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文书法的意象美

合集下载

浅议甲骨文象形字及其美感甲骨文象形字

浅议甲骨文象形字及其美感甲骨文象形字

浅议甲骨文象形字及其美感甲骨文象形字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文字、契书等。

从1899年(光绪25年)发现以来,很多学者殚精竭虑地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这些研究大都是历史学上的和文字学上的,在美学上的研究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即是在美感方面对甲骨文进行的初步探讨。

一象形字作为探讨审美意识起源的可能性殷墟甲骨文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刻写的卜辞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为盘庚迁殷到纣亡273年间的遗物。

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的约1700字左右(据《甲骨文编》)。

其中,象形字以其对对象感性形态的描摹而表情达意,占可识别总字数的1/3。

作为基本的造字方式,望文即可生义,符合古人造字交流的初衷,更以形态上的视觉冲击力、字义解读的趣味性、字形的形象性体现出上古人类最初审美意识的萌芽。

虽然“文字权舆,始于图像”,因此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甲骨文的象形,又决非原始图画,决不能等同于对客观物象的单纯摹拟。

它实际上抓出特征予以形象化、简化,已具有了语言符号的抽象表意的功能。

所以,甲骨文的这种象形,自然走向指事、会意和形声,形成汉字构造的基本法则。

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中,“指事”字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某种符号而成;“会意”字则不过是几个象形加在一起组成的字;至于“形声”字,则是一个表示形旁的象形字(这是意义所在)加上另一个光表音不表意的象形字形成的;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非造字之法。

整个文字系统都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它奠定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象形字尽管后来在逐步减少,但象形的字素依然在为其他类型的字起着基础和桥梁作用。

独体的象形字常常作为形符进入会意、形声、指事文字的创造中,即它们都依托于象形字符。

这就从数量和方式上保证了以象形字作为探讨审美意识起源的可能性。

二甲骨文的形式美汉字是由线条组成的,每个汉字都是造型单位,既然是造型,就不能离开对称、比例、整一律与多样的统一等形式美原则。

商朝的文字与甲骨文研究

商朝的文字与甲骨文研究

商朝的文字与甲骨文研究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文字系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甲骨文则是商朝时期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商朝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就商朝的文字和甲骨文进行探究。

一、商朝文字的发展和特点商朝文字的发展经历了演变的过程,最初的商朝文字称为“商代炙”,主要用于刻录器物上。

后来逐渐发展为甲骨文,用于记录各类事务和巫术祭祀等活动。

商朝文字的特点是形态多变,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类型。

1. 象形文字:商朝文字中的大部分字符都是以物象形,即通过图形的形状来表示物体的形态或特征。

例如,“人”字就是描绘一个人的形象。

“日”字则表示太阳的形状。

2. 指事文字:一部分商朝文字是通过指事的方式来表达意义。

这些字符通过简化和抽象物体的特征来表示。

比如,“上”字因为上升物体的形态,而表示位置的上。

3. 会意文字:商朝文字中还有一些字符是通过两个或多个符号结合起来,表示一种综合的意义。

这种形式的文字称为会意文字。

例如,“和”字由口和禾组成,表示合作或谐和的意思。

4. 形声文字:商朝文字中还有一类字符是通过一个形旁和一个声旁组合起来,表示意思。

这些字符称为形声文字。

形旁表达意义的范畴,声旁则表示读音。

例如,“言”字由讠和口组成,表示说话的意思。

二、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意义甲骨文是商朝时期最早的文字记录形式,其主要体现在龟甲和兽骨上。

据考古学的研究,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用于预测吉凶和记录祭祀活动的卜辞和诸侯间的牌状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帮助我们对商朝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还为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商朝的政治制度、财产关系、礼制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甲骨文的研究也对于破译后世的汉字提供了启示。

许多甲骨文的字形在后来的汉字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因此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后世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从甲骨卜辞看商代的祖先崇拜(一):以关于梦的卜辞为中心

从甲骨卜辞看商代的祖先崇拜(一):以关于梦的卜辞为中心

从甲骨卜辞看商代的祖先崇拜(一):以关于梦的卜辞为中心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若没有文字,中国的历史不可能如此系统性的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它是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上古的结绳而治,仓颉造字,再到'车同轨,书同文',每个朝代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字符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九大字体的演变,每种字体间不同时代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勾勒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世界。

出土于河南殷墟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最成熟的古文字,距今已有约3600多年的历史。

其刻于龟甲或牛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甲骨文构成的甲骨卜辞,有助于我们窥见商代社会的风貌,更加的了解商代文化。

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了前辞、命辞、占辞与验辞四部分,其所记载的占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商朝的社会环境有所反映,细读甲骨卜辞,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代的文化。

但甲骨卜辞有十几万片,数量十分庞大,故而本文只以关于梦的记载的卜辞为基础来看商代的社会风貌。

梦是人思想的反映,占梦活动是古人对自身以及周遭环境的关注与重视。

甲骨卜辞中有关'梦'的记载共217条,其中有因残缺过多而无法明确内容以及不记梦象者共有129条,内容残缺者有73条,不记梦象或字体不可识别影响释读者有56条。

而在剩下的88条卜辞中,其做梦主体或者占卜人多为王,仅有少数几条做梦主体或不为王。

在占梦者或者做梦主体为王的梦象中为人物的甲骨卜辞共有32条,其中包括已经去世的先祖、妻子、儿子、臣子。

而在其亲属中所梦之比例并不相同,所见卜辞中父乙共出现3次,祖乙6次,大甲、兄丁、兄戊以及王的儿子各2次。

(1)己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

《合集》00776正.3(2)贞:王梦不惟祖乙。

《合集》00776正.4(3)己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

《合集》00776正.5(4)贞:王梦不惟祖乙。

《合集》00776正.6(5)癸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合集》17373乙.2(6)王梦不惟祖乙《合集》17374正.0(7)贞:妇好梦,不惟父乙。

