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表格汇总(全)(可打印版)

合集下载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次山集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次山集

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五德涵柔兮沨沨【旧音容别本房戎切】而生其 生如何兮秞秞【以周反】天下皆自我君兮化成 右五茎一章章七句 六英高辛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帝喾能总六合之英华 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一作撃拊淙淙】与汝歌舞兮上帝之风由六合 兮英华沨沨 我有丝竹兮韵和泠泠与汝歌舞兮上帝之声由六合兮根底嬴嬴 右六英二章章六句 咸池陶唐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尧德至大无不备全 元化油油兮孰知其然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元化浘浘【音尾】兮孰知其然至道泱泱兮由之以全 右咸池二章章四句 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舜能绍先圣之德 森森羣象兮日见生成欲闻朕初兮 封防防 洋洋至化兮日见深柔欲闻涵濩兮大渊油油 右大韶二章章四句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其功能大中国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人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右大夏三章章四句 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汤救天下濩然得所
万姓苦兮怨且哭不有圣人兮谁濩育
圣人生兮天下和万姓熈熈兮舞且歌
右大濩二章章四句
二风诗【有序】
天寳丁亥中元子以文辞待制阙下着皇谟三篇二风诗十篇将欲求干司 匦氏以裨天监防有司奏待制者悉去之于是归于州里后三岁以多病习静于 商余山病间遂题括存之此亦古之贱士不忘尽臣之分耳其义有论订之
治风诗五篇
説楚何荒王赋【上】
梁宠王召君史问曰史之记事无有遗乎对曰有之臣楚人也请説楚人之遗事 昔闻臣何荒王使钓翁相水相置浮宫之所相用罛【音孤】钓之处翁曰臣相 水多矣不能悉説请説湘江之流有礲【卢红】有泷其至险也实逥山如鬬 【去其反】璧若合阳崖隂壑景气常杂崩流激声空响相答则有峮【上 去伦下绮兢】峻束喷濆触沃冲囬瀪漩【上方万下辞芽圮崖开谷故众声相 喧积气相昏鼘【于女于中二切】闻深沉出入千里常如凝隂是以鱼经其中 皆鬛秃鳞脱眄【休俱反举眼也】腮嚅煦忽为渊流瀛瀛油油蕴淳无声岛屿 若浮则有厌波涛湍险之苦者必于其间养鳞让鬛休游施舒如此之处皆曰鱼 都君王审之无易此乎荒王眺叹曰钓翁早父其思隘欤乃欲置吾于湘水一曲 钓罗病鱼吾自相水洞庭可矣于是命造罛钓于是命造浮宫令罛钓所至渊无 藏龙令浮宫所状与仙府比同宫有天防【五忽反】龙殿当居史端实灵【郎 犊巫祝女司宫侍何荒王而公族国卿莫得至焉宫有艎台揭枝类拟 天都薫珍钿涂缨佩垂纡金珠玉炉萧漻清冷苾馥芬敷臣何荒王于此台上与 姙女嫮【胡故反】姝双歌闲徐娭然自娯宫有舽【敷容反】堂【巨禁 反】房防【古侯】馆艨【莫红反】廊载戏儿奴官谐奴内臣宫老优倡及翫 器不名戙【徒弄反舟防所系】维宫傍宫有聨负土以为【力丁反】囿 囿多夭草媚木淫禽丑兽宫有海 【徒红反】之阙仡倔【上许讫下衢物】 鲜悬左曰瑞风右曰祥烟宫有四门青气白云丹景寒然后始为鹢城 匝宫屯备交战禁御【所今反】罗攒峙其余骇鲸之艆【鲁堂反】飞龙之 舫鳬艋鹤【所甲反】罗宫上下者千里相望浮宫可御而罛钓既成臣何荒 王乃浮浮宫于都龙之漩冷出洞庭之南渶【音英】将观蛮师夷父与渔者试 罛钓于沅湘防浘【旡匪反】臣何荒王始见积鱼之

经史子集四部

经史子集四部

• 5.《四库总目》:四分法集大成, 经史子集(44小類) • ⑴經(10):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 • ⑵史(15):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時令、地理、 職官、政書、目錄、史評類 • ⑶子(14):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 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 • ⑷集(5):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類
• ▲經書舉要:
• • • • • 周易:玄妙的天書;尚書:原始的史冊; 詩經:樸素的歌聲;三禮:理想與法度; 春秋:亂世的青史;論語:仁者的教誨; 孟子:匡世的真言;孝經:人倫的至理; 爾雅:文辭的淵海;說文:造字之原始。
• ㈡史部概說 • 1.“史”的含義 • 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從又持中。中,正也。” • 班固《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 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 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 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 一、“國學”一詞產生的時間:清末 民初。
• 二、“國學”一詞產生的背景:相對 於“西學”而提出,最初帶有悲涼色 彩。
• 三、“國學”的幾種不同定義: • 1.20世紀初,鄧實:“一國所自有之學也” • 2.“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青 年雜誌》,梁漱溟 • 3.1920年以後,胡適:“國故學” • 4.馬一浮:“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
——提綱:
• 1.“一國所自有之學”:“國學”一詞的 義涵及其產生 • 2.經史子集:國學的基本構成(範圍) • 3.進德修業:國學的現代意義 • 4.學術代變:傳統學術思想的流轉變遷 • 5.“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也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中国古籍全录(按经史子集收录)

中国古籍全录(按经史子集收录)

中国古籍全录(按经史子集收录)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周易群经之首
•三命通会
•资治通鉴司马光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论语孔子
•三国志陈寿
•说文解字许慎
•全唐诗彭定求扬州诗局本
•三字经王应麟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我国古代最大官修图书目录•管子管仲刘向(西汉)编
•全宋词唐圭璋
•全唐文董诰唐文总集
•道德经老子
•幼学琼林程登吉
•孟子孟子
•水经注郦道元
•百家姓
•苏轼诗全集苏轼
•水浒传施耐庵四大名著之一
•厚黑学李宗吾
•三十六计
•韩非子韩非
•旧唐书刘昫。

经史子集分类

经史子集分类

十三经(13种)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00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00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00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00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00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00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0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0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0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0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其他(7种)014.《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015.《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016.《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017.《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018.《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019.《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020.《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史部二十六史(26种)02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02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02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02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02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02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02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02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02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03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03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03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03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03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03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03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03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03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03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04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04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04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04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04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04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04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别杂史(24种)0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0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049.《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050.《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051.《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052.《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053.《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054.《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0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056.《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057.《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05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059.《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060.《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06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062.《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063.《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064.《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065.《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066.《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067.《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068.《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069.《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07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野史(14种)0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07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07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0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0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07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07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07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0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08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08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08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08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08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目录(6种)085.《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086.《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087.《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088.《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089.《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0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子部诸子(30种)091.《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092.《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093.《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094.《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095.《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096.《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097.《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098.《荀子》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099.《孙子兵法》春秋•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0.《文子》春秋•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101.《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102.《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103.《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10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105.《管子》战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0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107.《慎子》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108.《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109.《邓析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11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11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11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11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114.《新论》汉•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11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116.《孔丛子》汉•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117.《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118.《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119.《刘子》北齐•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120.《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儒家(10种)121.《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12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123.《新序》西汉•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12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125.《忠经》汉•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126.《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127.《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128.《传习录》明•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12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130.《一贯问答》明•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释家(10种)131.《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13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133.《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13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13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136.《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37.《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13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13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14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道家(10种)14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14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14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14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14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15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杂家(25种)151.《吴子》战国•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15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154.《六韬》旧题周•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15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56.《忍经》元•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15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158.《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16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16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16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16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164.《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165.《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166.《棋经十三篇》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16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16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169.《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170.《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17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172.《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17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17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175.《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笔记(25种)17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177.《大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178.《幽闲鼓吹》唐•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179.《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180.《北梦琐言》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181.《唐语林》宋•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182.《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18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184.《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185.《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186.《湘山野录》宋•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187.《梦粱录》宋•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188.《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人呓语189.《渑水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190.《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191.《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192.《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193.《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194.《旧典备征》清•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195.《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196.《廿二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197.《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19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199.《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200.《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类书(5种)201.《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202.《初学记》唐•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20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204.《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20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小说(25种)206.《搜神记》晋•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207.《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208.《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209.《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210.《西游记》明•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211.《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21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213.《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214.《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215.《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216.《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217.《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218.《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219.《型世言》明•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220.《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221.《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222.《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223.《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224.《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225.《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226.《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227.《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228.《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229.《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230.《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集部总集选集(18种)231.《文选》梁•萧统编——文选烂,秀才半232.《六朝文絜》清•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233.《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23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23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23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23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23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23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24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24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24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24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24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24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24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247.《挂枝儿》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248.《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别集(10种)249.《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250.《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251.《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252.《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253.《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254.《苏轼集》宋•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255.《张载集》宋•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256.《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57.《王阳明集》明•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258.《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戏曲(7种)259.《西厢记》元•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260.《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261.《琵琶记》元•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262.《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263.《娇红记》明•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264.《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265.《长生殿》清•洪昇——此恨绵绵无绝期文论(15种)266.《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267.《文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268.《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269.《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270.《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271.《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272.《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27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274.《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275.《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276.《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277.《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278.《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279.《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280.《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经史子集之集部

