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与白血病耐药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谷胱甘肽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科学 2021,51(01): 113-118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网络首发时间:2020-12-04 D O I:10.16656/j.issn. 1673-4696.2021.0015 中图分类号:S85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696(2021 )01-0113-06寄生虫谷胱甘肽转移酶的研究进展李爽,刘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由多基因编码、具有多种功能的超基因家族 酶,是细胞内转运的“通用”栽体蛋白。
哺乳动物的GST可调控细胞增殖和死亡信号通路,具有参与运输、新陈 代谢和生理反应等的能力。
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寄生虫的GST参与虫体的生命活动。
综述了有关寄生虫GST 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寄生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功能;药物靶点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parasitesLI Shuang,LIU Qun*(National A nimal Protozoa Laborator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hirm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iiraa)Abstrac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is a supergene fami ly enzyme encoded by a supergene family which has multiple functions. They were thought to be 'all-purpose' carrier proteins involved in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Mammalian GST reg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eath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s involved in transportation,metabolism,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ST of various parasit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versified life activities of parasites. This review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about GST on parasites and provides in- sight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parasite;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function;drug target*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Qun,E-mail :**************.cn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主要分为3个家族:胞质GST、线粒体G S T和微粒 体GST,其中胞质型G ST是其最大的家族。
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滕蔓;罗俊;王秋霞;王丽;张改平【摘要】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s) against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were prepared in the present work.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GST and the cell fusion was performed by standard method. The hybridom secreting antibodies were subcloned three times by limiting dilution. Two hybridomas, which were named as4B7-E4 or 4B7-F4 and secreted McAbs against GST, were picked out by indirect ELISA. The ELISA antibody titers of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and ascite of 4B7-E4 and 4B7-F4 were 1:4 000 or 1:3 000, and 1:3 x 106 or 1:2 x 106 respectively. Western-blot showed that these. McAbs can specifically react with GST and re-combinant GST.%以纯化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标签蛋白(GST)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NSO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用纯化的GST经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亚克隆,最终获得2株抗GST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B7-F4和4B7-F4.间接ELISA检测4B7-E4、4B7-F4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4000、1∶3000,腹水效价分别为1∶3×106和1∶2×106.Western-blot结果表明,这两株单抗均可以特异性地识别GST蛋白和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GST;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作者】滕蔓;罗俊;王秋霞;王丽;张改平【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使用基因融合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可以生产大量可溶的、能正确折叠、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因而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欢迎,其中谷胱甘肽 S2 转移酶(GST)融合系统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已广泛用于外源基因的融合表达[1]。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牟红梅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33)009
【摘要】@@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GSTs)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同工酶,在保护机体免受毒性物质和致癌剂损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STs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为胞浆型、胞膜型、线粒体酶和白细胞三烯合成酶等4型,前者又分为GST-α、μ、π、θ、δ等,其中GST-π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普遍存在于胎盘、肺、肾、乳腺、前列腺等正常组织中,且与组织分化有关.随着对GST-π研究的深入及对GST-π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提高,GST-π作为肿瘤标志物和肿瘤耐药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现将GST-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095-1097)
【作者】牟红梅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胸苷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食管癌及其他肿瘤中的应用 [J], 李凤月;黄俊星;肖蔚
2.谷胱甘肽S-转移酶兀及其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J], 侯振江
3.胸苷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应用 [J], 闫海山
4.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J], 李玉华
