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灵动之美
Y UW E l NJAOY AN ■畦 强
让 小 学Leabharlann 语 文 课 堂 充满 灵动 之 美
福 建省 平和 县新桥 小学 张先 扬
: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感 能 力 , 整 个 语 文 课 堂 灵 气 十 足 ?笔  ̄f lk lr 让 者 认 为 , 先 要提 升语 文教 师 自身 的 基 本 素 养 。若 教 者 自身 的 首 语 感 水 平 不 高 , 学 中 常 出 现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差 错 , 又 怎 能 给 教 则 学 生传 道 授 业 解 惑 呢 ?故 教 者 必 须“ 而 时 习之 ” 不 断 充 实 自 学 , 己, 以满 腹 的 经 论 去 教 化 求 知 若 渴 的学 生 , 生 动 、 美 、 有 以 优 富 文 采 的 课 堂 语 言 , 声 绘 色 的表 达 文 中 的 人 、 、 、 , 学 生 绘 事 物 景 让 在 富有 节 奏 、 时轻 时重 、 急 时 缓 、 扬 顿 挫 的形 象 化 语 言 启 发 时 抑
一
、
凡 美文 , 里 行 间 无 不 洋 溢 着 浓 郁 的 情 感 。故 教 者 必须 在 字 起 始 课 中创 设 情 境 , 学 生 充 分 感 知 课 文 服 务 。 如 教 学 《 寨 为 九 沟》 ,我 设 计 了这 样 一 段 导 语 : 同学 们 , 我 们 的 祖 国花 园般 美 “ 丽 , 连 绵 起 伏 的 高 山峻 岭 , 白浪 滔 天 的万 里 大 J , 有 一 望 有 有 I也 l 无际的沃野 良田, 美不胜举。其 中有~素称 ‘ 人间仙境 ’ 的地方 , 它 吸 引着 诸 多 中 外游 客流 连 忘 返 , 就 是 九 寨 沟 。’ 而 展 示课 那 ’ 继 件 。学 生 阂受 导 语 之 感 化 , 之 课 件 的独 特 魅 力 , 内心 亦 随文 加 其 中精 妙语言之描 绘, 飞进 了神秘 的九寨沟 , 去欣 赏那美 丽的景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张宇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尴尬:一边是教师被作品深深地感动,一边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膜;一边是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一边是学生昏昏欲睡,于是我们禁不住感慨学生的“无情”、教学的“无趣”、教师的“无奈”。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实须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所谓“灵动”,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事实上,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发展、情感活动的一个过程。
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学生、教师,都离不开思维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因而好的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充满张力的。
任何固定的模式、僵化的流程、刻板的讲述都会使语文课变得枯燥索然。
也就是说,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正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
以灵动为核心,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得学;教师教得灵气洒脱,学生学得轻灵自在。
一、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
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激发灵感、激发智慧,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在教学冯梦龙的“三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而后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来讨论、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1)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作者:王永利来源:《教育教研》2013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以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寻求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在新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
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灵动起来,激活课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语文看成是一件乐事,当成是一种享受,让语文课堂在师生共同成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殿堂。
1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令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
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肤浅。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一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是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
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不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
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不密闭语文的兴趣。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舞台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灵动的舞台新《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应是鲜活的,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应是朝气蓬勃的,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的面貌,重构语文教学的新秩序,创设师生互动的鲜活课堂,使语文走向智慧,走向生命,走向对话,走向开放,走向生活。
一、披文入情,品味语言,走向生命如何披文人情,品味语言呢?首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近作品,进入课文的情境。
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
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
还要引导学生去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我们,就要“披文而人情”“三分文章七分意”,解读课文,读出文字中间的“七分意”,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和形象。
在朗读中品析词句,体会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写道:“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个“爱”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杨梅“树和果”的可爱。
又如《燕子》一文,通过描绘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姿态,停歇时的样子,无不让人浮现出那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和富有生机而繁荣的春天的景象。
因此,我们在解析这样的课文时,就应好好品味语言,披文人情。
二、开放自主,平等交流,走向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
”它为我们确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一一要走向对话。
这样,师生通过心灵的交流,就能很容易的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学习共同体”,真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促进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
让语文教学在道德课堂下充满灵气
让语文教学在道德课堂下充满灵气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道德课堂下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灵气,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
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道德课堂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这样的语文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语文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舞台。
语文能让人生燃烧激情,语文能伴随人一生。
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两条思路:一是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一是注重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培育,可以站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立场上来展开,以能力培养促进素养提升。
让语文教学在道德课堂下充满灵气。
道德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加详细,其中教师必备的八大教学素养就值得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和对照。
道德课堂上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达到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变会学、愿学到乐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目标。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氛围
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 而不是一切都 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 他们带着 自己的经验 、 知识 、思考 、 灵感 、 兴致 参与课堂教学,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
课堂上, 意见纷纷, 发言踊跃。
重否定 , 应该强化处理。而有些同学不
认同,觉得应弱化处理 ,语速 比 较慢。
叶 澜教授曾 : “ 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
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理由 : “ 是 强烈的语调 ,显得急促 、 严
厉. 没有回旋的余地,而 平时我们劝人, 都注意语气要稍柔和一点,方能达到效
,
明确描写对象 不 能主观臆测 不要无 中生有
.