经史子集之集部

唐诗
【盛唐诗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 “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 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 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 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 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唐诗
【边塞诗歌】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 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 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 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 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
宋词
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 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 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 令、引、慢、三台、序 子 、法曲、大曲、缠令、 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 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 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 之的;近,以音调相近, 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 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 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御筆詩經圖》 - 乾隆帝御筆寫本
诗经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 《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 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 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
诗经
诗经
诗经
楚辞
元曲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 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屈原像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 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 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 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赋是 两汉400年间最流行的文体,是汉代文 学的代表。
5%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 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 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 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 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 赋的行家.小赋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 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 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 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doc

(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doc

经部十三经( 13 种)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其他( 7 种)14.《韩诗外传》汉 ?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15.《尚书大传》汉 ?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16.《春秋繁露》汉 ?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17.《大戴礼记》汉 ?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18.《白虎通义》汉 ?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19.《四书章句集注》宋 ?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20.《经学历史》清 ?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史部二十六史( 26 种)21.《史记》汉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2.《汉书》汉 ?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23.《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24.《三国志》晋 ?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25.《晋书》唐 ?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26.《宋书》南朝梁 ?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27.《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28.《梁书》唐 ?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29.《陈书》唐 ?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30.《魏书》北齐 ?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31.《北齐书》唐 ?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32.《周书》唐 ?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33.《隋书》唐 ?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34.《南史》唐 ?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35.《北史》唐 ?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36.《旧唐书》后晋 ?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37.《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38.《旧五代史》宋 ?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39.《新五代史》宋 ?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40.《宋史》元 ?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41.《辽史》元 ?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42.《金史》元 ?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43.《元史》明 ?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44.《明史》清 ?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45.《新元史》民国 ?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46.《清史稿》民国 ?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别杂史( 24 种)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49.《战国策》西汉 ?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50.《列女传》汉 ?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51.《吴越春秋》东汉 ?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52.《越绝书》后汉 ?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53.《人物志》三国魏 ?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54.《华阳国志》晋 ?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56.《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57.《洛阳伽蓝记》后魏 ?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58.《大唐西域记》唐 ?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59.《大业拾遗记》唐 ?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60.《贞观政要》唐 ?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61.《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62.《续资治通鉴》清 ?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63.《五代史补》宋 ?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64.《蛮书》唐 ?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65.《吴地记》唐 ?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66.《唐六典》唐 ?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67.《通典》唐 ?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68.《史通》唐 ?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69.《桯史》宋 ?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70.《文史通义》清 ?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野史( 14 种)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72.《晋五胡指掌》明 ?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73.《唐摭言》五代 ?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 ?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 ?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76.《大宋宣和遗事》宋 ?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77.《靖康传信录》宋 ?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78.《蒙鞑备录》宋 ?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 ?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80.《元朝秘史》元 ?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81.《备倭记》明 ?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82.《万历野获编》明 ?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83.《南明野史》清 ?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84.《郎潜纪闻》清 ?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目录( 6 种)85.《崇文总目》宋 ?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86.《郡斋读书志》宋 ?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87.《书林清话》清 ?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88.《校雠通义》清 ?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89.《书目答问》清 ?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 ?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子部诸子( 30 种)91.《老子》春秋 ?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92.《庄子》战国 ?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93.《公孙龙子》战国 ?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94.《韩非子》战国 ?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95.《淮南子》西汉 ?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96.《列子》战国 ?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97.《墨子》战国 ?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98.《荀子》战国 ?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99.《孙子兵法》春秋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0.《文子》春秋 ?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101.《关尹子》春秋 ?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102.《鹖冠子》战国 ?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103.《吕氏春秋》战国 ?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104.《晏子春秋》战国 ?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105.《管子》战国 ?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06.《商君书》战国 ?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107.《慎子》战国 ?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108.《尹文子》战国 ?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109.《邓析子》春秋 ?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110.《论衡》东汉 ?王充——疾虚妄,斥鬼神111.《盐铁论》西汉 ?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112.《风俗通义》东汉 ?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113.《申鉴》东汉 ?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114.《新论》汉 ?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115.《新书》西汉 ?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116.《孔丛子》汉 ?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117.《太玄经》汉 ?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118.《颜氏家训》北齐 ?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119.《刘子》北齐 ?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120.《金楼子》梁 ?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儒家( 10 种)121.《法言》西汉 ?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122.《说苑》西汉 ?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123.《新序》西汉 ?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124.《新语》汉 ?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125.《忠经》汉 ?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126.《孔子家语》汉 ?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127.《朱子语类》宋 ?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128.《传习录》明 ?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129.《近思录》宋 ?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130.《一贯问答》明 ?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释家( 10 种)131.《金刚经》后秦 ?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132.《楞严经》唐 ?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133.《无量寿经》三国魏 ?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134.《肇论》东晋 ?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135.《法苑珠林》唐 ?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136.《坛经》唐 ?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37.《童蒙止观》隋 ?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138.《弘明集》梁 ?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139.《祖堂集》五代 ?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140.《五灯会元》宋 ?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道家( 10 种)141.《抱朴子》晋 ?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142.《无能子》唐 ?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143.《化书》五代 ?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145.《云笈七签》宋 ?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146.《周易参同契》东汉 ?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 ?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150.《真诰》南朝梁 ?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杂家( 25 种)151.《吴子》战国 ?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153.《三略》旧题汉 ?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154.《六韬》旧题周 ?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155.《素书》三国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56.《忍经》元 ?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157.《长短经》唐 ?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158.《梦溪笔谈》宋 ?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160.《神农本草经》清 ?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161.《古画品录》南齐 ?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162.《历代名画记》唐 ?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163.《法书要录》唐 ?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164.《海岳名言》宋 ?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165.《林泉高致》宋 ?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166.《棋经十三篇》宋 ?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167.《乐府杂录》唐 ?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168.《洛阳牡丹记》宋 ?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169.《茶经》唐 ?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170.《酒经》宋 ?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171.《随园食单》清 ?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172.《九章算术》汉 ?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173.《氾胜之书》汉 ?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174.《营造法式》宋 ?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175.《天工开物》明 ?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笔记( 25 种)176.《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177.《大唐新语》唐 ?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178.《幽闲鼓吹》唐 ?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179.《中华古今注》五代 ?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180.《北梦琐言》宋 ?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181.《唐语林》宋 ?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182.《容斋随笔》宋 ?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183.《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184.《鹤林玉露》宋 ?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185.《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186.《湘山野录》宋 ?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187.《梦粱录》宋 ?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188.《铁围山丛谈》宋 ?蔡絛——边城梦回,流人呓语189.《渑水燕谈录》宋 ?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190.《唐才子传》元 ?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191.《西南夷风土记》明 ?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192.《古今风谣》明 ?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193.《陶庵梦忆》明 ?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194.《旧典备征》清 ?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195.《读通鉴论》清 ?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196.《廿二史劄记》清 ?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197.《陔馀丛考》清 ?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198.《广东新语》清 ?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199.《日知录》清 ?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200.《清代野记》清 ?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类书( 5 种)201.《艺文类聚》唐 ?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202.《初学记》唐 ?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203.《太平御览》宋 ?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204.《太平广记》宋 ?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205.《七修类稿》明 ?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小说( 25 种)206.《搜神记》晋 ?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207.《游仙窟》唐 ?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208.《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209.《断鸿零雁记》民国 ?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210.《西游记》明 ?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211.《水浒传》明 ?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212.《三国演义》明 ?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213.《金瓶梅》明 ?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214.《喻世明言》明 ?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215.《警世通言》明 ?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216.《醒世恒言》明 ?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217.《初刻拍案惊奇》明 ?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218.《二刻拍案惊奇》明 ?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219.《型世言》明 ?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220.《清平山堂话本》明 ?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221.《封神演义》明 ?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222.《东周列国志》明 ?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223.《红楼梦》清 ?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224.《儒林外史》清 ?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225.《醒世姻缘传》清 ?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226.《镜花缘》清 ?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227.《七侠五义》清 ?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228.《老残游记》清 ?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229.《侠义风月传》清 ?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230.《孽海花》清 ?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集部总集选集( 18 种)231.《文选》梁 ?萧统编——文选烂,秀才半232.《六朝文絜》清 ?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233.《骈体文钞》清 ?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234.《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235.《楚辞章句》汉 ?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236.《玉台新咏》陈 ?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237.《乐府诗集》宋 ?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238.《全唐诗》清 ?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23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240.《宋诗钞》清 ?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241.《元诗别裁集》清 ?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242.《明诗别裁集》清 ?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243.《清诗别裁集》清 ?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24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24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24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247.《挂枝儿》明 ?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248.《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别集( 10 种)249.《曹子建集》三国魏 ?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250.《陶渊明集》晋 ?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251.《韩愈集》唐 ?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252.《柳宗元集》唐 ?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253.《欧阳修集》宋 ?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254.《苏轼集》宋 ?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255.《张载集》宋 ?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256.《元好问集》金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57.《王阳明集》明 ?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258.《人境庐诗草》清 ?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戏曲( 7 种)259.《西厢记》元 ?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260.《窦娥冤》元 ?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261.《琵琶记》元 ?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262.《牡丹亭》明 ?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263.《娇红记》明 ?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264.《桃花扇》清 ?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265.《长生殿》清 ?洪昇——此恨绵绵无绝期文论( 15 种)266.《文心雕龙》南朝梁 ?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267.《文笔要诀》唐 ?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268.《诗品》梁 ?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269.《二十四诗品》唐 ?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270.《文镜秘府论》日 ?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271.《本事诗》唐 ?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272.《乐府古题要解》唐 ?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273.《六一诗话》宋 ?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274.《瓯北诗话》清 ?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275.《词源》宋 ?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276.《本事词》清 ?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277.《白雨斋词话》清 ?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278.《人间词话》清 ?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279.《闲情偶寄》明 ?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280.《宋元戏曲史》清 ?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