5.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在肝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邢丽丽;赵家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常彬霞;貌盼勇【摘要】Drug metabol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cell detoxification, and two enzymes, i.e. phase I drug metabolism enzyme and phase Ⅱ drug metabolism enzyme, a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is an important phase Ⅱ drug metabolic enzyme, which, together with phase I drug metabolic enzyme, may catalyze drugs to form high water-soluble products. Therefore, GST may counteract the lesions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electrophilic substanc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igenisis. The genes coding proteins that have GST activity constitute a super family, and distribute in at least 7 chromosomes. GST possesses many functions, and it is traditionally held that GST may counteract the lesions caus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oxic compounds. Moreover, the over-expression of GST in tumor cells may mediate glutathione to bind on the substrates of anticancer drugs, accordingly leads to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质的损害,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GST的基因至少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构成了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具有GST活性的蛋白.GST有许多功能,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GST可发挥防御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损害的作用.另外,GST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介导谷胱甘肽结合至大量抗癌药物底物上,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7)008【总页数】5页(P838-842)【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抗药性,肿瘤【作者】常彬霞;貌盼勇【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非感染肝病诊疗中心;100039 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试验技术研究保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细胞解毒机制可对抗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的侵害,亦能对抗一些内源性物质(如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产物)的侵害,对维护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耐药的研究进展
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肺癌在我国男性肿瘤发病患者中占首位,在女性中位列第三[1]。
按照病理类型,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约占80%[2]。
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化疗仍然是NSCLC 治疗的主要手段。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机制的研究仍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肺癌的MDR 机制涉及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泵、酶介导的肿瘤细胞解毒和DNA 修复功能增强、凋亡调控基因异常、信号转导因子发挥抗凋亡机制等多种途径,这些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和蛋白都与诱发肿瘤细胞形成耐药表型相关[3,4]。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肺癌MDR 的机制研究及中药在逆转NSCLC 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ATP 结合盒转运体蛋白ATP 结合盒转运体(ATP-bingding cassette transport ,ABC 转运体)蛋白家族是一大类跨膜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
ABC 转运体利用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将底物(包括抗癌药物)从细胞内排出,使细胞内药物的浓度降低,在肿瘤细胞表现为耐药。
在ABC 转运蛋白家族中研究较多的是磷酸化糖蛋白(phosphorylated glycoprotein ,P-gp )、MDR 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 )、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 )等。
这些细胞膜药物转运蛋白均依赖ATP 供能发挥“药泵”作用,能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排出细胞外,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导致药物细胞毒作用减弱甚至丧失,降低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5]。
生物体内药物转运和代谢研究进展
生物体内药物转运和代谢研究进展药物在人体内经历药代动力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其中药物代谢的初始步骤是药物转运。
药物转运和代谢是维持药物在人体内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药物转运和代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药物转运药物在人体内不同细胞之间和不同器官之间相互转运。
细胞内的药物转运是由转运蛋白介导的,包括ABC转运蛋白、SLC转运蛋白和NTCP转运蛋白等。
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转运蛋白的表达量会受药物作用的影响,从而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ABC转运蛋白家族是一组重要的肝脏药物转运蛋白,包括P-糖蛋白、MRP2、BCRP等。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蛋白可能与抗癌药物耐药性有关。
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Paclitaxel)和多柔比星(Doxorubicin)是临床使用的常见药物,但患者往往会发展出耐药性。
最近的研究表明,抗肿瘤药物通过激活ABC转运蛋白而导致耐药性。
此外,ABC转运蛋白也参与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因此阻止这些蛋白的功能可能会有助于治疗疼痛。
SLC转运蛋白家族是另一组重要的药物转运蛋白,其中包括药物转运直接参与的载体蛋白和通过药物作用影响其表达的调节蛋白。
临床上一些药物是通过影响SLC转运蛋白的功能而发挥药效的。
例如,伊马替尼(Imatinib)是靶向治疗白血病的一种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蛋白而发挥药效。
最新研究发现,伊马替尼可以通过调节SLC22A1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来影响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上述研究表明药物转运蛋白是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针对这些蛋白的调控,可以实现药代动力学的优化,改善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利用代谢酶将药物转化为更易于排出的代谢物的过程。
葡萄糖受体激动剂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合成来调节血糖水平。