,
。
综合 天 地
2 0 0 9 10
郑老师不是笼统地提要求 抽象地作指导 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 画面 让学生联系 发挥联想和想象 自由飞 翔于 写作的天 空 从而 让学生逐 步明 确应该怎样描写 她这 节课 目标单 操 作性 很 强 学生 自我发挥 的空 间大 有实在的 收获 但她并不停 留在此 接下来 她还 有 系列的训练步骤 : ①要 求学生 将描写具体 起 来 从 多个 角度 多个方面来刻画 描摹 力求做到清楚 细致 ; ②指导怎样生 动描 写 如何灵话运 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 比等修辞手法 ; ③引导学生运 用第 次描写 实 践得来 的经 验 进行第二 次描写实践 检验修正 第 次学 习效果 ; ④强调描写的原则 方 法 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 归纳意识 ; ⑤指导学生进行第三 次描写 实践 在熟练运 用描 写方法的基础上 追求写得更好 围绕 描写 这 中心 她 设计 条具 体的教学路径 这条教学路径是由 个 又 个具 有梯 次性 又 具有教学侧重 点的步骤 紧紧链接起 来 构成 个有 机 而 完整 的整体 因而她在每个教学环 节都给学生 个全新 的具体的感受 每节课都给学生 个新 的刺激 新的信息 极 大地调动了学 习语 文 的积极性 通 过 系列具体的训练 学生 对 描写的认 识 和感受 从 不知 到知 不 会到会 不 精 彩到精彩 而对学生 而 言 尽管面对 的都是 描写 这 训练 中心 但每 节课都是新 鲜的 都有 源 头活水 注入 因而 能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这样的课堂焕 发着教学的生 命力 显 得灵动而趣味盎然 ! 让 课堂常冒争锋的火花 《 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课堂教学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是师生之 间 生生之 语 对 课文 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 间 师生 与文本之间 自由 开放 弘扬个性的对话 可见教学不 己 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 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 问题 得 能提 出自 是简单的知识 学 习过程 它是师生互 动 生 生互 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 更是师生共同成 长的生 命历 程 因而 在教学过程 中 让 学生 共同合作 师生 互 动 参与教学 共同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培养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也 大
打造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
课壹教学打造神采飞扬的语文E堂陈列锃语文课是一 学生语言知识的课,也一 养学生情感,提升学 质的课。
它 学,更 。
因此,语文不 \呆板的,而 灵动的,充满活力的,它应激情,它闪烁着思想碰撞的火花,燃烧 涌动的青春。
那么,从哪些方面,构建 一 飞扬的语文课呢?一、转变理念,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文课堂要重视激发学生的 与精,让他们切身感受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喜欢 文,勇于在语文课堂上质疑、辨疑,通过体验 学习,通 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教《范 举》《孔乙己》等文章时,我侧重让学生自读发现,然后通 、点拨,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路开阔,从多方面提出大量 问题,教 问题归类后,让学生互相 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 点拨。
,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得到开发,学生 好的研读习惯得到培养,质疑 不断深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 理念,勇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己读书,让学生 自由思考,让学 感悟,让学生在:中飞思想。
让学生真 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通 ,帮助学生展开思维的窗户,让学生真 文学 。
为。
苏轼路过南康访田辟(字,与苏轼交)不遇,见其处幽绝风景,欠然赋诗,“独秀江 南知有意,要 方壶”,并留下了“龙湫”的文学典故。
课堂既能对学行爱国 教育(i),又能激活课堂气氛。
这就要求语文教 本地的渊源要有所了解。
三、学生因素文课堂上的讲故事, 龙,背唐诗 一种提高学 质的好方。
一位8 的文教师利用课前5分行““龙”已两年了, 题,深有感触:“课前训练对积累知识,锻炼能力 有好 。
”在高 学 则 用演讲、事形,演讲要尽 所有的学 与,要精心组,精选话题,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 ,演讲的 以5 为。
上学期,我曾以上“重点中学是否一的出路”,“新 还要不要雷锋”为话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演讲训 练,大多数学 充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经 讲,既锻炼了学生的 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表演能 力,课堂气氛激活了,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让灵性和美阳光照进中学语文课堂论文
让灵性和美的阳光照进中学语文的课堂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的学科。
语文学习,应该是对美的想往。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和诗意的美的课堂。
关注审美,培养灵性,让灵性和美的阳光照进中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美灵性一、语文,应该是美的我是一名任教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
语文,是一门让我又爱又恨的学科。
我爱它,因为它不仅是工具,同时,它还充满了人文的气息。
在我看来,语文是所有的学科里最美的。
它是空中楼阁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
语文,是最具灵性的。
而语文学习,不仅是日常生活交际和提升人格素养的需要,它还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想往。
