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药剂筛选

合集下载

玉米茎基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铜 峡市 玉米 茎基 腐 病 的发 生 也 愈 来 愈严 重 , 而 且 呈 现 真 菌
性和细 菌性 茎基 腐病单 独或 交织发 生 的态势 , 对 玉米 危害程
度 也在 逐 年 加 重 ( 一 般 年 份 发病 率 1 0 %~ 1 5 %, 严 重 年 份达 1 5 %一 2 5 %, 个 别地 块 高达 5 0 %~ 6 0 %, 减产 1 5 %左 右 ) 。 因此 , 掌握玉 米茎 基腐 病 的诊 断与 防治 , 是加 强玉 米安 全生产 的必 备技 能 。
叶青 干 、 松散 、 穗 柄 柔韧 、 果 穗 下垂 、 籽粒 干瘦 , 脱粒 困难 ㈣ 。 1 . 3 发病 条件
2 . 2 . 1 真 菌性 茎基 腐 病 。 田间发 现零 星病株 时 , 可 用精 甲霜
高、 湿度大 , 发病 早且 蔓 延 快 , 青铜 峡 市 发现 设 施 栽 培 玉 米 早在 五叶 期就 显 症 ; 大 田玉米 环境 开放 , 温度 低 、 湿度 小 , 发 病 较迟 , 早 期蔓 延较 慢 , 但 随 着气 温升 高 , 植 株 长大 , 田间 隐
广, 玉米 茎基 腐病 对 玉米 的危 害愈 来愈 严重 。 近1 0多年 来 青
1 玉米 茎基 腐病 的分 类与 症状 1 . 1 分类 与病 原物
蔽 度增 大 , 灌 水 和降 雨 等外 部环 境 变化 , 茎基 腐病 的蔓 延速
度 加快 。 2 防 治 措 施 2 . 1 农 业 防 治
2 . 1 .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 用 玉米 抗 病 品 种 是 一项 防 治玉 米 茎 基腐 病最 经济 有效 的防 治措 施 。
茎基腐 病主 要 由腐 霉菌 和镰 刀菌单 独或 混合 致病 ; 玉米 细菌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孙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郸城县农业局孙艳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

现已查明它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

一、症状表现(一)真菌性茎腐病症状在玉米灌浆期根系开始发病,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

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

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只有5~7d,发病快的仅需1~3d,长的可持续15d以上。

玉米茎腐病在乳熟后期,玉米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因此,该病也被称为青枯病。

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

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

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后期植株易倒伏。

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二)细菌型茎腐病症状主要为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

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3~4d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

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

高温高湿条件下,害虫为害产生伤口时发病严重。

以上两种病常混合发生,区分关键是看病组织是否有腐臭的菌液,如有则为细菌型茎腐病,没有则为青枯型茎腐病。

二、发病条件(一)气象因素夏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最适宜玉米茎基腐病病菌繁殖蔓延。

凡是7—8月间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田间往 往混合 发生 。软腐 型茎腐
病一 般从 玉米苗 高5 0 ~ 6 0 c r n  ̄ 开始发 病 ,玉米抽 穗前后 最 明显 。其典 型症状是 在植 株 中部 的叶鞘 和茎秆 上发生水 浸 状腐烂 引起组 织软 化 ,有腥 臭 味。一般从 小喇 叭 口期 开始 发病 ,主要危 害茎秆 和叶 鞘 ,在植 株基部 叶鞘 上出现水 渍 状 、边 缘浅 红褐色 的不规 则形病斑 ,湿度 大时 病斑 向上 、 向下迅 速扩展 ,病组 织软 化并溢 出黄褐 色腐臭 菌液 ,有 腥