最近的研究表明,Metformin是通过激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代谢途径而发挥药效的。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
意义
段秀方;刘亚平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29
【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期及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 例NHL 患者进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检测.结果中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组间谷胱甘肽转化酶差异有显著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阳性,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GST-π是预测NHL 分期、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段秀方;刘亚平
【作者单位】753000,石嘴山,宁夏煤炭总医院病理科;宁夏回族自治区解放军陆军第五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及意义 [J], 杨敏;陈琦
2.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郭西文;朱树干
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1)和MAPK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宋旭;王蓉;肖锋;张圣熙;龚敏;王秀玲;张耘;黄锦阳
4.卵巢肿瘤中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贾平;王磊;
卢运萍;马丁
5.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马冬岩;马骧;尹宗柱;张良和;金惠善;佐藤清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癌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中外医疗2008NO.18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几种癌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叶会呈文惠玲(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 P)是多药耐药(MDR)形成机制之一,其主要参与细胞内外多种复合物的转运;调整细胞内物质的分布;作为转运泵参与物质转运在多种癌症中都有表达,现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多药耐药急性白血病大肠癌肺癌【中图分类号】R7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c)-0034-01自Biedle发现M DR现象以来,国内外对MDR进行了广泛、深入实验与临床研究[1],现将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几种癌症的研究作一综述。
1MRP简介MD R是指细胞可耐受结构、功能及杀伤机制不同的多种药物的致死量,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耐受,即可以同时对多种药物产生耐受,而MRP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表明,MRP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内外多种复合物的转运;调整细胞内物质的分布;作为转运泵参与物质转运。
M RP蛋白家族由9个成员组成(M RP1,M RP2,MRP3,MRP4,MRP5,M RP6,M RP7,M RP8,MRP9)[2]。
2急性白血病MRP的表达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相当复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过度表达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机制。
近年发现的M RP1,作为经典耐药途径的补充,其耐药机制与药物的囊泡转运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作为一种血管新生的正性调控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增殖,在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黄彬涛等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 ST-P)、多药耐药(MD R)高表达、肺耐药相关蛋白(L RP)的表达,结果提示耐药蛋白表达时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3,4]。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角色
谷胱甘肽转移酶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角色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酶,其具有催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各种亲电性物质结合的能力。
因此,GST可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和代谢过程,例如调节氧化还原状态、解毒代谢产物、维持免疫稳态等。
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GST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GST参与了植物对多种化学物质的解毒作用。
许多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严重的危害,而GST可以通过将这些有害物质与谷胱甘肽还原成无毒物质进行解毒。
例如,在植物受到除草剂禾草灵(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的胁迫时,GST的活性会显著增强,进而降低禾草灵的毒性,保护植物免受其伤害。
另一方面,GST也介导了植物的抗氧化应答。
氧化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导致许多有害氧自由基的释放和累积,对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损伤。
然而,GST可以与氧自由基结合,形成稳定的产物,并且能通过调节各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减轻氧化胁迫带来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盐胁迫的情况下,GST可以与过氧化氢进行结合,减轻ROS的毒性,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除此之外,GST也参与了植物的信号转导和细胞壁合成等过程,总体上显现出了对植物逆境适应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GST特异性和功能也存在差异,这对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策略选择和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谷胱甘肽转移酶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可以通过解毒作用和抗氧化应答等机制,降低环境污染物和氧化自由基对植物的损伤,保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GST在植物逆境生存中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生物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该酶主要作用在细胞内,参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许多关键反应,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
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抗氧化、解毒、细胞保护等多种作用。
首先,在抗氧化方面,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转移底物中的谷胱甘肽,帮助清除自由基和有害代谢产物,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
自由基是细胞内的危险分子,会导致细胞损伤和生物体老化,而谷胱甘肽
s-转移酶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减少氧化损伤,维护细胞健康。
其次,在解毒方面,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结合有毒底物,将其转化为水溶性代谢产物,从而使其更容易被排泄。
这种解毒作用对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毒素对生物体的损害。
此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还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在脂质代谢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以通过调节脂
