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腐病鉴定及分级标准
玉米茎基腐病病害
检查茎部症状
观察茎基部是否有水渍状 病斑,病斑是否环绕茎基 部,以及病斑的颜色和扩 展情况。
结合果穗症状
观察果穗苞叶颜色和果穗 下垂情况,以及籽粒的饱 满程度,进一步确认病情 。
易混淆病害区分
与玉米纹枯病的区别
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茎秆和果穗。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椭圆形,后变为云纹状大斑, 病斑边缘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与玉米青枯病相比,纹枯病的病斑颜色较浅,形状不同,且不会导致茎秆 倒折。
1 2 3
生物农药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 生物制剂,对玉米青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诱抗剂应用
诱抗剂能够诱导玉米产生抗病性,提高玉米对青 枯病的抵抗能力,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防 治技术。
生物防治优势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 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未来玉米病害防治 的重要方向。
玉米茎基腐病病害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病害概述 • 症状识别与诊断 • 病原菌种类与传播途径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田间管理与应急处理 • 农民培训与科普宣传
01
病害概述
定义与命名
定义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 一种由镰刀菌或腐霉菌等病原菌引起 的玉米病害。
命名
该病害之所以被称为玉米茎基腐病, 是因为它主要侵染玉米的茎基部,导 致基部腐烂;而青枯病则是指病株在 发病后期整株青枯死亡的现象。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连作等条件有 利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从而加重 病害的发生。
04
防治措施与建议
农业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玉米青枯病有较好 抗性的品种,是防治该病 害的根本途径。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孙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郸城县农业局孙艳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
现已查明它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
一、症状表现(一)真菌性茎腐病症状在玉米灌浆期根系开始发病,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
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
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只有5~7d,发病快的仅需1~3d,长的可持续15d以上。
玉米茎腐病在乳熟后期,玉米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因此,该病也被称为青枯病。
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
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
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后期植株易倒伏。
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二)细菌型茎腐病症状主要为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3~4d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
高温高湿条件下,害虫为害产生伤口时发病严重。
以上两种病常混合发生,区分关键是看病组织是否有腐臭的菌液,如有则为细菌型茎腐病,没有则为青枯型茎腐病。
二、发病条件(一)气象因素夏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最适宜玉米茎基腐病病菌繁殖蔓延。
凡是7—8月间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是禾谷镰孢菌,广西主要是串珠镰孢菌和同色镰孢菌,湖北主要是串珠镰孢菌,山东主要以瓜果腐霉菌为主,并以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所致。
河南省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单一或者复合侵染引起的,其中包括禾谷镰孢菌、半裸镰孢菌(F. semitectum )、层出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及其中间变种(F. moniliformevar intarmadium),还有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 )。
其中禾谷镰孢菌分布广,分离频率高,致病性最强;轮枝镰孢菌次之。
田间病原菌可侵染玉米的根、茎和穗等组织,导致苗枯、根腐、茎腐和穗腐等病害。
从开始发现病细胞壁分解后产生大量的细胞壁碎屑和微纤丝,使寄主维管束的纹孔膜堵塞而导致萎蔫症状。
三、玉米茎腐病鉴定评价方法目前,针对玉米茎腐病的鉴定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接种方法。
根据接种部位不同,分为地上部茎基节间髓组织注射接种、牙签接种和米粒接种和地下根部土壤接种。
接种时间多数在抽雄期到散粉期,接种部位在地上第2节间,于接种后21~28d 进行鉴定。
其中,牙签接种和注射接种均属感染茎基节间髓组织,其结果比较一致,牙签接种和注射接种的致病性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2节髓部的变褐,并不5株正常生长;1级,1~2节无症状;2级,1/2左右,茎基1~2节级,青枯叶片占2/35个等级:1级,发病株率在0%~5.0%,高抗(HR);3级,发病株率在5.1%~10.0%,抗病(R);5级,发病株率在10.1%~30.0%,中抗(MR);7级,发病株率在30.1%~40.0%,感病(S);9级,发病株率在40.1%~100%,高感(HS)。
目前,在国家玉米新品种审定中,针对玉米茎腐病的评价标准与王晓鸣的相一致。
四、玉米茎腐病遗传研究进展(一)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机制玉米对病原菌的抗性是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协同作用的结果。
玉米灌浆期叶面积大小、茎节密度、河南农业2016年第5期(上)茎秆硬度、根系拔力都可以对玉米的抗病性产生影响。
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
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arium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危害较重的土传病害,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防治较为困难。
