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诗二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字词全解】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法新奇而美妙。
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字词全解】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瓣(bàn)花瓣④辨(biàn)分辨辫(biàn)辫子辩(biàn)辩论【句解】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⑤[沐浴]洗澡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
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本课包括《荷叶母亲》和《春水》两篇散文诗。
这两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特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突破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深入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篇散文诗的作者和课文大意。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
结构梳理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荷
叶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讴歌
·
母 亲
雨打红莲——心绪不宁
母爱
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荷叶·母亲》
语言朴实平淡,宁静而致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 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 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 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平实中蕴涵真情,让人回 味无穷。
课文解读
初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①~③
第二部分 ④~⑦
第三部分 ⑧、⑨
写得到两缸莲花和 由此引起对故乡园 院内莲花的回忆。
写雨打红莲的 过程和荷叶护 莲的感人情景。
直接抒情,讴 歌伟大而无私
的母爱。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 都摆在院子里。
金色花
新课导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 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园丁集》等。泰戈尔是具有巨大 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 部诗集,被印度人称为“诗圣”。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攲斜:倾斜,歪斜。 覆盖:遮盖。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枝叶)遮蔽。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诗意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境多于理想"。
他自己梦想经过平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品德等手腕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完成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似乎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遭到损伤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中心意象,有详细完整的情境︰在安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祈祷、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构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征的,它所表达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溢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保护儿女的情形,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经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丰满的母爱。
3.宗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十分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十分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只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结构的画面跳转与心情活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扫尾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生动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散文诗两首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对讨论的内容感到困惑。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次的课程中,尝试引入更多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比较阅读两篇散文诗,分析其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举例解释:
-在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在分析关键字词时,如《春》中的“春水初生”,可引导学生思考“初生”一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其在描绘春天景色中的作用;
-在写作训练中,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色,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阅读和分析散文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章的整体性和深入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全面、深入地分析散文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可能过于专业化,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
-在比较阅读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四季的变换,尤其是春天和冬天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两篇散文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和冬天的美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素材+学案+教案+练习+测试 含答案)
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法指导: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站——(一)知识链接1.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二)自由读,扫障碍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嗅( )闻罗摩( )衍( )那花瓣( )膝()匿( )笑:祷告( ):沐浴( ):第二站——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1.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3.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小结:第三站——(一)倾情读,抒情感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3、我不告诉你,妈妈.节奏: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二)妙语连珠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原文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歌语言、句式的优美之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我偷偷地在那里匿笑,2.我要慢慢地地开放花瓣儿,3.那棵树的阴影投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落在你的书页上,4.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课外延伸: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然后依此为内容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报头就拟为——《至爱天地间》.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三、小结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四、练习朗诵比赛.五、作业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板书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子情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第四课诗两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三、小结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四、练习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五、作业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荷叶母亲》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1、请学生介绍冰心.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PPT补充介绍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正音: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姊妹菡萏敧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积累词语.姊妹:姐妹.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攲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如:怀乡忆莲图雨打莲花图白莲凋谢图红莲飘摇图荷叶护莲图)(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1、将卡片完成.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附: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象征借物抒情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思考《金色花》和《紫藤萝瀑布》在写作上异同.金色花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体会爱心》高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___________ ______(2)鄙夷:___________ _ _____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二、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三、提示:两篇文章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金色花》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四、1.hétījīng b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
7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巧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巧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表达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答复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与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与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淘气、热爱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喜爱孩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教学课件唐诗古诗二首——《秋词》【唐】刘禹锡《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分析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 景观的描绘,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 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 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爽 朗的心情。诗中一个“排”字,蕴涵着深 意。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 “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 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 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 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随堂练习