质代谢途径,维持细胞内脂质平衡,有助于维持细胞健康。
在氨基酸代谢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和转运,有助于碱基的合成和蛋白质
的合成,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酶类。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多样且重要,与细胞代谢和生物体内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
通
过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胞内代谢的调控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还需深入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细胞信号转导、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揭示其更多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潜力。
EGFR 及耐药表型 GST-π、P-gp、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inginearlylifeanddevelopmentofasthmaandallergy:across-sec-tionalsurvey[J].Lancet,2001,358(9928):1129-l133.[15]CananiRB,DiCostanzoM.Gutmicrobiotaaspotentialtherapeutictargetforthetreatmentofcow'smilkallergy[J].Nutrients,2013,5(3):651-662.[16]vanderAaLB,HeymansHS,vanAalderenWM,etal.Probioticsandprebioticsinatopicdermatitis:reviewofthetheoreticalback-groundandclinicalevidence[J].PediatrAllergyImmunol,2010,21(2Pt2):355-367.[17]RoesslerA,ForsstenSD,GleiM,etal.Theeffectofprobioticsonfaecalmicrobiotaandgenotoxicactivityoffaecalwaterinpatientswithatopicdermatitis: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study[J].ClinNutr,2012,31(1):222-229.(收稿日期:2014-01-15)EGFR及耐药表型GST-π、P-gp、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祁秀敏,张熔熔,吕 慧(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摘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耐药表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0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GFR和GST-π、P-gp、Topo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GST-π、P-gp及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s an n . erc r ea i n wi it p t o o y a d 5 y a u v v lr t s we e g n r ly a ay e . s ls t i i g Th i o r lt t h s o a h 1 g n e r s r ia a e r e e a l n l z d Re u t o h
大肠 癌 组 织 中 G T一7 P g s 【 — p和 To oI 的 表 达 。 对 其 组 织 病 理 改 变 和 5年 生存 率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结 、 p I
果 在 高 、 中分 化 及 低 分 化 大肠 癌 组 织 中 , T一7阳 性 率 分 别 为 5 . % 、6 2 和 9 . ; o oI Gs 【 6 3 6. 2 6 T p I阳 性 率 为 2. V 、2 3 和 6 . , —g 5 0 0 3. 67 P p阳性 率 为 3. % 、0 0 和 7 . V 。GS 75 5. % 4 10 T一 7和 T p I 达 【 o oI表 在 高 、 分 化 两 组 间及 中 、 分化 两组 间 均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差 异 ( 低 低 P< 0 0 ) P—g .1 , p表 达 均 有 显 著 差 异 ( P < 0 0 ) 而 在 不 同的 年龄 、 别 、 k ’ .5。 性 Du eS分期 及 有 无淋 巴 结 和远 处转 移 中 , s G T一7 P PTo oI 的 【 —g 、 p I 、
维普资讯
齐齐 哈 尔 医 学 院学 报 2 0 第 2 0 7年 8卷 第 3 期
・
29 ・ 6
GS T~兀 P p及 To oI 在 大 肠 癌 中的表 达 、 —g p I 及 其 多药 耐药 的 临床 研 究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白血病亚型,其特点是在骨髓中存在大量五类细胞系发育不良的幼稚髓系细胞,其中早幼粒细胞是最为突出的。
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由于AML的恶性程度和对治疗的抵抗性,治愈率仍然较低。
在过去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验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出现。
基因突变指向个性化治疗AML患者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其中核心染色体变异往往与白血病的发生和进展有直接关系。
这些基因突变的多样性使得针对AML的治疗方法难以统一,需要个性化治疗。
如今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单一化疗向增强化疗和靶向治疗转变。
在2017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研究者报告了针对一种叫做IDH1突变的蛋白的靶向药物IVAG(AG-120)的临床研究,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某些AML患者,并且副作用较小。
另外,有研究表明,针对P53突变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治疗方案。
这些靶向药物的出现为A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CAR-T细胞疗法的进展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细胞疗法是近年来白血病治疗的热门话题。
它通过将人体自身的T细胞改造成携带特定受体的细胞,完成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近期,在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已经被证实对治疗B细胞性白血病的有效性。
而针对AML的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也在进展中。
研究者证明通过针对CD33抗原的CAR-T 细胞,可以有效杀灭AML细胞,并且这种治疗方式比传统化疗方式更为有效。
因此,针对AML的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治疗AML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针对AML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免疫细胞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抗体治疗,目前代表性的药物有抗CD33抗体疗法、利用人造抗体来激活自然免疫细胞以杀灭肿瘤细胞。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
综述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安徽省肿瘤医院桂留中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常使化疗最终失败。
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DR只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而对其他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如抗代谢药类;MDR 则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产生抗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MDR的表现十分复杂,既可有原发性(天然性)耐药,也可有诱导性(获得性)耐药;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耐药之分。
