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1)
一.解释成语。
屏气凝神:暂时抑制呼吸,有意的闭住气,集中精神。
轰然雷动:形容雷声大。
会换转折:形容声音曲折环绕。
二..《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作者是(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四小小说家清朝四大谴责小说家分别是:(老残游记)——刘鹗;《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状》——吴沃尧;《孽海花》——曾扑。
本文为显示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艺,作者在其出场前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有关场景描写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主人公演唱技艺的精湛,鲁迅认为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有状物,时有可观”。
阅读课文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三.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1.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珠宝,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颗黑水银答:主要通过博喻描写她的眼睛,从而凸显她的气质,神采照人,富于青春。
2.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的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答:夸张渲染出白妞说唱的巨大艺术造诣。
3.几啾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答:把无形的声音写的有形,写出高音的无穷四.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博喻)2.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的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夸张)五.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句子: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作用:对比,场内热闹与白妞出场的无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独特的气质。
六.1.文章开头写戏园子的盛况是为了什么?(或作用是什么)?答:说明白妞的艺术雅俗共赏,从侧面衬托艺术造诣之高,描写戏场里嘈杂的场面,为白妞出场时的肃静埋下伏笔,两相照应。
2.从哪些方面写了戏园子的盛况?答:戏园之大,观众之多,入场时间之早,观众身份之复杂。
1.文段描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琴师的精彩演奏,先扬后抑,侧面描写,为描写琴师为白妞伴奏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高超的烘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40课《明湖居听书》 上海五四制版
•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地景象……——婉 转回旋
•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轻快曲折、甜润婉转
• 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 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相和相合
黑妞演唱
外貌 演唱
朴素淡雅 先
→扬 后
字字清脆 抑 声声宛转
(3)评价烘托
白妞唱前
此想便是白妞了吧。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学不到
→
自然引出白妞,也衬托出白妞演唱 技艺的高超
白妞唱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三月不知肉味
→ 突出了白妞演唱的非凡效果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白妞说书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3.白妞出场 外貌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 仪表秀雅
“通感”的修辞格的分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于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交 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度黑 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刘 鹗
刘鹗
刘 鹗(铁云)
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 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 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 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 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 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 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 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 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 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 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 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明湖居听书(完整版.教用)
明湖居听书刘鹗一、“明湖居听书”背景(节录自《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
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
”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
”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次日走到明湖居,纔不过十点钟,园子里面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得满满的,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
桌子囗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无处落脚,只好拿了二百钱送了看坐儿的,纔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二、刘鹗与《老残游记》三、国学常识(二)章回小说介绍1.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2.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回”。
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1)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
