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合集下载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观后感

朴实的美——《那山那人那狗》影评一座山,俩代人,一只狗,一次送信的旅。

《那山那人那狗》是霍建起导演的一部普通却感人的片子。

它讲的是一个发生在山区邮路上的故事:最后一次走邮路的父亲和第一次走邮路的儿子,还有一条忠实的狗,在漫长而曲折的邮路上,在那青山绿水间,他们从陌生到了解,从怨恨到理解。

在那布满老乡邮员脚印洒满老乡邮员汗水的邮路上,父子俩完成了关系的蜕变。

最后,在一个早晨,儿子毅然背起曾经伴着父亲走了几十年的邮包,踏着晨晖走上了父亲同样的道路,而那条忠实而矫健的狗也接纳了新的合作伙伴,继续踏上那条再熟悉不过的邮路!故事虽然平淡,但它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在影片中,主要角色有父亲、母亲、儿子和那条忠实的狗。

正部影片以邮递为主线,从开始到结尾都说了邮递员在山路上工作的情景。

(一)从作品的思想性对《那山那人那狗》进行评析:作品虽然平淡,但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作为父母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不能太长时间不回家看孩子,否则的话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会产生隔阂。

就像影片中的儿子一样,因为父亲两个月不回家,在父亲高兴的回家时,儿子却躲到母亲的后面,看样子是不认识这个人或者是心中可能已经记恨自己的父亲。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已经老了,在也不能做邮递员这份工作了,一个清晨,儿子毅然接受了帮父亲做邮递员这份工作。

儿子背着包就往邮递路走去,父亲不放心,还是要陪儿子走一趟,而且那狗平时可能习惯跟父亲去,这次它也不跟儿子去了,父亲担心的是儿子不熟悉路。

在去的路上,父亲和儿子说话的时间很少,他们一直都要赶路,可以知道路途是多么遥远。

在那山路上,当有人从山路下来时,起初儿子不会让道,然后父亲就教儿子怎样让道。

在途中,有一个场景是父亲距离儿子好长的距离,儿子可能是因为累的原因只顾往前走,等想起父亲的时候,他就往回走,走了一段路,还未看到父亲。

只是看到那条狗张着嘴巴,在哪气喘嘘嘘的。

儿子继续往前走,终于看到了父亲,我们看到的是儿子的表情由紧张变为舒坦下来。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3篇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3篇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3篇那山那人那狗影评1若是十年前读书那会儿,我看不懂这部电影,也没有兴趣看这部电影。

可是过了十年了,怀疑过人生的意义,努力摆脱过家庭的束缚,也努力融入过这个社会,追求过爱情,感受过孤独,我才懂得了这部电影的意义,才看到了心底去。

电影中太多太多触动到内心的点,让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儿子说:出门在外的人常常忙得忘了想家,家里的人却总是惦记着在外的人儿。

我就是出门在外的人,我就是忘了想家的人。

其实不是忘了想家,只是繁琐的生活应付不过来,竟无暇念及家人。

自由是我的渴望,自我实现是我的目标,我以为这是崇高无上的,甚至家人都应该引以为傲的。

可是男盆友告诉我,你应该省些钱给妈妈,应该给家人买大闸蟹,应该给爸妈买衣服,别只想着你自己。

是的,我只想着我自己,我想要成为优秀的人,穿衣不土,举止不粗俗,思想不陈腐。

于是花时间看书,花钱修饰自己,花精力提升自己,我以为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和期望。

却忘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人生很短,实现自己是一生的使命,爱父母却无法伴随一生,明知最疼我们的人中途要下车,为什么不能多爱一点,多陪伴一点呢?我想给予的陪伴更多是像小时候父母给我的一样,去看更多更美的风景,吃到更多没吃到过的美食。

出门在外的人啊,不能忘了惦记总是惦记着你的家人呀!父亲说:认识了那么多的乡亲,遇到了那么多的事儿,才知道了做邮差的意义。

每个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只能是一点点做一点点去感受。

人想象不出生命的意义,人也脱离不了别人的需要和连接。

我不是感情丰富的孩子,从小没有什么朋友。

倒是有上下学同路的伙伴儿,不过那只是因为明白落单会被嘲笑,勉强搭伴儿而行,我很清楚自己没有特别要好的真正的朋友,充其量叫伙伴但不是朋友。

我以为这是因为父母家教严格,不让我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耍造成我没有朋友的现状,让我不合群的元凶。

读大学后,我想着可以摆脱父母,拥有自己的朋友到处玩耍,多么自由。

可是脱离父母后的我,也融入不了同学们当中,我才明白我的不合群不是因为父母不允许我和同学出去玩耍造成的疏远,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孩子。

影评《那山 那人 那狗》——说不出的爱

影评《那山 那人 那狗》——说不出的爱

说不出的爱《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正如电影名字那样,山里人对山的眷恋,邮递员对工作对国家的热爱,狗对主人的忠诚,夫妻之间的默契,母子之间的依赖,父子之间隐晦的爱···整部电影都洋溢着满满的爱,也夹杂着一层淡淡的哀伤。

所有的爱都在儿子与父亲一次送信的过程中展现。

影片中时有时无的背景音乐就像父子之间若隐若现的情感。

我们看到一份浓浓的爱在悠扬的轻音乐中逐渐浮现,直到影片最后,儿子第二次踏上路途时,那份爱没有如沸腾的熔岩在底下酝酿许久后猛烈的迸发,而在父亲那深深的凝望下笼罩着整个青翠静谧的山头。