翟万益甲骨文书法的“四个维度”

翟万益甲骨文书法的“四个维度”

肀圉•创作|当代艺术家翟万益甲骨文书法的“四个维度”◊张平生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西泠印社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甲骨文丨进之美,早为学者艳羡。

郭沫若曾 于《殷契粹编•序》中对殷商甲骨文契刻有精彩 论述:“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 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从已出土的甲骨文龟 版上遗留下的书写墨迹和契刻文字足以说明,甲骨文从它问世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 ‘‘书法”意味。

甲骨文发现百余年以来,研究摹写口益鸿 富,其书法风貌迥然异趣、各具千秋。

甲骨文早 期研究者如罗振玉、孙治让、刘鹗、王襄等在研 究文字之余,临写卜辞,并以之入书。

最早将甲 骨文引入书法领域的罗振玉虽是大学者,古文 字功力深厚,却以金文的用笔方法写卜辞,故甲 骨之神秘意象和瑰丽恣肆意味并未得到很好表 达。

尽管郭沫若亦曾断言“甲骨文字作风且因 人因世而异,火抵武丁之W,字多雄浑,帝乙之 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 应,井井有条……固亦间有草率急就者,多见 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而亦f丨成一格……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 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然而包括郭沫若本 人乃至叶玉森、容庚、帘作宾、陆维钊、唐兰等 积学大儒,临写甲骨文,往往以细直挺劲之笔法,笔画r t;硬如钢针,行笔锐劲,始见刀刻味,难 见笔法意蕴,临写仅止于外形的某种相似,照描 画虎式临卜辞,仿契刻之笔N,刻意模仿象形装 饰之巧,追求笔画表象“瘦硬鼓晴”特征,原始神秘、玄奥深邃终隔r一层,其实离甲骨文传递出的书法精神本质远矣。

翟万益数十年潜心于甲骨文的研究,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自觉地以甲骨文龟版为本进行研究,以高度开放的艺术思维对待这一遗产在深入探究甲骨卜辞源流的基础上,以个人领悟的甲骨时代精神,将书法艺术用笔、用墨、字法、章法移植于甲骨文书法创作研究,开后了一个崭新的甲骨文书法艺术丨让界,为甲骨文书法创新确立了 “四个维度”。

甲骨文风格特征

甲骨文风格特征

甲骨文风格特征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主要用于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卜辞和铭文。

甲骨文的风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形态独特:甲骨文以骨刻为主,字形多为象形、指事和会意,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字形简洁而古朴,线条直线或呈现角弧形。

2. 篆刻风格:甲骨文的刻写方式常采用刻刀刻写,笔画粗犷有力,刀痕明显。

由于刻写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字形常常略显粗糙,刀痕和刻痕也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3. 线条简练:甲骨文的线条通常简练明快,以直线、弯曲线和角弧线为主。

直线多用于表达天、地、人等形象,弯曲线多用于表达动物、植物等形象,角弧线多用于表达器物等形象。

4. 字形变化:甲骨文的字形变化丰富多样,常常根据不同的刻写材料和刻写方式产生不同的变体。

这些变体包括字形的扭曲、增删或替换笔画等。

5. 集约性:甲骨文字形通常较为密集,字与字之间紧密相连,形成整齐有序的排列。

由于甲骨文主要刻写于狭小的骨片或甲片上,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总的来说,甲骨文的风格特征表现为形态独特、篆刻风格、线条简练、字形变化和集约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古朴韵味。

甲骨文字形体的审美特征

甲骨文字形体的审美特征

甲骨文字形体的审美特征
甲骨文字形体的审美特征
甲骨文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书写形体,最初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总共由3000多个符号组成。

甲骨文字的审美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它拥有极具特色的视觉形态,甲骨文字的符号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们是由复杂的象形图案构成的,而每一个符号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有它们相互组合再生成一个单独且完整的概念,这一特性使得甲骨文字充满了深刻而又迷人的视觉效果。

其次,它尊重历史文化,甲骨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见证了文明过去2500 年浩瀚无垠的变化,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思想和文化、历史的载体,因此,甲骨文字在许多人眼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智慧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推崇。

最后,它体现了一种奇妙的工艺和设计,甲骨文字往往是不规则的,一些符号就像无线电波传播,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联系着彼此,而每一个单独的符号都可以预示着独特的概念,让甲骨文字充满了趣味和惊喜的视觉冲击力。

这就是甲骨文字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甲骨文字的审美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有着独特的形态,尊重历史文化,体现了一种奇妙的设计,让它在历史文化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甲骨文的书法审美特征

甲骨文的书法审美特征

甲骨文的书法审美特征
一、古代甲骨文书法特点
1、字体朴实清秀:甲骨文书法融古代楔形文字(古汉字)、金文、铁楔文字,已经形成独立系统,是古代书法因文明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书体朴素大气,清纯高雅,常以苍劲有力的风格著称。

2、构图简约有序:甲骨文书法独到的表现形式就像结构均匀的大型拼图,细
节的文字在字间充分空隙的表现了极佳的层次感,每一行字都表现出十分均衡的效果,可以被认为是历史文化学窠臼中极具代表性的产物。