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2)每回末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 将声音形象化的名篇(四)鼓书(节录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五、难句精解1.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弹三弦者琴艺精湛,演奏不同凡响,为黑妞与白妞出场铺垫、蓄势。
2.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描述黑妞说书声调美好,轻快宛转而且清新娇嫩3.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描摹声音突然特别提高,譬喻声音又高又细,响彻云霄。
4.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形容白妞声音陡然扬高,纷繁快捷,变化多姿,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5.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
─写人弦相和,万声并发,丰富多姿。
6《明湖居听书》
知识链接
梨花大鼓又名山东大鼓,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 流行。它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 而得名。后改用两枚铁片或铜片,并用三弦、四胡伴 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二、三人伴奏。唱词基本 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它发源于山东、河北南部农村, 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后因《老残游记》而闻名国 内外。 梨花大鼓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 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传统书 目很多,其中尤以说为主、唱为辅的中长篇见长。现 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厢记》等。
提示:好的句子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 不畅快” —— 写出了观众听了小玉的演唱后内心十分畅快
的美好感受。
“如一条飞蛇……”——婉转、悠扬、变化无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巩固拓展
• 运用侧面描写,反映某个同学在运动会 上、篮球场上......的精彩表现
研读共品
• 1.白妞说书部分,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声音 又哪些变化? • .白妞的演唱分为哪五个阶段 • 2.赏析句子 •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 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 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 个毛孔不畅快”, 运用感觉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妞声音的温 柔,给人以舒畅、甜润的妙境。
《老残游记》概说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谴责小说,小说借一个不 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 揭露了当时的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 的痛苦,也表现了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 国的政治态度。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描写自然景物比较生动形 象,在语言运用和再现手法上颇具特色。《明湖居听书》节选 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 绝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这部作品:“叙 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 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 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
初中语文 9下册 第2单元 6.明湖居听书学案
明湖居听书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㈠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字,小说家,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
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通数学、医术、水利等,学识博杂,精于考古。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
2、熟识《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4、识记小说文体⑴概念:⑵小说三要素有哪些?㈡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鼓铮铮()遽()发周匝()霍()然花坞()偌()大看()座作()揖㈢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合作探究】一、文章结构(共四部分)第一部分(1-2):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2、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3-5):1、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琴师的弹琴————2、作者写黑妞从和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3、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4、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5、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描写和描写。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2.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
作者清末刘鹗,笔名洪都百炼生。
《老残游记》借一个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医的名士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当时的官吏昏庸残暴的行径,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现了作者反对革命运动,主张维新图强、科学救国的政治态度。
《明湖居听书》
——演唱的结束 “人弦俱寂”
像熨斗熨过
像吃了人参果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像放那东洋烟火
听觉、感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听觉、视觉
叠 四 三
泰
山
陡 落
并
发 回 环
东
洋
烟
登
高 超 技 艺
尖
丝 钢 抛
蛇 盘 黄 山
火
拔
吃人参果 熨斗熨