父子之间24年里有一个巨大的空白,空缺的不是爱,是对彼此爱的表达。

儿子从小就认为父亲不爱他,对他产生一种莫名的惧怕,一直被困扰在渴望得到父爱,却又恐惧,感到遥不可及的困惑中。

15岁那年的一次受伤,儿子叫母亲不要让父亲知道,是害怕父亲担心,还是害怕受到责骂,还是仅仅因为不想让他知道?本应该是孩子受伤后偎依在父亲宽厚的臂膀下撒娇,却是一个15岁少年不该有的对亲情的困惑和感到无法触及的无奈。

父亲嫉妒儿子亲切的叫妈妈,他又何尝不感到无奈和心酸呢?影片一开头,父亲坚持要陪儿子走一次,除了对自己工作岗位的不舍,还有就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爱。

离开村庄时,父亲慈爱的将口袋里的糖给了前来的小孩子,对待别人的小孩尚且如此这般,这样的父亲,怎能不爱自己的儿子呢!而此时,儿子还处在年少时对父亲生疏,惧怕的情感中。

儿子坚持继承父亲的事业不也正体现了他对父亲无法言说的敬畏,依恋之情吗?而这一切,为什么他们彼此看不到?因为他们无法言说,无法表达,他们把对彼此的爱潜藏在朴实的默默的关怀中。

这样的爱本可以填补父子之间24年的空缺,取而代之的却是24年的无奈。

儿子背着沉重的邮包,父亲拄着拐杖,他们一起走过狭长的巷道,走过曲折的青石板小道,走过蜿蜒的公路,他们却感到彼此沉默的尴尬。

他们的身体留着相同的血液,却彼此陌生。

评《那山那人那狗》

评《那山那人那狗》

浅评《那山那人那狗》今天我重温了这部曾经深深地感动我的《那山那人那狗》,然而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影片里没有什么煽情镜头,也没有深刻话语,只有冷静的镜头摇过青山,摇过老人,摇过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山路。

正因为镜头如此干净,所以故事如此简单。

正因为故事简单,所以心情如此安静,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影片像一杯淡咖啡,入口苦涩,回味甘甜,像一杯清茶,香气清爽,韵味无穷。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

故事的画面风格是优美的柔顺的写意的温暖的,水墨画一般的平和娴静。

镜头所到之处都是画般的美景,有点诗的意境。

同时色调的变化也出现在每一个用温情涂抹的情节中。

黄昏的天光罩在他们身上,异常温暖的样子。

由绿色到金黄色的转变,像父亲一直以来隐忍深沉的爱,终于等到了收割的季节。

几百里山路是弯延曲折,跋山涉水是艰辛的。

而一位父亲的伟大和一位儿子的理解是令人震憾的。

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无声的爱,父子情深。

父亲已经老了,时间的刻痕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从未间断的辛苦更是使得他的腿脚失去以往的利索。

