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物抒情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5年第08期

【写作目标】

理解什么叫借物抒情法,并学会用借物抒情法构思写作。

【写作指导】

借物抒情指的是描绘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方面,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然这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来却字字都包含着真切动人的情感。如秦牧的《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一文中,作者首先抓住仙人掌的特点,热情地抒发了对仙人掌的赞颂之情;紧接着,作者又对它的坚忍性格、抗旱耐瘠、顽强拒害等方面一一进行描写;文末抒发情感。原来,作者所借之物是仙人掌,所抒之情则是对解放军战士品德情操的高度赞扬。

具体来说,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写作:

一、在寻常“物”中挖掘新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学习中所接触的对象往往都是常见的;但是,生活恰恰就是如此,越是平常的东西,就越容易被人忽略,从而丧失了表达情感的最好依托。其实,只要细致地观察事物,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又何尝不能折射我们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呢?

二、在寻常“物”中萃取精髓

借助平常的“物”抒发感情,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用一份厚重的情感承托起一个值得珍视的“物”,并自然而然地从中萃取需要表达的情感。用托物抒情法写作时,同学们需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

三、处理好寻常“物”与所表达情意的关系

写作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深浅、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水到渠成。既然描写的目的在于抒情,那么,在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

【学生习作】

吊兰颂

邓宇轩

一株吊兰,占据着窗台一角,静静地生长着。它每日迎朝阳而起,伴星辰而眠。它朝饮晨露,午享阳光,夜枕星辰,默默酝酿着自己。绿得浓密的茎叶十分茂盛,柔韧的枝条伸展得婀娜多姿,若不留心,就很容易把它当成一株杂草。终于,它开花了。

几朵花苞垂在枝梢间,宛若闭月羞花的少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似乎还能看到它眼带矇眬的笑意。偶尔有几朵禁不住对外界的好奇,绽开了花瓣,探出了花蕊。几天里,花骨朵儿陆续展现了青春的容颜。它们藏匿在枝梢间,绽得天真,又不免羞涩。清风拂过,花瓣与花蕊都轻轻摇曳,应和着窗外啁啾的鸟声,丰姿绰约。它们是那样小,如月桂般三朵两朵簇拥着,远远望去星星点点,点缀着悬垂的绿叶。它又那样白,令人联想起纯洁、懵懂的少女白皙的皮肤。

我陶醉于这吊兰的美,它热情又不张扬,清纯而不做作,渺小却不自秽。阳光下,我轻轻触碰着,抚摸着它。它美丽,却又不争芳斗艳。它默默吐露着醉人的芬芳,为人们带来惬意。它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美丽的,让我更舍不得采撷一枝了。

我更钦佩吊兰了。我似乎闻见了它们弥漫在空气里的清香,给这一方狭小的空间添上一分生气,一分淡雅。我突然想起了那些默默奋斗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他们无私奉献,不争名逐利,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殚精竭虑。他们正如这吊兰一般,平凡而伟大。

【指导教师:陈篪】

点评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首先抓住吊兰的特点,赞扬了吊兰的美丽;接着,又对它热情、无私等方面进行描写;结尾点题,抒发感情,原来作者赞扬的是无私奉献的老师。

【素材链接】

三四月的时光里,你只看见千朵万朵的黄花攒足了劲在田野里肆意地开着。你没有看到它们以种子的物态钻入地下时,如何隐忍着春寒,默默地蠕动,抱着咬定大地的信念,在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把春天一毫米一毫米、一厘米一厘米地抬高。

那举向天空的黄色拳头,肯定握着一种誓言。你肯定想不到,那足金的花瓣是来自地下的一双双深沉的眼睛,深情地守望着天空,与大地厮守在一起,风来雨去,寒来暑往,书写一种无言的静美;那纤细的花蕊是无邪的胸怀里迸发出的一束束光芒;甚至那翠绿的叶片是种子在风中遥寄给天空、蜂蝶、鸟雀的一方洁净手帕。

你拿着相机对准它们,由衷地感慨,瞬间按下快门,企图定格这份无言的美。你做出好看的姿态,想与大地上美好的事物产生关联。它们就那样自我地站着,不为你忽长忽短的镜头所动,不为你过于热情的颂词所动,它们并没有向你献媚,依然挺直腰杆,保持着仰望天空的姿态。这多像一个思想者远离喧嚣尘世,在安静地思考啊。

——马国福《作为草根的油菜花》

人间第一枝,当数柳。

我找一洁净的瓶子,把这枝柳插进去,我的书房里,便都摇荡着春的好意了。闭着眼,我也能感觉到,那河边的嫩黄与新绿,该如何堆积成烟。

烟?这真是个好字眼。是谁最先想出用“烟”来形容春柳的呢?我觉得,再没有一个字,比“烟”更能配春柳的了。这个时候的柳,也轻,也软,不胜风,真的就如丝丝淡烟,袅娜多姿。杜甫有诗云:“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柳烟缭绕,城楼掩映其中,这春色不用看,单单想想,也诱人得很了。而郑思肖有诗句:“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我觉得更富情趣。这里的柳烟,堆砌出繁茂之势,却不显笨重,有的只是浓酽,不饮也醉。是让站着看的人眼睛先醉了,如何分得清扬帆远去的船只啊,它分明已和眼前的春色融为一体了。

——丁立梅《人间第一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