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 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着借助其他感官来 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
“通感”的修辞格都有哪几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 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 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 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2.比喻的“通感”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
音乐欣赏
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 渐失去了欣赏和体味的心情,当人们 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了物质的奔走征逐,没有了性灵光 辉。能使自己一方面在现实中求生存, 一方面在精神上另有境界,才是成功 的人生。
——罗曼· 罗兰
白妞出场:
外貌: 动作: 神情: 眼睛: 秀而不眉、清而不寒 叮当梨花简、点鼓捶子 一顾一盼 如秋水:清澈纯净 如寒星:晶莹明亮 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欣赏《BROWN EYES》,写 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 一、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必须用通感修辞。
明湖居听书优秀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明湖居听书优秀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执教:佘山学校雷沁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说书场面和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揣摩课文特殊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两方面烘托人物形象;2、品味特殊的比喻在描摹声音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简单运用特殊的比喻描摹生活中的声音。
【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要求:查字典或运用课文下面的注解解释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鹗气味铮铮鏦鏦羯鼓遽俱煞熨伏贴恍如骋..........余音绕梁戚戚..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搜集刘鹗和《老残游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
有一年,韩国突然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
韩娥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
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
于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
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
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昨天让大家回家搜集了一些刘鹗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交流下。
(用PPT显示重点文学常识。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老残游记》共20回。
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在老残的游历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丑恶社会现实。
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以“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九上《明湖居听书》课件
刘 鹗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北省南部一带颇为 流行。它早期叫“犁铧(huá)大鼓”,因演唱者 手持犁铧片而得名。后改用两枚铁片或铜片,并用 三弦、四胡伴奏。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二、三人 伴奏。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它发源于山 东、河北南部农村,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后因 《老残游记》而闻名国内外。
鹗
琴师演奏 黑妞说书
听众评书 白妞说书 梦湘论书
预习检测: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人的气质和风度)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明湖居听书》教案
《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3.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教学要求】1.理解文章把听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的特点。
2.体会正面铺陈和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2.理解文章把听觉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2.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真正的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打动所有真诚的心灵。
人们随着音乐的律动,或喜或悲,或惊或叹,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或静思默想,或翩翩起舞。
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家也都喜欢音乐,那么你能不能用语言把歌唱家美妙的歌声描绘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残游记》中对民间高超的歌唱艺术的描写。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1、《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2、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三、提问讨论1.白妞出场前,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以此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艺。
2、提问:对于戏园子都有哪些描写?明确:一方面写戏园内座无虚席,无处落脚,观众之满,座位之贵,衬托下文演唱的精彩;另一方面写戏台上有哪些道具(一张半桌,一面板鼓,两个铁片儿,一个三弦子,两张椅子),道具简单,反衬出下文演员演唱技艺的高超。
无中写“有”,有中写“无”——也读《明湖居听书》
“ ” , “ ”之荣 幸 , “ 鸦雀 无 声 ”之场 景 ,足 已表现 我 我 而 出听 书 人 此 时激 动 而 渴 盼 的 心 情 !最 后 才 是 焦 点 的 完 全 到
条 凳在 人缝 里 ”坐 下 ,再 晚 者只 好 从 “ 夹缝 ”里坐 下 ,其