3、造型端庄厚重:甲骨文书法结构明晰,表达朴头、流畅富有“入繁出简”的
美感,给人一种很感觉的端庄厚重的感觉,让看者获得一种抚今追昔的惊叹与赞叹之感。

4、意韵弦序悠长:甲骨文书法提出了“毛笔肌分尽,离言心有程”的原则,去
除平仄和腔抑的区别,将节奏和弦序统一到意象的形态,即使是长文也可以写出弦序悠长、意韵隐微而中肯的感觉,让人得心应手,令人叹为观止。

二、古代甲骨文书法审美特征
1、古朴雅致:古代甲骨文书法在描绘字形时,一直坚持历史传统书法,充满
古朴书香,书写出更加贴近古人书写和表达方式,使书写者可以享受古朴雅致的复古之恋。

2、清新洗练:古代甲骨文书法的风格清新洗练,通过古人的传说和书法的创新,表达出既古代书法特征又能表现现代主题,使文字更加动人,更加令人深思。

3、形象凝重:古代甲骨文书法着重表现字的丰满、章的凝重、行的中正以及
笔的流畅,把感情洋溢在书法中,彰显出甲骨文书法的娴熟艺术形式,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4、墨旗庆象:古代甲骨文书法在书写时注重墨韵相生,意境浓厚艳丽,将古
代书法与现代书法完美结合,不仅能表现出古代的自然之美,还能够使书写的文文韵韵,给人以墨旗庆象的感受。

简述商周甲骨文形体结构的特点

简述商周甲骨文形体结构的特点

简述商周甲骨文形体结构的特点
1. 形体繁简相间:商周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兼具繁复和简单两种形态。

一方面,它可以是由多个笔画交叉组成的复杂字符,具备较高的构图技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由简单的直线、弧线等基本图形组成的简单字符。

2. 直线笔画为主:商周甲骨文的构图大多以直线为主,即使是曲线也往往呈现折线状的形态。

这种特点与古代中国汉字和金石文字的形体结构相似,反映了商周甲骨文字形的古老和原始性。

3. 物象化意象:商周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往往与具体事物的形状联系密切,呈现出物象化的意象。

例如,“日”字常常以太阳的形状为基础,而“鱼”字的形态也与真实的鱼的形状相似。

4. 笔画粗细不一:商周甲骨文的笔画粗细不一,线条的粗细呈现出自然、随意的特点。

这种不规则性反映了商周甲骨文的古朴和原始性,也反映了古代书法在发展初期的特点。

5. 构图对称平衡:商周甲骨文的构图往往以对称和平衡为基本原则,左右笔画相对称,上下笔画平衡。

这种对称平衡的结构使得商周甲骨文具备一定的美感,也反映了古代书法在形式上的追求。

殷墟甲骨文简介

殷墟甲骨文简介

殷墟甲骨文简介一、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汉字形态。

它的产生和流传主要集中在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最早在20世纪初被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世界上研究最为深入、独具特色的文字之一。

二、发现和研究历程2.1 发现殷墟甲骨殷墟甲骨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899年,河南安阳绅士王匡荫在一个农村杂货铺中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刻有方形文字的牛骨。

这是第一块被发现的甲骨。

经王匡荫交给当时的文物专家张之洞鉴定,确认为商朝时期的遗物。

2.2 破译甲骨文字在发现甲骨之后,中国的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破解甲骨文的含义。

20世纪初,李学勤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比对,逐渐解读出了甲骨文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从此以后,甲骨文的研究逐渐进入了系统而深入的阶段。

2.3 甲骨文的历史价值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朝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甲骨文还记录了丰富的祭祀活动、日常经济交易、天文地理等信息,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甲骨文的形态特点甲骨文的形态特点十分独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3.1 楷书篆刻甲骨文的字体大致可分为楷书和篆刻两类。