为了筛选对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指导大田生产,于2022-2022年间,笔者对山东地区主推的35份杂交种和50份自交系进行了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35份杂交种中抗性品种16个,占比45.71%;50份自交系中抗性品种30个,占比60.00%;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多为晚熟品种,在抗性杂交种和自交系中分别占比68.75%和23.33%;50份自交系中有32份可以列入Reid、Lancater、黄改和PB四个类群中。
表明,杂交种中齐单1号、诺达1号为高抗茎腐病品种,可用于大田生产;自交系中PH6WC、印尼选系1、TL10B为高抗品种,可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茎腐病;杂交种;自交系;抗性鉴定KeywordCorntalkrot;Hybrid;Inbredline;Reitanceidentification近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高产玉米品种、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原因,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呈现加重趋势[1]。
玉米茎腐病受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影响,玉米乳熟后期过高的土壤湿度是诱发茎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较为复杂,混合病原和单一病原都能引起玉米茎腐病的发生[3-5],这一特点给茎腐病的研究和防治增加了困难。
玉米品种间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性,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茎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6]。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地区主推的35份杂交种和50份骨干自交系进行茎腐病抗性鉴定,筛选茎腐病抗病种质资源,为优良抗性品种的推广和进一步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试验杂交种均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部分自交系来自合作单位。
玉米茎基腐
玉米茎基腐病Corn Stalk Rot玉米茎基腐病又称茎腐病或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我国该病在20世纪20年代即有发生,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
目前在我国广西、浙江、湖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18省(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症状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
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
叶片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以前二种为主。
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该类型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条件适合时。
黄枯型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枯,该症状类型主要发生在抗病品种上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时。
青枯、黄枯、茎基腐症状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研究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病菌可陆续侵染植株根系造成根腐,致使根腐烂变短,根表皮松脱,髓部变为空腔,须根和根毛减少,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出现青枯或黄枯症状。
茎基腐病发生后期,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除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黄枯症状以外,该病在国外和我国一些地区可因不同病原菌的侵染而表现其他一些症状特点:①干腐型茎基腐(干腐病):该病曾是我国的检疫对象,由玉蜀黍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a zeae)引起。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抗性标准
5.霜霉病
6.苗期根腐病
7.穗腐病
8.棉铃虫
9.粘虫
10.蚜虫
11.蓟马
12.叶螨
13.金龟子(蛴螬)
14.地老虎
15.其它—日灼
其它—除草剂危害
其它—遗传性条纹病
其它—缺素症
其它—缺素症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 及抗性鉴定标准
东北老农
诊断
诊断
诊断
穗部病害
病毒病
叶部病害
茎部病害
根部病害
主要病虫害识别
1. 大斑病
2. 小斑病
2. 小斑病
3. 灰斑病
Common smut
Common smut
7. 丝黑穗病
Head smut
HR R
MR
S
HS
4.病毒病抗性标准
5%10% 30% 50% 100%
HR R
MR
S
HS
玉米螟对心叶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
1mm 虫孔 直径 2mm
数量
1-2
3-6
7以上
级别
1
2
3
其它常见病虫害
1.褐斑病
Common rust
Common rust
Southern rust
3.圆斑病
4.粗缩病
8. 茎腐病
9. 纹枯病
10.玉米螟
抗病鉴定标准
1. 叶斑病抗性标准
5%10% 30% 70% 100%
HR R
MR
S
HS
分级标准
5%
10%
30%
70%
2.穗部病害抗性标准
5% 1% 10% 40% 100%
HR MR R
特用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与评价
鉴 定地 点设在 山西省农 科 院玉米 研究所 试验 农
收 稿 日期 :2 1 .90 0 10 -8 .
基金项 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 目 ( 0 93 0 2—3 ;山西省农科 院科技攻关项 目 ( G 9 7 2 00 110 ) YG 0 2 ) 作者简介 :王建军 ( 97一) 17 ,男 ,助理研究员
抗病种质 的筛选。大多数研究表 明,茎腐病 的抗性 属 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 , 加性 效应 占主导
地位 ,存在部分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所 以抗病材料 的选择将成为抗病育种的关 键 ,而对材料 的抗病性 鉴 定则是抗病育种 的重要环节 。在 自交 系和品种 的抗病 性鉴定 中 ,要考 虑 病原 菌 种类 、发 病 条 件 、接 种 方
供试 品种 为 2 0 0 1—2 1 0 0年 参 加 山西 省 玉 米 区
域 试验 的青 贮 、糯 、甜 、高油等 特用 玉米 品种 ,由
山 西省农作 物 品种审定 办公 室提供 。供 试茎腐 病 菌
种从 病株 上分离 获得 ,接种 用腐 霉菌在 玉米碎 粒 培
养基 上扩繁 。
1 2 田 间设 计 与 接 种 方 法 .
