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巢琦 14策划摘要:中国武侠电影源于中国的武术文化,并且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思想相融合。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样式,武侠电影将中国的武侠文化推向了世界,这其中,武侠电影所体现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含义功不可没。
关键词:武侠电影文化背景文化内容武侠电影对中国人而言,就如同超级英雄对美国人,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
而中国武侠电影更是把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一、与学派思想的结合武侠电影所宣扬的武侠文化以各式侠客为主角,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①。
而武侠文化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革新,不断地与学派思想相结合。
各个学派的思想核心为武侠文化提供了思想道义上的指导。
电影《太极张三丰》就是一部融入了道家文化的武侠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香港武侠电影。
电影中的“球,浑然圆通”“水,遇强则强”“不倒翁,镇定自若!”向人们传递着道家文化“以阴阳相抱、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思想②。
而李安的《卧虎藏龙》中,周润发与章章子怡的对手戏的台词也无不体现着深厚的道家文化思想。
而这种大道无言,天人合一正是侠客们所追求的,也是道家武侠电影的想让观众们感受到的。
二、武侠的中国美景①百度百科.武侠(武侠文化)[EB/OL]. /subview/14947/5044383.htm#1, 2016–10–17/2016–12–27.②槡独摇.武侠片与中国传统文化[EB/OL]./view/c144b6c7da38376baf1fae35.html?re=view, 2013–04–15/2016–12–27.不得不说,中国的武侠电影都是和美景相融合的。
辽阔的大漠、陡峭的崖壁、柔美的江南水乡、葱郁隐逸的森林,这些大自然的苍茫、艰险、秀美与空旷的意境之美都通过电影体现出来。
张纪中版的《天龙八部》就表现了九寨沟的旖旎风光,《新龙门客栈》更是表现了西北大漠的粗犷苍茫,还有《英雄》的山林的空旷等等,中国的武侠电影光是大自然的壮丽山河就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更何况还与侠客的武打场景相结合,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更是让人折服③。
中国电影的特点
中国电影的特点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但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还要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
因此,电影就其本身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都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这就使得中国电影理论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历史。
这一传统和历史有以下3个特点:①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上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使中国的电影理论不是发展成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学,而是形成一种和批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b] ②中国人伦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
[b]这使中国电影理论相对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并且不是停留于抽象的载道功能,而是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
并具体演化为对电影和时代、电影和社会、电影和人民、电影和政治等一系列关系的研究。
③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在对电影基本结构的研究上侧重于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镜头水平的研究。
剧作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
正是在这一水平上,中国传统的电影理论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戏”。
这一概念强调电影的戏剧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戏”的手段。
影戏虽是一种独立的兴行物,然而从表现的艺术看来,无论如何总是戏剧.中国早期的电影通大都过影片故事对作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郑正秋的“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优伶者,社会教育之良师”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的声明,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
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
认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
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结构、冲突、高潮、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调和”、“流畅”。
和情节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种“扶助”的成分。
中国电影的乡土与民俗
中国电影的乡土与民俗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可以展现社会现实,又可以呈现人类情感和精神追求。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经常以乡土与民俗为主题,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乡土与民俗的角度,探讨中国电影的独特之处。
一、中国乡土电影的特点中国电影中的乡土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明显。
电影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可以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不同地域的差异和特色。
例如,电影《卧底巨星》展示了四川的美丽风光和川剧文化,让观众对四川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人物塑造中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他们的形象、语言、行为等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武侠人物,他们的身份、行为方式都与中国古代武侠文化息息相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3. 故事情节中国乡土电影的故事经常围绕当地的乡村生活展开,包括农业、农民工、村庄传统节日等。
电影《活着》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几十年来的变迁,通过农村的乡土生活展示了中国农民的艰辛和坚韧。
二、乡土与民俗在中国电影中的表现方式中国电影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乡土与民俗的内涵,使观众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 颜色与服饰电影中的服饰和色彩常常与当地民俗有关。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中国北方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身穿的大红灯笼图案的衣服来传达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2. 建筑和景观中国乡土电影中的场景常常是乡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和风景,通过对建筑和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的美丽和特色。
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桃花林、《卧底巨星》中的四川乡村等场景,都体现了中国乡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3. 习俗与传统节日中国乡土电影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和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电影《人间·喜剧》通过对中国农村春节期间的全民欢庆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闹与喜庆。
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
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几年,在国产动画电影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造型特征。
这些造型特征是由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所决定的,本文将对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进行浅析。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国产动画电影在造型上更注重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