语文学习,应该是美的享受。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是,每当审视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回到我所扮演的角色时,心里却常有痛苦的悲哀。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标题就叫《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它让我汗颜并自责。
语文学科背负上这样的罪名,原因自然有很多。
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了灵性和美的阳光,从而使语文被贴上枯燥乏味的标签,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使语文的教学改革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纯知识化和功利化。
甚至包括时下在初中教学倡导并推广的“洋思模式”的语文课堂,我感受到的也只是形式的变换,并没有活的灵魂的注入。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语文课堂只是纯粹的字词句学习和结构内容思想的分析,从而变得干枯、板结、乏味,学生成了没有感觉的容器,成了照抄照搬的工具。
逐渐地,我们对那“渔舟唱晚”的恬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已经越来越淡漠,对美的感悟也逐渐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情感,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灵性。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和秀气
习课 文 时 就 能 更 好 地把 握 文 章 思 想 情 感 . 略 小 镇 早 领 晨 的 无 限美 好 的 风 光 . 发 他 们 对 生 活 、 家 乡 的 热 激 对
爱之情 。
( ) 以利 用 现 代 教 育 媒 体 形 象 性 、 现 性 的 特 2可 再
使学生更 多地关注 阅读过 程 . 而提高 阅读质量 合 从 作 探 究 要 做 好 前 期 准 备 . 成 学 习 小 组 . 养 教 学 助 形 培
班 的 车 流 和 人 群 有 了较 丰 厚 的生 活 积 淀 . 生 在 学 学
( ) 找 相 关 指 所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能 力 和 调 动 学 2寻
生生 活经验 与文本信息建 立联系 . 在激 发兴趣 的同时
也 指 明探 究 方 向 .通 常我 们 可 采 取 “ 位 法 ” “ 比 . 换 与 对 法 ” 即让 学 生 联 系生 活 . 行 对 比或换 位 . 进 二 、 效 合 作 。 探 究 学 习 有 促 开 展 合 作 探 究 性 阅读 能 把 学 生 的思 维 引 向 深 入 .
发学 生的学 习欲望 和动机 , 造 “ 要学 ”“ 想 学 ” 营 我 、我
2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发 情 感 冲 动 怎 样 才 能 使 学 . 激
生 从 “ 情 ” “ 情 ” ? 儿 童 情 感 的产 生 、 展 与 其 人 到 动 呢 发 认 识 紧密 相 联 笔 者 认 为 可 以 通 过 问题 情 境 的 创 设 . 去 激 发 情 感 冲动 ( ) 示 矛 盾 . 文 中生 活 与 学 生 的 现 实 生 活 往 1揭 课
k n a ・ 堂 聚 焦 ■ et gj j o 课 a ui
让 语 文 课 窒 充 满 灵 乏 和 秀 乞
让语文课堂闪烁智慧的灵光
习惯 , 活 了孩 子们 的学 习热情 。 激 当有 的老 师 、 家长 , 为孩 子进 行大 量 阅读 的 自觉性 而烦 恼 时 ,我 的孩 子们 正用 一 种超 越 功利 的心 态进 行 自己的 学习 生活 。我 和孩 子们 都
相 信 : 一个 苹 果 与另 一 个 苹 果 交 换 得 到 的 还 是 一 个 苹
1敬业好 学——教 师智慧灵光的积淀 . 教师难当, 语文教师更难 当, 难就难在语文本身的无
边无际, 底无顶, 无 生活 处 处 有语 文 , 得 让 教 师 无所 适 大 从 , 也让 教 师尽 显英 雄 身手 , 多少 积淀 , 多少 能 量 , 但 有 有 有 多少 热情 尽可 淋漓尽 致 , 处都 有 用武 之地 。 处 然而缺 少 智 慧灵 光 的 正 是 我们 的积 淀 之 薄 、 量 之 弱 、 情之 微 。 能 热 缺 少敬 业 的孜 孜追 求 、 冥 苦 思 , 冥 导致 教 师 知 识 疏 浅 , 能 力 陋薄 , 有 教 参 、 没 教案 就 心 中无 底 ; 师 缺 少 好 学钻 研 教
名人 … …我这 种 随 时观 察、 习、 学 反思 、 分析 、 疑 的学 习 质
不 怕 问题 多 , 要本 领 强 , 只 读着“ 字 歌 ”孩 子 们又 暂 时 三 , 回到 了快乐 的发现 和探 究 问题 之 中。 “ 果 欲 学诗 , 夫 在诗 外 ”要做 好 教 育工 作 , 夫 汝 功 , 功
想 , 梦 想 式 的心 态 去 工 作 , 可 能 不 断超 地 越 自己 , 用 才 完 善 自己 , 就 自己 , 能 用一 种不 问收获 只 问耕耘 的教育 成 才
平常心去工作, 才能不倦地修炼 自己的文化素养, 用爱与 智慧达成 自己的教育责任与使命。
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熏陶摘要:注重感知体验会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
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他们的感受才会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
关键词:形象感知情感熏陶生活情境主体意识理性思考提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3-01红黄蓝是三原色,但经调和可以画出五颜六色,人们的生活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如此。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文章的情感流露。
因为教材的每篇课文作者都是在以情著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
正如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在教学中,注重感知体验会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1 创设情景,形象感知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虽悲不哀,强怒虽严不威,强亲虽笑不和。
”只有切入作品所塑造的生活情境,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氛围之中,才能透彻理解人物的个性和作者所寄托的思想内涵。
1.1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各种情境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打开知识之宫的钥匙。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充满睿智,使课堂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