在鉴 定 的 2 8份 材料 中 ,对 玉米茎 腐病 表现 高 3
抗 的有青 试 8 5 、中青 1号 、饲 O —、青 贮 1号 、 61 81
科饲 9号 、甜糯 1 — 、大 丰糯 2号 、汾糯 1号 、瑞 33 得 1 、加 甜 6号 ,大 丰甜 1号 、绿 北超 甜 、真 甜 号 美 8号 、超 甜 2号 、大 丰 高 油 2 9 2 、同 油 1号 等
3 小 结 与 讨 论
3 1 品 种 抗 病 性 .
采用 土壤接 种方法 对 2 8份次特 用玉 米品 种进 3
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鉴定及抗病基因挖掘
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鉴定及抗病基因挖掘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在生产实践中很难进行有效防治,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本研究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了1213份玉米种质对腐霉茎腐病的抗性反应,并对抗腐霉茎腐病种质进行了标记基因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掘和定位了玉米自交系W21携带的抗腐霉茎腐病基因,为培育抗腐霉茎腐病玉米品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信息。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采用人工接种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
总共鉴定出高抗(HR)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占鉴定总数的17.1%,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
抗性(R)材料159份,占鉴定材料数的13.1%,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
由此可见,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
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HR)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2.抗腐霉茎腐病玉米种质标记基因型鉴定。
为阐明玉米抗腐霉茎腐病种质的抗病基因背景,利用14个与抗玉米茎腐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腐霉茎腐病玉米种质进行抗病标记基因型鉴定,将196份种质鉴定为128种标记基因型,表明存在多样的抗性基因组合方式。
191份种质获得与齐319、X178或1145中一个或多个的相同的扩增,表明97.45%种质可能含有与3个抗玉米茎腐病材料相同的抗病基因;粤61、郑653、赤L136、白53和18--14共5份种质均未扩增出与齐319、X178和1145相同的标记基因型,可能携带其他抗茎腐病基因;遗传背景相近的抗性种质分属不同的标记基因型,表明抗病种质携带的抗病基因可能在育种选择中发生了分离。
玉米病害调查记载标准国区
玉米病害调查记载标准1.大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大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2.小斑病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大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3.丝黑穗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逐株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100 调查总株数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4.灰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生育进程相近的材料在同一天完成调查。
目测每个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重点部位为玉米穗位上方3个叶片,根据病情级别划分标准,对每个材料进行记载。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玉米灰斑病病情分级依据鉴定材料群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玉米对灰斑病抗性的评价标准5.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6.锈病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下方的接种叶片,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锈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专题·种玉米讲病害】——茎腐病
【专题·种玉米讲病害】——茎腐病········茎腐病也叫青枯病,该病属土传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青枯病的显症高峰期,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整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
枯萎的早死现象为急性症状,植株茎部首先发黄变褐,后变软,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
根和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果穗常下垂。
一、症状果穗下垂果穗下垂根系病变整株枯死根系病变二、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从植株气孔处伤口浸入。
玉米生长中期,生长迅速,组织柔嫩,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叶鞘间雨后集水湿度大,容易发病。
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阴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的各种损伤,都会加重发病。
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以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在玉米灌浆期间到蜡熟期若遇暴雨后突然转晴时,该病可能大流行。
感病植株雨后突然放晴,在2-3天内整个植株就会青枯萎蔫,全株叶片从下而上枯黄。
三、常见有2种类型1、急性型—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似水烫状。
2、慢性型—包括从上而下枯死和自下而上枯死两种,叶片逐渐变黄而死。
染病后期茎秆内部变空,茎基部局部软腐,易倒伏。
有时在田间发现个别植株叶片无异常,但果穗突然下垂,实际上这就青枯的前期表现,一般在一周内叶片就将青枯。
由于青枯后影响籽粒灌浆,致使籽粒秕瘦,粒与粒之间,行与行之间松动,果穗容易用手扭曲。
四、预防措施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