国产动画电影中常常出现的中国古代宫殿、庭院,以及袍袖飘动的武士等等。
这些元素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价值观。
国产动画电影通常在角色设定上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主要角色外,国产动画电影还会塑造一些看似次要但个性鲜明的角色,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这些角色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外貌特征,比如大眼睛、长耳朵、圆胖身材等等,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角色的设计也反映了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提升,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标志之一。
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上也追求更加真实、细腻和细节化。
通过进一步改进动画制作技术,国产动画电影在角色的面部表情、动作和细节上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能力。
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角色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也受到国际动画电影的影响。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已经开始引入国际化的元素和风格,使得国产动画电影更加具有全球视野和观众的吸引力。
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了日本动画电影的风格,采用了更加夸张的角色表现和背景设计等。
这种国际化的影响使得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角色设定的丰富多样、真实细腻的呈现以及国际化的影响所决定的。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将更加好看和精彩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和建构方式。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影像表达、人物塑造和意境表达四个方面,探讨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首先,中国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在思想的展示。
相较于西方电影注重线性叙事和剧情冲突的发展,中国电影更加注重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和情节的渲染。
在中国电影中,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尤为重要。
例如,在《活着》这部电影中,通过对一个农民命运的追逐,深刻展现了生活的苦难与对爱和亲情的追求,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其次,中国电影注重影像表达,通过摄影、美术设计等手段为电影赋予独特的美感。
中国文化强调“意境”,追求虚实结合、质朴而又富有内涵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电影中,常常能够看到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影像元素,比如用雾气弥漫、水槛倒映、山水交融等手法,将情感和意境融入影像之中。
这些虚实相生、意象丰富的影像语言,使中国电影在视觉上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第三,中国电影人物塑造注重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展示。
中国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徒关系等社会纽带,这种关系也常常是中国电影中人物命运和情感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展示,中国电影表达了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例如,在《红高粱》这部电影中,男主角的命运与他所处的家族、乡村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展现了独裁时代下人性的曲折与困境。
最后,中国电影通过意境表达追求对人生哲理和情感世界的思考。
中国文化渊源悠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也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中国电影注重意境的营造,在情节之外,通过影像的美感和诗意的表达,探寻人生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卧虎藏龙》这部电影通过武侠的世界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使观众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可以总结为叙事手法注重情感和内在思想的展示、影像表达追求虚实结合和意境的塑造、人物塑造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展示、意境表达追求对人生哲理和情感世界的思考。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进步趋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息壮大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中国类型电影正在经历一次崭新的进步阶段。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和进步趋势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奇特的文化基因。
起首,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之一是重视情感和人际干系的呈现。
中国文化重视人情味,重视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
因此,在中国类型电影中,屡屡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感情冲突,强调家庭和社会中的人际干系。
这些电影剧情紧密盘绕着人物心里的冲突与转变展开,通过描绘角色的情感丰富性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次,中国类型电影重视叙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类型电影中的故事背景屡屡选取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或当代社会现象等,以呈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既可以是历史传奇,如《红高粱》和《霸王别姬》,也可以是现实题材,如《煎饼侠》和《后来的我们》。
中国类型电影通过对中国故事的深度开掘和创新表达,为观众呈现奇特而又具有共鸣力的影像世界。
中国类型电影的进步趋势也在持续演变中。
起首,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的类型电影正逐渐崭露头角。
过去,中国电影在制作水平上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如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崛起,技术手段的不息提升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中国类型电影在题材多样化的趋势下愈发丰富。
传统上,中国电影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爱情、喜剧和武侠等几个突出的领域,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电影纷纷涌现,如科幻、惊悚、犯罪等。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中国观众对类型电影的需求日益增长,也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作空间。
第三,中国电影市场重视国际化进步。
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中国的类型电影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息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被引进国际市场和海外观众喜爱。
为了迎合国际观众的需要,中国类型电影也在加大对全球视野和故事表达上的探究和开拓。
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
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国际影坛的重要一员。
它凭借着独特的题材、深刻的故事和精湛的艺术表演,成功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中国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多样化的表达手法和文化内涵,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
一、文化特质与电影创作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电影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文学艺术形式。