越冬 ,下年从 植株气孔 或害虫 造成 的伤 口处 等侵入 。环 境
条件适 宜 ,可 借空气 、雨水 、灌溉水 、机械 、昆虫 传播 。 病 菌 通 过 根部 或 茎部 的伤 口侵 入 或直 接 侵入 玉 米 植株 。 进 入 后 常造 成 植 株代 谢 混乱 ,引起 寄 主 分 泌 出多 种破 坏
折倒 。但这种 病型 其节 间内部节髓 组织腐 烂 ,病株 的根 系 变褐腐烂 、破 裂 ,病 部根 皮层易脱 落 ,须根减 少 ,病株 易
拔起 。
磷 钾 的配 合施 肥 ,以 利 于玉 米健 壮 生 长 ,提 高 自身 的抗
病性 ,具有 显著 的防病增 产效果 。浇水 时尽 量避 开高 温时 间 ,发现病 株及时 拔除 ,带 出田外集 中烧 毁 ,病 穴用 生石 灰 消毒处理 。玉米 收获后及 时清 洁 田园 ,将 病残 体妥 善处
5 0 %~ 7 0 %。现 将 其 症 状 识 别 及 防治 方 法 介 绍 如 下 :
关 系 。高 温高湿有 利于 发病 ,地 势低洼 或排水 不 良 ,密度
过 大 ,通 风 不 良 ,施 氮 过 多 ,伤 口多 时 易 发 病 。 一 般 当 气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B i n g c h o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本文对玉米茎基腐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腐霉菌和镰刀菌进行了介绍,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高温、潮湿、通风及光照强度不足展开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日常种植玉米期间,能够预防玉米茎基腐病的管理措施,通过试验的方式,比对分析了三种玉米种衣剂的效果,希望为玉米种植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玉米茎基腐病别名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主要由几种镰刀菌、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玉米种子或植株后引起。

本病一般在玉米植株生长至灌浆期后开始表现出症状,进入乳熟后期、蜡熟期时,会达到症状显露高峰期———具体表现为茎秆突然表现出青枯及萎蔫状,整株的叶片均呈现“被水烫过”的状态,逐渐干枯并褪色。

此外,病株的果穗下垂严重,苞叶也逐渐枯死,茎基部初始呈现出水浸状态,之后的颜色逐渐加深,直到转变成淡褐色停止,以手捏时会感到紧实程度较低,此时的玉米植株多发生倒伏,进而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治本病,首先需要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基于特定的防治技术开展试验分析。

一、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1、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①腐霉菌腐霉菌是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真菌,主要侵蚀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

这种真菌的适应性极强,故导致玉米茎基腐病可在相对较低环境温度下发生。

当环境温度介于30~35℃之间且降雨多、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率最高。

由于腐霉菌侵蚀植株、发病及传播速度均较快,故有可能出现“前一天农田还十分健康,一夜之间一片农田都被感染且植株均出现病害”的情况。

②镰刀菌镰刀菌在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亚门,在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亚门。

目前,已知的镰刀菌种类共计44种,额外还有7个变种。

这种病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在很多地区的土壤、动植物有机体(甚至是气温极低的北极以及气温极高的干旱炎热沙漠中的有机体)中均可以通过寄生或腐生的方式生存。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VS
宣传普及
通过宣传册、培训课程等方式,向农民和 技术人员宣传普及茎基腐病的危害、监测 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 和技术人员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与土 壤中病原菌的含量、气候条件、
玉米品种等有关。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茎基腐病的抗 性存在差异,其中一些抗病性较 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
发布预警信息
通过农业部门、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防 治措施。
预警等级与响应机制
根据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设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并建立相应的响 应机制,包括采取何种防治措施、何时采取等。
信息共享与宣传普及
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和发布 有关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研究成果、 防治经验等信息,方便农民和技术人员 获取。
感谢观看
对玉米制种田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产量降低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会导致玉米 植株死亡,从而降低玉米的产量 。
品质下降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会导致玉米 果实的品质下降,影响其口感和 营养价值。
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危害
生长发育迟缓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会影响玉米的生 长发育,导致其生长迟缓,甚至停止 生长。
植株抗逆性减弱
发病条件与环境因素
01
பைடு நூலகம்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水分含量、酸碱度等因素都影响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
。例如,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湿度过大等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
传播。
02
气候条件
降雨、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对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
响。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大、温度适宜等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作者:黄晓净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4期茎腐病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发病几率,很容易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需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原因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最大程度规避茎腐病的不利影响,促使玉米种植效益得到保证。

一、玉米茎腐病的病因与症状1、真菌性茎腐病。

其中,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等是真菌性茎腐病出现的主要因素,依赖土壤传播。

病原菌往往在病残玉米植株上依附,之后通过伤口向玉米苗中侵入。

此外,若没有科学实施田间管理工作,导致有土壤板结问题出现,或者土壤缺乏足够的肥力,有较多的除草剂残留等,真菌性茎腐病也容易发生。

若玉米成熟期内天气条件较差,如阴雨天气较多等,青枯型茎腐病具有较高发病几率。

本种病害首先会对玉米根部、茎基部等进行侵害,一般有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形成。