楷书形态相对较为简单,书写流畅,易于辨认。

而篆刻形态则较为复杂,线条粗细不一,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字推测其含义。

3.2 方形字体甲骨文的字体多为方形,每个字常由几个刻痕构成。

这种方形字的形态给人一种古朴的美感,也使得甲骨文在书法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

3.3 意象象形甲骨文中的很多字形具有明显的象形意象,这意味着甲骨文是一种以图画为基础的文字系统。

这些象形的字形中包含了人、动物、植物、器物等各种物象,这使得甲骨文的字形更加生动形象。

3.4 极简抽象甲骨文中还有一部分字形是极简抽象的,难以从字形中看出其对应的物象。

殷商甲骨文书法意味浅论

殷商甲骨文书法意味浅论
其为辞亦堪称 “ 美文”。
殷商 甲骨文通常镌刻于先行攻治好的龟 甲或兽骨 ( 以牛胛骨 为主)上,多为 商王 占 b 记录 。甲骨
除 自身 肌 理 、 路 和 所 受 腐 蚀 与残 损 外 , 上 人 为遗 痕主 要 有 正 面 的 刻 辞 、书辞 ( 者 正 反 两 面 皆得 见 , 纹 其 二
以正面之刻辞居多 )、 b 兆、界划;背面的凿、钻 、灼之迹,甚或雕饰 ( 正面亦可有见);侧面 的锯、 削之印等;而其抛磨 , 几无踪影。在考察其书法美方面 , 拓本、实物和照片各有所长:拓本无法展现 “ 真 迹 ”所特有 的美感 ,如 甲骨的色泽 ,质地 ,形态 ,凿 、钻、灼 、契、雕饰的具体面貌 ,字之涂色或嵌物, 以及沧桑 古味等;而要细 睹刀迹 ,拓本尤相形见绌 ;但因与 “ 笔墨”几无关联,于文字形体和 “ 章法”
对殷商 甲骨 文风格 的认识 ,颇得益于殷墟 甲骨分期断代研究的不断拓展。不 同风格可 出于 同一阶段,同一风 淳朴生动 ,至深缘 由或在殷商之 重礼尚 处 。意不经却正合大道 自然。无 论文字大小 ,多单刀直接冲就 ,而双刀 、 亦有。顺逆 ,断续 ,轻重缓急 ,皆率真有加 ;起承转合 ,活而不拘 。 ( )故其笔 画虽多细 劲、方折 ,而 刚柔相 扫 3 精而绝不能为 ,想心亦必精诚虔敬 。其 中高手 ,功深诣绝,走刀取 势,不让挥笔布 阵。虽仰制度保障,师授有方 , 总有时之大 同,但 契手有 别,器 具有异 ,而执 、运每殊 ,是 以出奇 化巧 , “ 美于笔法而犹有过之” ( )。笔厦 媲 4 与其文字 由繁趋简的历程 相联动 。殷商 甲骨文构宇以形声居主,基本为长方或方块状之单个文字。其形有 大小长 合叠 、繁密疏简,而常一字多形 ( 多者 一字十余形 )、多字一形;象形之征,愈早愈甚 ,而有间杂。负抱联络 ,开合 时之前后 ,有平险之演,而正欹纵衡,势 皆匀衡而平和 。 ( )是则和 中有变 ,变而不乱 ,妙合天然 。其 “ 5 章法”豉 间有多样之界划者 ,万千化变 ,不一而足 。而能气贯势连 ,节奏分 明,虚实相 映。究其枢机,有学者 曾以 “ 轴线”j 边定位 ”之谓 ( ) 。要之 。除与契手的镌刻 、文辞篇幅及甲骨形态相关,更由于文字形体 的守常知变及 “ 6 甲骨文 书法多为书者 “ 感慨保之”而 “ 一寓于书”,故有文辞之察 。殷商甲骨文 虽出土之时多遭残碎,而经缀合排谱,则 其字句、 “ 文体”、 “ 文风 ”种种 ,均含肇妙,亦见早 晚之 区分 。 “ ……殷代文学 已具体而微,耐人玩味 。”而 I

简述甲骨文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甲骨文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甲骨文书法艺术特色
甲骨文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阶段,其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厚重刚健:甲骨文书法在刻写形式上追求刚猛、稳重、厚重的效果,笔画粗劲有力,构图简洁有力。

2. 象形化:由于其起源于商代甲骨记载,因此甲骨文书法具有很强的象形性,字形多呈现出实物的形态和特征,如牛、人、鸟等。

3. 传统审美:尽管甲骨文书法时代久远,但其艺术审美却延续至今。

它的刻画形式深受后世书法家的影响,如颜真卿的“大草”等。

4. 内涵丰富:甲骨文书法作品不仅限于记录文字,还包含了许多神话、历史、文化等丰富的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价值。

总之,甲骨文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艺术特色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

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

甲骨文字与书法艺术作者:孙虎成刘治中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年第10期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成形于殷商时期,发现发掘于清朝末期,因书写和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而被命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于1899年被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在来自河南的甲骨上发现。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2周年。

2021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馆推出甲骨文联展“殷契重光”,在河南这片土地上,展出、纪念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历史,可谓中华国宝光辉再现。

甲骨文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历史上有四种独立的文字起源,分别是埃及的圣书体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奥美克·玛雅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字。

四种文字其他三种早已经不再使用,而甲骨文却将生命延续至今,成为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以此为基础,“汉字文化圈”得以成形。

从这个意义讲,甲骨文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东亚文明的基石。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对于研究殷商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商朝,但总是苦于材料不足,而使研究进程裹足不前,即使是时代相隔不远的春秋时期也是如此。

春秋末期,殷人后裔孔子曾经发出感叹:“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殷本纪》,虽然给出了商王世系,但对商代的种种历史细节则无力涉及。

宋代金石学兴起,人们开始鉴别、收藏零散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对商王朝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

甲骨文的发现及现状甲骨文的发现与妇好墓所处的殷墟有关。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天,此时的清政府风雨飘摇,而京城又流行起了疟疾,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秋季腹泻。

时任清廷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也得了秋季腹泻,于是请京城的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他看到药方上有一味中药叫“龙骨”,就十分好奇想看看龙骨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来自山东的一个古董商范维卿来拜会王懿荣,知道这位先生喜歡古董,就带来了自己从河南安阳搜求的几样宝物,其中就有几个被叫作“龙骨”的东西,他把几块“龙骨”擦干净后,竟拼出了几块龟板,并在上面发现了一些刻画的线条,这让王懿荣大吃一惊。

商朝的文字记载甲骨文的解读与意义

商朝的文字记载甲骨文的解读与意义

商朝的文字记载甲骨文的解读与意义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字记载主要体现在甲骨文上。

甲骨文的解读与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商朝文化、社会制度以及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商朝的甲骨文进行解读与分析,旨在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出土情况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主要出土自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其发现与出土情况证明了商朝的存在与文字记载的可靠性。

甲骨文是商代贵族们在龟甲和兽骨上所刻刻画的文字,其中记载着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祭祀等丰富内容,对于研究商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甲骨文的解读原理与方法甲骨文的解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甲骨文的解读原理主要基于对象形、象声和会意等三种基本方式的理解。