1.2在特定情景中学习,让学生深刻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再现文本当时的情景,引学生入乎其内。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氛围。
问题是情境的内容,而氛围是情境的形式。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2 积极探究,强化体验充分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民主性。
营造灵气抒放的语文课堂
营造灵气抒放的语文课堂
贵州省赤水市教育局教研 室 简冬梅
语文是- 1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学科 。灵气 多层 面的理解 。 -' 3 三、 给学生一些 自由, 灵气进发一些创建 让 是悟性和智慧的混合体 ,它独其一格 ,离不开创 落在猫爪里 的夜莺是唱不 出歌来的。限制过 意。作为语文教师 , 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发 现、 培 指导过细 , 学生的思维火花就会熄灭。 堂上 , 课 养、 呵护学生 的灵气 , 适时地使这些智 慧的火 花在 多 , 课堂放射光彩 。 如何营造灵气抒放的语文课 堂? 本 教 师想方设法搭建一些 自由平 台,让每位学生都 文拟依据对一些成功的教学课例的分析, 来探究 找到好感觉 , 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 能和智 慧 , 这一问题。 让其有见解 , 有创建 , 有特色。 位老师教雨果的 《 就英法联 军远征 中国给 给 学生一些主动 。 让灵气丰富一些感悟 , 深切感悟 之后 , 要 教学《 桃花源记》 , 时 整体感知后 , 教师让学生 巴上尉 的信》 让学生充分阅读 , 我想对你 说” 为话题 , 与人 与事与物进 穿越 时空隧道 , 以举行 “ 花源村 民记 者招会” 桃 的 求 学生以“ 形式 , 促成学生主动生成对话 。“ 记者 ” 们踊跃提 行构思对话 。 在这种 自由的学氛围中, 学生 自由展 问 :你能说说桃花源 的 自然环境吗?”能介绍桃 示个性 。他们分别以“ “ “ 圆明园, 我想对你说 ”英法 “ 花源 的风俗 习惯吗 ?” 你们 是 怎么来 到桃 花源 联 军 , “ 我想对你说” 雨果先生 , “ 我想对你说 ” 巴特 “ 的? “ ”村民” 们纷纷举手 回答 :我们这里土地平整 勒上尉 ,我想对你说”清政府 ,我想对你说 ”战 “ “ “ 开阔, 房屋整齐 , 有肥沃 的田野 , 丽的池塘 , 美 山清 争 , 我想对你说 ” 中国 , “ 我想对你说 ” 等话题进行 ’ 水秀 ……”我们这里 的居 民勤劳耕作 ,邻里 乡亲 对话 。 “ 相处得融洽和睦 ,热情好客……”我们 的祖先是 ‘ ‘ 位 教师教学 《 游山西村》 让学生 写写导游 ,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才到这么一个 与世 隔绝 的 词 , 《 教学 羚羊木雕》模仿 中央 电视台“ , 实话实说 ” 地方……”村民” “ 们最后用精 练的语 言 , 概括 出了 电视直播形式 , 将学生 置身于 自由宽松 的空 间 , 学 桃花源的特点 :我们桃 花源风景优美 。”我们桃 生 自由地说 , “ “ 自由地想, 自由地答 , 自由地评价 , 自 花源民风淳朴。”我们桃花源人人平 等。” “ 由地选择 . 自由地发展 。 这样的课堂 ,把学生置于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 四、 给学生一些质疑 。 让灵气上演一些精彩 情感活动之 中,没有一味的讲解 ,没有刻板 的分 学生 自己在课堂上质疑 ,说明了学生真正是 析, 多了学生之间情趣盎然的课堂对话 , 多了学生 在独立 自主地感知课 文, 与课文交 流。 在教学鲁迅 的主 动趿纳 , 十分有助于学生个性 的发展 , 有助于 先生的《 故乡》 , 问课文中少年 闰土说的“ 时 学生 跳 学生 史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为灵气 的培养提供 了 鱼儿” 是什么样 子的?教师一下子说不上来 , 连闻 肥 沃的土壤 。 几个学生都说 不知道 。教师就问大家 :你们说谁 “ 二、 给学生一些体会 , 灵气闪烁 一些发现 让 看见过跳鱼J ? 一个学生反应很快 , L” 忙说 “ 少年闰 位教师在教学台湾作 家张晓风 的作 品 《 行 土!”于是 教师便顺 势引 导学生感悟到 了少 年闰 遭树》 为了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创意解读 , 时, 将 土聪明机灵 , 多识广 的形象。 没有实质性地 见 尽管 张晓风大量 的散文创 作经历 的素 材引入课 堂 , 并 解释跳鱼儿是什 么样 的 自然科学 问题 ,但学生的 通过 动人的音乐 、 深情朗读及优美 的画面的营造 , 提问对进一步理解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燃学生的智慧 , 开启学生顿悟的灵感 。 学生们开 位教师 讲 稼先》 一课 , 品味人物形象时大 始 只是普遍认 为课 文是抒写行道 树奉献 的情 怀。 家在读邓稼先的一句话 “ 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预测 有 了进一步的体验后 ,学生们读 出了行道树对生 不到了, 大家十分焦虑 , 人们劝他回去 , 他只说 了一 命事业 的虔诚 , 中的平和 , 胸气度 的宽 阔 , 句话 : 坚韧 心 我不能走。”有一名学生质疑 了:这个句 子 “ 既求得精神 自守 , 又与环境共生 。 这样行道树丰满 用句号不太妥 当 , 要慷慨激 昂地读 , 才能显示语气 的形象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了。 的坚定。 应读成“我不能走 !”—个句号掀起 了朗 ‘ ’ 教学《 的叔叔 于勒》 , 师设计一个 问题 读和理 我 时 教 解的高潮 , 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 己的见解。 调动学生情感 ,进 行体验反思 :假如你就是若瑟 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这里应该用句号 , “ “ 因为在 夫, 而不是一个无关 的旁观者 , 那么你会痛恨于勒 那种庄重紧张 的场合 , 大家需要镇定 , 邓稼先应该 吗7 - 你会嘲笑你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吗? 如此引导 以沉稳坚决来稳定军心。” ” 最后学生又联系到前 文 学生贴近课文 , 以孩子 的眼睛看待外部世界。 学生 邓稼先是一个“ 忠厚坦 白, 稳重平 和” 的人 , 确定应 充分体验了课文角色后 , 渗透出这样一种价值观: 该是用句号。 如此解决 了问题。 列夫・ 《 托尔斯泰》 中 要把 自己对人的 自然朴素 、真诚的爱和同情保持 作者描写托尔斯泰外貌时 , 为什么要把一个世人尊 到成年 , 心灵永远健康 、 让 美好 。 这样 , 课文的学习 敬的大文豪描写得如此平庸甚 至丑陋呢? 这样是否 不仅仅是周绕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这 有损托尔斯泰的伟大形象?这些质疑均有想法 , 往 褊狭 的主题 了, 学生积极 体验 , 灵气进发 , 获得 往能将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 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
