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汇编)
(一)Lovett分级法(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护理管理工具肌力分级的评估量表简介、评定项目、标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护理管理工具肌力分级的评估量表简介、评定项目、标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量表简介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目前临床常用肌力六级分法来作为肌力评定的标准,该分法对所有人群均适用,且使用简单,易于记忆,适合临床护理工作者使用。
评定项目和标准
检査时令病人做肢体伸屈运动,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量病人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
肌力的记录釆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运动。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能拮抗阻力运动,但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5级:正常肌力。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称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
性瘫痪(轻瘫)。
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③交叉性偏瘫: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徒手肌力评定表1
日期:2017年月日髋关节活动度及徒手肌力评价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主治大夫诊断徒手肌力评定量表Daniels和worthingham Kendall MRC0(零) 0 0 没有肌肉的收缩T(微弱) 5% 1 有肌肉的收缩,但没有关节的活动P(差)20% 2 有关节的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F(尚可)50% 3 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重力G(较好)80% 4 有关节的活动,且可抵抗阻力和重力N(正常)100% 5 有关节的活动,且能够抵抗最大的阻力和重力髋关节活动度表示法:中立位0°法①前曲 0°~90° 0°~125°屈膝时②后伸 0°~15°③外展 0°~45°④内收 0°~20°⑤外旋 0°~45°⑥内旋 0°~45°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关节活动度表示法,是以肢体中立位为0°~计算,简称中立位法0°法。
原则上人体关节都以解剖学肢位作为0°位,测量肩关节水平屈伸活动时,以外展90°位作为0°位。
角度的记录是以中立位为起始点0°,按该肢体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运动平面的两个相反方向记录其活动的角度。
一般将起始点0°写在这两个角度的中间。
例如肘关节的中立(0°)位为上臂与前臂成一条直线,正常屈曲可达145°,伸展可达5°,记录为145°~0°~5°。
但是,如肘关节屈曲可达145,伸展差20,则屈伸范围记录为145°~20°~0°,关节强直时,只用两个数字记录,即强直体位的角度和中立位0°。
例如,肘关节强直在屈肘50~位时,则记录为50°~0°。
处于不易精确测量的部位,可以测量各骨的相对移动长度来表示其活动范围。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 【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
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右
部位
左
日期
颈前屈肌群
颈后伸肌群
躯干伸肌
躯干屈肌
屈肘肌群
伸肘肌群
前臂旋前肌
前臂旋后肌
腕屈肌群
腕伸肌群
手屈肌群
手伸肌群
酸内收肌群
髅外展肌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骼腰肌
屈膝肌群
伸膝肌群
屈踝肌群
伸踝肌群
其它
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肌张力轻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放松
「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RoM的后5%均呈现最小阻力
∏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容易的移动
山级肌张力严重升高,被动运动困难
IV级强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强直状态而不能动
肌张力、肌力评定
• 由于肌肉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协同作用, 因此,临床上所指的姿势张力是指身体 不同部位表现出来的整体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一)肌张力分类
• 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 ROM内均
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
十分困难。
(五)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 致肌张力的变化外,肌腱的挛缩、关节 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结果。
• 肌张力的检查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 体位下进行,让被测试者尽量放松。
高或降低的感觉。
• 高张力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低张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
的肌肉张力。
•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
地交替出现。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 正常静息水平,分为痉挛和强直。
(1)痉挛(spasm) (2)强直(rigidity)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活动,同时,抗较小阻力时关节能
完成部分范围活动(ROM<50% =。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ROM>50%)。
4+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活动范围(ROM<50% =。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大部分活动范围(ROM>5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最大活动范围(ROM100%)。
肌力评定量表
(一)Lovett分级法(二)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1)重力因素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首先应采用重力检查(垂直向上抗重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主动收缩);若能完成,则进一步观察其抗阻收缩情况和所完成的抗阻收缩水平能否与正常的同名肌(或肌群)相等;若不能完成,则采用消除重力影响后(以借助吊带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完成或改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式)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收缩;若消除重力影响仍不能完成,则通过目测或触诊的方式感受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收缩。