对象形即文字形状与所表达事物的形状相似;象声即文字形状与所表达的声音相似;会意即文字形状与所表达的意义相关联。

通过对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解读甲骨文的内涵。

三、甲骨文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1. 历史意义:甲骨文是唐代学者杜佑首次发现并提出的,它的发现和解读填补了中国史前文字记载的空白,对于研究商朝以及更早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文化内涵:甲骨文中记载了丰富的商朝社会制度、宗教祭祀、战争征伐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宗教信仰、王权制度以及农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丰富了对商朝社会的认识。

四、甲骨文对语言发展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读甲骨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甲骨文的特点是象形和会意,这种表意方法的产生与语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追溯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对于汉字的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甲骨文在现代社会的价值1. 学术价值:甲骨文的解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以及语言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语言演变。

甲骨文书法的艺术美

甲骨文书法的艺术美

似 ” 。要依 据材 质之 变化 等 因素 ,在书 法布 局等 方 面满足 现代人 的审美要求 。 甲骨 文 书 法 的 品格 美 。 书法 不 同于 其 他 视 觉 艺术 的一 个显 著特 征是 ,以文字 为素 材来 表现 其 内涵 。汉 字 字量 的丰 富性 为书法 提供 了广 阔 的 艺 术创 造 空间 。书法 的 文化精 神是 因书写 文词而
向成 为了软笔 书法 的一种 内在驱使 。 甲骨 文书 法 的形式美 。甲骨文 的构 字造 型 、
象形 文字 都 已失传 ,惟 有 甲骨文保 存 下来 ,成 为
人类文 明史 的活化石 。
谋 篇 布 局 体 现 了 商 周 人 的 审 美 创 造 。如 :对 对
称 美 的直 觉感悟 ;在 精雕 细刻 的契刻 排列 中展 现
记5 5中引述过 : “ 颜光 禄 云 ,图载之 意有 三 。一 日图理 ,卦象 是也 ;二 日图识 字学是 也 ;三 日 图形 ,绘 画是 也 。”并 明确 地指 出 : “ 书 画异 名
骨文的 “ 随体诘 屈 ,画成 其物 ” 的构字 方法造 就
了图 画性 的视觉 效果 ,而 实用 过程 中对线 条 、笔 画及契 刻 的简化使 其 逐渐 变化 为具有 书 写艺术 价 值 的抽 象造 型意 义 ,原有 的原 始 图画性 的物象 生 动之美 随之 演变 为 以意象 线条 所构筑 的空间结 构 之美 。在 画与刻 写之 间 ,其物 象生 动美 和符号 抽 象 美 因模糊 游离 致成 了相 互交 融 的意象性 特征 。 因此 ,在 字形处 理 上 ,现 代 甲骨文 书法不 可辜 负
原 始 造 字 的 精 巧 ;在 作 品 构 造 上 显 现 匀 称 、对
称 、参 差 统一 等一般 形式美 规 律 ,书法章 法错 落

中国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与审美价值分析

中国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与审美价值分析

中国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与审美价值分析中国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了解中国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审美价值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汉字书法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演变为千姿百态的文字。

汉字书法是将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进行书写,通过不同的书写风格和技巧,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力量。

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远古时期人们在龟壳和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它的特点是形态古朴、线条简练。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具有古拙、刚劲的特点。

这些早期的汉字书法形式为后来的篆书、隶书等书体打下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书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书体。

篆书是中国最早的字体,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发展,它的特点是方正、刚劲。

而隶书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种汉字字体,它具有笔画丰满、线条流畅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汉字书法的鼎盛时期,楷书和草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楷书是大家熟知的正楷字体,它的特点是结构规整、笔画平稳。

草书则是草率书写的字体,笔画奔放自由,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

除了不同的书体,中国汉字书法还有不同的书法技法和章法规则。

书法四君子即指“颠倒悬挂之书、拉丁吊桥之腕、泗洲夜濯之眩、女史画地之字”,这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了四种不同的书法技法,它们分别是:仿古技法、勾勒技法、挥毫技法和篆刻技法。

这些技法与章法规则共同构成了中国汉字书法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凸显在许多方面。

首先,汉字书法通过书写形态和结构规则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书写的方式,传达出文字的力量和美感。

其次,汉字书法的笔画浑厚、线条流畅,给人一种稳定、秩序的感觉。

这种稳定和秩序感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安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观念。

此外,汉字书法追求书写的自由和放松,草书中的行草更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可以说我们祖先在最初刻写之时就体现了非常完美的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古人在文字创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表现力,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文字和艺术特色。

大致说来,甲骨文的书法艺术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第一,具有感染力的自然之美。

众所周知,甲骨文为最初的汉字形态,多数甲骨文为形象汉字,甲骨文的造型具有自然物象的形态之美,是对自然万物形状的提炼。

古人的这种造字的方法,把具象表达和抽象表达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我们的祖先造字之时,遵循着审美规律来构思的,造出丰富多彩而有生动优美的形象。

第二,是抽象美的完美体现。

甲骨文的“神似”特点,是古人对客观万物抽象的结果。

抽象的字体,造型细腻生动,集简洁明快与准确生动于一体。

第三,具有装饰美的韵味。

甲骨文字体之美还体现在图案装饰中,
把真挚、美好的情感,通过寓意与吉祥的图案,融入汉字的形态之中。

第四,甲骨文具有艺术美的气息。

甲骨文从整体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其浓烈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笔画的刻写借鉴了生物的情态,赋予字体以生命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甲骨文书法艺术主要体现在源于自然万物的同构之美,天人合一,物我统一。