之后向次生根逐渐蔓延,导致玉米植株的根部、茎基部等完全腐烂,这样就很容易有玉米植株枯死现象发生。

玉米蜡熟期内,青枯病容易出现,植株叶片呈现出灰暗的颜色,逐渐枯萎。

一旦发生青枯病,通常只需要一周的时间,玉米植株就会枯萎。

2、细菌性茎腐病。

本种病害的病原菌往往在土壤中玉米的病残叶体上依附,之后借助于气流、雨水等,向玉米植株存在伤口的叶片中侵入。

若外界温度、湿度较高,细菌性茎腐病很容易发生。

此外,玉米种植过程中,如有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出现,也会加大细菌的传播几率。

部分地块由于处于较低的地势,缺乏良好的排水通风条件,或者种植人员过度施用氮肥,也容易导致细菌性茎腐病发生率大大提高。

本种病害会导致有不规则水渍状腐烂问题存在于植株叶梢,之后逐渐软化、腐烂掉生长点组织,甚至还会有臭味发出。

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加剧,叶鞘边缘颜色发生改变,且有黄褐色腐臭菌液溢出。

玉米植株一旦感染本种病害,将会严重降低整体产量。

二、玉米茎腐病的致病因素1、品种。

玉米品种的不同,具有差异化的抗病性能。

如相较于甜玉米品种,普通型玉米的发病率更低。

怎样防治玉米茎基腐病

怎样防治玉米茎基腐病

怎样防治玉米茎基腐病1. 简介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它会造成玉米的茎部组织腐烂,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方法。

2. 预防措施2.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选购玉米种子时,可以咨询农业技术人员或种植户,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抗病品种能够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2 优化种植环境良好的种植环境可以减少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

以下是几个优化种植环境的方法:•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玉米茎基腐病喜欢潮湿环境,因此,保持土壤排水通畅对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控制田间湿度。

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真菌的繁殖和扩散。

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通风或者减少浇水量来控制湿度。

•避免连作。

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增加病害发生的概率。

因此,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2.3 合理施肥适当而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量施肥。

过量施肥会使植株过于茂盛,形成茎基腐病的好的生长条件。

•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添加缺失的营养元素,使玉米健康生长。

•平衡施肥。

不同阶段的玉米对营养需求不同,要根据生长阶段调整施肥量和配比,实现平衡施肥。

3. 病害治疗3.1 早期发现和切除病株一旦发现茎基腐病的病株,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治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具体操作如下:•使用消毒液湿布刀具,将病株切离,避免传播病菌。

•将切下的病株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垃圾处理,避免二次感染。

3.2 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是防治茎基腐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以下是具体操作:•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

在购买和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遵循农药使用规定,并遵循科学指导。

•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药剂的浸种、喷雾或灌根处理。

•注意药剂使用的时间和浓度,避免药剂过量或使用时间不当而导致草地损坏。

3.3 使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方法汇报人:日期:•玉米茎腐病概述•玉米茎腐病的诊断与识别•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玉米茎腐病的预防措施•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实践与建议目•参考文献录01玉米茎腐病概述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主要侵染玉米的茎部,造成茎秆腐烂、倒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包括在发病初期茎秆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为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环绕茎秆一周后倒折。

定义及症状发病规律与原因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

病原菌通过灌溉水、风雨传播,从玉米伤口、表皮等部位侵入。

连作地块、高湿环境、低洼地等条件下易发病。

玉米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传播途径与危害玉米茎腐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可随土壤、病残体、风雨等传播。

玉米茎腐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

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连作地块病情加重。

同时,茎腐病也是玉米仓储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02玉米茎腐病的诊断与识别玉米茎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变软、倒伏,叶片变黄,果穗下垂,籽粒干瘪等。

在诊断时,应注意观察这些症状是否存在。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识别对于难以识别的病害,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病菌形态、菌落培养等方法进行。

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苗期在苗期,玉米茎腐病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等。

此时应注意与其他苗期病害进行鉴别。

成株期在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表现为茎基部变软、倒伏,叶片变黄,果穗下垂,籽粒干瘪等。

此时应注意与其它成株期病害进行鉴别。

不同发病时期的识别易混淆的病害及区别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是一种与玉米茎腐病相似的病害,但它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玉米灌浆期,而且叶片不出现黄色。