拥 挤之 状 ,彰 显 了 白妞 说书 艺术 之 高超 。作者 对 听 书人 到场 位 , 于是 我们 便 听 到 了王 小玉 那 仙 乐般 的 说 书 了。 时 间 的描 述 , 也并 非 拖 沓之 笔 , 而 是 别 有 用 心 。 十 二 点 的 书 ,九点 吃饭 ,十 点到 书场 已是很 早 ,却 只见 书场 已人 满 为 海 拥挤 不 堪 。作 者不 厌其 烦 地 罗列 时 间 ,把听 书 人 的焦 急渴 对 于聚 焦而 言 ,这 是 真 真切 切 的 “ ” 了,然 而往 往 是 有 “ ”极 则 生 “ ” 。 这 里 没 有 一 句 话 涉 及 白妞 唱 词 的 内 有 无 “ ”趋 “ ”的叙 述 方式 打破 了 以往 小 说 的写 法 。 内心 的 有 无
中 国古 文学砑宄
“有 " 有 中 写 “无 " , 无 中 写
一 一
也 读 明 湖 居 听 书
o杨 小 波
晚清 刘 鄂 的 《 老残 游 记 》第 二 回写 明湖 居 白妞 说鼓 书 ,
处 ,又 有 所到 位 :她 “ 把梨 花 简丁 当了几 声 ,煞 是奇 怪 : 只
堪 称 匠心 独运 ,出神 入 化 。它 首先 于 “ 处 写有 ”。 白妞远 是 两片 顽 铁 ,到 她手 里 ,便 有 了五 音 十二 律似 的。 又将 鼓锤 无 未 出场 ,她 的技 艺风 采 早 己成 为人 们街 谈 巷议 的焦 点 。招 子 子 轻轻 的 点 了两 下 ,方抬 起 头 来 , 向台下 一 盼 。那 双眼 睛 , 的浆糊 未 干 ,便 引起 满城 的赞誉 , “ 国若狂 ”,连 旅 店 茶 如 秋水 ,如寒 星 ,如 宝珠 ,如 白水 银 里头 养着 两 丸 黑水 银 , 举
2024最新-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赏析优秀14篇
明湖居听书《明湖居听书》赏析优秀14篇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山仔为大伙儿整理的《明湖居听书》赏析优秀14篇。
明湖居听书篇一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体会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描写声音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方法:赏析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大鼓评书,引出作者。
(二)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四)提问讨论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2、白妞出场之前都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对写白妞有什么作用?3、试分析白妞说书的过程,画出运用了通感的句子。
体会其作用。
参考内容:1、明湖居听书听白妞和黑妞说书。
主人公是白妞。
2、明确: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
写琴师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技艺高超,为后文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笔。
3、写戏园的盛况是为了什么?明确:说明济南掀起白妞热/ 说唱艺术雅俗共赏/ 演前嘈杂反衬演中肃静4、写黑妞的外貌是为什么?明确:写黑妞是为衬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写白妞装束的文字。
5、如何写白妞的出场的?明确: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神—— 一顾一盼,鸦雀无声6.如何写白妞说书的?(板书)说书的过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正面描写“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1、写观众的反应:感觉妙——伏帖——畅快——暗暗叫绝——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侧面描写9、如何写声音的?用通感手法,赋声于形。
刘鹗《明湖居听书》原文鉴赏和解析
刘鹗《明湖居听书》原文鉴赏和解析刘鹗次日九点钟的光景,老残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的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类红纸条儿。
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
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
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
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高谈阔论,说笑自如。
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象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说闲话。
因为人太多了,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语文版语文九下第6课《明湖居听书》 课件(32PPT)
课文的主旨
小说通过老残在明湖居听书的见闻以 及周遭气氛的描写,刻画出白妞王小玉的 高超歌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曲艺表演艺术
的精妙。
归纳本课的艺术特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说中描写挤满了人的明湖居戏园子,描写琴师不同凡响的演奏,写黑妞的演唱让观众叹为 观止,以及演出结束后少年人对白妞的评价,这些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对白妞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外貌的描写,空灵飘忽的演唱的描写,这些是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二者相辅相成,鲜明地突出了白妞歌唱技艺的高超。 2.运用多角度生动比喻。 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读者对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感受,而且有具体的
听书人多: 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人。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 热闹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 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
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精读感悟 2.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 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 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 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 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明湖居听书
语文版 九年级下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 爆发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们纷纷逃命。韩娥 在乡亲的帮助下幸免遇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 是,她便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可谓登峰造极,深深打 动了听众的心弦。以至韩娥走后三天,人们依然能够 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 于是,便有了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今天,让我们跟随刘鹗走入明湖居,欣赏一段与 韩娥之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鼓书,感受民间艺 术的魅力。