由于MDR给化疗带来了困难,近年人们对其产生的机制以及试图寻找逆转剂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文简介MDR产生的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MDR产生的机制1.1膜糖蛋白介导的机制1.1.1 P-gp与MDR 1976年Ling等首先在抗秋水仙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上发现了一种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因其相对分子量为170kd,又称P-170。
[1]。
P-gp主要分布在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中,在人类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肾上腺、肺脏、胃肠、胰腺等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骨髓中表达较低。
P-gp属于ATP结合盒家族的转运因子,其生理功能为在ATP供能下将细胞内的毒性产物泵出细胞,对组织细胞起保护作用。
P-gp由mdr1基因编码产生。
人类mdr1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区一带一亚带(7q21.1)。
1986年,Gros将编码P-gp的mdr1cDNA直接转染敏感细胞后,转染细胞表现出完全的MDR表型,从而提供了P-gp能够导致多药耐药的有力证据。
现已证明,许多肿瘤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均与P-gp过量表达有关。
P-gp随mdr1基因扩增而增加。
P-gp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因而具有多种药物泵出功能,不过其底物多为天然性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紫杉醇类和鬼臼毒素类等。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检测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检测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生物体的多功能解毒酶系,也是昆虫及螨类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抗生的重要因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参与许多内外源有毒物质的代谢,并可转运一些重要的亲脂性化合物,具有修复氧化破坏的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功能。
GSTs催化各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巯基共价结合,使亲电化合物变为亲水物质,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泄,达到将体内各种潜在或具备毒性的物质降解并排出体外的目的。
因此,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保护细胞以抵御氧化侵害及氧化压力中起重要的作用。
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生化法,结合相应的酶类的试剂盒,可高效、精准的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变化。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ASA-GSH循环类的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生化法测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参数(中英文)
3. 图片
4. 原始数据
5.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信息。
耐药相关因子(Pgp、GSTπ和MT)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5・ 9 6
中 国 肿 瘤 临 床
22 第 9 第 期 0 年 2 8 0 卷
左 右肝胆汁 。 U 管 引 流 的并 发 症 及 其 预 防 和 处 理 : )肝 实 质 1
生 。治 疗 上 除 全 身 应 用 抗 生 素 控 制 感 染 外 ,应 将 U 管 两 端 重 新 开 放 成 外 引 流 ,并 用 抗 生 素 盐 水 冲洗 U
3 U管 腹 壁 出 口处 皮 肤 溃 烂 及 疼 痛 由于 胆 汁 和 肠 ) 液 沿 U管 外 渗 至 腹 壁 , 化 液 的化 学 作 用 可 引 起 腹 消 壁局部 皮肤 溃烂及 疼痛 。早 期应 加强 伤 口护理 、 换 药 , 可 用 氧 化 锌 软 膏 保 护 伤 口 ; 皮 肤 溃 烂 经 久 不 并 若
3 刘浔阳, 立荣, 沈 刘 絮 , . 形 管 和 气 囊 U 形 管 在 胆 道 疾 患 中 等U 的 应 用 . 用 外 科 杂 志 .9 9.09 :1 实 1 8 1 ()5 6
4 高 文 虎 . 道 内 、 引 流 在 梗 阻 性 黄 疸 的 应 用 . 西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胆 外 山
7 1份 术 前 未 经 放 化 疗 的 肺 癌 手 术 或 活 检 标 本 。 年 龄 3 ~ 9岁 ( 位 年 龄 6 37 中 0岁 ) 男 5 ; 3例 , 女
1 8例 。 据 WHO 组 织 病 理 学 分 型 , 癌 2 根 腺 5例 ( 中一
高分 化 1 6例 , 分 化 9例 ) 鳞 癌 2 低 , 6例 ( 一 分 化 中 高 1 4例 ,低 分 化 1 2例 ) ,腺 鳞 癌 4例 ,小 细 胞 癌 1 6
管。 ) 5 U管 堵 塞 U管 作 为 一 种 姑 息性 胆 道 引 流 术 .
细胞色素P450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生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 M1)、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 T1)基因多态性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88例ALL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CYP1A1 MSP1多态、GST M1和GST T1等基因的多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LL组的CYP1A1基因MSP1多态纯合子突变型(C型)的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携带C型的个体患ALL的危险度比杂合子突变型(B型)与野生型(A型)个体的高(OR=1.97,95% CI:1.06~3.64)。ALL组中单一的GST M1或GST T1缺失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携带CYPlAl C型和GST M1、GST T1缺失型的联合基因型个体患ALL的风险增加(OR=2.20, 95% CI:1.15~4.22)。结论CYP1A1基因MSP1多态C型与ALL的易感性可能有关;单一的GST M1或GST T1缺失型与ALL易感性可能无关。同时携带CYP1A1 C型和GST M1、GST T1缺失基因型可能是ALL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基因细胞色素P450 CYP1A1谷胱甘肽转移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metabolic enzymes polymorphism of cytochrome P4501A1 (CYP1A1)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M1, T1 genotyp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ALL and 120 healthy individuals participated in this case-control study. A PCR-RFLP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 and frequencies of the genotypes of CYP1A1 MSP1 and GST M1, T1. Results Compared homozygous mutation (type C) of CYP1A1 gene (MSP1 polymorphisms) between group ALL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he individuals with homozygous mutation (type C) enhanced the risk of ALL than those with heterozygote (type B) and wild type (type A) (OR=1.97, 95% CI:1.06~3.64). The frequencies of null genotype of GST M1 or GST T1 deletion in group ALL were almost the same a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ll genotype of GST M1, T1 enhanced the risk of ALL (OR=2.20, 95% CI:1.15~4.22).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of ALL. Homozygous mutation of CYP1A1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ull genotypes of GST M1, T1 might serve as a risk factor to the etiology of ALL.