让语文课堂灵气飞扬——例谈语文课堂上灵气的激发
想联 翩 , 神 与物游 , 解读 、 同化 、 丰富着 能 , 形成 了 良好的默读习惯 , 才有可能广
文本意境 ,崭新 的意象 才会油然 而生 , 博涉猎 、 增强底 蕴、 张扬个性。 可谓“ 胸藏 万汇凭吞吐 , 笔有千钩任翕张 ” 。 默读 , 其 古诗 ,留 了广 阔的 空间 让读 者想 实也造就 了有 “ 精神底气 ”的 “ 读书人
教材 中所 选 的绝大 部分 都是 文学 长河 得风流” 的境界 。 中的经典 , 可是平 时 的学 习中 , 由于受
三、 聆 听 思 想
语文学 习,七分靠勤奋 ,三分靠灵
气。 一位哲人说过 : 从 平凡 中看 出神奇就
应试教育 的影响 , 我们总带着 一颗浮躁
叶圣 陶 先生所 指 出 的 : “ 文字 是 一 是 天才 , 在丑陋的毛毛虫身上 , 天才能看
新 课标 指 出 : “ 学 生对 语文 材料 的
默读是 一种“ 相视而笑 , 莫逆 于心 ”
用 ,成 功地 成 为学 生智慧 灵感 的突破 “ 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生机 、 “ 杨柳烟外 的意境 , 是一 种“ 盈盈 一水 间 , 脉脉不得 晓寒 轻 ” 的诗意 、 “ 大漠孤 烟直 , 长 河落 语 ” 的默契……可 以获得一种如饮 甘醇 ,
的心 , 从 语 言文字 中匆 匆而 过 , 没 能细 道桥梁 。这边的桥墩站着 读者 , 那边 的 到一 只美丽 的蝴蝶。 我们不是天才 , 但我
细欣赏她 的轻灵 , 对 她的惯例是 字词落 桥墩 站着作 者 , 通 过这 道桥 梁 , 读 者才 们可 以练就天才的眼睛 , 学生不是容器 , 实、 机械记忆 、 统一答案 。于是 , 语文学 和作者会 面。不但会 面 , 而且 了解作 者 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 我们只有让 习反 而成 为学 生童 年单调 而枯 涩 的 回 的心情 , 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种思想 语文课堂灵气飞扬 ,语文学 习才更具生 忆 。上面的课堂小插 曲正好给 了我一个 对话 的过程 , 就 是一种静心 默读思考 的 命力 。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语文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是直接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学科。
在语文课堂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扬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智慧,张扬其独立性,反思性和创新性。
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而我们有不少老师仍然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每堂课洋洋洒洒一讲到底,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留下一点空间,这样的课堂谈不上活力;特别是一些“目中无人”的老师,虽然能使课堂“鸦雀无声”,但课堂必定也是死气沉沉。
下面就对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放下架子,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现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喜欢老师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更不喜欢因循守旧的说教。
因为“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的胃受不了;“满堂灌”,的讲授让学生肩扛不了。
他们期望和教师平等交流,体现一下自身的价值。
如果老师一味保持“师道尊严”的架势,指定“条条框框”,老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便会冷淡。
因此,教师必须淡化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指挥作用,从主宰课堂的位置退下来。
解放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表意见的权利,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在学生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时,教师应是积极的旁观者,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随时掌握情况,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被唤醒,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会更加生气盎然。
二、不刻意追求“完美”,给学生自由空间有的老师为了把教案写得详细、完整把教案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设计的丝丝入扣,甚至连老师之间的一问一答都事先设计好,每个环节都安排了时间表,每句话仍至每个动作都精心设计。
这样的课堂设计可称得上“最高境界”了,可它只能束缚你的手脚,使你失去上课的灵气,也使学生丢掉了听课的灵气。
因此上课前设计的越多,课上师生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少。
而且这种详细、严谨的教案“克隆”出来的课堂,总给人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之感。
动态生成: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
动态生成: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
关键词:动态生成语文教学一、出错生成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都是正常的。
有时,正是学生的天真无邪,使教学活动意趣横生、多姿多彩。
优秀教师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豁口”,或因势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合理的因素,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或将错就错,让错误暴露无遗,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或将错误和正确两相对比,让学生自行判断,得出结论。
我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文中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雄形象进行了深入讲解,然而,默写课文时,却有一些同学写错,把“樯橹”误写成“墙鲁”“墙橹”。
