文化和制度的变革。
我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在总体上并没有真正推动我国近代化的进程,其失败主要来源于对世界格局的错误判断和对我国国情的错误估量。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运动,它对我国的影响至今仍在发酵中。
我们需要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和历史。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运动,它是清政府在19世纪中叶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浅议洋务运动
浅议洋务运动摘要:颇具有影响力的洋务运动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深刻发掘并了解洋务运动使我们学习近现代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围绕洋务运动介绍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通过解读其性质作用,分析其历史评价,从而得以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洋务运动,同时结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讨论它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历史背景内容过程灿烂成就失败原因经验教训深远影响历史评价性质总结启示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面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其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虽然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简介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的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洋务派第2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
7、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培养人才
8、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
A.航运业 B.采矿业 C.冶铁业 D.纺织业
07北京卷,16.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 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特点: 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 成果:主要是经济工业化 模式:先创办军事工业 ,后创办民用 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地位:是近代化的开始。 局限:不涉及政治改革。
三、影响 性质: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 1、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
异: 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是维护
清王朝的方式不同而已。
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比较
同: 主张上:都主张“师夷长技” 阶级属性: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异:
抵抗派侧重于学习军事技术,主要以抵抗外来侵 略为目的,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洋务派涉及范 围更广,主要以镇压人民反抗为目的,发动了洋务 运动。
军事
装备落后,多 为冷兵器
筹划海防,兴建新式 海军
教育 私塾办学,学习四书 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 五经,“学而优则仕”学生,培养实用人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 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近代中国,近 代化也就是指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 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阶级 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实 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 代社会。
2019考研政治客观题分析洋务运动
2019考研政治客观题分析:洋务运动来源:文都教育洋务运动是2019年史纲中出选择题的考点。
下面,文都教育考研政治老师结合洋务运动客观题作出答题分析。
一、练习题1.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A.康有为B.林则徐C.冯桂芬D.严复答案:C解析: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
2.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B.福建枪炮总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答案:A解析: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其一,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其二,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
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
抗争与图强:清末绅商群体与晋省争矿运动-2019年文档资料
抗争与图强:清末绅商群体与晋省争矿运动清朝末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及渗透的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大量利权旁落外人之手,亡国灭种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中国上空。
同时,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情绪也逐渐高涨,无论斗争方式抑或斗争目标,都有了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
清末绅商群体一面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目的,一面受到社会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感召,力争维护国家主权,挽救民族危机,不但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前的一系列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而且在有些运动中还成为倡导者与领导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群体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和重要作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其社会形象也大为改观。
①而在爆发于晋省的争矿运动中,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绅商群体不断成长发展的轨迹。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将投资的重点集中于修筑铁路与开采矿山上,并以此作为扩张侵略与巩固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
在此情形下,中国各界收回铁路主权和矿山权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各省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
以晋省为例,该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亦居世界前列,早在18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曾两次到晋省进行地质勘察,并就晋省地质地层与矿藏资源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一度引起许多国家对晋省的关注。
1873年,英国议会专门讨论晋省煤炭资源,企图“从清政府获准采矿筑路的权利”。
②1897年,意大利商人罗沙第在英国成立了旨在掠夺山西、河南煤铁矿权的“英国福公司”。
③1898年英福公司先后与清政府秘密签订了有关开采晋省煤铁矿产的条约与章程,即《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
①拣其重点摘录如下:第一款规定:山西XX局禀奉山西巡抚批准,专办盂县、平定州、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属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矿,今将批准各事转请福公司办理,限六十年为期。
第二款规定:山西XX局禀奉山西巡抚批准,自借洋债不得过一千万两之数。
如所派勘矿师以此数不敷于用,山西XX局仍专向福公司续借。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采煤工业
作者: 戴鞍钢
出版物刊名: 贵州文史丛刊
页码: 42-46页
主题词: 春秋时期;官督商办;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闭关绝市;外国侵略者;煤炭资源;丁寿昌;
封建顽固派;阿礼国
摘要:<正> 近年来,洋务运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推进,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如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等,学术界仍存在较大分歧。