(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

经部十三经(13种)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00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00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00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00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00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00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0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0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0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0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其他(7种)014.《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015.《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016.《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017.《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018.《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019.《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020.《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史部二十六史(26种)02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02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02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02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02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02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02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02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02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03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03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03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03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03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03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03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03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03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03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04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04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04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04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04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04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04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别杂史(24种)0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0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049.《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050.《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051.《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052.《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053.《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054.《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0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056.《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057.《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05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059.《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060.《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06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062.《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063.《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064.《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065.《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066.《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067.《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068.《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069.《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07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野史(14种)0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07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07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0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0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07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07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07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0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08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08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08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08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08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目录(6种)085.《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086.《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087.《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088.《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089.《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0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子部诸子(30种)091.《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092.《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093.《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094.《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095.《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096.《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097.《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098.《荀子》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099.《孙子兵法》春秋•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0.《文子》春秋•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101.《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102.《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103.《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10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105.《管子》战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0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107.《慎子》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108.《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109.《邓析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11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11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11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11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114.《新论》汉•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11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116.《孔丛子》汉•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117.《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118.《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119.《刘子》北齐•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120.《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儒家(10种)121.《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12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123.《新序》西汉•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12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125.《忠经》汉•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126.《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127.《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128.《传习录》明•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12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130.《一贯问答》明•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释家(10种)131.《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13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133.《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13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13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136.《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37.《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13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13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14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道家(10种)14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14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14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14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14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15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杂家(25种)151.《吴子》战国•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15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154.《六韬》旧题周•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15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56.《忍经》元•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15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158.《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16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16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16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16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164.《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165.《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166.《棋经十三篇》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16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16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169.《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170.《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17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172.《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17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17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175.《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笔记(25种)17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177.《大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178.《幽闲鼓吹》唐•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179.《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180.《北梦琐言》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181.《唐语林》宋•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182.《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18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184.《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185.《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186.《湘山野录》宋•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187.《梦粱录》宋•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188.《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人呓语189.《渑水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190.《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191.《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192.《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193.《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194.《旧典备征》清•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195.《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196.《廿二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197.《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19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199.《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200.《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类书(5种)201.《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202.《初学记》唐•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20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204.《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20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小说(25种)206.《搜神记》晋•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207.《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208.《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209.《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210.《西游记》明•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211.《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21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213.《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214.《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215.《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216.《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217.《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218.《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219.《型世言》明•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220.《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221.《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222.《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223.《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224.《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225.《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226.《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227.《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228.《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229.《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230.《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集部总集选集(18种)231.《文选》梁•萧统编——文选烂,秀才半232.《六朝文絜》清•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233.《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23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23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23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23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23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23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24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24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24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24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24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24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24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247.《挂枝儿》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248.《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别集(10种)249.《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250.《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251.《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252.《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253.《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254.《苏轼集》宋•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255.《张载集》宋•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256.《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57.《王阳明集》明•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258.《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戏曲(7种)259.《西厢记》元•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260.《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261.《琵琶记》元•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262.《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263.《娇红记》明•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264.《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265.《长生殿》清•洪昇——此恨绵绵无绝期文论(15种)266.《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267.《文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268.《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269.《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270.《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271.《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272.《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27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274.《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275.《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276.《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277.《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278.《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279.《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280.《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