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避免错误呢?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创设一个活动情景,让学生结合课文自行改错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帮助他们改正?”很快,同学们的纠错方案出来了:“樯橹灰飞烟灭”是说周瑜很厉害,涉及到赤壁之战,“樯橹”这个词在文中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因此这两个字与木相关,不能丢了木字旁。
这个小插曲从表面上看是纠正错别字的训练,实际上却是对文本的细读。
二、质疑生成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以外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而要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请看我在教学《陈涉世家》时的一个片段:课文:……(陈涉)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讲到这时,有学生质疑。
生:老师,这里“苟富贵,无相忘”是指陈涉“富贵”了不忘大家,还是有人“富贵”了不能忘大家?师:是啊,这还真是个问题,到底孰是孰非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文中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呢?生1:应该是“假如有一天我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的”,这比较符合陈涉当时信心十足、满怀抱负的心理,也照应下句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重诵读展示,激发语文课堂的灵性
注重诵读展示,激发语文课堂的灵性摘要:诵读是架起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把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在琅琅的书声中,就能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充满生命灵性的地方。
关键词:诵读语文课堂生命灵性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习、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中解读生活。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就能激发自己情绪,通过诵读就能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地方,通过朗读就能找到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支持,从而引发自己生活的激情,陶冶自己的心灵,解读自己的生活,引导自己对社会生活,对人生的深入感悟。
要回归语文课堂的常态。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让琅琅的读书声在语文课上奏响精神律动的音符。
学生把课文读得朗朗上口,在琅琅的书声中,就能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充满生命灵性的地方。
一、诵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感动。
诵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诵读教学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值,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其次是指背诵,凭记忆读出来。
“读”指读书念文章。
诵读须调动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在诵读过程中,诵读者把文章中隐含的思维倾向、态度分寸、感情色彩,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声韵、语调、轻重、快慢、语节、语势等形成千姿百态的语流,把书面信息字字句句形之于声并传递给他人。
诵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感情的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
因此,通过诵读,能深入体味文学作品,达到语言规范,提高语言表现以及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审美情趣。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殊认识活动论 ’ 的传统框架 , 从更高的层次——生命 的层 次 , 动态 生 成 的观 念 , 建 新 的课 堂教 学 观 。 用 构
它所期 望 的实 践 效 应 是 : 课 堂 焕 发 出 生 命 的 活 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因此 , ” 关注语文课程和语文课堂的生命化教学 ,
遵循语 文学 科 的教学 特点 , 重 整体感 悟 , 力 多样 着 着 化、 个体化 、 个性 化 的教育 , 提高 生命 质量 , 提升生 命
其次 , 甚至无一席之地。机械刻板的课堂教学, 付出
感与体验 , 都有赖于师生 、 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在
一
73 —
维普资讯
学科 , 除 了培养学 生语 言文 字根 底的基 本功 外 , 他 还
的代价是 无数 学生生 机 和灵气 的泯 灭 。既使学 生失 去 了 自己应 有 的个 性 和 创造 精 神 , 使 所 学 的 知识 也
几 近无用 。
能丰富人 的精 神世 界 , 高人 的审美 能 力和 综 合 素 提 质 。语文 教师 要力 求 从 关 注生 命 的高 度 , 课 堂 构 把
“ 想 的 教育 , 该 重 视心 灵 的沟通 , 立 起温 理 应 建 馨 的对话 场 景 。( ” 朱永 新语 ) 语文 教师 对语文 课程 资 源的鉴别 、 发 、 开 积累 和利用 , 学生 对 问题和 困惑 、 情
多的信息源中, 发现 自己所需要的 、 价值 的问题 , 有 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以来 , 我们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不够,
让语 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韩 斌
( 河 子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附 属 中学 , 石 新疆 石 河 子 820 ) 300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尴尬:一边是教师被作品深深地感动,一边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膜;一边是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一边是学生昏昏欲睡,于是我们禁不住感慨学生的“无情”、教学的“无趣”、教师的“无奈”。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实须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所谓“灵动”,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事实上,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发展、情感活动的一个过程。