原因之一,与已有的研究较多地着眼于宏观考察,缺乏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不无关系。
如果我们对一些重要的洋务企业和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具体分析,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探讨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采煤工业的兴起这两者间的关系,或可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个实例。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现和利用煤的一个国家。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发现和利用。
时至清代,煤的挖掘更加普遍。
十八世纪,大小煤窑散布在全国各地。
洋务运动历史事件原因_洋务运动历史事件介绍
洋务运动历史事件原因_洋务运动历史事件介绍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洋务运动历史事件原因,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洋务运动历史事件原因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
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农民和手工业者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农业得到发展。
纺织、冶金等开始出现机器。
不仅提高了产量。
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阶层。
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至洋务运动发生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个新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体化和近代化。
讲究统一的世界市场,分散、落后的国家不可避免地纳入整体中。
洋务运动之我见 微课设计-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活动案例+学生反思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统治阶级洋务派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学生: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教师:为什么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却失败了?请同学们看任务单中的任务二提供的四则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解答学生困惑。
学生1:材料一告诉我们洋务派只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分析出当时的中国与西方拉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所以,洋务派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触动制度。
学生2:材料二中李鸿章说的“纸糊的老虎”点明了洋务派单纯在学习西方的技术。
由此教师总结:这两则材料,都说明清政府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必然不会让当时的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这就是历史局限性。
学生3:材料三洋务派在办洋务的时候,都是腐败的,由此看出当时清政府的经营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学生4:材料四中让我们感受到学习西方过程中,我们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不会走向富强。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准确,以上这些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当时的洋务派并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单纯的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注定要失败的。
这就是历史局限性。
学生反思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备学生,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施教的深浅及分寸,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反思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备学生,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施教的深浅及分寸,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山西煤矿业的“洋务运动”浏览次数:2052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10-6-29 19:50|提问者:lkatat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山西兴起于煤亦受制于煤,煤矿安全生产已成山西当政者头等大事。
当产权制度改革、煤炭资源整合等措施陷入泥沼之际,山西的煤矿安全开始求助于国外技术援助,南非则成了山西的首选。
以晋城市为例,晋城市地处西省东南部,煤矿经营收入占全市经济的60%—70%,全市385座矿井中,1/3属于高瓦斯矿井。
瓦斯治理成了市长夏振贵最头疼的事情。
2005年10月,南非煤矿技术与设备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夏振贵听到一项让他吃惊不已的瓦斯抑制防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短时期内将瓦斯爆炸的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并减少冲击波。
从此,“以技术弥补体制上的不足”称为晋城市的一个设想。
2005年以后,山西省主管煤矿安全的官员先后四次奔赴南非进行学习考察。
2008年8月,新华社一篇刊载山西考察南非破产管理的内刊直呈国务院领导案头,国务院主要领导就借鉴南非经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作出批示,时任国家安全总局局长的王君要求安监总局启动南非经验课题组,下设法规、体制、培训、技术设备、应急救援、综合等6个小组。
南非目前有100个煤矿,产量达到2.5亿吨,机械化水平达到100%。
“要知道晋城市2005年机械化采煤才达到17%。
”晋城安监总局牛德文说。
让这些官员感兴趣的是南非的煤矿管理:南非的矿工健康与安全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要求强化职工培训,硬性规定矿主必须拿出矿工薪金的1.5%统一出资到技术院校培训;要求建立瓦斯治理实验室;强制矿主设立紧急疏散图;提高矿工死亡补充标准一个矿工死亡补偿45万南非币。
“你知道吗?南非在进行矿工培训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让他们观摩瓦斯爆炸的测试现场。
”晋城参与考察的一位官员面带不可思议的表情说。
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方法让这些矿工在此后数年内都会记忆犹新。
年费煤矿防爆专家赫尔姆斯•斯巴斯称,90%以上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是人为疏忽和多种原因巧合造成的。
1951年,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开创了“ NOSA系统”他们认为煤矿每项工作都有考虑安全、健康可环保问题。
通过评估查找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及预案,所有意外事故、危险都可避免。
在国务院领导批示之后,山西晋城市在阳城县开展了8个试点。
他们的设想是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组建一个研发中心。
在研发中心下设立一个基金,通过基金运作、矿工培训、制度研究、生产基地、示范基地“将抽象的经验转化为看得见的东西”。
比如,设立井下救护所,根据不同矿井设立示范基地,建立瓦斯爆炸测试现场,让培训工人能够时刻记着矿难的威胁,同时设立井下特警——矿山救护队等。
不过,摆在政府面前的是资金的来源问题。
阳城县的一位主管领导在初次考察南非之后认为,如果让这些煤矿主动采用瓦斯防爆技术并不可行。
假设一个矿寿命只有十年,他们并不会投巨资安装这些设备的。
在此之前山西省曾主推国内技术,力图让煤矿完成技术改造,结果很多设备成了摆设仅供参观,并未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的目的。
“好比一个车子,车轮甚至发动机都安装好了就是不能开。
”政府最终想到了用安全保证来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
以晋城为例,其煤矿保证金已经道道5亿元。
这笔资金始终放在银行账户上,官员们认为保证金就应该“取之于矿用之于矿”。
当地的建设银行也伸出了橄榄枝,只要有启动资金,银行也看好这个能够带来效益的安全项目。
这意味着,煤矿可以通过租赁技术设备的方式实现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政府运用了哪些政策工具促进煤矿安全?2、政策工具的运用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证煤矿安全?最佳答案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t,增长26%。
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21户,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矿井。
