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经济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训练(山东) 经济史阶段知能检测1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时代的到来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曲辕犁的推广2.《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3.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4.(2012·太原调研)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聚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5.(2012·泰安月考)中新网2011年7月31日电,据央视报道,故宫博物院今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这种瓷器可能是( )A.彩瓷 B.粉彩和白瓷C.珐琅彩和青瓷 D.白瓷或者青瓷6.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
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8.(2012·沈阳质检)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9.(2012·广州质检)1820年,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建议:“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1含解析新人教版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4·邯郸摸底)西周时,“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战国之世,列国分立,“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甚至有“士贵王不贵”之说。
策士智者,在这种格局中,可以从容择主。
这一变更表明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C.家国体制正式确立D.王位世袭制消逝B[“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说明西周的贵族政治中士的等级较低,“‘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说明战国时期士被普遍重用,其地位的提升体现了贵族政治走向崩溃,故选B项;当时礼乐制度依旧存在,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家国体制,解除C 项;王位世袭制在古代王朝始终存在,解除D项。
]2.(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北宋初年,宋太宗特赐连续10—15次参与科举考试没有录用的省试考生180余人“特奏名”及第。
“特奏名”的实行使科举殿试录用的人数不断增加。
据此可知“特奏名”制度( )A.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有助于巩固统治秩序C.限制了官僚贵族特权D.完善了科举取士程序B[“赐连续10—15次参与科举考试没有录用的省试考生180余人‘特奏名’及第”的实质上是一种安抚,有利于缓和冲突,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选B项;“连续10—15次参与科举考试没有录用”的不算是优秀人才,解除A项;宋太宗的做法不会撼动官僚的特权,也不是完善科举程序,解除C、D两项。
]3.(2024·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
这一相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放包涵的宗教政策A[“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说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都对清朝皇帝统治予以认同,使得统一国家更加巩固,故选A项;“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强调了皇权覆盖的范围广,而不是强调其权力专制,解除B项;题干信息无法反映地方管理制度,解除C项;仅“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信息无法说明宗教政策的宽容,解除D项。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新人教版201903112311
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美国、法国受的损失最大,英国受到损失较少,恢复很快,德国损失很大,但恢复较快,苏联没有损失,增速加快。
可见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法在1938年没有恢复损失,故B项错误;“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只是各自国家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无法体现国家间经济总量的对比,故C项错误;表格中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但无法得知其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广西桂林、贺州高三期末联考,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反映出“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新政是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故A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B项错误;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新政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D项正确。
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3)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A.最终以失败告终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具有阶级局限性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是成功的改革,故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资产阶级对其不满,故C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故D 项错误。
【导与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史(教师备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模块经济史检测试题(教师备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2山东实验中学模拟)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 ”。
关于卜辞中“众人曰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解析: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耕作的方式,指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B项错误。
2.(2012枣庄模拟)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
这些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解析:C 从战国时期铁农具占铁器的绝大部分,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C项。
3.(2012年海南历史,8)康熙因西洋历0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康熙在中国传统历法与西洋历法辩论验证的基础上,采用西洋历法,体现了康熙对外来事物的审慎接受态度,B项正确,A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且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C、D两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解析:C 湖州地区丝织业兴盛,其收入超过农业和畜牧业,说明商品经济发达,但是,其经营形态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说明它仍然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二重证据法是将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印证的一种研究方法。
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A: 蒋庄遗址与《回忆蒋庄遗址的发掘》B: 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与远古炎黄传说C: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 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答案】D【解答】《回忆蒋庄遗址的发掘》、远古炎黄传说、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均是二手史料,故ABC错误;D符合题意,故D正确。
第2题.如表主要反映出()A: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D: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答案】C【解答】结合已学知识从表中可知,表中主要体现了从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从秦的郡县两级制---汉时的州郡县三级---唐时道、府(州、军、监)、县三级制---到元朝行省,路、府、县。
反映从秦到元中央与地方的演变趋势是,中央权利得到加强,地方越来越被消弱。
ABD不符合题意。
第3题.隋朝灭亡的时间是()A: 589年B: 618年C: 960年D: 1227年【答案】B【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故B项正确。
故选B。
第4题.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其思想主张包括()A: 无为而治B: 中体西用C: 经世致用D: 格物致知【答案】D【解答】D是宋明理学的思想,故正确;A是道家思想,排除;B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
故选D。
第5题.《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教国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不难得知,这一时期弑君和以下犯上情况屡犯,很明显不再是西周初年那种众星拱月的政治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确实已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但是等级制度只是松弛而非不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大小宗之间矛盾尖锐,小宗作乱和以下弑上的现象屡屡发生,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严重,故D项正确。
第2题.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①正确。
分封制、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