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也是一种与玉米茎腐病相似的病害,但它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鞘上,而且不会导致茎基部变软、倒伏。

03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合理施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玉米茎基腐病与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与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与黑粉病的防治措施作者:吴昊张晓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08期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

一玉米茎基腐病1、发病原因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

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

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

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

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

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多,发病重。

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这是因为土壤中适宜的温湿度病菌孢子易萌发,与玉米的适宜生育期相吻合,导致发病率增高。

一般平地发病较轻。

岗地和洼地发病重。

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沙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2、防治措施(1)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合理灌溉。

发现玉米植株田间发病时及时将发病株拔除。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注意低洼地雨季排除积水。

初发病期,剥除叶鞘,在茎病部涂刷石灰水(热石灰500g加水5-10kg)。

轻病株可用刀轻轻割去病斑。

茎基部发现有病症时,可将四周土扒开,以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将发病盛期过后培土。

(2)合理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

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150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kg/hm2。

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施硫酸锌22.5-30.0kg/hm2、尿素225kg/hm2、三元复合肥225kg/hm2,可增产8.4%~10.2%。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摘要: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玉米受多种真菌或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病害,发病严重时甚至倒伏,枯死时间越早,倒伏越严重,子粒成熟就越差,产量损失也就越严重,在吉林省一般年份发病率5%-10%,减产达10%-25%。

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真菌细菌症状防治技术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真菌、细菌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导致茎基部、茎中部出现腐烂等症状。

一般来说,病部腐烂但没有恶臭味的,多由腐生性真菌引起;伴有恶臭味的,多由细菌引起,或者由腐生性真菌与细菌混合侵染引起。

1 细菌性茎腐病1.1 症状细菌性茎腐病也称烂腰病,通常发生在生育中期,即喇叭口期。

主要为害植株中部叶鞘和茎秆。

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发出臭味。

1.2 病原菌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以欧氏杆菌属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为主,腐霉菌次之,属细菌。

1.3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可随病株残体在病田土壤、有机肥中或随种子越冬。

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玉米生长期从叶片、叶鞘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由于暴风雨易给植株造成伤口,所以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病菌侵染的温度范围为26~36℃,最适温度为30~32℃。

品种之间抗性不同。

高温高湿、雨后暴晴、粘虫、玉米螟发生多的田块、重施苗肥或氮肥,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1.4 防治方法1.4.1 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深翻土地,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实行秋翻,生长季节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烧毁以减少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采取雨后及时排水、培土等措施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少茎腐病发生;(4)及时防治害虫减轻病害发生;(5)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同时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玉米茎基腐病已成为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主要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化学防治进展、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未来防治策略重点关注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引言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以假禾谷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该病虽然在苗期也有一定危害,但其主要危害时期在玉米成株期。

近年来,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秸秆全量还田,且缺少翻耕作业,导致该病发生虽然有一定起伏,但总体发生仍然较重。

玉米感染该病菌,首先在茎基部及根部表现症状,之后蔓延全株,并影响叶片光合能力。

1为害症状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期为玉米灌浆期,症状高峰期时间较长,分为青黄枯、青枯、黄枯三种发病症状。

若品种较易感病,处于高温高湿田间时很容易出现茎基腐病,病叶从上到下呈现水烫状,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枯死,叶子灰绿色;如果品种比较抗病,在遇到恶劣的生态环境时,玉米发病规律是叶片会逐渐出现变黄、枯死的现象,整个发病时间过长,整体出现黄枯状。

而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斑一般是以茎基部为核心进行发展,后期基部很多环节都出现变褐发软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大规模收缩的问题,导致玉米易在发病环节处断裂,出现大量倒伏。

当工作人员将所有病株拔出后,能明显看到根须数量逐渐降低,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成褐紫色,甚至出现明显腐烂的现象,导致病根表皮产生剥离现象。

通过将维管束间隙撑开,能明显看到间隙中出现各种红色霉状物和白色菌丝。

另外,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主要表现在玉米叶末和茎秆出现浸水腐败、组织软化等现象,个别环节出现明显的恶臭味。

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病株通常会提前出现各种症状,如倒伏、枯死等,导致玉米果穗下垂,籽粒松瘪,穗行数下降。