这使得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在艺术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电影将文化特质与现实题材相结合,探索着人性、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问题。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故事,更是通过电影镜头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情感。
二、艺术表达的题材多元化中国电影的题材多元化是其艺术表达中的重要特点。
它将中国的历史、现实以及社会问题融入到电影中,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丰富的生活图景。
一方面,中国电影通过历史题材的剧情,将观众带入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呈现出历史的底蕴与人性的曲折。
另一方面,现实题材的电影则忠实地呈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现象,使观众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触动。
三、艺术表达的电影语言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电影的美与真实。
电影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电影的镜头运用、剪辑技巧以及音乐等元素,使得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更为丰富多样。
通过镜头的运动与角度的变换,中国电影能够将情感和思想直观地传递给观众。
剪辑技巧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力,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配乐的选择与运用,能够进一步加强电影的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
四、艺术表达的国际影响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与影响。
中国电影通过其独有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引起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兴趣。
在国际电影节中,中国电影作品屡次获得奖项与好评。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国际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同时,中国电影也通过与国际电影大师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创新,提高电影的艺术表达水平,为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声誉。
祖国的电影艺术
祖国的电影艺术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祖国的电影艺术在华丽的画面、深刻的剧情、真实的人物形象中,展现出了中国的伟大和多样性。
一、祖国电影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电影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的电影还只是一种新兴艺术,但它很快在中国扎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中国电影产业历经了风雨飘摇,但从那时起,它早已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祖国电影艺术的发展与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最初的有声无声电影,到现在的数字技术与视觉特效的运用,中国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大量的优秀导演、演员、编剧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三、祖国电影艺术的特色和风格中国电影艺术拥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大量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展现着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从主旋律影片到文艺片,从动作片到喜剧片,中国电影艺术在呈现形式上多样而丰富。
同时,它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对中国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祖国电影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奖项,中国导演和演员也逐渐跻身国际舞台。
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故事,吸引着世界各地观众的眼球,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五、祖国电影艺术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祖国的电影艺术将继续蓬勃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日益完善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为电影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法的结合将会孕育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作品,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艺术在世界的地位。
六、结语祖国的电影艺术既是展示我们国家自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也是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
通过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祖国的电影艺术都犹如一面闪耀而鲜艳的旗帜,为我们树立了文化自信,唤起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电影的文化独特性
中国电影的文化独特性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电影的文化独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电影题材的特点、表达方式的独具一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在电影中的体现等。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电影题材的特点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电影涵盖了众多的题材类型,其中包括历史题材、故事片、文艺片、科幻片等多种类型。
历史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现,传播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了观众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
此外,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还呈现出对家庭、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许多经典作品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揭示了家庭关系、亲情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中国电影也通过故事的形式探讨了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职场竞争等,触动了观众的思考。
二、表达方式的独具一格中国电影在表达方式上追求独特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以展现出中国电影的独特性和魅力。
相比于西方电影,中国电影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内心的刻画。
通过对角色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展示,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
此外,中国电影还善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来丰富电影的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电影的独特基因之一,它赋予了中国电影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价值。
中国电影通过借鉴传统戏剧、诗词、书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打造出独具中国风格的电影语言,使观众在欣赏电影时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国文化元素的体现中国电影在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方面,不仅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是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元素在电影中的体现也是关键。
中国电影常常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来诠释电影中的主题和人物命运。
例如,《红楼梦》这部著名的文艺巨著,不仅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曾被多次搬上银幕。