于是,儿子接班了。

三百里山路,八十斤邮包,儿子义无返顾的出门。

老二极为灵性,一条忠实而又善解人意的狗。

不大放心的父亲终于还是决定和儿子一同出门。

其实父亲不仅是放心不下,而是他那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需要在儿子身上传承。

路上,狗在前面走着,儿子跟着,父亲走在最后。

静静的,无声的沉寂在父子之间蔓延。

湘西的原野广阔而寂寥,一条小路笔直的通往前方,仿佛没有尽头,弯弯的石拱横架在清澈的小河之上。

遍地清脆,绿油油的一片,灰蒙的天空。

然而此时父子间是有隔阂的,他们之间还有很深的代沟的,“累了就歇一下吧”,父亲还是关心儿子的,“他没叫停,我就不停”,儿子倔强。

头戴簑笠的父亲深沉而又智慧,筋骨酸软的儿子掩饰不了周身的劳累。

席地而坐,父子俩都在沉默,只听见狗吠声,他们找不着共同的语言。

但杯水之间现真情,那支壶的传递,囊括了一切言语。

邮路悠长诗更长--浅析《那山,那人,那狗》

邮路悠长诗更长--浅析《那山,那人,那狗》

酒,老 乡邮员醉 了,醉 了就梦 回和妻 子相遇 的场 景,无论是载着 新 娘骑车 穿越 田野还是分离 良久后的重逢 ,明显带有喜悦之情 的情节搭 配的却是现实 中老乡邮员的略带悲戚 的神色 。他对妻子的爱是显而易 见的,却从未尽到为人夫的职责,于他 自己来说 ,是愧疚 万分 的。因 此,影 片中出现一个小插曲,小乡邮员被侗族姑娘的泼辣与美丽深深 吸引,但 当父亲 问及时他是犹豫与矛盾 的,他说:我怕她 也像我妈 , 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 而与之相对 应的是村民们对待老乡邮员的态度 。出村 时,被乡亲 们簇拥 ;爬坡时 ,有牧童迎接:进 山时 ,侗族人的婚礼刻 意安排在 了 那一天。就如 同老乡邮员 自己说的,山里人几天不见县长没关系 ,几 天不见 自己可不行 。闭塞的湘西山村 ,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就是这 个背着邮包三天 一个往返的邮递员。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婆的信赖 ,那 个失明的老人 ,唯一 的盼望就是从乡邮员手 中得到的十元钱和一封被 老乡邮员 “ 编造 ”出的 “ 无字天书”。他们对他的信任与依 的 朦 胧
故事发生在2 O 世纪8 O 年代初 的湘话 ,无可避免的会以湘 西的山水 作为最主要的景深 。翠绿连绵的山在镜头 中依次摇过来,在 拉长 的镜
头 ,让 人物的侧影 或背影从美 妙的景致 中悄 悄地划过 。 《 那山 ,那 人 ,那狗 》 曾获得 十九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 的最佳故事片奖 ,但 我 以 为,其画面语 言更为唯美 ,如 同散文诗一般 ,为观众创造 出最美妙 的 构图、影调与色彩感 ,完美 的诠释出湘西最淳朴 的民风与最精致 的山 水 在 光 线控 制 上 , 导演 让 开 放 空 间 的 自然 光 与 闭塞 空 间 的 戏剧 光 相 结合,安静时,梯 田渐次 ,朦胧的阳光穿过 叶片 的罅隙斜斜打在主角 的斗笠上,没有阳光 的地方则充斥着满屏 的绿 ,光滑的石板路和从旁 趟过的小溪水给画面创造 出湿漉漉的清凉之 意,这是一种舒适感极强 的色泽 。热闹时,麦地风起 ,情绪包裹在温 暖的橘黄中,小乡邮员初 遇侗族姑娘时三 人说笑着走远 ,镜头慢慢拉长 ,田间的小路线条感十 足的蜿蜒在画面里,悠远而辽阔,似乎这样 的美好能够无尽头地延伸 下去 。入夜之时,吊脚楼掩映在一片幽暗中,远远 的有红色的灯笼晃 过 ,给暗夜平添了一股 暖意 。星星点点的火光映在年轻男女喜悦 的面 庞上,洋溢出无限的生机 ,也让人真实感触到 了偏远的湘西的平实感 人的民风 。 《 那 山,那人 ,那狗》运用山水 ,人物与 自然的生灵三者之 间的 默契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如沈从文的 《 边城 》般意境悠远如诗如画的 审美享受 堪称传统的东方电影代表作中优秀的一作品。

那山那人那狗影视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影视赏析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文化赏析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是由霍建起导演的一部平实而又感人的片子,该影片归为文艺片,文化穿插于整部影片。

影片讲述了影片讲述了一位退休的乡邮员父亲与儿子一起走邮路的故事: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自己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经过长途跋涉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

全篇朴实的剧情处处展现脉脉温情。

山、人、狗,人以自然和谐相处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山那人那狗》是充满意境美的一部影片。

影片充分显示的东方情调与文化内涵,其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以下从文化的角度来赏析《那山、那人、那狗》:故事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湘西的山区,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幅唯美的农村画面,美丽的大山,青青的稻田,湿漉漉的田间小路,朴实的民房,一开始影片就体现了农业社会下的物质文化。

而故事中父子与狗的像亲人一样的关系,父亲二十年如一日地跑邮路,其中支撑他们的是精神文化。

文化的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此体现了出来。

影片开始父子俩在整理邮件,这在我们通讯发达的今天看来很普通的邮件在那时候对人们是多么重要,这体现了80年代的通讯文化。

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父亲一直在絮絮叨叨告诉儿子怎样跑这条邮路,儿子却显得不耐烦。

当中是因为父亲与儿子思想的不同,从中展现的是他们的思想文化。

然后一个平凡的早晨,儿子要踏上自己的第一次邮路的旅程,但故事的另一“主角”老二却不跟儿子走,父亲为了老二跟着走,也踏上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邮路的旅程。

是他们内心的精神文化在支撑着他们与老二这个不会说话的动物的真挚的感情,不仅仅是人的精神文化,也是动物世界里的精神文化。

之后父子俩出发了,他们所经过的路,经过的拱桥,经过的房子,这一一体现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父亲戴着的斗笠,他们穿的衣服,从中看出了当时的服饰文化。

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

整部影片以“走”为主旋律,说明当时路后的交通文化。

在出发的时候,儿子对父亲是有成见的,此时父子间有隔阂。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精选6篇)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精选6篇)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那山那人那狗影评精选(一):这是一部关乎亲情的片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同山间小路蜿蜒绵长。

这是一部关乎美的片子,是自然的美,更是人性的美。

平淡的叙事,精致的人情,美丽的湘西,如同夏日傍晚品着一杯淡淡的清茶,想起童年午后墙角一朵玫瑰花的开放,回味那清新而持久的亲情,感情、还有那忧伤又甜蜜的感觉。

如果仅仅从故事情节看,这部片子似乎有点单薄老套:老乡邮员要退休了,儿子接替他的工作,在他的陪伴下开始第一次送信。

在送信旅程中,儿子对这份工作对父亲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父子间曾破裂的感情得到修补和发展。

很老调的父子隔阂消除的故事,且根本没有大的矛盾冲突。

但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起来的平淡叙事之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人的视听语言。

影片就像一杯龙井茶,初品极淡,回味却是清新宜人。

故事发生在初夏的湘西南山区,正是草长莺飞之时,影片中随处可见蓝天白云绿草红花。

而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正是那整片连绵不绝的绿: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两旁的绿色肆无忌惮地延绵伸展开来。

整个画面给人十分明媚清新的感觉。

绿色的大地上,阳光似乎在空气中流动,配以灵动的民乐,不着一言,却胜似万语千言。

影片时而呈现明亮的美。

郁郁葱葱的绿草在阳光下随风轻摇,幽幽绿水在波心里微微荡漾,儿子在山坡上边走边唱驿动的心,歌声溶化在阳光里,身体镀上一层金色,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