经部·十三经1.《周易》7卷.〔阮元校刻本〕2.《尚书》58篇.〔阮元校刻本〕3.《诗经》30卷.〔阮元校刻本〕4.《周礼》6卷.〔阮元校刻本〕5.《仪礼》17卷.〔阮元校刻本〕6.《礼记》49卷.〔阮元校刻本〕7.《春秋左传》12卷.〔阮元校刻本〕8.《春秋公羊传》12卷.〔阮元校刻本〕9.《春秋穀梁传》12卷.〔阮元校刻本〕10.《孝经》18章.〔阮元校刻本〕11.《尔雅》19卷.〔阮元校刻本〕12.《论语》20篇.〔阮元校刻本〕13.《孟子》14卷.〔阮元校刻本〕史部·正史1.《三家注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本〕2.《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百衲本〕3.《汉书》东汉·班固120卷.〔百衲本〕4.《後汉书》南朝宋·范晔90卷.〔百衲本〕5.《三国志》晋·陈寿65卷.〔武英殿本〕6.《裴注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65卷.〔通行本〕7.《晋书》唐·房玄龄等130卷.〔武英殿本〕8.《宋书》南朝梁·沈约100卷.〔武英殿本〕9.《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卷.〔武英殿本〕10.《梁书》唐·姚思廉56卷.〔武英殿本〕11.《陈书》唐·姚思廉36卷.〔武英殿本〕12.《魏书》北齐·魏收130卷.〔武英殿本〕13.《北齐书》唐·李百药50卷.〔武英殿本〕14.《周书》唐·令狐德棻等53卷.〔武英殿本〕15.《隋书》唐·魏徵等85卷.〔武英殿本〕16.《南史》唐·李延寿80卷.〔武英殿本〕17.《北史》唐·李延寿100卷.〔武英殿本〕18.《旧唐书》後晋·刘昫等200卷.〔武英殿本〕19.《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225卷.〔武英殿本〕20.《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卷.〔武英殿本〕21.《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卷.〔武英殿本〕22.《宋史》元·脱脱等496卷.〔武英殿本〕23.《辽史》元·脱脱等116卷.〔武英殿本〕24.《金史》元·脱脱等135卷.〔武英殿本〕25.《元史》明·宋濂等210卷.〔武英殿本〕26.《明史》清·张廷玉等332卷.〔武英殿本〕27.《新元史》柯劭忞257卷.〔庚午重订本〕28.《清史稿》赵尔巽等529卷.〔关外二次本〕史部·别杂史等1.《逸周书》战国10卷.〔通行本〕2.《世本》汉·宋衷注1卷.〔茆泮林辑本〕3.《竹书纪年》2卷.〔四库全书本〕4.《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清·朱右曾辑王国维补1卷.〔《王国维遗书》5.《国语》战国20卷.〔通行本〕6.《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34卷.〔通行本〕7.《战国纵横家书》战国1卷.〔通行本〕8.《越绝书》东汉·袁康19篇.〔四部丛刊本〕9.《华阳国志》晋·常璩12卷.〔函海本〕10.《人物志》三国魏·刘邵12卷.〔隆庆归德府刊本〕11.《洛阳伽蓝记》後魏·杨衒之5卷.〔如隐堂本〕12.《吴越春秋》东汉·赵晔10卷.〔清顾有观本〕13.《列女传》汉·刘向7卷.〔四部丛刊本〕14.《前汉纪》汉·荀悦30卷.〔四库全书本〕15.《後汉纪》东晋·袁宏30卷.〔四部丛刊本〕16.《史通》唐·刘知几49篇.〔蜀本〕17.《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1卷.〔江苏巡抚采进本〕18.《顺宗实录》唐·韩愈5卷.〔海山仙馆丛书本〕19.《五代史补》宋·陶岳5卷.〔豫章丛书本〕20.《唐会要》宋·王溥102卷.〔通行本〕21.《唐六典》唐·李林甫等30卷.〔南宋本〕22.《通典》唐·杜佑200卷.〔四库全书本〕23.《续通典》清·嵇璜、刘墉等编144卷.〔四库全书本〕24.《清通典》清·嵇璜、刘墉等编100卷.〔四库全书本〕25.《通志略》宋·郑樵52卷.〔明汪刻本〕26.《西汉会要》宋·徐天麟70卷.〔通行本〕27.《明会要》清·龙文彬40卷.〔通行本〕28.《读通鉴论》清·王夫之30卷.〔通行本〕29.《贞观政要》唐·吴兢42卷.〔明成化刊本〕30.《资治通鉴》宋·司马光294卷.〔世界书局缩印本〕31.《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220卷.〔清冯集椿本〕32.《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26卷.〔四部丛刊本〕33.《辽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40卷.〔通行本〕34.《金史纪事本末》清·李有棠52卷.〔通行本〕35.《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27卷.〔同治十三年江西书局校刻本〕36.《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80卷.〔通行本〕37.《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4卷.〔通行本〕38.《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53卷.〔通行本〕39.《两汉三国学案》清·唐晏11卷.〔龙溪精舍丛书本〕40.《宋元学案》清·黄宗羲100卷.〔光绪五年龙汝霖重刊本〕41.《明儒学案》清·黄宗羲62卷.〔二老阁冯全垓印本〕42.《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250卷.〔四库全书本〕43.《鄂国金佗稡编》宋·岳珂28卷.〔通行本〕44.《鄂国金佗续编》宋·岳珂30卷.〔通行本〕45.《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清·赵钺、劳格8卷.〔通行本〕46.《文史通义》清·章学诚8卷.〔四部备要本〕47.《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辑366卷.〔民国大东书局影印本〕48.《蒙古秘史》1卷.〔明初汉字标音本〕49.****《山海经》战国·佚名18卷.〔晋郭璞山海经传本〕子部·诸子1.《公孙龙子》战国6篇.〔宋刻本〕2.《韩非子》战国·韩非55卷.〔宋乾道刊本〕3.《淮南子》西汉·刘安21卷.〔庄逵吉本〕4.《列子》战国8卷.〔通行本〕5.《墨子》战国·墨翟15卷.〔孙氏墨子间诂本〕6.《荀子》战国·荀况32卷.〔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本〕7.《文子》春秋·辛钘12卷.〔四库全书本〕8.《鹖冠子》战国·鹖冠子3卷.〔学津讨原本〕9.《孔子集语》17卷.〔平津馆丛书本〕10.《新书》西汉·贾谊10卷.〔四部丛刊本〕11.《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26卷.〔清毕沅校本〕12.《论衡》东汉·王充85篇.〔四部丛刊本〕13.《说苑》西汉·刘向20卷.〔湖北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14.《管子》春秋·管仲76篇.〔浙江书局本〕15.《随巢子》战国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16.《新序》西汉·刘向10卷.〔通行本〕17.《新语》汉·陆贾12卷.〔汉魏丛书本〕18.《盐铁论》西汉·桓宽10卷.〔清张敦仁考证本〕19.《风俗通义》东汉·应劭10卷.〔龙溪精舍丛书本〕20.《尹文子》战国·尹文2卷.〔湖海丛书本〕21.《关尹子》战国·尹喜2篇.〔湖海丛书本〕22.《尸子》战国·尸佼4卷.〔汪继培辑本〕23.《扬子法言》西汉·扬雄13篇.〔通行本〕2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8卷.〔孙氏平津馆本〕25.《曾子》春秋·曾参1卷.〔阮元注释本〕26.《子思子》春秋·孔伋7卷.〔四库全书本〕27.《至言》汉·贾山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28.《昌言》汉·仲长统2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29.《慎子》战国·慎到1卷.〔《守山阁丛书》本〕30.《申鉴》东汉·荀悦5卷.〔明文始堂本〕31.《商君书》战国·商鞅27卷.〔四部丛刊本〕32.《新论》汉·桓谭17卷.〔清严可均辑本〕33.《潜夫论》汉·王符10卷.〔述古堂影宋写本〕34.《孔丛子》汉·孔鲋1卷.〔四库全书本〕35.《河间献王书》汉·刘德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36.《公孙弘书》汉·公孙弘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37.《邓析子》春秋·邓析2卷.〔通行本〕38.《太玄经》汉·扬雄10卷.〔清嘉庆刻本〕39.《孔子家语》汉·佚名10卷.〔四部丛刊本〕40.《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20卷.〔四部丛刊影明刻本〕41.《蒋子万机论》三国魏·蒋济1卷.〔严可均辑本〕42.《中说》隋·王通10卷.〔四部丛刊本〕子部*具体1.《忠经》汉·马融1卷.〔通行本〕2.《忍经》元·吴亮1卷.〔《武林往哲遗书》本〕1.《老子》春秋·李耳1卷.〔清毕沅考异本〕2.《庄子》战国·庄周33篇.〔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本〕3.《素书》汉·张良1卷.〔《二十二子》本〕4.《鬼谷子》春秋·王诩12篇.〔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5.《缘起经》唐·玄奘译1卷.〔金陵刻经处版〕6.《心经》1卷.〔上海佛学书局本〕7.《六祖坛经》唐·慧能1卷.〔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8.《孙子》春秋·孙武13篇.〔南宋十一家注孙子本〕9.《吴子》战国·吴起6篇.〔武经七书本〕10.《尉缭子》战国·尉缭24篇.〔宋武经七书本〕11.《三略》旧题汉·黄石公3卷.〔武经七书本〕12.《六韬》旧题周·姜尚6卷.〔武经七书本〕13.《孙膑兵法》战国·孙膑15篇.〔竹简本〕14.《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1卷.〔大正藏本〕15.《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大正藏本〕16.《菜根谭》明·洪应明4卷.〔通行本〕17.《了凡四训》明·袁了凡5卷.〔通行本〕集部·总集1.《全上古三代文》清·严可均辑1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2.《全秦文》清·严可均辑1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3.《全汉文》清·严可均辑63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4.《全后汉文》清·严可均辑10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5.《全三国文》清·严可均辑75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6.《全晋文》清·严可均辑167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7.《全宋文》清·严可均辑6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8.《全齐文》清·严可均辑2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9.《全梁文》清·严可均辑7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0.《全陈文》清·严可均辑18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1.《全后魏文》清·严可均辑60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2.《全北齐文》清·严可均辑10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3.《全后周文》清·严可均辑24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4.《全隋文》清·严可均辑36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5.《先唐文》清·严可均辑1卷.〔影清光绪王毓藻刻本〕16.《楚辞》西汉·刘向集65卷.〔通行本〕17.《楚辞章句》汉·王逸注16卷.〔四部丛刊本〕18.《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1卷.〔通行本〕19.《文选》唐·李善注62卷.〔胡克家重刊本〕20.《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00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宋本〕21.《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12卷.〔吴兆宜本〕2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35卷.〔通行本〕23.《全隋诗》10卷.〔通行本〕24.《全唐五代词》7卷.〔通行本〕25.《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8卷.〔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26.《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900卷.〔扬州诗局本〕27.《全唐诗补编》105卷.〔通行本〕28.《唐诗纪事》宋·计有功81卷.〔扬州官刻本〕29.《全唐文》清·董诰等1000卷.〔扬州官刻本〕30.《唐文拾遗》清·陆心源辑72卷.〔扬州官刻本〕31.《唐文续拾》清·陆心源辑16卷.〔通行本〕32.《敦煌变文》86卷.〔通行本〕33.《全宋词》580卷.〔通行本〕34.《全宋词补》1卷.〔通行本〕35.《宋诗钞》清·吴之振等106卷.〔通行本〕36.《全金诗》1卷.〔通行本〕37.《霓裳续谱》清·王廷绍1卷.〔通行本〕38.《白雪遗音》清·华广生1卷.〔通行本〕39.《明遗民诗》1卷.〔通行本〕40.《骈体文钞》清·李兆洛31卷.〔嘉庆唐氏原刻本〕41.《古文辞类纂》清·姚鼐75卷.〔通行本〕42.《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等编10卷.〔乾隆二十九年然藜阁刊本〕43.《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10卷.〔通行本〕44.《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32卷.〔乾隆二十八年重刻三十二卷本〕45.《花间集》五代·赵崇祚编10卷.〔宋绍兴十八年刻本〕46.《西昆酬唱集》宋·杨亿10卷.〔清周王注本〕47.《绝妙好词》宋·周密选8卷.〔四部备要本〕48.《全辽文》13卷.〔通行本〕49.《全金词》唐圭璋编不分卷.〔通行本〕50.《全元词》唐圭璋编不分卷.〔通行本〕51.《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1卷.〔通行本〕52.《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12卷.〔通行本〕53.《六朝文絜》清·许梿12卷.〔通行本〕54.《列朝诗集》清·钱谦益编81卷.〔通行本〕55.《明诗纪事》清·陈田辑187卷.〔通行本〕56.《中州集》金·元好问编11卷.〔汲古阁本〕57.《挂枝儿》明·冯梦龙4卷.〔传世藏书点校本〕58.《山歌》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59.《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60.《彊村丛书》朱祖谋辑173种.〔通行本〕61.《明词汇刊》赵尊岳辑155种.〔通行本〕62.《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编20卷.〔通行本〕63.《晚晴簃诗汇》徐世昌编200卷.〔通行本〕64.《全明词》1卷.〔通行本〕65.《全清词》1卷.〔通行本〕66.《晚清文选》郑振铎3卷.〔通行本〕集部*其他1.《古诗十九首》汉·佚名1卷.〔通行本〕2.《魏武帝集》三国魏·曹操4卷.〔丁氏辑本〕3.《魏文帝集》三国魏·曹丕6卷.〔丁氏辑本〕4.《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10卷.〔续古逸丛书影宋本〕5.《陶渊明集》晋·陶潜7卷.〔四部丛刊本〕6.《韩愈集》唐·韩愈53卷.〔通行本〕7.《柳宗元集》唐·柳宗元49卷.〔明翻刻南宋世采堂本〕8.《欧阳修集》宋·欧阳修158卷.〔四部备要排印本〕9.《苏洵集》宋·苏洵19卷.〔通行本〕10.《苏轼集》宋·苏轼112卷.〔明海虞程宗成化刻本〕11.《苏辙集》宋·苏辙100卷.〔通行本〕12.《王安石集》宋·王安石100卷.〔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刊本〕13.《曾巩集》宋·曾巩54卷.〔通行本〕14.《朱熹集》宋·朱熹131卷.〔明嘉靖十一年福州府学本〕15.《人间词话》王国维1卷.〔开明书店本〕16.《文赋》晋·陆机1卷.〔通行本〕17.《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50篇.〔明万历刻本〕18.《诗品》南朝梁·锺嵘3卷.〔通行本〕。