通过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再现在电影中,中国电影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传达给观众。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类型电影不断涌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电影类型的多样性、风格的多元化以及主题的丰富性上。
本文将探讨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一:多元性和风格丰富多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类型电影逐渐走出了喜剧和警匪片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电影,如爱情片、历史剧、科幻片、动作片等。
这些电影类型多样化的态势使得观众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二:注重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刻画近年来,中国类型电影开始注重对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刻画,通过电影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许多电影作品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如电影《战狼》和《流浪地球》等。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三:从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转变中国电影的硬实力体现在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上,而软实力则主要表现在电影的创作上。
中国类型电影努力在创作层面上突破传统束缚,注重故事性、主题性和艺术性的体现,提高电影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这一趋势体现在《霸王别姬》和《芳华》等优秀作品中,它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人性,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新中国电影正处于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加紧迫。
因此,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中国文化的创新。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重新解读、对当代文化的把握,以及对未来文化的展望,中国类型电影有望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作品。
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二:关注社会话题与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电影提供了许多素材和创作主题。
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趋势之二是更加关注社会话题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探索社会问题,提高电影的思想性和观念性,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发展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发展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突破,而《大鱼海棠》则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水平,更在艺术风格和美学上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大鱼海棠》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美术的元素。
整部电影以浓厚的东方神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命、爱情和牺牲的故事。
电影中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梦幻色彩,剧中人物形象造型独特,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电影还采用了现代立体绘画和数码制作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增强了视觉效果。
《大鱼海棠》在美学上追求了一种艺术的完美表现。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制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比如电影中的水墨画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唯美的感觉。
而且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与画面相得益彰,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华美而虚幻的世界中,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大鱼海棠》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也与以往中国动画电影有所不同。
传统中国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以童话故事或民间传说为背景,而《大鱼海棠》则更加注重现实题材和人情味的表达。
电影中的主人公椿不再是传统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普通人,他面临着与生命和命运的抗争。
剧中的其他角色也都展现了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节。
《大鱼海棠》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成熟。
电影采用了最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使得画面逼真而细腻,让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这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得以与国际水平接轨,走向世界。
通过分析《大鱼海棠》这部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细腻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这种发展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创新和飞跃,也提升了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相信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发展会越来越多元化和成熟化,给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以红色经典电影为例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吸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把它们的精华细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并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体会电影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
电影的观众层次也非常广,不管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人生经历,男女老少,都是电影的观众,所以电影所带来影响也就特别大。
红色电影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反特为主题的电影。
在观看这些红色电影时,仿佛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重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对民族凝聚力和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红色经典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
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电影、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
洋溢着浓厚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红色经典:“‘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是指投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对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体验和表现。
在我国,对红色经典作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它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电影、戏剧、电影等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
这批经典作品的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弥漫于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血液中打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烙印。
”一、红色经典本身的通俗文学特质1.传奇式叙述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作品本身具有的通俗文学特质, 这种文学特质在当今文化消费语境中依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电影艺术的特征 中国电影艺术思想