MMT 徒手肌力评定量表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MMT 徒手肌力评定量表
姓名:赵雷性别:男年龄:45 科室:门诊病案号:
徒手肌力检查评定标准:
0级:无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无关节运动。
2—级:消除重力后能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2级:消除重力后能完成全范围活动。
2+级:抗重力,完成小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
3+级: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运动末期能抗较小阻力。
4—级: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4级:抗部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
4+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小范围活动。
5—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
5级:抗充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即正常肌力。
签名:日期:。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
(新编)肌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量表是由美国运动生物医学工程学会(AHA)研制的一种评估运动能力的工具,用于评定肌力及其相关指标。
该量表通过身体肌肉的收缩以及恢复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与活动的能力来评估运动能力。
本量表的目的在于测量人体肌肉系统中肌力及其相关指标的大小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以提供分析运动能力的手段。
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主要是指上肢和下肢的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以及肌肉的肌腱的总称统称为肌肉。
在人体上肢与下肢运动器官中,运动细胞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成;另一类是神经肌肉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生长因子组成;运动细胞还能分泌很多代谢产物如脂肪胺、多巴胺、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合成代谢物。
上述神经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收缩作用和放松作用,并最终导致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运动能力的变化。
1、受试者本量表所测量的肌肉包括上肢和下肢,包括肌纤维、肌腱、肌肉血管、筋膜、肌腱连接部位和肌腱部分,其中肌腱连接部位指各肌纤维在受试者躯干长度内所占比例。
肌腱连接部位分为股四头肌(腓肠肌纤维)和股外侧肌(半腱肌)和股内侧肌(半腱肌);肌腱连接部位;肌肉血管连接部位为肌腱连接部位。
肌肉连接部位的肌力称为肌耐力(Sensitive Runged Engineering),分为屈肌收缩力和伸肌伸展力。
肌耐力是肌肉肌腱膜及肌腱与肌肉筋膜之间能量和活动能力对肌力所产生影响的总称。
肌耐力是人体肌力中最重要的一项。
其水平越高则肌力越强;水平越低则肌力越弱。
肌耐力指不通过任何运动所获得的力,由肌原点向周围扩散出的所有身体功能与活动能力。
肌耐力强则肌力强的人更有可能从事劳动生产。
因此,肌耐力在人类运动能力中所起着重要作用。
2、受试者正坐,两腿自然分开约为180度,使试者身体平直。
坐在长凳上,两腿伸直,受试者的两腿膝盖向内打开约30度,保持身体平稳。
试者双肩自然下垂,背部自然贴于长凳面;双手交叉于胸前,肘部略向外打开些;头尽量向后仰直。
MMT 手部肌力评估量表
MMT 手部肌力评估量表简介手部肌力评估量表(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手部肌肉力量和功能的方法。
该量表可以通过测试不同手部肌肉群的力量来评估患者的肌力状况,从而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和参考。
评估过程MMT 手部肌力评估量表采用了一系列动作和力量测试来评估手部肌肉群的力量。
下面是评估过程的基本步骤:1. Volar wrist flexion(掌侧腕屈曲):测试患者掌侧腕屈曲力量。
2. Dorsal wrist extension(背侧腕伸展):测试患者背侧腕伸展力量。
3. Thumb abduction(拇指展张):测试患者拇指展张力量。
4. Finger flexion(手指屈曲):测试患者手指屈曲力量。
5. Finger extension(手指伸展):测试患者手指伸展力量。
评分标准评估过程中,使用了一个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分标准是根据肌肉力量的程度将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5级:正常肌力,病程无力。
- 4级:肌力稍弱,抗阻可达正常。
- 3级:肌力减弱,抗阻可不完全。
- 2级:活动起始时即有肌力,但不能抵抗外来阻力。
- 1级:只能波动一点,无肌肉收缩。
- 0级:无肌力反应。
应用范围MMT 手部肌力评估量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康复领域。
它可以用于评估手部肌肉力量的丧失、康复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肌肉力量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结论MMT 手部肌力评估量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手部肌肉力量的方法。
它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客观的肌力评估数据,并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熟悉评估过程和评分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康复评定几种评定量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布氏分期)
分期
运动特点
上肢
手
下肢
1
无随意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2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源自的随意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5
肌张力逐渐恢复
有分离精细运动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肩前屈30-90度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时肩可外展90度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顶。
可做球状和圆柱
状抓握,手指同
时伸展,但不能
单独伸展。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髋;伸膝下,踝可背屈。
6
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所有抓握均能完
成,但速度和准
确性比健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内外翻。
4.感觉功能评定
分类
检查方法
浅感觉
温觉、触觉、痛觉、压觉
深感觉(本体感觉)