中国历史经部经史子集

中国历史经部经史子集

❖ 经:
·提纲挈领的文字 ·必读之书
❖ “经”不是儒家经典的专称
《山海经》《水经》《道德经》 《坛经》《茶经》《圣经》
❖ “经部”所收之书均为儒家经典及其 辅助读物
二、“经”的发展
1、先秦:“六经”
❖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 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二、文章选讲
1、乾第一 2、系辞上(节选)
第二讲 《尚书》
一、简介
1、性质
❖ 现存最早的史籍 ❖ 上古政治文献的汇编
2、源流
❖ 先秦: ❖ 秦: ❖ 西汉:伏胜《今文尚书》本
孔安国《古文尚书》本 ❖ 东汉:马郑本 ❖ 魏晋:王肃本
梅赜本——伪《古文尚书》 ❖ 唐:孔颖达等正义本 ❖ 清:《十三经注疏》本
❖ 《史记·孔子世家》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
❖ 《礼记·射义》
(2)《易传》的内容:十翼
❖ 《彖》上下: ❖ 《象》上下: ❖ 《文言》: ❖ 《系辞》上下: ❖ 《说卦》: ❖ 《序卦》: ❖ 《杂卦》:
4、价值 ❖ 史学价值:
《大壮》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旅》: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 贞(吉)。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而后号 咷。丧牛于易。凶。
中国历史文选
(经部)
主讲 陈一梅
❖ 《荀子·劝学》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
乎诵经,终于读礼。 ❖ 黑格尔《历史哲学》
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 中国历史、风俗和法律的基础

《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史子集)

《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史子集)