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特质研究艺术风格是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表现协调统一、又具有独特标识性的艺术形态体现。
艺术风格未必为谁独占霸有,但确实是具体对象与他者区别或者联系的标示,而艺术风格的确就是一个民族、地域艺术创作成熟中必然带有的特征。
电影的艺术风格是一定时期影象表现中形成的普遍性特征标志,从题材集中性、影象语言表现特点、思想主题旨趣、情感抒发方式等方面形成相对一致的趣味,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风尚而别具一格。
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也的确在风格确立和变化上经历了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一、情感抒情的内在显现风格。
中国电影总体艺术风格属于阴柔抒情的偏爱特点,东方艺术精神的抒情性、情景交融性、教化传统性、造型写意性等构建出中国电影本土艺术的风格走向。
强调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在诸多方面显现出东方文化和传统的影响,是因为包括情感表达、叙事方法、风格格调表现、教育教化意识、悲剧喜剧的现实择取、人生伦理的有意识偏向、对现实的主观关注与潜意识疏离等等,都较为明显的显示东方文化的特征。
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情感表达方式呈现,因为艺术表现的核心是情感表达。
东方电影的情感表达曾最为真切的透露了与西方电影的区别,由此衍生的行为表现、表现手段以及集中到电影艺术风格上的别具一格。
中国电影从来就是东方传统文化和东方近代社会文化的影象呈现。
即便是现代电影艺术观念、技术手段已经大大不同于传统经典电影,但相当程度的中国电影依然还保留着传统的味道,包括注重内涵的文化传统,偏向意义表达的重心,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等等,使中国电影呈现独特风格形态。
总体而言,中国电影的东方文化独特风格偏于情感意味的静态韵味,凝聚在镜像的阴柔婉转的东方色彩中。
就风格呈现而言,注重内涵的文化传统使之不嗜张扬、更重内里的情感透露,镜头成为内心感受的具像物。
而且,偏向意义表达的重心,使电影更多不是过程的愉悦而是终极意义的铺展,好恶的价值尺度、好坏的鲜明是非是超越一切的显要目的,故事与人物都成为褒奖贬斥的情感倾向投注。
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
浅析国产动画电影的造型特征【摘要】随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其造型特征逐渐展现出独特之处。
在人物造型方面,倾向于突显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场景设计注重再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独特的中国式风情。
色彩运用方面多采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烘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动作表现则更注重传达情感,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风格融合特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感受。
这些造型特征为国产动画电影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国产动画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提供了契机。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造型特征、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色彩运用、动作表现、风格融合、国际化、发展、契机1. 引言1.1 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随着国内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产动画电影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关注。
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水平的提升、创作者的努力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赞誉。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受众口味的多元化,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也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势头,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风貌和独具特色的造型特征。
国产动画电影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动画产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了更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正文2.1 人物造型特征国产动画电影的人物造型特征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与传统的日本动画或美国动画不同,国产动画电影的人物造型在设计上更注重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特色。
人物造型通常会采用中国传统服饰或古代装饰品,如汉服、唐装等,让人物看起来更具有历史感和民族风情。
在人物脸部设计上,常常会融入中国特有的面相学理念,如五行相生相克等,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在人物身材比例的设计上,也会考虑到中国人的身体特征,如矮小、丰满等,以增强角色的亲和力和真实感。
浅析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
色l uu89WT-uυ98YT-uu8CB-υuσr-υυτιo81 DOCUment Serial number浅析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巢琦14策划摘要:中国武侠电影源于中国的武术文化,并且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思想相融合。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样式,武侠电影将中国的武侠文化推向了世界,这其中,武侠电影所体现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含义功不可没。
关键词:武侠电影文化背景文化内容武侠电影对中国人而言,就如同超级英雄对美国人,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
而中国武侠电影更是把这种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一、与学派思想的结合武侠电影所宣扬的武侠文化以各式侠客为主角,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为特点,刻画宣扬侠客精神I)O而武侠文化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革新,不断地与学派思想相结合。
各个学派的思想核心为武侠文化提供了思想道义上的指导。
电影《太极张三丰》就是一部融入了道家文化的武侠电影,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香港武侠电影。
电影中的“球,浑然圆通” “水,遇强则强”“不倒翁,镇定自若!”向人们传递着道家文化“以阴阳相抱、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思想②。
而李安的《卧虎藏龙》中,周润发与章章子怡的对手戏的台词也无不体现着深厚的道家文化思想。
而这种大道无言,天人合一正是侠客们所追求的,也是道家武侠电影的想让观众们感受到的。
二、武侠的中国美景①百度百科.武侠(武侠文化)[EB/0L]., 2016 -IO- 17/2016 - 12 - 27.②操独摇.武侠片与中国传统文化[EB/0L]., 2013・04・15/2016・12・27. 键。
而周润发与章子怡的竹林大战更是表现了飞檐走壁更高水准的一面,在加上导演李安用竹子摇摆不定的状态来描述人物的心理,影片的成功是必然的。
四、后期音乐为电影锦上添花武侠电影中,配乐对深化电影的视觉效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音乐成为了武侠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渲染打斗场面的紧张气氛,增强人们的听觉感受,更能树立人物的形象,向观众表达其他视听手段难以表达的情感色彩。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以红色经典电影为例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吸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把它们的精华细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并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体会电影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
电影的观众层次也非常广,不管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人生经历,男女老少,都是电影的观众,所以电影所带来影响也就特别大。
红色电影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反特为主题的电影。
在观看这些红色电影时,仿佛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重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对民族凝聚力和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红色经典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