位置觉:令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移动并停止在某种位置上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位置。
两点辨别觉:令患者闭目,采用棉签等物体沿所检查区域长轴刺激两点皮肤,患者回答感觉到“1点’’或“2点。
图形觉:患者闭目,用棉签等物品在其皮肤上写数字或画图形,让患者患者说出所画内容。
实体觉:患者闭目触摸真实物体,说出其大小,形状等。
5.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是一种用于评定肌肉力量的工具,常用于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中。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肌力评定量表——肌力评定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也被称为MRC评
分量表:
MRC评分量表将肌力等级分为六个等级,从0级到5级,分
别表示从完全无力到正常肌力。
具体等级及其解释如下:
0级:无能力,无肌动作表现。
1级:可见肌动作,但无肌力,即能产生肌肉收缩,但无能力
移动相关肢体。
2级:能够移动肢体,但无法抵抗重力。
3级:能够抵抗重力,但无法抵抗阻力。
4级:能抵抗阻力,但力量等级不足标准。
5级:正常肌力,能够抵抗全阻力。
通过对患者在不同动作中的肌力表现进行评定,可以确定其肌力的程度和功能水平,从而为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肌力评定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并结合其他康复评估工具和临床观察来综合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Lovett分级法是一种常用的肌力评估方法。
它使用1到5的数字来描述肌肉的能力水平,其中5级表示能够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4级表示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3级表示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2级表示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1级表示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Lovett分级法的评定标准依据重力因素和肌肉收缩迹象来确定肌肉的能力水平。
百分数分级法是另一种肌力评估方法,它根据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来将肌力从0到100%加以分级。
在评定时还考虑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MRC分级法是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考虑在内,以更准确地评估肌力水平。
如果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可以在该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以上三种肌力评估方法都是通过对肌肉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级来评估肌力的。
这些方法的评定标准都基于重力因素和肌肉收缩迹象。
其中Lovett分级法和MRC分级法是常用的方法,百分数分级法则较少使用。
脑卒中)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则应结合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评定。
2)评定者应具备较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能够正确地定位和评定所涉及的肌肉和关节。
3)评定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施力,以免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4)评定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评定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并获得其理解和配合。
同时,应尽量避免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等不良反应。
5)评定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患者的病历一同保存,以便于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6)评定结果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1)不同病因引起的肌力变化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评定肌力时需要考虑病因因素。
例如脑瘫和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力变化不同,因此在评定时需要注意反射活动和肌肉协同运动的变化。
肌力评定
足印分析法则为定量检查,测量参数有步行速度、步频、步角、步宽、跨步长、步长等。这种测评方法有许多优点。
足印法步态分析的优点
快速测试只要2-3分钟即可完成,测量与记录也只需10分钟即可;
费用低廉,所需设施简单,只要留下足印的地方即可作为步道使用,所用工具秒表、直尺、量角器一般地方均可购买;
定量客观。
平衡评定————方法
主观评定
观察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客观((实验室))评定
简易评测法
评估表法(量表)
平衡测试仪检测法
客观(实验室)评定
简易评测法
Romberg氏检查法
单腿直立检查法(OLST)
评估表法(量表)
Berg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innetti量表(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
肌力评定————适应症
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肌萎缩: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源性肌无力: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正常人群: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站起-走”计时测试(The Timed“Up & Go”Test)
平衡测试仪检测法
平衡测试仪检测法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 SOT运动协调性测试Movement Coordination Test MCT适应性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重心移动稳定控制测试Limit of Stability, LOS重心移动节律控制测试RhythmicWeight Shift, RWS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6(1)(共4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康复评定常用量目录一.肌力评定二.肌张力评定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四.平衡功能的评定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3.Berg平衡量表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5.MAS平衡功能测试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1.协调功能分级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4.平衡功能分级六.步态分析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5.