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学生、教师,都离不开思维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因而好的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充满张力的。
任何固定的模式、僵化的流程、刻板的讲述都会使语文课变得枯燥索然。
也就是说,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正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
以灵动为核心,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得学;教师教得灵气洒脱,学生学得轻灵自在。
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
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激发灵感、激发智慧,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冯梦龙的“三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而后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来讨论、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
我认为这样的场面留给学生的是回味,而留给教师的则是思考: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灵光,更要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之一。
灵动的课堂是多维延伸的课堂灵动的课堂讲究拓展延伸的效度。
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或者说是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眼”。
我们只有从这一“环”一“眼”向有关的知识面延伸和辐射,才能清晰地把握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贵州省惠水二小刘发菊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
3、在默读中听到文字背后的声音,看到文字后面的图像。
激发学生内在的灵气,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质疑个性充满灵气和谐宽松生机盎然语文课堂是挑战智慧的乐土,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我们要把握好动态的课堂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张开想象的翅膀,听到文字背后的声音,看到文字后面的图像,激发学生内在的灵气,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学习,想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材所选的绝大部分都是文学长河中的经典,可是平时的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总从语言文字中匆匆而过,没能细细欣赏她的轻灵,品味她的情趣。
教学时的惯例是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语、背诵词语解释、分段、了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完成课后作业。
学生的学习是老师讲学生机械记忆,答案统一。
这样,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童年单调而枯涩的回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要做到以下几点:1、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必须努力营造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不再把课堂看作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力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复印机”。
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后,我问学生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蔺相如或者廉颇,其中一位学生却说喜欢赵王。
我感到很惊讶,但我没有否定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说出原因。
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他喜欢赵王,蔺相如地位卑微,赵王却敢于大胆任用他,赵王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用人长处的好君主。
对学生这个独特的见解,我给予了肯定,这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不应该冷冰冰地说教,要把微笑带入课堂,用情去取发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个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是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质疑提供机会。
⑴针对课文重点语句质疑。
例如《桂花雨》一课,在找出重点语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就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研讨这些问题,就可以透过语言文字触及文本深层次的意蕴。
⑵从课文多重角度质疑。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着眼于“父亲”质疑:父亲在绝望之后为何变得如此坚定?我们如何评价父亲?也可以着眼于儿子阿曼达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质疑:“我”在废墟里坚信自己能够活着走出去,“我”不仅自救,还积极求助别人,“我”的精神源泉来源于何处?你体会到了什么?⑶针对课文特殊处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特殊处进行质疑,引导学生在多次反复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矛盾处质疑。