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及其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
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及其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及其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研究植物作为静止生物体,在其生命周期内常常受到各种胁迫的影响,其中包括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主要来源于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因素,如盐度、干旱、寒冷和热等。
不同的胁迫条件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遭受到破坏,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为了适应和抵御这些非生物胁迫因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酶类。
它们参与植物内源性非生物物质(如有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和外源性胁迫物质(如化学农药)的代谢和解毒过程。
GST通过转移胱氨酸残基上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到各种底物上,从而降解这些有害物质并使其排出体外。
研究发现,GST在植物的耐逆性和胁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家族可分为多个亚类,其中最主要的包括phi、tau、theta和zeta等亚类。
每个亚类GST在植物中的分布位置和功能略有不同。
例如,phi亚类GST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参与一氧化氮(NO)和内源性植物激素茉莉酮(jasmonate,JA)的代谢;tau亚类GST 主要分布在胞间液和细胞质中,参与抗氧化和解毒反应;theta亚类GST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调控等等。
这些亚类GST在植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不同植物物种和不同胁迫条件下GST的表达模式和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温度胁迫为例,研究表明植物谷胱甘肽转移酶能够调节植物对高温的反应。
在高温条件下,植物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
过多的ROS会损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
研究发现,tau亚类GST在高温胁迫下得到显著上调,并表现出高活性和高耐受性。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黄家淼;文国义;郭萍;于世远;赵晓晏【期刊名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1994(16)2【摘要】从人体胎盘分离纯化GST-π并建立血清GST-π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
检测了73例正常人及193例消化道良、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患者血清GST-π含量。
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食道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显著升高(P<0.01~0.0001),阳性率分别为90.6%、90.0%、68.4%、66.6%和57.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总的阳性率为79.6%,特异性95.4%。
提示血清GST-π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特别是原发性肝癌,是一项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肝肿瘤;胃肿瘤【作者】黄家淼;文国义;郭萍;于世远;赵晓晏【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04【相关文献】1.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J], 黄家淼;文国义2.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肺耐药相关蛋白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肝母细胞瘤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J], 李长春;金先庆;王珊;章均;郭春宝3.P-糖蛋白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钟良清4.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ELISA及用于肝癌的诊断 [J], 林峰;陈惠黎5.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邢惠清;郭山春;田玉旺;曹希贤;张胜兰;李春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istance.肋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并产生