异常步态汇总七.感觉功能评定八.神经反射发育评定九.心功能评定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十.肺功能评定十一.肌电图检查十二.认知功能评定1.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3.焦虑自评量表(SAS)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十三.ADL能力评定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活动指数十四.生活质量评定1.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30(SA-SIP30)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十五.脊髓损伤评定1.感觉损伤的评定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十六.偏瘫运动功能评定1.Brunnstrom评定2.偏瘫手功能评定评定十七.神经损伤评定昏迷量表2.韦氏记忆量表线段划消测验二等分线段十八.压疮的评定1.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一.肌力评定1.Lovett肌力评定标准.分级名称评级标准0 零未触及肌肉收缩1 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2 差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 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 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5 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分级评估标准5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5- 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4+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4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4-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3+ 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3 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3-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2+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50%2 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2- 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 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 不能触及肌肉收缩二.肌张力评定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四.平衡功能的评定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总分5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Lovett分级法
(二)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三)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
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评定标准的依据
(1)重力因素
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
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
(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首先应采用重力检查(垂直向上抗重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主动收
缩);若能完成,则进一步观察其抗阻收缩情况和所完成的抗阻收缩水平能否
与正常的同名肌(或肌群)相等;若不能完成,则采用消除重力影响后(以借
助吊带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完成或改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式)完成全
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收缩;若消除重力影响仍不能完成,则通过目测或触诊的
方式感受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收缩。
(8)记录评定结果
记录方法
(1)肌力按0~5级(或以此为基础加“+“号或”-“)记录。
(2)若所测部位存在被动运动受限时,应记录可动范围的角度,然后再记录该活动范围时的肌力级别,如肘关节被动运动限制在90°时,其可动范围为0°~90°,评定肌力为3级时,应记录为0°~90°/3级。
除此之外,对存在的疼痛或肌肉
收缩启动位置受限等因素也应有所记录。
(3)若同时存在有痉挛,可加“S“或”SS”(S—spasticity);若存有痉挛,可加“C”或“CC”(C—contracture),以示存在痉挛或挛缩等情况。
(4)深部肌肉1级和0级情况有时难以辨别,可加用“?”表示。
(5)全面的徒手肌力评定可采用表格方式依上述记录方法逐一记录
注意事项
(1)使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
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
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
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
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
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2)评定规范化:在评定过程中,应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对近端关节进行良好的固定,以防止代偿运动及其他干扰因素。
评定者在重
力检查、抗阻检查、肌肉收缩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中应注意操作的正确性,以
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应正确记录评定结果。
(3)避免疼痛:在评定过程中患者不应出现疼痛感,尤其是在抗阻检查采用制动试验时,阻力应徐徐增加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和疼痛迹象,一旦发生,应立
即中止继续增加阻力。
(4)避免疲劳:必要时可采用筛选试验。
例如患者肢体被动地有评定者置于某一可进行正常肌力评定而不必考虑重力的体位时,患者能抗阻力保持体位,则可快
速作出5级或4级的判定,反之则采用4级以下的标准评定。
此外,结合两侧肢体的评定也可作为筛选方法。
(5)注意结合其他功能评定:肌力情况与肌肉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密不可分,因此,在徒手肌力评定前应对所测肌肉(或肌群)的萎缩、肥大情况及两侧同名肌
(或肌群)的对称情况也应有大致的评定。
此外,定量分级粗略,较难排除评定者主观误差等因素,故要求在徒手肌力评定的同时应配合其他功能评定,如评定前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必要的步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