后期感染疾病的玉米植株,通常不会出现倒折现象,但患病部位器官会枯死。

2防治措施2.1玉米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通过筛选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木霉菌,选取最有潜力的GDSF1009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均表明对该病害防治效果良好,可以促进玉米生长,田间试验表明8~10g/孔接种木霉菌颗粒防治效果可达到65%以上,增产2%~11%;木霉菌颗粒剂75kg/hm2用量下,对田间自然发病的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效果27.23%~48.84%,增产率最高为11.7%。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一、症状表现茎基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

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

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纵向扩展成褐色不规则病斑,茎基部三、四节间,明显失水,变软变空,乃至干缩,后期植株易倒伏。

根部空心变软,呈褐色或紫色,须根减少,易拔起。

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穗心干缩,脱粒困难,千粒重显著下降。

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导致整株突然干死,叶片呈灰绿色,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

因此,该病也被称为青枯病。

二、发病条件1、气象因素:夏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最适宜玉米茎基腐病病茵繁殖蔓延。

2、环境因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废气、废水,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病原菌的生殖创造了条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土壤偏酸、虫害严重的田块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耕作因素:玉米重茬、迎茬地块多病菌残留量大,加之近年来秋翻地面积少,病菌残留再生能力强,加重了感染。

4、种子因素:玉米种子更新换代频繁,繁育渠道混乱,不少种子带病菌量较大,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5、栽培因素:种植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磷钾肥施用不足,株行间通风透光差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综合防治措施1、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2、轮作。

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

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合理施肥。

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

缺钾地块,一般亩施氯化钾7.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每亩25~30公斤。

在栽培因素中,氮、磷、钾合理施用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4、合理密植。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

玉米茎基腐病的症状及防

玉米茎基腐病的症状及防

玉米茎基腐病的症状及防治(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王彦军)目前,玉米苗期感病的苗枯,茎枯病状很多,主要有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玉米镰刀菌苗枯病、玉米茎腐病、玉米根腐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但除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外,主要是由有镰刀菌(禾谷类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禾生腐霉菌、肿囊腐霉菌)等几种优势病原引起。

有的资料将上述病害统称为玉米茎基腐病,在苗期一般俗称茎基腐病或苗枯病,在中后期一般称青枯病。

青枯病多见病状且为害较重,据试验测产,青枯病株较正常成熟株千粒重低30~94.5克,一般减产为24%,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一、发病原因及条件: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多由腐霉病、镰刀病菌等引起,一般苗期浸染,在苗期及中后期,均可能发生病。

每年8月底至9月初,时值玉米灌浆期间,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导致阴雨寡照,空气湿度大(87%左右);光照时间短,不到常年的四分之一,低温高湿导致玉米灌浆速度减慢,影响了玉米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形成运转和积累,成为该病高发期。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为土壤传播的根部、茎部病害,种子带菌及田间寄主残体为主要传播源。

病菌侵染后,在使之腐烂,并引起烂芽或植株的黄枯、青枯。

发病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品种的抗病性;(二)品种的熟性,即相同条件下,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三)连作地发病重;(四)气候条件,尤其是玉米生长后期遇大暴雨后天气马上转晴,容易突发青枯病。

二、症状类型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通常为真菌性病害,以玉米灌浆至乳熟期病状最为明显。

苗期表现症状为:从种子萌发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根变褐腐烂,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幼芽烂死。

幼芽初生根皮屋坏死,变黑褐色,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仅有少数次生根。

茎基部水浸渍状腐烂,可使茎基部整齐断裂。

叶鞘变褐,撕裂,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

无次生根的苗死亡,有少数次生根的成为弱苗。

玉米病害防治常用农药(自己整理的)

玉米病害防治常用农药(自己整理的)

1腐霉利腐霉利是新型杀菌剂,属于低毒性杀菌剂。

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商品名称Sumilex,速克灵,杀霉利,二甲菌核利,速克灵、黑灰净、必克灵、消霉灵、扫霉特、棚丰、福烟、克霉宁、灰霉灭、灰霉星、胜得灵、天达腐霉利特性与作用内吸性杀真菌剂,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亦有效。

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

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天达腐霉利对作物的保护作用突出,持效期长,能有效阻止病斑的发展。

不管在发病前进行保护性使用或是在发病初期使用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喷洒后可以通过作物的叶和根迅速吸收,因此,即便没有直接喷洒到药剂部分的病害也能被控制,对已经侵入到植物体内深部的病菌也有效。