(2)合理蜜植。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雨季排除积水。
分期培土。
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4)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植株,深翻深埋或集中烧毁,可避免病害传播,并减少浸染来源。
(5)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倒茬,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粘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玉米茎腐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茎腐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玉米茎腐病属土传病害,一般年份的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在多雨年份,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发病范围与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和加重,并成为影响玉米产量与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玉米茎腐病的病症、病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一、茎腐病发生的类型及症状在玉米生产上,引发茎腐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其中重要的一类是真菌性茎腐病。
真菌性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玉米植株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
不同病原菌侵染发生的条件不同,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所要求的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1.真菌性茎腐病症状。
真菌性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在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需5~7天。
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
感染茎腐病的玉米植株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
植株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褐变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
病害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瘪,脱粒困难。
2.细菌性茎腐病症状。
细菌性茎腐病主要为害玉米植株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发生水渍状腐烂,病变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内吸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等;同时,可结合叶面肥喷施,提高防治效 果。
多部门协作,加强监管力度
农业部门
负责制定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服务;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植保机构
负责开展病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病害信息;指导农民开展 科学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 等防护用品,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和吸 入呼吸道。
安全间隔期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玉米采 收前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废弃物处理
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剩余药液 ,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生物防治方法探讨
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控制
天敌昆虫种类
瓢虫、草蛉等是玉米细菌性茎腐 病的天敌昆虫。
应用实例
在玉米播种前或生长期间,喷洒适当的微生物制剂,可显著降低玉 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率。
生物技术在未来防治中的潜力
基因工程技术
01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玉米品种,实现对病原菌的长效抗
性。
微生物组学技术
02
利用微生物组学技术解析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掘具有
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
生物信息学技术
科研机构
加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工作,选育抗病品种,研发新型防治药 剂;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1 2 3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玉米细 菌性茎腐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农民防治意 识。
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玉米细 菌性茎腐病防治技术的现场培训和指导服务,提 高农民防治技能水平。
玉米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简介英文名 Corn stalk rot异名玉米茎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青枯病。
病原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串珠镰刀菌F.m oniliforme(Sheld.) S.et H.,均属半知菌亚门;瓜果腐霉Pythium ap hanidermatum (Eds.) Fitzp.、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tth和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 Subram,均属鞭毛菌亚门。
禾谷镰孢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串株镰孢有性态为称藤仓赤霉G.fujikuroi (Saw.) Wr.,均属子囊菌亚门。
