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
七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七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在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许多关于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知识点。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学习社会科学的同时了解一些民族常识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重要的民族常识知识点。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诗、书、画、印、琴、棋和文房四宝等。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文化遗产并保护它们。
二、中国古代的民族著名节日中国有许多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关的著名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学习和了解这些节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座重要标志。
它是为了纪念革命英烈而建的。
这里的英烈包括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以及那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名人。
例如,纪念碑中有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铭文。
四、少数民族文化中国不仅有汉族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
大家应该了解这些文化的传统、风俗和习俗。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
五、国花和国石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国石是文化石。
这些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总之,学习民族常识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了解这些知识点,并将它们传承下去,以便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考备用历史民族常识
中考备用历史民族常识1、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了中华民族。
2、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维护护祖国统一,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3、我国民族分布。
①分布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错居住的特点。
②分布地区: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主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主要有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夏、西藏、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自治区和省。
4、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
各民族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这些说明:各民族一律平等!5、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7、各民族杰出人物①成吉思汗(蒙古族)、②郑和(回族)、③马本斋(回族)、④关向应(满族)、⑤曲焕章(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
8、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①我国各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
②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的文字形态。
③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9、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①文学作品:《格萨尔》(藏族)、《嘎达梅林》(蒙古族)、《阿诗玛》(彝族)。
②歌曲:《吉祥三宝》(蒙古族)、《阿拉木罕》(维吾尔族)、《月光下的凤尾竹》(傣族)、《龙船调》(土家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
③舞蹈;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朝鲜族(长鼓舞)、蒙古族(筷子舞)、藏族(弦子舞)、傣族(孔雀舞)、族(甩发舞)、苗族(踩鼓舞)、黎族(竹竿舞)等。
④国家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艺术。
苗族(芦笙)、藏族(唐卡、壁画)、蒙古族(马头琴)、维吾尔族(木卡姆)、回族(花儿)。
10、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①服饰蒙古族: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民族常识学考基础知识
第一课民族1.民族含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2.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可。
3.民族形成的条件:①内在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的发展。
②外在条件是部落之间的冲突等。
③经济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
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
5.民族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循序发展,最后归于大同。
6.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等。
7.民族的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8.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第二课民族问题1.民族自身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
2.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利两个方面。
4.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5.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①自然原因是民族差异(基本原因)。
②社会原因包括阶层阶级的划分、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及相联系的民族及政策等。
6.为什么说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不断得到满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不断持续。
第三课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发展)。
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四课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石):是民族平等2.民族平等政策的的内容:①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③各民族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④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⑤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政治中考专项复习第18课时 民族常识
相帮助,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结下了深情厚谊。 (2)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
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3)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
起,团结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 的衷心拥护,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已成为中华民 族的光荣传统。
命 题 点 2 中华各民族为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努力
(1)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汉族及其先民最先开发了黄 河流域,并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及 其先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北部地区 等。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各民族人民勤劳的汗水。
(2)中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祖国统一。在亡国灭种的 危机面前,中华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侵,如抗击英法侵略 者、抗击沙俄侵略者、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国各民族互相交流学习,彼此 吸收借鉴,共同发展进步的结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中华各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 的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互相依存中共同繁荣 发展,逐渐熔铸成中华文明。
考点二 各民族杰出人物 命 题 点 各民族杰出人物
成吉思汗 郑和
蒙古族杰出首领,于1206年统 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 政权,被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孙 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了中国。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呦 竹楼里的好姑娘
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听啊 多少深情的葫芦笙 对你倾诉着心中的爱慕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 金哪银儿索 银哪银儿索
那阳鹊叫啊是搔着莺鸽啊搔着莺鸽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
树上果儿等人摘等人摘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
九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
九年级民族常识知识点一、中国民族概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6%左右。
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传统和风俗习惯。
二、少数民族自治区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
2. 西藏自治区:西藏是我国唯一的藏族自治区,以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主要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等,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是回族自治区,以回族文化和回民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
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是蒙古族自治区,草原风光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其特色。
三、主要少数民族1. 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丰富的民间舞蹈和音乐文化。
2.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壮族锦绣文化是其著名的代表之一。
3. 苗族: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族的花灯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傣族人民以泼水节和傣族风情古城闻名。
5.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藏传佛教和唐卡画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6.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古,哈萨克族马头琴和马背上的赛马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少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1. 语言文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体系,如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
2. 服饰: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如藏袍、蒙古族的蓝色长袍、彝族的花衣等。
3. 音乐舞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如傣族的泼水舞、蒙古族的马头琴等。
4. 建筑艺术:民族建筑多样,如藏族的布达拉宫、回族的清真寺、土家族的木质建筑等。
5. 节日庆典: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藏历新年等。
五、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民族常识初中版
民族常识初中版
民族常识是指关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习俗的知识。
了解民族常识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以
下是一些初中版的民族常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大部分。
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也在中国各地分布。
不同民族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字。
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主要形式,在
中国被广泛使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文字系统,如蒙
古文、藏文等。