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电影、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
洋溢着浓厚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红色经典:“‘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是指投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对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体验和表现。
在我国,对红色经典作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它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电影、戏剧、电影等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
这批经典作品的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弥漫于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血液中打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烙印。
”一、红色经典本身的通俗文学特质1.传奇式叙述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作品本身具有的通俗文学特质,这种文学特质在当今文化消费语境中依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电影的艺术思考
中国电影的艺术思考中国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情感内涵。
多年来,中国电影一直在不断发展,并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电影表达形式、艺术创作手法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艺术思考进行探讨。
一、电影表达形式电影作为一种视听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剪辑等手段,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具象化。
在中国电影中,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大银幕上的巨制史诗,也有小众电影中的艺术实验。
这些表达形式的选择与电影制作团队以及导演个人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
在中国电影中,经典的长镜头、特写镜头以及镜头的运动等手法被广泛运用,展现出电影独有的艺术魅力。
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艺术感的特写镜头,直观地表达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变化。
而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则充分利用了镜头运动与剪辑手法,将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呈现给观众,使电影更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二、艺术创作手法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手法也在不断演进。
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电影中,许多导演尝试以更加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例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采用了长镜头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的推移融为一体,呈现出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挣扎与抗争。
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则通过精致的布景、服装和色彩搭配,重现了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的华丽与典雅。
此外,中国电影中也出现了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声音。
这些电影注重表达个体经历与情感,自由度较高,形式多样。
他们通常采用低成本制作,通过电影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
例如,《香水》以其真实、触动人心的故事质地,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三、文化意义中国电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媒介,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中国电影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角落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关注当代社会及时政议题,展现出中国电影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切。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
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呈现五大特点特点一:大制作塑造主流电影特点二:类型片打造电影基础特点三:作者电影的商业化特点四:现实主义在夹缝中生长特点五:主旋律走向多样化这些主旋律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情节剧风格的主旋律影片。
其二,纪实风格的主旋律影片其三.类型化的主旋律影片。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透视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二、美国电影中体现出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三、美国电影中展现着广阔的文化包容性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
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可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借鉴了欧美电影的经验和成果。
这种情况在前期尤为显著。
它也必然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始终是同追求民族化和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电影观念与审美情趣的渗透和定型上。
故而,从20年代中国电影的总体创作情况来看,尽管也有少数影片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进步的思想意识,但大多数影片凸现了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往往是对好莱坞电影简单的借鉴和模仿,“美”化倾向十分严重。
二、前苏联电影文化的影响三、域外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影响总之,电影是一种国际性特别强的现代文艺样式,任何国家民族电影的发展,都需要不断从域外其他民族的电影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来丰富和完善自身,并使之有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创新,中国电影当然也不例外。
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但是,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斗争,而观众对象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必然要汲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中国电影的特点
试论电影的特点电影是什么?或者说如何看待电影?先来看看这两句话:“导演一部影片,就是绘制一幅图画和撰写一部协奏曲”,“电影的主要魅力在于现实的资料变成了它本身进行虚构的要素”。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电影: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一种艺术性的表演。
它也是一种美学、诗意或音乐的语言--它有句法和风格--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释读艺术、一种交流思想、传送意念、表达感情的手段。
它是一种表达方法,其功能与其他语言形式(文学、戏剧等)同样的广泛。
它十分严谨又极为特殊。
写一部影片,就是将一系列能够激发想象的要素组织起来,从美学、客观、主观或诗意的角度重现对世界的感受。
以上是对电影的概括的看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电影有其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反映出电影美学上的特殊要求。
电影的特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一)观众性首先,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化艺术。
一部影片可以翻印几十乃至几百部拷贝,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放映。
这种技术上的特点,使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艺术。