天达腐霉利的耐雨性好,与常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杀菌机理完全不同,因此在苯并咪唑类药剂(如多菌灵)防治效果差的情况下,使用腐霉利仍然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适用范围适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褐腐病、大斑病的防治。

2异菌脲异菌脲是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

适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瓜果类等作物早期落叶病、灰霉病、早疫病等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

因此,它即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

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

产品特点1.适用于瓜类、番茄、辣椒、茄子、园林花卉、草坪等多种蔬菜及观赏植物等。

主要防治对象为由葡萄孢菌、珍珠菌、交链孢菌、核盘菌等引起的病害。

如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

2.异菌脲是一种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通过根部吸收起内吸作用。

可有效防治对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有抗性的真菌。

3 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

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往往开始比较抗病,4~5年后又变为感病品种,从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现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一、发生规律1.症状特点: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

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

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包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2.发病原因: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

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

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

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理与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理与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原理与防治来源: 农博种业时间: 2008-9-4 9:44:09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玉米茎基腐病又称茎腐病或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我国该病在20世纪20年代即有发生,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

目前在我国广西、浙江、湖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18省(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症状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

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茎部症状: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色病斑,随后缢缩,变软或变硬,后期茎内部空松。

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茎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第四节,极易倒折。

叶片症状:主要有3种类型:青枯、黄枯和青黄枯,以前二种为主。

青枯型也称急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该类型主要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和条件适合时。

黄枯型也称慢性型,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枯,该症状类型主要发生在抗病品种上或环境条件不适合时。

青枯、黄枯、茎基腐症状都是根部受害引起。

研究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病菌可陆续侵染植株根系造成根腐,致使根腐烂变短,根表皮松脱,髓部变为空腔,须根和根毛减少,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出现青枯或黄枯症状。

茎基腐病发生后期,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浅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浅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浅析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且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的一类病害,它是由多种真菌和细菌单独侵染引起的。

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玉米茎腐病的为害症状及特点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玉米产区均有分布,夏玉米发生较重。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茎基腐病显病高峰期,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为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也有在乳熟期全株急骤青枯,为急性症状。

植株茎基部先发黄变褐,后变软,内部空松或病株倒折,病株果穗下垂,苞叶呈青枯状,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茎基髓部因病原不同可见红色粉状霉(镰刀菌)、白色绒毛状霉(腐霉菌)或有黄褐色臭液(软腐细菌)。

?发病初期茎下部叶鞘出现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侵入内部组织,使茎组织腐烂,呈深褐色至红褐色,并有臭味,植株倒折。

有时植株上部也受害,心叶失绿,萎蔫状,叶鞘与茎秆腐烂易拔出,并有黄褐色臭液。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近地面2~3节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软化,变褐腐烂,有酸臭味,腐烂处凹陷,茎秆倒折。

在叶鞘上的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红褐色,在病组织与健组织的交界处呈水渍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可上、下发展,引起植株腐烂而倒折。

该病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症状,最后全株显症,很容易和健株区别。

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

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

该病在玉米连茬发病重,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雨后天气转晴,常出现发病高峰。

矮秆、早熟品种和双穗玉米发病重。

二、玉米茎腐病的发病规律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高危害病害,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

玉米茎基腐病的药剂防治 (2)

玉米茎基腐病的药剂防治 (2)

• 玉米茎基腐病可以通过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利用增产菌生 物防治,也可以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合理轮作、 合理施肥,晚播等方式来降低该病害的危害,但目前主要 还是依靠化学防治[7]。
• 病菌侵染幼苗后,在植株体内潜育周期长, 直接为害玉米的产量器官, 只有通过种衣 剂包衣处理才可以杀灭和抑制种子周围土 壤中的病菌,有效地减少侵染,降低发病 株率,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而一般的 喷雾或浸种处理均不太理想[10]。为了筛选 出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药剂,本试验 选取5种种衣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了室内毒 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为玉米种衣剂的 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2.3.4.3对产量的影响收获期测定产量(每 小区5点取样,每点10株);剥除包叶后称 重,按亩株数4000株计算亩产量(乘系数 0.8折算水分),并比较与对照增减率。 • 2.3.4.4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数理 统计软件,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14】
3 结果与分析
• 3.1 5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 试验结果(表2)表明,立克秀对玉米腐霉 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 0.61mg/kg;其次是爱丽欧、Insure,EC50 分别是4.68、20.93 mg/kg;福克的抑菌效 果最差,EC50在40mg/kg以下;帅苗对腐 霉菌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
• 腐霉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 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 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 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在侵染。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 茎、中胚轴和根,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使根腐烂。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气象因素、栽培条件及耕作制 度有着密切关系。
菌丝生长抑制率 对照菌落生长直径 处理菌落生长直径 100 %