《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史子集)《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经部天蓋樓四書語錄四十六卷, (清)呂留良撰周在延輯,清康熙間金陵玉堂刻本, 經001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四書講義四十三卷, (清)呂留良撰, 清刻本, 經001冊--475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一),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2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二),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3冊--001頁四書朱子異同條辨四十卷(三), (清)李沛霖李禎撰, 清康熙間近譬堂刻本, 經004冊--001頁四書朱子語類三十八卷, (清)張履祥呂留良輯, 清康熙四十年南陽講習堂刻本, 經004冊--313頁思問初編五卷, (明)陳元齡撰, 明末刻本, 經004冊--635頁翁山易外七十一卷, (清)屈大均撰, 清鈔本, 經005冊--001頁四書繹註五卷, (清)王錟撰, 清康熙間刻本, 經008冊--477頁四書朱子大全四十卷, (清)戴名世程逢儀輯, 清康熙四十七年程逢儀刻本, 經009冊--001頁史部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一),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史001冊--001頁皇明從信錄四十卷(二), (明)陳建撰沈國元訂補, 明刻本, 史002冊--001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一),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2冊--089頁新刻明政統宗三十卷附一卷(二), (明)涂山輯, 明萬曆間刻本, 史003冊--001頁寰宇分合志七卷附錄一卷, (明)徐樞撰, 明末刻本, 史003冊--187頁皇明典要八卷, (明)陳建撰, 明王渭刻本, 史003冊--369頁野獲編三十卷補遺四卷, (明)沈德符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 史004冊--001頁憲章外史續編十四卷, (明)許重熙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六年刻本, 史005冊--001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一),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5冊--303頁頌天臚筆二十四卷(二), (明)金日升輯,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二年刻本, 中國曆史博史006冊--001頁崇禎朝記事四卷, (明)李遜之撰, 清光緒武進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 史006冊--473頁江變紀畧二卷, (清)徐世溥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荊駝逸史本, 史006冊--549頁甲乙記政錄一卷續丙記政錄一卷, (明)徐肇臺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6冊--569頁松陵文獻十五卷, (清)潘檉章撰, 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 史007冊--001頁康濟譜二十五卷, (明)潘游龍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07冊--151頁國初羣雄事略十二卷, (清)錢謙益撰, 民國間烏程張氏刻適園叢書本, 史008冊--001頁雲間志畧二十四卷, (明)何三畏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08冊--161頁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 (明)陳九德輯, 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史009冊--001頁按遼疏稿六卷, (明)熊廷弼撰, 明刻本, 史009冊--347頁四鎮三關誌十卷, (明)劉效祖撰, 中國文獻珍本叢書影印明萬曆四年刻本, 史010冊--001頁字貫提要四十卷, (清)王錫侯輯, 清日本刻本, 史010冊--487頁皇明象胥錄八卷, (明)茅瑞徵撰, 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第一集影印明崇禎間, 史010冊--551頁全邊略記十二卷附大明神勢圖, (明)方孔炤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11冊--001頁岱史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11冊--481頁皇明資治通紀三十卷, (明)陳建撰岳元聲訂, 明刻本, 史012冊--001頁新刻明朝通紀會纂七卷, (明)王世貞撰王政敏訂王汝南補, 清初刻本, 史013冊--001頁明末紀事補遺十卷, (清)三餘氏撰, 清同治間刻本, 史013冊--15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一),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3冊--4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二),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4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三),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5冊--001頁皇明世法錄九十二卷(四), (明)陳仁錫撰, 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史016冊--001頁廣皇輿考二十卷, (明)張天復撰張元忭增補, 明刻本, 史017冊--001頁註釋評點古今名將傳十七卷附錄一卷, (明)陳元素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17冊--001頁海防纂要十三卷圖一卷, (明)王在晉撰, 明萬曆四十一年自刻本, 史017冊--445頁新刻皇明百將列傳評林四卷附錄一卷續集四卷, (明)顧其言撰(續集)何喬新撰, 明末刻本, 史017冊--473頁廣輿記二十四卷, (明)陸應陽輯(清)蔡方炳增輯, 清康熙間刻本, 史018冊--001頁地圖綜要三卷, (明)朱國達等輯, 明末朗潤堂刻本, 史018冊--521頁明紀編遺六卷, (清)葉珍撰, 清初刻本, 史019冊--001頁兩朝剝復錄六卷, (明)吳應箕撰, 清鈔本, 史019冊--117頁甲申傳信錄十卷, (清)錢□撰, 清鈔本, 史019冊--227頁三垣筆記八卷, (清)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329頁明朝小史十八卷, (明)呂毖輯, 舊鈔本, 史019冊--425頁安龍逸史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吳興劉氏刻嘉業堂叢書本, 史019冊--623頁東明聞見錄一卷, (明)瞿共美撰, 清鈔本, 史019冊--655頁南渡紀事二卷, (明)李清撰, 清鈔本, 史019冊--683頁鍥兩狀元編次皇明人物要考六卷, (明)焦竑翁正春輯, 明萬曆間三衢舒承谿刻本, 史020冊--001頁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錄四卷, (明)楊廉徐咸撰, 明嘉靖二十年魏有本刻本, 史020冊--103頁史外三十二卷, (清)汪有典撰, 清乾隆十四年淡艷亭刻本, 史020冊--317頁大明一統賦三卷, (明)莫旦撰, 明嘉靖間鄭普刻本, 史021冊--001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二),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史021冊--001頁九邊圖論一卷, (明)許論撰, 明天啟元年苕上閔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編本, 史021冊--083頁方輿勝畧十八卷總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 (明)程百二等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刻本, 史021冊--107頁讀書論世十六卷, (清)吳肅公撰, 清康熙間詒清堂刻本, 史021冊--261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一),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1冊--453頁彚輯輿圖備攷全書十八卷(二), (明)潘光祖李雲翔輯, 清順治間刻本, 史022冊--001頁太仆奏議四卷, (明)張輔之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2冊--389頁大義覺迷錄四卷, (清)世宗胤禛撰, 清雍正內府刻本, 史022冊--459頁新鐫詳訂註釋捷錄評林十卷, (明)顧充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 史022冊--549頁皇明歷朝功德捷錄註釋題評一卷, (明)李良翰輯, 顧充註評明萬曆間刻本, 史022冊--639頁隲言十八卷, (明)徐日久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23冊--001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一),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3冊--199頁廣治平略四十四卷(二), (清)蔡方炳撰, 清康熙間刻本, 史024冊--00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一),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4冊--071頁彚草堂治平類纂三十卷(二), (明)朱健輯, 清康熙二年刻本, 史025冊--001頁青萊續史十八卷, (明)朱里撰, 清順治十二年刻本, 史025冊--09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一),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5冊--453頁五邊典則二十四卷(二), (明)徐日久撰, 舊鈔本, 史026冊--001頁古今人物論三十六卷, (明)鄭賢輯, 明萬曆三十六年余彰德刻本, 史027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一),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8冊--001頁皇明大事記五十卷(原缺卷四十三卷四十五卷四十八) (二), (明)朱國楨輯, 明刻本, 史029冊--001頁靳史三十卷, (明)查應光輯, 明天啟間刻本, 史029冊--203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一),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29冊--575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一),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29冊--641頁兩朝從信錄三十五卷(二), (明)沈國元撰, 明末刻本, 史030冊--001頁古今治統二十卷(二), (明)徐奮鵬撰, 清雍正間刻本, 史030冊--001頁皇明奏議備選十六卷, (明)秦駿生輯, 明刻本, 史031冊--001頁古今治平彚要十四卷, (清)楊潮觀撰, 清雍正七年文聚樓刻本, 史031冊--113頁欲焚草四卷, (明)胡忻撰, 清康熙四十二年胡恆升刻本, 史031冊--579頁皇明二祖十四宗增補標題評斷實紀二十七卷, (明)陳建陳龍可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2冊--001頁諸史異彚二十四卷, (明)李清撰, 舊鈔本, 史032冊--619頁捷錄法原旁註十二卷, (清)錢炅撰, 清康熙二十五年錢增刻本, 史033冊--001頁遼小史一卷金小史八卷, (明)楊循吉撰, 明萬曆十三年徐景鳳刻本, 史033冊--237頁舊京遺事四卷(存卷一卷二)帝京紀聞二卷, (明)史玄撰, 清退山氏鈔本, 史033冊--313頁甲申紀事十三卷附工部新刊事例一卷, (明)馮夢龍輯, 明弘光元年刻本, 史033冊--345頁明季甲乙彚編四卷, (明)東邨八十一老人撰, 舊鈔本, 史033冊--621頁也是錄一卷, (明)鄧凱撰, 舊鈔本, 史033冊--733頁皇明通紀集要六十卷, (明)陳建輯, 江旭奇補訂明崇禎間刻本, 史034冊--001頁閩海紀要二卷, (明)夏琳撰, 清鈔本, 史035冊--001頁明紀編年十二卷, (明)鍾惺撰(清)王汝南補, 清順治間刻本,史035冊--047頁大明光宗貞皇帝實錄八卷, (明)張惟賢葉向高等纂修, 明鈔本, 史035冊--263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一),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5冊--389頁萬曆武功錄十四卷(二),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36冊--001頁督師紀略十三卷, (明)茅元儀撰, 明末刻本, 史036冊--315頁女直考一卷, (明)天都山臣撰, 清鈔本, 史036冊--417頁聖主中興全盛兼三錄附一卷, (明)何光顯撰, 明刻本, 史036冊--459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一),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6冊--481頁綸扉奏草三十卷(二), (明)葉向高撰, 明刻本, 史037冊--001頁續綸扉奏草十四卷, (明)葉向高撰, 明末刻本, 史037冊--453頁經畧復國要編十四卷圖說一卷附一卷後附一卷, (明)宋應昌撰, 民國間影印明萬曆間刻本, 史038冊--001頁周忠毅公奏議四卷附一卷, (明)周宗建撰, 明崇禎間熊開元刻本, 史038冊--321頁房海客侍御疏三卷, (明)房可壯撰, 明天啟二年刻本, 史038冊--493頁劉蕺山先生奏疏五卷, (明)劉宗周撰, 清乾隆十七年證人堂刻劉蕺山先生集本, 史038冊--589頁金雙巖考考中丞集四卷, (明)金光辰撰, 清初刻本, 史038冊--665頁撫吳疏草不分卷, (明)張國維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39冊--001頁健餘奏議十卷, (清)尹會一撰, 清乾隆刻本, 史040冊--001頁本朝生氣錄十六卷(存卷一至卷十三), (明)徐與參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0冊--119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一),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0冊--315頁啟禎野乘一集十六卷(二), (清)鄒漪撰, 明崇禎十七年柳圍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 史041冊--001頁啟禎野乘二集八卷, (清)鄒漪撰, 清康熙十八年金閶存仁堂素政堂刻本, 史041冊--045頁二續表忠記八卷, (清)趙吉士撰, 清康熙三十七年自刻本, 史041冊--239頁揚州休園志八卷首一卷, (清)鄭慶祜撰, 清乾隆三十八年察視堂自刻本, 史041冊--477頁西湖覽勝詩志八卷, (清)夏基輯,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41冊--643頁皇明十六朝廣彚紀二十八卷, (明)陳建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2冊--001頁昭代芳摹三十五卷, (明)徐昌治撰, 明崇禎九年徐氏知問齋刻本, 史043冊--001頁龍門綱鑑正編二十卷潘氏總論一卷, (清)蔣先庚撰, 清初玉芝園刻本, 史044冊--001頁行朝錄十二卷附三藩偶記一卷, (清)黃宗羲撰, 清鈔本, 史044冊--593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一),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5冊--001頁吾學編六十九卷(二), (明)鄭曉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鄭心材刻本, 史046冊--001頁吾學編餘一卷, (明)鄭曉撰, 明鈔本, 史046冊--079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一),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6冊--125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二),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7冊--001頁名山藏一百九卷(三), (明)何喬遠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48冊--001頁宋西事案二卷, (明)祁承□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48冊--325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一),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8冊--417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二),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49冊--001頁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三), (明)王世貞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0冊--001頁皇明四朝成仁錄十二卷, (清)屈大均撰, 