时而呈现朦胧的美。

清晨,父子一齐踏上乡邮路,擦着土黄色的砖墙,穿过狭长的青石板小巷,走上黝黑敦实的村前小桥,远山是淡淡的青退的远了,只剩下两个黑色的人影走在烟雾迷蒙里。

此时的村庄像被水洗过似的,并不是一眼见底的清,却是雾气里的透明,还夹杂着泥土的新鲜。

时而呈现热烈的美。

父、子、侗族少女在田地里行走,被越拉越远的镜头不断缩小乃至隐藏,从空中俯视,画面被切割为一块块耕田,红彤彤的霞光里传来他们快乐的笑声,连耕田里的水波也映红了脸。

《那山那人那狗》人物形象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人物形象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生命的赞歌简易而不简单,平凡而丰富生动,本片就是讲诉了一个包邮员的故事。

儿子承接起父亲的工作,扛起父亲的责任。

在第一次送邮件时,父亲陪伴着儿子,带领儿子走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老路。

在路上,父亲不断的提醒和引导儿子,父亲在儿子的印象中也越伟大。

父亲是个很负责人的父亲同时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国家干部。

在五婆那一片段里,真实深刻的刻画了父亲这个身子不高大却有着威猛精神伟岸的男人,五婆看不见,也不能写。

父亲就担当起了她的眼和手,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这个孤独的老太太感到幸福,这已是他工作以外的事情了,父亲的热心深深的打动我,这也使得父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心人,人们也都十分欢迎他。

由于工作的缘故,父亲与儿子的距离一直拉的很远。

父亲很少回家,儿子也很少得到父爱的温暖。

“我和我爸很生”。

这是刘烨所扮演的儿子所陈述的一句话,这句话诠释了父亲与儿子的距离。

父亲与儿子很努力的想拉近这个距离,因为父亲爱儿子,儿子也爱父亲。

在之后的送邮件的路上,父亲与儿子的距离也逐渐缩小。

在儿子被父亲过河的时候,父亲落泪了,这让父亲想起了还是娃娃的儿子倚在父亲的肩膀上,而如今的儿子却背起了父亲。

儿子长大了,父亲的泪在我看来诠释了很多东西,首先来说父亲是感慨儿子长大了,我觉得更多的方面是父亲对儿子的愧疚,这在后面的剧情中也呈现出来。

父亲愧疚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没有让他向其他孩子一样时时刻刻的有父母的呵护与疼爱,而能让父亲的回忆的就只有那些他珍藏的回忆。

但在父亲的陈述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到,即使父亲愧疚但他仍不后悔自己以及让儿子走上这条辛苦的路。

这也是父亲这个形象的突出,也是能与一般父亲形成差异的地方,对于送邮件这条路,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显示出父亲的后悔,这也看出了父亲的那份负责,那份执着。

对于父亲的这个形象,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站在夕阳下的伟岸场面,衬托着夕阳,父亲的背影显得那么脆弱而坚强。

到了影片结束的时候,父亲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猛的推起老二,然后老二奔跑过去找儿子,在父亲苍老的脸上刻满了责任,儿子的责任,丈夫的责任,父老相信的责任,都毫无疑问的落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从不抱怨,不管怎样都要脚踏实地,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叙事特色探析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叙事特色探析

一般来说,“叙事是表述故事序列与情态时采用的各类修辞手段,更为一般地说,叙事就是讲故事,是故事过程的体现。

它不仅可以记录时间,还可以通过闪回、倒叙、插叙等方式重新安排时间,使电影成为混合时空的艺术。

”①由于对电影风格的不同追求,不同的导演有着不同的叙事形式与视觉语言特征。

霍建起便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导演,其作品的光影、造型、构图、色彩等都匠心独运,在视与听的结合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

邮政题材亲情片《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建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即将退休的乡镇邮员父亲,带领接替自己职位的儿子熟悉送信路线、流程,儿子最终通过重走父亲的邮路理解了父亲职业精神的伟大,而父亲也惭愧于自己对孩子成长陪伴的缺失,最后父子二人的情感间隙便在这条长长的邮路上慢慢消解,彼此相通。

本文将从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结构等角度分析该片的叙事特征。

一、叙事者:第一人称叙事,填补电影背景信息电影开幕,清新悠扬的长笛声渐起,空镜头横扫过乡村小路和绿色田野,山林雾气濛濛,稻田层层叠叠。

此画面中,刘烨扮演的儿子使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接替父业,即将成为一名新邮递员。

第一人称叙事的两大特征是内在式焦点与限知视角,叙述从内向外②。

儿子的个人独白迅速带领观众进入情境与叙事网络,引导观众了解故事主角内心。

如在和父亲刚走出一段邮路后,便响起儿子的画外音:“别看老二(指狗)不会说话,但它鬼着呢。

我爸心里想着什么,它全知道,他们俩整天走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我爸非要与我走一趟,我拦不住他,可他跟着,我觉得挺别扭的,很不习惯。

”这段独白把儿子对父亲的怨念与疏离巧妙地体现了出来,减少了情节突兀,有助于影片散文化风格的形成。

二、叙事视角:多元叙事视角,观众与叙事者交融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与人物视角之间的距离关系”③。

在叙事话语中,Genette对叙事视角以较为抽象的“聚焦”概念进行了简要分类,具体包括:(1)零聚焦。

零聚焦是一种传统全知视角,叙事者所掌握的信息比影片中任何一个人都多。

《那山那人那狗》段落景别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段落景别分析

《那山那人那狗》56:16----67:29镜头一56:16远景。

父子俩及老二的背影渐行渐远,表现他们结伴而行。

且此时的有些发暗的色调也体现出行路的艰难,有种日日夜夜的感觉,同时也与后面有些对照。

镜头二56:28场面远景。

首先两面的高山突出了山路的崎岖,隐含着父亲这么多年来的艰辛,同时可以看到此时的暖色调跟之前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为后面儿子对父亲态度行为上的转变做好了伏笔。