甜玉米茎腐病防治

甜玉米茎腐病防治

甜玉米茎腐病防治
甜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为全株表现症状的侵染性病害。

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乳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

病症由下部叶片向上扩展,呈现青枯(即青灰色,似开水烫过),最后全株发病。

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病过程,全株急剧青枯。

病斑可通过叶鞘侵入茎秆。

茎部先发黄变褐后变软,内部空松(手捏可辨别),遇风易折倒。

果柄变软,果穗下垂,苞叶呈青灰色干枯。

须很少而短,变黑腐烂,软化腐烂部位发出腐败臭味。

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出现症状,一般需1周左右,短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

甜玉米灌浆至成熟期遇高温高湿天气易于发病。

防治甜玉米茎腐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审定的品种如粤甜3号、丰甜1号等,均具有较好的抗性,可选用。

目前市场上甜玉米品种较多,但品质良莠不齐,购种者应慎重。

2.实行轮作,加强管理:连茬地发病重,故重病地应实行2-3年轮作,结合土壤消毒,杀灭病菌。

栽培上注意氮、磷、钾肥配施,切忌偏施氮肥,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3.及时清除病株:剥除叶鞘或拔除病株,搬离种植区集中烧毁深埋。

同时,用石灰水涂刷染病部位。

4.采用药剂防治:土壤消毒用98%恶霉灵500倍液浇苗床。

甜玉米生长期间可用98%恶霉灵2000-3000倍、57%可杀得悬浮剂1000倍液灌根及喷施防治;采用根腐灵防治茎腐病,可叶面喷施1000-1200倍液或用800倍液灌根。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药剂筛选摘要: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1]。

在我国各地区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本实验对5种种子处理剂(爱丽欧、Insure、福克、帅苗、立克秀、)及其复配,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大田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立克秀对玉米腐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61mg/kg;其次是爱丽欧、Insure,EC50分别是4.68、20.93 mg/kg;福克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在40mg/kg以下;帅苗对腐霉菌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 福克FS的防病效果最好,高达76.8%;其次为混剂G和混剂H, 防病效果均达到50%以上;20% Insure FS,6% 戊唑醇FS、混剂E也有一定的防效,分别为49.43%、48.76%、48.19%;28% 爱丽欧FS、混剂D、混剂H防治效果较差。

各药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玉米;茎基腐病;种衣剂;药效试验Pharmacy Screening of Corn Basal Stem RotWang jun ji(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Abstract:Corn basal stem rot is a soil-borne diseases of world corn producing areas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a systemic infection.In China, serious harm, serious impact on corn quality and yield. Order to filter out the high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prevention, the experiments on the various sub-treatment agent (Ai Liou, Insure, Fokker, handsome Tony, Rickettsia show,) and its complex, indoor virulence test and field experiments. Toxicity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m show the corn Pythium mycelium growth inhibition best, EC50 was 0.61mg/kg; Ai Liou, Insure, EC50 is 4.68,20.93 mg / kg; Fokk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worst, EC50 below 40mg/kg; handsome seedling rot fungal hypha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The field trials showed that 20% of Fokker FS, disease prevention best, up 76.8 percent; followed by the mixture of G and the mixture H, control efficacy of more than 50%; 20% Insure FS, 6% tebuconazole also the effect of anti-FS, mixture E, respectively, 49.43%, 48.76%, 48.19%; 28% Aili Ou FS, mixture D and mixture H controlless effective. The pharmaceutical corn yield was not obvious.Key words:Corn; Basal stem rot; Seed coating; Efficacy trials1 引言玉米茎基腐病是一类由多种病原物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根系或茎根部腐烂的病害的总称。

国内7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在河南、河北、广西、吉林等20多个省区相继发生,大田发病率一般在10%一15%,,多个省份严重年份发生率为20%~30%,个别地区高达50%~60%,严重地块高达80%以上,甚至完全桔死。

目前病害仍呈扩展趋势,危害逐年加剧[2-3]。

1.1发病症状该病表现为全株的侵染性病害。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病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

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多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发生。

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

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包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4-6]1.2病害循环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1]。