这种美主要通过自然美、抽象美、装饰美和造型美几个不同侧面。

以至于现在的书法艺术里逐渐形成了“甲骨文书法”这一独特的风格。

各朝代“美”字写法

各朝代“美”字写法

各朝代“美”字写法摘要:1.引言:介绍对各朝代“美”字写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2.甲骨文时期的“美”字写法3.金文时期的“美”字写法4.小篆时期的“美”字写法5.隶书时期的“美”字写法6.楷书时期的“美”字写法7.结论:总结各朝代“美”字写法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正文:1.引言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其中,“美”字作为审美观念的象征,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各朝代“美”字写法进行探讨,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演变过程。

2.甲骨文时期的“美”字写法甲骨文是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前11 世纪的文字,主要用于铭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甲骨文中的“美”字,形似一个站立的人,头部有羽毛或装饰,两侧有手,象征着美貌和装饰。

这一时期的“美”字,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直观感受。

3.金文时期的“美”字写法金文是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7 世纪的文字,主要用于铭刻在青铜器上。

金文中的“美”字,相较于甲骨文有所简化,字形更加规范。

这一时期的“美”字,已经逐渐从具体的形象转向抽象的符号。

4.小篆时期的“美”字写法小篆是公元前3 世纪至公元2 世纪的文字,是汉字的正式书写形式。

小篆中的“美”字,字形规整、秀美,与现代汉字的“美”字已经非常接近。

这一时期的“美”字,标志着汉字的成熟和稳定。

5.隶书时期的“美”字写法隶书是公元3 世纪至公元5 世纪的文字,是汉字的一个重要阶段。

隶书中的“美”字,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流畅。

这一时期的“美”字,为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6.楷书时期的“美”字写法楷书是公元6 世纪至今的汉字书写形式,也是现代汉字的主要形态。

楷书中的“美”字,字形规范、端庄,沿用至今。

这一时期的“美”字,已经成为了代表美的符号,深入人心。

7.结论通过对各朝代“美”字写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演变不仅是形式的简化和规范,更是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殷商甲骨4品文字赏析及考证

殷商甲骨4品文字赏析及考证

殷商甲骨4品文字赏析及考证前言: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已有100余年,其间众多国内外汉学家对甲骨文进行大量系统的考证和整理,促使殷商甲骨文无论在史学方面的价值,艺术方面的价值还是人文方面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出来。

现在世界任何一家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图书馆都以收藏甲骨文为荣,世界任何一本反映人类文明史的历史书籍都会记载到甲骨文对世界文化史的重大影响,可以说“甲骨文无论从历史性还是艺术性方面来讲都是全人类的瑰宝”据披露,截至目前为止,收藏在世界上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研究单位及私人收藏的甲骨文总数约为20余万片,但绝大多数属于国家及机构收藏,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在私人藏家手中的甲骨文数量极其有限,而且价格极端昂贵。

比如2004年上海崇源有拍卖过一批私人收藏的甲骨文,20片(除了4片较大外,其余16片均为小型散片)共拍得5000多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一项“奇迹”,这也让甲骨文的经济价值受到众多藏家的重视。

由于甲骨文只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而且遗址已经被国家保护控制起来,因此拍卖行中所见甲骨文均为解放前私人旧藏,这给民间藏家收藏及研究甲骨文带来很大不便。

但是近年来还是有一些在小屯村零星出土的甲骨文被流入藏家手中,我有幸收藏到一些,本来想先列出9片比较有代表性的甲骨,但是最近工作实在太忙(清明节前连续上了7天班),我又是一个懒人,再加上有几件甲骨文至今还未破译出来,因此将原先想发表的9品甲骨压缩至4品,今后有机会再陆续发表给大家看吧。

必须申明的是:文章中的介绍和文字阐述肯定有很多谬误或贻笑大方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介绍甲骨文前有必要先向大家介绍甲骨文的五大时期的书写特点,这对甲骨文的断代非常重要: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壮丽,为甲骨书法之极致。

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

甲骨文的结构美

甲骨文的结构美

甲骨文的结构美人类从生到死都生活在有形之中,地球上存在的所有有形之物-从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到人工制作出来的,都在集有形之大成的社会中架构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就像阿米巴虫这样的微生物,自由遨游在包纳万物形象的大海之中。

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凡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用肉眼看到的、能用知觉感受到的所有物类,人类都能够表达出来。

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他能把概念具象化,甚至能把形而上的抽象世界自由置换成有形。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描画书写的表现行为。

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总想留下些生命的印记,描画书写就是这种愿望的一种体现。

在世界文明发祥地遗留下来的壁画和文字就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点。

这些表现行为仅仅是人类想记录下面对大自然时的状态而已,可能还不具备美化意识。

但是,人类还是有装饰欲这种本能的。

因为有追求美的渴望,所以人们在建造生活必需的住宅和制作生活用品时,经常改良,在神器和生活用具的表面描画上几何图形的连续纹饰等,不断获得装饰的喜悦感。

目前在中国可解读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凝结着当时殷商人的表现装饰愿望而诞生的。

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认为,上天创造人类和世界,上天亦支配人类和自然,人类即是自然中的一部分。

基于把火、水、方位等神格化的信仰,人们制定了选择祭神场所和时间的标准,甚至规定了房屋的建筑风格。

这是一种原始信仰,它源于认为自然界规律左右人类规则的概念。

河南的龙山文化,即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出现的殷商,是东亚农耕文化圈的重要据点。

农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长久稳定的文化发展而来的殷商文化扩展到东北亚直至日本。