这一特性,意味着电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当代美国著名导演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曾导演著名故事影片《教父》和《现代启事录》)就曾说过:“电影不仅是花几个法郎就能看到的一场活动画面,它的意义要大得多。
它将越来越成为集体的意识,成为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1970年一位名叫欧文潘诺夫斯基的美国人,还曾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中这样说:“不论我们是否乐意,事实上电影在全世界超过60%的人口中间造成舆论,培养趣味,影响语言、服饰、行为甚至包括体貌等等方面,确实比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的影响力量要大得多。
假如法律禁止了一切严肃的抒情诗人、作曲家、画家、雕塑家的活动,那么公众中只会有一小部分人受到影响,而为之感到难过的人数则会更少一些。
可是,如果电影遭到禁止,社会后果就会是灾难性的了。
”其次,电影是直接诉诸视、听觉的国际性通俗艺术。
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
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突破,更是在艺术探索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中国电影人不断追寻新的表达方式,探索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潜力和可能性。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电影美学以及主题创作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
叙事手法是电影表达方式的基石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倾向于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以传达故事和情感为主。
然而,随着观众对多样化表达方式的需求增加,中国电影人开始尝试一些非传统的叙事手法。
例如,《后来的我们》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时间跨度的前后倒置,将观众引入一个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种创新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艺术价值,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除了叙事手法外,电影美学也是中国电影艺术探索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导演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手法,营造出了独特的电影美感。
例如,《卧虎藏龙》中的华丽武打场景和精致的画面设计,不仅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也让电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此外,《一一》的镜头运用和《山河故人》的黑白色调等,都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对于美学探索的努力。
在主题创作方面,中国电影同样在不断寻找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为中国电影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饮食男女》以饮食为切入点,讲述了家族和爱情的故事,融入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底蕴。
《芳华》通过一群女兵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动荡年代中的坚韧和拼搏。
这些主题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传递了对于人性、情感以及价值观的思考。
综上所述,中国电影在艺术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通过叙事手法的创新、电影美学的独特表达和主题创作的深入思考,中国电影通过艺术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力和艺术价值。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之路将会更加广阔,不断为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和感动。
(851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艺术特色——以红色经典电影为例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吸取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把它们的精华细胞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并且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体会电影故事带给我们的深刻意义。
电影的观众层次也非常广,不管什么年龄,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人生经历,男女老少,都是电影的观众,所以电影所带来影响也就特别大。
红色电影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以真实历史事实为基础而创作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反特为主题的电影。
在观看这些红色电影时,仿佛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让我们重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让我们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对民族凝聚力和对党的先进性教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红色经典是指建国初期以革命故事为背景、反映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文学作品、剧目或影视作品。
红色经典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媒介手段和艺术样式,包括电影、广播、戏剧、影视、绘画、音乐等等其中。
洋溢着浓厚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红色经典电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红色经典:“‘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经典’是指投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功底,对丰富广阔的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地体验和表现。
在我国,对红色经典作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它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电影、戏剧、电影等作品,代表作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岩》、《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等。
这批经典作品的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弥漫于作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他们的血液中打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深刻烙印。
”一、红色经典本身的通俗文学特质1.传奇式叙述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类作品本身具有的通俗文学特质,这种文学特质在当今文化消费语境中依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不难发现,传奇式叙述是很多红色经典作品共有的一种通俗文学特质,这也是这类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经久不衰的一个内在原因。
在红色经典作品中,一般都讲述了带有传奇色彩的完整故事,塑造了传奇式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反映我军与敌人正面交锋的革命斗争故事,也有反映地下工作者波澜起伏的人生传奇,前者如《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日》等;后者如《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城春秋》、《青春之歌》等。
这些传奇式叙述作品不仅塑造了各种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形象,而且在作品市场化过程中通过媒介传播,使传奇式英雄人物及其精神更成为普通大众所追慕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林海雪原》讲述了一支解放军小分队深入东北林海雪原进行剿匪的曲折经历,他们克服了重重艰险,歼灭了多于自己数十倍的凶狠敌人,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令人神往的传奇色彩。
作品尤其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如神机妙算、胆识超人的年轻指导员少剑波,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大智大勇制服顽匪的杨子荣,武艺高强、能够纵跃几丈宽山涧的栾超家,以及各显神通的小分队战士等等,而作品中的蘑菇老人、棒槌公公等更像是神话传说中专助好人的神仙,加上灵芝姑娘和李鲤鸟的传说,整部作品充满了一种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理想而美好的气质。