镜头三56:42场面全景。

高山流水和一个独木桥似的小路,以及父亲说的那句话:从这里过啊,可以少走八里路,可以看出这是父亲多年来对这些路早已经熟记心中了,同时也可以知道这些小路难走,体现父亲的不易。

镜头四56:56近景。

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的表露,在这里体现出父亲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儿子刚刚走上这条路的担心。

镜头五57:13全景。

在这里将三个主人公放在一起,以及过溪的动作,尤其是父亲和老二,一贯的动作显得十分娴熟。

同时父亲的这句话给儿子一定的思考。

镜头六57:31特写。

给儿子的特写,儿子的言语和表情可以看出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同时为后面背父亲过溪,及父亲的感动,做好铺垫。

镜头七58:04全景。

儿子过溪,父亲站在后面观望,同时两个人一高一低(只是因为地势的关系么?可不可以认为是现在的父子两个距离还远,之间还有隔阂),老二在两个人中间,成了纽带似的角色。

镜头八58:12远景。

父亲慢步向前,表情有点抽搐,对儿子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欣慰。

而且现在看来,这条小溪并不是那么宽,感觉过去并没有那么难,与后面背父亲过溪形成对比。

镜头九58:31近景。

儿子背着邮包,小心翼翼的过溪,父亲坐在岸边,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儿子。

父亲的身影由模糊逐渐清晰地过程,由最后儿子到岸父亲释然的表情可以感觉的到刚才的父亲一直很紧张。

镜头十 58:47远景。

水轮车的反复出现,是要表示什么呢?标志性的事物,还是蕴含着什么?镜头十一59:12远景。

视野中的人物一下子消失,表明儿子动作的迅速。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1958年出生,北京人。他从小喜欢绘 画,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以后, 他为很多部电影担任过美术设计。1995年,他导演 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赢家》,影片上映后在社会 上反响很热烈,还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影 奖。 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比较浓厚的审美趣味,他 认为在电影里面最好要有漂亮的演员,美丽的画 面,还有动人的音乐。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 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 一次出发,老邮递员千叮万嘱,实在放心不下,于 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父子之间展开 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理解 了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父亲也体会了多年 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于 是那山、那水、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 的发展
⑤ 最后,走过风 雨桥头的时候, 信件飞起飞落, 父亲、儿子和狗 一起收集信件。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 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 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 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 人的视听语言。
1.色彩
试读《那山那人那狗》的五色影像
蓝: 电影第一个场景,内屋一片灯黄,
父亲在跟儿子交代送信路途,背 景有一块蓝,是母亲在厨房里忙 活。画面色彩对比构成的层次感 统一在乡村黎明前的暗淡基调里, 同时折射出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问题。还有蓝色本身的冷质,可 想而知那位母亲每天都处于冷冷 的气氛当中,平常无论是丈夫出 远门而今儿子也跟他爹一样,然 后只剩下她守家守院。淡淡的蓝, 淡淡的冷清,淡淡的宁静,除此 之外是一片无法形容的茂绿。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

繁华落尽见真淳——评《那山那人那狗》在现代这样一个纷繁喧嚣的社会里,我们似乎都喜欢寻找感官刺激,所以我们早已习惯了倪虹灯,习惯了闪烁,习惯了绚丽。

《那山那人那狗》的出现让我看到比起飞檐走壁的动作、歇斯底里的爱情、起伏跌宕的情结更能打动人心的是真淳,是美。

意境美。

《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乡邮员父亲送新上任的乡邮员儿子的故事。

影片在一种很安静、祥和的早晨开头。

儿子醒来,看到年老瘦弱的父亲在整理邮件,母亲在厨房做饭,随后父亲开始了对儿子走乡邮员这条路的种种叮咛。

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家,这是一个平淡的早晨,小路蜿蜒着,鸟儿们脆声鸣着,儿子背上昔日父亲背上笨重的邮包上路了。

这时,片中的另一个主角“老二”在这种清且静的意境中捣起了一点涟漪:它看见走的只有年轻的乡邮员而老乡邮员不走,于是它也不肯走了。

他回到老乡邮员身边,老乡邮员难过而又感动,叮嘱儿子似的教了老二一番。

接着,父亲、儿子、狗一起踏上了征程。

人与狗在这里第一次相融。

路上大多数时候是没有话语的,两个人,一条狗在曲折漫长的邮路上走着,有时是泥土路,有时是青石阶,从这个湾走向那个坳。

小桥、流水、连绵的山、盘旋的路、清脆的鸟鸣和这两个人一条狗交融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诗意。

色彩美。

《那山那人那狗》里面也有色彩,但不是那种耀眼华丽的色彩。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多的是绿色。

绿色的草,绿色的树,绿色的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满目望去,好一片阔大的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绿,宁静、祥和的绿,给人希望。