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④错误。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第3题.隋朝灭亡的时间是()A: 589年B: 618年C: 960年D: 1227年【答案】B【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故B项正确。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选择题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表明商鞅变法( )A.没得到作者认可B.未建立正常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得到作者认可,故A项错误;未建立正常秩序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项正确;诸侯争霸是商鞅变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故D项错误。
2.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A.私田出现——均田制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D.土地兼并——免役法,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将兵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与“理财”无关,故C项错误;实行免役法主要是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不是因为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
3.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上述材料体现了(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帮助的,故A项正确;“现世禁欲精神”对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只有信仰才能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天主教地区,其他地方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不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意思,而是宗教改革后承认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故D项错误。
(山东)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综合25、26、27、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解析:A 材料体现的主张是赏罚分明,选贤任能,这打击了传统的以世卿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
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 )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解析:A 根据“赵”“韩”等诸侯国可判断此时处于战国时期,再根据④处的“咸阳”可知这场变革发生在秦国,战国时期秦国影响最大的变法就是商鞅变法。
废井田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
3.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解析:D 商鞅变法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加强了对人口的管理,迁徙与择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禁止弃农经商,私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创建新权力结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
4.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融合B.从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解析:A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检测卷15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卷15经济与社会生活(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周易·系辞下》中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这一记载反映的情况是()A.远古时期人类从采集、渔猎进入农业生产阶段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可知耒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农具,题干材料“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反映了耒耜的发明,说明远古时期人类从采集、渔猎进入农业生产阶段,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2.“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
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
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描述的是()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可知诗人描写的是为农业服务的以水流为动力的农业灌溉工具筒车,故选B项;翻车以人力为动力,排除A项;东汉的水排是冶铁工具,排除C项;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灌溉工具,排除D项。
3.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唐朝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其全部面积有40多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朝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朝储放时约25万千克)。
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剥削的残酷B.滥发货币的影响C.垦田面积的扩大D.唐朝农业的发达,经济繁荣,出现了“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农业发展迅速,故选D项。
4.右面为汉朝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画像砖反映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分工进行,这体现了汉朝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故选D项;图片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与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不符,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主要体现在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上,图片中并未反映,B项错误;汉朝并未实行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检测题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楚。
这一变更的缘由有( )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D.土地兼并的加剧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之前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楚,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荒地逐步得到开垦,土地私有逐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解除A、B两项;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
答案:C2.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需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
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
下列做法与这一政策效果相像的是( )A.以起用“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B.实行“富民”政策,大力推广“代田法”C.推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政策D.主见与民休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解析:材料中汉武帝时期推行算缗告缗令,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可以起到这一作用,故C项正确;“酷吏”对地方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可以维护统治秩序,不能起到增加财政、抑制工商业的效果,A项解除;代田法可以增加农业产量,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抑制工商业的发展,B项解除;“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也不能起到抑制工商业的效果,D项解除。
答案:C3.魏晋时,佃农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夫;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夫;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缴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都是赋税的主要担当者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解析:魏晋时期佃农干脆为世家大族生产受到剥削,唐以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剥削,故B项正确;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担当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须要担当主体税收——地税,A项错误;佃农始终受到地主剥削,身份地位始终低下,没有“不断改善”,C项错误;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对地主的依附减弱,D项错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经济模块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经济模块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上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
据此可知( )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答案 B解析从639年到753年,南方道户数比重下降,北方道户数比重相对于南方道明显上升,无法反映南方人口增长比北方快,故排除A项;南方道户数比重下降,不能说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故排除C项;北方道户数所占比重比南方道多,无法体现人口大量南迁,故排除D项;南方道户数比重下降,北方道户数比重相对于南方道明显上升,说明北方经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恢复,故选B项。
2.(2019·河北辛集质检)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答案 D解析A项中“贸易主体”、B项中“主要动力”的说法均孤证不立,排除;材料虽体现了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但不是本题主旨所在,故排除C项;由题干中“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等信息可知,清初外销瓷器注重满足客户需求,故D项正确。