耐药以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 抗肿瘤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 常见方式,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MDR 的产生是多种基因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Scagliottiu’根据 细胞内药物的作用靶点将多药耐药性大体归纳为4类:① 经典的多药耐药(classicalMDR),其耐药性由P糖蛋白(Pgly—
GSTs分为GSTa、c吼、G胁、GST0、GSTa5种,每种之间又可
根据个别氮基酸的微小差别分为不同亚型,如GSTPl、GST
MI、GST
差异决定了G汛基因表达的水平。G弧蛋白是由两个分
子量为22500的多肽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一种二 聚体蛋白,其等电点Pl为4 5。由209个氨基酸构成。目前
且不同途径介导的耐药机制不完全相同。G弧作为一种
新的肿瘤标志酶已从蛋白水平深入到基因结构和调控的分 子水平坶’,GSTrc表达的调节机制主要在转录及转录后的 水平上,细胞特异性的GSTmnRNA降解率的差异决定了 GSTn基因表达的水平u…。此外,检查GSTn的表达情况 可提供一项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有用指标n1’12】。 它在肿瘤易感性、耐药性以及与其他癌基因、激素受体关
系方面的研究都有一些可喜的进展。对检测G弧基因及
其表达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并引入更敏感的技术如PCR等, 对GSTTr与其他众多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关系已进行更深 入的研究。目前研究认为,GST—S水平升高有利于解毒 化疗药,烷化剂及铂类药物均可通过这一途径解毒。体内 外研究均证明肿瘤细胞可有GST活性升高,参与MDR形
重耐药的A&RMCF 7细胞株中,P170和GSI'=都过度表达;
于对照组(P<0.01);AL患者细胞内GST活力与骨髓中原 始及幼稚细胞百分数有一定相关性(r=0.30,P<0.05)。 初治组AL患者细胞内GSY活力明显高于化疗后缓解(ca) 组(P<0.01),化疗后难治复发组患者细胞内GST活力又 明显上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1),进一步阐明了AL 患者细胞内GST活力增高与临床疗效及骨髓原始及幼稚 细胞增殖有关;同时检测AL患者GST活力与LRP表达对
倍。G姗是恶性肿瘤中升高最显著与化疗耐药关系最为
密切的GST同工酶。GST同工酶是细胞抗损伤抗癌变的重 要解毒系统,不仅可作为肿瘤转化的生化指标,而且表达水 平的改变可能与化疗耐药有关幢1。其中GSTn与白血病细
胞耐药和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最为密切,G弧的高表达是获
得性耐药的一种标志¨J。
2
GSTTr参与耐药的机理
3
成。Ⅸme等¨"研究发现阿霉素耐药性特点之一为G锨
活性和含量增加,细胞内GST降低或缺乏可增强阿霉素 等药物的细胞毒活性。Bafist等u41发现,GSTs的活性在Ad. rRMCF7(具有多重耐药表型的抗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 细胞中提高了45倍,这种提高与GSTrt同工酶密切相关。 Nakagawa等Ⅲ’将GSTn的cDNA通过表达载体转染到CHras 癌基因转化的P1223细胞系中,成功地构建了两个转染细 胞系RGNl和RGN2,细胞毒性研究表明,RGNl和RGN2对 阿霉素和利尿剂耐受,单对烷化剂类的顺铂,苯丁酸氮芥和 苯丙氮酸芥以及电离辐射则是敏感的。这就为GSTrt在肿
1
Gm活性中心的结构尚未确定,一般认为G姗具有GSH
结合位点和一个亲电子物质结合位点,第47位的半胱氨酸
和第162位的组氨酸可能是G嘶活性部位的关键残基。 c弧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转运亲脂性化合
物、清除细胞毒性产物、细胞间粘连等,参与烷化剂、脂质过 氧化物.DNA氢过氧化物以及细胞毒物质的自由基的解毒 过程。GSr属代谢解毒酶系,主要催化谷胱甘肽(GSH)和 亲电性物质之间的反应,许多化疗药物均为亲电性物质, GST也可催化GSH结合化疗药物对其进行代谢解毒。谷 胱甘肽解毒途径酶谷胱甘肽(GSH)是体内重要活性物质, 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独或与GSH一起参与许多环境毒素 的代谢、解毒,在耐药中起一定作用,GSH合成酶、降解酶通 过调节GSH含量也与MDR有关。GST=是人体内一种Ⅱ相 代谢酶,其对肿瘤的耐药作用主要由其解毒功能引起,作用 机制为:①催化谷胱苷肽(Gsl{)与亲电子药物如各种烷化 剂结合,增加其水溶性,加速其排泄而使药效减低;②清除 葸环类药物等产生的自由基,减轻药物自由基对细胞的损
中图分类号:1t73—3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8lO(2009)Ol一0059—04
谷胱甘肽S转移酶(G田)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Ⅱ相 代谢酶家族,在人体肿瘤中活性及数量不一,根据氨基酸顺 序的同源性、酶底物的特异性及抗原性,将细胞浆中的
反式作用元件,发现它对于维持CSTrt妁最佳宾动活性是 必需的。此外,内含子及转录产物的3’端序梦4对Csh的表 达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GSTn表达的调节机制主要在转 录及转录后的水平上,细胞特异性的GSTnmRNA降解率的
药(atypical MDR),耐药性由拓扑异构酶II(topoisomerase 11, Top01/)的表达改变而引起。④肺抗药性相关蛋白介导的 多药耐药(1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Era,),耐药性由肺
感,因而认为凋亡参与了白血病的肋R的机制。白血病
细胞耐药的机制是复杂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耐药。
coprotein,P一印)介导。②非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non
PglycoproteinMDR)。耐药性由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multi.