除了贯穿全程的绿,还有穿插在中间的一段红色。

山里面一对新人举行婚礼的那个夜晚,全村的少男少女穿着红衣裳敲着鼓跳着舞。

灯笼是红色的,灯光是红色的,这里的红色也热烈,但并不炫目。

红色的动映衬着绿色的静,人与山在这两种色彩中融洽了。

人物美。

《那山那人那狗》里面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导演似乎有意让山水来淡化情节。

影片里的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以父亲、儿子、侗族姑娘相称。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人物 父亲(腾汝骏饰) 儿子(刘烨饰)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 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 一次出发,老邮递员千叮万嘱,实在放心不下,于 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父子之间展开 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理解 了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父亲也体会了多年 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于 是那山、那水、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的鉴赏分析??影片影片故事情节简单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来的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情美丽的湘西景色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情美丽的湘西景色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人的视听语言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②无字之信,在五婆坳一小岔口,父亲说有封信在他身上忘了给儿子现在就要送去, 然后一边告诉儿子王五行家的汇款单应该如何送。接下来是一个高处的俯拍:父亲和 儿子沿着弯弯小路朝一户房屋走去。在这里,父亲边走边叮嘱王五行家的事情却没有 告诉儿子那信是送给五婆的和五婆是谁等等。在从五婆家离开后的路途上,父亲才述 说五婆孙子的事情但是根本没有提及自己送钱给五婆。“尊老”的传统美德在这样一 件小事情上可见斑斓,父亲的人格之伟岸对于儿子显然是一种高尚的模范作用,当父 亲把那张白纸递给儿子让他接着念下去的那会儿,儿子迟疑的表情但又很快进入父亲 为自己定义的角色当中,就是把那封“无字之信”继续念下去。这个“继续”的意义 还在于贯穿影片始终的,从今以后,儿子必然进入父亲所期望的在他人生中扮演的角 色。对于儿子来说,无疑又是深刻的一课。 这一场景中主要人物是五婆,以刻画肖像为主,人物近景的画面调子很亮,明暗 对比很有意识。五婆一直坐在屋内就在门槛前,但是屋内漆黑一片,这不同一般使用 小景深镜头虚化背景凸显主体对象的做法,应该是调小摄影机光圈外增高光照明压暗 背景的处理。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反映邮政题材的文艺片。

这部影片发展历程很曲折,最初是在日本获得好评,之后才在国内得到认可。

影片充满着湘西的风土人情,人物、故事虽然简单,但颇耐人寻味,一个退了休的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涉水过山走田埂,儿子逐渐理解了过去二十多年父亲所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短短的三天近距离的接触消除了父子俩的隔阂,儿子最终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旅途。

影片十分清新、自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没有说教色彩。

影片旨在宣扬一种朴实之美。

有人说朴实之美方为真谛,我想真正的美丽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由内自外散发出的美才是真美。

翠绿的画面里没有一张不散发着这样的朴实的美感,多远景的镜头描摹这青翠的山,孤寂的邮路上演绎着一个平凡的邮递员默默无私奉献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镜头推到父亲在儿子背上默默掉落的两滴眼泪,儿子看着父亲佝偻的身躯时复杂的表情,影片将这一情绪一直持续到父亲在家门前看着从此踏上自己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乡间邮路的儿子时候的怅然若失和欣慰的情绪时最后升华!侗家姑娘和倚门企盼的瞎眼老妪,希望和责任。

这是儿子以后生活道路的两个推动点,是这条邮路承载的称之为希望的东西,还有那如山般厚重的人生,它们亦如我们的人生,要在朴实中见唯美,真实中显纯净。

整部电影从摄影风格上来说像是追求纪实,大量的远景来表现山,山仿佛也是有生命的,它是生命意义的载体,承载了一个普通山间邮员的生活理念和职业理想。

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邮递员的一生在一趟护送儿子上岗的邮路过程中得以体现。

山仍是那座山,狗仍是那条狗,只是人换了,邮路的生命意义却没有消失。

一条漫长、崎岖、孤寂的邮路上,书写了老邮员的一生和刚开始的新邮员的生命历程,他们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邮员中的一个,默默地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有着山一般的沉默,淳朴,同时有着山一样高尚、深沉、厚重。

与其说是父亲陪着儿子走过一趟邮路,不如说是儿子在邮路上历经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父子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那人那山那狗》影评5篇

《那人那山那狗》影评5篇

《那人那山那狗》一部关于责任与忠诚的好电影观后感《那人那山那狗》——一部关于责任与忠诚的好电影密州路学校荆郭一段曲折坎坷的山路,一位孤独的行者,一只忠诚的狗,一个装载着无数人希望的行囊,一份艰辛而又高尚的工作——乡邮递员。

他穿梭在大山之间,为不同村落的乡亲带来家人的消息,寄出对亲人的思念。

支撑他走下去的,是乡亲的淳朴与善良,是家人的守候与等待,是自己心中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当一位这样的行者老去,不再拥有健壮的臂膀,挺直得脊背去背负这沉甸甸的希望时,他又把这份责任感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儿子。

自己一生的劳劳碌碌,认真工作,获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与内心深处的满足,却因与家人的聚少离多而对妻子儿子充满的愧疚。

儿子始终对这样的父亲是陌生的,疏远的,甚至不曾亲切的呼唤过自己一声爸爸。

但当父子二人共同行走在这样一条山路上,来作为工作的交接仪式时,唤起了父亲在这条路上曾经发生的种种回忆。

当父亲将自己在这条路上的故事讲述给儿子,儿子将家中的等待告诉父亲时,父子间因长时间不在一起而造成的距离一点点的消融。

当面对着自己趟过不知多少次的河流时,儿子居然提出要背自己过河,这是一种怎样的惊愕与欣喜!伏在儿子有利的脊背上,眼泪竟无法抑制的夺眶而出。

“当儿子能背起父亲时,就意味着儿子长大了”但同时,一种责任意识从年老的父亲传承到下一代的血脉……走完这段山路,完成这次送信任务便是回家的时候了。

母亲早已站在桥头深切的凝望,焦急的等待着。

与以往不同的,这次等的不仅仅是丈夫,还有以前和自己一起站在这里等待父亲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然而这次的归家,并不意味这结束,当太阳再次升起时,儿子,作为下一任的乡邮递员,将在没有父亲的陪同下独自走上通往山里的路。