3.(2019·河北邢台月考)据史学家考证,唐代来华传播“大秦景教”者屈指可数。
元代来华的传教士人数较唐代虽有增加,但远不能与1552~1800年相比,这两个半世纪来华的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A.我国古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传教士是西方国家侵华的先锋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D.古代中国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答案 C解析从材料“1552~1800年”“著名的欧洲耶稣会士就达920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加,故C项正确;“1552~1800年”是明清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来华的传教士仍然很多,没有体现出闭关锁国政策和传教士的身份,故A、B两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故D项排除。
山东省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8河北沧州12月教学质量监测,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
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
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A。
稳定性强 B.生命力顽强C.基础脆弱D.生产工具简单,故A项错误;材料中“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这恰恰是小农经济生命力顽强的一种体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小农经济的基础是相对稳固而非脆弱,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尽管具有简单化的特点,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
3。
(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质量普查调研,4)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
5万市斤。
七年,铁总产量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
二十八年,内库存铁3743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A。
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前代 B.官营工场规模不及民营C。
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D。
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官营和民营规模的比较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得出明代政府的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不相符,故错误.4.(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11月联考,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史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解析:B 材料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可知相对于工匠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而言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盐铁官营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故D项错误。
2.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解析:B 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不利于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发展,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得到推广,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
3.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解析:C 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项正确。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农耕技术的信息,B项错误。
题干只说明了地主催收田租时间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地主剥削程度的减轻,D 项错误。
4.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政府成倍地扩大纸币发行量;大观元年(1107年)改“交子”为“钱引”时,又“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史称“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
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遏制经济危机B.增强了纸币的购买力C.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D.实则是国家与民争利解析:D 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先后两次大量发行纸币,造成百姓手中纸币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
滥发纸币会造成恶劣的经济后果,A、C两项错误。
5.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解析:B 材料提及的是康熙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A项排除。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前期对开关数量、海关关税、海关针对区域等都有严格限定,并拒绝英国使团增开互市口岸的请求,说明清前期厉行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正确。
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C项排除。
19世纪初的清政府拒绝增开互市口岸的要求,并未导致战争,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15~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解析:D 材料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D项正确。
A项表述只牵涉经济,缺乏全面性,排除;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故C项错误。
7.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解析: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项正确。
棉布的需求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项错误。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D项错误。
8.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C.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D.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解析:B 材料说明外地的各种原料运达匹兹堡制成钢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规模化;“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有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与福利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生活,故D项错误。
9.中国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推动上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白银价格整体上不断上涨,不能体现出银本位制度,故A项错误;1843~1850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制钱的流通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10.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解析:C 据材料可知,“中国觉醒”是洋务运动中所发起的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活动及其影响,汉阳铁厂只是一个缩影,即通过自身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初步过程,故C项正确。
A项只是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没有体现学习带来的影响,故排除;B项未体现学习西方的实践及影响,排除;D项“中国觉醒”是西方人的观点,不会出现“抵制外来侵略”一说。
11.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B 根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不发达,不会出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可知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2.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
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
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
这表明(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解析: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 项正确;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有人“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无法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的效果如何,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D项错误。
13.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解析:C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是在21世纪,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打破“三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C 项正确;到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D项错误。
14.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解析:D 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 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故D项正确。
15.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