《明湖居听书》教案7_教案教学设计
《明湖居听书》教案7【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
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
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
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老残游记》不是作者刘鹗的自传,但刘鹗的很多生活经历、政治观点和道德理想都融聚在作品当中,可以说,主人公老残就是作者刘鹗的艺术化身。
刘鹗(1857~1909),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龟》。
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鹦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死在那片土地上。
刘鹦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侵逼,內部動亂,內憂外患,西風東漸。內部 政治腐敗,民生疾苦;外部列強瓜分風潮盛,喪權辱 國的條約不斷地被簽定。晚清五大戰(有四場在 劉鶚有生之年)爆發,中國國幾不國。
劉鶚可知在他去世後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滿清 -甚至是帝國的帷幕,就在驚濤駭浪中落下了。
重點
1.清末 2.帝國日暮 3.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 高宗(乾隆) → 仁宗(嘉慶) → 宣宗 (道光) →文宗(咸豐) → 穆宗(同治) → 德宗(光緒) → 遜帝(宣統)
晚清五大戰
1. 中英鴉片戰爭 2. 英法聯軍 3. 中法戰爭 4. 中日甲午戰爭 5. 八國聯軍
1.中英鴉片戰爭
(一.)起因 1. 通商限制 2. 林則徐虎門銷煙
(二.)經過:1840~1841 A.D,道光20~21年 1. 初次北犯:琦善「穿鼻草約」 2. 再次北犯:攻南京
吳佩樺 沈容聞 陳佳佳
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Tramp Doctor’s Travelogue / Mr.Derelict
Ch 2.The Singing Girl
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節選自 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絶調
負責人
6.吳佩樺 10.沈容聞 22.陳佳佳
大綱
一.帝國日暮-老殘遊記時代背景 二.不可成之理想-老殘遊記之作
(三.)中英南京條約 (晚清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 時:1842 A.D,道光22年
2. 代表:(中)耆英(英)撲鼎查 3. 內容:<1>賠2100萬元
<2>割香港 <3>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4>協定關稅 <5>治外法權 <6>片面最惠國待遇 4. 續約:虎門條約 5. 美-望廈條約 / 法-黃埔條約
-書名與自序 -發表歷程 -清官可怕 -老殘遊記之定性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 -漫談說書
三.關於劉鶚 -生平 -貢獻與影響 -聞四.課文講解 五.注釋 六.閃耀一百零一年的傳奇-總結 七.明湖對答錄-問題與討論
九.參考資料
一.帝國日暮-老殘遊記時代背景
情景更迭,歲月流逝。那院落目睹了幾百年 來之風風雨雨。院落的主人不知換過幾回,也 不知有多少進進出出的人,來了,又走了;走了, 又來了。變化的是人事,是歷史;不變的是屋 簷下的磚雕,是院中的石階。
2.英法聯軍
(一.)第一次(1856~1858 A.D,咸豐6~8年) •1. 起因:
<1> 遠因: .朝野仇外 .廣州進城問題 .條約未遂
<2>近因 .英:亞羅船事件 .法:廣西西林教案
2. 經過: <1>陷廣州,俘葉名琛 <2>攻天津
3. 訂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1858 A.D,咸豐8年) <1>互派公使 <2>開內河口(台灣有四港)
(四.)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1.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東半島 2. 列強瓜分風潮(1898~1899 A.D,光緒24~25年) <1>俄-長江以北 <2>英-長江流域 <3>法-西南各省 <4>德-山東 <5>日-福建
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4.中英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百年悲運 5.內憂外患 6.晚清五大戰 7.劉鶚去世後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滿清被推翻
[滿清末代王朝]~走向共和
一年年 花開花落 冬去春來 草木又蓬勃 一頁頁 歷史翻過 前浪遠去 後浪更磅礴 一座座 火山爆發 天崩地裂 君王美夢破 一頂頂 皇冠落地 斗轉星移 世事有新說
明清二代的皇城啊!是那樣在西潮和東洋之 強大浪濤中沉沒。晚清,帝國日暮,紫禁城那院 落偶爾還憶起曾經輝煌的過往……。
<<老殘遊記>>是在現實衝擊下產生之作品,可說 是清末中國社會之縮影。作者冷嘲笑罵的那個年 代……
中國正陷於百年悲運之中。
劉鶚那時代的中國(1857 A.D,文宗咸豐7年 ~1909 A.D,宣統元年),發展之遲滯,面對西方的進步, 引發的巨變是歷史上罕見的。中國遭逢「數千年來未 有之變局」, 也確實遇到了「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 中英鴉片戰爭(1840 A.D)開始,一但短兵相接,中國 藩籬盡失,立國基礎動搖,從此張皇失措。
(二.)第二次(1859~1860 A.D,咸豐9~10年) 1. 起因及經過: <1>接約衝突 <2>攻北京,圓明園被焚 2.訂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860 A.D, 咸豐10年) 到九龍司→英
(三.)俄國乘機敲詐 1. 中俄璦琿條約 <1>時:1858 A.D,咸豐8年 <2>代表:奕山 <3>內容: .黑龍江以北→俄 .烏蘇里江以東→中俄共管 <4>影響: .晚清失地最多之約 .埋下日俄衝突
---7月1日宣戰 (二.)經過:陸戰-平壤
海戰-黃海大東溝 (三.)訂約:馬關條約(1895 A.D,光緒21年)
1. 地:馬關春帆樓 2.代表:(中)李鴻章(日)伊藤博文
3. 內容: <1>承認朝鮮獨立 <2>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 <3>賠二萬萬兩 <4>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 <5>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6>片面最惠國待遇
一滴滴 水滴石穿 粉身碎骨 志向永不捨 一曲曲 浩蕩長歌 起伏回響 悲壯動心魄 風吹過 雨打過 鐵蹄踐踏過 火燒過 刀砍過 列強分割過
撫摸著傷痕昂起頭 吞咽下屈辱心如火 走過長夜 走過坎坷 走進曙色
我革~我革~ 我革革革~
清代帝系
[入關前] 努爾哈赤(天命) →皇太極 (天聰,崇德) → [入關後] 世祖(順治) → 聖祖(康熙) → 世宗(雍正)
2. 中俄天津條約 時:1858 A.D,咸豐8年
3. 中俄北京條約 <1>時:1860 A.D,咸豐10年 <2>內容: .承認璦琿條約 .烏蘇里江以東→俄
4. 影響: <1>俄占大半東北地區 <2>俄得海參威,可自由出入北太平洋
英法聯軍期間之條約順序
中俄璦琿→中俄天津→中英法天津 →中英法北京→中俄北京
英法聯軍大砲
3.中法戰爭
(一.)時:1884 A.D,光緒10年 (二.)北臺之役(劉銘傳) (三.)訂約:天津條約(1885 A.D,光緒11年)
1.承認法國在越南權利,自由進出雲南.廣西 2.打勝仗還簽如此條約,同樣是喪權辱國
4.中日甲午戰爭
(一.)源起:1894 A.D,光緒20年, 朝鮮東學黨之變(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