《红岩》塑造了一批在监狱的险恶环境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革命者象。
以江姐为例,她几乎成为所有深陷绝境而藐视困难、具有非凡毅力和崇高信念的革命者典型;而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华子良,这一人物的出现足以凸显地下斗争的残酷性和传奇性,凸显出人物坚韧的革命意志和精神风貌;至于双枪老太婆,更是作者有意渲染和烘托的一个革命传奇式人物……与《红岩》一样, 同是描写地下工作者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也基本上是由一系列传奇故事组成:年轻的韩燕来刺杀鬼子龟山是传奇,杨晓东策反伪军团长关敬陶是传奇,他从戒备森严的监狱中成功越狱也是传奇等等。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的传奇式叙述方式恰恰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2.复仇模式中国传统的侠义电影大都通过人物之间复杂的恩怨情仇,以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复仇”是中国通俗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母题。
红色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侠义电影中的复仇模式进行了艺术借鉴,可以说复仇怒火的点燃是革命激情获得的起点,也是绝大部分红色经典作品叙述的起点。
《红旗谱》开头就描述了英雄之父朱老巩为护卫铭记着四十八村村民公共财产的古钟,决心要与地主冯兰池决一死战、但最终抱恨而终的场景,而发誓要为父亲报仇的虎子则被迫远走他乡;《林海雪原》开篇就写了 血债:土匪血洗杉岚站,对干部和百姓进行疯狂的虐杀,激起了解放军战士的剿匪斗志;《保卫延安》开头写了国民党要包围延安,在紧急关头,中共中央为保存有生力量采取主动放弃的策略,战士们忍痛撤离圣地延安,为日后的复仇埋下了伏笔;《红日》是以沈振新军队在涟水吃了国民党七十四师的亏开场的,从军长到士兵都无法接受这种耻辱,决心报仇……红色经典作品以复仇为情感动力,运用复仇模式勾勒出一幅幅革命战争情景,使电影一开头便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应当说,复仇本身是人类精神的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其根源在于人类具有自卫的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红色经典中的复仇虽然具有人类报复的本能意味,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大大超越了人类本能意识的遮蔽性,而具有了时代和阶级革命的社会意义。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个进步阶级对趋于覆灭的旧阶级的反抗和改造,是一种历史的驱动和必然。
所以,在现实中革命战争的爆发未必全为仇恨使然,故红色经典作品毕竟不同于中国传统侠义电影,作品中的复仇模式只不过是作者叙述故事的一种手法,是为整部作品作相应的铺垫。
例如《旗谱》多年后携妻儿回乡的朱老忠并没有遵循中国传统侠义电影中 父仇子报的叙述原则,他的复仇行为被延宕与推迟,他已经认识到更深远的东西,把希望寄托在后辈人的身上。
电影还通过运涛、江涛、大贵等人的革命斗争把传统意义上的复仇转变为政治斗争,进而上升到革命意识形态的高度。
3.世俗日常生活图景红色经典作品不但对革命战争进行了描写,塑造了诸多传奇式英雄人物,而且对日常风俗、生活以及环境也进行了一定的描写。
笔者以为,作品本身的世俗生活图景,也是近些年走向市场并受到观众喜爱的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
《红旗谱》的独特之处是其日常生活描写,即革命叙事的日常性。
电影所塑造的理想农民形象——朱老忠, 虽带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但回乡后的他并未超出现实生活常态,而是带领妻儿建屋种地,过起了日常的世俗生活。
另外, 电影还对饮食、环境和人伦情感等诸多日常生活图景进行了描绘,对冀中的文化风俗作了生动形象的展示。
其它红色经典作品如《山乡巨变》、《三家巷》等,对日常生活以及风俗的描写同样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日常农村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息;柳青的《创业史》则对陕西渭南文化风俗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如对郭世富新屋架梁礼仪的描写以及对王二直杠葬仪的描写等等。
当然,红色经典对世俗日常生活图景的描写不单单为了展现平面的生活情趣和民俗风情,而是为了凸显某种特定的斗争氛围和文化场景,但这也说明红色经典作品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它有世俗生活的融贯其中,客观上具有文学大众化的品格。
这样的作品让人读起来才不致隔膜和疏离。
4.爱情模式毋庸讳言, 红色经典作品的爱情缺失在很长时间里是人们批评的一个焦点,也是它自身存在的一个盲点和误区。
只是,这种批评有时又有了绝对化和扩大化的倾向。
事实上,在红色经典作品中还是不乏爱情内容的,只不过这种描写在当时情境下受到了人为的压抑和排挤,是以别样的形状和模式表现出来。
刘金曾评论电影《红日》,“在爱情描写上, 作者是大胆的, 细腻的, 给整部电影增添不少鲜妍的色彩和动人的力量”。
电影实际描绘了众多的爱情纠葛:如沈振新和黎青之间的爱情、姚月琴和胡克之间的爱情、杨军和阿菊之间的爱情、梁波和华静之间的爱情等,但总体而言,他们之间的爱情大都是比较含蓄的,这也与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不无关联。
所以,红色经典作品虽以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为主题,但在这些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令人神往的纯洁、朴素的爱情。
二、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价值一部作品能否称得上是经典,历来都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巨大争议,因此时间性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任何经典的产生都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通过历史的积淀与考验,大浪淘沙、千锤百炼、真金闪烁,穿越历史长河发挥持久的影响力,最终成为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和精华、文明的象征。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经典,同时任何主流文化都是经典的诠释者和捍卫者。
红色经典作为一种与中国革命密不可分的电影类型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文化背景,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机制、叙事方式和社会功能。
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代里反复锤炼出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成为人们的“阅读记忆”和“完美范例”,而且也经过长期的积淀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进而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如《董存瑞》、《霓虹灯下的哨兵》、《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等作品不但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更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精神理想和追求,培养了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英雄主义情结。
红色经典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功能,但却以独到的视角、传奇的手法、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像李向阳、杨子荣、洪常青、吴琼花、王成兄妹、潘冬子、江姐等等性格独特、饱满,体现了机智、勇敢、沉着、忠诚、舍生取义等令人赞赏和敬佩的品质。
这种品质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属于时代,属于集体,属于全民族的。
三、红色经典电影对当代青年人生观的塑造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当代青年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
红色经典对青年人生观的塑造作用有以下几点:1. 红色经典有助于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红色经典能激发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它不同于以往红色电影所弘扬的爱国热情。
在以往的红色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像刘胡兰、董存瑞式的英雄,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中国的未来。
在革命年代中国需要这样的英雄人物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在建国初期也需要这样的英雄人物让后人得知胜利来知不易,激励人们为建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奋斗拼搏。
2. 红色经典有助于增强青年的集体主义意识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却可以创造无限可能,集体集中了个体的优势,使集体的功能最大化。
当代青年群体朝气蓬勃,有思想、有个性、富于表现力,但在参与各类社团或社会活动时往往容易特立独行,缺乏集体主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