但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和规律,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对策,对促进我国煤矿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和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随着煤矿经济形势恢复性好转,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
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
与国外的差距也仍然很大。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对2002年煤矿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其安全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1.煤矿的主要事故类型为顶板、瓦斯和运输事故。
3类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82.94%和死亡总人数的81.58%。
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占事故总起数的54.42%。
火灾死亡事故的严重度最大,平均每起事故造成9.25人死亡。
瓦斯事故的危害最严重,事故起数占17.10%,死亡人数占34.41%。
2.随着煤矿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事故所占比例下降,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增大。
但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安全生产状况与煤炭产量成正比,即煤炭产量较高的省市或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好;产量越低,安全状况越差。
较高的装备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了基础,同时,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能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和保障。
4.事故发生具有时间规律。
在月份方面,3、4、5月是事故的高发月,在月旬方面,2002年下旬特大事故占62.5%,在工作班次方面,日班发生的重大事故占46.55%。
5.采掘工作地点事故集中,以掘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最大。
在国有煤矿特大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占76.92%,在重特大瓦斯事故中,掘进工作面占42.82%,采煤工作面占25%;但巷道事故比例也有增大趋势。
6.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
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1.07%,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仅分别占全国煤矿的11.88%和12.92%;国有地方煤矿产量占全国的18.91%,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5.17%和14.62%;而乡镇煤矿产量仅占全国的30.0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到72.95%和72.45%。
7.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差别较大。
神东、兖州、大同等35户企业百万吨死亡率已控制在0.5以下,平顶山、开滦等16家企业在0.5~1.0之间,而南桐、鸡西、资兴、攀枝花等9户企业在10以上。
重大事故多发生在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和贵州,六省占总起数的54.84%;特大事故多发生在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四川等省市。
三、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方位的。
分析表明,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煤矿从上至下存在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表现为或在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的形势下急于摆脱困境;或在采掘失调情况下急于恢复正常生产;或为追求更大利润,片面追求生产而使安全处于从属地位。
可以说每起煤矿重特大事故均与此相关。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不高、监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此外,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以应对我国幅员辽阔、煤矿数目众多、安全监察人员有限的现实。
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3.随着矿井的延深,煤矿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在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
表现在瓦斯涌出量越来越高、矿山压力增大,灾害治理更加复杂。
4.防灾措施缺乏针对性,且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大量存在。
在2002年国有煤矿发生的16起重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防突措施不力的8起,石门揭煤未采取专门措施的3起,地质条件变化未能及时修改实施措施的3起。
5.现场管理不力、“三违”屡禁不止。
2002年80%以上的重特大事故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造成的。
6.安全欠帐大,装备状况差,防灾系统不完善,设备失爆或不防爆现象严重。
7.事故应急措施不力,装备不到位,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
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相当普遍。
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正确选择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8.职工综合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
据2002年开展的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大中型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5.44%;中小型煤矿中,平均每处煤矿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职工不足3人。
由于煤炭行业近年职工的流动性加大,给安全技术培训造成困难。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从法律法规、科技进步、行政执法监察、工伤保险、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并力求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强化煤矿各级领导、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应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月等措施,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规律,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
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感。
要建立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并逐级向下延伸,依法严肃查处事故,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通过有效激励强化安全意识。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
应尽快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技术保障、信息网络和安全技术培训六大体系,为安全生产及其监察提供各种支撑和保障平台,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监察工作效率,强化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
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有关执法部门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高行政执法和安全技术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4.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强化安全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煤矿安全整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内容,应严格煤炭生产准入,完善安全保障设施和防灾系统。
应继续深化对重点地域、重点企业的重点监控。
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状况的好转。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灾害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应大力开展安全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强制性的覆盖全煤炭行业的事故预防、赔偿和康复的一体化工伤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