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 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随堂练习
1.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 3、"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第二个"巴山夜雨"是 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2、想象了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了渴望与妻子离别重逢的感情。 3、夫妻间的关怀、思念以及作者对妻子的歉意。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 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 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 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设计思想:1、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习习惯需要不断的的培养,教学中的课堂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阵地,要紧抓不放。
2、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前准备:(1)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繁星.春水》,选读《泰戈尔诗选》(2)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时间,从网上查阅有关“冰心”“泰戈尔”的资料,筛选,然后制作一份8K大小的电子小报。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并按此主题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五、导入:1、展示学生的电子小报中最精彩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介绍泰戈尔和冰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学生的为主,其它补充)2、前段时间我们都读了《繁星. 春水》和《泰戈尔诗选》,还写了读书笔记,现在请你将你的读后感悟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点评重点表扬(1)句子表达完整(2)说话有条理的学生,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X。
而至于发言的内容,相信看过了诗集,并读过了书后的“名著导读”大家的发言都会不错,但对于有自己独到感悟和理解的同学一定大力赞扬和鼓励。
(不在学生发言前直接提出“完整”和“有条理”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发言的积极性。
)(一定会有同学提到其中的“母爱”主题。
借此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较深入地欣赏有关母爱主题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和冰心的诗歌《荷叶母亲》,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母爱”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散文诗两首》 新人教版
自学指导四:阅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作者情感:对母亲的思念﹑依恋之情
朗读指导: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
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花金 色
泰戈尔
了解金色花: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 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 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 集》、《园丁集》、《飞鸟集》。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听读课文朗读,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ó yǎn) 匿笑( nì):偷偷的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膝上(xī) 荫 (yīn) 林荫
(yìn)庇荫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文,思考: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 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中心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自学指导四:朗读诗歌,请思考以下问题。
1.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4散文诗两首
4散文诗两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20世纪20到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诗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等。
2.主题解说《金色花》中泰戈尔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总沐浴着母爱的“我”幻想有朝一日变成一朵金色花,默默无闻地为妈妈做些事情,能让她生活得更美好,抒发了母子情深。
《荷叶母亲》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攲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讴歌伟大的母爱,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3.重点突破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提示: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美好。
4.拓展延伸泰戈尔语录①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②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③当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④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⑤让生命有如夏花之绚烂,死亡有如秋叶之静美。
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 ) 祷.告( ) 嗅.觉( ) 罗摩衍.那( )并蒂.( ) 姊.妹( ) 莲蓬.( ) 菡萏..( )( )攲.斜( ) 荫蔽.( ) 徘徊..( )( ) 烦闷.()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诗二首
生字生词
焚 fén
溅 jiàn
缥缈piāo miǎo
镀金dù jīn 闪烁shǎn shuò 港湾gǎng wān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7、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定然”、“定” 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 ,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 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 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 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中心思想
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太阳船
太阳船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 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 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 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 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 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谢谢观看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个怎样的世界?
光明、美丽、富 饶、自由、幸福的 世界。
3、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当太阳升高以 后,太阳没有 了任何阻挡, 发出了万丈光 芒。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能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生词、难点解析等内容。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两首散文诗,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感。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PPT
精读课文,在画面中鉴赏诗歌隽永的语言,体悟作者的情思变化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读过冰心老人的作品,比如《寄小读者》《小桔灯》 等,大家一定还记得她那细腻温柔而又略带忧愁的情调吧。她擅长用轻快灵 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朴素流畅、 简洁凝练,画面感强,让人如入画境一般,与人物风景共呼吸,十分耐人寻 味。
6.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可散文诗的题目 叫做《荷叶•母亲》,何不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 手法?简要阐述。
不好。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倾侧、覆盖、不离 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 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和歌颂。
布置作业
1. 小组合作修改课堂上仿写的美句,组长把成员写的句子汇总,形 成咏赞母爱的诗作。
2.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摘抄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并 朗诵。
画面四:“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 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 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画面一:“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 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悟读课文,在质疑探究中把握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者看到眼前这温情的一幕,深深地感动并情不自禁地表达了内心 炽热的情感: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 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探究一:这里由荷叶想到对母爱的赞美,其实在前文早就潜藏伏 笔,你发现了吗?请找出这一细节,品读赏析。
第7课 散文诗二首(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泰戈尔的文学常识,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文体 特点。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的内容。(重点) 3.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富有童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作 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难点) 4.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 能力。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 自然段):
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 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 激和赞美之情。
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 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 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 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 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第二部分
(第4~9自然段):
三次嬉戏场面。 悄开花散发香气。 投在书页上。 到母亲面前。
母亲祷告时,悄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
文章主旨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 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 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 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
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整体感知
3.“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 只是为了好玩吗?