相信下一次在桥头等待的会是慈祥的母亲与敬爱的父亲。

这样一条山路,不再仅仅是希望之路,因为曾经有一位父亲与儿子,在这条路上化解了尴尬,传承了责任,完成了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嘱托,加深了父子间的感情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那 山那人那 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译名:Postman in the Moutains 导演: 霍建起 (Jianqi Huo) 主演:滕汝骏 / 刘烨 / 陈好 上映年度:1999 主要奖项: 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 最佳男主角奖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一.
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绿: 因为是青春,那种赋予生命力 的绿色一直统领着全篇的画面 和主题色调,既是情感基调也 是一种形而上表现出来的画面 寓意和象征。
绿色象征生命力,活力,给人安宁稳定、和谐、真 实、自然、和平的感觉,绿色的背景象征着对山水的爱, 乡土的爱,绿色又意味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影片中绿色 的乡村风光随处可见: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树木,绿色的 山川。无不体现了湘西山村精致的景色。
黄: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意识流类型影片,但与以往的同类电影有所区别, 不同于王家卫呓语的迷糊,更窘异于法国新浪潮式的絮絮叨叨,而是一种朴 素的心态,普通人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有色处理表现意识流片段是影片的 影像风格之一,所有儿子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都是如此,但当父亲在婚宴上 追忆似水年华,画面却没有半点滤色影调非常亮丽鲜明。为什么前后又不统 一风格呢?到了影片末尾,儿子熟睡中翻身紧挨着久久不能入睡的父亲他躺 在床铺里竟然幸福得甜甜的笑起,梦境同音响一样荡漾开去,母子俩总是在 桥头等待在父亲的归来,儿子茁壮成长父亲日益老去……不断叠化的记忆衔 接在现实的桥头,母亲守望在小石桥,远处父亲和儿子的赶家而来,金黄的 萤火虫漫天飞舞。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情人结》
《情人 结》启用了 赵薇与陆毅 这两位青春 偶像,可以 说是霍建起 的商业转型 之作。

《情人结》
这部作品延续了 导演对写实抒情唯 美风格的追求,影 片的整体画面、意 境、音乐、光影都 相当不错,其中的 许多细节更让人体 会到恋人间的甜蜜 与辛酸。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从婚宴晚会到父亲记忆片段不断穿插产生了疏离式效果,情绪与时空的延续 性很好的连接在两三次黑幕之后的空隙之间,最后重醒现实,谁知道沧桑的老头 会有一个沉醉的迷梦呢?谁又敢否认一个沧桑的老头没有自己美丽的青春呢?而 此时,儿子又正遭遇着自己的青春热舞。但是,多年以后呢,多年以后儿子会不 会像他父亲当年在某个土寨的婚宴晚会上沉醉迷梦,醒来时只剩下岁月催人老的 一声叹息以及多年来对守家妻子缺乏关爱由心而发出深深内疚…… 至此,那种青春感怀的莫名的悲伤情绪已不再暗暗涌动了,而在影片前后贯 穿并且发散开来。如今,儿子已经接替了父亲的送信工作,像他父亲一样抽抽烟 斗,像他父亲一样为抄近路趟河过溪,像他父亲一样看望五婆念信给她听,像他 父亲一样喜欢上了大山里的姑娘,像他父亲一样成天远离母亲的身边……最后, 像他父亲一样双眼浮肿、腿风湿、枯瘦衰老,带着老二或者老三,陪着自己的儿 子开始普通的邮递员工作……
影片的拍摄地点:江西婺源
《情人结》
译名:A Time to Love 导演:霍建起 主演:赵薇/陆毅 上映年度:2005 主要奖项: 2005年第8届上海国 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人结》
中国现 代版的 “罗密欧 与朱丽 叶”的故 事。

《情人结》
影片讲述了一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屈然和候嘉,在少年时代就彼此暗恋, 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阻碍。直到他们看到莎士比 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才使彼此坚定了这份感 情。然而戏剧里面的爱情以悲剧落幕,屈然同候嘉 的爱情也难以逃离外界的扼杀。候嘉选择出国留学 的方式来搁置这段感情,屈然却执着地守侯着它。 时光荏苒,七年之后的邂逅,当二人年华渐逝,往 事的凄苦与未来措手不及的幸福让两人心中涌起百 般的滋味。

《暖》

一部关于 承诺与等 待、伤害 与被伤害 的故事, 导演霍建 起再次展 现了他电 影诗人的 气质。
《暖》
影片《暖》由霍建起的夫 人秋实根据莫言的小说《白 狗秋千架》改编。故事讲述 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 爱情纠葛。男主人公井河在 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 探望初恋情人暖,以表达内 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 怀。
沉醉于对往日生活的 回忆中……

白:①白的是水,绿的是风。对父子情主题的表达,在儿子背着父亲 过河的场景里尤为浓烈。摇下,山涧小溪边一硕大树干直直延伸到水里。 父亲传授儿子,“从这里过呀,可以少走八里路”,接着就提及“水 冷”、“邮包要顶在头上才能保证安全、保持平衡”、“让老二走前面 挡水”,最后告诫,“能游江又不一定能渡得了溪!”当父亲挽起裤管 的时候,儿子则不让他下水要让他“享受这一回”。就在过河这一段互 爱的旅程之时,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已经深入到亲情孝敬的意味上了。