民國間商務印書館長沙影印排印廣東叢書本, 史050冊--461頁丹霞山誌十卷, (清)陳世英撰釋古如增補, 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別傳寺刻本, 史051冊--001頁九十九籌十卷, (明)顏季亨撰, 民國三十年(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天啟間刻本, 史051冊--189頁柴菴疏集二十卷, (明)吳甡撰, 清初刻本, 史051冊--337頁新鐫張太史註釋標題綱鑑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 (明)張鼐撰, 明李潮刻本, 史052冊--001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一),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2冊--623頁重訂蘇紫溪先生會纂標題歷朝綱鑑紀要十六卷首一卷(二), (明)蘇濬撰,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3冊--001頁鐫王鳳洲先生會纂綱鑑歷朝正史全編二十三卷, (明)王世貞撰, 明刻本, 史053冊--345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一),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史054冊--001頁新刻世史類編四十五卷首一卷(二), (明)李純卿草創謝遷補遺王守仁覆詳, 王世貞明萬曆三十四年書林余彰德刻本,史055冊--001頁通鑑直解十六卷, (明)張嘉和撰, 明末刻本, 史055冊--371頁三朝要典二十四卷原始一卷, (明)顧秉謙等撰, 明天啟六年禮部刻本, 史056冊--001頁皇明詔制十卷(一),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6冊--383頁皇明詔制十卷(二), (明)孔貞運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001頁聖諭一卷奏疏九卷, (明)朱東觀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57冊--259頁余肅敏公奏議三卷, (明)余子俊撰, 明嘉靖間刻本, 史057冊--523頁台中疏畧四卷(存卷三卷四), (明)毛堪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刻本, 史057冊--587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一),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8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二),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59冊--001頁萬曆疏鈔五十卷(三), (明)吳亮輯, 明萬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0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一),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0冊--183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二),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1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三),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2冊--001頁本朝京省人物考一百十五卷(四), (明)過庭訓撰, 明末刻本, 史063冊--001頁表揚錄續編不分卷, (清)尹嘉銓撰, 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史063冊--649頁北學編四卷, (清)魏一鰲輯尹會一續輯, 清光緒十四年四川尊經書院刻本, 史063冊--669頁明史竊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九卷十卷十四), (明)尹守衡撰, 清刻本, 史064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5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二),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6冊--001頁鼎鋟鍾伯敬訂正資治綱鑑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三), (明)鍾惺訂正,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7冊--001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一),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史067冊--099頁鼎鍥趙田了凡袁先生編纂古本歷史大方綱鑑補三十九卷首一卷(二), (明)袁黃撰, 明萬曆三十八年雙峰堂余氏刻本,史068冊--001頁通鑑纂二十卷, (明)鍾惺撰, 明末刻本, 史068冊--385頁撫遼疏稿六卷(存卷一至卷三), (明)李化龍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69冊--001頁西臺疏草一卷北畿疏草一卷東粵疏草五卷南國疏草一卷, (明)王以寧撰, 明萬曆間刻本, 史069冊--135頁萬曆野抄十一卷, (明)蔡士順輯, 明崇禎間刻本, 史069冊--365頁奏牘四卷, (明)倪元璐撰, 明末刻本, 史069冊--649頁國朝武功紀勝通考八卷補漏居寓言一卷, (明)顏季亨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0冊--001頁萬曆三大征考三卷, (明)茅瑞徵撰, 舊鈔本, 史070冊--307頁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總畧一卷, (明)王在晉撰, 清鈔本, 史070冊--341頁樵史四卷, (清)陸應陽輯, 清書三味樓刻本, 史071冊--001頁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餘十卷, (明)劉若愚撰輯, 清鈔明季野史彚編本, 史071冊--039頁玉鏡新譚十卷, (明)朱長祚撰, 明末刻本, 史071冊--301頁山書十八卷, (清)孫承澤撰, 清鈔本, 史071冊--451頁崇禎遺錄一卷殉難忠臣錄一卷逆賊奸臣錄一卷, (明)王世德撰, 清鈔本, 史072冊--001頁甲乙事案二卷, (明)文秉撰, 清鈔本, 史072冊--043頁慟餘雜記一卷, (明)史惇撰, 清鈔本, 史072冊--107頁殘明紀事一卷, (清)佚名撰, 清鈔本, 史072冊--125頁所知錄五卷, (清)錢澄之撰, 清是亦軒鈔本, 史072冊--139頁揚州十日記一卷, (清)王秀楚撰, 清鈔本, 史072冊--189頁明季遺聞四卷, (清)鄒漪撰, 清順治間刻本, 史072冊--199頁作吏要言一卷, (清)葉鎮撰, 清道光許喬年刻本, 史072冊--291頁邊略五卷, (明)高拱撰, 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史072冊--311頁輿地圖考六卷, (明)程道生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2冊--345頁秦楚之際遊記二卷, (明)薛熙撰,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史072冊--557頁西山誌十二卷, (清)歐陽桂撰, 清乾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 史072冊--589頁望都縣新志八卷, (清)陳洪書修王錫侯陳啟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001頁黃山導四卷首一卷, (清)汪璂輯, 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史073冊--205頁新鐫歷朝捷錄增定全編大成四卷, (明)顧充撰鍾惺等補, 明末刻本, 史073冊--367頁史貫十二卷(原缺卷十二), (清)周士儀撰, 清康熙十七年自刻本, 史073冊--557頁通紀纂十卷, (明)鍾惺等輯, 清初刻本, 史074冊--001頁明鑑會纂十五卷, (清)朱國標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史074冊--175頁豫變紀畧八卷附一卷, (清)鄭廉撰, 清乾隆瞿瞿室刻本, 史074冊--347頁中興實錄不分卷, (明)佚名撰, 舊鈔本, 史074冊--487頁永曆紀事一卷, (明)丁大任撰, 清道光古槐山房木活字印(荊駝逸史)本, 史074冊--551頁絲綸錄六卷, (明)周永春輯, 明刻本, 史074冊--555頁餉撫疏草七卷, (明)畢自嚴撰, 明天啟間刻本, 史075冊--001頁經世挈要二十二卷(存卷一至卷二十), (明)張燧撰, 明崇禎六年傅昌辰刻本, 史075冊--381頁子部醫貫六卷, (明)醫無閭子撰(清)呂醫山人評, 清刻本, 子001冊--001頁新纂乾坤寶典天文不分卷, 佚名撰, 明鈔本, 子001冊--123頁千一疏二十二卷, (明)程涓撰, 明萬曆三十七年黃如松刻本, 子001冊--425頁奚囊寸錦四卷, (清)張潮撰,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子001冊--66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2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3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4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5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五),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6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六),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7冊--0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一),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子007冊--601頁呂子評語正編四十二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餘編八卷首一卷附親炙錄一卷(二), (清)呂留良撰車鼎豐輯, 清康熙五十五年顧麟趾刻本,子008冊--001頁八編類纂二八五卷六經圖六卷八編類纂圖二卷(七), (明)陳仁錫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08冊--001頁匯東手談三十二卷, (清)史珥撰, 清乾隆刻本, 子008冊--357頁古今紆籌十卷, (明)朱錦輯, 明末刻本, 子009冊--001頁兵錄十四卷, (明)何汝賓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09冊--303頁槎菴小乘四十一卷, (明)來斯行撰, 明崇禎四年刻本, 子010冊--001頁闡義二十二卷, (清)吳肅公輯, 清康熙四十六年慕園刻本, 子011冊--001頁千百年眼十二卷, (明)張燧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161頁南極篇二十二卷, (明)文翔鳳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1冊--359頁大明天元玉挂祥異圖說七卷, (明)余文龍撰, 明萬曆四十七年自刻本, 子012冊--001頁沈氏日旦十二卷, (明)沈長卿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2冊--109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一),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2冊--413頁羣書典彚十四卷(二), (明)黃道周輯, 評明崇禎間敦古齋刻本, 子013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一),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3冊--315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二),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4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三),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5冊--001頁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四), (明)陳仁錫輯, 明崇禎間刻本, 子016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一),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7冊--649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二),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8冊--001頁林子三教正宗統論三十六冊(三), (明)林兆恩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19冊--001頁存古類函三卷, (明)陳組綬輯, 明末刻本, 子019冊--399頁經史子集合纂類語三十二卷(一), (明)魯重民輯, 明崇禎間武林輝山堂金陵汪復初刻本, 子020冊--001頁沈氏弋說六卷, (明)沈長卿撰, 明萬曆間刻本, 子021冊--447頁籌兵三畧三卷, (明)曹飛輯, 清鈔本, 子022冊--001頁經武勝畧正集十九卷, (明)莊應會輯, 明末刻本, 子022冊--137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一),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3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二),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4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三),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5冊--001頁武備志二百四十卷(四), (明)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子026冊--001頁三立堂新編閫外春秋三十二卷, (明)尹商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7冊--001頁武備要畧十四卷, (明)程子頤等撰, 明崇禎五年刻本, 子028冊--001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一),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8冊--499頁武備天文一卷水火攻一卷地利四卷(二), (明)施永圖撰, 清刻本, 子029冊--001頁喻子十三種秘書兵衡十三卷, (明)喻龍德撰, 明天啟鄭大經刻本, 子029冊--099頁軍器圖說不分卷, (明)畢懋康撰, 明崇禎十一年張繼孟刻本, 子029冊--339頁緯弢二卷, (明)郭增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29冊--369頁暇老齋雜記三十二卷, (明)茅元儀撰, 清光緒李文田家鈔本, 子029冊--479頁玉光劍氣集不分卷, (明)張怡撰王文濤輯, 清鈔本, 子030冊--221頁書法精言四卷, (清)王錫侯撰, 清乾隆刻本, 子031冊--001頁晚邨慙書一卷, (清)呂留良撰, 清順治間刻本, 子031冊--051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一),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1冊--253頁古方略四十五卷續編六卷(二), (明)余懋衡輯, 明崇禎十二年書林張詒謀忠貞堂刻本, 子032冊--001頁羣言瀝液八卷, (清)梁顯祖輯,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2冊--505頁金湯借箸十二籌十二卷, (明)李盤等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3冊--001頁兵鏡二十卷綱目一卷, (明)吳惟順吳鳴球撰, 明末問奇齋刻本, 子033冊--267頁新鐫批選皇明百將傳合法兵戎事類三卷, (明)趙光裕撰, 明刻本, 子033冊--657頁登壇必究四十卷(一), (明)王鳴鶴輯, 明萬曆間刻本, 子034冊--001頁呂晚邨先生家訓真蹟五卷, (清)呂留良撰, 清康熙間刻本, 子036冊--137頁戰守全書十八卷, (明)范景文撰, 明崇禎間刻本, 子036冊--195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一),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6冊--593頁新鐫註解武經十四卷(二), (明)沈應明撰, 明崇禎九年經世堂刻本, 子037冊--001頁書法彀三卷, (清)魯之裕撰, 清鈔本, 子037冊--147頁守官漫錄五卷, (明)劉萬春撰, 明萬曆四十八年劉氏澹然居刻本, 子037冊--171頁。