危害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发病率一般在1 5%~20%,严重时可达70%以上,产量损失因发病时期而不同,一般在20%左右。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1)根和茎基部:受害严重植株从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叶片表现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病株的果穗往往下垂,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2) 叶片:症状有青枯、黄枯和青黄枯3种。
如在发病期遇到雨后高温,蒸腾作用较大,因根系及茎基受病害,使水分吸收运输功能减弱,从而导致植株叶片迅速枯死,全株呈青枯症状。
如发病期没有明显雨后高温,蒸腾作用缓慢,在水分供应不足情况下叶片由下而上缓慢失水,逐步枯死,呈黄枯症状。
如病程发展速度突然由慢转快则表现青黄枯。
病原物①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透明,有3或5个分隔。
②串珠镰刀菌小分生孢子容易产生,量大,卵圆形,暗色或无色,单胞或有1个分隔,成串珠状或聚成假头状,着生于孢子梗顶端。
用麦粒培养基经光照处理,可促进产生镰刀形大孢子,两端尖削,3~5隔。
③瓜果腐霉菌菌丝发达,尢分隔,白色棉絮状,孢子囊丝状体,不规则膨大。
藏卵器平滑,卵孢子球形、平滑,不充满藏卵器内腔。
玉米新组合茎腐病抗性鉴定
玉米新组合茎腐病抗性鉴定分析摘要:试验对十个玉米新组合进行田间人工接种茎腐病致病菌(腐霉菌),结果表明,B-18和B-20抗性最好,达到中抗(MR)水平,发病率分别为25%、29%;其他8个品种均为高感品种,发病率在40.1% ~ 100%之间。
关键字:玉米;茎腐病;腐霉菌;抗性鉴定;产量影响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玉米青枯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1〕。
我国在20年代就有发生,70年代以来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系的选育和推广,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急需解决的重要病害〔2〕,一般年份的发病率为10%~20%,多雨年份发病严重,最高可达80%以上〔3〕。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培育抗病类型的品种和杂交种,才是解决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4〕。
2011年在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研究所对玉米新组合进行人工接种茎腐病田间抗性鉴定及产量影响的分析,以期了解品种抗性水平,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并选育抗茎腐病的种质资源。
其主要症状分为三种:①茎叶青枯型②茎基腐烂型③果穗腐烂型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玉米组合抗性鉴定的新组合有9个,以郑单958为CK,共10个材料,其编号和名称如下:B-11: 100858-1 B-12: 100858-2 B-13: 100869 B-14: 100912B-15: 101136 B-16: 101232 B-17: 101232-2 B-18: 101869B-19: 郑单958 CK B-20: 1019961.2 试验设计鉴定圃设置在茎腐病常发区,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
鉴定材料的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
鉴定小区行长10米,单行区,密度4500株/亩,行距60厘米,株距24.7厘米,每份鉴定材料种植1行,顺序排列,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1.3 接种菌种由中国农科院作物资源所提供的腐霉菌.。
玉米茎基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雍忠盛玉波姜国先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4期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茎基腐病的分类(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病原物、症状识别、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分类;症状识别;发病条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91-01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我国20世纪20年代即有发生,随着多数抗性不强的杂交品种大面积推广,玉米茎基腐病对玉米的危害愈来愈严重。
近10多年来青铜峡市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也愈来愈严重,而且呈现真菌性和细菌性茎基腐病单独或交织发生的态势,对玉米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发病率10%~15%,严重年份达15%~25%,个别地块高达50%~60%,减产15%左右)。
因此,掌握玉米茎基腐病的诊断与防治,是加强玉米安全生产的必备技能。
1 玉米茎基腐病的分类与症状1.1 分类与病原物为了便于生产鉴定和防治,按病原物类型划分为2类,即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
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单独或混合致病;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和玉蜀黍假单胞菌单独或混合致病。
玉米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常混合发生,可以通过查看病组织是否有腐臭的菌液对二者予以区分。
如有腐臭的菌液,则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否则为玉米真菌性茎腐病。
1.2 症状与识别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不论是真菌性茎基腐病或细菌性茎基腐病,也不论是灌浆期发病还是苗期发病,起初多表现为早晨整株叶片灰绿、正午气温升高时叶片呈青灰色卷曲萎蔫,这就是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初期的症状表现。
对发病初期植株连根挖起洗净根系附着的土壤进行查看,其根部在根长、根粗、须根和根毛数量上都明显比无病植株少。
用刀沿着病株纵向剖开,在玉米近地面根节处就能看到沿维管束方向的褐色不规则病斑。
玉米茎腐病鉴定及分级标准
玉米茎腐病鉴定及分级标准
:玉米茎腐病(Pythium spp.; Fusarium spp.)抗性
1 观测时间:乳熟末期(75)。
2 观测部位:整个植株。
3 观测量:整个小区。
4 鉴定方法:
1、病原菌准备:用培养液培养肿囊腐霉菌/禾生腐霉菌/瓜果腐霉菌,以得到游动孢子和菌丝;麦粒扩繁培养禾
谷镰刀菌,诱导产生分生孢子;以两菌培养物的混合物为接种病原体。
2、田间鉴定。
按正常田间管理和株行距于5月初播种。
每份材料不少于20株,3次重复。
每二十份申报材料增种
一套标准品种。
散粉前一周进行人工接种。
按行均匀接种病原体于根部附近,埋土覆盖,并在行间实行大水漫灌。