1.色彩
试读《那山那人那狗》的五色影像

蓝: 电影第一个场景,内屋一片灯黄, 父亲在跟儿子交代送信路途,背 景有一块蓝,是母亲在厨房里忙 活。画面色彩对比构成的层次感 统一在乡村黎明前的暗淡基调里, 同时折射出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问题。还有蓝色本身的冷质,可 想而知那位母亲每天都处于冷冷 的气氛当中,平常无论是丈夫出 远门而今儿子也跟他爹一样,然 后只剩下她守家守院。淡淡的蓝, 淡淡的冷清,淡淡的宁静,除此 之外是一片无法形容的茂绿。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1. 2.
3.
色彩 光影 父子情与乡里情
1.色彩
故事发生在初夏的湘西山区,正是草长莺飞的时 候,影片中随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草和红花。而 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正是那整片整片绵延不绝的绿 色: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两旁的绿色肆无忌 惮地伸展开来,中间一条浅黄色蜿蜒的山路上,父 子两个正在跋涉。此时整个画面给人非常明媚的感 觉,绿色的大地上,阳光似乎在空气中流动,不着 一言,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17跟摇,老二扑通跳入水中,儿子背起父亲踏入河流,镜头渐升 18近景,老二在游水的样子,竖起两耳朵露着个脑袋,身边水波荡漾开去,背景音 乐渐起 19正面小景深近景,儿子背父亲,独白: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大了 20极高的垂直俯拍,白花花的水面单一而纯净,儿子背着父亲趟水,从画左至右老 二走在前面。非常别致的视角,但从拍摄角度来看,稍微有点瑕疵,因为镜头中整个 水面过浅与刚才过膝的水深不一致。可想这个画面是在高空绳索上拍摄的,但是另择 他处的结果。而之所以会出如此极端的画面视角前后衔接,与本场景的情感运载息息 相关。 这亦是一段互爱的意识流旅程。当硕大的枯木树干从河岸的泥路边倾斜下来,笔直 延伸入冰冷的水中,父亲称道这是一捷径,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通往父、子俩内心世 界的捷径呢?无中生有的大树干同当时当地的河流具有同种内涵,那便是浑然天成的 寓意,直指人心。当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父子俩紧紧地贴在一起,他们踏入的是同一 条河流。无形中,各自内心里的另一条河流都同时出现:儿子想起村里老人的话, “背得动父亲就成人了”;父亲则想起幼年时的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逛街的乐趣景 象……眼下,白花花的水流冰的浸骨,而他们内心里的河流却是异样的温暖,父亲按 着儿子结实的肩膀感动得哭出眼泪来。 正是影片中诸如此般的叙事风格,使父亲与儿子既有自我情绪在内心里暗暗涌动, 并没有直面相向却有一种互爱的情感在默默相通。当所有的一切发生在河流之中,浓 烈的情感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涓涓释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声胜有声境地。

哽咽起来。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 的发展 ⑤ 最后,走过风 雨桥头的时候, 信件飞起飞落, 父亲、儿子和狗 一起收集信件。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 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 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 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 人的视听语言。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③ 父子二人在进入侗族 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 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 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 里和儿子含蓄地谈论起 爱情,两人间的感情得 到进一步交流。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④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 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 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 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 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
童 年 记 忆 : 放 纸 飞 机

红: 侗族山寨的婚宴盛况,是全片中惊艳之笔,红得发黑还 是黑得发红的主观表达相当浓烈。传统的民乐、风俗、人 情尽显其中。在这一场中,见着儿子同姑娘载歌载舞的欢 喜情景,父亲的笑容是那样的绚烂火红……木簧声回响在 耳畔的某一刻,父亲逐渐凝滞的表情里流露出了隐匿多年 的东西,如山泉涌动,畅流不息。自己曾经风华的岁月, 在儿子朝气身型上出现了清晰可见的投影,也许这时又才 想念起家中的妻子,曾经漂亮的笑容却好似忽然消逝……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主要作品: 《赢家》(1995年) 《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 《蓝色爱情》(2000年) 《生活秀》(2002年) 《暖》(2003年) 《情人结》(2005年)

《暖》
译名:Nuan 导演:霍建起 主演:郭小冬/李佳 上映年度:2003 主要奖项: 2003年第16届东京国 际电影节金麒麟奖
②无字之信,在五婆坳一小岔口,父亲说有封信在他身上忘了给儿子现在就要送去, 然后一边告诉儿子王五行家的汇款单应该如何送。接下来是一个高处的俯拍:父亲和 儿子沿着弯弯小路朝一户房屋走去。在这里,父亲边走边叮嘱王五行家的事情却没有 告诉儿子那信是送给五婆的和五婆是谁等等。在从五婆家离开后的路途上,父亲才述 说五婆孙子的事情但是根本没有提及自己送钱给五婆。“尊老”的传统美德在这样一 件小事情上可见斑斓,父亲的人格之伟岸对于儿子显然是一种高尚的模范作用,当父 亲把那张白纸递给儿子让他接着念下去的那会儿,儿子迟疑的表情但又很快进入父亲 为自己定义的角色当中,就是把那封“无字之信”继续念下去。这个“继续”的意义 还在于贯穿影片始终的,从今以后,儿子必然进入父亲所期望的在他人生中扮演的角 色。对于儿子来说,无疑又是深刻的一课。 这一场景中主要人物是五婆,以刻画肖像为主,人物近景的画面调子很亮,明暗 对比很有意识。五婆一直坐在屋内就在门槛前,但是屋内漆黑一片,这不同一般使用 小景深镜头虚化背景凸显主体对象的做法,应该是调小摄影机光圈外增高光照明压暗 背景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