想回报母亲。
精读细研
1.再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既有母爱的光辉, 又有孩子的爱心
赞颂母爱的伟大
明朗圣洁
凄清含蓄
缘情造景
触景生情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既有慈爱善良温
塑造了为孩子
柔的母亲,又有调皮、遮风挡雨,关爱呵
活泼、可爱的孩子。 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课堂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菡萏( hàn dàn) dǎo( 祷 )告
匿笑( nì ) 欹( qī )斜 罗摩yǎn( 衍 )那
孩子
快乐、调皮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合作探究
1.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 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 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 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 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想回报母亲,也 体现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 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合作探究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探究
3.赏析诗句:“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 甚宽广。”
牛郎织女相隔很近。生活得自由、幸福。“浅浅的天 河”,运用叠词,不但更好地表现了天河的浅,而且读 起来朗朗上口。
局部探究
天 河
局部探究
4.诗歌题目是《天上的街市》,那么,诗中所 描绘的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美丽的、富足的、幸福的、舒适的、自由自 在的。
局部探究
夕 阳
局部探究
5.联想和想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联想: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相似性 客观存在) 想象: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存在 不存在)
总结拓展
总结:《太阳船》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示诗人大胆 的想象,将太阳的运行轨迹想象成黄金巨船的航向, 将光明与幸福的美好表达了出来。
总结拓展
局部探究
2.赏析诗句:“当它驶过顶空的子线,便缓缓 地扯下了帆。”
诗人通过新奇的比喻写出了当太阳升高以后,没有任何阻 挡,发出了万丈光芒的情景。
局部探究
3.赏析诗句:“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 向另一个港湾。”
诗人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 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驰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 将落山。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 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 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 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 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 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市》。
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望尧的《太阳船》,看诗人笔下,太阳 经途的一路风景。
局部探究
太 阳 · 向 日 葵
整体感知
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曾创设台 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 文 集 《 自 由 的 悲 剧 —— 写 给 年 轻 的 一 代 》《 越 南 沦 亡 琐 记 》 《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其作品 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郭沫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饱含着爱心的天使,当现实中黑 暗的环境让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就将美好的理想投入到了天 上,也把美好的信念留给了读者,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后人。
所以,请大家记住这首诗,也记住这位传播真善美的天使。
作业设计
将《天上的街市》改写成一篇小散文,可以加入 自己大胆的想象。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太 阳
总结拓展
拓展练习 1.看着眼前这片葱茏的树林,我仿佛看到…… 2.假如我是郭沫若,畅游天街,邂逅牛郎织女夫妇…… 提示:发散思维,交流展示。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诗歌。 2. 参 照 《 太 阳 船 》 的 写 作 手 法 , 发 挥 想 象 , 以 《月亮船》为题,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太阳船
整体感知
天上的街市
整体感知
1.诗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仙境——天上的街市, 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
明确: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2.诗人是不是直接写天上的街市?那么诗人先写了 什么? 明确:街灯、明星。诗人在这里有街灯联想到明星, 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由此展开想象,想到了天上的街市。
整体感知
太阳船
整体感知
自读诗歌,在诗中标画关键词语。 诗人共写了那些文学意象,分别进行了怎样合理 而大胆的想象?
太阳——镀金船 日光——白银
天空——航线 晚霞——大火
云——海岸
局部探究
早 晨 · 港 湾
局部探究
1.赏析诗句:“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 镀金的巨船。”
开篇即展开奇特的想象,大胆设喻,将“天空”比作“航 线”,把“太阳”比作“镀金的巨船”,比喻新奇、生动形象, 为下文的写作做了铺垫。
郭沫若
联想 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
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幸福 美好
第二课时
太阳船
新课导入
“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打开窗子,映入眼帘的,是一 片葱绿,偶尔,会有清风拂过,那丝丝绿意便在枝头暗自妖娆。 拾一抹清凉,将一份静好氤氲在茶香里,风拂过发梢,也带来 了百花的清香。端坐窗前,让自己沉浸在晨阳纤细的光晕里, 心底,便泛起了柔柔的暖意,那便是幸福的味道。”
诗二首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新课导入
鹊 桥 相 会
新课导入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 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在哪里呢?
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凄美,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 鹊桥相会一次。关于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的美好 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郭 沫 若 ( 1892—1978 ) , 原 名 郭 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 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 会活动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他在文 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 《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 《棠棣之花》等。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 变化,充满美感,富有想象力。
局部探究
傍 晚 · 港 湾
局部探究
4. 赏析诗句:“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 却焚起了大火。”
这一句写了太阳落山的情景,以“大火”喻“晚霞”,将 傍晚时分晚霞万丈的情景再现出来,极富视觉的冲击力。给读 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局部探究
5.作者为什么要对民间传说进行如此大的改动?
结合时代背景。中国当时民不聊生,诗人在现实中 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 ,表达 他对人压迫人的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局部探究
牛 郎 织 女
总结拓展
有人说诗人是落在凡间的天使,他们将真善美的信念和美 好的理想留在了人间,又匆匆离去。
局部探究
街 灯
局部探究
明 星
局部探究
1.“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怎样理解?能 否换成“亮了”?
“现”字准确地描摹了星星在天空闪现的过程。 “亮了”
局部探究
2.赏析诗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 着灯笼在走。”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星比作灯笼;打破了神话传 说中牛郎织女不能相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