课文的矛盾之处往往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吸引读者注意之处,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引导学生在言尽而意未尽之处质疑。
优秀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这些“空白”之处,正是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地方。
3、鼓励创新。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
例如,我上《乌鸦喝水》这课时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学生纷纷举手,说了很多种令我都意想不到的“办法”。
“把嘴插到瓶口,然后倾斜瓶子就可以喝到水。
”“找个可以盛水的瓢啊这类物体,打翻瓶子,让水流进去,就可以喝到水。
”“还可以用吸管喝水。
”“嘻嘻!飞到小朋友家,借小朋友的卷笔刀把嘴削尖就可以喝到水。
”“用脚在地上抱一个坑,衔一片树叶铺在坑里,用脚把瓶子推到坑里让水流到坑里的树叶上就可以喝水。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个性。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
如在《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研究一下,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
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
5、采取新颖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
列举几种如下: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其余三人各有任务,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一部分原来在班上不敢发言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锻炼,逐渐地也敢在班上发言了。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如,期末复习时,布置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学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这项学习任务时,要去看课本,查阅资料,而在这一个活动过程中,他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合作伙伴。
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如,教学十二册第四单元“在临别之际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这一项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从建议书的写法、格式到内容的确定,学生都和自己最好的合作伙伴讨论、学习,在讨论学习中,他们感觉到了自由,畅所欲言,热情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当“老师”。
学生当“老师”就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
如,上作文评讲课,就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去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没看到的地方,教师也可来上一句“允许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下次作文,他们就会扬长避短了。
在这样的场景中,往往还会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谦虚,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胆小的人也会争着说说自己的看法。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我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学生自读,感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神机妙算)进一步探究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出文中的句子)再进一步研读,感悟其神机妙算的原因是识人心,懂天文,懂地利。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
可以办班刊,出作文集,开朗诵会,搞辩论赛,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比赛…… 5、、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激发学生个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所以,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
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二、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丰富的想象是学生灵气的源泉,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我们的课堂才会生机盎然。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
”只有让学生游刃于字里行间,浮想联翩,神与物游,解读、同化、丰富着文本意境,崭新的意象才会油然而生,呼之欲出。
1、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
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
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
”“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3、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
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
《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
《自己去吧》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
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