dr峨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MRP)介导。③非典型的多药耐
程序化死亡的道路,在白血病细胞系(硒62,HL60,CEM,
RFH等)和临床研究中,对药物的敏感性取决于培养中产 生凋亡的数目,如细胞自发凋亡的比例较高,则对药物敏
还原性GSH可抑制三氧化二砷的活性。Gm是含量最丰
富的GST同工酶,其含量是其GST同工酶的数倍乃至数十
C嘶起始区
中有4个转录调节区,包括主要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位的一 个“TATA”box,两个转录调节蛋白SPI识别顺序和一个转录 激活因子APl识别顺序。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GS肤mRNA含有一个编码210个氨基酸,长630个核苷酸的 开放阅读框架,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分别有6和78个 核苷酸,有4621个碱基包括5‘端的1200个碱基和3‘旁侧 区的200个碱基。有人研究了GSTn转录起始位点3’端的
Gm的结构、生物学特性与耐药
GST最初是从人胎盘中分离出的酸性谷胱甘肽S转移
酶,分为a,tt、0、兀及膜结合微粒5种类型,以后发现人类肿 瘤细胞的GST主要是GSTx。目前对GEm了解较为清楚,
C姗在胞膜、胞浆均可见,并广泛分布于人正常组织,以泌
尿系统、呼吸道、消化道表达水平最高,乳腺组织相对较低, 这与其在机体内的解毒作用及毒性物质的排出是一致的。
GSTn是主要的改变之一。G弧是GST的几种同工酶中表
达最高的一种,不仅可做为肿瘤转化的标志,而且能催化谷 胱甘肽(CSH)与亲电性物质如抗癌药物相结合,将抗癌药 物摊出细胞,使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代谢和运输能力增 强,从而使肿瘤产生耐药性。其表达高低与肿瘤耐药呈正 比,主要机制为:①催化GSH与亲电性物质(烷化剂、葸环 类抗癌药物及疏水分子)结合,使其更有极性而从尿液中排 出或代谢为无毒性的醇类物质;②因GSH结构是MRP泵的 底物,所以CsI'药物外排泵作用。了解GSTTt参与耐药的 关系。研究耐药性机理、指导化疗及逆转耐药性均有一定价 值。
M4等。细胞质GST均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其活性
部分含有谷胱苷肽结合点(G点)和底物结合点(H点)。其 中同工酶a、7c、肛及0在体内含量较丰富。人群中并非每个 个体都含有这五种同工酶,不同的GST表型是由其基因多 态性决定的。已经证明GST基因家族中GsrITI、GSTPI、 GSTMI基因位点有多态性。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GSTtt、CS珊、GST0这3类同工酶3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以 及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等领域,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s)作 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正引起人们关注,用于一些肿瘤的 早期诊断及为肿瘤的化疗提供指导,研究表明GST在体内 表达水平的高低决定细胞对一些有毒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的 关键因素…。本文就GST一兀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GSTTr在恶性血液病方面的临床研究
瘤细胞对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也说
万方数据
2009年i月第1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61
明Gm的这种作用对药物是有选择的。Black等¨引将编
码人GSTx和GSTQ同工酶B182的CDNA分别转染到酵母 中,发现对阿霉素的耐受分别提高23—10倍和30一16倍, 而对苯丁酸氮芥则提高20—52倍和20一80倍,而且发现 转染的GSTBlB2CDNA的量与苯丁酸氮芥的耐受成直线关 系。多重耐药基因蛋白P170与GSTn过度表达关系,在多
万方数据
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族医药杂志
白血病细胞耐药是白血病治疗中的一大障碍,是白血 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细胞耐药分为三类:第 一类为内在耐药性,主要是细胞自发基因突变而造成的;第 二类为原药耐药性,是肿瘤细胞克服某一药物所破坏的代 谢途径而对该药产生耐药性。但一般对结构不同、作用机 理不同的药物不产生耐药,即无交叉耐药;第三类为多药耐 药性,是最受关注的一种细胞耐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2009年1月第1期
化学治疗目前仍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它可使 60%一80%的初发患者获得缓解,生存期得以延长,但多数 患者终因复发后治疗失败而死亡,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白血病细胞的耐药性。目前认 为,自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与其细胞凋亡受抑有关。白血 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障碍,也 是白血病化疗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耐药可以是原发性耐 药,也可以由化疗药物诱发所致。目前认为白血病耐药由 多种机制¨J。包括:①膜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泵机制,主 要有P糖蛋白(Pglycoprotein,P—so)、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