日本亦处于东亚农耕文化圈内,日本文化的源流很多可追溯到殷商时代。

自然信仰是农耕的不可或缺之物。

基于殷商社会有上述自然信仰,就必然要与数以万计的自然之神沟通,甲骨文字因此而诞生了。

甲骨文的基本形态就是具象,其中还巧妙地揉进了抽象元素。

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纹饰中詋术色彩很浓,通常会用几何体的连续纹饰来表达这种祈祷的抽象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商甲骨文书法的意象美沙鸥“汉书艺文志曰: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颜注曰:象形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事即指事也,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意即会意也,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象声即形声,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文字之义,总归六书,故曰:立字之本也。

”①“从现今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殷代甲骨文,不但是中国最早的技术表现较为成熟较为精能的契刻艺术,而且无疑是中国最早的较为成熟较为系统化的文字”。

②邓以蛰先生说过:“甲骨文字,其书法仰纯为符号,今固难言,然就其字之全体而论,一方面固纯为横竖转折之笔画所组成……他方面横竖转折却有其结构之意,行次有其左行右行之分,又以上下字连贯之关系,俨然有笔画之可增可减如后之行草书然者。

至其悬针垂韭之笔致,横竖转折之紧凑,四方三角等之配合,空白疏密之调和,诸如此类,竟能给一段文字全篇之美观,此美莫非来自意境,而为当时大家之精心结撰可知也。

”③甲骨文字虽为殷商之文字,自发现百年以来,研究之后莫不合六书。

“甲骨文其造字原则偏重于形,自然保存着许多象形字,有些还带有图画的性质,…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看甲骨文……便一目了然,十分清楚……如…象‟,甲骨文也有多种写法,但突出其长鼻,一望而知乃是…象‟字。

又如…鹿‟,甲骨文也有多种写法,但着重强调其双角、长颈,便很像一只鹿的形状了。

类比者不乏其例。

其他的动物之名,如牛、羊、豕、犬、马、虎、鸟、鱼、贝.....植物之名,如草、木、禾、黍、来......自然界的山、川、水、日、月、雷、电、雨、星……工具或器物之名,如弓、矢、舟、车、鼓、角、爵、尊、壶、戈……人体各部之名,如人、女、大、天、首、面、长、目、自、耳、口、齿、足......在甲骨文里也都是象形字”,虽无纯粹描摹自然物,但其意象之美已可使后人心领神会了。

“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较复杂的事物,这便是…指事‟。

《说文序》……把它解释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我想是非常确切不过了的。

…视而可识‟,…类似象形‟,…察而见意‟,近于会意。

如作…母‟,在女字中加上两点,指其胸部双乳,示女已长成,可为人配(毋有匹配义),亦用以指生育过的女子。

……是人正立之形,在其腑下加上两点,作示两腋之所在,便是…亦‟(腋之本字)……甲骨文会意字非常丰富,也最富于表现力,最耐人寻味……如以代表洞穴,则以的进退表示…各‟( )与…出‟( )的概念。

以代表山阜,乃以两足之上下表示…陟‟( )…降‟ ( )的概念。

以代表树木,乃以人对树木的不同位置来表示…休‟;( )与…乘‟( )的概念”。

④甲骨文从象形到会意的过渡,使文字的形态的抽象性突出了,绘画形象的具体性便削弱了。

靠形象建构的文字用法被打折扣地作为一种存在方式而作为一种辅助性新的建构方式而独立完成了人的心灵的某种意象隐含在流动的线迹之中。

“意”字的本意应是意思、意味,无论是《周易•乐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还是屈原的《楚辞•卜居》的“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都有着明显的主观意味。

通俗地说,意就是不过分地追求摹拟自然景物的真实,而力求脱略,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抒发个人的情怀。

李日华提出的“身之所容”、“日之所瞩‟、“意之所游‟、“意之所忽处”,明确地提出了“意”的概念。

即“既有所有作者营造的不可目睹只可神会的意境,又有读者神之畅游的无限空间”。

“意”是不可目睹只可神会的;但又产生于作者营造的“象”中,如甲骨文“从”字,《说文解字》指出“从二人”,其一人在前,一人从其后之形可见……再如甲骨文“北”字,《说文解字》曰“从二人相背”。

它不但字形上像其反背之状,而且意味上见出二人不和睦之态。

真可谓境生象外,意发其中。

唐人司图空在其《诗晶二十四》中说:“超以象外,得其怀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象”的本意《说文》中解释为:“……异于他畜者……”,《文字蒙求》中则直接作解为:“长鼻异于他兽。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异”字,《文字蒙求》又作解为“…异,分也‟”。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象”是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事物个体。

在易经中引申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据此我们可以把“象”字解释为凡形于外者皆曰象。

“超似象外”,“象”,是一层含意,自然是指言之有物,而“象外”则是说“象外之象”,“象外之意”。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认为:“意者文字初作,首必象形,触目会心,不待授受,渐而演进,则会意指事类之类兴焉。

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⑤总之这种意象,是合并两个或更多的象形字,会其意而为一个新字,他至少可说是双料的象形宇,经过“比类和谊”以后,不但强化了具象之形,而且增添了具象之意,比独特象形字更富有图画性的造型意味⑥。

“象”作为原始文字创造的最主要的始基,它在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系统中有着普遍性和重要性。

纵观殷商时期贞人所作之文,我们会发现甲骨文意象的几种模式:第一类是用线条形态一味地摹拟客观物象的表象形态;第二类是追求深入心灵的意态变化。

这些都是意象美的初级阶段。

贞人在甲骨文的表现中,不仅摄取自然物象的形态,而且力求突破形象的有限,通过“境意”的酝酿深化,进一步地把对自然属性的描绘与个人的情感、,理想、气质结合起来,使精神上的相互交汇形成艺术上的“意象”。