265-经史子集

265-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古时合称为“四部”,是前人对汗牛充栋的古代图书所分四大类的名称。

从字源学的意义上讲,“经”,就是织布。

《韩非子》一书中讲了个故事:大军事家吴起曾让妻子织条缓带,织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幅面比规定的窄了,他叫妻子改宽些,他妻子告诉他,开始时已经定下宽窄了,现在不能改变。

后来人们引申“经”的本义,把圣贤所著的讲述不可变动的道理的书籍也称为“经”。

“史”,就是手拿笔秉公记事。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夏天,齐国发生宫廷政变:大夫崔杼把君王齐庄公杀死了。

目睹这一事件的太史如实在史册上写遭:“崔杼弑其君。

”崔杼把太史也杀了。

太史的大弟弟又把弑君兼杀太史一事如实记下。

狂暴的崔抒把太史大弟弟也杀了。

太史的二弟弟又如实地记下崔杼弑君和连杀两位太史的事。

崔杼又杀了太史的二弟弟。

太史的小弟弟又不怕死地如实记下崔杼弑君以及连杀三名太史的经过,崔杼一看这情景,就没敢再杀他。

这时,在通往王宫的路上跑来另一位太史,手里还拿着史册,准备在小弟弟被杀后再续写这段史实。

听说他还活着并且记下了崔抒弑君杀太史之事,才返回去。

后来,这段故事被“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写进了《正气歌》,即“在齐太史笔”一句。

先秦史书中《春秋》为记事,《尚书》为记言。

所谓“甘洒热血写春秋”,即是用生命谱写历史。

“子”,就是万物滋润,孳生的意思。

《文心雕龙》记载,商末周初有个叫鬻熊的大贤人,懂得做人治国的大道理。

周文王曾向他请教过许多事情。

后人把这些言行记录成书,命名为《鬻子》。

这便是我国第一部“子书”。

鬻能为周文王之师,其玄孙被成王封为楚国国君,世袭子爵。

后世人便把滋养培育人才的老师尊称为“子”——即先生之意,如孔子、墨子、庄子。

同时,把他们传世的著作也称为“子书”,如《墨子》、《韩非子》等。

“集”,就是一群鸟落在树上。

《禽经》解释说:一只鸟停下来叫止,一群鸟停在树上就叫集。

“集”字原为“木”上三个“隹”字,后来省为一个成“集”字。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

1、经史子集分类方法●经:包括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专门研究经类的学问,成为经学。

●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地理和典章制度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包括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包括历代作家个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2、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

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

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3、丛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

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6、科举考试(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

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

《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

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

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

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

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

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

一句话介绍“经史子集”100部经典,来看看都有哪些?

一句话介绍“经史子集”100部经典,来看看都有哪些?

一句话介绍“经史子集”100部经典,来看看都有哪些?我国古代将古籍按内容分为四大部类:经、史、子、集。

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经史子集”也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典籍,你会对哪一本有兴趣呢?【经部】十三经《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史部】•二十六史《史记》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汉书》汉·班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晋·陈寿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晋书》唐·房玄龄等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宋书》南朝梁·沈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一览表

二十四史一览表
二十四史一览表
书名
卷叔
撰者或
监修者
篇卷安排
说明







西




本纪12篇
表10篇
书8篇
世家30篇
列传70篇
记事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中期,约三千年。刘宋裴骃(yin)《世纪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是旧注的代表,合称“三家注”。日本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
表13卷
列传220卷
主要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至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二百余年的历史。
黄云眉《明史考证》,
谢国祯《增订晚明史籍考》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百衲本所用宋绍兴刊本为最早。









寿
魏书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20卷
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力时期的历史。
南朝宋裴松之为之作注,引书二百余种,注文超出正文三倍,增补大量史料。
卢弼《三国志集解》。
书名
卷叔
撰者或
监修者
篇卷安排
说明











帝纪10卷
志20卷
列传70篇
清李清《三国志集解》。











本纪20卷
志30卷
列传150卷
记载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至唐哀帝李柷(zhu)天佑四年(907年)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史部
称法
书籍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三史(唐)
前四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十七史(宋)
十三史+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
二十一史(明)
十七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二十四史(清)
二十一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元史
书名
作者
简介
史记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五帝到西汉武帝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合计130篇,内容包括∶
乐经
据猜测已亡于秦火
记载着春秋战国时间各地民间乐曲,以及孔子及其弟子所作之曲,含五音十二律的音调部分,有节拍,有乐器的演奏方式,以及乐曲如何和舞蹈配合等等
2)经典书籍注疏
有经典,自然有对经典的解释、注解,比如∶朱熹的《论语集注》,王弼的《周易正义》,韩愈、李翱的《论语笔注》等等。
3)经学史与小学类
可以理解为经典语文课,包括丁度的《集韵》、扬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等等。
后汉书
范晔
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光武帝刘秀至东汉献帝刘协近两百年东汉的历史。叙事简明周全坦率,勇于发表个人独到见解。
三国志
陈寿
断代体史书,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十年至西晋灭吴之奶奶的历史,含魏蜀吴三国鼎立60年的历史。含《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晋书
房玄龄等
记载西晋和东晋及十六国割据156年的历史,全书130卷,含帝王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该书条理清楚,体例严谨,集百家之长,成书快。
未定∶可能是周公旦、孔子及秦汉其它学者
十九篇,外国第一部词典,解释经、书上的字、词意义,被儒家奉为经典。
春秋
孔子
我国第一步编年体史书,鲁隐公至鲁哀公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以鲁国为主,兼记它国历史。笔法委婉微妙,暗含褒贬,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左传
左丘明
以史实解释与丰富《春秋》,先秦编年体史书,六十卷,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64年,共计二百五十九年
公羊传
子夏的弟子公羊高
以问答的形式逐字逐句解释《春秋》大义(即“微言大义”)
谷梁传
子夏的弟子谷梁赤
也是微言大义,但比《公羊传》更审慎、质朴
周礼
战国某人物(周公旦?)
又名《周官》、《周官记》,以儒家思想为框架,搜集了从周朝王室和战国时代各国官制及制度。全书四十二卷,谈及官职370名,并附岗位职责
仪礼
战国某人物(周公旦及其子?)
一、“经史子集”的定义及类属
经史子集的含义


1、“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在中国古代,被归为“经”类的都是处于正统地位的书籍,儒家处于官方地位,故儒书亦就成了“经”。具体包括类属如右∶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
杂礼书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先秦礼仪制度器物资料汇编
礼记
戴圣
又名《小戴礼》、《小戴礼记》,与戴德的《大戴礼记》区别,二十卷四十九篇,秦汉礼仪论著的合编
诗经
周代乐官到民间搜集,孔子等参与汇编工作
选录西周到春秋500多年民间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
书经
不同时间多人汇编流传下来
又名《书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件资料汇编,汇集了从尧舜禹时代至西周历代统治者的谈话记录、演讲词、命令好宣言等政治文件,目前通用的为《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的合订本,共计58篇。


楚辞
别集
总集
诗评
词曲
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
1、经部
1)经典书籍
类名
书目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谷梁
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
五经
礼记、诗经、书经、易经、春秋
六经
礼记、诗经、书经、易经、春秋、乐经
十三经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左传、公羊、谷梁、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训诂
字书
韵书
2、“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十五类划分如右∶

属奏议
诏令、奏议
传记
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
史钞
载记
时令
地理
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
职官
官制、官箴
证书
通制、典礼、邦记、军政、法令、考工
经籍、金石
史评
陈书
姚思廉
纪传断代史,从陈武帝至陈后主南陈33年的历史。全书36卷,分本纪6卷,列传30卷,是研究南朝陈氏历史的主要史籍。
魏书
魏收
纪传断代史,从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180多年的历史。全书130卷,分本纪6卷,分帝纪12卷,列传98卷,志20卷,是研究东魏、西魏历史的主要史籍。
北齐书
李百药
从东魏、西魏分裂,至北齐为北周灭亡共计44年的历史,全书50卷,分帝纪8卷,列传42卷,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齐政权历史的重要典籍。
宋书
沈约
一部断代史书,记载东晋安帝至南朝刘宋顺帝七十多年的历史。全书100卷,分别为《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
南齐书
萧子显
记载齐高帝至齐和帝24年历史,现存59卷,含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
梁书
姚思廉
纪传体断代史,从梁武帝至敬帝太平二年56年历史,共56卷,分分本纪6卷,列传50卷。依据梁国国史,真实可信。列传内容丰富,并为特殊人物立传。
1、《本纪》12篇(记录帝王国君大事)
2、《表》10篇(按表格按年代排列史实)
3、《书》8篇(记载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典章制度)
4、《世家》30篇(记载贵族、诸侯事迹)
5、《列传》70篇(记载各时期重要人物)
汉书
班固
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二百三十年历史,共一百篇。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内容完备,增加了刑法、食货、艺文、地理、五行等内容。同时,该书文笔华丽,是一部优秀传记文学作品。
十五经
十三经+大学、中庸
书名
作者
内容
大学
曾子
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
子思
原为《礼记》第四十三篇,为人处世、治国治学之道
论语
孔子弟子
二十篇,孔子语录
孟子
孟子、万章
七篇,仁义并重,人性本善,民贵君轻、行仁政,反对不义战争
孝经
孔子弟子
孝道、宗法、孝治
尔雅
3、“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十四类划分如右∶


儒家
兵家
法家
农家
医疗
天文算法
推步、算书
术数
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
艺术
书画、琴谱、篆刻、杂技
谱录
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
杂家
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
类书
小说
杂事、异闻、琐语
释家
道家
4、“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五类划分如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