接种后如遇干旱,则需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确保充分发病。
3、田间调查:在玉米乳熟末期、成熟期调查二次病株率与病情指数,以标准品种的感病表现确定接种是否成功。
第二年以同样方法重复鉴定一次。
以发病株率为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其抗病性。
表1 玉米茎腐病分级标准(植株个体受害程度)
表2 抗性评价标准(根据群体发病株率划分)
.。
玉米茎基腐病
病株
实用文档
茎叶青枯型 茎基腐烂型 果穗腐烂型
症状
实用文档
茎叶青枯型
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 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有的病株出 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 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 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实用文档
实用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发病条件
(1)品种抗病性:沈试29、30,丹玉16,沈单7 号等抗病品种。抗病机制集中在茎秆机械强度, 糖分和钾、硅元素方面。土壤供钾充足有利于纤 维素的合成,细胞壁加厚,茎秆硅化程度高,表 现抗病和抗倒伏。含糖量高抗性强。
(2)气象条件:主要由降雨量决定,春玉米发生 在8月中旬,夏玉米9月上中旬,麦田套种发生在 二者之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侵染循环
茎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子上 越冬。种子带菌率很高,而且种皮比内部带菌率高, 如中单2和丹玉13种子表皮带菌率分别是34%和72%, 种子内部带菌率仅有6%。
越冬后的病菌借风、雨、灌溉水、机械、昆虫传播, 通过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或从表皮直接进入,逐渐 蔓延扩展,引起地上部症状。到后期病菌可侵染穗 部(穗茎叶,穗尖或玉米螟幼虫带菌通过蛀孔传 染),造成穗腐,最终造成种子带菌。
实用文档
目前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存在三种不同 观点: 一是茎腐病是以肿囊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等腐霉菌 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 二是以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孢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 的; 三是以瓜果腐霉菌与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起的。
实用文档
致病性
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两者都产生糖 蛋白类毒素,镰刀菌还可产生脱氧血镰刀 菌烯醇(DON)导致质壁分离细胞电解质外 渗,线粒体空胞化,抑制种子根生长,导 致叶片萎蔫。还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 果胶甲基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 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 PMTE,纤维素酶CX。
你还不知道你家玉米得了茎腐病?发现这几种症状,你该注意了
你还不知道你家玉米得了茎腐病?发现这几种症状,你该注意了玉米茎腐病是玉米减产的重大原因之一。
我们广西农村,今年玉米根腐病频繁,六月上旬连续下了半个月的大雨,整个雨期,这种病泛滥,直到洪水退去农民才发现玉米遭殃了。
这种疾病的存在导致了玉米根部、茎秆以及叶子等部位逐渐腐烂,严重时整株直接死亡,从而导致玉米质量和产量都受到重创。
认识玉米茎腐病是防治工作的基础,很多人往往不注意玉米生长期的变化,不了解发病的症状,导致了疾病加重,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种这种病害。
玉米茎腐病的病因玉米茎腐病是农民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发生在夏季居多,容易频发却又无法完全消除,它的病因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1.环境条件引起玉米在生长期,需要在舒适的条件下茁壮成长,往往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导致病菌入侵。
玉米茎腐病一般是由真菌引起,罪魁祸首一般为腐霉菌和镰刀菌等等。
①温度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外界温度从初春的低温开始变化,到了25℃左右,病菌菌开始滋生了,病菌在土壤中繁殖,慢慢进攻玉米的各个部位,发生一些列症状。
②湿度条件:在夏季时,茎腐病最为严重,病菌的生长离不开湿润的环境,刚好到了雨季,该病害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雨天时,水分在玉米的结节处继续,进一步使得茎腐病恶化,特征就越来越明显。
2.虫害引起玉米茎腐病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虫害引起,分为直接入侵和间接入侵两种方式。
①直接入侵:当玉米被昆虫叮咬时,入侵的部分会裂开一个口子,那里往往就会成为真菌的腐蚀之处,通过那个伤口,直接侵害玉米本身,就导致了这种病害。
②间接入侵:什么是间接入侵呢?要是昆虫本身就带有病菌,那么在它咬伤玉米时,间接地导致了茎腐病,看起来是虫害,实际上是真菌病害,昆虫就是起到了媒介作用。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这种病害的发生,症状是多样化的,并非想象的那么单一,我们可以结合其中的几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进行防治,能够挽回部分损失。
1.主要症状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根茎部位,这里表现最为明显,成为的识别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茎腐病鉴定及分级标准
:玉米茎腐病(Pythium spp.; Fusarium spp.)抗性
1 观测时间:乳熟末期(75)。
2 观测部位:整个植株。
3 观测量:整个小区。
4 鉴定方法:
1、病原菌准备:用培养液培养肿囊腐霉菌/禾生腐霉菌/瓜果腐霉菌,以得到游动孢子和菌丝;麦粒扩繁培养禾
谷镰刀菌,诱导产生分生孢子;以两菌培养物的混合物为接种病原体。
2、田间鉴定。
按正常田间管理和株行距于5月初播种。
每份材料不少于20株,3次重复。
每二十份申报材料增种
一套标准品种。
散粉前一周进行人工接种。
按行均匀接种病原体于根部附近,埋土覆盖,并在行间实行大水漫灌。
接种后如遇干旱,则需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确保充分发病。
3、田间调查:在玉米乳熟末期、成熟期调查二次病株率与病情指数,以标准品种的感病表现确定接种是否成功。
第二年以同样方法重复鉴定一次。
以发病株率为主要指标,综合评价其抗病性。
表1 玉米茎腐病分级标准(植株个体受害程度)
表2 抗性评价标准(根据群体发病株率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