中国各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例如,春节是中国汉族最
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其他民族庆祝的节日。
汉族人喜欢吃饺子、年
糕等传统食物,而藏族人则喜欢马肉、酥油茶等特色美食。
中国各民族还有独特的服饰和民俗。
汉族人常穿着旗袍、唐装等
传统服饰,而藏族人则喜欢穿藏袍等传统服装。
民族舞蹈和音乐也是
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蹈、维吾尔族的古丽
舞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的丝绸、
瓷器、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民族音乐、绘画、
雕刻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
除了汉字外,中国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各自的语言。
汉族人通常
使用普通话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语言被
广泛使用。
了解民族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包容心态,尊重并学习各个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促进民族和谐和文化多样性的共存。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
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归纳考点1:中华明的起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
(长江流域)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的洞里。
(黄河流域)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时间: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水稻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初祖(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明的创始者。
)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一、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二、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
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四、东周(1)春秋争霸: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知识点整理每一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的概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的特点是: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地区,物产资源比较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4、在我国,汉族、回族、满族都有使用汉语。
5、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6、民族的基本特点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的共同体。
第二课: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的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是什么?答: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答: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伸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6、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7、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和地位)8、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是少数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9、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答:是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10落实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答: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1、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初中民族常识电子版人教版
初中民族常识电子版人教版1.民族常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
白族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
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僳僳族称之为“勒墨”白族共有人口159.4万人(1990年),其中云南有134万人,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
本族自称“焚子”、“焚儿子”、“白尼”、“白伙”,意为焚人或白人。
[编辑本段]民族概况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
元明时曾使用过“[font color=#c60a00 size=2]僰[/font]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
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
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民族历史: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
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
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
2016年宁夏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件10、中考民族政策常识
地位
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含义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
历史条件、现实条件、经济文化基础等 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促进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少 数 民 族 干 部 政 策
1、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培养和选 拔少数民族干部
2、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 具体政策的内容 P30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途径 P30 4、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P31
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1、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现阶段解 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P38
优越性
政 治
经济 社会
基本原则之一
基本原则之二
民族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础 和理论依据,而民族政策体 现民族原则,是民族原则的 基本原则之三 具体落实。
文 化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②要清醒地认识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煽动
群众,破坏民族团结。 ③坚决抵制利用宗教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 ④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民族政策常识常考知识点
1、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内容 5、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主要内容 6、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或重要意义) 7、国家维护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8、青少年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9、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0、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 11、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或原因) 12、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 14、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15、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中考民族常识总结
中考民族常识总结前言中考民族常识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中考民族常识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备考。
1. 历史•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3. 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美术、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
4. 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领导人。
•中国的政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科技教育•中国的科技发展和重要发明。
•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
•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
正文1. 历史•中华民族是中国多个民族的总称,形成于五千多年前的华夏族。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如建国、改革开放等。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如孔子、屈原、孙中山等。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诗词、文化遗产等。
2. 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山脉、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分布、民族分布等。
•中国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3. 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有中国画、京剧、曲艺等,代表了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
4. 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等。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 科技教育•中国科技发展包括航天、信息技术、高铁等方面的进步。
•中国的教育制度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量子通信、高速计算机等。
政治中考总复习第18课时 民族常识 中考命题点梳理
第18课时民族常识考点一伟大的中华民族命题点1:伟大的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中国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发、保卫了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和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
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命题点2:中华各民族为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
汉族及其先民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并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开发了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及其先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北部地区等。
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着各民族人民勤劳的汗水。
(2)中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领土,维护祖国统一。
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中华各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侵,如抗击英法侵略者、抗击沙俄侵略者、抗击日本侵略者。
(3)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经济和文化。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繁荣的古代经济是中华各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的。
命题点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命题点4:如何理解“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1)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目标。
考点二中华文明命题点1:中华文明的含义及具体内容(1)含义: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形成的全部文明的总称。
它既包括黄河、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也包括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游牧文明;既包括汉民族的文明,也包括少数民族的文明。
(2)具体内容:①文化:如汉字、古典诗歌、戏剧、小说等;②科技:如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等;③天文历法:如藏历、傣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使用的回历等;④精神文明: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民族常识专题复习共49页文档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民族常识专题复习Biblioteka 谢谢!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复习:民族政策常识