它的的病原物种类很多。

普遍认为,茎基腐病的发生可由一种病原物单独侵染引起,也可以由几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7]。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镰孢或腐霉为主要病原物,北方地区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 Math)[8]。

腐霉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

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

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在侵染。

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茎、中胚轴和根,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使根腐烂[9]。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病性、气象因素、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10-11]1.3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以通过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利用增产菌生物防治,也可以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晚播等方式来防治,但主要还是依靠化学防治[4]。

病菌侵染幼苗后在植株体内潜育周期长,直接为害玉米的产量器官,只有通过种衣剂包衣处理才可以杀灭和抑制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菌,有效地减少侵染降低发病株率,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而一般的喷雾或浸种处理均不太理想[12]。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药剂,试验选取5种种衣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为玉米种衣剂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2.1.1 供试菌株肿囊腐霉病菌(实验室保存)2.1.2 供试玉米品种浚单202.1.3 供试药剂28%爱丽欧FS 巴斯夫试验样品20% Insure FS 巴斯夫试验样品300g/L帅苗FS 中农住商农化公司产品20%福克FS 河南中州种子科技公司产品6%立克秀FS 拜耳(江苏)农星生化有限公司产品2.2不同种子处理剂对玉米腐霉菌的抑菌测定2.2.1 PDA的制备将洗净去皮的200克马铃薯切成块状,加水1000ml煮沸10~2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后补水至1000ml加热,依次加入18g琼脂,20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次补水至1000ml。

冷却,分装,加塞,包扎。

0.1Mpa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13]。

2.2.2 带毒培养基平面的制备将供试药液与已制备好的PDA 按比例混合,制成一系列浓度(100ppm.、50ppm 、10ppm 、5ppm 、1ppm 、0.1ppm 、0.01ppm)带毒培养基平面[14]。

2.2.3菌饼接种法待含毒培养基平面凝固后,每皿接菌饼一个,每处理设两次重复,以无毒培养基平面为对照。

并标记,密封。

在定温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菌落直径。

2.2.4结果检查及表示每个菌落以十字交叉测两个直径,以其均值代表菌落大小。

代入公式求出抑制病菌生长率。

菌落生长直径 = 两次直径平均值 — 菌饼直径将生长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以对数表示药剂浓度,建立药剂抑制率和药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抑制中浓度EC 50。

[15]2.3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试验2.3.1试验地概况田间试验安排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

选常年发病比较严重的重茬地,同时其他栽培管理,实验条件均匀一致的田块进行试验。

2.3.2种子包衣处理在播种前1~2天,按常规亩播种量和小区面积称取各小区用种量,放入塑料袋或玻璃器皿中;再按试验处理设计,用量筒精确量取所需药剂,按药(药+水)种比1:50~100兑水后,将药液倒入塑料袋或玻璃器皿中充分晃动,直至种子均匀沾上药液;最后将包衣后的种子编号,于通风处阴干,待播种。

2.3.3处理设计试验共设置11个处理,3次重复,共33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4m 2,设保护行。

每小区播种7行,外围2行为保护行。

表1 各药剂处理及其剂量处理设处理设计制剂用量有效成分用药量%100⨯-=对照菌落生长直径处理菌落生长直径对照菌落生长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编号(ml/100kg种子)(mg/100kg种子)A 28% 爱丽欧FS 1:1000 28 100B 28% 爱丽欧FS 1:667 42 150C 20% Insure FS 1:4000 5 25D 爱丽欧+Insure 1+0.25ml /kg 种子28+5 100+25E 爱丽欧+Insure 1.5+0.25 ml /kg 种子42+5 150+25F 爱丽欧+帅苗1+2 ml /kg 种子28+60 100+200G 爱丽欧+Insure+帅苗(1+0.25+2) ml /kg 种子28+5+60 100+25+200H 爱丽欧+福克1+20 ml /kg 种子28+400 100+2000I 20% 福克FS 1:50 ml /kg 种子400 2000J 6% 立克秀FS 1:1000 6 100K 空白对照CK ————2.3.4病情调查及数据处理2.3.4.1防病效果调查玉米乳熟期,调查各组处理的病株率,计算防病效果。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平均病株率-处理平均病株率)/对照平均病株率×100%2.3.4.2对产量的影响收获期测定产量(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0株);剥除包叶后称重,按亩株数4000株计算亩产量(乘系数0.8折算水分),并比较与对照增减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