从这我们会发现《易经》上的“立象尽意”已不自觉地影响确立了中国对艺术形象思维的习惯方式。

何为立象尽意?王弼解曰:“夫象者,出意者也。

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易略例》)即通过“言”以表明其象,再由“象”尽其“意”。

也就是通过外物来抒发、寄托、象征、表达观念(“精神情感”),使所立的外物不仅是事物自然形态本身,而是融合一定理解和想象后的艺术形象—“象”。

如果我们把理论运用于甲骨文的分析上,就会发现甲骨文所描绘的对象绝非虚无飘渺,应以“象”为基础的,也就是以形于外者为基础。

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实描绘,捕捉不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就无法产生动人的艺术形象,更不能使读者为之心动。

甲骨文始终体现着两个方面的意境,即具体典型的自然物象以及透过这些物象所显露和暗示出的内部蕴涵。

这种暗示不但体现在观念情感意味化的形象暗示,同时也体现在象形的描绘中,一个方块"口",可以表示人之口,也可以表示方圆的城邑;一条曲线,可以表示河水的波纹,也可以表示动物的尾巴。

当自然物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的记忆深处被“蒸发”“过滤”之后,就留下了结构、节奏、韵律、均衡等形式因素,这些因素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甲骨文形成的本体意义及内在精神。

摒除了自然物象的附着,传达一种视觉的感受或其心灵的振颤,这就是甲骨文的发端。

经过时间的演变,甲骨文一步步地完善起来,把“没有客体的艺术”领入到“符号地带去旅行”。

贞人观念的“创意”导致了多姿多彩、光怪陆离的图式世界。

但他们既不想使主体式微,又不愿招致异化,,而是历史性地处,在“妙不可盲”的位置--“似与不似”之间。

这种“似”的局限性和“不似”的泛规则性,以及“之间”位置的相对合理性,在贞人的心目中,早已不自觉地显然地选择了主动的避趋,并非盲目和自在。

这种在观察方法上既要观物,又要观我的哲学精神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土壤所蕴育起来的,这种物我兼容,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就是甲骨文赖以生发的主要思维方法--意象思维。

“意象,作为思维方式,是人意与自然的统一。

作为美感的形式根源,是在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下,自然的人化。

人,作为类存的物,用自我意识把自身与自然区别开来。

作为感情丰富的人类,在感知客观世界时,总喜欢用感情逻辑作推已物式的审美判断,…把自己的内在尺度用到对象上去'(马克思)。

并在反观自身时,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更进一步的涤荡和升华。

…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苍海则意溢于海‟(郭熙)…望秋云,临春风,意飞扬'(王微)。

感情的鼓荡,星云河降应有知,山川草木亦动容,这种推己及物式感情的外化,导致了自然对象的人化。

人意与对象的交融,铸成了意中之象--意象。

”⑦把作为内容观照的自然物象,经过贞人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禀赋的熔冶,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出符合主体审美思想的新形象--甲骨文。

这是意识的现实,是性美的睿智的结晶。

同时也是足以与天工媲美的第二自然。

贞人通过甲骨文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又是贞人的发现和实现。

因为甲骨文能动地复现了贞人自己的精神本质和情感特征。

因此甲骨文从本质上来讲是写意的,它的造型规律应属于意象造型。

所谓写意主要是指通过简练的线条着重物象的意态神韵的刻画,以其表达作者在意象造型过程中潜在的意识存在及其有意识表露随意性的倾向。

甲骨文是借助线条表现的'多变及不同形式的达到表现贞人精神领域中的观念和意识的目的。

所谓意象造型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一种超乎象外的主观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视觉形象应该是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

甲骨文不强调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及它的自然属性,比如对象的透视、解剖、比例、光线等,它所要表达的是客观物象的本质形态-“意象”。

甲骨文是从客观上采把握对宇宙的认识,或“以小见大”,或“以大观小”,对复杂的客观世界作出概括的主观的自由描绘,它不是在静止中而是在运动中运用辩证的观察方法采审察外部世界,所谓“天地造物,随其剪裁,阴阳大化,任其分合”。

它不是将客观物象,外形的“似”作为文字表现的主要目的,而是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内在本质,强调事物的“常理”而不是“常形”。

甲骨文强调意象造型实际上他所要表达的是物象非客观的真实性,是在运用意象造型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出来的物我合二的意象,与真实的客观物象相比是一“似与不似”之间的形态,一种“气质俱盛”的真实形态。

甲骨文虽有象形的造型方法,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写实艺术”,“意象造形”是甲骨文的造型观。

这种意象的造型观强调主观的表现,但对于甲骨文来说,“形”则是具有更为独立的意义,由于它固有的形式特征,轻视了"形"的价值就失去了艺术语言的特性,但是如果只重视“形似”也必然走向自然主义的摹仿。

甲骨文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我们称之为“意”或“心”,故有“写意”,“写心”,“写情”诸说。

从表面上看,甲骨文似乎是喜欢造型求形似,但这并不是摄取的某一物、某一形、某一条,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

从主观的“意”到自然的“形”,相感相融而获得类物之神的“意象”,是甲骨文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

“尚意重形”、“应物象形”是注重作为视觉艺术语言的特性,不谈“形”无法从甲骨文的本体上去认识甲骨造型的原则。

甲骨文之“形”在遵循“写意”“写心”“写情”等主观精神的同时,“形”则是最具体的东西,其中包含着一定的技术性成份,因为体现造型、表达“意象”如果不是借助线条这些具体的造型手段,形象是无以显现的,正是由于这些具体的造型手段-“线”;而形成甲骨文形式的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