(1)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 和行为要进行劝阻和批评.(2)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 族分裂的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3)在学校与各 民族同学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4)继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六、民族语言文字 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数量 达80种以上,在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 汉族使用同一的汉语;有文字的民族22个,共使 用28种文字。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互通语言的情况 十分普遍。 1、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 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自由的政策。 2、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重点)(P54) 3、国家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 言文字的自由采取了哪些措施?(重点)(P54)
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1、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原因和方针政 策 2、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内容? (重点) 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培养和选拔 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 神生活,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 1.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第一,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 第三.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2.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 了一系列特殊措施,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 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2)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 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3)少数民族 地区人民还要发挥本地优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 业的精神。(4)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 教育,培养人才。(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 境,合理开发本地资源,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中考复习 民族部分共20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试卷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试卷九()班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选出每题中唯一准确的答案,把准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少数民族分布()a、比较集中b、流动性很大c、很广d、很分散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b、平等、团结、互助、友爱c、团结、友爱、繁荣、和谐d、平等、团结、互助、繁荣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①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②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③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④共同创造了汉字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②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③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④民族团结是促动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5、为了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党和国家()①在确定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的名额时,对少数民族作了适当照顾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③大力培养和作用少数民族干部④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⑤发展少数民族的科学技术、教育卫生等文化事业⑥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⑦积极协助有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⑥⑦6、要实现民族团结,就要()①坚持民族平等②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④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宁夏50年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发生巨变,如今,城乡各种类食品琳琅满目,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发生了由“生存型”到“温饱型”再到“享受型”的转变,家庭支出也由“消费型”转向了“服务型”。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①民族区域自治为宁夏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宁夏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新机遇③我国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④我国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8、宁夏是我国建立的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适合了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②保障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权益③是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共同选择④有力地促动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9、()是中国共产党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政策常识》复习内容一、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流动而形成的,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等各朝的巩固和发展,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和过程中,最后形成了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祖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各族人民对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做出了贡献:(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民生活繁衍的地方,自唐代与内地中央封建王朝建立了关系,元代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4.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5.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6.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7.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
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
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3)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4.民族关系上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6.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政府方面: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
(2)公民(青少年)方面: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④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围的大小,设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证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权,以实现民族平等。
3.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1)实践阶段。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立了一些自治政权,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1947年5月1日,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
(2)确立阶段。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宣布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3)发展完善阶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少数民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共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占全国总面积的64.3%,总人口1.6亿人。
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国家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自治权有: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内部事务。
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③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④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⑤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⑥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⑦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
6.关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7.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8.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各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它们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9.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
3.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与措施(1)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重点培训、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员;②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③在民族院校增设紧缺专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培训、提高现有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④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高经济效益;⑤建立和健全农村牧区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实用科技的普及、培训和示范推广;⑥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在民族地区建功立业;⑦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支援。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②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③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④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⑤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⑥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⑧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
(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②采取措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③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④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⑤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⑦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